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氣功科學怎樣解釋“命運”?《概論答疑70—63》
智能氣功科學怎樣解釋“命運”?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621)、怎樣正確理解“出遊”的問題?
“出遊”是指有的氣功師在練功時帶著徒弟上”天堂”,見”佛爺”去。這種現象,目前氣功界仍然存在,據我知道的教功的氣功師裏最少有四、五個。怎麼個見法呢?在過去的道會門中(現在好多氣功師也學過道會門的功夫,並把它繼承下來了),老師在壇上,學生在壇下,經過一二年的打坐練功後,一天老師就會說:“今天我帶你們到天堂看看,把眼睛閉起來,揪著我的衣服(當然指的是用意識揪著),就可以跟著我到天上去。
過了一小時後,老師問:“誰跟我上天了?”,一二百人中就會有一二個學生說:“我跟著老師上天了。”問其詳細情況,就說,跟著老師飛到天上,看到一個大臺子,周圍四通八達的,隨著老師往南走,看到一個廟,廟裏有眾多神仙云云,講得有鼻有眼的。另一個學生也說見到的情況與之相差無幾。於是,眾弟子就認為他們兩個跟仙佛有緣,老師便任之為接班人或大師兄。
解放之前,我家鄉附近有一個道會門,一個壇主到村裏好幾年了,老也沒有跟著上天的。其中有一個弟子非常心誠,一心一意要跟老師上天堂,把家裏的東西變賣淨盡,請老師吃喝,還是不能達到願望。又過了幾年,他已傾家蕩產,妻離子散,他實在沒有耐心了,心想:我跟老師好幾年了,還說我心不誠,找老師算帳!於是到了老師該來的那一天,他准備好一把菜刀,劫老師去了。走在路上,、他對老師說有點事要跟他商量,把老師領到路邊的庄稼地裏,舉起菜刀要宰了他。
老師急忙說:“你宰了我也沒有用,你也富不了。”
那人說:“我不想富,只想上天堂去!”
老師就說:“我告訴你吧,你上不了天!其實我也上不了天,我告訴你一個辦法,可以讓你富起來,你把我捆在墳地那邊的樹上,然後你跑回去跟師兄弟們一塊兒打坐,大家會問:怎麼這麼久老師還不來?你就說我們練功問問佛爺吧,然後你告訴大家我被歹人捆在這裏,帶著他們來救我,大家就都會信服你了,給你送錢送禮,你很快就富了。”
結果真是如此。這是件真事,就發生在離我老家七、八裏遠的一個村子裏。但有的道會門首領也有一點功夫。有的學生經老師帶功一二年後,敏感了、有功能了,能感知到氣功師頭腦中的意識造型。敏感的人把老師的造型感覺到了,實際上就是意識感知功能。
現在有些氣功師還說:“帶你們遊天國、見佛爺去。”覺得非常了不得,其實古書《列子》上早有記載。《周穆王》一章裏就講,周穆王好“道”,有一天從西方來了一個化人,要他閉上眼睛,拉著他的衣服,帶著他上天去了,他看到天上霓裳羽衣,歌舞笙簫,樓閣宮殿,富麗堂皇。他以為是到了北極星。後來又來到一個非常陰暗、令人不舒服的地方,周穆王就要求化人帶他回去。回來一看,發覺天堂的人與同圍的人無甚異處,環境也極其相似,就問侍者自己到哪里去了?回答說:“哪兒也沒去,只是在那裏默想而已。”所以這一切,都是意識活動的結果。
1980年,有一個氣功師說能帶著弟子上天,我告訴他,我不想去。但是拜託他問佛爺一個問題:原子彈的構造圖是什麼樣子的?讓他給畫一個出來。他坐了一會兒,回答說:“佛爺講,原子彈是殺人的,他不畫。”
我知道這個氣功師懂的氣功知識並不多,就換了一個古氣功方面的比較簡單的問題,讓他求“佛爺”解釋一下《參同契》裏的一首詩。一會兒,他回答說:“佛爺不讓你搞這個。”我說:”我是問他怎麼個搞法?”他回答:“不讓你搞還能告訴你方法嗎?”
