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

30-08-2009 《智能气功科学功法学》答疑(7-4)

 


《智能气功科学功法学》答疑(7-4)

  余 洋

  (根据庞明教授讲课录音整理)

〔31〕智能氣功是属于哪种练法?
 
   
智能气功不是神练法、形练法,气练法,而是神气并重,神形并重的两种练法。两种练法都是功夫。  

〔32〕什么是〝神气并重〞的練法?

   
“神气并重”是练功的一种练法,练功的诀窍与功法不一样。捧气贯顶,形神庄,五元庄这叫功法;神气并重指练各步功法时着重练什么。练智能功从始至终总是注重神和气。古时道家等有名的功法讲人的生命活动就是神和气,练功、练丹,就是练神和气,而不说练精、气、神。当然,我们讲的神和气和古人讲的神和气是不完全一样的,所以显得新鲜一点。神气并重的练法,过去我讲了四个层次,实际上应该是五个层次,后面有一个层次没讲。

    (1)第一步是“神念气”

    (2)第二步是“神观气”

    (3)第三步是“神入气中”

(   4)第四步是“神气相合”


〔33〕怎樣練功才能做到第一步〝神念气〞?

    要求意念和气相结合,意念里老想着气,就如同想念亲人和好友一样,总是惦记着气,注意气,想着气。不过一开始并感觉不到气,“哪去想谁呀?”过去讲是想内气,智能功是内气外气都想。

    “可是我一个也想不到怎么办?”人体里的气想不着,就以想外气为主,总想着外面的气,吃饭走路想,干什么事情都想。外面的气如自然虚空之气,恍恍惚惚,晃晃悠悠……“还是想不起来”,就拉气,两手一张,—缩、一张一缩,没事就拉气,拉气有感觉了,再想身体,给自己身体拉气,身体晃一晃感觉到气了,就想对气的那种感觉。

    你还可以找点相似的东西去想,去感觉。如:气非常细,而看到的东西都比较大,就逐步缩小,例如这个粉笔头,把它变小,再小,再小,到粉笔末,仍然和气的距离差太多;那可以看砂子,砂子也比较粗;看灰尘,阳光下的灰尘颗粒也太粗,气也不是那个样子。所以,气离我们生活好象太远了。

    “神念气”要想念气,不会想就得给自己找些办法.找点相似的东西,模模糊糊而又相似的东西。前些天我买了一个“魔镜”,实际是一个扁玻璃盒子里装的极细的砂子、水(油),一倒个,砂于就向下流,呜……非常细,总看总看,脑子里慢慢就有“小”的感觉了,再想气就容易点了;或者看屋子里的灰尘颗粒也行,要会想小的东西,模模糊糊极细微的东西,能够经常意念这些东西慢慢就好感觉了。

    怎样感觉它?用手拉气,能够用手摸到了,你就给自己聚气,聚、聚……再摸摸这里的气,那里的气,感觉感觉,要经常这么做。要不然“想气”没法想。就这样想外边的气,自己给自己造个型,在外边造型不在人体里边造型没关系,因为人体里边有它自己的规律.你造的型不符合那个规律就会有矛盾。想外面,在人体外面把意念集中起来没有关系,这样就容易有所感觉了。

    要经常这么想,这么回忆,经常惦记着它。我上次讲“三心并站庄”讲过晃荡,要悠悠忽忽的慢慢晃,晃得越慢,体会得越深。眼睛有时可看到冒金星,金星不是气,是视觉幻觉或视觉痕迹;有的是空气当中灰尘折射的线条的信息,有三角的、园的、方的、尖的、不同形状。那也不是混元气,那是空气灰尘和空气分子互相碰撞之后放出的信息量。我们不看哪个造型,我们要看的造型是模模糊糊、晃晃荡荡的感觉。

