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

21-08-2010 再讀老師“要想练好气功必须与某些传统观念决裂”一文(2)

再讀老師“要想练好气功必须与某些传统观念决裂”一文(2)

再讀老師“要想练好气功必须与某些传统观念决裂”一文(2)

  余 洋

龐明老師“要想练好气功必须与某些传统观念决裂”原文:

  二、要想收到練氣功的效益,最關鍵的是要和傳統觀念決裂

    要收到練氣功的效益,不僅要有堅強毅力,最關鍵的是要和傳統觀念決裂。決裂得徹底,練功的進程就會快一點,效果就會大一些。練氣功提出與傳統觀念決裂,大家可能會覺得很突然,但分析分析事實,就容易理解了。

      例如,醫學裏面現在很多病都不能治,如果病人安于現代醫學的這個傳統觀念,就做了這種結論的俘虜。我們既然已經加入到練氣功的行列裏來了,就說明我們有改變傳統觀念的要求和希望,實際上就是對“不能治”結論的否定。現在我們把這個問題提出來,是希望大家有意識地、主動自覺地和那些傳統觀念決裂。因為醫學裏面,氣功醫學和中醫學、西醫學的好多觀念不一樣。

      比如癌症到晚期,癌細胞廣泛轉移,既不能放療,也不能化療,更不能手術,人只能等死,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在傳統的醫學圈裏面就是如此,認為這是“真理”。現在人們的生命知識一般都是來源於這個傳統的醫學圈,整個醫學界的定論就是“真理”。醫生說“這個病人不能好,一定得死”,這個觀點就在人們的腦子裏固定下來了。

      從中醫到西醫,有的甚至是幾千年傳下來的,已經成了社會常識。但是超出了傳統的醫學圈,它就不一定是真理了,就不一定是正確的了。現在的人類,和一萬年、兩萬年以前的人大不相同了。在這個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曾經有好多的觀點是積極的,但這個積極也只是表現在歷史發展的某一階段,現在它可能就變成消極的了。

      所以我們不能把傳統的觀念都看成是真理。

      現在的醫學知識比過去的要發達、要高明,作為常態的人接觸和掌握這些知識是順理成章的。這些知識在腦子裏打的很多固有的信息,會在意識裏面發揮作用,可以指揮人的意識,而人的意識又能對人的生命活動起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個作用,現代心理學、醫學還沒有把它全面闡發開來。儘管現在心理學對心理作用研究得比以前深刻多了,但是對人的意識本質的研究還差得很遠。

      馬克思作為一個哲學家,把人體生命活動從哲學高度做了概括,他對這個問題講得比心理學家更加透徹。在他的早期哲學著作當中,曾經這樣講過,人和動物最根本的區別在於:

      “人的生命活動是完成人的意識的手段。”

      這句話講得很精闢,他的意思是說人和動物不一樣,動物沒有主觀世界,只有神經活動,它的神經活動和生命活動是一體的。人就不一樣了。人有了主觀世界,可以獨立思考,幹什麼事情以前,先發個意識指令。有了這樣的意識指令,生命活動就為意識活動服務了,生命活動就成了完成意識活動的手段了。所以馬克思這句話講得非常透徹。

      智能功的混元整體理論中有專門論述意識的內容——意識論,而且,其中的道德論也是講意識問題的,這些都是在馬克思上述觀點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馬克思曾經說過:

      “自然科學終究將成為人的科學。”

      馬克思在他那個時代能夠提出這麼精闢的論點,可真是天才。人的科學就是指人是整體的人,人的整體又是社會的整體和自然的整體的統一。所以人的科學較人體科學更強調了人的整體性、社會性在裏面。


  三、和傳統觀念決裂的同時,要建立氣功科學的觀念

    練氣功首先要和腦子裏面與我們富有無限生機的生命活動相矛盾的傳統觀念決裂,進而建立起氣功科學的觀念。

      要想練氣功,從氣功裏面獲益,就得站在氣功科學的高度來審視一切(包括常態智能的認知)。這就是荀子所說的“不以己所藏害所將受,謂之虛”。這是過去治學的一種方法,一個指導思想,就是讓你不要先入為主。

