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說,有的時候形象思維比着邏輯思維還要快?(精義答疑 x-7)
為什麽說,有的時候形象思維比着邏輯思維還要快?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61)、為什麽說,錯認了“主人”,就不能夠真正地體現出我們人本身的本質功能?
錯認了主人,就不能夠真正地體現出我們人本身的本質功能。現在,我們的思想實際上是在做着奴隸,這不是說做了社會上誰的奴隸,而是《意元體》做了參照系的奴隸。我們人本來就有人這個類的本質特性——人是自由、自覺、自主的人(“自由自覺”是馬克思講的,“自主”是我們添的),人應該真正要由自己做主,參照系應該受人支配,可現在的人就沒能做到這一點。有時候自己覺得“我做了主啦。”是你做的主嗎?“我做的決定。”是你做的決定嗎?是《意元體》參照系做的決定。
現在的人,從感覺到知覺,實際上都已失去了自主性,幾千年以來就如此了。這是精神異化的結果。在私有制產生之後,人的生命活動就被私有化了。這個私有化不是馬克思講的私有財產的私有化,是什麼呢?你對周圍事物要佔有它,它同時也佔有你。你佔有了它,“這是我的”,你就得保護它;你一保護它,它不就佔有了你嗎?這是第一點,從意識方面來講的。
第二點,由於現在物質財富不豐富,總想着要歸自己,就是說人已經被各種佔有思想、佔有欲望統帥了,成了佔有欲的奴隸。因為當想佔有一個東西時,你的思想就已被支配了,就不再是自由的了。在這一點上,人的思想仍是做不到自由,佔有欲望、私有欲望把它的自由性掩遮住了。所以只有到了真正揚棄了私有和私有觀念,而且一切佔有和擁有的思想都不再在社會當中起作用的時候,人的各種機能才能被徹底解放出來。
馬克思曾講,現在我們人的各種機能都處在非常貧困的狀況。這個貧困不是講物質財富,而是指人的感覺機能在對周圍事物的認識方面是貧困的。現在講這些理論還為時太早了一點,不過得一點一點的來吧。這不僅是個思想方法,不僅是個哲學的思想,而且是氣功這門學問的最根本的內容。
佛家講“要成佛”、“解脫”。怎麼能解脫出來,真正進入自由境地?說有個西方極樂世界在那兒是自由的,什麼什麼都好,要穿有穿,要吃有吃。一說吃,馬上吃的就來了,吃的都自動來,吃完了就走了。私有沒有了,感覺就得到解放了。所以真正的宗教所說的自由、天堂裏的幸福,它是從人的本質上、從人的本質所具有的功能上得出的這麼一種認識。
但是他們把人間的幸福,把人間的希望,把人本應該有的本質,升到了幻想的天堂。馬克思這麼講:如果能夠真正認真地去推求,當我們推求天堂幸福的時候,只是找到人的一個幻影;當發現是一個幻影的時候,我們就不再幻想天堂,而要真正落實到人間了。懂得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就要真正在人間實現幸福與自由,而不再注意天堂,因為天堂只是一個幻影。
以前講要兩個決裂:與私有觀念決裂,與私有制決裂。看來還不是那麼簡單,應該包括與一切傳統觀念的決裂,而且還必須要有超常智能的出現才行。沒有超常智能的出現,生命的解放自由是不可能真正實現的。所以我們講《意元體》、意識活動需要完善、需要克除偏執,還需要向更高層次的意識活動發展,向着體察思維、特異思維這樣的活動形式、這樣的意識內容去發展,通過內向性運用意識去發展。
(62)、為什麽說,古人認為常態智能和超常智能兩者是對立的,彼此不相容,而智能氣功不這麼認為?
