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6日 星期日

2011-11-07 练捧气贯顶法怎样配合“直角呼吸法”?(技术答疑38)

练捧气贯顶法怎样配合“直角呼吸法”?(技术答疑38)

简体文

            练捧气贯顶法怎样配合“直角呼吸法”?

                  余 洋

              (根据庞明教授讲课录音整理)

(371)、气功诊断的实质与机制是什么?

  前面把气功诊断的三大类型都讲完了,在每个类型里面,还讲了不同的方法。对于这么多方法,学什么、练什么?大家认真想一想,就可以知道,各种方法,其实质都没有超出《意元体》的接收“超常智能”的功能,都是这些功能在起作用。变个对象,这个方法戴着这个帽子,那个方法戴着这个脸,和唱戏一样,脸谱不一样,代表的就不一样了。

      所以,你要想掌握好气功诊断,首先得明了气功诊断的实质和机制。它的机制,关键是《意元体》的灵明,它能够接收气、信息了。要想接收信息,一开始,你要捕捉信息,得到它,捕捉到之后能不能传进去,传进去能不能把它简择出来,要经过这三个环节。而捕捉信息、传送信息、简择信息都是靠《意元体》的作用。

      当然,这里有不同的侧重点。其中还有它的很多的环节,像体混元气对《意元体》的屏蔽,《意元体》的灵明度,《意元体》的主动能力,跟这些都有关系,而且这三者应该是互相影响、互相维系的。但是,多多少少有重点。所以,我们最最关键的,就是要注意它们的不同点。

      如感应法,重点在强化《意元体》和气的结合,以提高捕捉“超常智能”信息的能力这一环节;

      感知法的重点在于畅通往里面传递信息的信道,传入的时候要精确,认知要清楚,所以,你要搞感知法就得开“天门”、开“天目”,来打破体混元气的阻隔、屏蔽,加上《意元体》清明,就起作用了;

      透视法的重点就在于开“天目”之后,要把开“天目”的信息与视觉信息联系到一起。
 
      对此,我们书本上讲了,大家要反复理解书上这几句总结性的内容:“前面介绍的气功诊断方法虽然有透视法、感知法与感应法的不同,但究其实质则都是属于‘超常智能’的接收功能。

  1、透视法是‘超常智能’接收功能与视觉认知模式结合的结果;

  2、感知法是‘超常智能’接收功能与逻辑认知模式结合的结果;

  3、感应法是‘超常智能’接收功能与被混元气敏锐了功能的感觉系统所关联的认知模式相结合的结果。”

      这样就把这三个不同的结果都说了。

      由此而知,学练气功诊断的各种方法,都是学练使用“超常智能”的接收功能,这是讲的实质。

      “提高气功诊断的能力,就是提高‘超常智能’的接收能力与认知能力。”这是说的《意元体》的能力。“诚然这个过程和机制是比较复杂的,它关系到对‘超常智能’信息的捕捉、向《意元体》中心传输以及对已进入《意元体》的信息进行有效简择与识别这三个环节。”前面我们讲的三个环节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尽管上述三种气功诊断方法的形成过程与机制的侧重点不同,如感应法重点在强化《意元体》和气结合以提高捕捉‘超常智能’信息的能力的环节”,这和前面实质是一样的,又从另外一个角度重复一下。说“感知法的重点在于畅通传输‘超常智能’信息的通道与加强《意元体》的简择认知能力的环节,透视法的重点在于打开 “天目”并强化 “超常智能”信息与常态视觉认知的联系的环节。”这一段,实际上把我们的各种诊断方法都作了—个简单的本质概括。在这个地方,要反复看,然后反过来看前面的书,一点点加强认识。对于这三个环节不是平行的,它有主次之分。这里面讲述的三个环节,最最关键的问题是《意元体》的简择能力——《意元体》里面能不能把它简化、提取,规律化地把它拿出来。

(372)、传统气功不讲究练“超常智能”,为什么自然而然地也能够出来功能?