    按道理感觉到的东西不应该叫神念气而是神观气,所以神念气与神观气这两者之间不好划一个分界线。你只要想着气,想着它就等于在观察它,慢慢就感觉到它了。所以,“念气”、“观气”这两者之间,往往是念气念到心非常精诚的时候就是观气。只要你精神非常集中,一集中气就聚得多了,就会有感觉了。但是要注意,当“念气”念得很好时,气一聚就出了光球、气球,那时你得把它散开,不散开慢慢就着到形上去了,就不是气了。
 
    练外混元时有大自然的气,有人体周围的气,想人体周围的气在日常的生活、走路时都可以做:意念把人放大点,走路横着走,占地占大点,走路时想着我人很大,这么大(此时庞老师把手向两侧张开,比划着人身体象一个膨胀开的大气球向前后左右,四周胀开),走路时尽量别碰着别人,真是人多了挤不过去,我就想把气透过去,我是这么大一个大胖子.象个大皮缸似的走路晃晃悠悠地走。你就这样总想着周围的气,抱着身体周围那么大一个大气团走,把气拢住,—点也不丢。

    人家看到了说你们师资班怎么啦?练什么功啦?“这就是神念气”。如果你时刻有这么个意念,真这么做,保证过不了多长时间你就感觉到气了,因为你把意念加进去了。你把气一抱,很大,还抱不起来,别人一摸也感觉到了。“怎么回事?师资班怎么碰不得,离老远人还没到.气就挤过来了?”你真要这样抱着自己气走(庞老师把手在身前张开,真象抱着…—个大气团。众笑。“别笑呀!这是练功”),抱着自己的气走,要经常这样注意。

    开始气抱不着,慢慢就抱住了,把气抱住之后,将来要合都合不拢,这时肢体的力量就足了,不怕累了。因为你们没把气抱住,气都跑了,你们自己没加意念把它封住,不是要做个罩封它,而是经常注意它,从里面把它带起来,慢慢里面的气、外面的气就连成一体了。象这些地方(老师手在体前约50公分处前后摆动)气的出入量都是很大的。神念气就讲这么多。


〔34〕怎樣練功才能做到第二步〝神觀气〞?

    神观气,观是观察,体察,特殊的感受。“观”并不是让同学们睁大眼去看,可以睁着眼,也可以闭着眼,刚练时,最好把眼眯起来。
 
    “观气”先观察外边的气.什么气都可以观,观太阳、观月亮、观花草树木,观山河湖海。到哪里看哪里,眯着眼睛,看什么都雾气沼沼迷迷茫茫。有人说,“这样比神念气好练”,但观气还要一步一步往细处走。一开始观气,观树的气最好观,能量不足可以借太阳的气。先看太阳,早上睁着眼看三五分钟,再看树木,白茫茫的一片。因為我们气不够,太阳给眼睛增加了能量,通过视力到脑子里直接联过去,反应就大了,再看树的气就看到了。

    以后慢慢不看太阳也可看到树的气了;再看花草的气,再看山的气,看空中的气。看空中的气开始也要眯眼看,眼睛眯小了以后,根据光的散射和折射原理,容易把看的东西放大,眼睛一眯视力集中了。眯着眼看时要把精神往里收着点,看着有气就往回收,往回缩,这本身就是练功。

    相传孔夫子和弟子颜回登泰山看数百里外的“吴门白练”(吴门有人在洗白丝),颜回用神光看出去没收回来,把神光丢了,人就死’了。当然咱们看气不会把神光丢了,但你把精神往外放得太多了同样也不好。看气要眯着眼看,注意安静,往里收着,有一搭无一搭地看,看见了也好,看不见也好,都要眯着眼安静地去看。没事就可以练,走路也可以看,但都得精神集中才行。
 
    再一种是看身体周围的气,不要看得太远,以看手为起点。手的气比较明显,先眯着眼看,看着了就不眯眼了,睁着眼看手拉气,拉气、看气,反复地拉,反复地看;以后不拉气了,只把手动一动,看手上的气有没有变化;然后,照着镜子看头上的气,把手与头放一块拉一拉气(手在头两侧),看有什么变化;再看身上的气,拉一拉,有没有变化。反复地练,没啦就看,真象是着了魔似的去看、去练。

