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正确理解“辟穀”問題?《概論答疑70—65》
怎樣正确理解“辟穀”問題?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641)、怎樣做好“練養結合”?
(1)、要注意“休養”
(2)、要注意“滋養”
(3)、要注意“練養”
(642)、怎樣才能做好“休養”?
(1)、睡好覺就是休養
練氣功或武功,不是一味地蠻練,還要練養結合。練就是練功;養包括修養和滋養。練功夫是把身體來練一練,還需要通過一定的養。修養就是不能光練不休息。我記得在1984年搞的全國氣功理論研修班上,東北有個學員不睡覺,白天練、晚上也練,他說已經三個月沒睡覺。我一聽這不大可能,就讓別人看他怎麼回事。原來他是晚上練了白天睡。實際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總也不睡覺。
當然在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幾天幾夜不睡覺是可以的。據我瞭解,過去曾經有一個人在打仗的時候,把刀都砍卷了,七天七夜沒睡覺。但是一般人不休息,不到高層次水準的時候,做不到。因為睡覺的時候,腦子裏基本處於一個整體性比較好的安靜狀態。雖然睡覺可以做夢,但是它那個全體腦神經的興奮度是比較低了,比較均勻了。這樣才使得全身的生命活動通過那樣的狀態得到恢復。同志們試試看,來它三個晚上不睡覺,吃多好也不行,身體裏邊合成的不夠了,不能很好地使神經系統裏安定。神經系統不興奮了,安定了以後,氣就平了,身體,裏邊就自然而然去新陳代謝,該怎麼去增加營養,它自己在身體裏調整了。一般我們醒著的時候,即便不去幹多少事情,這個意識是向外的,氣往外沖的。往裏邊收就比較困難。
所以說休養對練功人來說,尤其對功夫還沒到家的人來說是必要的。現在同學們不要想:我就不睡覺。那不行,哪怕你只睡一兩個、兩三個鐘頭都行。休養首先指必要的睡覺來說。你只要醒了就蹦去,蹦累了要休息睡個覺,不能搞得整天是瞌睡打盹的。前兩天講的楊露禪整天睏得那個樣子。他是睡得少,不是沒睡。有時一睏乏就打盹,一打盹,腦子裏處於一個寧靜狀態,與入靜差不多。也是能解睏乏的。養也是非常關鍵的一環。但是同學們可千萬別講:“龐老師說了讓練養結合,我整天睡大覺”。太陽三竿子高了,還不起床。要是練睡功可以,據講過去陳摶就是睡,一睡就睡幾十天、幾年不動彈。我們要是睡覺一個姿勢十個鐘頭不翻身試試看,那就成了練而不是養了。
(2)、休養不都是睡覺,變換一下姿態也是符合休養的原則
練什麼都是一樣,老是一個姿勢不動彈,屬於練了。多變換一下姿態,人的生命狀態變換變換,屬於休養的內容。所以休養不都是睡覺。我們練一練 “ “形神庄””,然後練一練 “站庄”,再看點書,這就成了休息了。你腦子裏要養成一個休養的習慣,我這兒練功夫──休養休養。有的人一天勞動很累了,下班後打個乒乓球解解疲乏。或者是下班了,下個象棋去,打個撲克去,他換了內容,就休息了,腦子裏興奮點不一樣了。如果讓你連續下八天象棋,就累得夠嗆。總是一個內容。腦子裏邊總是那一點興奮,他就累了。練功也是休息,睡覺也是休息,看書也是休息,一天總是休息,這樣就行了,這就符合休養的原則了。
(3)、其實你換換腦子,腦子裏鬆弛一下,這也是休養
如果不會休養的人,看書是勞動──勞累;練功是勞動──勞累;睡覺也是勞累。從意識裏把這些當成負擔,搞成了都是在勞動。其實你換換腦子,想腦子裏鬆弛一下,別有個任務觀念──完成任務去,而是作為休息休息,真正從腦子裏建立這樣的思想,那練功也是在休養。累的情況也就會少多了。這是休養。
(643)、怎樣才能做好“滋養”?
“滋養”就是需要營養。
過去有這麼一句話,叫”窮文富武”。窮的人搞點書念念看看就可以攻文。練武得富的人,第一得有時間,第二練練餓了沒有吃的不行。練氣功雖然和練武不一樣,但是我們也得增加營養,不過我們練氣功有個好處,真是累了以後吃點氣就行了。
(644)、怎樣理解“吃氣”的問題?