古人認為常態智能和超常智能兩者是對立的,彼此不相容。智能氣功不這麼認為,在講“《意元體》理論的特點”時還要講這個問題。智能氣功認為常態智能和超常智能都是人本來就具有的功能,只是由於人們在幼兒、兒童期間,周圍環境沒給打上超常智能的烙印而已。
你看,在小時候,哪個家長也不會這麼講:“乖乖,別哭,張嘴,媽媽給你貫氣,你吃點氣。”或者,“娃娃,隔着牆看牆外有什麼。”有這麼說的嗎?都不這麼講。有事都是沖小娃娃:“你出去看看怎麼回事?”而不會說“坐在這兒,閉着眼睛看外面來了誰。”所以腦子裏就沒這些概念。沒學習的機會,這樣,超常智能就顯現不出來了。我上次講過,有一家人,誰一說喝水,水就會自動端過來了,一想開門,門“吱——”自己就開了;他們把特異功能顯現出來了。而我們周圍的人,在家裏都沒這種功能。你就顯不出它來了。
所以,一般人只能和大自然建立常態的關係,用常態智能互相交往:接收聲音,用耳朵聽;顏色形狀,用眼睛看;拿手摸一摸,用感覺觸覺……就建立起這樣的聯繫。這也是個偏。100斤的東西能拿得起,1000斤你就拿不起來。為什麼呢?你知道事物是這個樣子的,你想搬它。發信息的時候,就把進去的信息在腦子裏面轉個圈才出來了。我們知道,一般細胞可以進行物質的新陳代謝,而神經細胞呢,還可以處理各種信息,外面來的信息在裏邊轉轉圈才出去,感覺器官接收的信息是通過運動器官再發出去,而且信息來時是什麼樣子,出去還是什麼樣子。感覺器官進來的是普通常態信息,發出去的同樣還是常態信息。所以一般人和外界事物建立的就只是常態智能,而不是超常智能的關係。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現在就需要克服意識上的偏執而使之趨於完善。一方面開發出超常智能,一方面用超常智能來改變我們腦子裏面的參照系。這樣進來的信息是超常智能信息,到腦子裏面一加工、一發出去還是超常信息。這樣一變化,和外界事物的關係就不一樣了。
給大家講些實例。上次我上北京,有一個領導同志跟我說:“老龐,你認識一個姓王的嗎?東北的。有特異功能。”我說:“是不是叫王友成?”“哎,對。”我說認識。“他給我表演,拿一個硬幣,往桌上一撒手,硬幣‘嗚嗚’就轉起來,說‘小點’,轉的圈就小點,‘大點’就轉大點。”與事物能建立起這樣的關係來。當然。有了這種功能,只會接收信息和發放信息還不夠,還得真正把腦子裏面的參照系改變了。現在很多有特異功能的人也會接收信息,如不用眼睛看,隔着老遠,能看到封閉着的物體,而且。還可以發放信息。
培訓中心的劉軍老師,她做過幾回表演,一根針在小瓶裏面裝着,她閉着眼睛呆一會兒,就把針看斷了,等一會兒那針又可以接上。這也是超常智能的發放信息。但是,他們的參照系同樣還沒變化,做個實驗也累得很。因為他們腦子裏面還是用常態智能參照系,還不能算作超常特異思維。雖然功能有了,但還是普通人的思維形式,按着內向性和外向性運用意識的分類來說,他們同樣還是屬於外向性運用意識;接收外面的東西,發放信息到外面。所以這些人同樣也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改變、完善自己的意識狀態。
(63)、為什麽說,人類向前進步,人類運用意識的方法向前進步,我們現在就先走了一步?
