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7日 星期五

08-05-2010 怎樣做到“氣功生活化”? 《概論答疑70—67》

怎樣做到“氣功生活化”? 《概論答疑70—67》

  怎樣做到“氣功生活化”?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661)、為什麼要在日常生活中練功?

    定時定點練功,就這麼一點兒問題需要注意。光定點練功還不行,除了按規定定時定點練功之外,就要在日常生活中練功了。這種練功對我們來說也是很關鍵的。因為我們除了上課學習之外,還有自由活動時間和內容,雖然時間不多,但是你對這不多的時間,能把它用起來,也是很關鍵的。

(662)、怎樣做到“氣功生活化”?

    隨時練功就是氣功生活化。氣功生活化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把練氣功的這些內容搬到生活裏邊去。具體來說,可以有三種做法:

    (1)、把練功的感受,那種安安靜靜心平氣和的寧靜舒適的心態保持到日常生活中去。

    (2)、把練功的形體要求貫穿到生活當中去。

    (3)、把練功中的精神狀態,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

    這就是氣功生活化,要從這三方面去努力。這個問題可不是一般的事情,是非常關鍵的問題。

(663)、怎樣才能把練功的感受,那種安安靜靜心平氣和的寧靜舒適的心態保持到日常生活中去?

    無論生活中幹什麼事、任何情況下都能把練功的感受,那種安安靜靜心平氣和的寧靜舒適的心態保持到日常生活中去,保持這樣,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是處處都在練功。

    怎麼做到呀?聽課、念書怎麼練功啊?應該是這樣的:比如,上課前安安靜靜,安靜下來。自習時想看書了,安靜好了把書打開(也可以先不打開書本);想著上自習了,我要複習。腦子裏想,今天老師講了幾個問題,模模糊糊想一遍,或者直接打開書。安靜下來以後看書,看書的時候,不管眼睛好與不好,可別瞪著眼睛,恨不得把眼珠都掉到書本上來,那就不行了。看的時候,就那麼有一搭無一搭地,自己還這麼心平氣和、安安靜靜地好像把書吸進腦子裏去看,這就是練功了。

    幹工作也是一樣,坐辦公室的,辦公之前,安靜、心平氣和,然後不動聲色地慢慢睜開眼,把文件打開,跟木頭人差不多,外面像木頭人,裏面那個機器可靈活著呢。心亂了,不行,趕快再停,開始看一頁,安靜兩分鐘,翻過頁來再看,不動聲色,一頁書完了,安靜,再看;能看兩頁書,看兩頁書心也不亂。以後呢,能看三頁書。如果你能一下看上五頁十頁書心不亂,那就開始有點本事了。一開始做不到,連一頁書也做不到,看看就急了,“這是怎麼回事兒?”應該在看書時,看懂看不懂都不管它。就這麼看,記得住嗎?不要管它記住記不住。這樣看書,理解力最高。

    所以搞氣功,安靜,把這種狀態貫穿到生活中去。念書的情況是這麼搞,再進一步應該把你的意念,練功的體會、感受和內景都在心裏保持著。練捧氣貫頂的時候,身上真舒服呀,毛孔也開了,這種感覺你老帶著它,平時也帶著它,這就了不得了。如果平時幹活就忘了,說明你還沒有真正感覺到那個氣兒,你真正感覺到氣了就不會那個樣子了。這樣就把練功的狀態保持到日常生活當中去。

(664)、怎樣才能把練功的形體要求貫穿到生活當中去?

    練功中什麼形體是合度的,如頂頭懸呀,拔背含胸呀,鬆腰鬆胯呀,鬆肩虛腋呀,垂肘坐腕呀,一整套的形體要求的東西,在日常生活當中你總保持這個正確姿勢,過去講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有的人一呆,這個姿勢就不符合練功了。你隨時一坐,坐個練功姿勢多好啊!一站,站個練功姿勢多好啊!一幹活,練功的姿勢多好啊!你形體本身擺正了,形體引氣,氣就足起來了。

    我有個朋友,科學院的,他原來身體很不好,真是有點未老先衰,身體很薄弱,他練功幾年以後身體很好了。他寫書寫東西,喜歡晚上寫,他那個桌子高一點,下 面空的,是個平板桌,他一坐就坐在那裏寫,他說,我倒覺得,坐著腰一彎脊柱挺累,坐直了以後垂直,壓力就小了。力學原理,一斜了,重心一壓力量很大,一直起來呢,往下壓力承受力就大了。