      传统气功里面不讲究练“超常智能”,他们就练功夫,当精气神练到一定程度,如《意元体》的灵明度达到一定高度之后,他自然而然地也能够出来功能了。他没有反复练为什么也能出来?因为当《意元体》非常灵明了,它对很微弱的信息也能够简择出来,这样,它的功能就出来了。尽管混元气对《意元体》有屏蔽,但混元气对信息做不到绝对屏蔽,这样,信息能进去,它非常灵明,有一点就能反映出来了。这就是为什么过去练气功,不练“超常智能”,到了高功夫之后,各种功能也都能出得来,道理就在这个地方。

(373)、为什么说,练功要达到这个高层次,那是非常难?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要达到这个高层次,那是非常难,往往是几十年如一日,到了死,绝大部分也还没有达到。过去不是讲嘛:修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我这次上普陀山去,他们说在解放之前,一到普陀山,一看见房子就是庙,一看见人都是秃子(和尚),不是和尚的很少,不是庙的房子几乎没有。过去这么多人出家修行,有多少修出本事来了?没有多少。因为他们修本事,想成神成仙,对神通、对各种功能嗤之以鼻。他们说,那不是“道”,他们也不练,有些人练一辈子也不出来。

      老师不出功能,徒弟们也不出,等老师功能出来了,他们有的要去“成佛”,就死了,一死了之,也就完了。出了功能多活几年也好嘛。活l00年教徒弟不也行了吗?其实,拿那个气场也能出本事呀!可是出来功能时间不长就想死了,想成佛变佛爷去,一死就完了,这是个悲剧。所以,过去要想很多人出来本事很难,但是,有极少数的人他没有着意练功能,功能也可以出来,那是他本身《意元体》高度灵明。高度灵明怎么来的呢?一个是高度的安静,一个是气充足,使《意元体》得到濡养。

(374)、为什么智能功要求快速练出超常功能来?

      智能功不是这样,我们搞气功科学,把 “超常智能”作为改造自身、改造自然的手段,不是练一辈子才出功能。我们大家,年岁最大不超过35岁,一般20岁左右,如是练八十年才出本事,那改造世界怎么改造啊!不行了。所以我们现在怎么办呢?就得快速练功能,一边练本事,一边练功能;练出功能来,拿功能再练功。这就和古人不一样。古人说功能是累赘,不能用,我们是有了功能再以之来帮助练功,这样练功既可改造自身,也可改造客观世界。这一点,就得特别注意。当然,要快速出功能,也不能想的太容易了,一说出功能,马上就来了,那也不可能。有的人行,但绝大多数得练。机理掌握了,有那条件了,即充足的气、专一心念与宁静的心态相结合,练起来就快。

(375)、什么是“直角呼吸法”?

      为了使大家掌握得更好,再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这个综合性的统一的方法,借助开“天目”,开“天门”,使精神专一,也还能接气,这就是直角呼吸法。直角呼吸法是从印堂平着往里进,进至与百会向下垂直线相交处,停留一下,然后将气上引,从百会穴出去;再从百会进人,下至与印堂向内延线相交处,停留一下,再向前从印堂出去,成一直角。

      这个直角呼吸法从宋朝就开始有了。据说《黄庭经》有这个方法,可没查到考据。这个方法,我们应很好地掌握、很好地应用。懂得了这个方法之后,要经常这么练。练时可以配合呼吸,一吸气,从印堂进来,一呼从百会出去,再返回去,是两个呼吸,双呼吸法门。我们在讲调息时讲过这种呼吸法。意念要安静,一吸气,就想着从印堂进去,进的时候,还可以转个螺旋进来,一转圈,出去也那么去出,这样把通路、把信息量的痕迹打得更深刻一点,效果会更好。

      所以,大家有时间就练。平时我们的呼吸是自然进行的,这么一练,长功夫就快了。这个直角呼吸,你也可以拿手摁住练。用手指摁住“天门”和印堂。一吸气,从印堂进去,手一摁摁进去,摁到里面去转一转,停一停;一呼气,从里面出来,一出来,上边往上一提,把里边的气提出来,然后一吸气,上边往下摁摁进去,转一转,一呼气,从前面出来。

(376)、我们讲了这么多方法,怎么练呢?

