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6日 星期一

26-04-2010 混元氣理論是怎樣出現的?《概論答疑70—55》

混元氣理論是怎樣出現的?《概論答疑70—55》

混元氣理論是怎樣出現的?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順應氣功發展的規律

(541)、為什麽說我們智能氣功也必須遵循氣功發展的總的規律?

      開展智能氣功,應該把智能氣功納入到整個氣功發展規律當中來,因為只有把氣功的發展規律認識了,使我們智能氣功能夠符合氣功的大規律,我們才能夠使它健康地發展。如果不然,讓智能氣功和氣功文化幾千年來發展變化的規律相沖突,我們就不好發展了。氣功作為文化的一部分,有它總的規律,我們智能氣功也必須遵循總的規律。那麼氣功發展的總規律是什麼?在第一章”歷史的啟示”當中也談到了這個問題,只不過談的角度不一樣。我們今天講發展智能氣功的時候,又講氣功發展的規律,當然這個問題會有些重複,但是我們要從不同角度來領會它。

(542)、氣功發展的總規律是什麼?

    中國五千年來氣功的發展經過了一個什麼樣的歷程呢?我們把它總結一下,這裏面的規律又是什麼呢?簡單地說,幾千年來,從功理、功法上,它經歷了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由複雜又走向簡單這麼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如果把五千年的氣功發展史歸納一下,也不是非常容易地一下子說得出來,我們先對它作一個簡單的分析。

(543)、上古時期的“聖賢氣功”是怎樣的?

      從文字記載或者從後世對前人的推論看,可以說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相當於軒轅黃帝前後)這個比較早期的古代,中國就已經有了氣功。而這個時候的氣功比較簡單,因為那時的人還處在一個落後的時代,文化不發達,思想不開明,整個文化、科學技術還談不上。總的來說,那時人們的思想比較簡單,所以那時練功的功法也簡單,甚至沒有功法。就是讓你精神安靜,什麼也不想。

    《內經》裏面講:恬澹虛無,真氣從之。“腦子裏什麼也不想,安安靜靜,一呆就行了。《內經》裏記載說:“上古有真人者呼吸精氣,獨立守神。”就這麼安安靜靜呆下來之後,守住自己的精神,和大自然界的精氣接通了,就夠了。這麼一說,現代人不大好領會、理解。

    “怎麼現在一呆就不行呢?腦子有事啊!”對,我們現代人的思想比以前複雜多了,活躍多了,在社會當中接觸的各種內容、各種信息多得多了,腦子裏有了這麼多內容,你要想叫它一下子安靜下來,就比較困難了。如果腦子裏還沒有這麼多內容,比如一兩歲的小孩子,你把它放在一個地方,不要管他,誰也不理他,讓它自己呆著,一會兒就睡著了。什麼道理呢?因為它腦子裏接受外界的信息比較少,腦子裏的知識也比較少,所以他裏面的興奮性就比較低。當他不受外界刺激的時候,安靜下來他就要睡覺了,古人也是如此。

      因為那時人還不夠開化,在五千年前那時候雖然不能說處於蒙昧狀態,也還是屬於比較落後的狀態,所以那時練功就非常簡單,就是一個精神,說什麼就是什麼,說了就完了。所以那時練出功夫的人也不是那麼多,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練,只是有點天份的人懂得練一練。練功人少,練得有成就了被稱為聖人,成為統治者了。當時的統治者,基本上都是練功有點本事的,功能比別人強了,腦子比別人好使喚,這麼一來,他就可以成為當時的領導者了,成為領袖了。那得稱為“聖賢氣功”,聖人、賢人的氣功。  

    氣功再往下發展,練功方法慢慢就變了。從文字記載看,春秋戰國時期,記載廣成子(他是軒轅黃帝的老師)的活動,談到軒轅黃帝的時候,是通過練精神而使形體也發生變化,“抱神以靜,形將自正”,身體的變化要隨著精神發生變化。當你精神很安靜的時候,形體也就能夠得到調理了,可以不管形,通過神來解決形。  

(544)、春秋戰國時期的氣功是怎樣的?

