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麽練功要“重道尊師”?
我得記得在2005年,我把設立在馬來西亞槟城的智能氣功中心,搬迁到吉隆坡來時,為了和當地的老師建立一個比較好的良好關係,我邀請全吉隆坡的當地的個70多位為智能氣功老師,請他們到酒店吃飯。當時我給每個老師送了一張龐明教授的大相片,覺得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飯後王彦玲老師過來和我握手,並對我說:“余老師很感謝你!我來到馬來西亞這麼久了,遇見了很多中國來的老師,每一個人都在吹捧自己,只字也不提龐明通老師,好象他都把龐老師給忘掉了,讓我很寒心!謝謝你送給我的龐老師照片,希望我們大家把龐老師的形象銘刻在我們的心中!”
我當時聽了王彥玲老師講的話,感覺到有些怪怪的,覺得她有些誇大其詞,因為我多年的闖蕩江湖,從未接觸過那些從中國來的老師,没有這方面的感覺。
自從2007年開始,我陸陸續續邀請了10多個來自中國的智能氣功师資班老師,才發覺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的的確確很多人把龐明老師給忘掉了。有一些中國的來的“老師”,說出來的話,簡直讓我的聽了不堪入耳,有的人來了,看到我在很多地方粘貼了龐明老師的照片,在講課的時候,左一句龐老師怎麼怎麽說的,右一個龐老師怎麽怎麽講的,就問我: “余老師,你怎麼還這樣迷信他呢?他已經是個过气的人物了!”;也有人對我說:“龐老師的理論早过時了!不符合時代潮流!”, “龐老師說的那些治病方法那是騙人的,真正能治病的還是我現在的這個什麼什麽按摩法……,什麼什麼經絡療法……,什麽什麼刮痧療法……,什麼什麼膏藥……”,當然,我這裏並不是說所有的智能氣功老師都是這樣,但是,我才逐漸領會到了王彥玲老師對我講的這些話的真正含意。
有些人問我,余老師我們練功也20年了,為什麼達不到你那樣的練功效果呢?對這個問題一般的我都笑而不答,每个人都不同嘛!如果非要我回答的話,很簡單只有一句話:就是 “重道尊師”,把智能氣功科学當成事业來重视,把老师銘刻在意识中。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還是引用龐老師在各個地方講得有關“重道尊師”的言論,把它簡略的列舉出來,供同道們參考。文中的小標題,是我自己加上去的。的希望有心的同道看了以後,能夠領悟出龐老師所說的其中的奧妙,真正能夠按照老師所說的“重道尊師”去做,你的功夫將會大大的提高。
龐明老師說:
接觸氣功,首先從思想裏面就應該解決一個“重道尊師”的問題。“重道尊師”,簡單地說,就是你來練功夫,要重視這個氣功,你不重視它就不要練了。對你的老師要尊重,老師說的話,你要聽,老師講要這麼做,你不幹、不做,那就不行了。現在我們講“尊師重道”是把它當做一條規律、當成學問來講的,“重道尊師”也稱為“尊師重道”,是過去的傳統名詞。我們現在把它改過來叫作“重道尊師”,把“重道”放在前面。
什麼是“道”呢?
什麼是“道”呢?任何一門學問,其最根本的規律到了最高層次都可以稱 为“道”。日本保留中國的傳統文化比較多,什麼都帶個“道”:喝茶有“茶道”,舞劍有“劍道”,插花有插“花道”,練武術的有“武術道”、“柔道”,寫字的有“書道”……無論哪一門技藝、高超的東西,都稱為“道”。
什麽叫作“重道”?
