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2012-01-07 智能功人莫再空谈"明心见性"了(3)

智能功人莫再空谈"明心见性"了(3)

简体文

智能功人莫再空谈"明心见性"了(3)

      余 洋

  庞明老师在对师資班学員的講課中早已明确指出:

  我们智能功现在为什么不讲求搞“明心见性”?

    同学们可能会问:“庞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能“明心见性”啊?”中国的佛教存在将近两千年了,从古到今,真正有几个“明心见性”的?没几个,你别看《高僧传》中写了那么多的高僧,你认真地看看,分析分析,他们并没“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不是那种状态。我们现在是从“常态智能”搞起来,从“常态智能”进入“超常智能”,从“超常智能”再返回《意元体》里面去。这么走,才是到了根本点上。

      我们在《智能气功科学精义》讲了“明心见性”练功的几个层次,这是把古人练功的方法用现代语言来讲,但是我们现在并不强调它。我们讲的“明心见性”四个层次是佛学练功的整个内容了,那得十年八年几十年如一日,才可能解决问题。我们现在不能想到这么高,必须循序渐进。从“常态智能”开始,一步一步引发“超常智能”,把“超常智能”练出来了,然后再从形气神一步一步加深,这才能上到高层次上去。
 

为什么说,练气功,不是光练形体、练气,到最后你得练到《意元体》里边去?

  练气功,不是光练形体、练气,到最后你得练到《意元体》里边去,这是功夫。你现在进不去,说半天也是白说。你想进去,你这一想进就进不去了。

      你要是没迈开第一步,想往后走,那是画饼充饥,解决不了问题。我讲这个道理就是要告诉同学们,我们现在练功一定要从“常态智能”人手,千千万万不要忽视“常态智能”。先把我们的“常态智能”强化起来,你干什么都成为能人才行。干这个我也会,干那个我也会,但你不要去逞能。强化“常态智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发“超常智能”,你不能停留在“常态智能”上,这样就全面了。

      (摘自智能气功科学技术— —超常智能上篇第三节 超常智能与常态智能的关系


  读老师书的体会:

      庞老师談古論今,简短的幾句话:

      1、把古人練功“明心見性” 的实貭講清了;

    2、指出自古就有許多“明心見性”的吹牛大王了,老师也沒說古人誰真正“明心見性”了;

    3、老师也指出了智能气功科学对“明心見性”的认知;

    4、老师也指出了,想練“明心見性”,“那得十年八年几十年如一日,才可能解决问题”;

    5、老师也明确指出,我们現在不要好高騖远:“我们现在不能想到这么高,必须循序渐进。从“常态智能”开始,一步一步引发“超常智能”,把“超常智能”练出来了,然后再从形气神一步一步加深……”

      我最近看了电視片“井岡山”才比较深入的領会到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国十數亿人當中,才“出了一个毛泽東”的道理。談何容易啊!

    几年前,我一开始接觸到一些“师資班”的老师们,他们经常談論“明心見性”的问題,对我说他们自已“开悟了’,“明心見性”了;还有某某老师也明心見性了,经过庞老师验证了……,一开始我还滿羨慕、佩服,但后來一看表現,不得不摇摇头……年青人嘛,喜欢吹吹牛是可以理解的,但當真地向学生講起“明心見性”來,就要先看看庞老师是怎樣講的啊!舗天蓋地的乱講一通,那就太丟人了!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庞老师是怎樣講的吧!要多看,看他个幾十遍,再用自已的话講给自已听就算了,不要到处去胡天胡地講,让別的门派恥笑我们智能功里多得是“吹牛大王”,連庞老师自已都不敢说“明心見性”了,難道這么快就已经“青出于兰而胜于兰”了吗?!

    我建议,智能功人今后有誰再说自已“明心見性”了,大家都可以对他嗤之以鼻:請到一边去吹牛皮去吧!

      好了,还是认真学习老师講的“明心見性”吧,真的弄懂了,功夫就算不浅了!