    脊柱也是一樣,要是直的,不容易累,一彎呢,反而力量就不夠了。所以形體保持正確的姿勢,它本身就是練功了。我們無論走路、坐著、說話、幹事,你都保持這樣正確的姿勢,隨時隨地練,把練功姿式用到相適應的生活工作中去。能這樣,就是會結合日常生活練功了,把姿勢調整好了。

    練功可隨時隨地練,結合不同情況來練。走路也好,幹活也好,按照不同的姿勢去搞。這樣就把練氣功的姿勢貫穿到生活當中去了。你一舉一動都是在練功。原來少林寺不是這樣嗎?有掃地的功,切菜的功、刷鍋的功,都是在練功嘛。練武術,拿個棍、拿個槍、拿個大刀練,跟拿個掃帚掃地有什麼不一樣?做飯的,在大鍋裏拿個大鏟一拉,跟那個拿武器有什麼不一樣?就把我們日常生活都當作練功來練。

    寫字也是一樣。你想想看,日常生活中還有別的動作嗎?一橫——這不是開嗎,一豎一落,再一鉤──又起;不鉤,又回來這兒又一筆,往裏一回來──又合;開、合、升、起、落,再這麼一推一拉,你只要寫字去,就一推,寫完了,就一拉,就這麼一個三維空間,這麼一個弧拉,這麼一個弧拉,再這麼一個弧拉就完了。寫字都是在練功。如果你每一筆能加上個意念,意念能跟得上,你就有了功夫了。過去有的練書法的人,你看上去像個文弱書生,可功夫好得很,就是每筆都是加了意念搞起來的。這就是把氣功的形體要求貫穿到生活當中去。看來簡單,但是不容易做到,不容易堅持,要真能夠這樣做去,那功夫就不得了了,隨時都來功夫。  

(665)、怎樣才能把練功中的精神狀態,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

    練功中的那種精神穩定、輕鬆、舒適的狀態拿到日常生活當中去。陶冶性情、涵養道德都屬於這方面內容。碰到什麼事總是這麼喜氣洋洋的,你一練功不是很舒服嗎?有人說我現在練功難受呢,難受這是一開始,等我們練功練得熟練了,就不難受了。把舒服勁,一練功的舒服感覺拿到生活當中去。哪怕多苦的時候,一想練功的舒服勁兒,很美,很好,就能把受到刺激引起的情緒波動控制住,這麼一來精神就變了,你的精神控制能力就提高了。

(666)、怎樣做到“生活氣功化”?

    前邊是氣功生活化,後邊是生活氣功化,都是五個字,這裏邊有個側重點立足點不同。前邊是氣功生活化,立足於氣功,用氣功的要求,把氣功的這一套具體內容貫穿到生活中去。

    生活氣功化呢,立足於生活,要使生活符合氣功的要求,兩者之間有這麼多微細的差別。生活符合氣功,使生活當中的一切按照氣功最根本的東西來要求,把我們的意識活動和我們的生命活動結合起來。
 
      (1)、要把氣功意識貫穿於日常生活。

      (2)、要留心日常生活中的語言。

    (3)、要注意體察日常生活當中各種事物的變化。

(667)、為什麼要把氣功意識貫穿於日常生活中?

    在生活裏邊,我們的意識活動和形體活動應緊密結合起來,這是氣功的根本。如果我們的意念一動,就和生命活動結合到一起了,和我們的形體節合到一起了,那就是氣功,這樣的生活就是氣功化了。

    比如我們平時,看來簡單,隨時拿杯子喝水,因為渴了要喝水,雖然腦子裏沒有想 “我渴了要喝水”,沒那麼明確,在腦子裏潛意識裏邊,發命令拿杯子去,水在那兒呢,端起來喝,有這麼個過程。這個過程已經很習慣了,很自然了。在這個時候,你就不知不覺伸過手去,把杯子端起來喝水。這時候我們意識是個什麼過程呢?你覺得渴了,意念放到杯子上去,這是水,意念跟它一結合,這是外向性運用意識。如果你渴了,要喝水,怎麼辦?這兒沒水,哪兒有水?那兒有水,怎麼辦?你過去,上那兒去,過去,拿過來,你再回來,意識裏發命令:,我們喝了它。這樣的話,就成了氣功了。

