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传统中医讲的经络本身有些内容就不正确?(精义答疑111)
简体文
為什麼說,传统中医讲的经络本身有些内容就不正确?
余 洋
(根据庞明教授讲课录音整理)
(1101)、怎樣理解“息”是指呼吸?
这个意义就比较简单了,一个呼吸就称为一息。中医讲“呼吸定息”,一方面关系到时间,一方面关系到气血的流通。当然古人的讲法不一定准确。古人说一吸脉行三寸,一呼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
我讲 “调息”是指呼吸来说的,至于古人讲的那些东西对不对,我们另外再讲。对“脉行三寸”的问题,可以考虑。因为人发出的外气(真正内气发出的外气,不是意识导引着走的外气)的速度跟这个速度差不多。以前上海顾涵森他们测赵伟的外气,发现气速度是比较慢的。外气和内气不一样,出来以后会碰到很多阻力。所以内气肯定比外气快一点。呼吸对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古人对“调息”也比较重视。
人一生下来,独立生命活动的开始就是呼吸,呼吸停了,独立生命活动也差不多结束了。“调息”能使我们身体里边的气和外边的气很好地交换,是我们人和自然很好地统一起来。调息”好了,我们和大自然的联系也就强化起来了。不光人,动物、植物也有呼吸,万物都有呼吸。动物、植物呼吸是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无机物有电子呼吸(人体里边的染色体的电子呼吸系数比无机物的电子呼吸系数要高得多)。在微观层次是电子呼吸,在宏观层次是分子(氧气、二氧化碳)呼吸。呼吸的内容决定它的机能层次。复杂物质属于高层次的机能层次,简单物质属于低层次的机能层次。
(1102)、怎樣理解,有些人直接把“息”作气来讲?
庄子讲:“万物之以息相吹也”,早晨,大地上雾气腾腾,好像奔马扬起尘土一样。他说这是万物之间相吹吁的结果。要呼吸必须有气,有些人直接把“息”作气来讲,“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天地之间好像大风箱一样。天地万物一张一合,彼此间气在鼓荡,万物在吹吁,其间有一定机能变化(不一定是生命性,但以生物最明显)。生物之间都要有呼吸,呼吸就要互相吹吁。好比有个小屋子,窗纸非常敏感,大伙一块“呼”,窗纸便张出去,“吸”,窗纸又回来,窗纸就随呼吸来回地跑。这么一搞不就成风箱吗?如果地球上的万物一块呼,地球就地涨一下。
我们现在虽然统一不了,但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天地是大的炉,阴阳造化,就拿这个炉冶炼出很多东西来。人也是个橐钥嘛!(其实万物都一样。)人这个胸腔(包括肚子)是“箱”,鼻子、嘴是那个口,“箱”一张一合,气一出一入。古人不懂得呼吸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就知道一呼吸的换气。中医《灵枢经》就讲“大气常出三入一”,身体里气要出去,外面的气要进来,除去三份进来一份。“出三入一”怎么理解?空气里边好多二氧化碳,不都是氧气。空气被吸进去后,氧气被吸收了,身体里的二氧化碳出来了。吸进去的气没有都交换(二氧化碳不交换)。古人虽然对许多道理还不了解,不认识,但看到整体了。
(1103)、為什麼說,传统中医讲的经络本身有些内容就不正确?
