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12-06-2010 智能氣功所說的《意元體》是什麼? (精義答疑x-2)

智能氣功所說的《意元體》是什麼? (精義答疑x-2)

智能氣功所說的《意元體》是什麼?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11)、醫學的〝意識觀〞是什麼?

    醫學有西醫和中醫。西醫對意識的理解就和心理學不一樣了,心理學把一切都包括了,西醫學不是。西醫認為意識是人在清醒狀態當中能對外界各種事物進行反映的這一部分神經功能。人昏迷了就叫意識昏迷,意識昏迷了就不是正常的了。當你不能對外界起反映的時候,就不叫意識了。這一點和氣功就不一樣了。古典氣功中練功一入定,人對外界就不起反映,但可以對人體裏邊起反映。醫學的意識觀和氣功的意識觀距離更大一點。我以前跟大家講過,練功入大定的時候,你割他一塊肉,他也不流血,也沒反應,也不知道。這時意識對人體裏邊起作用,對外面形體不起作用。

  中醫的意識觀比較複雜。古人講,“所以任物者謂之心”,任是動詞,可以做擔任講,能承荷、擔負各種事物的這一部分功能就是心。“心有所憶謂之意”,心中對過去能形成概念的東西的回憶叫意。“意之所存謂之志”,一個念頭存着不動了,腦子裏有個概念把它停起來,作為指導前進的動力,這就叫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你圍繞着這個志向去考慮問題,根據它去變化、去活動,這稱為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思是粗的變動,慮是更細微的變動。在中醫和佛學裏邊思和慮不完全相同,有程度上的差別。思比較粗糙,慮比較細微、精細,但都是圍繞着一個念頭,或圍繞着一件事情去變化、去考慮。經過考慮以後再處理事情稱為智——智能。所以,心、意、志、思、慮、智這幾個層次的內容都屬於意識活動的範疇。


(12)、佛教的〝意識觀〞是什麼?    

      講意識講到佛教就找到根了。佛教有一個宗派叫唯識宗,他們認為人體生命活動甚至包括一切生物,之所以能夠生,能夠活着,關鍵就在有這個“識”,一切就是這個“識”變化出來的,所以叫唯識——唯獨有這麼個識,這個派有很多著作,其中有一本書叫《唯識論》。《唯識論》認為人的生命活動有八識,叫八識心王。人的感覺器官眼、耳、鼻、舌、身再加上個意,每一個都在人體上起一定的作用,都對一定的事物起反應。眼睛本身稱為根,能對外界各種有形的物體(外界有形物體稱為色,人身也稱為色)起反應的那部分功能稱為眼識。耳朵本身稱為根,通過耳朵能夠對外界事物起反應的那部分功能,稱為耳識。耳朵是聽覺,舌頭是味覺,鼻子是嗅覺,周身各部分稱為觸覺,而且還有個意念。我們說的這個意念活動,他們不叫意念活動。叫做什麼呢?人體裏邊有這麼一部分內容,它可以對外界各種“法”起作用。什麼叫“法”呢?比方說黑板、桌子、教鞭等,它們不都有個名字嗎?有名相的東西,或能叫的概念就稱為法。一個桌子,它本身稱為色;一摸,挺光滑的,稱為觸;桌子這個概念稱為法。法指的是一定的具體實物,它又通過不同的內容表現出來。眼耳鼻舌身意,人體就是這麼幾種東西和外界事物起反應而形成的。當然人體內還有“五蘊”的內容,這個就不多講了。

  如果從智能氣功的整體觀來看,它就是把人和外界形成一個整體了。外界的東西通過各種感覺器官和人體發生作用,人能接收它、能感覺到它、能知道它的那部分功能稱為識,這就是眼、耳、鼻、舌、身五種識,再加上意識。意識能接受無形的東西。如我說“桌子”,你怎麼知道是桌子啊?能領會桌子含義的裏面那個功能就稱為意識——意念這個識。當然在佛教裏邊,意和識這兩個字也還並不完全等同。意是接受法的那個東西,識是能明瞭它的那個東西。意,要有思維、思考,但思而不辨;識是分辨,我們常說認識這個詞,你要認,才能識,認了以後把各個東西分開。當然意和識從佛教來講都是心的作用或神的作用。有的書講,心、意、識三者沒什麼大區別,其實是一回事情,一個表現。那麼意識是怎麼產生的?佛教講是從意根,是從第七識——我執那裏產生出來的。(以後在講《意元體》的時候還會講這些問題)佛教講的這個意識,實際就是講的我們人的一般的思維、思考和分辨、識別的能力。