當然我們講的“道”,指中國道家所說的那個根本大道。講的是宇宙中最根本的無形無象的一種物質,我們就修練這個東西。修到高超的層次上去,這叫“重道”。
過去練功非常重視它,我們現在這個道是智能氣功科學,我們說“重道”,是重視智能氣功科學。同學們想想看:平時哪一門科學你不重視行嗎?學這門知識把它當擦鼻涕紙行嗎?不行!你得重它,你學了,眼睛看了,耳朵聽了,得分析它掌握它,腦子裏占位置才行。學任何知識都得重視,學氣功這門科學知識,更得重視,因為它與一般的科學知識不完全一樣,雖然它具有一般科學的現實性、規律性,但是氣功這門學問是能直接作用到自己身體,直接來改變我們每個人命運的科學。
怎麼樣才能做到“重道”?
那麼,要怎麼去重道?就是要重視智能氣功科學,下定決心搞智能氣功科學,矢志不渝,絕不改弦更張,半途而廢。這一生選擇了智能氣功科學,就一輩子搞下去,不到黃河不死心,非得搞個究竟不可。
搞這個 "究竟”不是成仙,是成為超常智慧的人,比普通人不一樣,升一個格了。不改初志,能夠克服困難,命可以丟,道不可丟,“千金不賣道”。《西遊記》裏,唐僧到西天取經,最後把皇帝賜予的紫金缽奉上,才得到真經。說的也是得“道”不易的道理。不經過千辛萬苦能得到“道”啊?不會那麼簡單!當然智能氣功把那神秘東西砸掉了,不過也不能隨隨便便一下子說來就來,不是那麼容易,如果懂得了這個道理,關鍵是我們心不變,能得到這一點,你最終一定能夠成功。
有些人開始時“重道”的程度不深,碰到具體事情,磨他幾次,就會有新的進步。每一磨,都是一個“道”,能過的了“關”的,不動心,就得了一層“道”,慢慢就堅定不移了。遇到事情腦子一想改不改呀?琢磨了半天不改。這個情況算不算“重道”,算“重道”,可腦子裏還沒有生根。如果來了事以後,很自然的,根本不考慮,腦子裏不動搖,這就叫“重道”。一次一次碰到很多事,能夠這個樣子,你就自然而然不知不覺得了“道”了。真正做到心裏定住,可不大容易,你真正做到尊“重道”了,對天地萬物都那麼尊重,時時刻刻都“重道”, 時時刻刻都“尊師”,這就得到“道”的全部了。因為我們的意識還做不到這麼“定”,過去學雷鋒“狠鬥私字一閃念”,做到狠鬥私字一閃念,那還不是“道”,說明你晃蕩了嘛,應該是念頭一出來閃都不閃,一出來就是公,那才是真正的“道”。要做到這一點,思想修養,意識修養是關鍵。
怎樣理解“受人一字便為師”?
練功口訣中的尊敬大氣場,尊敬老師。老師不單單盡指教你的老師,我們這個老師是廣義的,“受人一字便為師,”教你一個字就是你的老師,教你一句話,教你一個事都是老師。如果我們能這樣認真對待,周圍的人都是我們的老師了。
孔夫子尚且講:”三人行必有我師”。就是有一個是壞的,也可以當反面老師,孔夫子講過:“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看到好的我趕上他,和他齊步走,看到不好的我可別學他,警惕警惕,這不是老師了嗎?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應該這樣對待事物,如果我們每一個同學,真正能夠對待老師這樣去尊重別人,尊重周圍每一個人,那就長本事了。
为什麼說,尊重別人的時候,其實是尊重了自己?
因為尊重別人的時候,其實是尊重了自己,當你尊重別人的時候。內心非常的寧靜。靈魂深處澄明純靜。那麼對自己的修養、對自己的修持程度,自己身體的氣對周身的統帥作用,就不知不覺起變化了。
有很多人不會敬重自己,不會愛護自己,所以往往也不知道尊重別人。當真正碰到一些非常尊敬的人時,就緊張得要命。緊張和尊敬不是一同事。緊張是腦子裏不能平靜,那個靜是腦子集中。一緊張就非常急躁,不知不覺自己被拉得大多了,這樣就不對了,非常緊張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尊重人往往尊重得不夠,比較隨便。對自己不尊重,對別人也不尊重,神不能定,神和氣連的不夠,神氣不能統一。
为什麽說對老師的尊敬,關鍵是通過這個敬,使自己和老師的心相通?