传统中医讲的经络本身有些内容就不正确。将来混元生理观要简单地讲经络是怎么回事。古人对经络本身地走行基本上讲对了,但把经络的实质讲错了。当代科学对经络研究不出个结果,其原因可能就在这个地方。经脉这个词本身就用错了。经是气行的径路,脉是血行的径路。经是径,脉是脉,这两个不是一个东西,不是一回事情。很多人把这个词混淆了,具体内容也就不好分清了。只能一般地讲,不好精确化。中医要改革就存在这个问题,没法儿改。要不然全扔了,全扔了又不行。光呼吸都讲错了,说一天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正好比普通人正常的呼吸少一半。有人解释说,练气功后呼吸变慢了。那古人说的普通人一天一夜营卫循环八十周、八百一十丈就没法解释了。许多人都没有考察这些矛盾,我搞中医的时候考察了这些矛盾。
我们书本上之所以还这么引用古人的东西,是因为我们的基础理论还没讲,没有更多的词来讲理。其实这些也是让同学们给自己提些问题,划些问号。“尽信书,不如无书。”你把书全都信了,就不如没有书。应该是一边看书一边划问号,多问“为什么”,自己找出答案来,你就有本事了。应该是碰上问题自己努力去解决。你觉得这儿不对,为什么不对?你的找出答案来。简单的否定最容易、最直接、最简单,但也是最没收获。
(1104)、怎樣理解“息”是指呼吸之间的停顿?
吸气和呼气之间有停顿,呼气和吸气也有停顿,但是呼和吸之间停顿要长一些。如果能抓住呼吸之间的停顿,那就是高级功夫。
人的呼吸次数按每分钟18次来计算,那么一天一夜应该是二万五千多个呼吸。多点或少点行不行?多了,呼吸就喘,像有病的人呼吸急促;少了就觉得气不够使唤。刚好呼吸这么多次,生命活动就是正常的。对此也可以牵强附会地讲大自然整体观。
我看见日本一份材料说:太阳系九大行星转一周期,都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正好是二万五千九百多年,和呼吸数字基本一致。说呼吸和天体运行状况整体上是一致的,你一注意这一点,就能够把天地正气合到你身体里边。因为一呼一吸通着天地呢,在呼吸运动中,你的精神和那个停顿结合上了,也就是天地大自然的整体正气和你相互作用当中,处于一个相对的安静平衡状态。这一呼一吸,就吸进了二万五千九百多年的正气。实际上不是把这个正气都吸进来了,而是把那个整体吸收了。如果你总这么吸收,甭多了,一天就成高功夫了。
(1105)、怎樣理解,让你注意呼吸之间的停顿,是让你精神停,精神停住才是直入上乘?
试试看看,一呼一吸一想,可能做十几个呼吸就跑神了。过去练功就在平凡之中,注意平平常常的东西,就可以直入上乘。没事时我们注意它一下。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个单一功门去练会觉得枯燥无味,若把它作为一个精神集中、内向性运用意识的手段来促进我们自己,还是可以的。
有的功法啊 呼吸之间的停顿延长,目的是让你注意呼吸之间的停顿。因为呼吸间的停顿不好注意,所以就把它延长。这样练能练成呼吸停。但作为高妙的功法,不是让你呼吸停,是让你精神停,精神停住才是直入上乘。
呼吸的种类
(1106)、為什麼說,千千万万不要小看这些基础知识?
我们大专教材每一章第一节都是基础知识,每章都有一套完整的内容,是一个系统下来的,学 “调息”如果只学呼吸的方法,不懂要素,那是死的 “调息”方法。我们知道了基本知识之后,学的那些专业知识就是活的。如果死记硬背学具体方法,就不会灵活运用了。讲基础知识相当于给了你枪、炮、子弹,教了你技术,自己去打猎。这样你可能收获无限多。光给你几个现成的猎物,吃完了便没了。学了基础知识再学习专业知识和光学专业知识的区别就在这个地方。千千万万不要小看这些基础知识,学习了基础知识之后,将来可以灵活运用,可以根据情况编创 “调息”方法。了解呼吸种类对讲来搞 “调息”是有意义的。
(1107)、以呼吸的粗细分,呼吸种类有哪幾种?
1、风呼吸(息)简称风息;
2、喘呼吸(息)简称喘息;
3、气呼吸(息)简称气息;
4、息呼吸
(1108)、风呼吸(息)是怎樣進行的?