老吃氣行不行?光吃氣,現在同學們還做不到,因為你要不吃,總感到沒事幹,雖然肚子不餓,看著人家吃也覺得不大舒服,所以現在還不行。有時吃點氣,少吃點兒飯行。餓了吃吃氣解解飢乏,有精神就可以。我在外邊講課一般不講這個。
現在講滋養,是從多方面來講的,吃點食物或吃點藥物,吃和不吃情況不完全一樣。當然,你真不吃東西光吃氣,那個情況也會有另外的變化。一般兩個月不吃飯,就光吃氣,身體裏邊氣的感覺就不一樣了,開始餓著肚子七、八天的時候,身上動脈跳動都感覺得到。一般那個時候做雙盤都比較容易,肌肉都比較鬆了。一般的人兩個月不吃,腦子裏過不了關。一是閑得慌,一是饞得慌,再是心裏邊害怕。
我們現在有條件了,還是條件好的就好吃點,還可以買點營養藥吃。這也是養的問題。因為我們練功是要把氣練足了,靠大自然的氣,練功來的氣。你再吃點藥也很好。這是滋養。
(645)、怎樣理解智能氣功練、養結合內容要多一點?
(1)、智能氣功練功的過程就是養氣
一般練養結合就是指的休養和滋養。而智能氣功練養結合內容要多一點,因為我們智能氣功是以練為養的。智能功要練通,要練氣,而且要把外邊的氣采進來,所以練氣的過程就是養氣。
(2)、智能氣功練功的過程可以把氣吃(收)進去
我們嘴一張”喝”把氣吃進去了,也可以不用嘴,直接用意念把氣往裏邊這麼收,這麼做都是養。如果我們能夠真正做到非常靜了,這也可以。你若是晚上坐著睡覺,睏了就睡,醒了就練,天冷了把被子一圍,上面把衣服穿著,下邊拿被子圍上,拿枕頭兩邊擠住。跟那個不倒翁似的,慢慢就睡得少了。有的時候覺得沒睡,實際外邊敲門不知道了,也許是入靜了,也許是睡著了。這是一個練,練靜功的坐著睡,練養這是一個過程。
(3)、智能功的這幾套功法有練也有養
智能功的這幾套功,“ “形神庄””是以“練”為主,三心並站庄是以“養”為主。(如果臥功和坐功相比呢,臥功(睡功)養得多,睡功和睡覺相結比呢,就睡覺養得多。)但當你真正練出功夫來了,到了高級階段,也無所謂睡覺也無所謂清醒,清醒也是這麼對周圍事情不反應,睡著了也是不反應,除非有特別事情他反應一下。咱智能功不主張練成那樣。
智能功要為社會服務,那樣半死不活地呆著,迷迷登登,人家喊你推你晃晃蕩蕩不搭理,這樣四化建設就幹不成了。我們要求練養結合,我們講的練就是養,關鍵是我們這套功的好多姿勢裏邊都包括了把外界大自然的混元氣收進來,收氣氣足了不就養了嗎?即便是練功的時候,一個 “ “形神庄””也可以練養結合。“ “形神庄””練快點兒,用帶勁兒的,就是練。“ “形神庄””這套功稍稍變一變,就可以變成硬功。但是我們現在就練氣功,練內氣。
其實這套功裏邊很多地方是養。一般來說,動作和動作要交換的那會兒,抓住了那就是養。那時沒做動作,一換動作,精神集中了,腦子很清靜、很安靜,這時你體會一下身體裏邊的狀況,就是很好的養。一般的人都不注意姿勢轉換,其實按過去來說練功夫的關鍵都在轉換(太極拳對這個講得多),姿勢一變化的時候,從這個姿勢變成那個姿勢,當中意識不能斷,而且身形不能斷(將來《精義》講練功動態要求的連、綿、柔時再講它)。怎麼做到姿勢動作一變把前後的動作連到一起,那就是全身整體性的問題。變換姿勢的時候是個養,動作運行是練。
(4)、吸氣呼氣中間的停頓是養
再有,我們智能功不大強調搞調息了,但不搞調息大家也呼吸呀!呼氣、吸氣是練,吸氣呼氣中間的停頓是養。如果我們同學想在這方面下功夫,光這一樣就可以出功夫。如果你一天每個呼吸當中你都感覺到了,你的功夫就了不得了。一吸氣一呼氣中間一停,這一停腦子裏找它一下,一天中的呼吸,能找到十分之一那也了不起了。那時候是非常非常好的養。
按過去說,一年 360天,集中到一天了,一天12個時辰集中到一個時辰,一個時辰集中到一刻鐘,一刻鐘集中到一個呼吸,一個呼吸就集中到那麼一停。按過去講那一停就能集合天地之精華。因不在一呼一吸的時候,時間很短,如果意識能跟上它,腦子裏是空空洞洞的,抓住這一很短的時間,神和呼吸這個根本生命動作結合到一起了,這是很好的功夫,但是一般人都不願意練這個東西,太單調了,沒意思。過去練調息很多人不懂得練這個,不懂得這個練養結合的道理。
(646)、怎樣正确理解“辟穀”問題?