    春秋時《管子》提出形和神 “能正能靜”,形體要正,精神要靜,身體就能發生變化。說到“氣”,氣能到身體裏邊來,身體才能健康。你看這個發展過程不一樣了。從精神慢慢至到了形,形是附屬的,先是 “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再以後“能正能靜”,形和神同時來講。這個時候老子就把練氣功的方法總結了一下:一種是自自然然的靜無為的練法;一種是有為的,練周天搬運法門。即“有欲觀徼”和“無欲觀妙”。就是說沒有任何思想地自自然然地看待裏面的變化,看它的奧妙之處和有欲望地用思想強烈支配地觀徼(徼指邊界),觀它的境界,看裏面的界線、線路,相當于練周天功了。

    後來有人把“徼”改成“竅”了, “竅”和”徼”意義不完全一樣。這就發展成“有為功夫”和“無為功夫”,但在春秋戰國時期還是重於無為的這種自然功夫。庄子講:“純素之道,唯神是守。”高明的修煉方法就是守神,不管別的。那麼,差一點的呢,就是呼吸導引,有形,的東西,那是延長壽命,不是高級層次的東西。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氣功很發達了,成為諸子百家的治學修身的一種關鍵內容。諸子百家之所以能夠立論,就是練了功之後,腦子,比較聰明,對待外界事物比較敏感。他們這麼一總結,就搞出處理人生、處理社會關系的一整套理論,各自可以立為一家了。所以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氣功複雜了,練功人也多了,比過去”聖賢氣功”普及面大。當然從總的來說,社會上練功的人還是少。

    那時候,奴隸哪有時間練功去呀!或有人說有的奴隸不就行嗎?商湯的宰相伊尹就是個奴隸,是做飯的嘛!那個奴隸,他本來是個貴族,隨湯妻陪嫁變過來的,他只是身世變了變。真正的奴隸只管幹活,是沒有時間練功的。氣功在發展,方法在變化,也在向人民當中去普及,不過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氣功也只是到了”士”這個階層。士是搞學問的,雖然不是統治階級,也開始分化了。當時除了皇帝(家天下)外,有的官也可以世襲了,他們也不需搞學問了,不能世襲官職,要想找出路得真正搞點學問,就得練功了。是這麼個變化過程。當然這個變化還是初步的。

    隨著科學的發展,隨著氣功的進步,隨著氣功的普及和應用,它對各個方面的探討也深了。

    一個方面,中醫理論慢慢形成了,隨著對人的深入研究,精氣神的理論就被確定起來了。以前沒有精氣神的理論,就談個神,談個形,精氣神的理論還是戰國後期建立起來的。當然,前面的氣功也建立了很高的文明。

    這兩天我看《參考消息》,說在美國,有中國商朝時期的一個盆,一摸盆把,盆內就往外噴水(可噴60cm高),還嗚嗚地響,五音六律的。考慮是什麼超聲波的振動呀,什麼振動的摩擦呀……中國老祖宗三千年前做出的東西,現在還不知道怎麼回事!也不敢拆,這是寶貝,從中國搶去的。那麼古人怎麼搞出來的?通過氣功搞出來的。但是,他們並沒有把很多事情搞清楚,對人也是如此。那時開始搞了精氣神,有了精氣神理論之後,反過來對氣功有了更大的推進。氣功和科學總是互相影響,你推我一下,反過來我推你一下,這麼互相推著往上長。通過練氣功建立了中醫的理論,如臟腑、經絡、精氣神等,放過來精氣神的理論建立起來以後,又對氣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所以漢朝之後,氣功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周天功有了明顯的發展。

(545)、道家氣功、佛家氣功、儒家氣功是怎樣興起的?