  佛家認為這些都是假的,都是虛妄的、沒有的東西,都是人們自己瞎編的,自己給自己找麻煩,這東西根本就沒有。什麼桌子、粉筆……都沒有,只要叫得上名來的都是假的,沒真的。因為只要叫得上名來的東西,就有一定的性質、一定的形態,它們都要壞、都要變,這一變不就沒有了嗎?不就是假的嗎?其實這個講法是錯的,他們只是指出了事物的可變性。

(13)、道教的〝意識觀〞是什麼?

  在真正道教的典籍裏沒意識這個詞,因道教它要維護他的所謂正統性。不過近年出版的道教書就另外說了,都混了。在道教裏相關的有識神、元神、真意等說法,同時它也借用了中醫學的一些名詞:神、魂、意、魄、志。這些東西也應該是屬於意識活動的範疇,但有些東西還不能往裏邊歸,道家也沒往裏邊歸。只是講到了有真意、有元神、有識神。為了使大家將來看古典氣功書比較方便,我們把元神、識神和真意簡單地說一說。

  1、識神:就是一般的意識活動。有心去做的都叫識神。

  2、元神:指的是沒有心念的意識活動,或者說是識神的最原始、最本初的那種狀態。當各種思念還沒有活動的時候,那種特殊的狀況就稱為元神。通過練功慢慢可以感覺、認識到它。元神是精神活動什麼都沒有的那種原來的、本然的精神境界。“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的那個中就是元神的狀況。

  3、真意:當真感覺到元神那種什麼都沒有的狀況時,感覺到它的那部分功能就叫真意。書上引文中的“真意感通為用”,這句話不太確切。“故真意即虛無中之正覺,所謂相知之微意是也。”這句話是對的。當你非常虛、非常安靜的時候你能感覺到那個意識狀態的那部分功能即叫做真意。

(14)、怎樣認識和理解元神與識神的辨証關係? 
 
    簡單領會可以這麼講:我們精神活動裏邊沒有各種雜念、沒有各種精神活動的時候,那個狀態稱為元神;在日常生活當中的各種思維、分辨心稱為識神;能感覺到元神那種安靜狀態的那部分精神活動稱為真意。一般地說,元神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不易起作用。只要意念一動,就被意識掩蓋住,就不是元神了,而稱為識神。但是當你精神非常專一的時候,專一到這個念頭和生命活動結合到一起了,這種狀態就是元神和真意合到一起了。其實元神、識神、真意這三者之間沒有一個真正的或者說非常明顯的界限。識神本身就帶着元神,不能離開識神找元神,因為元神一動就變成識神了,識神和元神本是一個,元神並沒有離開識神。離開識神找元神,那是騎着驢找驢,找也找不着。騎着驢向外面找驢去,沒有,一回頭就是。我經常這樣打比喻:元神好比是水,識神好比是波浪。起的波浪有許多動態,可是水的波浪是借着水來波動的,離開波浪哪找水去?水跟波浪是一個東西,把波浪平靜下來,就是水的原貌了。而只要一起伏、一動彈,就稱為波浪。識神和元神也是一樣,你精神活動很複雜、變化起伏很大的時候,稱為識神,一平靜就稱為元神,就這麼簡單。古人對這個問題領會、瞭解得不夠,說練氣功現出元神來,元神大顯像。這麼說就把很多練功人給搞糊塗了。其實你只要意念活動一動,元神就顯不了象了。

(15)、智能氣功科學的〝意識觀〞是什麼?

  關於智能氣功科學的意識觀,書本上的內容須補充一點,將來講意識論時還要再講。意識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意識,指人的各種情緒、情志、思維、聯想,包括性格、概念的形成過程、感覺、知覺這一切。而狹義的意識呢,只是指的概念活動。概念活動是用辭彙來抽象事物本質的。用辭彙來思維的過程,就成為狹義的意識活動。智能功把意識活動分為兩個層次,但是我們一般講意識主要講狹義的意識活動。在書本上是綜合地講的。

  智能氣功認為,意識是《意元體》裏面的一種特殊的活動內容和活動過程。它來源於人體內環境和外環境的各種信息。內環境指人體裏面生命活動的信息,外環境指人體之外的信息。這些信息到《意元體》裏面產生活動,這些信息活動,就是意識。