    前邊是外向性運用意識,因為你自己沒有和你自己生命活動結合到一起,你和水結合到一起了,胳膊這個運動沒有人管它了,手過去,本來是意識支配手過去的,你這個命令沒有這樣走,手是不知不覺過去的,這個過程,意識就沒有跟你這個動作結合到一起。

    我們練氣功應該怎麼做?這兒一個杯子,是一堆氣,推──,一推,一收──,收回來,這就是氣功了。你現在渴了,你就推──抓,收──,這不就成了氣功了嗎?你平時沒有這個概念、那不叫氣功,有了這樣的概念就成為氣功了,生活氣功化了。就這麼簡單。應該時時刻刻,一動就發命令。

    我要走路,你給我邁步,跟教小孩一樣,邁步,抬、邁,抬,邁,這麼做。可是我們習慣了,就不這麼想了。如果我們不講氣功,誰要這麼說,就是瘋子:一個大人走路還要喊,抬左,落,抬右,落,會說你是瘋子。其實呢,不嚷,腦子裏發命令,抬落抬落,非常快,這就鍛煉意識的迅速發命令,迅速支配形體,感覺到它,這是來鍛煉我們意識的活動頻率、速度、力度和敏感度,這麼多“度”通過練功加強起來。你要在日常生活中這麼練起來,那就不得了,這都是功夫呀!

    過去講“行立坐臥,不離這個。”真得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周身都得拿意識管住的。如果我們不這樣練,那是絕對練不出來的。不從生活當中去練,絕對不行。那就需要從練功到生活,這麼搞起來,就是把氣功貫穿到生活當中去。
 
    再有呢,工作也是一樣。同是一個簡單工作動作,用上意念和不用意念不一樣。不用意念那是簡單的消耗;用上意念就是鍛煉,那就是練功夫了。你幹什麼活,什麼工作,都可以把它氣功化了,加上你的意念就行了。意念和姿勢結合到一起做動作。

(668)、為什麼要留心日常生活中的語言?

    說話裏邊好多部包含氣功的內容,生活中經常揣摸對練功會有幫助。比如說: “你注點兒意啊”,“注意”就是把意念注到裏邊去。“你怎麼不集中精神聽課?” “集中精神”就是在練氣功嘛。大家一定要“聚精會神”,聚了精,會了神這不是練氣功嗎?”中國好多話都是氣功詞語。說你“一定”,要怎麼怎麼樣,什麼叫“一定”?一定的定字“定”到“一”上去。“人定勝天”,是指人心定了,才能勝天,人心不定,勝不了天。不是人定能夠勝天,是你定了,精神定了就能戰勝大自然。人心一定之後就勝了天了,刮風下雨,你一定,它就可以不刮了,你要不定,它就刮。人定勝天,它有條件。

    好多語言都是氣功詞語。大家慢慢琢磨去吧。書本上還寫了一些,你們自己集合至少幾百個甚至上千個詞匯。日常用語很多都可以拿到氣功上來解釋,如“帶氣兒”的,拿氣功一解釋就太完美了。這個人是“生氣勃勃”,從哪兒生“氣”?安靜了才生“氣”。他罵我也是生“氣”,那是生歪“氣”,那個“氣”生了,不把它運送好,就不舒服,把氣堵上了,它不走正道了,不是去生長各個細胞了,它沖你腦袋去了。要認真地去體會日常生活中的語言。

(669)、為什麼要注意體察日常生活當中各種事物的變化?

    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有其自然規律。人、動物、植物無不如此。注意觀察便可悟出氣功的道理。對生活的具體事情,自然的社會的事情,都要注意觀察。

    一看這個山,高山峻嶺多有氣勢,把這個氣勢給了我,我也有氣勢,你跟它一合,把你忘了,這個真有氣勢呀!意念一集中,好了,氣歸你了。

    一看這裏森林茂密,鬆柏參天,“真好!”一真好氣就到裏邊來了。真好哇,歸我了。

    一看這兒草,真茂盛,真旺盛啊,它一旺盛也帶著你旺盛。這樣跟自己相連。哎喲,這兒草都枯萎了,我也枯萎了吧,那可不行,它枯萎,生命力注到根上藏起來了,要會這麼看。你要有積極的思維去觀察事物的變化。

    你每到一個地方,每見一個事物,都要會看其中合理的積極的東西,大自然變化的生機在哪里?你看苗死了,根還活著。根死了,這個籽還活著。它信息到籽裏去了,它是全息的,你腦子裏也結個籽兒,我把它收起來,不讓它散了。一棵這麼大草,氣都結到小籽兒裏邊去了,收起來,收了。

    你看大自然的各種現象,都會去想,如果這樣的話,你就可以把自己和大自然界融為一體了。這一點,有的人會做,有的人不會做。有的人會欣賞自然,有點藝術性。一看大自然,到哪兒都美啊!

