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26-12-2010 什么是“宗教”?(精义答疑x-65)

什么是“宗教”?(精义答疑x-65)

简体文

  什么是“宗教”?

  余 洋

(641)、为什么说,从接收信息来讲,我们认为这个“偏”是人们习惯造成的?

    从接收信息来讲,眼睛也是耳朵,耳朵也是鼻子,鼻子也是眼睛,手也是眼睛、也是耳朵,没有分别。我们现在认为,眼睛就只能有常态的眼睛功能,耳朵就只能有常态的耳朵功能,这就搞偏了。我们认为这个偏是人们习惯造成的,没人给讲这些道理。这跟佛家讲的“无明”,不明白道理那样。对这个道理人们一开始会想不通,想不通就慢慢去体会,先把局限的概念打破它。希望同志们早晨没事就去看树,你先看一会儿太阳,然后去看树,能看见大树周围有一层白雾,慢慢看习惯了,一看就看到一层白雾。就懂得原来树不光是枝条、树叶,树的周围也都是树。这样就把意识放开了。

    智能气功的我执观,就是认为它是由于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彻底造成的,认识再向前发展就可以克除它。我们以前讲过常态智能和超常智能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如果你意识的超常智能建立起来了,你就能和周围客观事物进行超常智能的联系,如果你超常智能没建立起来,参照系里没这个东西,你只能用常态智能和周围事物联系。

(642)、为什么说“我执”这个偏执,从智能功来讲,就是由于顽固地执着这么一点点东西?

    我执这个偏执,从智能功来讲,就是由于顽固地执着这么一点点东西,这样就能生出很多的问题来,因为你顽固地执着,你的意识把你生命活动固定起来了。意识能统帅生命活动,你的意识固定到这里,就把你的生命活动固定到这个层次里边了,固定到这个圈里了。你越是固执,越是狭隘,你的生命活动固执的圈就越小,你的生命力就比较小,这样你就经不住外面的刺激。好的刺激你也受不了,俗话说受宠若惊。坏的刺激更受不了。为什么?他固定的圈太小了。

    情趣、性格都跟你固定的圈有关系,实际上都是我执的派生物。有我执就把自己圈起来了,圈成那么一小点,一圈,圈到低层次里边来了,情趣也是低层次的。低层次情趣越多,情绪就越多;情趣层次越高,我执性越小,情绪越少;到高级层次,没情绪了。有人常说:“我没脾气。”真没脾气,碰到什么事都无所谓,真那个样子就好了。当然又不能像神经病那样,狂了,你说好也不理,说坏也不理,他里边没有自控能力,也没有分析判断能力。

(643)、有修养的人和神经病的人的无忧无虑有什么不同?

    古人就讲过,一种是有修养的人,他可以没忧虑。一种是神经病的人也可以没忧虑。神经病的无忧无虑是神不做主的无忧无虑,有修养的无忧无虑是高度自觉、高度灵明的无忧无虑,是和大自然统一的结果。这两个是不一样的。很多人不了解这个情况,不懂得里边要灵明、自控。

(644)、为什么说,克除偏执是练功修养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马克思讲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他虽然不是讲生命科学的,但他给人类的类本质下了定义。小孩子不是自由自觉,神经病人不是自由自觉,他们生命力层次不够。人执着了就没有自由,被圈住了。你执着了,里边就缺乏自觉性,你只是在这一点上想自己要怎么着,在这一点上是自觉的,别处就不自觉了,那个事情把你克住了,自觉性让它给捆住了,实际你已经不自觉了,也不自由了。所以克除偏执是练功修养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我们搞修养,偏执不解决,就绝对过不了中层关,更甭想往高上走。你只能在下面晃荡,人的层次提高不了。

(645)、佛家对“克除我执”是怎样论述的?

    克除我执是释、儒、道三家练功的共同准则,克除偏执,并不只是我们的提法,古人都讲要破除偏执。佛、道、儒三家在这方面都有论述。
佛家对克除我执认为是佛家修持当中最根本的问题。佛家练功夫讲从意识里边练(道家从气上练),通过意识练功来改变形体,而且对形体改变不改变抱无所谓态度。它就是研究意识活动,把意识研究得比较透彻,但是好多地方又陷入了繁琐哲学、形式主义。我们看四禅八定的意识运用方法和佛家大禅《华严经》53禅的禅法,里面尽是从道理上分析的,不是从练功上搞起来的。中国禅宗的六祖惠能,认为不需要那么多东西,“明心见性”,一句话就完,他把过去禅宗的方法都打破了。在六祖以前禅宗的经典书籍里边非常繁琐,用名言分析,用逻辑推敲(它的逻辑和形式逻辑不一样)。比如用意识想,说练功不能想,也不能不想;也不能不不想,你不想也不对,不不想也不对。从词上抠来抠去,那种抠词的方法就跟庄子差不太多。

