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

2012=07-29 庞老师口传心授的练功故事(124)—怎样正确理解精神因素使人致病

庞老师口传心授的练功故事(124)—怎样正确理解精神因素使人致病

简体字

庞老师口传心授的练功故事(124)

(摘自辅导材料《混元整体理论》)

余 洋
整编


怎样正确理解精神因素使人致病

前面讲的情绪变化,喜怒忧思悲恐惊能引起气的变化,志一而动气,情绪一变,情绪连
着气。气一变就得病了。这种情况以前都讲过不再多说了。再一种情况就是人的意识活动本身(《意元体》)不那么完善、完整,或者里面灵明度不够。《意元体》有毛病,其中可能是先天的,一般地说先天的比较多。这一类中医中论述过,但不是非常明确。有的人也不出屋,不受外界气候影响,也没有更多的不愉快,没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干扰,可却经常得病,外界环境不刺激也闹病。这是什么道理呢?中医《灵枢经》里讲过这个问题,中医理论是以五脏为核心的整体观,把一切都归属于五脏,五脏六俯大小、高下、坚脆、偏倾几个方面;六腑有厚的,薄的,纹理差异等也有关系。一般说五脏的体积都小的,容易产生精神刺激。五脏都大、则大大咧咧,精神刺激不怕,但是外面的各种致病因素容易侵犯他。《内经‧灵枢经》有这些记载,说明古人观察得细微,但这一点还不能说就是《意元体》的毛病。有的人先天素质差,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闹病,有的人容易受精神影响得病。我们这里讲的是精神因素,古气功书里也有论述。



《玉诠》中有一段话:“神浊则精气之中潜伏几分不足之因”,说神不是很清明,《意元体》灵明度不够,神就浊了,那么人体的精和气就潜伏上了不足的地方。过去气功都讲阴阳五行,讲五脏这个不足:“或不足于木”,肝有影响,情绪实则怒,虚则悲;“或不足于金”,是肺;“或不足了水”,是肾;“或不足于火”是心;“或不足于土”,是脾,《意元体》里神一浊,都可以引起五脏的不足。“五种不足,一迁外邪,内为牵引,是以
着而成病。”身体里边虚了,有外邪一来就连到一起,跑不了了。中医过去讲“
着”不念“zhuó”而念“拽(zhuaì)”。就是病邪粘住了。《灵枢》上也有这种说法。“实则消而去之,虚则
着而为病”,-个人的身体充实,外边来了病因这化走了,虚则 着而为病,拽到你身上了,粘上了。

要治疗精气的病,为什么自己不能给自己治?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精气自己闹了病,因为虚得了病。要治疗精气的病,自己不能给自己治,因为是在你自己精神状态里得的病。有的同志说:“给别人治病好治,给自己治病不好治。”就是这个道理。“究竟病则精气自病,治者精神不能自治。”自己的病是不是绝对不能治呢?那就要改变自己原来的精神层次,把精神层次提高一点,再去治病就行了。在原来的层次上治疗不好治,慢慢练慢慢磨才行。所以精神(《意元体》)一虚弱,不灵明了,里边的病就都引起来了,神一不灵明,神指挥下边的地方肯定就不行了,或缺或亏了,就容易闹病。



懂得这个道理,好多情况就知道怎样治疗了。病理懂得了,提示你治疗的方针,指导怎么搞治疗。所以要想真正改变自身的身心健康状况,首先从神入手。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意元体》灵明度不够,引起气的失调和前面说的物理因素、机械的外来的致病因素、生物化学因素等和神引起气的失调得病是不一样的。一个是里面“基础”不一样,一种是把气场破坏了,一个是里面不足,这儿缺一块,那儿缺一块。这样的病治起来有时候比外因致病还难治,因为外因致病只要把它的特殊性打掉就变正常了,
一正常就没事了。原来周围的气场变了,影响一消除就好了。可是精神(《意元体》)缺欠的就不一样了,缺的东西要治它,就要先补足,这样治起来难点。过去传统气功也怕这种缺损,没有的东西不好治。



自己的病是不是绝对不能治呢?那就要改变自己原来的精神层次,把精神层次提高一点,再去治病就行了。精神(《意元体》)缺欠的就不一样了,缺的东西要治它,就要先补足,这样治起来难点。过去传统气功也怕这种缺损,没有的东西不好治。



不过混元气理论就不一样了,用意念聚不就有了吗?当然看先要知道缺什么,哪点不足,这就需要通过练功,要有自知之明,要真正按智能功的理论去检查自己缺什么,缺什么就往那儿聚才行。如果不觉得自己有病,总觉得挺灵的,不错,现在就挺好。要想治《意元体》灵明度不够引起的疾病,就要知道哪儿不够,要按混元整体理论看一看,比较比较。我们练智能功就要往上走,别看周围,“我比他还能,比他还壮,比他精力还充足”。所以我们讲,现在的人基本上都是不正常的,都处在病态状态,很多人还不了解这个问题,愿意停在这个基础上,就像小孩子在泥坑里摸泥,觉得很好,你拉他不要摸泥了,他还哭。这是关系到人类前景的问题。练智能功,学智能功,从事智能功事业,就要先认识什么是高层次的东西,然后要求自己往高处去走。愿意自己改变自己就能学好,有些人不愿意改变自己,智能功就学不好,这是一种情况。


2012-07-28 摘写整理于 香港


繁體字

龐老師口傳心授的練功故事(124)