      到了漢朝之後,氣功那種科學面目慢慢變了: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建立起來了,而印度的佛教也進入中國,這麼一來,中國的氣功就變顏色了。原來是治學修身的一個根本、可以研究科學為科學服務、可以使人前進的這麼一個人體生命科學,而今變成宗教的附庸了。不過剛一開始還不可能變得那麼徹底,因為中國有很多人還不信宗教,但也還在練功夫。

    所以從漢朝到唐朝這一段,中國的氣功有了飛速發展,這個飛速發展當然是受到宗教的影響。因為印度的佛教也是很高明的氣功──以宗教形式表現的氣功,所以印度文化和中國文化碰到一起了。這就使得中國氣功文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名目也多了。道教裏面很多的經書都是仿照佛教的形式來編的。《道藏》幾千卷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書都是這麼編的:一練功,腦子一出幻覺,嘴裏要說話,“神仙說的”,快拿筆寫下來。我們對那些經書分析分析,就可知道,是在相當於自發狀態下搞起來的,不是高水準的東西。但是,它使中國傳統的氣功為之一振,發生了變化,有了新內容了。著作大幅度增長,其中一些著作是有意義的,有些著作是沒意義的,這麼一來中國的氣功,道家、佛家、儒家都建立了自己的理論體系,也都在編創自己的著作。在這個編創過程當中,唯獨儒家落後了一點。

    在春秋戰國時期,應該說儒家在這方面講得是不少的,內容比較多。道家就是老子的《道德經》,其他的門派都和儒家有藕斷絲連的關係。可是從漢朝以後,儒家在這方面說得比較少,道家和佛家發展起來了,著書多了,氣功的門派多了。

    就拿佛家來說,又分成十家的,又分成十五家的;道家更甭說了,從過去那麼簡單變得那麼複雜,到了唐朝初期,就那麼一千多年時間,就變成“三千六百旁門”,“八千四百外道”。這個發展過程,使氣功多樣化,使中國的氣功寶庫豐富了,但是也存在許多缺欠,就是把氣功神秘化了,變成神、變成佛了。

    以前練功都是人,古人一說氣功,就講真人、聖人、賢人,以後慢慢變成神仙了。這是一個大的不幸──練功的人被神化了。修道修佛的人有了本事了,就成了活菩薩、神仙的化身,編經的那些人們成了“太上老君”“原始天尊”“混元老祖”。本來就是腦子的東西,這麼一搞,搞壞了。這樣,在一部分人當中就就造成了很惡劣的影響,而使有的氣功門派就一直認為練功能和神通,一動彈就是神,是鬼,這樣也造成了練功人很多的悲劇。因為說有神有鬼,一練功,腦子裏就感到有神有鬼了,給人治病感到是人是鬼了,他找來神去治那個鬼,尤其道家給人治病搞請天兵天將這一套東西。其實病人身上的妖魔鬼怪,就是這個氣功師他給造成的。腦子裏有個概念、幻覺“他身上附著鬼哩!”意識一動造個神來,去治造的那個鬼,把人搞亂套了。到現在為止,這個流毒還在民間或在氣功界一部分人中嚴重存在,阻撓了氣功的發展。

    當然,那個發展中也有成績。那就是在生活條件比較差,社會比較不安寧,社會又不平等的條件下,有些人通過練功追求成仙成佛給了他們精神上的安慰。追求成佛成仙,這樣可以導致精神入靜,通過長期鍛煉慢慢修煉出本事來了,延長了壽命,並且開發了智慧,著作了很多有價值的書。正是因為他們有了成績,練功之後有本事了,慢慢體會到佛家、道家、儒家,雖然各自主張不同,練功方法也不同,但是各自有它的優點。

    例如佛家,他們對精神研究得比較透徹,像《唯識論》把精神活動分析得非常細致:怎麼樣對治精神上的偏頗,怎麼樣解除精神上的騷擾,使精神處于安靜,等等。這是佛家的長處。儒家呢,他們對人世間的規律研究得比較多。如怎麼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便於生命活動;對倫理研究也比較多,如怎麼樣在倫理條件保護之下使自己身體達到平衡,這個研究比較細致。而道家對人體的精氣神的變化研究得比較細致。

(546)、為什麽說不同的門派需要發展自己就必須拿出自己的優點,並把別派的優點也拿過來,慢慢地各家融匯得更多了?