      現在我們練氣功了,就得把其他方面的理論知識及經驗體會放一放,千千萬萬別被這些束縛了我們的思想。

      舉一個例子,有的病人長了個粉瘤或脂肪瘤,老師組組場,自己練練功,瘤子沒有了。尤其是粉瘤,外面有個膜包著,裏面那些分泌物一組場發氣,沒了。從醫學道理上怎麼也想不通,醫生對這個現象也覺得很奇怪,甚至會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而我們學練了智能氣功而且有了親身的體驗(包括給別人消了瘤子或自己的瘤子消了,或看到別人的瘤子消了),就要按照氣功科學的道理來理解來解釋來領會。

      若干年後,醫學必然有所前進。我經常講,現代的西醫學每前進一步,都借助了現代科學的成果。現代科學裏面的一些基礎知識成熟了,嫁接到人體科學裏面來,就成為醫學的技術手段。將來再發展,有可能會發現更多的人體生命奧秘。

      比如關於人體生命活動的體液調節,有個慢調節,慢過程,這個認識比較早。最近三四十年來,又發現這裏面還有一個快調節過程,以前就不知道有這個快過程。現在人體裏面有很多生命調節,將來能不能發現一種更新的能把瘤子化掉的生命調節,我想也許不是沒有可能的。如有可能,到那個時候再用現代科學去解釋它。

      現在解釋不了,是科學家還沒有發現這些新的規律,也沒有建立起更先進的理論。那怎麼辦呢?

      那我們就先借用氣功的道理來解釋。氣功道理是這麼講的:

      氣具有可以凝聚也可以消散的特性,無形的氣一凝聚,可以變成有形的物質,實體性物質一消散,可以變為無形的物質。

有人問:你怎麼證明啊?

      那個瘤子消了不就證明了嗎!現代科學的好多理論都是通過一些現象、一些儀器,通過事物的相互作用,才能看到它的存在,特別是到了量子力學領域就更是這個樣了。電磁波就是通過作用於儀器顯示出來的。如果我們借助現代科學的這些道理,即某些物質的存在,需要某些現象來判定,同樣也能證明氣功“氣”的存在。能夠這麼想,就不難樹立起氣功科學的觀念了。

      按照氣功的道理,“氣”這種物質非常精細,非常細微,具有穿透性、相容性(穿透性本身又有相容性在裏面)。意識活動能夠支配這個“氣”。如果按照信息理論來講,氣功裏面有一個信息在起作用。意識裏面信息量非常大,而且這個信息能夠支配“氣”。所以真正用意識去想,就能牽動這個“氣”。意念怎麼命令“氣”, “氣”就怎麼去動。

      練氣功就是練意念活動統率“氣”的能力,你讓它聚就聚,讓它散就散,這是一個新的理論。

      傳統氣功雖然也講了,但是講得不確切;而且現在有些人練功有了點本事之後,就講神講鬼。智能功把這個道理講清了,認為這是人的意識在起作用。意識怎麼想怎麼動,生命活動就怎麼去變化。


  四、要想建立氣功意識,必須學習氣功理論

    只有認真學了氣功的理論,才能夠使意識裏面有了氣功這個席位。當然,學了理論還得要實踐,理論和實踐結合了,腦子裏占的席位就比較牢固了。

      如果光練動作,沒有正確的理論作指導,就和體育鍛煉相仿佛。

      我們智能功的第二步功形神莊,講究以形引氣,不注重意念,就按照形體練,效果也很好。因為第二套功和第一套功不一樣,比第一套功高級一點。這套功不練意念光練動作也長功夫,但如果能和意識活動結合到一起,那就更不一樣了。