    练形神庄“平足开胯分前后”的开后胯,往前腑身环抱时看:大姆指;练捧气贯顶第一节时看两手形成的三角,拉着气、眯着眼看,这都是神观外气。如果我们把观外气反复练、反复练,在开后胯向前腑身环抱时手也可以立成三角,塌着腰,收回下颏,把眼皮翻着往外看,姿势可能很难受,但这样安安静静地看,注意大姆指的少商穴,练到5—10分钟,有人可以看到那里冒白气。

    至于气的颜色,物理学讲光线透过分光镜可以析出不同的颜色,颜色是电磁波的不同波长,这是牛顿试验的结果。可是他的同代人哥德也作了试验,他认为光线的颜色就是人的感觉,是物的影子,不存在红、白、绿等不同颜色。

    哥德讲的有一定道理,因为空中的光线根本没有颜色,颜色是光线碰到东西以后折射出的影子。哥德的试验做得也很详细,但没有科学家承认它,传播它,都承认牛顿的试验。哥德用分光镜看万里无云的天空,没有七色光,如果周围都是白色的东西,也没有七色光,颜色是光线碰到物体后产生的。

    有时练气功出来颜色用仪器也测不出来,因为气没有着于别的物上,颜色不好出来。哥德还在一个黑屋子中点根蜡烛,旁边放支铅笔,用分光镜看铅笔是黑色的。所以说颜色是人的感觉,有不同颜色是光线和物的影子给人的一种整体感觉。

    刚才讲的冒白气,白气用光学仪器照不出来,用眼可以看见。气是整体的,将来会看气时,慢慢就会从气里感觉到别的东西,看得细了,可以看到里面有生命的很多信息,或者说,人体生命的全部信息这里都记载得有,包括我们走过的这多半生的信息中,大一点的信息这里面都有。会看气了,还要慢慢会查气里面的信息,只要认真练,慢慢就能感觉到。
 
    从看气开始进一步深入,先从外面看,慢慢地气就渗透到人体里面去了,这就叫“透视”。这就需要看气时把精神都注意到气上去.精神与气结合就把形体忘了。因为精神与气相结合,神观气时神与气结合了,神就非常精细了,就能够穿透形体了。神观气,从看外气到内气,精神集中,集中、集中……不知不觉就可以渗透到人体里边去了,这时,一定不要去管形体,就去看气,看气……慢慢地形体没了,不知不觉就渗透到里面去了。

    同学们练功夫还可以在中午休息时眯着眼睛看窗楞,窗楞外面迷迷噔噔象是有气,眼皮稍微一动气没了,再眯着眼看,又往外冒气,有时一边,有时两边,有时气和窗楞溶合了,里外能渗透过去。总之,要长本事,教给了你方法不练还是不行,得经常这么做,没事就看、就练、就想。

    所以神观气比神念气好练,一旦能神观气了,再念气就好念。如果你能感觉到气,再练捧气贯顶法感觉就不一样了。所以,神念气虽然属于第一步,但是同学们可以从神观气着手,有了基础再念气。感觉到气了,一摸,“今天气这么大!”。一看,“气在这儿哪!”这时基本就可以了。

    记得教我练太极拳的老师讲过,练拳先摸摸你的气有多大。太极上式这个动作就是问自己气的。气就这么多,练动作不出这个圈,“不要出隅”(不要出角,总在气里边打)。练智能功也要懂得“问气”。会观气以后再念气,摸摸气有多大,练捧气贯顶如果会看气摸气,知道自己气有多大,就在自己的气圈里摸着气练推收,感觉可能就不一样了。


〔35〕为什么一开始练捧气贯顶时要求舒展大方,等到会摸气以后就不要管姿势是否舒展大方了?