      大家会说,庞老师讲了这么多法,怎么练呢?就一个诊断,前面四个方法,什么聚天河之气,又是聚光,又是手诀,这么多练哪个呀?看你能不能把它简化一下,统一起来。你自己搞一个,包括方方面面的方法。我觉得师资班的学术风气应搞得浓一点,要经常开展讨论。这样也锻炼了大家的讲话能力。大家要多谈体会,把这些方法,结合到一起,你认为怎么快当,你就怎么结合。虽然我是分着讲的,但你要充分利用。每个同学用的方法都不会完全一样,你们自己怎么用都行。用的效果好,你们就在一起交流经验。

      像这个双呼吸法,我想它是一个基础,你练哪一个都可以把它加上。如引天河精气聚我昆仑,把气聚进来,从印堂进来,从百会出去也可以;心念专一,看上面圆锥,往下一集中从印堂这进去不也行吗?聚光法,一聚光,光从印堂进去,不也行吗?大家要反复去想,把它们融通到一起。谁会想,谁想得更加具体,谁想得多,谁的成果就会更好。自己动了脑子想出的辙,主动性就比较强。有的人说他什么方法都不用,你真会什么方法都不用,那最好;可别说我什么都不用,就不练了,那就不好了。

(377)、怎样练好“直角呼吸法”?
  
      直角呼吸法:印堂吸气,往里吸,停,用意念转一转,呼气——从顶上出去, “天门”吸气,吸——呼气,印堂出———;印堂吸——, “天门”呼——, “天门”吸——印堂呼——;印堂吸—— “天门”呼, “天门”吸——印堂呼……自己这样呼吸……注意在头里面那个直角要停一停,意念在那儿转一转……要注意舌抵上腭……面部放松,面带微笑,眉往两边展开……就这么反复练。

  大部分同学都比较安静,从 “天门”进出的那段通得比较好,前面这一段通得比较差一点,这就得反复练。如果练熟了之后,练捧气贯顶的时候,也可以加上这个意念。在你平时练功的时候,每练一个功都想着它。

(378)、练捧气贯顶法怎样配合“直角呼吸法”?

      练捧气贯顶的时候,一开一合,以前我们从混元窍开,现在你能不能从直角点那儿开出去呢?现在我们练子时功,一开开出去,从直角点那儿,四方开,上下开,一开一合,也可以嘛!我希望大家对那个直角点要重视。有时你找那直角点找不着,就大约也行。我们前面练开 “天门”的时候,有神机宫的练法。注意念神机时头里面那个动点,一吸气,吸到那个动点上去,从那个动点往外出,要注意头里面动,不要注意头皮动。这个方法我不应该给你们讲,你们自己去悟去就好了。一念“神”,吸气,往里吸,吸到动点里面,“机”又出去,一吸一呼,一吸一呼,这也可以。念“神机”,“神”把气调进去,“机”在那个点,把它定住了。“神”,大概齐位置找一找,“机”,就集中了。你们要慢慢体会。

(379)、出了功能为什么还要认真练习,反复体会?

  掌握了机理,又有了方法,以后就需要认真练习、反复体会。当我们功能出来了,即便是透视功能,、也需要不断深化,也得反复练习,因为透视功能也照样可以出误差。你可千千万万别认为有了功能就万事大吉了,一定要反复练习。因为就是具备了各项条件之后,还需要把它们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你只有用熟练了,才能很完整。如果你有了功能不用,过几天就没了,再练起来就比较费力气。自己有了功能之后,自己养气、聚气,然后去查。可以反复上下察照自己,因为查自己的过程就是精神集中的过程,形神相合的过程,这本身就是在练功。