當然,首先要克除偏執,然後再完善超常智能和常態智能;有了超常智能之後,還必須真正解決《意元體》參照系的問題。將來講《意識論》的時候,講內向性運用意識和外向性運用意識在常態智能裏面有四種形式:外向性運用意識的外之外、外之內,內向性運用意識的內之外和內之內;超常智能也同樣分四種形式。
現在許多問題不能講得很細,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我們現在的意識活動需要進一步完善。這就要求我們要自覺地提高意識水準,自覺地、主動地使我們意識活動的方式、方法和內容,向更高級層次前進。可以大言不慚地說,人類向前進步,人類運用意識的方法向前進步,我們現在就先走了一步。在人類向前發展的歷史長河裏,就是有的地方走得快,有的就走得慢。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就是走得靠前一點,在5000年前,五行、八卦理論就開始有了,文化也比較昌明;在3000年前到2500年前,那時的文化就已很了不起了。從整個世界上來講,中國在很多方面是領先的。
歐洲“愛琴海文化”,那是古希臘、古埃及的一些東西,印度文明也比中國要晚。古希臘文化有記載才2700多年,再前面沒什麼東西了。美洲和非洲就更晚一些了。中華民族在很多方面是先走一步的,現在我們也是一部分人先走,這都是可能的。以前人類前進是一個自然的前進,現在我們要自覺前進——認識規律,然後,按照規律往前走,這樣就會快一點。
自然前進、自然淘汰那就慢了,需要多少年才能前進一步:事物通過內外相互作用,使混元氣發生變化,再凝聚成有形物體,有形物體再影響混元氣,這是自然變化的,很慢。而現在,我們用意識的主觀能動作用直接去搞,認識、改造自然,這就把整個大自然的變化進程改變了。
恩格斯講,人類有了意識之後,自然界、宇宙就開始認識自身,開始 “自我”覺醒了。但是,以前的人只認識了人以外的一部分自然,沒能認識人自身這個自然,因此,恩格斯講的自身認識、自身覺醒,應該說還很不完善,還很簡單。而只有搞了智能氣功(不光只是智能氣功),搞了氣功科學,開發出了超常智能,把人自身這個自然存在的規律認識了,人類對整個自然界的認識就在更高層次上、在更廣闊的領域裏自覺了,這才是真正的宇宙自身的 “自我”覺醒和認識。
(64)、意識活動分類有哪些種?
對於意識活動分類,站在不同立場上有不同的分法。對於其他的各個門派,各個學科對意識的分類,就不介紹了。我們只是站在氣功的高度和立場上,對我們學練氣功、理解氣功怎麼樣方便就怎麼講。智能氣功把意識作如下分類。
(1)、從意識活動內容分
1)、直觀的運動、感覺意識活動
2)、與事物形象相關的意識活動
3)、運用概念的意識活動
4)、體察生命活動的意識活動
5)、特異的意識活動
(2)、從意識活動的指向分
1)、外向性運用意識
2)、內向性運用意識活動
(65)、什麽叫作“直觀的運動、感覺意識活動”?
書本上寫的這一部分內容,說更確切一點,應該叫做從意識活動的形式內容分。意識活動有形式的內容,還有物件的內容,意識活動物件的內容這裏就沒講。我們在講《智能氣功科學概論》的時候,曾經談到過科學、意識、藝術等問題,在這本書的第二章《修養意識》裏邊,又進一步談到意識有科學意識、道德意識、藝術意識、氣功意識,那是講意識活動的物件內容。我們今天從智能氣功科學的高度來講一下意識活動的形式內容。按意識活動的不同形式,可以簡單的分為五種類型。這麼分類是我們智能功自己安排的,其中好多名稱也是我們自己起的,當然結合了一點《心理學》的知識。