风呼吸(息)简称风息:风呼吸最粗(比较重、比较大),有声音,跟刮风一样“忽忽”地响。一般练功为养生的不主张风呼吸,说它太粗,不容易使人入静。但一些特殊功法,如果过去练硬气功就用风呼吸(呼吸带声)。因为练硬气功不是静,而是要练力气。
气功家郭林就搞风呼吸来治病。一开始气功界都骂她:“什么玩意儿!气功从来没有搞风呼吸的。”1973年我跟有的同志讲:“因为郭林老师是为了治病,不需要高度入静。搞风呼吸能使精神集中。”她搞风呼吸有时还加上几个点,那是把传统气功的功法用到治病上了。如四吸三呼:一个呼气分四次,吸、吸、吸、吸,呼、呼、呼。这么一搞,病人就精神集中了。我称她为气功科学的先驱者,就是因为她从实用出发,根据具体情况把传统气功改了。
(1109)、喘呼吸(息)是怎樣進行的?
喘呼吸(息)简称喘息:一般呼吸时膈肌下降(膈肌的后面连着第一腰椎,往下一降,降到肾去了)。吸气入到下焦,呼吸从下焦这儿出来,这是比较深的呼吸。喘息就比较浅了(喘息不是说呼吸有力量)。一吸,不下去就喘出来了。练气功一般是不用喘息的。
(1110)、氣呼吸(息)是怎樣進行的?
气呼吸(息)简称气息:这是正常人的呼吸。气呼吸是气自然而然进行的呼吸。平时我们都呼吸,你注意你自己的呼吸了吗?没有。一开始学 “调息”准觉得别扭。为什么呢?因为呼吸本来是自然进行的,一 “调息”,人为地加意念让呼吸长点、深点,这样一来气息不自然了。我们普通人这种不知不觉进行的呼吸叫气呼吸(息)。
(续112)
繁體文
為什麼說,傳統中醫講的經絡本身有些內容就不正確?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1101)、怎樣理解“息”是指呼吸?
這個意義就比較簡單了,一個呼吸就稱為一息。中醫講“呼吸定息”,一方面關係到時間,一方面關係到氣血的流通。當然古人的講法不一定準確。古人說一吸脈行三寸,一呼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
我講 “調息”是指呼吸來說的,至於古人講的那些東西對不對,我們另外再講。對“脈行三寸”的問題,可以考慮。因為人發出的外氣(真正內氣發出的外氣,不是意識導引著走的外氣)的速度跟這個速度差不多。以前上海顧涵森他們測趙偉的外氣,發現氣速度是比較慢的。外氣和內氣不一樣,出來以後會碰到很多阻力。所以內氣肯定比外氣快一點。呼吸對人來說是非常關鍵的,所以古人對“調息”也比較重視。
人一生下來,獨立生命活動的開始就是呼吸,呼吸停了,獨立生命活動也差不多結束了。“調息”能使我們身體裏邊的氣和外邊的氣很好地交換,是我們人和自然很好地統一起來。調息”好了,我們和大自然的聯繫也就強化起來了。不光人,動物、植物也有呼吸,萬物都有呼吸。動物、植物呼吸是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換。無機物有電子呼吸(人體裏邊的染色體的電子呼吸係數比無機物的電子呼吸係數要高得多)。在微觀層次是電子呼吸,在宏觀層次是分子(氧氣、二氧化碳)呼吸。呼吸的內容決定它的機能層次。複雜物質屬於高層次的機能層次,簡單物質屬於低層次的機能層次。
(1102)、怎樣理解,有些人直接把“息”作氣來講?