    拿大乘佛法和《庄子》对照,有些用词都差不多。中国的大乘佛法已经结合了中国的文化,是中国的佛法了,因为印度那时已经没有佛教了。人们说佛法是释迦牟尼佛编的,其实大乘佛法经典的语言,其内容很多是中国的,中国佛教把它改造了,佛教也“洋为中用”了,成为大乘佛法。好多佛教经卷外国没有(包括印度),只有中国有。这些经卷不知怎么来的,说是过去从印度来的和尚翻译过来的,那么印度也应该有啊!所以翻译的那个经到底是他自己编的还是翻译的都很难说了。现在有的书写某某人编译,就是用中国话连编带译。在外国书里加上中国内容。要是写某某人译,那是完全译人家的。既然现在中国人有编译这个风气,我想古代也会有这个风气,连编带译把中国的文化就编进去了。所以印度没有的经文,在中国有,我想就是那么编的。所以佛家破除我执观,很多内容相当于庄子的自然派。

    比如“空”,什么都不沾。破人我执、法我执,要空,这就和庄子“纯素之道,唯神是守”相仿佛,不过佛家更为彻底,连神都不要,要神都错了,神都不守了。所以佛家就讲你要破除“执”,不仅方法上破除执,意识还得破除。意识怎么破除呢?意识根本就没有。意识怎么没有呢?从他们讲的“三世心不可得”就可以看出来了。过去心不可得:他们说意识没有形象,你能把过去想的拿出来吗?你回忆过去的东西,这个回忆是用现在心回忆过去的东西,过去的情况拿不出来。

    现在心不可得:本来意识是无形无象的,你想拿出个有形有象的东西来,当然拿不出来。

    未来心不可得:未来还没到,还没想,怎么会有呢?这是让你不要执着于体,也是要你破除我执。

(646)、为什么说,佛家是从意识里边用功夫,完全从意识走?

    什么是我?肉体是我吗?不是。精神是我吗?意识不存在。过去意识拿不出来,现在意识拿不出来,未来意识还没有,也拿不出来。拿不出来就不存在,就是个空的、假的,你根本不要执着于有个意识。具体事物也不应该有,要泯灭四相: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

    人相,指单纯的人的形象;

    我相,指我自己这个形象;

    众生相,指没有觉悟的人的形象,

    寿者相指有了觉悟的人的形象。

    这些都不应该分别,有了这个分别也不对。这是说让意识里不要着于一个东西,不要放到一个东西上,这是它的实质。(按这个道理,道家搞意守就不对了。)佛家是从意识里边用功夫,完全从意识走。

    破除我执要求精神不要停在一个地方,慢慢领会意识是个空的。我们说《意元体》无形无象,是个特殊形象的物质。有人讲我找到《意元体》了。找《意元体》就错了,它本来是无形无象的,无形无象怎么找?不找又怎么知道有它?这也是个矛盾。这么讲就跟佛家讲的差不多了。

    有人说:庞老师你把佛家的东西搬到气功里边来了。我说:“搬了点,继承嘛!一点不要也不对,但是都搬过来也不对。”佛家是让不想也不不想,他们不知道实质是什么。我们说,就是不让你想具体的,要使你的意识和无形无象冥合在一起。意识本身——《意元体》是空的,想象的时候意识也要是空的,这两个空一合,合到一起了,这才是它的本质。

(647)、为什么说,现在先不要做能感觉到《意元体》的梦?

    你想《意元体》有个亮点,认为那个亮点就是《意元体》的中心点,那就错了。我们要想就想《意元体》原来是个空的,空的什么样就不能想了,空了,意念就往里边空去,这样搞才行。

    但这得功夫达到才行,功夫达不到,连身体里边的气什么样子都感觉不到,都不清楚,《意元体》比身体里的气微细得多,你不可能感觉到《意元体》。这好比我用尺子去量东西,能把一毫米量出来的尺子,一厘米就能量出来;能量出一微米的尺子,一毫米就能量出来。一个厘米、一个毫米都量不出来,能量出微米来吗?不可能。同学们现在先不要做能感觉到《意元体》的梦。你先感觉到气,感觉到身体里边气什么样子,怎么运动,你能感觉到之后,才有可能感觉到《意元体》。

(648)、那老师为什么还带我们感觉《意元体》?

