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

2011-01-06 智能功人莫再空谈"明心见性"了(2)

智能功人莫再妄谈"明心见性"了(2)

简体文

智能功人莫再空谈"明心见性"了(2)

  余 洋

  黑龙江-智星合(61703225) 16:15:24

    明心见性是人类至今所知的最高道德标准

      练功不谈道德,那就是练魔功
 
      练气功没有道德标准指引,就是盲修瞎练,练的贪欲心澎涨不止!!


            …………………………………………………………………………


      请先搞清楚“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说的是什么,正如大家讨论的问題是太阳,就不要把月亮扯進來嘛!瞎争论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对吗?

      什么叫作“明心见性”?

  以下内容摘自《智能气功科学名词释义》一书:


〔明心]

      佛家语。指气功修炼所达到的一个功夫层次。智能气功科学理论认为,佛家所谓"明心"实质是意识活动在萌动的一刹那受到控制不外放而指向、返回意元体参照系(意元体)本身(但未穿透参照系),从而体认到了意元体那种空洞无涯的体性状态。进入明心境界有两种情况:一是收视返听的锻炼按意识指令进行,当视听"收"、"返"到极点后,意识发出的收、返指令与往回收、返的意识动作合二为一了,从而体认到"能发"、"所发"、"能收"、"所收"本是一如、了无二致,此是渐法;二是有一些素质较好的人听老师讲述"明心"的实质是意识收归意元体本身,当即体认到那种"虚灵"状态,此是顿法,即所谓当下开悟、"一说就是"。佛教密宗中脉修通后看到明点尚未进入明心境界,如能在此基础上意识往回收到明点里面,体察到里边又是空空荡荡才是明心。

〔见性]

      原为佛家语。后道家也有讲见性者。指气功锻炼所达到的一个功夫层次。古代不同功门,对见性的标志说法不一。佛教密宗把修成之明点谓之见性,道家练养派把结大丹的"神入气中、气包神外"的境界谓之见性,其实意识的功夫都尚未突破局部特征的偏执性。

  智能气功科学理论认为,"见性"是练功开发出超常智能内视自身肉体内部比较清晰后,收神而视意元体自身。这时的内收不仅使意元体的体和用都发生了变化(打破了偏执参照系),而且收视进入了意元体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内外无别、质地均匀的特殊状态,人体自身亦成了一个了无分别的整体与虚空结合在一起。此时,人体内外皆是一种无分别的实在但又难以名状其实有特性,人体内外皆灵通无碍但又非一无所有;意元体的功能得到全部展现,其穿透力达到无微不入的境地。功夫至此如能再把意元体充斥于自身毫末之内,达到形、气统一于神,则可进入形神惧妙之实象层次,即意识混元。

  见性还有另外一种特殊情况,即在全身气非常整、非常充足的时候,突然受到某种刺激,意念在里面一动、一收,感觉到了周身的整体性。但此种见性并不彻底,还需继续修养。

〔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一词最早是达摩来中国后提出的。逐代下传,至六祖慧能以后,佛教禅宗练法讲明心见性。按佛教理论,心即佛,佛即性,叫心性,心性即佛性.众生皆有佛性,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被世俗所迷惑没有开悟。佛不是修来的,意念一动即是心,只要把本具有的佛性、心性找出来,就能成佛。此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明心见性"。道家认为:万事豁开,过去的事不回亿,未来的事不去想,现在的杂念放弃,心中清清朗朗、浑浑沦沦,无知觉,无思虑,似乎五蕴皆空,四大皆虚,只有一轮明月,就是"明心见性"了。

  智能气功科学理论认为,传统气功所说的"心"、"性"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活动,也即意元体本身固有的功能体性。明心见性的实质是用超常智能感觉体认到了意元体的体性特征及运动状态。明心见性之后,偏执的常态参照系已被打破,意元体的全部功能得以展现,人对客观世界(包括自身)的认识也突破了局部特征而进入整体化层次;因此,与常态智能状态下的感受大不相同,古人谓之"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对这种超常智能状态下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用常态语言是难以描述的,故佛家又称之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

  具体分折,明心见性应是两个层次的功夫。"明心"只是念头发而未发时返回意元体本身,当即体察到了意元体那种虚灵状态,意元体本身并未发生变化(详见"明心");见性则看到了念头本身,看到了意元体里产生一般念头的活动背景并打破了原有的偏执参照系,从而使意元体本身的体性发生了变化(详见"见性")。明心见性之后,功夫尚未至极点,在此基础上可以练"无中生有"这一层次的超常智能,进而"有化归无"。把"有化归无"的功能施于自身,则可进入出神入化境地。

                …………………………………………………………………………………

      从以上论述来看,“明心见性”是讲的一种练功状态,不是在讲“涵养道德”的问题。我们现在是从“常态智能”搞起来,从“常态智能”进入“超常智能”,“明心见性”是从“超常智能”再返回《意元体》里面去。这么练,才是到了练功的根本点上。

      在《智能气功科学精义》中庞明老师讲了“明心见性”练功的几个层次,这是把古人练功的方法用现代语言来讲,但是我们现在练功离着“明心见性”还有十万八千里,自古以来,练到死,也没有看到有几人真正练到“明心见性”这个高层次的,所以我们练智能功并不强调它。就如同有人对你讲如何登上“火星”去看一看,最好不要理他!

      至于上面有些老师把“明心见性”和“涵养道德”混为一談,是基本概念不清,牛头不对马嘴了!