我又把《悟真篇》裏關於煉丹方面的一首詩背出來,讓他解釋,他又說:“佛爺說了,不練丹。”我說你這個“佛爺”可好,一個回答“不用畫”,一個是“不必搞”,一個是“不要鬧”,那麼問他什麼行呀?他說佛爺說問治病他告訴,別的都不告訴。我說:這一點治病的方法別問佛爺,我們都會。
實際上,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是這個氣功師的腦子裏沒有這些知識,他編不出來。一般求神問佛,都是他自己腦子裏的東西,自己問自己答。由於練功,他的頭腦也很靈通,可以隨機應變。這就是過去“出遊”人的實質。
最後我說對他說,氣功的事別說了,再簡單猜一把米粒:“佛爺我抓的這把米是多少?”佛爺說,你不尊敬他,他不告訴你。“其實是他不知道,解決不了問題。在以前老師們講過,你自己練功的時候“佛爺”來,看看他是佛還是魔,你可以拿一把米,請“佛爺”告訴你多少顆粒。一問,“佛爺”立刻就走,見他說不上來,我們自然不信他了。這叫‘避邪法”、“避魔法”。所以,過去所謂的“出遊”,是練功過程中的一個現象,屬於意識感知的範疇。
這個騙人的把戲最初是誰編的?就是從《列子》那裏得來的,一練功,便覺得自己上了天堂。他的徒弟感知到了,又由於意識導引和心理暗示,也覺著是跟著老師上了天堂。他們並非故意騙人,是不知不覺的,既是受騙者,又是騙人者。
將來你們遇到什麼高級老師、高級生命跟人說話的現象,就可採取提問的辦法來解決它。他肯定說不出米粒的個數,因為腦子裏說話,都是自己的意識活動現象,是“真妄相攻”。但“真妄相攻”與“出遊”又不同,以後我會具體講。這些都屬於破除封建迷信的內容。或者屬於功法,或者屬於一個現象,或者是有些宗教摻雜著的東西,我們都應把它們拿到氣功科學的高度來看待。
(622)、為什麽說不能真正破除氣功中封建迷信,氣功絕對不能成為氣功科學?
這些問題不解決,氣功絕對不能成為氣功科學,只能成為過去宗教的附庸。目前在氣功界中,唯獨智能氣功突破了這個框框,其他門派,還沒有一家做到這一點。不能真正破除氣功中封建迷信的人,往往要不就是某些人沒水準,還沒有到這個層次,要不然就是沒有本事,什麼也不知道,遇到有本事的人就傻眼。
例如,我們有的高級幹部,他們認為氣功是唯心主義。有一天碰到一個氣功師,說他有潰瘍病,並告訴他是用氣功感知到的。再見面時,又告訴他,潰瘍加重了,而且他的夫人左腿有關節炎。這一來了他信了,也學上了氣功。時間長了。他就問:“你是怎麼知道的?”氣功師回答:“我說了,你可別不高興。這是我一練功。請了佛,佛爺去告訴我的!”這一下。原來連氣功都不信的這位幹部竟然也相信神了。這是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原來不信氣功,在事實面前信了,但竟然連神也信了,這就錯了。
我經常講,對任何問題都不要武斷地否定。你去調查調查,看看沒有。有的事實,你研究研究,不是神、鬼是什麼?講出點道理來,這是科學態度。信鬼神很容易真,那是懶漢的思想,不是科學態度。真正搞科學就要花費力氣去研究,一年不行,兩年,四年五年,十年八年,幾十年如一日必定會有成果,我們智能功也是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才搞出來的嘛,同學們求學也應該是這個樣。
遵守智能氣功科學的規律
(623)、為什麼說“信則靈”,這句話我們同意;“不信不靈”,這句話我們不同意?
我們講過練氣功要有信心,但並不等於有了信心就有了一切。信則靈,這句話我們同意;不信不靈,這句話我們不同意。因為氣功是科學,它有很多自身的規律,相信它只是個思想基礎,如果不相信,能夠認真地按照智能功的規律去做,也能取得效果。換句話說,如果按照這種規律去做,你們不信都沒關系,也能長功夫,長本事。對這些規律,我們應該認真領會,貫徹到行動當中去。
(624)、為什麽練功要“重道尊師”?
接觸氣功,首先從思想裏面就應該解決一個“重道尊師”的問題。“重道尊師”,簡單地說,就是你來練功夫,要重視這個氣功,你不重視它就不要練了。對你的老師要尊重,老師說的話,你要聽,老師講要這麼做,你不幹、不做,那就不行了。現在我們講“尊師重道”是把它當做一條規律、當成學問來講的,“重道尊師”也稱為“尊師重道”,是過去的傳統名詞。我們把它改過來叫“重道尊師”,把“重道”放在前面。
(625)、什麼是“道”呢?
