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功人莫再空谈“明心见性”了(6)
简体文
能功人莫再空谈“明心见性”了(6)
余 洋
我在前面把庞老师关于智能功人練“明心”的方法与过程引述给大家了,由于我現階段正在苦練“明心”,所以也大致把我練“明心”的点滴体会写了出來,供同道参考。至于下面老师講的“見性”内容,有一些我尚能懂得一点,有些就看不太懂了,更不要说談什么体会了。如果哪位老师有所体会,也請公开談一談,我会诚心的学习。。
正如庞老师說的:
我们什么时候能“明心见性”啊?”中国的佛教存在将近两千年了,从古到今,真正有几个“明心见性”的了?没几个!我们讲的“明心见性”那得十年八年几十年如一日,才可能解决问题。我们现在不能想到这么高,必须循序渐进。从“常态智能”开始,一步一步引发“超常智能”,把“超常智能”练出来了,然后再从形气神一步一步加深,这才能上到高层次上去。……所以,我们智能功现在不讲求搞“明心见性”。
练气功,不是光练形体、练气,到最后你得练到《意元体》里边去,这是功夫。如果你现在进不去,说半天也是白说。你想进去,你这一想进就进不去了。要是没迈开第一步,想往后走,那就是画饼充饥,解决不了问题!
下面我也把庞老师有关“見性”及“明心见性”的內容摘引出來,只是供大家参考而已,希望不要拿去到处吹牛皮了!
庞明老师对“明心见性”相关的論述:
(以下摘自“智能气功科学精义”辅导材料——Ⅲ 智能气功运用意识要求意念专一、集中)
(7)、怎样正确认识“内视”阶段?
这里说的“内视”阶段和收视返听、闭目“内视”不一样,不是返观“内视”的意思。而是当你做到“明心”之后,通过“收视返听”。把精神集中到里边去,觉得里边空空洞洞,感觉到它的位置了,然后从那个地方往外看,这才叫“内视”。当没达到“明心”的时候。谈不上我们所说的“内视”。光会收视返听、意念专一了,还不行。必须得达到“明心”的程度,把意识总放到那个位置,才能从内往外看。“明心”并不是太难。不过,这个“内视”的从里往外看,和“明心”的从里往外看的层次是不一样的。若从整体功夫来说,后者比前者要高一个层次。当你“明心”以后,你感觉到意识状态了,就能够更好地集中了。这是从佛家来讲的。
道家也有“内视”,指到了神入气中、气包神外的阶段,感觉到气在外面了,然后从里往外看。但是,道家的神入气中、气包神外得到了结大丹的程度才能达到。而那个时候,它的命功比佛家的 “明心”要强。这两者,一个是从气上走的,一个是从神上走的。“内视”阶段说得比较简单,因为它不是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内容。 “明心”之后不走“内视”,直接往上走也可以。
(8)、怎么样去做到“收视《意元体》”呢?
收视《意元体》阶段。收视返听是意念(念头)专一,“内视”阶段是从里边看外面的气、外面的形体,这都还属于外向。而到了这一阶段,是返过来看《意元体》了。看《意元体》怎么看、谁在看、谁在“内视”?“内视”阶段是往外看,现在不往外看,而要看“我”自己。
(9)、“我”要观看自己,查自己。那跟“明心”有什么区别?
从发念头那儿往回一收,“我”要观看自己,查自己。那跟“明心”有什么区别? “明心”是念头返回来,发念头“我要收视”,是把念头收回来,它还有念头。而收视《意元体》呢,是当你有了念头之后,《意元体》就变成你自己的念头了。这时意念一说要往回收,就得看着这个念头,看这个念头是怎么产生的。它收视是往念头里面收视:一收,一旦那个具体念头没有了,只是有来收视的这个体察思维——“我要看”。没这个看的念头而直接往里面看,看到自己了——那就是收视《意元体》了。这个情况就称为“见性”。“明心”和见性是两个层次。
(10)、什么叫作“见性”?