實際上來講,尊師並不是老師需要人尊重,真正有本事的老師,你尊重不尊重他,他都是那樣,你說他好,說他壞,他對這個都無所謂。為什麼呢?他覺得這些東西,影響不著他,你對他好也不影響他,你對他壞也不影響他。當然沒有本事的老師,往往需要別人尊重,越尊重他,他越高興,能把他抬起來才高興哩!
對老師的尊敬,不是說要敬老師,關鍵是通過這個敬,使自己和老師心相通。老師有道,有功夫,有水準,我們尊重他,是我們心要和他相通去,這一通,關鍵是對自己有好處。不管老師好不好,你把他放在好的位置上去,這樣就使自己的意識走到好的方向去了。老師並不是哪一點都好,也可能你在某方面就能超過老師。
我們現在練智能功,就必須把尊師重道的問題拿到一定高度來認識。以前學功夫入山修道,沒有現在老師這樣又擺姿勢又講道理。過去老師教學生,最後來的是小師弟,別說學東西,和老師說話也沒有份。一排隊,大師兄挨著老師,接下一個比一個遠,小師弟掃地倒痰盂,活是誰最小誰最苦。六祖慧能不是在磨坊裏搗米、幹苦差事的嗎?當然誰能得到真功夫,真本事就不一定了。“聞道者有早晚,悟得者無先後”,不一定先來者先得道,後來者後得道。每一種差事,如果能有尊師重道的心情,去幹、去練,有尊師重道的思想,心和老師通了,就解決問題了,所以尊師重道非常關鍵。
有時練功不完全是靠自己去練,還要靠老師通,不是老師想傳給誰就能給誰,如果那樣的話,老師就可以傳給他的親屬了,可是傳道往往自己親屬接不著。關鍵是你能否接受。好比100公斤口袋,你有100斤力量,這100斤的口袋給你,你接住了,你沒有100斤的力量,就壓死了。道一通,如夠了那個格,能通上去,接過去了。“老師能不能降點格?”,降點格不是道了。具體方法可以教給你,但不等於你就有本事。方法和本事不一樣。你把那本書背得滾瓜爛熟,也可能還是一點本事沒有。這問題在哪兒?要靠苦練,靠修養意識,靠對周圍所有的人恭恭敬敬。尊師重道這東西很關鍵,對誰都要敬,對老師敬,對同學也敬,對周圍的人也敬,有了一個敬,那是成功的一半,你經常堅持不苟,對誰也非常恭恭敬敬(但不是扭捏、不自然),從內心裏恭敬,能保持下來,這本身就是功夫。所以我們對這個敬,必須認真地去體會。
什麽叫作“慎獨”?
如果我們再把它進一步擴展到大自然界,有生機的天地自然,對哪里都是恭恭敬敬一絲不苟的,這本身就變了意識了,以前講敬天敬地敬鬼神。天在哪?地是誰?孔子講:敬神者如神在。一個“如”字,說明孔夫子不信神,人們對鬼神敬而畏,敬它,如同它就在這一樣,心情就不一樣了。第一次和龐老師握手時有的同學很激動,一見老師忘了想要說的話,尊敬得過度緊張了,心裏不平衡了。如果平時時刻想老師就在你身旁,你一干壞事,一干錯誤的事,練功想偷懶,想著龐老師就在身旁。如能這樣,“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平時幹什麼事想著老師看著你,你就會走在正道上。這一點,就是我們個人修煉的最重要的根本道理。過去講“慎獨”,你一個人時,如果想有老師在身旁就不一樣了。因為這本身是在修養自己的意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