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5日 星期六

14-05-2010 我們在練氣功整個過程中是不是都必須強調運用意識?《精義答疑》 (x-1)

我們在練氣功整個過程中是不是都必須強調運用意識?《精義答疑》 (x-1)

我們在練氣功整個過程中是不是都必須強調運用意識?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1)、《智能氣功科學精義》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智能氣功科學精義》講的是智能氣功的基礎道理。也可以說是整個氣功的最根本的道理。練氣功最根本、最重要的有四部分內容,智能功稱之為“四大要旨”,即運用意識、涵養道德、調整形體和調整呼吸,現在把它擴展開叫《智能氣功科學精義》。它裏面不是具體的練功方法,而是從四個大的方面把氣功這門學問作了分析、講解。當然,練氣功應該是個整體的,但是必須要從這四方面入手。無論哪一個門派、哪一種功法,都逃不出這四大要旨的範圍。當然有的功法對其中某一部分比較重視,有的功法也可能對這幾部分同時都重視。智能氣功以前不講調息,而在這本書裏面有調息這一章。實際上智能氣功對這本書的四章內容都要涉及到,只是在剛開始的時候不搞調息,等練功到了一定的水準必然還要搞調息。這是第一點主要內容。

  第二點,這本書既要講智能氣功基礎知識,又要講具體練功的內容,因此它屬於功法和基礎理論結合到一起的過渡性內容,相當於氣功這門學問當中的一個橋樑。所以學這本書的時候要注意基礎,但是又不能把基礎摳得太細,因為以後《混元整體理論》還要作進一步的展開。所以當講課涉及到基礎理論時,只要求大家把書一般地看一看就行了,至於裏面還有很多問題不懂可以暫時放着,以後我們還會深入地講。

    講這一章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會主動運用意識,以符合氣功的要求。練氣功如此,日常生活當中也是如此。你使一日當中的一切生命活動都符合練氣功的要求,這就是主動運用意識。能做到這一點,那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這一章書挺長,一百多頁,如這個目的達到了,這一百多頁書的實質就算掌握了。“就這麼簡單?”就這麼簡單!但是你要真正解決這個問題,可就不這麼簡單了。那還必須對意識的所有內容都認真地瞭解一番。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腦子裏各種意識活動都在動彈,腦子裏也打上了很多烙印,如果不用氣功知識把腦子裏這些已有的知識“清除”出去,你要想使生命活動符合練氣功的要求,做不到。所以,就得認真學一學氣功中關於意識活動的知識。

    大家會問:為什麼不先講混元整體觀啊?因整體觀都是新東西,可能比精義還難懂。前面大家已經學了一些知識,再學《精義》又深入了一點,然後再學《混元整體理論》又深入了一點。這樣一點點深入,一點點擴展,可能會在理解的基礎上領會得更透徹。

主動運用意識

(2)、我們在練氣功整個過程中是不是都必須強調運用意識?
  
    我們在《概論》一書中給氣功下定義時指出:氣功是通過主動地內向性運用意識,來達到改變、增強人們的身心健康水準或者說提高我們的身心平衡度。這個定義就突出了要主動運用意識。這樣下定義是不是獨出心裁?我們在《概論》裏講到佛家的明心見性,道家的修心煉性,儒家的存心養性,這個心和性都是指的意識活動。也許有人會問,我們強調運用意識是不是在練氣功整個過程中都必須運用意識?這個問題的答復是肯定的:我們在練氣功整個過程中都必須強調運用意識。實際上,傳統氣功的關鍵就在於練意識,每一個門派都強調它。

(3)、練氣功的意識和普通的意識有什麼不一樣?