莊子講:“萬物之以息相吹也”,早晨,大地上霧氣騰騰,好像奔馬揚起塵土一樣。他說這是萬物之間相吹籲的結果。要呼吸必須有氣,有些人直接把“息”作氣來講,“天地之間,其猶橐鑰乎”,天地之間好像大風箱一樣。天地萬物一張一合,彼此間氣在鼓蕩,萬物在吹籲,其間有一定機能變化(不一定是生命性,但以生物最明顯)。生物之間都要有呼吸,呼吸就要互相吹籲。好比有個小屋子,窗紙非常敏感,大夥一塊“呼”,窗紙便張出去,“吸”,窗紙又回來,窗紙就隨呼吸來回地跑。這麼一搞不就成風箱嗎?如果地球上的萬物一塊呼,地球就地漲一下。
我們現在雖然統一不了,但彼此之間相互影響。天地是大的爐,陰陽造化,就拿這個爐冶煉出很多東西來。人也是個橐鑰嘛!(其實萬物都一樣。)人這個胸腔(包括肚子)是“箱”,鼻子、嘴是那個口,“箱”一張一合,氣一出一入。古人不懂得呼吸到底是怎麼回事情,就知道一呼吸的換氣。中醫《靈樞經》就講“大氣常出三入一”,身體裏氣要出去,外面的氣要進來,除去三份進來一份。“出三入一”怎麼理解?空氣裏邊好多二氧化碳,不都是氧氣。空氣被吸進去後,氧氣被吸收了,身體裏的二氧化碳出來了。吸進去的氣沒有都交換(二氧化碳不交換)。古人雖然對許多道理還不瞭解,不認識,但看到整體了。
(1103)、為什麼說,傳統中醫講的經絡本身有些內容就不正確?
傳統中醫講的經絡本身有些內容就不正確。將來混元生理觀要簡單地講經絡是怎麼回事。古人對經絡本身地走行基本上講對了,但把經絡的實質講錯了。當代科學對經絡研究不出個結果,其原因可能就在這個地方。經脈這個詞本身就用錯了。經是氣行的徑路,脈是血行的徑路。經是徑,脈是脈,這兩個不是一個東西,不是一回事情。很多人把這個詞混淆了,具體內容也就不好分清了。只能一般地講,不好精確化。中醫要改革就存在這個問題,沒法兒改。要不然全扔了,全扔了又不行。光呼吸都講錯了,說一天一夜一萬三千五百息,正好比普通人正常的呼吸少一半。有人解釋說,練氣功後呼吸變慢了。那古人說的普通人一天一夜營衛迴圈八十周、八百一十丈就沒法解釋了。許多人都沒有考察這些矛盾,我搞中醫的時候考察了這些矛盾。
我們書本上之所以還這麼引用古人的東西,是因為我們的基礎理論還沒講,沒有更多的詞來講理。其實這些也是讓同學們給自己提些問題,劃些問號。“盡信書,不如無書。”你把書全都信了,就不如沒有書。應該是一邊看書一邊劃問號,多問“為什麼”,自己找出答案來,你就有本事了。應該是碰上問題自己努力去解決。你覺得這兒不對,為什麼不對?你的找出答案來。簡單的否定最容易、最直接、最簡單,但也是最沒收穫。
(1104)、怎樣理解“息”是指呼吸之間的停頓?
吸氣和呼氣之間有停頓,呼氣和吸氣也有停頓,但是呼和吸之間停頓要長一些。如果能抓住呼吸之間的停頓,那就是高級功夫。
人的呼吸次數按每分鐘18次來計算,那麼一天一夜應該是二萬五千多個呼吸。多點或少點行不行?多了,呼吸就喘,像有病的人呼吸急促;少了就覺得氣不夠使喚。剛好呼吸這麼多次,生命活動就是正常的。對此也可以牽強附會地講大自然整體觀。
我看見日本一份材料說:太陽系九大行星轉一週期,都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正好是二萬五千九百多年,和呼吸數字基本一致。說呼吸和天體運行狀況整體上是一致的,你一注意這一點,就能夠把天地正氣合到你身體裏邊。因為一呼一吸通著天地呢,在呼吸運動中,你的精神和那個停頓結合上了,也就是天地大自然的整體正氣和你相互作用當中,處於一個相對的安靜平衡狀態。這一呼一吸,就吸進了二萬五千九百多年的正氣。實際上不是把這個正氣都吸進來了,而是把那個整體吸收了。如果你總這麼吸收,甭多了,一天就成高功夫了。
(1105)、怎樣理解,讓你注意呼吸之間的停頓,是讓你精神停,精神停住才是直入上乘?
