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13-06-2010 為什麼說《意元體》和意識是不等同的?(精義答疑x-3)

為什麼說《意元體》和意識是不等同的?(精義答疑x-3)

為什麼說《意元體》和意識是不等同的?(精義答疑x-3)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21)、為什麼說《意元體》裏面含有人體生命活動的全部信息?

  《意元體》裏面含有人體生命活動的全部信息。為什麼?可以從兩方面來說。首先,從種族發生史來講,人是從低等動物發展起來的,從單細胞、多細胞,然後一步一步到了高等動物,到了人。每前進一步,它的整個生命活動的各種信息都必然要凝聚到實體物裏面來。隨着動物的進化,神經細胞聚合的信息越來越多,最後形成的中樞神經系統是各種神經細胞集合起來的,這樣就把從低等動物進化到高等動物的全部信息都澱積(沉澱、積累)到一起了。

    所以,人身體裏面就應該包括了各種低等生物的各種信息,當然有些信息還得不到顯現。有根據嗎?人體的遺傳工程DNA所含的基因就有這個情況:低等動物裏面有的,人體裏也有這一部分;動物往前發展一步,基因就多了一塊;再發展,基因就又多了一塊……人的細胞基因基本上包括了從低等動物的基因發展起來的內容,當然也還有許多高等生物和低等生物共同的基因。所以從種族發展史來說,人體裏面澱積着不僅是人的而且是整個生物界的各種信息。

  另一方面,從人的個體發展史來說,人是從一個簡單的受精卵單細胞發展起來的,一個單細胞慢慢分化成為一個複雜的人。我們每一個細胞裏面都包括着整個人的全部基因,因為它們都是由一個細胞分化過來的,只是有的細胞把這一部分發展了,有的把那一部分發展了。細胞裏面有一部分基因潛伏起來了,它不起作用,但不等於沒有,只是沒有展開而已。

    而腦子又是人體裏各種細胞堆積最多、密度最大的地方,人體裏沒有一個臟器比腦子更大了。腦子裏這麼多細胞堆到一起,裏面信息量就非常充足,人體裏面各種信息,腦子裏都有。當腦細胞安安靜靜、人的精神活動也不受外界刺激的時候,《意元體》也很寧靜,有個東西一刺激就顯出來了。就好像一個空空的鏡子,來個東西就照出來了。所以,它裏面有動有靜,這個動、靜是多方面的。它為什麼動,怎麼動?突然起個念頭,怎麼起來的?在《智能氣功科學基礎——混元整體理論•意識論》這章中講意識活動的形成、規律及意識活動的過程的時候再具體論述。

(22)、為什麼說《意元體》和意識是不等同的?

    這個《意元體》,當它不動的時候叫《意元體》;當它一活動(有活動就有內容、有過程),那就是意識活動,就叫意識了。所以,《意元體》和意識是不等同的,有了《意元體》不等於有意識活動。有了《意元體》,意識非常寧靜的時候也不叫做意識活動。《意元體》一形成,本來它是很空、很靜的,它能反映外界事物,能接收信息。一旦它有了接收信息的功能,人體內外的信息“啪”一下進來了,一進來就不是什麼都沒有的那種狀況了。所以,《意元體》剛一形成的一刹那,就把它原來的體性丟了,它形成的時候就是喪失的時候。它喪失之後有了東西,有東西但它沒活動,也不叫意識活動。我們腦子進去很多信息,信息不運動不叫意識活動,它定在那兒只能叫參照系。將來講意識的時候再更深一步來領會它。不過想一下全清楚也清楚不了,因為全世界只有我們才這樣講呢。哪里也沒有這個詞,沒有這個內容。就和本世紀初愛因斯坦講相對論一樣,他講了幾十場相對論,能有幾個人聽懂那就不錯。不過我們現在講,總比愛因斯坦講相對論能聽懂的人多點,講不了一年,基本上能懂。

(23)、為什麼普通細胞的混元氣就不叫《意元體》,而腦細胞的混元氣才叫《意元體》?