“明心”是念头返回本身来,是看到念头本身,体察到《意元体》里面产生一般念头的活动背景。《意元体》和念头就好像是水和波浪。水本来是平的,有了念头就等于起了波浪了,可那个波浪本身也还是水,离开水哪儿找波浪去呀?你一旦能看到波浪本身的体性了,那水的体性也看着了。“见性”是看到念头本身,而念头本身就是《意元体》。也就是说,收视《意元体》后,看到《意元体》本身的体性了,这就称为 “见性”。
(11)、等真正“明心”之后,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我们结合了传统气功在意识领域的高层次练功的实质,把集中、专一的层次分了这么四部分。当然,这些道理懂了,真要做起来,真要领悟它,还是非常难的。因为我们的意识活动已经习惯于乱、散、精神分裂(倒不是神经病的精神分裂症),每个人的精神都处于一个分裂状态,不是统一的。让你集中起来都难,想进到里面去就更难了。但也并不是说非得能专一之后才能进得去。有的不走专一,我们这儿一说,他当下即是,一说就是。
(1)、等真正“明心”之后,再养得里边神气充足了,那时念头一动就发生变化了。这个变化就比较大,身体里边和《意元体》本身,能量和体性都更充实了。一开始 “明心”,里边是瘪的,空空荡荡,一旦 “见性”了,就不然了。虽然不是光芒四射,但是它有个体了,有实实在在的一个东西。过去佛家说是“圆陀陀、光烁烁”“无头无尾、柱天柱地”等,形容词很多。为什么这么讲呢?他们体察到了《意元体》的体性,看到它无边无际、无限广大的这么个状况。
(2)、可就一句“圆陀陀、光烁烁”不知误了多少千载古人!道家的,练大丹,采大药,转周天,一看里边,一片白光光的亮团,说就是“明心”、“见性”了。你看《伍柳仙宗》、赵璧尘的《性命法诀明指》、《钟吕传道集》都讲,看到这个情况,就是 “明心”、“见性”了。错了,不是。他们那些书里,似乎把佛家道理也说了,把佛家理论也引了,但是,真正佛家功夫他们不懂,他们没有修持过。
(3)、其实他们那个“圆陀陀、光烁烁”是气,是下丹田的气和中丹田的气合成一体了,看到的是真气,是意识和气结合的表现。虽然也是很大,但与“性”不是一个东西,“性”是意识本身,所以不是 “明心”、“见性”。这时候意识的功夫还没突破局部特征,意识的局限性、偏执性还没去掉。因此,即使他们结“婴儿”之后,以至于到了开天门、演神,同样还避免不了庸俗之气。所以,结婴儿、出阳神之后,还要有九年面壁之功,还得把神再收回来,再一念不起地养着,到最后把精神当中的我执破掉。只是面壁之功,还达不到真正破除意识的偏执性。而一旦见了性,偏执性就没有了,各种功能自然也都出来了。
所以走佛家的功夫比较费劲,而一旦成功了,就一得永得、不会丢。所以,佛、道两家都有它特殊的内容。
(续7)
2012-01-10 写于 香港
繁體文
能功人莫再空談“明心見性”了(6)
余 洋
我在前面把龐老師關於智能功人練“明心”的方法與過程引述給大家了,由於我現階段正在苦練“明心”,所以也大致把我練“明心”的點滴體會寫了出來,供同道參考。至於下面老師講的“見性”內容,有一些我尚能懂得一點,有些就看不太懂了,更不要說談什麼體會了。如果哪位老師有所體會,也請公開談一談,我會誠心的學習。。
正如龐老師說的:
我們什麼時候能“明心見性”啊?”中國的佛教存在將近兩千年了,從古到今,真正有幾個“明心見性”的了?沒幾個!我們講的“明心見性”那得十年八年幾十年如一日,才可能解決問題。我們現在不能想到這麼高,必須循序漸進。從“常態智能”開始,一步一步引發“超常智能”,把“超常智能”練出來了,然後再從形氣神一步一步加深,這才能上到高層次上去。……所以,我們智能功現在不講求搞“明心見性”。
練氣功,不是光練形體、練氣,到最後你得練到《意元體》裏邊去,這是功夫。如果你現在進不去,說半天也是白說。你想進去,你這一想進就進不去了。要是沒邁開第一步,想往後走,那就是畫餅充饑,解決不了問題!
下面我也把龐老師有關“見性”及“明心見性”的內容摘引出來,只是供大家參考而已,希望不要拿去到處吹牛皮了!
龐明老師對“明心見性”相關的論述:
(以下摘自“智能氣功科學精義”輔導材料——Ⅲ 智能氣功運用意識要求意念專一、集中)
(7)、怎樣正確認識“內視”階段?
這裏說的“內視”階段和收視返聽、閉目“內視”不一樣,不是返觀“內視”的意思。而是當你做到“明心”之後,通過“收視返聽”。把精神集中到裏邊去,覺得裏邊空空洞洞,感覺到它的位置了,然後從那個地方往外看,這才叫“內視”。當沒達到“明心”的時候。談不上我們所說的“內視”。光會收視返聽、意念專一了,還不行。必須得達到“明心”的程度,把意識總放到那個位置,才能從內往外看。“明心”並不是太難。不過,這個“內視”的從裏往外看,和“明心”的從裏往外看的層次是不一樣的。若從整體功夫來說,後者比前者要高一個層次。當你“明心”以後,你感覺到意識狀態了,就能夠更好地集中了。這是從佛家來講的。
道家也有“內視”,指到了神入氣中、氣包神外的階段,感覺到氣在外面了,然後從裏往外看。但是,道家的神入氣中、氣包神外得到了結大丹的程度才能達到。而那個時候,它的命功比佛家的 “明心”要強。這兩者,一個是從氣上走的,一個是從神上走的。“內視”階段說得比較簡單,因為它不是非常關鍵、非常重要的內容。 “明心”之後不走“內視”,直接往上走也可以。
(8)、怎麼樣去做到“收視《意元體》”呢?
