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04-06-2011 怎样理解我们智能功不讲呼吸并不是永远不讲呼吸?(精義答疑117)

怎样理解我们智能功不讲呼吸并不是永远不讲呼吸?(精義答疑117)


描述:智能氣功盖一老師参觀石窟大佛時出現的混元氣光
图片:
[删除]
简体文

      为什么过去说方法越复杂越低级?

  余 洋

  (根据庞明教授讲课录音整理)

(1161)、为什么过去说方法越复杂越低级?

      其实古人的方法就是找个辙让你精神集中别跑神。为什么方法越来越复杂?因为方法简单你总跑神,于是就又加一个方法;还跑神,再加一个;还跑神,再加一个……这么一来方法就复杂起来了。这是想方法让你精神集中!这都是初级入门功夫。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是高级的,包括后面要讲的方法,无论它说多保密、多高级也都是入门的。根本的问题还是前面讲的运用意识。你不会运用意识,什么也解决不了。

      中国的气功门派那么多,就是由于入门的方法不一样而形成的,“条条大路通北京”。他为什么要设这个门呢?他有他的目的性,要解决一定的问题。我们把道理弄懂了后,随便用哪个方法都行,搞这么多门派干什么?

      另外用这种办法还可以加憋气练习,过去称为宝瓶气:吸气,按住鼻子,憋住,再呼气。以前刘贵珍老先生曾把古诀“静坐禅堂金龙爪,一到西方万千秋”,改为吸气时默念“我练静坐身体好”,延长时间憋住气,憋得难受,就不容易想别的了。这些都是为了让你精神集中。


(1162)、为什么说,体内的二氧化碳多了,就不容易死人?

      另外,憋气后体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就发生变化,当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使神经兴奋度提高。一般人以为二氧化碳是废物,其实少了它也不行(脑神经兴奋不够了)。通过这样练习使呼吸延长,体内的二氧化碳多了,就不容易死人。如果上吊的人吸气吸得满满的,勒住也不容易死(但也不是绝对死不了人,如果气没吸满或吸满一倒气,一勒就死),而且往往还会把里面气脉打通。

      北京的侯树英(1978年在南宁举办的第一次全国硬气功赛得了金牌)说他的老师教他练硬气功,就是让他吸满之后,老师把他的脖子掐住,憋得很难受,脸都憋的通红,老师也不松手,憋着憋着就感觉到体内的气一下通了,这是脸上的颜色也就变了。他还说这样憋不死,我想也可能憋不死。因为憋住以后体内的二氧化碳增多,脑细胞兴奋度随之提高,使得周身各种功能相应地提高,体内的混元气的性能也提高了,一下子把周身经脉的混元气强化起来,提高了它的传导功能。这也是有可能的,但我没实验过。

      朋友教的东西没有老师教的东西可靠,老师教要带着徒弟练,老师卡住你,师兄弟按住,想跑也跑不了,难受死了,一通气,就撒手了,下一次你自己就敢卡了,几回气就通了。老师卡你,你很尊重,朋友卡你你就不那么听话,拳打脚踢的。老师卡你跟死的一样,呆着不敢动弹,如不听话,“滚蛋吧”,不要了。随便给同学们说一说,谁勇敢可以试一试,不过自己卡不死自己,因为自己用手掐住自己的颈动脉以后,脑子就会贫血,眼睛发黑,由于毅力不够,一难受手就松开了。这也属于过去通神的练法。
 
(1163)、“上下气机离合调息”法有哪两种练法?

      “上下气机离合调息”法这也属于调整阴阳的练法,上面为阳,下面为阴。有两种练法:

      1.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也比较实用,随时都可以练习。练法:以鼻吸气,膈膜下降,上腹部鼓起来了,意念从头顶向肚脐上放,同时脚趾使劲向回卷,脚心会缩,提会阴、提肛,小腹收缩,意念从脚心回到肚脐。呼气时腹部收回,意念上面会头顶,下面回脚心。这个呼吸法练三心并站桩时可以用,因为同学们的要已初步松开了,不会出现憋气或走了气的现象。

      2.另一种比较复杂,这也是密宗的“调息”法,。因为功法复杂,一说你不会,就显得神秘。练密宗的不仅练内功,还练武功,这个“调息”是武功的“调息”法。我只用了一部分。它和鼻孔阴阳交替法按鼻孔的“调息”法差不多,大家看看书就行了。这个练法和前面练法是一致的。

      不按鼻孔,用意念走也可以,只是精神集中的差一点。这个意念变化和密宗练左脉右脉不一样。练这个方法也能开喉结,开喉结后再开天门也能长寿。我们智能功开喉结的方法比这个还简单。

(1164)、怎样理解我们智能功不讲呼吸并不是永远不讲呼吸?