    开始练捧气贯顶时要求舒展大方,等到会摸气以后就不要管姿势是否舒展大方了,摸着气是最重要的。因为开合中观气、念气是关键,而且—开始就要练这个。没有事情就要练拉气、看气、体会气,摸你自己的气在什么地方。两个手对着拉,小拉、大拉,慢慢气可以拉得很大,像抱个大气球,有感觉以后再去感觉身上不就行了么!这是用意念拉开来的,周围都这么拉气不就大了么!一拉气很足就赶快往里收。经常这样拉,这样体会,—方面增加通透度, 一方面增强念气贯气的功能。

    气不足,你光会说,怎么说也不行;等你气足了怎么比划怎么都行。因此念气、观气是最根本的,想要看里面的气,等你会看外边的气,意识有了穿透力了就能感觉到里面的气了。感觉到里面气以后,有可能能感觉到经络的气。

    不过我们智能功这样—搞,内气外气一流通,经络气都受了影响,不—定能观到经络里面是什么样子,看到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你们以后写练功日记,写得好的,可以讨论讨论.老师们看了以后有好的我也可能看看。你们练功应该把感受记一记。

    至于什么样子先不必多管它。还是先看外面的气,对不对不管它,看到也不追求,看下到也不着急,反正你们能摸着气、感觉到气了。没有事就拉气。过去是在胸前拉,现在把两个胳膊伸出去拉(如两侧平举状);再两手立掌上下拉气。—起一落时,可以把指头往回翘一翘,把气顺着指头的方向拉回,让两边的气对上,等于在两边往回拉气,让两边的气穿过脑袋,在上边碰上。现在穿脑袋不好穿,可以把肩往回缩一点(不是用肩往回挤)。肩臂往回缩着拉气,气就能整一些了;上下拉气时,两个手的气能够在头上边碰上了,气就比较整了。气在头上面不好碰,因为肩放不松,气在头上边,胳膊就容易酸,气就不好感觉了。得放松—点,一开始胳膊舒展开向外拉长一点,圈大一点,抱着气球慢慢地动,两手正着(掌心相对)、反着(掌背相对)、平着(掌心向上),不同的方向拉。在体前的起落也一样,两手拉成—个整的气上下动。总之,要反复拉气,体会气。这就是神观(观察)气。
 
      当我们练功到一定程度,不仅能感到气、摸到气了,一闭眼就感到周围是个气人、模模糊糊的—个气人,这个气人就在我身体周围,又肥又大,也可以很大,有时意念一拉,就呜……地起来了,就成为“法相”。外面的气人,如果象我说的抱气那样去抱,时间不太长就可以出来,真有那种一走路,觉得过不去了的感觉。

    还有一种“气人”在里边,身体里边还有个“我”,这个“我”小一号,离我们外面的皮肤最多不超过五至十公分,一般五公分左右。这个人也是模模糊糊的,感觉它比感觉外面这个气人要慢一点。外面的气人是人体周围的气场,里面的气人是膜胳里边的气。如果要细分,身体内外应该有五层:外面两层,皮肤一层,里面两层,可以感到有五个不同的形象。从外往里练,和过去的练功方法,结胎、结婴儿的练法是不一样的。

    最近我看到两本书和我们讲的有点相仿,可是,他是从迷信上讲的。说人有•七个灵魂,七个人。过去的迷信是因为它不懂得练功就会有感觉,于是,就把练功感觉到的东西说成是灵魂,说成是神了。它说的七层,前面三层说得还可以,后面几层就描述不出来了,于是编出一个“幽灵体”。我们说既不是幽灵,也不是神,也不是鬼,也不是魂,就是气,是对不同层次的气感觉到的内容不一样。

    外面的气,闭着眼练感觉得比较快,是个胖胖拉拉的人,大胖子,很疏松。里面的入比较紧凑一些,但也是—个气人,不是实体的人。有了这种感觉你们不要理它,安安静静,该怎么练功就怎么练功,有了“氣人”不要高兴,没有也不要懊恼。有了,也不要认为长本事了,可能就是敏感点,练练功身体气足了,把膜胳里边这点气的形象感觉出来了;有的人只是不敏感,其实都有。