收視《意元體》階段。收視返聽是意念(念頭)專一,“內視”階段是從裏邊看外面的氣、外面的形體,這都還屬於外向。而到了這一階段,是返過來看《意元體》了。看《意元體》怎麼看、誰在看、誰在“內視”?“內視”階段是往外看,現在不往外看,而要看“我”自己。
(9)、“我”要觀看自己,查自己。那跟“明心”有什麼區別?
從發念頭那兒往回一收,“我”要觀看自己,查自己。那跟“明心”有什麼區別? “明心”是念頭返回來,發念頭“我要收視”,是把念頭收回來,它還有念頭。而收視《意元體》呢,是當你有了念頭之後,《意元體》就變成你自己的念頭了。這時意念一說要往回收,就得看著這個念頭,看這個念頭是怎麼產生的。它收視是往念頭裏面收視:一收,一旦那個具體念頭沒有了,只是有來收視的這個體察思維——“我要看”。沒這個看的念頭而直接往裏面看,看到自己了——那就是收視《意元體》了。這個情況就稱為“見性”。“明心”和見性是兩個層次。
(10)、什麼叫作“見性”?
“明心”是念頭返回本身來,是看到念頭本身,體察到《意元體》裏面產生一般念頭的活動背景。《意元體》和念頭就好像是水和波浪。水本來是平的,有了念頭就等於起了波浪了,可那個波浪本身也還是水,離開水哪兒找波浪去呀?你一旦能看到波浪本身的體性了,那水的體性也看著了。“見性”是看到念頭本身,而念頭本身就是《意元體》。也就是說,收視《意元體》後,看到《意元體》本身的體性了,這就稱為 “見性”。
(11)、等真正“明心”之後,還要注意哪些問題?
我們結合了傳統氣功在意識領域的高層次練功的實質,把集中、專一的層次分了這麼四部分。當然,這些道理懂了,真要做起來,真要領悟它,還是非常難的。因為我們的意識活動已經習慣於亂、散、精神分裂(倒不是神經病的精神分裂症),每個人的精神都處於一個分裂狀態,不是統一的。讓你集中起來都難,想進到裏面去就更難了。但也並不是說非得能專一之後才能進得去。有的不走專一,我們這兒一說,他當下即是,一說就是。
(1)、等真正“明心”之後,再養得裏邊神氣充足了,那時念頭一動就發生變化了。這個變化就比較大,身體裏邊和《意元體》本身,能量和體性都更充實了。一開始 “明心”,裏邊是癟的,空空蕩蕩,一旦 “見性”了,就不然了。雖然不是光芒四射,但是它有個體了,有實實在在的一個東西。過去佛家說是“圓陀陀、光爍爍”“無頭無尾、柱天柱地”等,形容詞很多。為什麼這麼講呢?他們體察到了《意元體》的體性,看到它無邊無際、無限廣大的這麼個狀況。
(2)、可就一句“圓陀陀、光爍爍”不知誤了多少千載古人!道家的,練大丹,采大藥,轉周天,一看裏邊,一片白光光的亮團,說就是“明心”、“見性”了。你看《伍柳仙宗》、趙璧塵的《性命法訣明指》、《鐘呂傳道集》都講,看到這個情況,就是 “明心”、“見性”了。錯了,不是。他們那些書裏,似乎把佛家道理也說了,把佛家理論也引了,但是,真正佛家功夫他們不懂,他們沒有修持過。
(3)、其實他們那個“圓陀陀、光爍爍”是氣,是下丹田的氣和中丹田的氣合成一體了,看到的是真氣,是意識和氣結合的表現。雖然也是很大,但與“性”不是一個東西,“性”是意識本身,所以不是 “明心”、“見性”。這時候意識的功夫還沒突破局部特徵,意識的局限性、偏執性還沒去掉。因此,即使他們結“嬰兒”之後,以至於到了開天門、演神,同樣還避免不了庸俗之氣。所以,結嬰兒、出陽神之後,還要有九年面壁之功,還得把神再收回來,再一念不起地養著,到最後把精神當中的我執破掉。只是面壁之功,還達不到真正破除意識的偏執性。而一旦見了性,偏執性就沒有了,各種功能自然也都出來了。
所以走佛家的功夫比較費勁,而一旦成功了,就一得永得、不會丟。所以,佛、道兩家都有它特殊的內容。
(續7)
2012-01-10 寫於 香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