這主要是指嬰幼兒還沒有建立起概念性的意識活動。成年人思考問題都是用概念用辭彙來思考的。史達林就說過;“意識是以辭彙或者以概念為基礎的。”一思考問題,就必須要有概念,有辭彙,沒辭彙進行不了思考。可是這種思維呢?它不借助概念,沒有辭彙,我們正常人覺得不可理解,沒概念,沒辭彙,怎麼思維呀?這種思想方法,其特徵是意識活動和身體的運動或感覺結合在一起。比如說,他想抬腿,他腦子裏邊沒抬腿這詞。我們上次講的時候,說意識活動的真正內容,並不是靠辭彙運動來進行思維的,它裏邊還有一套活動的方法,就好比是電子電腦那樣的語言。所以我們人腦子裏邊真正思考的時候,還有一些預備性的思考,有無限的信息在運動,那個信息的運動更細微、更精確。當小孩子還沒有形成概念的時候,他沒有抬腿、伸胳膊這些辭彙,但是他裏邊有相當於抬腿、伸胳膊那樣辭彙的那些信息,剛一動,好了,馬上就變成指令。一說抬腿,腦子裏沒概念,直接指揮腿就抬。我們教小孩子走路,說邁腿,邁、邁、邁,走、走、走,小孩子腦子裏面沒有邁、走這樣的辭彙,但是他要邁腿,一發出這個命令,腿一動彈,這就是意識活動。
這樣小孩子的精神活動和生命活動是直接結合到一起了。這相當於我們在處理事情非常緊張的時候,腦子裏邊還沒形成要幹什麼的概念,但是從行動上一下子就做出來了。比如說:你正呆着,前面來個很生的人,到跟前對着你“哐”一下打你一拳,在這個時候你腦子裏沒有“他打我啦,我要擋回他去”這個概念。他一打你,你馬上就做出了反應。這是腦子裏邊概念直接和行動結合到一起了。像這樣的活動就叫做直觀的運動思維。運動和思維結合到一起了。而普通人不是這樣,“我要去拿這個”,“我渴了,我要喝水”……有這麼多概念。在緊急的時候,就直接變成運動了。你看司機,經常有這種情況:一看前面有什麼特殊情況,手趕緊打方向盤,同時腳又是把油門鬆開,又是踩制動閘,動作非常快,直接把腦子裏的命令和運動結合到一起了。大家好好想一想,都可以有這種體會。而那些還沒有建立起概念思維的嬰幼兒,他還沒概念,所有的思維都是把思維活動和生命活動、形體運動直接結合到一起了,這樣一結合就叫做“運動思維”。
“感覺思維”呢?感覺是腦子裏邊概念和感覺結合到一起了。成年人平時開玩笑,用手一摸別人腋窩,他一癢癢,就連說癢癢且同時起反應,以後一說癢癢這個詞癢癢的感覺就有了。或者你看到一個東西之後腦子有了概念,比如看到黑板寫上字了,用眼睛看到的是個感覺,腦子產生個知覺,還進一步直接聯想到概念。你看到一個具體問題,如你看到張三一揚眉,眼睛一立,臉上肉也緊張起來了,一看這個形象,“噢,他生氣了”,你腦子裏就有概念。可是感覺思維呢,就不是這樣了。感覺思維就是一個感覺,沒有這麼多概念活動。
比如說,小孩子他看到一個東西,即便是他說一個詞(我們在講《意元體》談了這些問題),比如他看到一隻貓說“貓咪”,他說的這個“貓咪”和成年人說“貓咪”的意思是不一樣的。成年人說貓咪無非從這麼兩種意義上說:一種是這貓咪會逮耗子,一是作為一個玩具、玩物來對待,一說這個貓,代表了一種美。嬰幼兒不然,他一說貓咪的時候,就指一個形象,一種感覺,像這種思維就叫感覺思維。在他腦子裏邊沒很多的概念性的內容,這是一種簡單的思維方式,而且把我們的精神和生命活動直接結合到一起了。
(66)、怎樣理解,練氣功,有時候就是需要形成這種簡單的思維?