      过去一个门派的老师就讲一个方法,今天讲、明天讲、后天讲,讲一年还是那个方法。而我们一上午就讲了十七个。不过,这么一来,讲多了也有个坏处,就是大家光听,没有下功夫去练,对什么也没有体会,过上半年就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些内容,同学们有时间要多体会体会,这样就不容易忘了。书上选的这些方法都不会有坏处,都是比较平允的,而且效果也比较好。即使你光练阴阳平调也不会影响混元。

      我们不讲呼吸并不是永远不讲呼吸,捧气贯顶法强调松静,练形神桩是让你意守,练五元桩的发音就搞了 “调息”,我们搞的 “调息”是自然而然一步步过来的,将来练功到一定程度,一练功它自己就走起来,息不调而自调。你懂得这些 “调息”方法,自然就会出现这种呼吸了。过去说这是神的指挥,其实不是,只是你在潜意识里打上了这种呼吸法的烙印,安静之后神起作用,自己出现的一种“调息”方法。

(1165)、“意气引动调息”法是什么?

      所谓意气引动“调息”法,就是意念和呼吸的气或气的感觉互相引导的一种“调息”方法。下面介绍的几种法门,基本上都属于过去很重视的大乘功法里面诀窍的内容,而且这些“调息”方法可以从初级直接练到高级。

  (一)、“丹田翕张调息”法

  (二)、“混元中田调息”法

  (三)、“回风混合调息”法

  (四)、“添油益精调息”法

(1166)、“丹田翕张调息”法是怎样进行的?

      “丹田翕张调息”法,“翕”是合的意思,“张”是开的意思,此法就是用丹田一合一开来 “调息”。此处的丹田一般指下丹田。这是一种性命双修的“调息”法。

      1、首先从意念当中把鼻子的呼吸和丹田连上。一般注意鼻孔的气的出入属于佛家的内容,注意丹田的位置属于道家的内容。这个是两者混合的功法。但是呼吸时不能注意气怎么进去、出来,也不能注意膈膜的升降,只想一吸气丹田往四面八方开,一呼气往里合。

      2、按以前的老师说:鼻子和丹田搭上,好像鼻子长在丹田上。这种方法从形式上看相当于逆呼吸方法,但是不能用膈膜而用丹田带动,从丹田里面用意念带着开合。好像一个气囊,一吸,气到里面,一呼,把气挤出来。不要注意胸腹部,只注意鼻孔这儿一点呼吸。意念鼻子和丹田连着,丹田随呼吸一合一开,使上下结合。

      3、注意,丹田里开是前后左右一块开的,用意念走,不是一吸气往前鼓肚皮而是向四周开。一呼气要从四面合。

      4、不能注意腹壁运动,注意丹田里面,用意念想那个球一开一合。

      5、要似守非守,不能想得太具体,这样才能做到呼吸自然,悠悠扬扬,。绵绵密密。迷迷瞪瞪地一吸开了,一呼合住。掌握此窍门后非常好练。

      6、一定不能用膈肌去推,否则就成了逆呼吸。练这个呼吸法可以直接引气呼吸停。翕─张、翕─张……精神凝聚了,里面还在翕张,而鼻子不喘气了。意念合丹田气结合上了,丹田气一张一合,全身气流动了,直接出现息住,呼吸停住了。

(1167)、“混元中田调息”法是怎样进行的?

      “混元中田调息”法:与上法有些近似,都是用意念来想。前法丹田位置在下,混元中田法在中丹田。在中丹田怎么去混呢?

      1、吸气时从膻中下面(体腔中)降到中脘深处,呼气时上来。有的老师讲,是在心口下面到中脘这一段的体腔中,气上来下去。

      2、丹田翕张法是注意开合运动,这个“混元中田调息”法是注意升降运动,这两个注意的方法不同。有的书上有“混元中田调息”法,像《性命圭旨》。传统的文始派据说就搞这种呼吸。

      3、这个呼吸也是只注意鼻子的气,不管膈膜,非常自然地呼吸,越来越慢、越来越慢。

(1168)、怎样理解“丹田翕张调息”法、“混元中田调息”法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打开传统的所谓玄关窍?