(摘自輔導材料《混元整體理論》)

余 洋
整編


怎樣正確理解精神因素使人致病

前面講的情緒變化,喜怒憂思悲恐驚能引起氣的變化,志一而動氣,情緒一變,情緒連
著氣。氣一變就得病了。這種情況以前都講過不再多說了。再一種情況就是人的意識活動本身(《意元體》)不那麼完善、完整,或者裏面靈明度不夠。《意元體》有毛病,其中可能是先天的,一般地說先天的比較多。這一類中醫中論述過,但不是非常明確。有的人也不出屋,不受外界氣候影響,也沒有更多的不愉快,沒有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緒干擾,可卻經常得病,外界環境不刺激也鬧病。這是什麼道理呢?中醫《靈樞經》裏講過這個問題,中醫理論是以五臟為核心的整體觀,把一切都歸屬於五臟,五臟六俯大小、高下、堅脆、偏傾幾個方面;六腑有厚的,薄的,紋理差異等也有關係。一般說五臟的體積都小的,容易產生精神刺激。五臟都大、則大大咧咧,精神刺激不怕,但是外面的各種致病因素容易侵犯他。《內經‧靈樞經》有這些記載,說明古人觀察得細微,但這一點還不能說就是《意元體》的毛病。有的人先天素質差,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鬧病,有的人容易受精神影響得病。我們這裏講的是精神因素,古氣功書裏也有論述。



《玉詮》中有一段話:“神濁則精氣之中潛伏幾分不足之因”,說神不是很清明,《意元體》靈明度不夠,神就濁了,那麼人體的精和氣就潛伏上了不足的地方。過去氣功都講陰陽五行,講五臟這個不足:“或不足於木”,肝有影響,情緒實則怒,虛則悲;“或不足于金”,是肺;“或不足了水”,是腎;“或不足於火”是心;“或不足於土”,是脾,《意元體》裏神一濁,都可以引起五臟的不足。“五種不足,一遷外邪,內為牽引,是以
著而成病。”身體裏邊虛了,有外邪一來就連到一起,跑不了了。中醫過去講“
著”不念“zhuó”而念“拽(zhuaì)”。就是病邪粘住了。《靈樞》上也有這種說法。“實則消而去之,虛則
著而為病”,-個人的身體充實,外邊來了病因這化走了,虛則 著而為病,拽到你身上了,粘上了。

要治療精氣的病,為什麼自己不能給自己治?
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是精氣自己鬧了病,因為虛得了病。要治療精氣的病,自己不能給自己治,因為是在你自己精神狀態裏得的病。有的同志說:“給別人治病好治,給自己治病不好治。”就是這個道理。“究竟病則精氣自病,治者精神不能自治。”自己的病是不是絕對不能治呢?那就要改變自己原來的精神層次,把精神層次提高一點,再去治病就行了。在原來的層次上治療不好治,慢慢練慢慢磨才行。所以精神(《意元體》)一虛弱,不靈明瞭,裏邊的病就都引起來了,神一不靈明,神指揮下邊的地方肯定就不行了,或缺或虧了,就容易鬧病。



懂得這個道理,好多情況就知道怎樣治療了。病理懂得了,提示你治療的方針,指導怎麼搞治療。所以要想真正改變自身的身心健康狀況,首先從神入手。需要說明的是由於《意元體》靈明度不夠,引起氣的失調和前面說的物理因素、機械的外來的致病因素、生物化學因素等和神引起氣的失調得病是不一樣的。一個是裏面“基礎”不一樣,一種是把氣場破壞了,一個是裏面不足,這兒缺一塊,那兒缺一塊。這樣的病治起來有時候比外因致病還難治,因為外因致病只要把它的特殊性打掉就變正常了,
一正常就沒事了。原來周圍的氣場變了,影響一消除就好了。可是精神(《意元體》)缺欠的就不一樣了,缺的東西要治它,就要先補足,這樣治起來難點。過去傳統氣功也怕這種缺損,沒有的東西不好治。



自己的病是不是絕對不能治呢?那就要改變自己原來的精神層次,把精神層次提高一點,再去治病就行了。精神(《意元體》)缺欠的就不一樣了,缺的東西要治它,就要先補足,這樣治起來難點。過去傳統氣功也怕這種缺損,沒有的東西不好治。



不過混元氣理論就不一樣了,用意念聚不就有了嗎?當然看先要知道缺什麼,哪點不足,這就需要通過練功,要有自知之明,要真正按智慧功的理論去檢查自己缺什麼,缺什麼就往那兒聚才行。如果不覺得自己有病,總覺得挺靈的,不錯,現在就挺好。要想治《意元體》靈明度不夠引起的疾病,就要知道哪兒不夠,要按混元整體理論看一看,比較比較。我們練智慧功就要往上走,別看周圍,“我比他還能,比他還壯,比他精力還充足”。所以我們講,現在的人基本上都是不正常的,都處在病態狀態,很多人還不瞭解這個問題,願意停在這個基礎上,就像小孩子在泥坑裏摸泥,覺得很好,你拉他不要摸泥了,他還哭。這是關係到人類前景的問題。練智慧功,學智慧功,從事智慧功事業,就要先認識什麼是高層次的東西,然後要求自己往高處去走。願意自己改變自己就能學好,有些人不願意改變自己,智慧功就學不好,這是一種情況。


2012-07-28 摘寫整理於 香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