    不同的門派需要發展自己就必須拿出自己的優點,並把別派的優點也拿過來。雖然儒家罵佛家,佛家罵道家,各家互相罵,看來還是道家好一點,罵別人罵的比較少,他把佛家“修性”拿來補充自己的修性。把儒家的倫理也拿點來。但道家也不光彩,他拿來後給人家一改,就說自己比別家博大淵深了,還出了好多笑話。我們平時看小說中有“三昧真火”,這個詞本來是佛家的,“三昧”是外文Samadhi,音譯過來的,是入定的意思。入定之後,有功夫了,身體放光了,叫“三昧真火”。道家改成“三味真火”,“三味”就是精、氣、神,一煉精氣神,出了火啦。還編出“五味真火”,心肝脾肺腎。再加上大腸、小腸、膀胱、膽,“九味真火”,這不成了笑話了嗎?類似的笑話比較多。有問題也有成績。成績就是要想把各家理論融匯一下。

    當然也不光是道家融匯了道家、儒家,佛家的密宗實際上也有好多道家的名詞,如氣脈、運氣等,而且佛家也開始用儒家的倫理、慈善業等。唯獨儒家比較頑固,儒家說出家當和尚當老道是“不孝”,是滅絕人理的,可是他們也偷偷學佛家道家的東西。像宋明理學他們練坐功實際上是佛家的靜坐。表面看起來各家都是把自家牆守得緊緊的,“我是正宗的,不要你的”,實際都是互相之間偷偷地拿。從唐朝開始,佛家也用了道家的六字訣(在天臺宗智顫大師的“天臺止觀”裏就有道家的六字訣)。

    到了宋朝之後,慢慢地各家融匯得更多了,尤其到了清朝有很多著作,明明是道家書,卻引了一大堆佛經,有的和尚著氣功著作,把道家理論也拿出來,這麼一搞真是有點大雜燴了,誰也分不開誰。原來是儒道互相摻合,又有回教(清真)過來摻合(清真每年有“把齋”,一年有48天不吃。現在是白天不吃晚上吃。原來真正的回教就是48天不吃,那是練功夫哩!所以回教裏也真有功夫,他們的著作裏面講和上帝去瞑合)。再以後天主教也過來摻合,他們也有功夫。中國的好多東西都摻合起來了,這麼一摻合,就得需要有個理論支柱。這樣基本上從金元之後,氣的理論,精氣神的理論就改變了。以前講精氣神就是精氣神,以後就不然了,理論就複雜了。

(547)、混元氣理論是怎樣出現的?

    精氣神理論從道家創立起來,有先天精氣神,後天精氣神,後天精氣神就叫精氣神,先天精氣神叫元氣、元精、元神,更複雜了,練功不好練了。人有氣,大自然也有氣,有先天氣,有後天氣,這麼多,很麻煩,怎麼辦呢?又編了個混元氣。氣功著述裏真正論述混元氣的應在唐宋以後,以前沒有。唐朝的《道教義樞》曾闡述過混元,說: “其形赤黃,質定白素,白黃未離,名之為混也,雜糅未分為沌。萬法初首為元。故兩半、三才、五常、萬物等法體未別,是曰混元。”更確定的名詞出自宋朝。這”混元”把什麼都包括了,先天、後天都納入混元了。對此書本都有摘錄,故不復贅。

    這個混元理論在一開始是元氣的代名詞,再以後,先、後天混元,內外混元了,這樣它就武術氣功奠定基礎了。武術氣功和宗教氣功不一樣,宗教氣功是為了成神、成佛、成仙,能不能成,那是另一回事。他們說成了,比如說葛洪,他明明是吃丹,藥物中毒死了,卻說成“仙”了!吃了這麼多汞還不死嗎?過去說一吃汞就成仙了,可練武術不是這樣子。練武術是為了打,大的是保衛國家,小的是江湖綠林好漢。

(548)、為什麽說混元氣理論為武術氣功提供了很多的方便?