什麼是“道”呢?任何一門學問,其最根本的規律到了最高層次都可以稱 為“道”。日本保留中國的傳統文化比較多,什麼都帶個“道”:喝茶有“茶道”,舞劍有“劍道”,插花有插“花道”,練武術的有“武術道”、“柔道”,寫字的有“書道”……無論哪一門技藝、高超的東西,都稱為“道”。
(626)、什麽叫作“重道”?
當然我們講的“道”,指中國道家所說的那個根本大道。講的是宇宙中最根本的無形無象的一種物質,我們就修練這個東西。修到高超的層次上去,這叫 “重道”。
過去練功非常重視它,我們現在這個道是智能氣功科學,我們說重道,是重視智能氣功科學。同學們想想看:平時哪一門科學你不重視行嗎?學這門知識把它當擦鼻涕紙行嗎?不行!你得重視它,你學了,眼睛看了,耳朵聽了,得分析它掌握它,腦子裏占位置才行。學任何知識都得重視,學氣功這門科學知識,更得重視,因為它與一般的科學知識不完全一樣,雖然它具有一般科學的現實性、規律性,但是氣功這門學問是能直接作用到自己身體,直接來改變我們每個人命運的科學。
(627)、智能氣功科學怎樣解釋“命運”?
“龐老師你不講迷信,怎麼又講開命運了?”人家講人的命運是上帝安排好了。我們說命運其實是生命運動。那麼生命運動怎麼和命運怎麼連到一塊了?命運就是你在日常生活中處事順利與不順利,順利,境遇就好,就是命運好;不順利境遇就壞,就是命運不好。這個道理理解了,我再進一步說一說。
比如正趕上這兒有120斤的活,誰把這個事做了,就給誰封官,讓誰發財。如果這個人有120斤的力氣,他把這活兒幹了,掙了很多錢。境遇就好起來了;反之,你沒那麼大力氣,壓得吐血了,結果就很糟。同是一個事情,人家身體好的生命運動能力增強得就非常順利。那麼境遇能不能成全你,能不能造就你,這和你的身體素質有直接關系。這只是力量的比較。人在世上還有智能的較量,技巧的較量,技巧、智慧、力量加在一起的綜合較量,同樣的事情就會不同的結果。如果我們身體素質差一點,就可能處理什麼事都碰壁,“命運”就不好囉!如果我們練氣功,把身體素質提高了,身體也健康了,頭腦也聰明瞭,技巧靈活度也提高了,事情本來很難處理,也能應付自如了。你幹事幹得挺好,這不是命運改變了嗎?說氣功科學是改變入的命運的科學,就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的。
命運的好壞還與一個人的能力有關。一點知識也不知道,一處理問題就處理壞了。別人給你說一句“這個事這麼做不對,得改!”,改了再處理事就處理好了;所以受“名人指點一句話”,就能改變命運。可見,命運關鍵就在於一個人的能力,有能力了,慢慢就好了。有的說:“龐老師你說的不對,有的人能力很大,但命運也不好。”這說明他腦子還有不夠用的地方。
有的人本事很強,可是辦事不靈活,到處冒傻氣,在社會上自然會碰釘子。
有的人辦事很認真,說什麼就咬死理,再有大的本事也不行。學習學得挺好,越學教條主義越多,碰釘子也就越多,不夠靈活,說明辯証法沒有學好,不會靈活處理問題,所以好多問題處理不好命運就不好。
我曾跟別人開玩笑說,有的人見了拍馬屁的人非常討厭。拍馬屁你沒有本事就不會拍,拍到馬蹄子上去了,就踢你一下子。
人的本事是多種多樣的,拍馬屁也是本事。搞氣功提高素質不是拍馬屁去,我們只是講拍馬屁也有靈活度,我們要掌握靈活度去幹好事。靈活,不是無原則的靈活,原則性要掌握住,那更需要本事,所以要想真正幹事業就需要全面提高。而氣功這門學問,就是全面提高我們素質的。這就改變了我們的命運。
既然氣功科學是這樣重要的科學,你不從心裏重視它行嗎?應該一搞氣功,就從內心裏非常重視。對重道要這麼理解它。
(628)、怎樣理解“受人一字便為師”?