試試看看,一呼一吸一想,可能做十幾個呼吸就跑神了。過去練功就在平凡之中,注意平平常常的東西,就可以直入上乘。沒事時我們注意它一下。如果我們把它作為一個單一功門去練會覺得枯燥無味,若把它作為一個精神集中、內向性運用意識的手段來促進我們自己,還是可以的。
有的功法啊 呼吸之間的停頓延長,目的是讓你注意呼吸之間的停頓。因為呼吸間的停頓不好注意,所以就把它延長。這樣練能練成呼吸停。但作為高妙的功法,不是讓你呼吸停,是讓你精神停,精神停住才是直入上乘。
呼吸的種類
(1106)、為什麼說,千千萬萬不要小看這些基礎知識?
我們大專教材每一章第一節都是基礎知識,每章都有一套完整的內容,是一個系統下來的,學 “調息”如果只學呼吸的方法,不懂要素,那是死的 “調息”方法。我們知道了基本知識之後,學的那些專業知識就是活的。如果死記硬背學具體方法,就不會靈活運用了。講基礎知識相當於給了你槍、炮、子彈,教了你技術,自己去打獵。這樣你可能收穫無限多。光給你幾個現成的獵物,吃完了便沒了。學了基礎知識再學習專業知識和光學專業知識的區別就在這個地方。千千萬萬不要小看這些基礎知識,學習了基礎知識之後,將來可以靈活運用,可以根據情況編創 “調息”方法。瞭解呼吸種類對講來搞 “調息”是有意義的。
(1107)、以呼吸的粗細分,呼吸種類有哪幾種?
1、風呼吸(息)簡稱風息;
2、喘呼吸(息)簡稱喘息;
3、氣呼吸(息)簡稱氣息;
4、息呼吸
(1108)、風呼吸(息)是怎樣進行的?
風呼吸(息)簡稱風息:風呼吸最粗(比較重、比較大),有聲音,跟颳風一樣“忽忽”地響。一般練功為養生的不主張風呼吸,說它太粗,不容易使人入靜。但一些特殊功法,如果過去練硬氣功就用風呼吸(呼吸帶聲)。因為練硬氣功不是靜,而是要練力氣。
氣功家郭林就搞風呼吸來治病。一開始氣功界都罵她:“什麼玩意兒!氣功從來沒有搞風呼吸的。”1973年我跟有的同志講:“因為郭林老師是為了治病,不需要高度入靜。搞風呼吸能使精神集中。”她搞風呼吸有時還加上幾個點,那是把傳統氣功的功法用到治病上了。如四吸三呼:一個呼氣分四次,吸、吸、吸、吸,呼、呼、呼。這麼一搞,病人就精神集中了。我稱她為氣功科學的先驅者,就是因為她從實用出發,根據具體情況把傳統氣功改了。
(1109)、喘呼吸(息)是怎樣進行的?
喘呼吸(息)簡稱喘息:一般呼吸時膈肌下降(膈肌的後面連著第一腰椎,往下一降,降到腎去了)。吸氣入到下焦,呼吸從下焦這兒出來,這是比較深的呼吸。喘息就比較淺了(喘息不是說呼吸有力量)。一吸,不下去就喘出來了。練氣功一般是不用喘息的。
(1110)、氣呼吸(息)是怎樣進行的?
氣呼吸(息)簡稱氣息:這是正常人的呼吸。氣呼吸是氣自然而然進行的呼吸。平時我們都呼吸,你注意你自己的呼吸了嗎?沒有。一開始學 “調息”准覺得彆扭。為什麼呢?因為呼吸本來是自然進行的,一 “調息”,人為地加意念讓呼吸長點、深點,這樣一來氣息不自然了。我們普通人這種不知不覺進行的呼吸叫氣呼吸(息)。
(續1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