  庞明老师对〔明心见性]相关的論述:

    (以下摘自“智能气功科学精义”辅导材料——Ⅲ 智能气功运用意识要求意念专一、集中)

(1)、何谓“收视返听”?

      把我们身体的各种感觉功能结合起来,集中到一点上去。耳朵听里边,闭着眼睛看里边,意念想里边,有时还可以加上舌头指向里边。一般练动功不用舌头来指,练静功的时候守上丹田或中丹田,可以用舌头尖来指向所守部位。这种练功方法即称为“收视返听”。

(2)、怎样进行“收视返听”的锻炼?

      一般在安静的时候,就守混元窍——默念“灵——灵”(由一声转为二声)里面一动的地方。里边一动耳朵听听里边有什么动静,闭着眼睛看里边,舌尖点下腭也找动的地方,这样去集中、专一,空空荡荡地到里面去。一念“灵”,里面一动弹,实际上那个位置是个窍。一开始感觉不着,以后气多了把里面冲开了,就会很明显地感觉到空空荡荡的。

      当下边的气足了,你也可以守上丹田,即神机宫——一念“神机”,山根里面动弹的地方(这个地方比《意元体》中心点稍稍低一点)。念“神(SHEN)机(JI)时不发出音来,要默念。念好了还能从眉弓底下出去。因为这两个音正好是舌尖顶上腭往头顶上冲,它从里边振动,两边一拉开,上腭一开一合往上送。有的人一下体会不到,要反复多练,安静下来就体会到了。找到位置后,就耳朵听,闭着眼睛看,舌尖往那儿顶,往那送,心里想着那,这样练专一。一定要注意,知道那个地方以后,就不能死皮赖脸地往那去想,但又不能不想。怎么办?要按意守的原则“似守非守,若有若无”去做。这就是过去讲的“知而不守是功夫”。

(3)、怎样理解,练“收视返听”一旦出现了哪种状况就叫“明心”?

      当收视返听(守混元窍也好,守神机宫也好),守到一定程度,往里面返、返、返,突然觉得里面(尤其是守神机宫)非常空空荡荡的——不过说空了,也不是什么都没有。有不少人收视返听时可以直接达到这种状况。一旦出现这种状况就叫“明心”。原来念“灵”或神机的“机”, 里面一动(灵机一动),有个动的感觉;而现在里边一空,觉得里面有个地空了——意识往那一放,就那个样子了。当你明心之后,再往里边收意念就容易收了。

      平时我们是从外面往里压的,而“明心”后,里面有个位置了,意念往那一放,从里面拉外面了。但是明心也不是那么简单、那么容易。我说:“明心——那么一想,里面就空了。”有的一听说就行,而绝大部分人还得慢慢练。怎么叫一想就是呢?因为我们平时一发意念活动,它就习惯于出来了,往外跑了,而现在要一想进去,就进不去了。如图3,圆圈喻为参照系,里面是“空”的《意元体》。我一说:“往里边去。”动点C处就不是往外发,而是向里边走了。“我要体会里面去。”这一句话不生出概念,要体会什么就直接变成体察行为体察里面。这样感到空,那就是“明心”(还不是见性)。“我想进去看看里边。”这一看是从外面往里看,这样有堵“墙”,你就进不去。就在“墙”那儿,念头一动就返到里头去,不往外跑。

      我这么讲,应该说是已经讲明白了,但是你仍体会不着,因为你对脑子里面活动的位置并不清楚。只有慢慢琢磨,不知哪一天琢磨透了,“噢”!一下就开了,“啊,原来是它呀!原来就是自己。”


      佛教的老前辈只会这么讲:“明心”,发处就是收处,收处就是发处,收发一如。我们讲《意元体》有外向与内向,比古人多点词,多点内容,但实质还是一个。一下领会不了,就用收视返听来练它

                                       
  (续4)

繁體文

智能功人莫再空談"明心見性"了(3)

    余 洋

  龐明老師在對師資班學員的講課中早已明確指出:

  我們智能功現在為什麼不講求搞“明心見性”?