我們練氣功,有時候就是需要形成這種簡單的思維。運動與意念活動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精神和生命活動的合一,就是神形合一了,這是好事情。像類人猿脫離開動物變成人了,那時候他們雖然也有簡單的辭彙,但是辭彙的概念性不太大。那種思維方式就是精神和形體直接合到一起的。
哥倫布在登上美洲新大陸時,發現當地的很多土着民族,他們身體非常健康,非常靈活。爬山、上樹,從這樹往那樹竄着跑,就跟猴子一樣。你看猴子上樹,離着十米八米遠,攢着樹,一悠,“嗚”就飛過去了;往那兒一抓,“唰”就抓過去了;“突”一下又上那兒去了,非常靈活敏捷。這是什麼情況呢?那就是精神和形體運動直接結合到一起,神形結合了。如果懂得這個道理了,再想一想古代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現在就好理解了。
例如在南美洲發現很多古跡,有的大石頭非常重,現在幾十個人都搬不動,古人沒起重機怎麼弄上去的?其實就是古人神形結合了,一結合有了力量,一搬就起來了,就那麼簡單。古人是神和形直接結合,能力就比我們現代的人要強大得多。我們練氣功就要練得神形結合。不過那個時候,他們沒能自覺去運用這個規律。
大家會想,小孩子能不能這樣子啊?小孩子雖然也是神形結合,但是小孩子身體各個部分還處在發育階段,還沒有發育完善。因此,沒能表現出那麼強大的力量。但是有一點,大家要是注意觀察,就可以發現,小孩子當他不注意,從內心想幹一件事的時候,他的力量也是很強的,幹出的事情也是很漂亮的。有很多三四歲、二三歲的孩子,拿起筆來寫上那麼一兩筆,甚至於書法家也比不上他,寫得真叫好;你從各方面來看都非常美妙,但是寫多了這種韻味就出不來了,一個整字都完成不了,一個字中可能一兩筆行。因他還處在一個發育時期,還不夠完善。對這個問題有些名人也注意到了。
另外,有時二三歲的小孩子打你一拳,打得你還真難受。怎麼一個小孩有這麼大的勁頭?他形神合一了。感覺運動思維是在整個意識發展過程當中最初建立起來的。很多動物也是感覺運動思維,所以那些動物有很強的生命本能。它們的力量很強,可是你看它們的四肢也並不粗。大家會講“它們經常鍛煉,它就是這種動物。”可它的肌肉不也是蛋白質形成的嗎?為什麼力量那麼強大?實際上在動物階段,它們也有思維,雖然不像人那麼明確、那麼自覺地來支配自己的思維活動,但它的思維直接和生命活動結合到一起了。它經常這樣活動,就使得這種活動形式的能力逐步提高了。在這一點上,它同樣也屬於運動思維,但還不是感覺思維。感覺運動思維屬於高等動物初步建立起來的一種思維形式。人也有這種思維,那是從動物那兒繼承下來的。
(67)、怎樣理解“與事物形象相關的意識活動”?
這是形象思維了,是第二種思維形式。這種思維形式,高等動物已經開始有了。現在的馬戲團拿高等動物做演員,它是慢慢慢慢通過形象建立起條件反射而訓練出來的。看狗表演算術,兩個球,它會“汪汪”叫兩聲;三個,“汪汪汪”叫三聲;加在一起,叫五聲。一般都以為這狗會邏輯運算,其實不是,那是一種形象思維,因為它只是看到這個整體形象而進行反應的。在訓練時,來個刺激,拿電打它,一個球電一下,讓它叫喚一聲,對了就喂它東西。兩個就電兩下。是通過這種形式慢慢使它的思維跟形象結合到一起,而不是邏輯運算。
形象思維比感覺運動思維提高了一個層次,它是客觀世界很多的信息反映到腦子裏面去、反映到《意元體》裏去之後,這些信息一結合而變成了一個整體的形象,這個完整的形象和客觀事物基本上是一致的。對於這樣的形象如果不進行思維的加工(雖然這個加工是初步的)是完不成的,是出不來的。這種形象的思維就比感覺運動思維在腦子裏面的信息量多了,反映事物也比較具體,同時它是一個全面的信息,而感覺運動思維是單純的、局部的思維形式。
比如,這個教鞭,是圓珠筆、教鞭兩用的,這是它的概念。沒這個概念之前,只知道它能當圓珠筆使喚,可以寫字,這是圓珠筆的概念。一拉開,可以當教鞭使喚,是教鞭的用途。這是一個事物從形象、結構、外表到它的功能的展現,我們由此可抽象出它的概念——兩用的圓珠筆教鞭。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是形成一個表像——外在的事物的形象:一拉開,一節比一節細。再一個形象是動態形象,動態平衡:能夠重疊起來。這樣,對一個完整的形象,腦子裏面就有了概念了。當腦子裏面反映這個具體事物的過程的時候,就稱為形象思維。
有了形象思維,當你一看到教鞭中某一節一動,馬上就可以幫助你回憶起整個形象來,所以形象思維是整體的。看到整體的一部分,就能幫助你進行獨立的思維,能想到整體。形象思維也是高級思維的一種形式,它可以直接反映客觀事物的整體,比着感覺運動思維提高了一個層次。形象思維在腦子裏邊、在《意元體》裏邊有了一個獨立的形象,不是和外界事物直接聯繫到一起了。一般來說,藝術性的思維多是形象思維,因為創作藝術時,在腦子裏面形象的具體的東西比較多,整體的比較多。所以說,形象思維和藝術思維它們是直接相關的。
(68)、為什麽說,練氣功也要求有這種整體性的形象思維?