    在人的整個生命活動的不同階段,意識活動的表現形式也不一樣。在嬰幼兒時期,意識活動還不是真正的概念活動,它屬於感覺、運動的意識活動,感覺和運動結合在一起了,或者是感覺和意識結合在一起、運動和意識結合在一起。到了幼兒後期和兒童前期才成為形象的意識活動——形象思維,到了成年人則轉為邏輯思維——運用概念進行思維。練氣功呢?它又不一樣了,將來還要出現特異的意識活動。所以,智能氣功認為意識是一種特殊的運動形式,是《意元體》的活動內容、活動過程。它包括現在人們認識到的感覺運動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而氣功裏面還有特異思維。由於講到意識要聯繫到《意元體》這個概念,如果不對《意元體》有所瞭解,對意識還不能很好理解。

《意元體》簡介

(16)、智能氣功所說的〝《意元體》〞是什麼? 
 
    《意元體》是什麼呢?《意元體》是人體混元氣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或者說它是人體混元氣的一部分。人體裏有軀體混元氣、臟真混元氣,還有《意元體》。《意元體》是人體混元氣當中的一部分內容。軀體混元氣,拉拉氣、摸一摸,能感覺到了;看一看,也可以看見。可《意元體》就不然了,《意元體》是一種特殊的混元氣,看不見、摸不着,拉拉氣,拉不出氣來,也感覺不到它,也看不着它。等你真正看到《意元體》了,那就了不得了,就有本事了。將來只有達到“見性”的時候,你才能“看”到、感覺到《意元體》,到“明心”還都不行。說是看,也不是看,只是一種特殊感覺。所以《意元體》是人體混元氣的特殊表現形式,看不見,摸不到,無形無象,而且非常均勻,它的均勻性達到了沒法形容的程度,它裏邊一點區別也沒有。這就是《意元體》的特性、體象。它的性質和混元氣一樣,可以和各種東西包括我們腦子相容。大腦皮層有非常多的腦細胞,《意元體》是腦細胞的混元氣融合到一起而形成的,而它又和腦細胞呈相容。但它不是腦細胞本身,而是腦細胞的那個混元氣。人體裏面每一處的混元氣都是和有形的形體成為相容的。

(17)、古人講的“玄關”是什麼?
  
    在這兒給同學說一說古人講的“玄關”。古人說最根本的玄關不在體內也不在體外,不在體內也不離體內,又在體內又不在體內,不即不離。那怎麼領會、怎麼理解?那時古人沒有“相容”這個詞,實質上是講人體的混元氣,而混元氣實際上就是和實物在一起的。你一想,把那個實物拋開,裏面那個竅古人叫“虛懸一竅”。你不管這個竅是在下丹田也好,中丹田也好,上丹田也好,它都在裏面“虛懸一竅”。那個竅是怎麼虛懸着呢?把腦子、肚子挖個窟窿?不是。實際是混元氣和實體物呈相容的。當你考慮它的時候,腦子裏把那個實體物排掉,想它是一個氣。所以過去講,這個玄關竅經過老師一點、一句話一說——成了,你就會了。

    不過按照古人的說法,也不是這麼容易,也不是那麼好說,一千人當中也不一定能碰上幾個人一說就懂。過去只有對有〝上根〞的人才這樣講。書本上也寫了很多玄關竅。有的老師講得比較具體,比方說上玄關,老師用手指在眼前晃蕩晃蕩,劃一個圈,說:“看這兒(眼前不遠處),一個小球是空的(老師用手晃晃,這麼一劃,有點氣感,模模糊糊的),看見了嗎?感覺到了嗎?感覺着了往回想,想裏面,把那個球擱到裏面去,想、想……”其實就是把意識往裏面放,實際用一個“相容”(腦子裏面是相容的,是空的,那是氣),不就完了嗎?那時沒相容這個詞,只好作這種比喻,但好多人還是不會。“感覺到了嗎?”“沒有。”“回去悟去。”悟一年、十年也悟不着。有的恍恍惚惚感覺着小球了。老師說:往回收,想裏面,看裏面……學生一想裏邊就是空的。其實這也是想玄關竅。

    實際上,《意元體》本來是無形無象的,它和腦子呈相容,腦子裏都有它。你往當中一想就在當中,往旁邊一想就在旁邊,想九個就九個,想七個就七個,想三就三,想一個就一個,怎麼想都行。懂得了這個道理以後,將來修玄關竅、修身體裏面各種功能,就往那一想,氣往那一聚,就好說了。所以,以前我們上課講的流珠宮這些就不需要了,說了也是白說,你往裏面想就可以了。

(18)、《意元體》的中心在哪里?