    同學們可能會問:“龐老師,我們什麼時候能“明心見性”啊?”中國的佛教存在將近兩千年了,從古到今,真正有幾個“明心見性”的?沒幾個,你別看《高僧傳》中寫了那麼多的高僧,你認真地看看,分析分析,他們並沒“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不是那種狀態。我們現在是從“常態智能”搞起來,從“常態智能”進入“超常智能”,從“超常智能”再返回《意元體》裏面去。這麼走,才是到了根本點上。

    我們在《智能氣功科學精義》講了“明心見性”練功的幾個層次,這是把古人練功的方法用現代語言來講,但是我們現在並不強調它。我們講的“明心見性”四個層次是佛學練功的整個內容了,那得十年八年幾十年如一日,才可能解決問題。我們現在不能想到這麼高,必須循序漸進。從“常態智能”開始,一步一步引發“超常智能”,把“超常智能”練出來了,然後再從形氣神一步一步加深,這才能上到高層次上去。
 

為什麼說,練氣功,不是光練形體、練氣,到最後你得練到《意元體》裏邊去?

  練氣功,不是光練形體、練氣,到最後你得練到《意元體》裏邊去,這是功夫。你現在進不去,說半天也是白說。你想進去,你這一想進就進不去了。

    你要是沒邁開第一步,想往後走,那是畫餅充饑,解決不了問題。我講這個道理就是要告訴同學們,我們現在練功一定要從“常態智能”人手,千千萬萬不要忽視“常態智能”。先把我們的“常態智能”強化起來,你幹什麼都成為能人才行。幹這個我也會,幹那個我也會,但你不要去逞能。強化“常態智能”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開發“超常智能”,你不能停留在“常態智能”上,這樣就全面了。

    (摘自智能氣功科學技術— —超常智能上篇第三節 超常智能與常態智能的關係


  讀老師書的體會:

    龐老師談古論今,簡短的幾句話:

    1、把古人練功“明心見性” 的實貭講清了;

    2、指出自古就有許多“明心見性”的吹牛大王了,老師也沒說古人誰真正“明心見性”了;

    3、老師也指出了智能氣功科學對“明心見性”的認知;

    4、老師也指出了,想練“明心見性”,“那得十年八年幾十年如一日,才可能解決問題”;

    5、老師也明確指出,我們現在不要好高騖遠:“我們現在不能想到這麼高,必須循序漸進。從“常態智能”開始,一步一步引發“超常智能”,把“超常智能”練出來了,然後再從形氣神一步一步加深……”

    我最近看了電視片“井岡山”才比較深入的領會到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中國十數億人當中,才“出了一個毛澤東”的道理。談何容易啊!

    幾年前,我一開始接觸到一些“師資班”的老師們,他們經常談論“明心見性”的問題,對我說他們自已“開悟了’,“明心見性”了;還有某某老師也明心見性了,經過龐老師驗證了……,一開始我還滿羨慕、佩服,但後來一看表現,不得不搖搖頭……年青人嘛,喜歡吹吹牛是可以理解的,但當真地向學生講起“明心見性”來,就要先看看龐老師是怎樣講的啊!舗天蓋地的亂講一通,那就太丟人了!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龐老師是怎樣講的吧!要多看,看他個幾十遍,再用自已的話講給自已聽就算了,不要到處去胡天胡地講,讓別的門派恥笑我們智能功裏多得是“吹牛大王”,連龐老師自已都不敢說“明心見性”了,難道這麼快就已經“青出於蘭而勝於蘭”了嗎?!

    我建議,智能功人今後有誰再說自已“明心見性”了,大家都可以對他嗤之以鼻:請到一邊去吹牛皮去吧!

    好了,還是認真學習老師講的“明心見性”吧,真的弄懂了,功夫就算不淺了!


  龐明老師對〔明心見性]相關的論述:

  (以下摘自“智能氣功科學精義”輔導材料——Ⅲ 智能氣功運用意識要求意念專一、集中)

(1)、何謂“收視返聽”?