      沒有正確理論指導的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盲目的實踐。

      搞科學研究或其他試驗,得先有個設計方案,有個預想的一整套東西,然後才能按照這一整套東西去實踐。我們現在的人類是知而後行,腦子裏先有一些書本知識,再用實踐來確證它。搞氣功也得如此。你要不學理論,光去做,那是不知而行。

      不過如果認真地刻苦練,也可以練出功夫來。過去的傳統氣功老師沒有什麼文化,科學技術也比較低,也沒有現在這麼豐富的語言,所以經常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沒法講,就叫“不可言傳”。

      古人那時候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太粗糙,空間的空氣就叫空,再多的東西說不出來了。我們現在認識的世界就遠遠不是這個層次了。我們現在認識到空間還有分子、原子,最微細的粒子叫光子,光子理論上靜態是0品質,這些都可以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去認識它。到了這個時代,你再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就不應該了。學了理論之後,意識裏面有了這個指導思想,就可以有更明確的指令指示生命活動朝著這個方向、這個目標變化。學習理論的重要性就在這裏。

      過去練功氣血充足、流通之後再慢慢去營養腦子,把腦子的功能加強了,明白很多道理了,就叫作“悟”。過去講“悟後方修道”,先通過練功把基礎打好,等悟了以後才能修“道”。

      為什麼過去練功幾十年練不成,道理就在這一點上。

      練一輩子沒開悟,就始終處於修道的預備階段。

      其實幹任何事情都是要先學習,然後再通過實踐在腦子裏形成知識範本。當然,作為一個知識範本的真正形成,只有通過實踐之後,在腦子裏面形成了整體模式,意識活動和生命活動才能變成一個整體的聯繫。現在有了信息理論講氣功好講多了,要是沒有信息理論來講氣功,講起來就很麻煩。

      關於“信息”,人們的理解也不一樣。大部分人對於信息,都模模糊糊懂一點,但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卻說不清楚。信息的定義現在已有幾十種了,只要一說信息,就代表這麼多的特殊東西。腦子裏這麼多東西組合起來形成個整體,這個整體的形成,需要和實踐相結合。

      在練功中光會比劃比劃,和在理論指導下的“比劃”是不一樣的。

      學習了理論再通過實踐的印證,兩者一結合,身體就會發生變化。能這樣做了,和傳統知識、傳統觀念決裂的意識,就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如果不學習氣功理論就不好和傳統觀念決裂。學習了整體理論中關於意識、形體、氣之間互相變化、互相作用的相互關係的理論,而且腦子裏真能感覺到這些東西了,練功時這些信息起作用就快了。如果腦子裏面沒有這些概念,靠摸索著走,那就慢多了。

      練了氣功之後,慢慢就能體會到氣功這門科學是人類對自身認識的一個巨大飛躍。以前我們講,要使人類逐漸懂得用超常智能來認識世界,認識事物的整體特性,就得開發出一定程度的超常智能。

      開發超常智能首先得把身體練好,打不好基礎,想上升到超常智能上去是不可能的。

      當然如果沒有出超常智能的概念,可能有的人練功時稀裏糊塗地也會出感知功能,可是懂得道理後,這個過程就會快一點。這和我們的注意力有關係。平時要善於捕捉一些好的現象,搞科學研究如此,練氣功就更得如此。當代天文學的3K射線,以前也發現過,只是人們並沒有注意它。為什麼有了這種現象未捕捉到?因為腦子裏沒有重視新的有意義的現象這個概念。將來我們練功中可能會有很多好現象,如果沒有這些概念,就不容易捕捉到它,在氣功道路上前進的步伐就邁得不快。