  說《意元體》是由神經細胞混元氣所決定的,但為什麼普通細胞的混元氣就不叫《意元體》,而腦細胞的混元氣才叫《意元體》?這是因為神經細胞和普通細胞不一樣。普通的細胞只是進行新陳代謝,它的生命性就表現在新陳代謝上,可以把物質、能量吸收進來,通過內部加工再把廢物排泄出去。它的功能主要是通過有形的物質(比如氨基酸、糖、脂肪或者各種離子)在細胞裏來回出入,以此維持新陳代謝,不論動物細胞或植物細胞都是這樣。
而神經細胞不僅有這些功能,它還可以直接對信息起作用。打個比喻:視神經細胞可以對電磁波起作用,電磁波一刺激,視神經細胞就興奮,這裏面電磁波不是實體性物質;電磁波通過神經細胞進行內部的能量轉化而傳到腦子裏面去,在腦子裏面通過神經細胞的變化(是一些化學物質起電變化),刺激了腦細胞,腦細胞興奮了,而這其中又不是實體物質在起作用。

    到腦細胞裏面又不一樣了,腦細胞一興奮,就使它周圍那一部分混元氣變化了,那一部分混元氣就到了《意元體》裏邊來了,而這裏邊的變化又和在細胞裏的變化不一樣了,就似乎是與發射天線發放出一定波形的電磁波的原理差不多,但實際上是氣在起變化。《意元體》就是這樣起作用的。在這個傳遞過程中不是對具體東西起反應,而是裏面經過幾次轉變,最後使腦細胞混元氣發生變化,從而影響了《意元體》的均勻性。

(24)、《意元體》和神經細胞就是什麼樣的關係?

    《意元體》本來是非常均勻,現在它裏面這兒多一點,那兒多一點,把不均勻連到一塊兒,就把原來的東西顯示出來了。顯出來的不是實物,而是信息。這就是說,腦細胞除了對實體物起反映外,它還可以對信息起反映。既可以把信息接收過來,還可以把信息發放出去。當神經細胞密集到一定程度就慢慢形成很大的一團,大量的細胞連到一起了,而分佈在神經細胞周圍的混元氣也連在一起了,《意元體》就形成了。《意元體》和神經細胞就是如此的關係。如果神經細胞沒達到一定密度,細胞的分工沒達到一定層次,《意元體》也還形不成。

(25)、人的《意元體》和動物的“腦元體”有什麼區別?

    比如說,低等動物只有神經細胞,還沒完全形成神經系統,它還不能形成《意元體》。到了什麼情況之下才能形成《意元體》呢?細胞密集、集合到一起,不是形成一般的神經系統,而是形成腦。雖然低等動物也有腦,但它還不能叫《意元體》,我們給它起個名叫腦元體。因為低等動物的腦雖然可以對外界事物起反映,有初步的綜合能力,可以有一般的思維,但它不能形成概念,沒有概念活動。形不成概念就不是“意”,就只能叫腦元體。像蜜蜂,它沒神經活動嗎?你要一捅它的窩,它非追着蜇你不可,你跑也蜇你,可它分不清誰捅的,你一捅,別人過來它也一塊蜇,它分不確切。蜜蜂看見哪兒有蜜,采了回到窩前,它會一蹦一跳一轉悠——告訴同伴蜜從哪兒采來的。可見它也有一定思維,但是它的思維不叫意識。

    只有到了人,手發達了,發音器官發達了,腦發達了,發音器官發達促進腦發達,它們互相作用。腦細胞分化越來越精細,功能分化越來越精確,結構的建構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密集。達到一定水準之後,腦細胞的腦元體的密度、精細度發生了質的變化,它不僅能反映外面,還能反映裏面,在裏面你反映我,我反映你,互相反映。裏面能互相反映了,就可以對信息進行多次加工而形成意念,它就叫《意元體》了。《意元體》和鏡子反映事物不一樣,鏡子只有一個平面,而《意元體》有無數個層面,互相重疊,橫的、豎的,它可以反映無數個層次,不僅是立體的、動態的,各個方面都可以反映。為什麼這樣呢?就因為腦細胞太多了。

(26)、為什麼說腦細胞和《意元體》是雙向互相影響的?

  人的腦細胞,醫學講約有140億(當然誰也沒數過,只是推測),一個腦細胞還可以有數以百計的樹突。本來光是這麼多腦細胞連通在一起就不得了,現在彼此間又通過突觸來互相連着,這麼一連就更不得了。而且每一個神經細胞裏面的DNA含有1010個堿基對,一般三個堿基對形成一個氨基酸。一個細胞有這麼多堿基對,再加上140億腦細胞、上百位數的樹突,它們一連通的話,信息量最少達到了1050以上,那不得了!所以腦細胞的結構特點決定了《意元體》的性質,它裏面非常均勻,處於混沌狀態。神經細胞聯繫人體各個部分,當感覺器官接受外面信息,傳到腦子裏面去,通過腦細胞本身來改變腦細胞周圍的混元氣,混元氣的變化就影響整個《意元體》了。