  以前讲课也讲过这个问题。我们练功能,经常有这样情况:来个人,他一说看病你脑子里一动,就知道病人所患的病在什么地方。有的人遥感治病、查病,你随便一说病人的名字,他就感觉到了。这种情况往往是脑子里主动地、不知不觉地在活动,这是由于脑子灵明,一动就直接和那个信息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了,这是《意元体》内的特殊的意识整合,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比较准确。当会查病了,也比较准确了,但有时来个病人叫你查查病,一查,脑子却不出了。因你这一查,脑子一静,太静了,没有直接和他的信息相合去,查不出来了。有不少同学有这个情况。对我说:“庞老师,我没想查的查出来了;想查的,查不出来了。不想查的,一蒙一说就说对了。怪事!”其实,你虽说是蒙的,但不是随便蒙的,因脑子里有了那个信息,《意元体》直接接收到那个信息了你才说的。

      这一点,大家要明白。这说明我们有了这种感知功能了,只不过在这时候还不能自觉应用,还做不到随意、定向这一点,这就需要认真练习。而且,你自己还应该经常总结经验。当你不知不觉查出病取得一次效果的时候,你得要总结总结:当时自己是什么心理状态?他一说,我是怎么去考虑这问题的?脑子里面慢慢就会觉出来了:噢,脑子这么动的!就行了。一来个病人,照这么一动,就可以了。所以,你要会自己总结。经常这么想,想想脑子里就有那种精神境界了。一旦能够想着了,那你的功力就长进一步了。这得自己去总结,反复练,反复体会。

(380)、怎样正确运用与发挥增强意识活动能力的诸要素的作用?

      我们在讲意识论里曾讲过影响意识活动和外界事物作用的诸因素,大家要认真看一看。意志的力量怎么才能最强?我们讲过几个方面,这里只是提示性地讲一下。

  (1)、在意识活动的发轫过程中,意识一动,从开始动的那一点,发轫力量够不够,发轫力的强弱和你的主观愿望有关系。主动愿意去做,发轫力就强,不是发自内心愿意去做的就弱。我们要有为人民解除疾苦,为人民去服务的迫切愿望,不要说我给你查查吧,那种趾高气扬的劲,那就坏了!本来我查是练我的功夫,提高我的功能,是别人在帮助自己提高功能,当然,我也在帮助别人解决痛苦,这两个是互相帮助的过程。应该看到人家帮助我们多,这样愿望就高了,愿望强了之后力量就大了。

      (2)、我们练功是修大乘,要有菩萨心肠,菩萨心肠是慈悲嘛。要解决问题,有没有菩萨心肠,这一点非常关键。

      (3)、再一个是意识力要集中。这个集中就是发轫力的层次要深,力量要大,愿望从内部出来再加上有意识地集中,这样,作用就更强了。这一点大家要注意,注意什么呢?你可别这样领会:老师讲了,要有愿望、驱动力,我就使劲查呀查,这就成了干扰了。你要查,有查的概念:“我要给你查。”好了,绕圈了,力量都跑了;一说查,马上变成行动才行。好比你在非常紧急状态下,脑子里面有紧急的概念:“我要紧急点。”一紧张,整个生命活动就紧张起来了,那样就叫内在的驱动力。

      我们同学好多没看见过蛇,突然看见一条蛇,心里一激灵,你还想“我害怕呀”!想过吗?没这个概念,一害怕就行动了。查病的时候驱动力也是如此。要反复这样想意识活动的内容,这样去应用。如能治病也这样,那效果就好了。我们同学就是没有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去体会。练功能没有更多的窍门,就是应该这么去做,你这么一做,你的精神就起作用了。

  (4)、我给大家讲怎么更好地掌握也是从理论上讲讲,要想真正掌握最根本的还得靠反复实践,因我们现在没这个习惯。比如,学游泳还得好长时间哩!会游泳的,往水里一跳,轻轻拍一下,就能在水上浮着,不沉底;而不会游泳,瞎扒扯,使劲打,也浮不起,越扒越往下跑,你说怪不怪?什么道理呢?就在于对全身整体性的利用,对水的浮力的规律没有掌握了。游泳得全身统一起来,和水的浮力成为一个整体就浮起来了。

                                                  (續39)


繁體文

            練捧氣貫頂法怎樣配合“直角呼吸法”?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371)、氣功診斷的實質與機制是什麼?