    練混元氣,一提就是混元氣,一字混元氣,還有專門叫混元氣功的。從形式上來講,武術氣功本身就有混元的意思。武術氣功可以是佛家的,可以是道家的,也可以是醫家的,各家氣功都得搞武術。當然不是每一個氣功師都必須學武術,而是每一個門派都慢慢開始走向武術方面來,武術本身就有點混合的意思。武術是什麼呢?拋開“打”去看,武術不就是為了健身嗎?真正在人世間身體健康一點,能力強一點嘛!武術氣功有點實際了,把過去宗教氣功的成仙成佛觀念改了,要在人世間來出一頭、乍一膀來顯示自己。

    中國氣功五千年來的發展史就是這麼個規律。誠然,佛教、道教,尤其是民間宗教氣功,也有不少門派提到混元氣並以之指導本門修煉,但囿於道論的崇高地位,使混元氣理論相形見絀。然而,到武術氣功裏就比較簡單了,統一了,要落實到身體健康上去,要有本事。理論到了混元氣理論上來了。這個發展過程顯示了各派理論要走向混元氣理論這樣一個總的趨勢。

(549)、為什麽說智能氣功接受了各家功理、功法,可是把它們都改了要統一到氣功科學,不是哪一派了?

    歷史上各門各派誰也沒有統一得起來,一開始很複雜,往起一歸,看來簡單,但門派太多,統一不起來。從明朝開始,很多門派都講“萬法歸一,“萬法歸宗”,但要歸到我這來,我是正根。誰也捨不得改自己,所以誰也統一不了。

    智能氣功接受了各家功理、功法,可是把它們都改了要統一到氣功科學,不是哪一派了。智能氣功是順應了大的規律編創起來的。現在我們要發展智能氣功,就必須按照智能氣功的規律搞起來,不能把智能氣功再複雜化。

(550)、為什麽說現在有的地方開展智能氣功,總想複雜一點,把別的功理(象陰陽、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等)往智能氣功裏塞,這麼一搞,就走了回頭路?

    現在有的地方開展智能氣功,總想複雜一點,把別的功理(象陰陽、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等)往智能氣功裏塞,這麼一搞,就走了回頭路。複雜化就錯了。過去那麼複雜,最後歸到混元氣理論上來了嘛。功法簡單了,練法也簡單了,就是神與氣合,以意引氣;形與神合,以形引氣;神合音聲,音聲引氣就那麼簡單。可有的人把周天往裏面加,把別的功法往裏面加,這麼一複雜化,就必然影響智能氣功的發展──健康不了,發展也不快。為什麼?因為你拿過那理論來又不全拿,你不全拿就不完善,人家搞那個門派的就可以攻擊你,你就沒有立足之地,這是很簡單的道理。這是一個複雜化,不對!
 
    第二個,是把氣功搞到迷信上去,搞神學。本來智能氣功就是把氣功裏的這些糟粕拋開了,這才前進了,我們現在如果再和神、鬼結合到一起,走回頭路了,又搞錯了。通過氣功史可知,氣功和宗教並不是一直結合在一起的。從漢朝之後,才出現佛教道教,漢朝之前沒有這些宗教嘛!有的說,你搞氣功不搞宗教就壞了。我們說不對!但也有人問,將來練功水準高了,人沒有影子還叫人嗎?實際上是這個人功能高了,那是高層次的人,和過去說的神不一樣。過去說的神是個絕對權威,他可以造世界,造人。我們這麼些人,誰和誰都是平等的,彼此之間都是一樣的,張三造不了李四,李四也造不了張三。

    (續5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