    我给同学们说了以后,很可能时间不太长有的同学就感觉出来了,这就是书上写的“气态人”,一个是外面的,—个是里面的。至于再里面还有,同学们恐怕两年之内也感觉不着,所以就不说了,讲了容易产生误会。有些理论讲早了气功界会引起紊乱。我们讲的好多道理,目前这七、八年都管用,差不多管到本世纪末,到了下个世纪,也可能到九七年就会再加内容了,要一步步地来,讲多了达不到,也没什么意义。


〔36〕怎樣練功才能做到第三步〝神入气中〞?

    在传统气功中有这一句话。道家丹道功结大丹时有“神入气中,气包神外”,这是结大丹时的炼精化气,把精都化成气了,下丹田、中丹田成为一个田了,这时,气很足,一开始看到心下面有一个“园沱沱,光烁烁”的一块东西,道家称此为“明心,见性”。(按:把这种境界称作“明心见性”是错的)其实是精气,是中下田气比较充足了,气的质量提高了。还说,当你看到园沱沱光烁烁时,一块雾气沼沼的东西,就必须精神专注之,过去叫“如龙含珠”不能吐出来;“如鸡抱卵”孵小鸡不能动弹,一神专注之“如猫捕鼠”,不能放松精神,把精神集中、集中……慢慢就“神气合一”了。“神气合一”即“神入气中”。这是传统气功的神气合一。

    我们讲神入气中跟道家讲的道理相似,但又不等同。一般来说练到神观气,能观察到身体里面的气,这时可以搞神入气中;观察到身体外面的气了,也可以走神入气中。所以我们讲神入气中是两个内容:一个是身体里边的气,里边真气充足了,是神入气中;感觉到外边的气了,也是神入气中。无论是大气的气中,还是人气的气中,做法都相仿佛。当你观察到气了,就可以闭眼去注意周围的气,周围的气慢慢往外扩展,扩展……慢慢把意念就忘了,光注意周围的气了,神就到气里边去了。一开始观气时,是气在—方,神在一方,两撇着。现在,身体周围都有气,从—个地方看,看上边、看下边、看周围一圈都有气,神不是就在气中了么!

    过去说神入气中很难,练智能功后神入气中就比较容易了。一般来说,我们练神入气中是指外边的气中。练得会看气了,一看这里有气,那里有气……周围都有气(“看”不是晃着脑袋看,而是身体不动,用意念看),从上到下周围都看到了。这个“看”是从里往外看的,所以,智能功用外气的方法练“神入气中”非常容易,因为本来人就在气当中。如果能认真地观气,就会觉得“我本来就是让气包着哪”。

    要从理上懂得:人本来就是在虚空之中,在大自然混元气之中,本来它就是包着我们的,只是由于人们把“我”这个意识太突出了,外边的东西没有了。在意识里把我放小一点,消一点,把外面大自然的混元气看重一点,“周围都是浓浓的混元气包裹着我”,你的意识自然而然形成我在气中了,神就自然而然地在气里面了。

    一旦能从意识里面悟开它,不仅是从道理上理解了,而是真正感觉到了这个内容,心里亮堂了,那就不一样了,再练功就是以天地虚空为炉鼎的最最上乘的练法了。那就是以虚空为炉,以天地为鼎,以自己的精神为药材。但倒底怎么练,没人讲过。

    我觉得,如果真正能够把自己放开,把大自然混元气加重,那么,你走到哪里都是在气当中,大自然的气都在熏陶着你,只要你意识一平稳,那就是天地虚空为炉鼎,你只要调正你的意识就够了,什么都不需要,那就可以直入上乘了。关键心情得平静,心情和内气、外气,和人体里面、外面都变成一样了,所谓“平等一如”,过去佛讲“平等性”,“平等性”就是一切了。可是我们现在就是平等不了。意识里的“我”太多,药材不纯,药渣太多。“我”是有形的东西,有形对于“无”是不符合的。这一点对于神入气中、气包神外非常关键,但是,做为练智能功来说,能够悟到这一点又非常容易,随时随地都在练功,都在大自然的炉中锻炼自己。