  前面把氣功診斷的三大類型都講完了,在每個類型裏面,還講了不同的方法。對於這麼多方法,學什麼、練什麼?大家認真想一想,就可以知道,各種方法,其實質都沒有超出《意元體》的接收“超常智能”的功能,都是這些功能在起作用。變個物件,這個方法戴著這個帽子,那個方法戴著這個臉,和唱戲一樣,臉譜不一樣,代表的就不一樣了。

    所以,你要想掌握好氣功診斷,首先得明瞭氣功診斷的實質和機制。它的機制,關鍵是《意元體》的靈明,它能夠接收氣、資訊了。要想接收資訊,一開始,你要捕捉資訊,得到它,捕捉到之後能不能傳進去,傳進去能不能把它簡擇出來,要經過這三個環節。而捕捉資訊、傳送資訊、簡擇資訊都是靠《意元體》的作用。

    當然,這裏有不同的側重點。其中還有它的很多的環節,像體混元氣對《意元體》的遮罩,《意元體》的靈明度,《意元體》的主動能力,跟這些都有關係,而且這三者應該是互相影響、互相維繫的。但是,多多少少有重點。所以,我們最最關鍵的,就是要注意它們的不同點。

    如感應法,重點在強化《意元體》和氣的結合,以提高捕捉“超常智能”資訊的能力這一環節;

    感知法的重點在於暢通往裏面傳遞資訊的通道,傳入的時候要精確,認知要清楚,所以,你要搞感知法就得開“天門”、開“天目”,來打破體混元氣的阻隔、遮罩,加上《意元體》清明,就起作用了;

    透視法的重點就在於開“天目”之後,要把開“天目”的資訊與視覺資訊聯繫到一起。
 
    對此,我們書本上講了,大家要反復理解書上這幾句總結性的內容:“前面介紹的氣功診斷方法雖然有透視法、感知法與感應法的不同,但究其實質則都是屬於‘超常智能’的接收功能。

  1、透視法是‘超常智能’接收功能與視覺認知模式結合的結果;

  2、感知法是‘超常智能’接收功能與邏輯認知模式結合的結果;

  3、感應法是‘超常智能’接收功能與被混元氣敏銳了功能的感覺系統所關聯的認知模式相結合的結果。”

    這樣就把這三個不同的結果都說了。

    由此而知,學練氣功診斷的各種方法,都是學練使用“超常智能”的接收功能,這是講的實質。

    “提高氣功診斷的能力,就是提高‘超常智能’的接收能力與認知能力。”這是說的《意元體》的能力。“誠然這個過程和機制是比較複雜的,它關係到對‘超常智能’資訊的捕捉、向《意元體》中心傳輸以及對已進入《意元體》的資訊進行有效簡擇與識別這三個環節。”前面我們講的三個環節就是這個意思。

      當然,“儘管上述三種氣功診斷方法的形成過程與機制的側重點不同,如感應法重點在強化《意元體》和氣結合以提高捕捉‘超常智能’資訊的能力的環節”,這和前面實質是一樣的,又從另外一個角度重複一下。說“感知法的重點在於暢通傳輸‘超常智能’資訊的通道與加強《意元體》的簡擇認知能力的環節,透視法的重點在於打開 “天目”並強化 “超常智能”資訊與常態視覺認知的聯繫的環節。”這一段,實際上把我們的各種診斷方法都作了—個簡單的本質概括。在這個地方,要反復看,然後反過來看前面的書,一點點加強認識。對於這三個環節不是平行的,它有主次之分。這裏面講述的三個環節,最最關鍵的問題是《意元體》的簡擇能力——《意元體》裏面能不能把它簡化、提取,規律化地把它拿出來。

(372)、傳統氣功不講究練“超常智能”,為什麼自然而然地也能夠出來功能?