我們書本上還講了一下關於不吃飯的問題。前面我也講了不吃飯可以吃氣,現在社會上有些人推崇辟穀,辟穀過去有三種情況:
(1)、過去的辟穀是練功練到一定程度,精氣神足了,不想吃煙火食了,吃點水果或鬆子、棗、藥、苓、生豆(黑豆、黃豆)……吃得很少,一天比一天少。一般一個禮拜到十天,就減到一點兒不吃了,這是一種辟穀形式。
(2)、還有一種辟穀形式就是前面講的服氣辟穀。
(3)、再一種就不是辟穀了,是功夫到了,整年都不吃了,那是真正的氣足不思食。
(4)、現在有的聽了一場報告,氣功師說:大家都辟穀,假如你不想吃就不要吃,不吃長功夫。有的人一聽報告就想不吃了,一個禮拜不吃,走道也走不動了,一動頭也昏眼也花了,那不叫辟穀,那叫餓肚子。再餓就要餓死啦。曾經在河南北京餓死了兩個,這是1989年的事情,還登過報。那不叫辟穀,不叫練氣功了,那叫受罪。我們練智能功現在還不提倡這個東西。沒講服氣之前,誰也不許辟穀,吃得越多越好,壯點兒。吃胖了怎麼辦?一練又瘦了,最少得三胖三瘦,那時候你們才真正壯起來。
(647)、怎樣理解其他的練養問題?
(1)、睡覺也是一樣,練功一段好象總睡不醒,過一段又不想睡。也得反復幾段才行。
(2)、再有一點要注意,有時練練,練得腦子要糊塗開來了(這是練功反應),稀裏糊塗的,懵頭轉向的。本來腦子挺好使喚、挺聰明的,分析問題反映也挺快,練功糊塗了。這個時候是腦子裏快要開竅了,那時候可要安定住,自己可別著急,要安安靜靜。
(3)、看書別要求記,看完了書一合,看的什麼內容不知道。你剛剛把書合上,再翻書,看沒看不知道。糊塗到那個程度上去,不要緊張害怕,就安安靜靜練功去,該看書還看書,過一段之後,你看過的書,腦子裏就有印象了。這都屬於練養結合過程當中,不同的人出現的不同反應內容。那時為什麼糊塗了呢?這也是在練養結合呢──他自己養自己啦。你看書之後信息進去了,打到裏邊了,往外提要有能量,大腦自己罷工,這就成了養了。實際也是練養結合。有的同學可能要出現,不要緊張,這是規律。
我們智能氣功練養結合講了三個:休養、滋養、練養。我就強調講了這些東西。
(648)、什麽是“定慧雙運”?
定慧雙運是用的過去的詞。定,指意念專一,精神要安靜、集中專一;慧,不是我們通常說的智慧,慧不是什麼記憶、思維,按照過去是指正法思維,佛家講就是按照佛家的道理去思考問題,那叫做慧。
我們這個慧就是按照我們氣功的要求去體察身體裏邊的變化。一練功腦子裏邊很安靜了,這稱為定,定了之後不是什麼都不想了,要是那樣就稱為“頑空”,那就錯了,功夫就不好長了,就不是正道。一靜一安定了之後,就馬上體察,體會裏邊的感覺,體察身體裏邊變化的過程就稱為慧。不論哪一家功夫,只要是比較高水準的,都得講這個問題:“定慧”與“止觀”都是指練功中的不同環節,不能光有定也不能光有慧。
如果你光去體察,琢磨這兒,琢磨那兒,那就錯了,心就亂了。所以定和慧這兩個是分著的,但又是相互為用的。以前講定慧都覺得很高深,其實不管你功夫高功夫低都必須隨時用定和慧。一練功,精神集中雜念減少,這是用的定;沒有雜念了,精神集中了就要體會,這就用意。練動功也是一樣,集中精神練,一集中之後要體會,往往是你定得越好,雜念越少,那麼你的體會、體察就越深入。而你真正把精神集中起來搞體察去了,那是另外一個高層次的定。這兩個是辯証的,互相促進的。
如果你練著功,雜念來了,雜念多了,你馬上用定,安定,安定。一定了之後,你馬上去體會,體會什麼都行。拉氣,體會氣感;練三心並 “站庄”,體會頂心向下歸丹田,手心向內歸丹田,腳心向上歸丹田。這個體察的過程,都屬於慧。這麼一搞,我們的功夫就相應地上長了,每練一趟功,你都能夠精神集中,都能夠有所進步。
有人說裏邊沒有感覺,那就練練大馬步庄,一蹲腿裏邊酸疼酸疼,那不就是感覺嗎!體察體會那個疼不就行了嗎?你這時候精神才不分散,體會裏邊看看哪兒疼,多深哪,是哪塊肉,體會體會,要不疼還不能引著精神往那兒去體會呢!疼,你不是心裏煩,而要看作是來個老師來引著意識往裏邊鑽,精神往深處一走,本身一體會,那就稱為慧。
其實如果你能夠真正專心致志去體會,可以把那疼都忘記了。慧本身有定,定本身也有慧。慧和定到了高層次就不可分了。因為你體察,精神就是專一,精神特別專一了,越專一,體察越深,越往深處走,越往裏邊滲,這個力量就出來了。過去說入定的人你割他一塊肉都不知道,能到那種程度。因為他高度集中,對自己的反應沒有了。一般來說高度入定的時候,那個形體可以沒有了。要不然我們就沒法領會禪宗的二祖慧可,為了拜達摩為老師,把自己胳膊砍下來了。
搞意識活動需要一種力量,這要慢慢一點一點來。剛才講慧可他意念很果斷,拿刀一砍下去了,當時他有一個定力,他沒有感到更多的疼,因為他當時處於定的狀態,要不還不疼暈過去了?