    有些人一看,這有什麼看頭?看什麼呀?山就是山嘛,它跟我有什麼關系?又不能吃,又不能喝的,這樣就欣賞不了大自然,更悟不出氣功的道理來。應該是腦子裏一看那個生態,感覺到氣怎麼怎麼旺盛,就是看到一個禿山。一看石頭、山峰林立非常挺拔的這種勢態,也給自己一種美好的感覺,把這種氣勢往裏一收。大自然界每一處都有它很多良好的信息,如果我們到了哪兒都會吸收這些東西;那就隨時隨地在練氣功,隨時隨地來幫助你開發腦子。看一個,領悟一個,都對你是個提示。

    過去佛家講:狂風暴雨都是廣長舌象,刮風下雨都跟佛在說法一樣。說佛爺的舌頭是廣長舌,舌頭又大又長,它說得非常妙!說無處不都是廣長舌,在給你說法呢,你去領會領會它吧。這是無聲的法,你只要能夠領會它,那就慢慢溝通跟大自然界的聯系了。這是更高層次的練功。

    這和欣賞藝術還不完全等同。藝術有好多是通過感受、理解想像作出來東西;這個不是靠想像,而是直接靠感受。要靠自己慢慢鍛煉,不是一下子悟出來的。

    懂得這個道理了,你就經常留心體察,看看這個東西怎麼怎麼好?對事物有所理解,對任何事物都要有興趣。什麼事情都注意它,那不是外向性運用意識了嗎?你注意它,可不是把精神拴到那裏去。我們什麼東西都要看,可不是把眼珠吊到東西上去。參觀去了,瞪著大眼珠都瞪出神去了,那你回來還不累得慌?一看什麼美,真美,心裏邊美,心裏面去美,不要使勁看著它,否則把意念、氣都放出去了。

    應該是:看,輕輕一掃,真美,盡收眼底,真都收到眼底裏去才行。我們把這畫面向盡收眼底,腦子裏去考慮它去一美,真美!心裏邊就高興,這樣你到哪兒去,都是幫助你長功夫。

    所以我那天講了嘛,萬物置之一吸,一看一好,吸一進去了,歸我了。你碰到好景色,你別忘了,歸我了。如果光顧了瞪著眼”真好呀”,忘了歸你了,你就歸它了。事物都是這樣,當你佔有它的時候,它就佔有你。我們呢,我佔有它,不讓它佔有我。我看好,我心裏邊美,我不往外注射,我不放射,這是你佔有它,不讓它佔有你。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注意這些問題。這麼去練功。對自然景物去體察,去吸收,去領悟。

    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懂得。在日常生活當中,隨時保持自身和宇宙萬事力物的平衡,這樣才能長功夫。

(670)、怎樣正確對待病人的“練功反應”?

    現在病人一說“反應”來了,不少老師(工作人員)就簡單地說越反應越好。按道理說,不論是輔導員班或教練員班,不論哪個部門都不能有這種思想。有些病人一練功病情加重了,我們的工作人員就講:“沒事,這是好事情。”不能簡單地這麼講,因為它是反應,既然是反應就不是完全正常。

    難受、拉肚子、發高燒又吐又泄嘛,這怎麼能說是好事呢?應該說是“不好”當中的好。你有病了要好起來,一練功,痛苦就沒了,病就好了,這是最好的。練功以後出現難受,出現不正常東西了,按說,不應該叫真正的好。我們給病人講,把病排出去了是好事,這是辯証的看。拉肚把病排出去了,這是好事情,但是要和那些沒有反應病全好了的比呢,當然是那些不反應的好。所以,這是好中的不足,或者說是不好當中的好,應該這麼講。

    (1)、首先排除是否出偏  

    (2)、要看一看他練功的姿勢是否正確

    (3)、練功時意念怎麼樣

    (4)、呼吸配合的對不對

    (5)、瞭解他最近精神上受刺激沒有,情緒有沒有什麼變化

    (續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