    傳統氣功裏面不講究練“超常智能”,他們就練功夫,當精氣神練到一定程度,如《意元體》的靈明度達到一定高度之後,他自然而然地也能夠出來功能了。他沒有反復練為什麼也能出來?因為當《意元體》非常靈明瞭,它對很微弱的資訊也能夠簡擇出來,這樣,它的功能就出來了。儘管混元氣對《意元體》有遮罩,但混元氣對資訊做不到絕對遮罩,這樣,資訊能進去,它非常靈明,有一點就能反映出來了。這就是為什麼過去練氣功,不練“超常智能”,到了高功夫之後,各種功能也都能出得來,道理就在這個地方。

(373)、為什麼說,練功要達到這個高層次,那是非常難?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要達到這個高層次,那是非常難,往往是幾十年如一日,到了死,絕大部分也還沒有達到。過去不是講嘛:修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我這次上普陀山去,他們說在解放之前,一到普陀山,一看見房子就是廟,一看見人都是禿子(和尚),不是和尚的很少,不是廟的房子幾乎沒有。過去這麼多人出家修行,有多少修出本事來了?沒有多少。因為他們修本事,想成神成仙,對神通、對各種功能嗤之以鼻。他們說,那不是“道”,他們也不練,有些人練一輩子也不出來。

    老師不出功能,徒弟們也不出,等老師功能出來了,他們有的要去“成佛”,就死了,一死了之,也就完了。出了功能多活幾年也好嘛。活l00年教徒弟不也行了嗎?其實,拿那個氣場也能出本事呀!可是出來功能時間不長就想死了,想成佛變佛爺去,一死就完了,這是個悲劇。所以,過去要想很多人出來本事很難,但是,有極少數的人他沒有著意練功能,功能也可以出來,那是他本身《意元體》高度靈明。高度靈明怎麼來的呢?一個是高度的安靜,一個是氣充足,使《意元體》得到濡養。

(374)、為什麼智能功要求快速練出超常功能來?

    智能功不是這樣,我們搞氣功科學,把 “超常智能”作為改造自身、改造自然的手段,不是練一輩子才出功能。我們大家,年歲最大不超過35歲,一般20歲左右,如是練八十年才出本事,那改造世界怎麼改造啊!不行了。所以我們現在怎麼辦呢?就得快速練功能,一邊練本事,一邊練功能;練出功能來,拿功能再練功。這就和古人不一樣。古人說功能是累贅,不能用,我們是有了功能再以之來幫助練功,這樣練功既可改造自身,也可改造客觀世界。這一點,就得特別注意。當然,要快速出功能,也不能想的太容易了,一說出功能,馬上就來了,那也不可能。有的人行,但絕大多數得練。機理掌握了,有那條件了,即充足的氣、專一心念與寧靜的心態相結合,練起來就快。

(375)、什麼是“直角呼吸法”?

    為了使大家掌握得更好,再給大家介紹一種方法。這個綜合性的統一的方法,借助開“天目”,開“天門”,使精神專一,也還能接氣,這就是直角呼吸法。直角呼吸法是從印堂平著往裏進,進至與百會向下垂直線相交處,停留一下,然後將氣上引,從百會穴出去;再從百會進人,下至與印堂向內延線相交處,停留一下,再向前從印堂出去,成一直角。

    這個直角呼吸法從宋朝就開始有了。據說《黃庭經》有這個方法,可沒查到考據。這個方法,我們應很好地掌握、很好地應用。懂得了這個方法之後,要經常這麼練。練時可以配合呼吸,一吸氣,從印堂進來,一呼從百會出去,再返回去,是兩個呼吸,雙呼吸法門。我們在講調息時講過這種呼吸法。意念要安靜,一吸氣,就想著從印堂進去,進的時候,還可以轉個螺旋進來,一轉圈,出去也那麼去出,這樣把通路、把信息量的痕跡打得更深刻一點,效果會更好。

      所以,大家有時間就練。平時我們的呼吸是自然進行的,這麼一練,長功夫就快了。這個直角呼吸,你也可以拿手摁住練。用手指摁住“天門”和印堂。一吸氣,從印堂進去,手一摁摁進去,摁到裏面去轉一轉,停一停;一呼氣,從裏面出來,一出來,上邊往上一提,把裏邊的氣提出來,然後一吸氣,上邊往下摁摁進去,轉一轉,一呼氣,從前面出來。

(376)、我們講了這麼多方法,怎麼練呢?