我們講的定慧雙運,練功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去用它,只要心一亂,就定,一定了之後,馬上把定轉過去體會裏邊什麼樣子,一伸胳膊一動腿,都體會體會,這樣把意識引到功裏邊去了。隨時想定慧,要不就止觀。腦子不活動了,一停止就觀察體會,感覺一下身體裏邊有什麼變化,有什麼動觸,有什麼感覺:酸、疼、麻、熱、脹,有時在動彈,這都是感覺。
到了高層次就不是這樣了,至於什麼樣的感覺,將來你們大家交流經驗。不過一開始剛有感覺的時候,最好先別交流經驗,因為一說之後,意識就散了,集中不了了。所以一般剛剛有感覺,心裏邊知道就行,下次練功有沒有也不去多想它,要這樣去觀察,這樣去體會就好了。你可千千萬萬別想:“昨天一天練功真舒服,今天它再來一會吧”。這樣它來的是假的,或者就不來。所以,對這些問題要任其自然。前面講了鬆靜自然,定慧也是自然之一。
(649)、什麼是“氣功意識”?
第一節講了建立堅實的思想基礎,也就是要建立起深厚的氣功意識,腦子裏要打上氣功意識的烙印。前面講了,要樹立信心,信心的關鍵就是氣功意識,書本上知識能否打到你腦子裏去,氣功知識能否變成每個人的意識活動,如果意識一動就想氣功,那就是氣功意識。如果你練功累了,心裏想:累死拉倒!那就不是氣功意識了。如果你想:累有累的好處,我在長功!這樣想意識就不一樣了。我們要建立氣功意識,實際上就是要通過對氣功的信心產生一種信力。
前面講了,樹立信心要學理論,要通過實踐。把信心樹立起來了,相信氣功了,而且要把腦子裏一切活動都立足於氣功上,那得有個過程了。如果只是口頭上相信氣功,還沒有變成你的全部意識活動還不行。建立深厚的氣功意識,就是要把腦子裏邊思維活動全都變成氣功內容了,滿腦袋瓜子的氣功,別人說是”氣功迷”了,這樣,氣功意識差不多行了。脫口而出,就是氣功,腦子裏想的都是氣功,不知不覺成了習慣啦,如同一害怕就不自覺地:“哎呀”一聲。為什麼會那樣呢?腦子裏這簡單的東西重複了多遍,到關鍵時候不知不覺地就出來了。一般的人最緊張最害怕時,一會嚷個“哎喲”,一會嚷個“啊喲,媽呀”。一般很少有一害怕嚷“老師”的。因為嚷“媽呀”、“哎喲”在腦子裏的烙印深刻。我們要把腦子裏氣功的烙印打得深,一動,“氣功”,一動“氣功”,那就需要從各個方面去努力。
(650)、為什麼要想把氣功意識建立起來,不會很容易呢?
因為我們腦子裏裝的複雜的知識很多,而簡單的反映已成為習慣,這兩個都非常頑固。簡單的習慣不好改,習慣的勢力是最頑固的勢力。複雜的東西,你雖然不會一張嘴一害怕講“數學”,不會一害怕“x+y”,不會這麼嚷的,但是,它邏輯性很強,前因後果,壓得非常的系統,腦子裏邊也非常的完整。這也不好解除。所以要建立氣功意識不大容易。如果我們同學講普通知識,說“你喜歡吃什麼?”你會說我喜歡吃╳╳。別人說“吃這個不好。“為什麼不好?”“吃這個會把腸子燒破了”。“我吃過了根本就不破!”這個意識習慣勢力:“我吃過了,破不了。”所以,你要告訴他錯誤的或正確的,他都不好接受。這麼一個很簡單的普通知識都不好接收,要把氣功意識建立起來,怎麼會很容易呢!
(續6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