    在傳統氣功典籍裏,《唱道真言》對練心、練意這些問題寫得比較突出,我們在書本上引用了,它講練氣功關鍵要運用意識。不過它說的這個意識活動不是我們一般人所說的這個意識。它講:“泛意非意也。”泛泛的、沒有一定規程的、隨隨便便的意念活動不是練氣功的意念。這就是說練氣功的意識和普通的意識不一樣。

    古人那時沒有智能氣功講的“內向性運用意識”這個詞。他說什麼呢?“意者的的確確從心發”,這個意識必須是真真正正地從心裏邊發出來的,就是說你得感覺到、意識到這個意念,心裏邊清清楚楚。如果隨隨便便地想個東西,沒有意識到,自己內心裏邊沒有感覺到它,這就不算。

    我們平時的意念活動,隨隨便便一動就走了,這樣的意念不是練氣功的意念。對“的的確確”應該這樣領會。這也是練氣功的重點,從這兒突出練氣功的意念。比方說我們練捧氣貫頂法的推拉,意念是“推——拉——”,對自己發出的這個意念自己心裏邊得能感覺到它,並且感覺得很清楚,這才叫練氣功的意念。

    “意發而心空”,意念發出去之後就完了,就不管了。如一說“推”,推和意念一結合,結合到一起之後,那個意念就沒了,就不要再想推了。一發的時候感覺清清楚楚,瞭解得清清楚楚,意念一動“推”,“推”的意念完之後,過去就完了,和動作結合上就不再留戀。

    因古書講得很確切,也很簡練,不經過解釋理解不了它真正的內容。“有意若無意”,這樣的意念,“有意”,你得知道它,可是你又不能留戀這個意念,所以又是無意的。

      “意之為用大矣哉”,這樣的意念在練氣功中的作用是比較大的。因為這樣的意念可以聚集人體裏邊的真氣。真氣一聚集,身體裏邊就可以發熱,熱氣一升,陽氣就升發出來了。這樣的意念可統帥氣。陽氣出來後就生藥、采藥、結丹,再去陰陽配合,最後結胎兒、開天門,開天門以後出遊,再返回來,這一切也都屬於意念活動。
  
(4)、為什說傳統氣功是很注重意識的作用的?

    從引用《唱道真言》的這段話來看,傳統氣功裏邊關鍵是用意念。有些門派說:“我們不用意識。”不對,每個門派都必然要運用意識,並且要主動運用意識。像《唱道真言》這本書,雖然它講的是丹道功,講性命雙修,但是它強調的是先修性功、先修意識。它先修意識,也還需要強調意識活動,那麼真正的練命功的功法也必然強調運用意識了。在《唱道真言》裏面講了意念在整個練功過程當中的作用,在每一步功當中都必須通過意念引導着氣來發生作用。產生氣也好,結丹也好,結胎也好,以及武術氣功的“劍”也好,其實這都是真氣的不同表現形式。意念把氣聚起來了,聚到不同程度,就有不同的表現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傳統氣功是很注重意識的作用的。

(5)、道家功對意識的作用的論述是什麼? 
 
    《丹亭真人傳道秘集》對意識的作用與重要意義闡述得更加深刻,更加確切。“凡百作為,皆主於意”,凡是我們人體生命活動當中的各種作為、各種行為、各種行動,都是用意念來主宰的。它這樣講,就把日常生活也包括在裏邊了。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受意念的支配。(我們在《混元整體理論》的整體觀講,精氣神是三位一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在神的統帥之下。它這裏把這一點突出來了。)

    它接着舉例子說,“聲色嗅味皆關於意”,聞到聲音,看到顏色,各種嗅覺、味覺,這都和意念相關。聽到聲音,是意念聽到的:看到東西,眼睛看到,意念裏也有活動;嗅覺、味覺都是和意念結合在一起的。他把意念的活動就更加展開了。這就是說,意念活動在人的整個生命活動當中都起作用,練氣功自然也不例外。

    “意為即為,意止即止”,念頭一動要去做事情,人的生命活動就去做;念頭一止,生命活動也就不去做了。我們走路、拿東西、看東西等各種舉動都受到意念活動的支配。當然,它講的主要還是宏觀的生命活動,微觀裏面的生命活動就不是這樣了。在普通人當中還做不到使意念滲透到細胞層次中去。(在整體觀中將講到,生命活動有不同的層次,一層一層的,細胞是一個層次,常人的意念活動還滲入不進去。)但練氣功之後,通過采藥、結丹、結胎,慢慢就變了,意念滲透的層次就越來越微細了。

    最後一句話對我們現在和以後的練功都是非常有益的,即“一日內,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為”。一天十二個時辰(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當中,意念一動,意念往那兒去,隨時隨地都可以用它來練功。比如我這兒說話,你們聽我說話,當一聽的時候,意念一集中,內、外混元氣一結合就是練功。