    大家會說,龐老師講了這麼多法,怎麼練呢?就一個診斷,前面四個方法,什麼聚天河之氣,又是聚光,又是手訣,這麼多練哪個呀?看你能不能把它簡化一下,統一起來。你自己搞一個,包括方方面面的方法。我覺得師資班的學術風氣應搞得濃一點,要經常開展討論。這樣也鍛煉了大家的講話能力。大家要多談體會,把這些方法,結合到一起,你認為怎麼快當,你就怎麼結合。雖然我是分著講的,但你要充分利用。每個同學用的方法都不會完全一樣,你們自己怎麼用都行。用的效果好,你們就在一起交流經驗。

    像這個雙呼吸法,我想它是一個基礎,你練哪一個都可以把它加上。如引天河精氣聚我昆侖,把氣聚進來,從印堂進來,從百會出去也可以;心念專一,看上面圓錐,往下一集中從印堂這進去不也行嗎?聚光法,一聚光,光從印堂進去,不也行嗎?大家要反復去想,把它們融通到一起。誰會想,誰想得更加具體,誰想得多,誰的成果就會更好。自己動了腦子想出的轍,主動性就比較強。有的人說他什麼方法都不用,你真會什麼方法都不用,那最好;可別說我什麼都不用,就不練了,那就不好了。

(377)、怎樣練好“直角呼吸法”?
  
      直角呼吸法:印堂吸氣,往裏吸,停,用意念轉一轉,呼氣——從頂上出去, “天門”吸氣,吸——呼氣,印堂出———;印堂吸——, “天門”呼——, “天門”吸——印堂呼——;印堂吸—— “天門”呼, “天門”吸——印堂呼……自己這樣呼吸……注意在頭裏面那個直角要停一停,意念在那兒轉一轉……要注意舌抵上齶……面部放鬆,面帶微笑,眉往兩邊展開……就這麼反復練。

  大部分同學都比較安靜,從 “天門”進出的那段通得比較好,前面這一段通得比較差一點,這就得反復練。如果練熟了之後,練捧氣貫頂的時候,也可以加上這個意念。在你平時練功的時候,每練一個功都想著它。

(378)、練捧氣貫頂法怎樣配合“直角呼吸法”?

    練捧氣貫頂的時候,一開一合,以前我們從混元竅開,現在你能不能從直角點那兒開出去呢?現在我們練子時功,一開開出去,從直角點那兒,四方開,上下開,一開一合,也可以嘛!我希望大家對那個直角點要重視。有時你找那直角點找不著,就大約也行。我們前面練開 “天門”的時候,有神機宮的練法。注意念神機時頭裏面那個動點,一吸氣,吸到那個動點上去,從那個動點往外出,要注意頭裏面動,不要注意頭皮動。這個方法我不應該給你們講,你們自己去悟去就好了。一念“神”,吸氣,往裏吸,吸到動點裏面,“機”又出去,一吸一呼,一吸一呼,這也可以。念“神機”,“神”把氣調進去,“機”在那個點,把它定住了。“神”,大概齊位置找一找,“機”,就集中了。你們要慢慢體會。

(379)、出了功能為什麼還要認真練習,反復體會?

  掌握了機理,又有了方法,以後就需要認真練習、反復體會。當我們功能出來了,即便是透視功能,、也需要不斷深化,也得反復練習,因為透視功能也照樣可以出誤差。你可千千萬萬別認為有了功能就萬事大吉了,一定要反復練習。因為就是具備了各項條件之後,還需要把它們聯繫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你只有用熟練了,才能很完整。如果你有了功能不用,過幾天就沒了,再練起來就比較費力氣。自己有了功能之後,自己養氣、聚氣,然後去查。可以反復上下察照自己,因為查自己的過程就是精神集中的過程,形神相合的過程,這本身就是在練功。