練氣功也要求有這種整體性思維。一般來說,搞藝術、搞文藝的人,其整體性比較強,練氣功的時候氣感就容易產生。為什麼呢?他的思維形式是整體思維、形象思維,而形象思維包容的信息量比較多,一想具體形象,就能夠牽動和那個形象相關的氣,把氣帶起來了,這樣氣感就比較強。
對形象思維,可不要“哎喲,它還不是最高級的,不要它。”它是一種很好的整體思維的形式,有的時候形象思維比邏輯思維效果還要快,還要好。學過邏輯學的人一聽,可能覺得有點矛盾。邏輯思維,一想概念,這多快;形象思維都想着具體形象,那多慢!如果我給大家出個題,你要拿邏輯思維去思維,就很難解決。一般講心理學都講這麼一個題。說具體點吧,你第一天從培訓中心走到秦皇島市,一路磕磕碰碰的;第二天在同一時間,用同樣的速度從秦皇島走回來。問什麼時間經過同一地點?邏輯思維就難於解決這問題了,拿解析幾何甚至高等數學都不好算,非常難。如果用形象思維呢?就好說了。怎麼走呢?這樣走:一個人從秦皇島,另一個人從中心,兩個人同時對頭走,不就完了嗎!速度是一樣的,他走了幾個鐘頭,你也走了幾個鐘頭,碰上了,正好就是那個點。用形象思維一想就可以想出來。
(69)、為什麽說,有的時候形象思維比着邏輯思維還要快?
所以有的時候形象思維比着邏輯思維還要快,但是現在很多人都不善於運用形象思維了,都喜歡搞邏輯思維,以為形象思維是落後的。其實有的情況形象思維要更加直接。運算上如此,從練氣功來說,它牽動的信息量更大一點,所以練氣功往往用形象思維要更快一些。當然,搞藝術、搞文藝的人,他們不懂得精神內守,有時候把神搞亂了。不少有成就的藝術家,都相當於半個精神病人,精神都不正常。因他的形象思維太活躍了,氣不夠使喚了,神容易亂。我們搞氣功就要懂得各種思維形式有什麼長處、特點與不足,以利於更好地發揮思維作用。
一般來說,兒童到了四五歲之後,基本上都進入了形象思維的階段,而此時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還接不上口。比如說,拿直徑一大一小的兩個杯子,兩個都裝上十個玻璃球,小口徑杯顯得滿,高一些;大口徑杯就矮了一點。你問二三歲的孩子:“哪個多,要哪個?”他一般都要那裝得高的。他就以為那個裝得高的是多的,他是形象思維嘛。如果你把兩個杯子裏的玻璃球對換一下,他也以為裝得高的是多的。因為小孩子還沒有體積感,對粗這個感覺少一點。他腦子裏面不知不覺形成印象:有小孩、大人,而大人是高的,所以高一點就多一點,就大一點。他們的形象思維還不會還原回來,他不懂得這是一般多,就看形象,你調裝了還是要顯得高的那個杯。所以,當還沒有邏輯思維,有時候形象思維會給人這樣的錯覺,因為腦子裏面對形象的分辨能力還沒全面建立起來。對小孩子來說,形象思維是他思維發展過程當中的一個階段,從感覺運動思維發展到形象思維。如果真正把邏輯思維建立起來了,再有形象思維那就不一樣了,邏輯思維可以統帥它了。現在心理學也證明瞭,形象思維在腦子裏面是有定位的。感覺運動思維是全腦的,而形象思維主要在右腦。左利手(左撇子)的人,形象思維就比較強一點,而一般的人由於要學各種概念,就常用邏輯,這樣右手使喚得多,左腦的邏輯思維就發達一些。當然,這不是絕對的,通過鍛煉也是可以改變的。
(70)、怎樣理解“運用概念的意識活動”?