  《意元體》的中心就是腦中心。因為腦實體本身有一個向心性,它不散開,所以氣也往那聚。那麼這個中心相當於什麼地方呢?在大腦皮層裏面有個丘腦,丘腦上邊有個鬆果腺,鬆果腺下前方相當於第三腦室,在第三腦室頂那個地方結合着鬆果腺的那一塊就相當於腦子的中心點。有的搞氣功的說鬆果腺就是腦中心,其實鬆果腺還不是真正的腦中心,還要靠前一點,是一片的。大家看解剖圖的時候可以看看那個位置。實際上,我們人的各種意識活動都要往那兒集中,意識和各部分的變化都要從那兒發生變化,從功能到形態變化都是以它為中心點的。《意元體》裏的氣變成有形的物體,然後到腦細胞裏面去,是從這兒形成的;然後有形物質再從這兒散出去,也是從這個地方形成;人的各種功能,如記憶,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也都是從這兒發生變化的。因為是中心點嘛。

(19)、為什麼我們一般都說“《意元體》它是以腦為中心,可以彌散到人體以外”?

  《意元體》的中心點雖然在那了,可它是無形無象、非常細微的,它不光在腦子裏邊,而且應該是充滿整個宇宙的。但是,我們一般不這麼說,而說它是以腦為中心,可以彌散到人體以外。因為《意元體》它本身的能量不夠,在頭腦裏面的這部分《意元體》可以受腦細胞混元氣的營養,而在體外的《意元體》由於不能夠及時得到腦子混元氣的營養,它就沒有力量了。

(20)、為什麼說〝《意元體》〞和〝腦細胞〞不相等同?

    《意元體》混元氣和腦細胞混元氣還不完全等同。腦細胞混元氣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供腦細胞本身的新陳代謝使用;還有一部分可以對外起反應,這部分混元氣才是《意元體》。供腦細胞新陳代謝的混元氣不是《意元體》,但是它可以供《意元體》來使喚,供給能量、力量,可以營養《意元體》。所以在外面的《意元體》雖彌散得很遠很遠,但它不能起到像腦子裏面《意元體》那樣的反應事物的功能。當你練功到一定程度,能夠聚能量了,意念往外一放,《意元體》這兒能量一集中,好了,體外邊的《意元體》也能夠感知到外界事物了,也可以對外界起作用了。遙感、遙控都是把外面的《意元體》集合起來起作用的。

  概要地說,《意元體》是腦細胞的混元氣形成的一種非常均勻,看不見、摸不到的特殊物態,它和腦細胞相容,包括了腦細胞本身(腦細胞本身也是凝聚起來的混元氣,腦細胞它附近的氣融合到一起了,而且彌散周圍。腦細胞的各種變化可以供《意元體》使用,供它能量使喚)。這麼講的言外之意就是說《意元體》和腦細胞不相等。

    這是當代醫學、科學和哲學沒能解決的問題。醫學認為意識就是神經細胞的活動,智能功認為不是。它來源於腦細胞,但是和腦細胞不等同。(在“意識的物質性”裏面還要講這個問題)就好比發射天線發放電磁波,電流一去一來,隨着電流強度的變化就產生電磁場,電磁場出去就是電磁波。電磁波和發射天線的往返電流直接相關,有什麼強度的電流,就有什麼強度的電磁波,完全一致。它們是因果關係,發射天線的電流是產生電磁波的一個因,但又不是很明顯的因果關係。有時間上的因果,但它們的性質可以轉化,電流和電磁波可以相互轉換,兩者不相等又密切相關。

    意識活動也是一樣,《意元體》的活動和腦細胞有關,腦細胞一興奮,影響了《意元體》,就產生出意識活動。意識活動來源於腦細胞的興奮、腦細胞的能量變化,但是它們不相等。我們智能功把這個問題講開了,應該說是對人體生命科學的一個貢獻,是個創舉,也是個創造。將來誰證明瞭這個說法,肯定能得諾貝爾獎金。我們得不到,因為只是說了說,沒有證明。

  (續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