  反過來,《意元體》變化到一定程度,它又可以凝聚成有形之物。混元氣不是有聚則成形的特性嗎?一凝聚就變成有形的了。所以,當《意元體》裏的形象、內容、信息變化到一定程度之後,經過反復重複,它就慢慢聚成有形物質,沉澱到神經細胞上。這個過程,一般來說,在嬰幼兒時期比較明顯。因為嬰幼兒腦細胞還未發育成熟,許多內容如樹突也還沒有展開,他腦子裏是空的。外界事物通過各種管道反映到腦子裏邊去,《意元體》就打上了很多烙印、形象。形象一聚成物質,就凝聚到有關的神經細胞上去,有關神經細胞就發生變化;腦細胞的形態變化、腦樹突的生長等等。為什麼小孩子在五歲之前學語言(不管哪國語言)都學得特別快?有的說人的腦子裏有個先天結構。其實哪有先天結構,他們就是弄不清有這樣一個《意元體》在裏面。《意元體》非常空虛,外面進來的信息是個整體的,它在腦子裏無限重複,就把“基本點”固定了。一固定,它周圍的混元氣就有了這個信息的內容了。

    打個比喻,我們學了意識這個詞,意識、意識……不斷複重,在腦子裏的某個地方總動彈,這兒混元氣動得厲害了,就變成物質,長到細胞上來了。長到細胞上,這兒“活動量”就小了,它周圍的混元氣裏邊就有意識這個詞的內容了,等於把它固定了。小孩子腦子裏是空的,空的好固定。信息一固定後,固定點周圍有它的混元氣了,當再來個別的它就不好接收了,因為前邊固定了的信息占住這個地方了。等腦子裏面的好多地方都被占上了,發育開了,你再學別的就不好學了。小孩子《意元體》剛剛展開,腦細胞還未發育好,所以許多外界事物信息進到《意元體》之後,它只要一凝聚成物就定到腦細胞裏邊去了。

  所以,腦細胞和《意元體》是雙向互相影響的。腦細胞周圍的能夠接受信息的混元氣聚合到一起了,這就是《意元體》。如果腦細胞的營養非常充足,那麼它周圍的混元氣就充足,《意元體》也就比較充足;如腦細胞營養不足、能量不夠,疲乏了,混元氣的力量不夠了,思考問題就覺得累,就影響《意元體》了。如果腦細胞發育不好或突觸少,相對的周圍的信息密度就小,精細度不夠,信息量比較粗糙,分化得不夠,認識事物也就少,所以有的人笨點。反過來,如果《意元體》本身有了變化,變到一定程度也能凝聚成物質沉澱到細胞上。這就是腦細胞和《意元體》的關係。

(27)、為什麼說《意元體》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存在形式?

    這個問題我們學了混元氣理論就比較好領會了:腦細胞周圍的混元氣融合到一起成為《意元體》,它無形無象,看不到、摸不着。《意元體》就是這麼個特殊存在形式。

  《意元體》和一切物質(包括電磁波)的存在形式都不一樣。現在科學認識到三維空間是長、寬、高,實體性物質是三維的。對於電磁場,有的說它是平面的,屬兩維,實際也應是三維,真正兩維的物質不存在。數學講平面是兩維的,線一移動就是個面。智能功的《混元整體理論》把這些都打破了,認為點、線、面都是體,而不是現在幾何說的那個樣子。

    現代科學講,有一維存在的線、二維存在的面、三維存在的體,相對論還說時間加空間是四維——四維時空,這些都是物質存在的形式。而《意元體》不是一維,不是二維,也不是三維或四維,我們叫它“思維”——屬於思這一維的。

(28)、為什麼說《意元體》它的運動是超光速的?

    《意元體》是我們在思考時意識活動的存在形式,它和現在的物理存在形式不一樣,它的運動是超光速的。怎麼知道它是超光速的?你自己安安靜靜地想太陽,一想你就覺得到太陽上去了。光到太陽得8分多鐘,你這兒一想就到了。這不就超光速了嗎?想北極星,一想就到了。“那是想到的,真到了嗎?”你練功到一定程度,真覺得一想就有個東西過去了。將來功夫再高了,像鐳射一樣,一過去還能再回來,你能把它接收了,就知道是什麼樣了。

    我們方才講了,腦子裏有140億個腦細胞,每個腦細胞裏又有1010個堿基對,3個堿基對決定一個密碼子,若把它們都展開互相連通,信息量太大了,沒數了!我們任何一個意念活動,它的產生都是腦子裏邊眾多的信息彼此作用、互相兼併、互相競爭的結果,到最後有的聯合,有的抵消,然後形成一個意念。在一刹那,一個念頭就出-來了。腦子裏信息的活動複雜極了,如果不是超光速,根本就完成不了。