    《關尹子》中說:“唯其來於我者,皆攝之以一息”、“唯聖人能斂萬有於一息”;後世則有“萬物付之以息”之說,碰到萬物,意念一動,往回一收,這就是最好的功夫了,就是“意所到,皆可為”。當然它裏面還有煉丹的含義,那就是意念一動,就有氣動,氣一動就不能把它放跑了,要把它收到裏邊去。古人講,道家的功都得靠意念,時時事事把意念往回收就是練功,守住自己的心就是練功了。所以我們智能功講主動運用意識和古人、道家講的一樣,沒有區別。

(6)、佛家功對意識的作用的論述是什麼?

  佛家功的說法呢?佛家似乎是不要意識,一說到意識,認為是個累贅,不是本性,應該把它丟掉。可是認真地看一看佛家的功法,哪一個功法也沒丟了意識。大乘功法、小乘功法、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是在意念的支配下練功的。最簡單、最常見的是練禪宗、練四禪八定,當然它是世間法。出世間法也可以用它。在過去講,練四禪八定是練人世間這一套,要出世間還做不到,出世間要把這個丟掉才行。但是出世間法又離不開這四禪八定的基本功夫。

    一禪,一開始練功慢慢能安靜下來了,能察覺身體裏邊,很舒服。舒服之後呢,心裏面有高高興興、歡喜的感覺。把歡喜加大,把全身充斥起來,全身各處都歡喜了,好像每個汗毛眼兒都帶着美勁,高興舒服。實際上這是氣足了,等到真正高興了,相當於練道家功活子時的時候。佛家活子時不像道家功,道家活子時注重腎氣、腎陽,容易出現性興奮。佛家不是,佛家是把全身都用氣充起來,全身各處都舒服,甚至於有的時候練着功都笑起來,美啊,從心眼裏面就想笑。當一出現這種感覺,就應“呵棄”,把它扔了,心裏不要它。而這不也是主動運用意識嗎?要是不把它捨棄,功夫就不容易向上走,就有着魔(喜魔、樂魔)的可能。有的練自發功的人,練練心裏覺得美,就笑。如果老這麼笑,就控制不住,着了“魔”了。佛家每練功一步,出來個感覺,不要它,主動扔了。一直到了最後一步“非想非非想”——也不想、也不不想,到了那個景象,還得有點意念活動。所以佛家也是要運用意識的。

(7)、智能功對意識的作用的論述是什麼?

    智能氣功把主動運用意識作為第一要旨,這樣,我們就把古人練氣功最根本的內容抓住了。你不論練什麼功,都必須要運用意識,而且用意識不是一般地用,要主動地去運用。可是古人誰也不敢提主動運用意識。他們怎麼講呢?“把意識沉伏下去。”腦子裏有好多意識在活動,他不說主動運用,而說要把它沉下去。你要把它沉下去,你的意念不就往沉那兒走嗎?這沉伏意識的過程就是主動運用意識的過程。“我要練氣功,我要使思想符合練氣功的要求”,這本身就是主動地運用意識。把智能氣功以運用意識為第一要旨的道理領會、理解了,大家練氣功的時候,就要會去主動運用意識。

意識和《意元體》簡述

(8)、意識的含義是什麼?

  意識這個詞是在佛教進入中國以後才有的,中國以前叫精神或者稱為神。佛教文化對中國文化影響比較深,各個方面都有滲透。以後佛教文化和哲學結合到一起,意識這個名詞就用得更加廣泛了。而現在各個學科裏面都開始用了。一般來說,意識就泛指大腦皮層的功能活動,高級神經活動。為了正確理解智能氣功科學的意識觀,我們首先把其他各個領域裏對意識的認識介紹一下。

(9)、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意識觀〞是什麼?