      懂得了氣功道理後,一定要以理作意。

      比如理論上講混 “元氣”是一種模模糊糊、恍恍惚惚的存在狀態,

      以理作意時就不要把“混 元氣”想成什麼都沒有。

      學了“混 元氣”理論之後,再練捧氣貫頂法,一推,“混 元氣”就向外開,這就是氣的“開合出入聚散化”運動規律的一種表現。懂得了這些道理,做開合動作時加上“混 元氣”“一開一合”的意念,這就是主動運用意識,氣感就不一樣了,絕對和不懂理論去練效果不一樣。按照理論去作意時,氣功理論和自己已有的文化知識有矛盾時可先不管它,至少在練功的時候,要把矛盾放下,即把原來的文化知識先放下,不受它的干擾。

      醫學說有些病不能治,在醫學領域裏這個道理是對的;但在氣功領域裏,醫學領域的知識就不再起作用了。這就是真理的相對性。

      治病也得建立治病的氣功意識。現在人們不認識這一點,比如同樣的治病,氣功沒治好,就認為給耽誤了,醫院沒治好,就不說耽誤。練氣功病好了,有人卻說是受洋罪,甚至說早去醫院早好了。這反映了一種習慣的思維方式在起作用。

      一般人都認為氣功不科學,是封建迷信、唯心主義。為什麼這樣講?

      可以說,這是現代醫學影響的結果。現在人們都承認中、西醫是科學,因為人們吃藥、打針、動手術習慣了,習慣的東西,你不懂,也認為它是科學,甚至越不懂的東西就越“科學”。

      對於不習慣的東西,總愛打個問號:練氣功什麼都沒有,只是比劃比劃就能健身治病嗎?認為不科學。因為人們對它不認識、不習慣。所以,練氣功就要把立腳點移過來,放到“氣”上。從思想方法上應該認為這個“氣”是萬能的(注意!這是思想方法),它所以還不能萬能,是因為我們對“氣”的本質還沒有完全認識和掌握。

      有些人可能會說:練了功氣是在身體裏面,但我的病怎麼還沒有想好呢?

      對!有這種現象。不過,這種“想好”只是嘴裏說的,心裏面沒有真正樹立這種信心。語言是表達意識的聲音符號,“言為心聲”,言和心應該是對著的,但實際上意識活動卻並不是這麼簡單。

      從氣功學研究意識,最少有三層(如果再細分,還更複雜)。平時我們用得最多的是“概念性的意識活動”,但概念性的意識活動不一定能影響生命活動。你有病,想它好,同樣想這個“好”,有的人可能就好了,有些人就沒好。

      因為當想“好”的時候,可能僅僅停留在普通的名詞概念上,沒有牽動更深層的生命活動。

    那麼怎樣才能影響深層的生命活動呢?

      舉個例子。我們說“高興”兩個字,這個概念同時也是指一定的生命活動狀態。你要僅僅說高興,身體裏面沒有那種高高興興的生理變化,這個概念就沒有牽動深層意識,沒有引動氣的變化。有時是真高興,一說高興就興高采烈,那個意識活動直接影響生命活動了。

    一個小孩子,你讓他高興,他就高興,讓他哭,他就真哭了,什麼道理呢?

      他比較單純,他的意識活動和生命活動是同一的。成年人不然,他經過許多鍛煉之後,腦子可以只想概念,而不影響生命活動,他只有看到一件真使他高興的事,才真高興。可這是外界刺激的高興,和自己發自內心的高興還不一樣。


    想病“好”,這個“好”是意識中哪個層次的“好”,對生命活動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平時如果像這樣來體會,慢慢就能學會調動較深層的意識活動來影響生命活動了。

    平時光會說“好了,好了”,一般不容易起作用,因為在你的深層意識裏面已經打上了很多醫學烙印。

      治病時,說的是“好了”,但你腦子的深層意識裏面,還有很多的疑問或耽心,所以雖然說“好了”,但不起作用。要想改變它:

    第一要經常體會從內心深處想“好”;

    第二得學理論。

      只有從理論上把它真正搞懂了,疑問和耽心消除了,概念和深層意識活動同一了,才能解決問題。所以我講,要想真正治病強身,真正得到氣功的益處,就得在氣功這門學問上多下一點功夫。


                          (續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