    我们对这个问题,要好好想一想,自己怎么来领会“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我怎么在大自然界的虚空之中,大自然的混元气怎么包裹着我,我又怎么样与它相割开了,我与大自然能不能不割开,这要认真地想一想。过去讲玄关,玄关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人体内,也不在人体外,也不离人体,也不着人体。这些问题过去最不好讲,是最上乘的“玄关不可解”,而且不得到口传,不得到师传,你就得不到。这是什么道理,这也是最最高级功法的最根本诀窍,就是这么一句话就完事。


〔37〕怎样正确理解〝混元窍〞的重要性?

    我们讲混元气无形无象,在哪儿?就在心口里,就在混元窍的里边,在“混元位”那一块儿,空空荡荡、无形无象,不着人体、不离人体,不在人体内、也不在人体外。在哪里呢?它本来是虚的。你虽然想混元窍有那么个窍,但是在窍那儿又是混元气,和外边混元气是一样的,你的意念这样去用就不着于相,那就叫玄关。等你用功到一定程度有了感觉就叫玄关窍开。
 
    我们搞混元窍。注意混元窍。混元窍就是三公分直径的一个球状的空腔,是空的,那里是一包混元气,混元气是无形无象的。发一个:灵(ling)……灵(ling),里面一震动,既不是肉,又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只感到里面是空空荡荡的,空的。自己经常往那里用功,内外—致,里面是空的,外面也是空的。慢慢慢慢你真正把聚到一定程度、一定强度、一定密度,它里面同样还是空空荡荡的。到了—定程度之后,它里面一个感觉就出来了,这就是混元窍开。

    所以,过去讲“点破玄关”。“指示玄关”如何如何难,咱们这样一说慢慢就领会了。不然,尽管老师怎么讲,书本怎么讲。“不在体内、不在体外。也不离体内,也不离体外”,倒底在哪儿呢?它本来就是一个空的,意识也想那儿是空的,里边那个地方慢慢地放开去周围就空了。所以说一想着里面,把意识放在里边那才真正是气包神外,我们的人在气里面是气包人外,我们的神到了人当中去,人把神包起来,气又把它包起来,重重包合,这就是神入气中、气包神外。这个问题是比较深层次的,又是开混元窍的根本问题。就靠同学们去悟。过去老师没这样语言讲它,也没讲过混元窍这个东西,它里面是兼容的,里边就是混元气……。


〔38〕怎样正确理解〝神入气中,气包神外〞?

    〝神入气中,气包神外〞在传统气功神入气中是在结大丹的时候。智能气功练神入气中则比较简单,一开始就可以搞神入气中。以前讲神念气、神观气,念气、观气关键内容是观身体外面的气,念身体外面的气。如果我们真正从思想上把这个问题搞清,在观气、念气时周围都是混元气,那你不就在这个气当中了吗!这个“我”,都在气当中,人体也在气当中,这就是以天地为炉鼎。我这个人在天地当中,这是一个大炉,我在这里锻炼。正如我们唱歌的歌词—样:“我在气中,气在我身中”,我周围都是气。

    我上一次让大家没事就拉气、观气、体会气,就是叫你体会人在气中,“外面都是气,我在气当中”。如果能够时时刻刻有这个概念,就能够更好地把气收到身体中来。如果能有这个第一念,“我在气中”,“我”是谁呢?当然肉体的我是主体,外面的客体不是我。如果就人自己来说,再进一步的“我”是谁呢?那就得考虑是精神。精神在哪儿?当你不想什么事时,精神就附属于人体里面。

    神在这儿、气在这儿、神要进到气里边去。我们现在周围都是气,只要把我一放开,不要想形体,而要把皮肤、皮层通透开,形体一通开,神就在气当中了。这就是“神入气中、气包神外”。只要把道理认真领会了,这就是方法。

    智能功说的“法即是理、理即是法、法理园融”就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靠自己去领悟。领悟,要真正从心里去想,去体会。不能象读文件一样:“神入气中,周围都是气,我在这儿,神在气中了,要进入“角色”。


〔39〕为什么练智能功可以直指根本,直指本元?