    哲學有唯物主義哲學和唯心主義哲學。唯心主義哲學說精神是一種特殊的存在,黑格爾就講絕對精神,認為宇宙是由絕對精神衍化出來的。唯心主義就不介紹了。從唯物主義哲學來講,意識是相對於外界客觀物質來說的。實實在在的物質是一個存在,精神是一個存在。精神是人的主觀世界,外在的物質屬於客觀世界,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是兩相對立的。

    而精神、意識是人腦的產物,是腦子的活動狀態。它為什麼能活動?它是對外在客觀存在的反映,這個反映在人有了社會活動之後才能產生。把社會、客觀世界反映在腦子裏的這種活動就叫意識。思想活動、精神活動就是意識。

    馬克思講,客觀世界怎麼能夠證明它存在?因為它能在人的精神裏複現出來,得到確證,我們人的精神能夠認識客觀存在。所以它是存在的。而精神和客觀世界是兩相對立的。哲學是這麼來認識。實際來講,我們不應該這麼把它們對立起來。人的精神也是物質運動的特殊運動形式,和物質不是截然對立的,只是在我們認識世界的時候,它們兩者才是對立的。

(10)、心理學的〝意識觀〞是什麼?

    心理學對意識的認識應該說與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認識基本上是相同的。它認為意識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動的總和,是一切心理活動的背景。情志、情趣、性格、學習、記憶、聯想等,這一切都是心理活動,這些心理活動都屬於意識。所以,對意識活動的認識,心理學與哲學基本上差不多。它們都認為意識是人的神經系統功能內在活動的表現,這個心理活動它只能在人體自身裏邊存在,只能對人在一定程度上和在一定範圍內發揮作用。心理學和哲學認為精神不是一個客觀存在,人們沒法直接認識它,只能通過一般的行動間接地來認識。人們的意識活動可以通過人們的一切行為包括情緒、言語和行為而間接表現出來。

    在這一點上和氣功的觀點是不完全一樣的。因為你一旦情緒發作,有了行為,意識已經轉化了。從心理學來講,意識包括的內容比較多,而且和人的生理直接聯繫在一起。雖然神經的某些活動或者神經細胞的興奮,它不能算作意識活動、心理活動,但是它與心理活動有直接的關係。因此講心理學或講生理心理學的時候,往往把神經系統、神經系統的活動也和心理或者意識聯繫在一起。心理學認為生理反射、感知也都屬於心理活動的範疇。實際上它應該屬於生理解剖的內容。比如,我們眼睛看東西,眼睛的視神經細胞一興奮,往裏邊一傳遞,裏邊就有了意識活動的內容。那一般低等動物也有感覺,是不是它也有了精神活動?不能這麼講,因為低等動物剛剛有了感覺的時候,這種感覺還不能叫意識。

  可是人就不一樣,到了人這個層次已經有意識活動了,有了意識活動後的所有生命活動就貫穿了意識的內容。這一點大家必須要搞清楚。現在很多書對這個問題都寫得不確切。說一個種族發生史,從低等動物一點一點地發展到高等動物,一開始低等動物從反應性到感受性,到了對刺激的應激性,以後慢慢有了神經系統,有了感覺、知覺,再以後能形成表像,到人類就有了意識,人的意識是這麼發展過來的。

    其實剛剛有了感覺的時候(還屬於低等動物階段),還談不上意識。可是到了人這個階段,一旦有了意識活動,比如你這手,輕輕地一碰東西,感覺到了,腦子裏意識馬上就跟上了。有了意識活動後,意識就統帥了身體各部分。所以我們人的簡單的感覺,它已經是意識的表現形式了。這也是整體觀的特殊內容。感覺是意識的一部分,感覺這個部分當中還包含有整個的意識。

    還不要說搞氣功了,搞藝術的人,他的意識、感覺、理解以至於他的知覺、他的體會是融合到一起的。實際我們每一個人的感覺、理解這些意識活動也是融合到一起的。人和低等動物的不同就在這一點上。我們之所以把心理學講的生理反射、感知、意識以至於本體意識都歸為意識的內容,道理就在於此。我們把精神活動分為四個層次,其中本體意識層實際上相當於我們練氣功的更深層的意識。這個深層意識雖然和古氣功所說的元神不一樣,但是它已經和普通意識不同了。心理活動或者神經的各種活動有不同層次,其中還有一個本體意識層。大家知道了這一點,對後面道家、佛家關於意識層次的內容就好領會一點。

    (續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