這屬於邏輯思維了。在前面講過,外界事物反映到腦子裏面來,從感覺到知覺,從知覺到表像,表像經過《意元體》的功能抽象以後,把具體形象丟掉了,就出現概念了。
《意元體》不是有貯存信息、加工信息、提取信息的功能嗎?《意元體》對外界信息進行加工,關鍵在於抽象。通過抽象,把事物的現象、表像抽出去了,給事物賦予了真正的本質的內涵,賦予了它一個名稱。抽象後就形成概念了,這才是《意元體》的真正的加工信息過程。看一個桌子,有一個面,幾條腿,上面可以放東西,說明桌子能承受物質,我們管它叫:“桌子”。小一點的,它也是四個腿,一個面,那叫“凳子”。管凳子叫桌子行不行?也不是不可以,只不過凳子矮了一點,可供人坐着。實際上桌子和凳子是屬於同一類物品,只是人們根據習慣、功用給它取了個名字,桌子就叫桌子,凳子就叫凳子,外國人就不這樣叫了。取這個名就叫做概念,一個辭彙就標誌一個概念。這個概念標誌着事物的實質,因為有個概念了就需要規定它的內涵,這個名稱就把事物的內容包括在裏面了。
在講《意元體》時講了,當把事物的表像抽象成概念的時候,它就不在《意元體》的具體的參照系空間裏面,而成為一個代表具體形象的、更加抽象的符號了,它和第一類具體形象有了區別。跟照像一樣,外界有個什麼東西,就進來個什麼東西,在腦子裏烙上個像,這是對具體事物的反映信號。這個信號跟具體事物的形象是相連的,稱為第一信號。而當進入概念就不一樣了,例如,“教鞭圓珠筆”這一概念,它的形象、具體內容不一樣了,外面可以是鍍着鉻的,可以是不銹鋼的,也可以是塑膠的。這個筆的顏色可以是紅的,也可以是藍的。但是這個概念把事物的根本特性抓住了——是一個教鞭圓珠筆兩用的器械。你要做教鞭,把它拉開就是,而折疊起來就是圓珠筆。概念把那些具體的形象丟掉了,但抓住了最本質的東西,它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反映這個事物的本質。
所謂概念性思維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質,而把具體形象、現象拋掉了。“圓珠筆教鞭”跟具體形象、實物不一樣了,這是抽象了的。抽象以後變成了辭彙,是一個總的名稱,是代表具體事物的一個信號、一個符號,跟第一個形象的符號不一樣了。第一形象叫第一信號,而這是信號的信號,叫做第二信號,成為概念性的東西了。所以運用概念思維,那就是進入巴甫洛夫學說所講的,用語言辭彙來表達事物特徵的第二信號系統了。當你思考問題的時候,就是根據這些辭彙來進行的。別人一說“圓珠筆教鞭”,你腦子裏面一下就把它想起來了,回憶也好,記憶也好,都靠辭彙、概念去進行。這樣的意識活動就叫做概念性思維。
(續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