    这是让你安静一下,让你脑子里不要着于一个东西,让你学会意识不着于一个东西,让你精神往里边收。同学们还以为老师真是带着大家体会《意元体》,老师还让大家体会里面空空荡荡的、无形无象的,这实际是让你的意识无形无象、空空荡荡。现在讲偏执时把这个道理给大家讲清了。同学们学理论,一层层地学,学到后面就要把前面抹掉,这个“抹”是使学的理论更全面,不是说不要了。大家来注意注意《意元体》,这么做对不对?对,不是不对,做梦也对嘛。我们一开始就得先从不真知、不了解走过去,先做梦,迷迷登登地,从做个梦这么走。但是以后要一点一点明了这些问题。练功不能躐等(超越之意)。

(649)、怎样理解,佛家修炼有一个禁忌,就是“顽空”?

    佛家讲三心没有,四象没有,真没有吗?能什么都没有吗?什么都没有就成为顽空,又错了。佛家修炼有一个禁忌,就是顽空。什么都没有称为顽空,顽空就成为“断灭见”,断灭就没有了,“断灭见”指那是个错的。佛家克除“我执观”,就是不要着,不要着并不是什么都不要,要你自然,自然是要符合自然状态,而且更强调意识的自然状态。过去没有这么多词,不会这么讲。我们现在词多了,就可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它。它是让你体会、认识意识活动的自然状态,破除我执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认识之后,慢慢在意识里再自由地进行。它本来是无形无象。灵通活泼的,我们不要加主观意念的东西。但是这里面有个功能变化问题,不光是一般的逻辑思维的方法,里边有功能的质的层次的提高,没这个品质,说得再多也不行。所以佛讲佛家就怕你讲。

(650)、什么是“宗教”?

    现在我们说“宗教”,真正的佛家叫宗,宗是从里边走,按内在本质去做,要实质;教是理论,是讲,理法上一套一套地分析,这称为教。我们讲气功是实践的科学,也是从实质上讲的,破除我执,把“文字障”要破除,学了理论不能要理论。看来我过去学了佛教以后跳出来,这一点符合佛家认为学了理论不能让理论捆住的说法。

    (续 66)


  繁體文

  什麼是“宗教”?

  余 洋

(641)、為什麼說,從接收資訊來講,我們認為這個“偏”是人們習慣造成的?

    從接收資訊來講,眼睛也是耳朵,耳朵也是鼻子,鼻子也是眼睛,手也是眼睛、也是耳朵,沒有分別。我們現在認為,眼睛就只能有常態的眼睛功能,耳朵就只能有常態的耳朵功能,這就搞偏了。我們認為這個偏是人們習慣造成的,沒人給講這些道理。這跟佛家講的“無明”,不明白道理那樣。對這個道理人們一開始會想不通,想不通就慢慢去體會,先把局限的概念打破它。希望同志們早晨沒事就去看樹,你先看一會兒太陽,然後去看樹,能看見大樹周圍有一層白霧,慢慢看習慣了,一看就看到一層白霧。就懂得原來樹不光是枝條、樹葉,樹的周圍也都是樹。這樣就把意識放開了。

    智能氣功的我執觀,就是認為它是由於對事物的認識不夠徹底造成的,認識再向前發展就可以克除它。我們以前講過常態智能和超常智能與周圍事物的關係。如果你意識的超常智能建立起來了,你就能和周圍客觀事物進行超常智能的聯繫,如果你超常智能沒建立起來,參照系裏沒這個東西,你只能用常態智能和周圍事物聯繫。

(642)、為什麼說“我執”這個偏執,從智能功來講,就是由於頑固地執著這麼一點點東西?

    我執這個偏執,從智能功來講,就是由於頑固地執著這麼一點點東西,這樣就能生出很多的問題來,因為你頑固地執著,你的意識把你生命活動固定起來了。意識能統帥生命活動,你的意識固定到這裏,就把你的生命活動固定到這個層次裏邊了,固定到這個圈裏了。你越是固執,越是狹隘,你的生命活動固執的圈就越小,你的生命力就比較小,這樣你就經不住外面的刺激。好的刺激你也受不了,俗話說受寵若驚。壞的刺激更受不了。為什麼?他固定的圈太小了。

    情趣、性格都跟你固定的圈有關係,實際上都是我執的派生物。有我執就把自己圈起來了,圈成那麼一小點,一圈,圈到低層次裏邊來了,情趣也是低層次的。低層次情趣越多,情緒就越多;情趣層次越高,我執性越小,情緒越少;到高級層次,沒情緒了。有人常說:“我沒脾氣。”真沒脾氣,碰到什麼事都無所謂,真那個樣子就好了。當然又不能像神經病那樣,狂了,你說好也不理,說壞也不理,他裏邊沒有自控能力,也沒有分析判斷能力。

(643)、有修養的人和神經病的人的無憂無慮有什麼不同?