練功口訣中的尊敬大氣場,尊敬老師。老師不單單盡指教你的老師,我們這個老師是廣義的,“受人一字便為師,”教你一個字就是你的老師,教你一句話,教你一個事都是老師。如果我們能這樣認真對待,周圍的人都是我們的老師了。
孔夫子尚且講:”三人行必有我師”。就是有一個是壞的,也可以當反面老師,孔夫子講過:“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看到好的我趕上他,和他齊步走,看到不好的我可別學他,警惕警惕,這不是老師了嗎?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應該這樣對待事物,如果我們每一個同學,真正能夠對待老師這樣去尊重別人,尊重周圍每一個人,那就長本事了。
(629)、為什麼說,尊重別人的時候,其實是尊重了自己?
因為尊重別人的時候,其實是尊重了自己,當你尊重別人的時候。內心非常的寧靜。靈魂深處澄明純靜。那麼對自己的修養、對自己的修持程度,自己身體的氣對周身的統帥作用,就不知不覺起變化了。
有很多人不會敬重自己,不會愛護自己,所以往往也不知道尊重別人。當真正碰到一些非常尊敬的人時,就緊張得要命。緊張和尊敬不是一同事。緊張是腦子裏不能平靜,那個靜是腦子集中。一緊張就非常急躁,不知不覺自己被拉得大多了,這樣就不對了,非常緊張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尊重人往往尊重得不夠,比較隨便。對自己不尊重,對別人也不尊重,神不能定,神和氣連的不夠,神氣不能統一。
(630)、為什麽說對老師的尊敬,關鍵是通過這個“敬”,使自己和老師的心相通?
實際上來講,尊師並不是老師需要人尊重,真正有本事的老師,你尊重不尊重他,他都是那樣,你說他好,說他壞,他對這個都無所謂。為什麼呢?他覺得這些東西,影響不著他,你對他好也不影響他,你對他壞也不影響他。當然沒有本事的老師,往往需要別人尊重,越尊重他,他越高興,能把他抬起來才高興哩!
對老師的尊敬,不是說要敬老師,關鍵是通過這個敬,使自己和老師心相通。老師有道,有功夫,有水準,我們尊重他,是我們心要和他相通去,這一通,關鍵是對自己有好處。不管老師好不好,你把他放在好的位置上去,這樣就使自己的意識走到好的方向去了。老師並不是哪一點都好,也可能你在某方面就能超過老師。
我們現在練智能功,就必須把尊師重道的問題拿到一定高度來認識。以前學功夫入山修道,沒有現在老師這樣又擺姿勢又講道理。過去老師教學生,最後來的是小師弟,別說學東西,和老師說話也沒有份。一排隊,大師兄挨著老師,接下一個比一個遠,小師弟掃地倒痰盂,活是誰最小誰最苦。六祖慧能不是在磨坊裏搗米、幹苦差事的嗎?當然誰能得到真功夫,真本事就不一定了。“聞道者有早晚,悟得者無先後”,不一定先來者先得道,後來者後得道。每一種差事,如果能有尊師重道的心情,去幹、去練,有尊師重道的思想,心和老師通了,就解決問題了,所以尊師重道非常關鍵。
有時練功不完全是靠自己去練,還要靠老師通,不是老師想傳給誰就能給誰,如果那樣的話,老師就可以傳給他的親屬了,可是傳道往往自己親屬接不著。關鍵是你能否接受。好比100公斤口袋,你有100斤力量,這100斤的口袋給你,你接住了,你沒有100斤的力量,就壓死了。道一通,如夠了那個格,能通上去,接過去了。“老師能不能降點格?”,降點格不是道了。具體方法可以教給你,但不等於你就有本事。方法和本事不一樣。你把那本書背得滾瓜爛熟,也可能還是一點本事沒有。這問題在哪兒?要靠苦練,靠修養意識,靠對周圍所有的人恭恭敬敬。尊師重道這東西很關鍵,對誰都要敬,對老師敬,對同學也敬,對周圍的人也敬,有了一個敬,那是成功的一半,你經常堅持不苟,對誰也非常恭恭敬敬(但不是扭捏、不自然),從內心裏恭敬,能保持下來,這本身就是功夫。所以我們對這個敬,必須認真地去體會。
(續6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