                                        (续3)


繁體文

智能功人莫再空談"明心見性"了(2)

  余 洋

  黑龍江-智星合(61703225) 16:15:24

    明心見性是人類至今所知的最高道德標準

    練功不談道德,那就是練魔功
 
    練氣功沒有道德標準指引,就是盲修瞎練,練的貪欲心澎漲不止!!


          …………………………………………………………………………


    請先搞清楚“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說的是什麼,正如大家討論的問題是太陽,就不要把月亮扯進來嘛!瞎爭論就沒有什麼意思了,對嗎?

    什麼叫作“明心見性”?

  以下內容摘自《智能氣功科學名詞釋義》一書:


〔明心]

    佛家語。指氣功修煉所達到的一個功夫層次。智能氣功科學理論認為,佛家所謂"明心"實質是意識活動在萌動的一刹那受到控制不外放而指向、返回意元體參照系(意元體)本身(但未穿透參照系),從而體認到了意元體那種空洞無涯的體性狀態。進入明心境界有兩種情況:一是收視返聽的鍛煉按意識指令進行,當視聽"收"、"返"到極點後,意識發出的收、返指令與往回收、返的意識動作合二為一了,從而體認到"能發"、"所發"、"能收"、"所收"本是一如、了無二致,此是漸法;二是有一些素質較好的人聽老師講述"明心"的實質是意識收歸意元體本身,當即體認到那種"虛靈"狀態,此是頓法,即所謂當下開悟、"一說就是"。佛教密宗中脈修通後看到明點尚未進入明心境界,如能在此基礎上意識往回收到明點裏面,體察到裏邊又是空空蕩蕩才是明心。

〔見性]

    原為佛家語。後道家也有講見性者。指氣功鍛煉所達到的一個功夫層次。古代不同功門,對見性的標誌說法不一。佛教密宗把修成之明點謂之見性,道家練養派把結大丹的"神入氣中、氣包神外"的境界謂之見性,其實意識的功夫都尚未突破局部特徵的偏執性。

  智能氣功科學理論認為,"見性"是練功開發出超常智能內視自身肉體內部比較清晰後,收神而視意元體自身。這時的內收不僅使意元體的體和用都發生了變化(打破了偏執參照系),而且收視進入了意元體之中,從而呈現出一種內外無別、質地均勻的特殊狀態,人體自身亦成了一個了無分別的整體與虛空結合在一起。此時,人體內外皆是一種無分別的實在但又難以名狀其實有特性,人體內外皆靈通無礙但又非一無所有;意元體的功能得到全部展現,其穿透力達到無微不入的境地。功夫至此如能再把意元體充斥於自身毫末之內,達到形、氣統一於神,則可進入形神懼妙之實象層次,即意識混元。

  見性還有另外一種特殊情況,即在全身氣非常整、非常充足的時候,突然受到某種刺激,意念在裏面一動、一收,感覺到了周身的整體性。但此種見性並不徹底,還需繼續修養。

〔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一詞最早是達摩來中國後提出的。逐代下傳,至六祖慧能以後,佛教禪宗練法講明心見性。按佛教理論,心即佛,佛即性,叫心性,心性即佛性.眾生皆有佛性,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被世俗所迷惑沒有開悟。佛不是修來的,意念一動即是心,只要把本具有的佛性、心性找出來,就能成佛。此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即"明心見性"。道家認為:萬事豁開,過去的事不回億,未來的事不去想,現在的雜念放棄,心中清清朗朗、渾渾淪淪,無知覺,無思慮,似乎五蘊皆空,四大皆虛,只有一輪明月,就是"明心見性"了。

  智能氣功科學理論認為,傳統氣功所說的"心"、"性"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活動,也即意元體本身固有的功能體性。明心見性的實質是用超常智能感覺體認到了意元體的體性特徵及運動狀態。明心見性之後,偏執的常態參照系已被打破,意元體的全部功能得以展現,人對客觀世界(包括自身)的認識也突破了局部特徵而進入整體化層次;因此,與常態智能狀態下的感受大不相同,古人謂之"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對這種超常智能狀態下對客觀世界的感受,用常態語言是難以描述的,故佛家又稱之為"教外別傳,不立文字"。

  具體分折,明心見性應是兩個層次的功夫。"明心"只是念頭發而未發時返回意元體本身,當即體察到了意元體那種虛靈狀態,意元體本身並未發生變化(詳見"明心");見性則看到了念頭本身,看到了意元體裏產生一般念頭的活動背景並打破了原有的偏執參照系,從而使意元體本身的體性發生了變化(詳見"見性")。明心見性之後,功夫尚未至極點,在此基礎上可以練"無中生有"這一層次的超常智能,進而"有化歸無"。把"有化歸無"的功能施於自身,則可進入出神入化境地。

              …………………………………………………………………………………

    從以上論述來看,“明心見性”是講的一種練功狀態,不是在講“涵養道德”的問題。我們現在是從“常態智能”搞起來,從“常態智能”進入“超常智能”,“明心見性”是從“超常智能”再返回《意元體》裏面去。這麼練,才是到了練功的根本點上。

    在《智能氣功科學精義》中龐明老師講了“明心見性”練功的幾個層次,這是把古人練功的方法用現代語言來講,但是我們現在練功離著“明心見性”還有十萬八千里,自古以來,練到死,也沒有看到有幾人真正練到“明心見性”這個高層次的,所以我們練智能功並不強調它。就如同有人對你講如何登上“火星”去看一看,最好不要理他!

    至於上面有些老師把“明心見性”和“涵養道德”混為一談,是基本概念不清,牛頭不對馬嘴了!

                                        (續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