    古人就講過,一種是有修養的人,他可以沒憂慮。一種是神經病的人也可以沒憂慮。神經病的無憂無慮是神不做主的無憂無慮,有修養的無憂無慮是高度自覺、高度靈明的無憂無慮,是和大自然統一的結果。這兩個是不一樣的。很多人不瞭解這個情況,不懂得裏邊要靈明、自控。

(644)、為什麼說,克除偏執是練功修養的一個最根本的問題?

      馬克思講人的類本質是自由、自覺,他雖然不是講生命科學的,但他給人類的類本質下了定義。小孩子不是自由自覺,神經病人不是自由自覺,他們生命力層次不夠。人執著了就沒有自由,被圈住了。你執著了,裏邊就缺乏自覺性,你只是在這一點上想自己要怎麼著,在這一點上是自覺的,別處就不自覺了,那個事情把你克住了,自覺性讓它給捆住了,實際你已經不自覺了,也不自由了。所以克除偏執是練功修養的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我們搞修養,偏執不解決,就絕對過不了中層關,更甭想往高上走。你只能在下面晃蕩,人的層次提高不了。

(645)、佛家對“克除我執”是怎樣論述的?

    克除我執是釋、儒、道三家練功的共同準則,克除偏執,並不只是我們的提法,古人都講要破除偏執。佛、道、儒三家在這方面都有論述。
佛家對克除我執認為是佛家修持當中最根本的問題。佛家練功夫講從意識裏邊練(道家從氣上練),通過意識練功來改變形體,而且對形體改變不改變抱無所謂態度。它就是研究意識活動,把意識研究得比較透徹,但是好多地方又陷入了繁瑣哲學、形式主義。我們看四禪八定的意識運用方法和佛家大禪《華嚴經》53禪的禪法,裏面儘是從道理上分析的,不是從練功上搞起來的。中國禪宗的六祖惠能,認為不需要那麼多東西,“明心見性”,一句話就完,他把過去禪宗的方法都打破了。在六祖以前禪宗的經典書籍裏邊非常繁瑣,用名言分析,用邏輯推敲(它的邏輯和形式邏輯不一樣)。比如用意識想,說練功不能想,也不能不想;也不能不不想,你不想也不對,不不想也不對。從詞上摳來摳去,那種摳詞的方法就跟莊子差不太多。

    拿大乘佛法和《莊子》對照,有些用詞都差不多。中國的大乘佛法已經結合了中國的文化,是中國的佛法了,因為印度那時已經沒有佛教了。人們說佛法是釋迦牟尼佛編的,其實大乘佛法經典的語言,其內容很多是中國的,中國佛教把它改造了,佛教也“洋為中用”了,成為大乘佛法。好多佛教經卷外國沒有(包括印度),只有中國有。這些經卷不知怎麼來的,說是過去從印度來的和尚翻譯過來的,那麼印度也應該有啊!所以翻譯的那個經到底是他自己編的還是翻譯的都很難說了。現在有的書寫某某人編譯,就是用中國話連編帶譯。在外國書里加上中國內容。要是寫某某人譯,那是完全譯人家的。既然現在中國人有編譯這個風氣,我想古代也會有這個風氣,連編帶譯把中國的文化就編進去了。所以印度沒有的經文,在中國有,我想就是那麼編的。所以佛家破除我執觀,很多內容相當於莊子的自然派。

    比如“空”,什麼都不沾。破人我執、法我執,要空,這就和莊子“純素之道,唯神是守”相仿佛,不過佛家更為徹底,連神都不要,要神都錯了,神都不守了。所以佛家就講你要破除“執”,不僅方法上破除執,意識還得破除。意識怎麼破除呢?意識根本就沒有。意識怎麼沒有呢?從他們講的“三世心不可得”就可以看出來了。過去心不可得:他們說意識沒有形象,你能把過去想的拿出來嗎?你回憶過去的東西,這個回憶是用現在心回憶過去的東西,過去的情況拿不出來。

    現在心不可得:本來意識是無形無象的,你想拿出個有形有象的東西來,當然拿不出來。

    未來心不可得:未來還沒到,還沒想,怎麼會有呢?這是讓你不要執著於體,也是要你破除我執。

(646)、為什麼說,佛家是從意識裏邊用功夫,完全從意識走?