    把我們身體的各種感覺功能結合起來,集中到一點上去。耳朵聽裏邊,閉著眼睛看裏邊,意念想裏邊,有時還可以加上舌頭指向裏邊。一般練動功不用舌頭來指,練靜功的時候守上丹田或中丹田,可以用舌頭尖來指向所守部位。這種練功方法即稱為“收視返聽”。

(2)、怎樣進行“收視返聽”的鍛煉?

    一般在安靜的時候,就守混元竅——默念“靈——靈”(由一聲轉為二聲)裏面一動的地方。裏邊一動耳朵聽聽裏邊有什麼動靜,閉著眼睛看裏邊,舌尖點下齶也找動的地方,這樣去集中、專一,空空蕩蕩地到裏面去。一念“靈”,裏面一動彈,實際上那個位置是個竅。一開始感覺不著,以後氣多了把裏面衝開了,就會很明顯地感覺到空空蕩蕩的。

    當下邊的氣足了,你也可以守上丹田,即神機宮——一念“神機”,山根裏面動彈的地方(這個地方比《意元體》中心點稍稍低一點)。念“神(SHEN)機(JI)時不發出音來,要默念。念好了還能從眉弓底下出去。因為這兩個音正好是舌尖頂上齶往頭頂上沖,它從裏邊振動,兩邊一拉開,上齶一開一合往上送。有的人一下體會不到,要反復多練,安靜下來就體會到了。找到位置後,就耳朵聽,閉著眼睛看,舌尖往那兒頂,往那送,心裏想著那,這樣練專一。一定要注意,知道那個地方以後,就不能死皮賴臉地往那去想,但又不能不想。怎麼辦?要按意守的原則“似守非守,若有若無”去做。這就是過去講的“知而不守是功夫”。

(3)、怎樣理解,練“收視返聽”一旦出現了哪種狀況就叫“明心”?

    當收視返聽(守混元竅也好,守神機宮也好),守到一定程度,往裏面返、返、返,突然覺得裏面(尤其是守神機宮)非常空空蕩蕩的——不過說空了,也不是什麼都沒有。有不少人收視返聽時可以直接達到這種狀況。一旦出現這種狀況就叫“明心”。原來念“靈”或神機的“機”, 裏面一動(靈機一動),有個動的感覺;而現在裏邊一空,覺得裏面有個地空了——意識往那一放,就那個樣子了。當你明心之後,再往裏邊收意念就容易收了。

    平時我們是從外面往裏壓的,而“明心”後,裏面有個位置了,意念往那一放,從裏面拉外面了。但是明心也不是那麼簡單、那麼容易。我說:“明心——那麼一想,裏面就空了。”有的一聽說就行,而絕大部分人還得慢慢練。怎麼叫一想就是呢?因為我們平時一發意念活動,它就習慣於出來了,往外跑了,而現在要一想進去,就進不去了。如圖3,圓圈喻為參照系,裏面是“空”的《意元體》。我一說:“往裏邊去。”動點C處就不是往外發,而是向裏邊走了。“我要體會裏面去。”這一句話不生出概念,要體會什麼就直接變成體察行為體察裏面。這樣感到空,那就是“明心”(還不是見性)。“我想進去看看裏邊。”這一看是從外面往裏看,這樣有堵“牆”,你就進不去。就在“牆”那兒,念頭一動就返到裏頭去,不往外跑。

    我這麼講,應該說是已經講明白了,但是你仍體會不著,因為你對腦子裏面活動的位置並不清楚。只有慢慢琢磨,不知哪一天琢磨透了,“噢”!一下就開了,“啊,原來是它呀!原來就是自己。”


    佛教的老前輩只會這麼講:“明心”,發處就是收處,收處就是發處,收發一如。我們講《意元體》有外向與內向,比古人多點詞,多點內容,但實質還是一個。一下領會不了,就用收視返聽來練它

                                       
  (續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