    我们讲既然人都在气中,那么精神不是更在气中了吗!当然,你真正要体会神在气中时,走“我”在气中这一步可以,不走这一步也可以。—练功,把形体的我放掉,就是脑子里是一个意识的我,周围都是气,整个宇宙天地你是中心。所谓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的“人的中心”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

    我是中心,我的心就是天地宇宙的心–––中心。这样去认真体会,一练功、一想、意识里边无形无象,在当中,周围也是无形无象,可意识是主动的,能动弹,周围都是气。能够这样认真去想、去领会,那么,我们时时刻刻都能使意元体和大自然界原始混元气相结合,而且,它可以直接往身体里贯输。

    明白了这个道理,如果有一次能够找到晃晃荡荡的这个精神上的我,周围大自然都是空空荡荡的气,你记住这个景象,能经常这样想,回忆这种景象,让气往里一聚,混元气就可以为你所用了。这就是最高级的练法,直接走神与气合,神在气中。

    这就叫练智能功直指根本,直指本元。直指本元就是我们可以直接练神入气中。传统功法为什么这样练不行呢?因为它是直接练自己身体里面的气,身体里边的气是散于周身的,眼睛、耳朵、鼻子各种感觉器官、各种运动把气都散出去了,气聚不起来。所以,他要把气练、练、练,把气聚起来之后,能看到气了,然后意识再集中、集中、集中,把它渗进去。他们是这样练神入气中的。

    我们自己感觉不到,你就想自己——一个我,就这个我,虽然没感到里面什么样子,可是“我”单一了。一感觉外面,噢!我在气里面了。所谓天地宇宙之心,我自己的心就是天地之心。古书上写“道心”,自己的人心就是天地之心。因为,宇宙是无限的,既然是无限的,哪儿也可成为它的中心,但是,你要去找哪个中心就不对了,你自己意识里和宇宙不分开,在宇宙里面,你就是这个中心,就是神入气中,神在气里面。

    咱们搞智能功叫神在气中,神入气中是过去的说法,智能功说得更确切一些是神在气中,气包神外。以前的“气”和“神”是两个。咱们智能功搞外气,你本来就在气里面。只是人脑子里搞错了,认为我自己、我的意识是一方,气是一方,我用这个意识去找气,找这、找那,往外找,自己把自己搞乱套了。


〔40〕“真觉”和“真意”是什么意思?

    真觉真意其实是一个东西,当它发挥感觉作用时,就是真觉;当你起了个单一的念头时,就叫真意。把意识集中,意识一集中,形体一放松,把“我”泯灭掉,就有这么一个“自我”的感觉,那个感觉过去就叫“真觉”和“真意”。当你这个真正的感觉,感觉到你的意念活动的状态时,那就合一了。

    这些东西都是比较难领会难理解的,都是无形的,而且,这都是过去认为不可言传的东西。因为过去没有这么多语言、词汇,所以讲不清。我们现在懂得其实就是一个,它在不同的功用上:当你感觉到它了,那个能感觉的和被感觉的就是一个东西,只是反向了,一转向就过来了。

    以后,我们讲混元气理论时讲混元子、它的时间、空间的自我,向内的回卷包缩,卷包起来到最小的量子时,时空、混元子就是这个样子,到意元体层次你真正感觉到意元体的情况了,也得回缩回去,跟混元子相近,但不是一个层次,因为是主动自己内包包合的,它可以向外感觉外边,感觉、感觉……可以感觉自己,它一感觉到自己就要往回来感觉,要回缩。所以,真觉、真意是一个。
   

   
(續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