    另外,現在科學把超光速的物質叫做虛物質、負物質、虛粒子。一般物質速度越大,能量越大,遇阻力運動變慢,加力運動增快。可虛物質、虛粒子速度越大,能量就越小。若加阻力,它運動就快,而推它運動就慢。現在科學推論負物質有這麼個特徵。我們想想看,意識有沒有這個特殊性?當來雜念,“出去吧!”可越推它,它越不走。當你不理它,一會兒就過去了。這是不是具備負物質的特殊性?所以意念活動拿現代科學來分析,它有一定的超光速的特性。

    因此,我們把意識叫做特殊的維――〝思維〞。我們為什麼不稱之為超物質呢?一說超物質別人容易想到神上去。我們就講意識、《意元體》是特殊的維,是一種特殊存在。它既是人的主觀世界,又是一種客觀存在。客觀存在是明擺着的,它是一種特殊的混元氣嘛。現在一般人還感覺不到它,因為我們還沒有學習、掌握這種功能。其實,人認識、學會任何東西都要有個學習過程,等你學會或者掌握了認識《意元體》的技能,就能認識它了。其實對簡單的意念活動好多人也能感覺着。將來你有感知功能以後,慢慢感知感知,實驗實驗,感知意識的功能就出來了。

(29)、《意元體》的功能有哪些?
  
    在這裏對《意元體》的功能,這兒只是作簡單介紹。《意元體》除了具備一般混元氣的聚則成形、散則成氣、保留信息等等這些功能之外,它還能對信息起作用,包括接收信息,貯存、加工信息,發放信息三部分功能。

(30)、常態智能是怎樣接收信息的?

    常態智能接收信息是通過人的普通感覺器官來接收外界事物的信息。常態智能認知事物是靠我們的眼、耳、鼻、舌、身這五種感覺器官,來接收外界事物不同性質的信息。而這些不同性質往往只是一個事物的局部的、側面的特徵。

    比如眼睛,它接受物質的電磁波特性:電磁波通過視神經傳遞到腦子裏邊(《意元體》的神經細胞包括腦神經細胞,也包括體神經細胞),腦子一變化就反映到《意元體》裏邊去。耳朵接收機械振動——聲波,皮膚可以感覺溫度、光滑度、硬度,味覺、嗅覺接收的是化學方面的特性。這樣就通過我們的感覺器官把一個整體事物分解開了。這些器官接收的各種信息,通過腦細胞興奮的變化傳到《意元體》裏邊來,在《意元體》中又還原成一個整體。

    比如這個教鞭,用手一摸挺硬;眼睛一看,是一個長杆,挺亮;再一摁,這個長杆還會縮……這些信息的性質、內容都不一樣,是一個事物不同的側面的信息。可是腦子裏邊怎麼能反映出一個整體的事物呢?原來腦子裏邊接收信息之後,它還有一個加工信息、整合信息的過程。這個教鞭,它有這麼多變化,其實都是我們人為加給它的(在這一點上,佛家說都是假的)。我們通過不同的感覺器官把這個事物的整體特性分解成了不同的局部特性,可《意元體》本身是一個整體,所以這些局部特性進入《意元體》後又聯繫到一起了。

    如果這個帶圓珠筆的伸縮教鞭誰也沒見過,也不認識,要想瞭解它的性質,就需經過反復觀察研究,把與它有關的信息都收進來;進來之後,《意元體》裏邊一整合,通過思維才能得出一個正確的概念。在《概論》中講到靈感的時候就這麼講:必須是全部信息都進來,《意元體》一整合連在一塊兒,事物的整體性質才出來了。這其中,接收信息和加工信息是緊密相聯的。
  
    常態智能用眼、耳、鼻、舌、身接收的是局部信息:這兒進來一個,那兒進來一個……如果光是神經細胞,那每個信息跟其他的都連不上,所以現在的心理學對好多問題就講不清了。腦子裏邊這兒一堆腦神經細胞,那兒一堆,怎麼連到一塊兒成為一個整體?不好連。說什麼通過條件反射連起來。那樣的話整體也出不來呀!整體怎麼出來?思維怎麼出來?解決不了。

    我們智能功就可以解釋了:腦細胞周圍都有混元氣,外面來個聲音傳進來,這堆腦細胞起反應,它周圍的混元氣跟着變化;來個顏色,那堆腦細胞起反應,它的氣也跟着變化……來多少個特性就有多少個變化,而每個氣可以互相連起來,這樣就形成一個整體了。是這麼個問題。所以,《意元體》通過常態智能把不同的內容接收進去後還要再整合,而整合的本身已屬於加工信息的內容。為了講好接收信息,我把加工信息也一塊兒講了。不過這一部分的整合還不是真正的加工,只是初步的整合,是它自己復原的。

  (續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