    什麼是我?肉體是我嗎?不是。精神是我嗎?意識不存在。過去意識拿不出來,現在意識拿不出來,未來意識還沒有,也拿不出來。拿不出來就不存在,就是個空的、假的,你根本不要執著於有個意識。具體事物也不應該有,要泯滅四相: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

    人相,指單純的人的形象;

    我相,指我自己這個形象;

    眾生相,指沒有覺悟的人的形象,

    壽者相指有了覺悟的人的形象。

    這些都不應該分別,有了這個分別也不對。這是說讓意識裏不要著於一個東西,不要放到一個東西上,這是它的實質。(按這個道理,道家搞意守就不對了。)佛家是從意識裏邊用功夫,完全從意識走。

    破除我執要求精神不要停在一個地方,慢慢領會意識是個空的。我們說《意元體》無形無象,是個特殊形象的物質。有人講我找到《意元體》了。找《意元體》就錯了,它本來是無形無象的,無形無象怎麼找?不找又怎麼知道有它?這也是個矛盾。這麼講就跟佛家講的差不多了。

    有人說:龐老師你把佛家的東西搬到氣功裏邊來了。我說:“搬了點,繼承嘛!一點不要也不對,但是都搬過來也不對。”佛家是讓不想也不不想,他們不知道實質是什麼。我們說,就是不讓你想具體的,要使你的意識和無形無象冥合在一起。意識本身——《意元體》是空的,想像的時候意識也要是空的,這兩個空一合,合到一起了,這才是它的本質。

(647)、為什麼說,現在先不要做能感覺到《意元體》的夢?

    你想《意元體》有個亮點,認為那個亮點就是《意元體》的中心點,那就錯了。我們要想就想《意元體》原來是個空的,空的什麼樣就不能想了,空了,意念就往裏邊空去,這樣搞才行。

    但這得功夫達到才行,功夫達不到,連身體裏邊的氣什麼樣子都感覺不到,都不清楚,《意元體》比身體裏的氣微細得多,你不可能感覺到《意元體》。這好比我用尺子去量東西,能把一毫米量出來的尺子,一釐米就能量出來;能量出一微米的尺子,一毫米就能量出來。一個釐米、一個毫米都量不出來,能量出微米來嗎?不可能。同學們現在先不要做能感覺到《意元體》的夢。你先感覺到氣,感覺到身體裏邊氣什麼樣子,怎麼運動,你能感覺到之後,才有可能感覺到《意元體》。

(648)、那老師為什麼還帶我們感覺《意元體》?

    這是讓你安靜一下,讓你腦子裏不要著於一個東西,讓你學會意識不著於一個東西,讓你精神往裏邊收。同學們還以為老師真是帶著大家體會《意元體》,老師還讓大家體會裏面空空蕩蕩的、無形無象的,這實際是讓你的意識無形無象、空空蕩蕩。現在講偏執時把這個道理給大家講清了。同學們學理論,一層層地學,學到後面就要把前面抹掉,這個“抹”是使學的理論更全面,不是說不要了。大家來注意注意《意元體》,這麼做對不對?對,不是不對,做夢也對嘛。我們一開始就得先從不真知、不瞭解走過去,先做夢,迷迷登登地,從做個夢這麼走。但是以後要一點一點明瞭這些問題。練功不能躐等(超越之意)。

(649)、怎樣理解,佛家修煉有一個禁忌,就是“頑空”?

    佛家講三心沒有,四象沒有,真沒有嗎?能什麼都沒有嗎?什麼都沒有就成為頑空,又錯了。佛家修煉有一個禁忌,就是頑空。什麼都沒有稱為頑空,頑空就成為“斷滅見”,斷滅就沒有了,“斷滅見”指那是個錯的。佛家克除“我執觀”,就是不要著,不要著並不是什麼都不要,要你自然,自然是要符合自然狀態,而且更強調意識的自然狀態。過去沒有這麼多詞,不會這麼講。我們現在詞多了,就可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它。它是讓你體會、認識意識活動的自然狀態,破除我執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認識之後,慢慢在意識裏再自由地進行。它本來是無形無象。靈通活潑的,我們不要加主觀意念的東西。但是這裏面有個功能變化問題,不光是一般的邏輯思維的方法,裏邊有功能的質的層次的提高,沒這個品質,說得再多也不行。所以佛講佛家就怕你講。

(650)、什麼是“宗教”?

    現在我們說“宗教”,真正的佛家叫宗,宗是從裏邊走,按內在本質去做,要實質;教是理論,是講,理法上一套一套地分析,這稱為教。我們講氣功是實踐的科學,也是從實質上講的,破除我執,把“文字障”要破除,學了理論不能要理論。看來我過去學了佛教以後跳出來,這一點符合佛家認為學了理論不能讓理論捆住的說法。

    (續 6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