  以前講課也講過這個問題。我們練功能,經常有這樣情況:來個人,他一說看病你腦子裏一動,就知道病人所患的病在什麼地方。有的人遙感治病、查病,你隨便一說病人的名字,他就感覺到了。這種情況往往是腦子裏主動地、不知不覺地在活動,這是由於腦子靈明,一動就直接和那個資訊緊密地結合到一起了,這是《意元體》內的特殊的意識整合,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比較準確。當會查病了,也比較準確了,但有時來個病人叫你查查病,一查,腦子卻不出了。因你這一查,腦子一靜,太靜了,沒有直接和他的資訊相合去,查不出來了。有不少同學有這個情況。對我說:“龐老師,我沒想查的查出來了;想查的,查不出來了。不想查的,一蒙一說就說對了。怪事!”其實,你雖說是蒙的,但不是隨便蒙的,因腦子裏有了那個資訊,《意元體》直接接收到那個資訊了你才說的。

      這一點,大家要明白。這說明我們有了這種感知功能了,只不過在這時候還不能自覺應用,還做不到隨意、定向這一點,這就需要認真練習。而且,你自己還應該經常總結經驗。當你不知不覺查出病取得一次效果的時候,你得要總結總結:當時自己是什麼心理狀態?他一說,我是怎麼去考慮這問題的?腦子裏面慢慢就會覺出來了:噢,腦子這麼動的!就行了。一來個病人,照這麼一動,就可以了。所以,你要會自己總結。經常這麼想,想想腦子裏就有那種精神境界了。一旦能夠想著了,那你的功力就長進一步了。這得自己去總結,反復練,反復體會。

(380)、怎樣正確運用與發揮增強意識活動能力的諸要素的作用?

    我們在講意識論裏曾講過影響意識活動和外界事物作用的諸因素,大家要認真看一看。意志的力量怎麼才能最強?我們講過幾個方面,這裏只是提示性地講一下。

  (1)、在意識活動的發軔過程中,意識一動,從開始動的那一點,發軔力量夠不夠,發軔力的強弱和你的主觀願望有關係。主動願意去做,發軔力就強,不是發自內心願意去做的就弱。我們要有為人民解除疾苦,為人民去服務的迫切願望,不要說我給你查查吧,那種趾高氣揚的勁,那就壞了!本來我查是練我的功夫,提高我的功能,是別人在幫助自己提高功能,當然,我也在幫助別人解決痛苦,這兩個是互相幫助的過程。應該看到人家幫助我們多,這樣願望就高了,願望強了之後力量就大了。

    (2)、我們練功是修大乘,要有菩薩心腸,菩薩心腸是慈悲嘛。要解決問題,有沒有菩薩心腸,這一點非常關鍵。

    (3)、再一個是意識力要集中。這個集中就是發軔力的層次要深,力量要大,願望從內部出來再加上有意識地集中,這樣,作用就更強了。這一點大家要注意,注意什麼呢?你可別這樣領會:老師講了,要有願望、驅動力,我就使勁查呀查,這就成了干擾了。你要查,有查的概念:“我要給你查。”好了,繞圈了,力量都跑了;一說查,馬上變成行動才行。好比你在非常緊急狀態下,腦子裏面有緊急的概念:“我要緊急點。”一緊張,整個生命活動就緊張起來了,那樣就叫內在的驅動力。

    我們同學好多沒看見過蛇,突然看見一條蛇,心裏一激靈,你還想“我害怕呀”!想過嗎?沒這個概念,一害怕就行動了。查病的時候驅動力也是如此。要反復這樣想意識活動的內容,這樣去應用。如能治病也這樣,那效果就好了。我們同學就是沒有在這方面多下功夫去體會。練功能沒有更多的竅門,就是應該這麼去做,你這麼一做,你的精神就起作用了。

  (4)、我給大家講怎麼更好地掌握也是從理論上講講,要想真正掌握最根本的還得靠反復實踐,因我們現在沒這個習慣。比如,學游泳還得好長時間哩!會游泳的,往水裏一跳,輕輕拍一下,就能在水上浮著,不沉底;而不會游泳,瞎扒扯,使勁打,也浮不起,越扒越往下跑,你說怪不怪?什麼道理呢?就在於對全身整體性的利用,對水的浮力的規律沒有掌握了。游泳得全身統一起來,和水的浮力成為一個整體就浮起來了。

                                                  (續3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