      前人说“三寸气在千般用”,应该指的就是这般气在人体中上下上下,有了这个气就把后天气和先天气结合上了。这是用后天气引发先天气。有的门派讲,练这种呼吸可直入静境而打开玄关窍。它自己悠悠扬扬,意念和它合得很好了,里面就出现了一片似乎是虚白而不是真正虚白的景象,即中田玄关窍开了。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打开传统的所谓玄关窍:下玄关窍和中玄关窍。加之鼻子下面有个人中穴,扎人中穴有很强的镇静作用,经常守住这个地方,精神容易安定。古人说这两种呼吸法如何地高妙,实际它的就这么两个:一个是变相意守,意守不是死守,是活守,守丹田的一开一合或一升一降;一个是注意呼吸,精神注意一呼气一吸气,可把你的心猿意马拴住,达到安神的作用。神安了,丹田好守了,神和里面的气一开一合合住了,气就充足了。“有气则成窍,无气则渺茫。”

      智能功不讲“调息”,但我们练混元窍搞开张升降也可以,方法是活的。书上介绍的这些 “调息”法都是上乘功法,和我们练的不矛盾,愿意练的可以练练。

(1169)、“回风混合调息”法是怎样进行的?

    “回风混合调息”法,这个“调息”法似乎和“中田调息”法差不多,有的人就把“中田调息”法叫“回风混合调息”法,其实两者有根本的不同。

      1、“回风混合调息”法不是从中脘里面走,而是从正对第11胸椎(脊中穴)椎骨前面的这个空腔走的。这个位置相当于腹主动脉、静脉和乳糜管处,这儿有神经丛,是个很重要的位置。注意别守在脊柱上,那太靠后了。

      2、“回风混合调息”法是一吸气,意念到鼻根,再到印堂,从印堂里面想进去。

      3、有的传统功法说是一吸气到巅顶百会,这么下去到脊中,停一停,呼气时再回来。本来一般吸气往下走,而练这个功法,是先守山根,安安静静一点杂念都没有了,再一吸气进去先向上升而后降,走到脊中,一呼气返回。

      有的说“退藏于密”就是这个功法,这是个古法。

      《易经》有一卦叫艮卦,有“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的讲法。艮当止讲,说意念到背上去,慢慢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了。行其庭,胸前有个中庭穴,气从中庭穴走,就感觉不到人的存在了。我想,这肯定是后人根据《易经》中这句话编的,写《易经》的时候可能不会有这么具体的“调息”法。

      4、我经过考察认为,实际不是一吸气往上到巅顶,而是一吸气到了鼻根。守着鼻根使精神集中,气就充足了,内外气好通了。鼻腔上之筛板有好多小窟窿,可以直接动脑子。用意念从这进去到大脑,经第三、四脑室,从中央脊髓管里面下去到脊中,呼气时意念再回来。

      5、如果练功意念真能这么走,效果是很好的。但走不好也能死人,尤其往回上翻到第三、四脑室时,一冲冲不通,就把人冲死了。

      6、以上三种方法均可以守山根。正规的“丹田翕张调息”法虽说要注意鼻子,但也可以守到山根上来。混元中田也是从鼻子进去,但要注意不从鼻孔进去,从鼻孔走气容易走岔道。应该鼻尖微微有点吸气的意思,但不管空气,而用意念从鼻尖经鼻中膈往里边进,这样,气才容易走正路。

      “回风混合调息”法注意鼻柱才能更好地起作用,因为鼻柱下边连着人中,后面连着筛板的位置。从胚胎发生学上是这么连着的,气场连着的。这也是要你集中精神。我们不搞“调息”,你能集中精神就够了。

(1170)、“添油益精调息”法是怎样进行的?

    “添油益精调息”法,是用来补人身体正气的。一般过了64岁,真元之气(先天元气)就不多了。这时候再练修仙之术、修炼大道就难以修成了。就不能先修炼大道,而需先添油益精,把自己的精气练充足。有的把添油益精这个名词解释成搞双修,其实清修派也有添油益精。

      1、此“调息”法很简单,就是把“混合调息”法的路线延长。一吸气通过从头转到脊中,继续往下走到会阴,从会阴里边往前一转,上升到丹田。呼吸中间稍停一停,然后慢慢地自然呼气(不是退回来)。

      2、这种方法实际上是过去练气功所说的多吸少呼。这里边给你加了个意守,同时给你通一通督脉的路线。

      3、本来一般人练周天的运行路线是督脉上升、任脉下降, 这里采用了督脉下降的办法。以前讲这条路是“神仙路”,把他说得很神秘,其实就是让你精神集中。

      4、这也是个变相的意守,通过一个经脉的路线而意守丹田。只是这里加上了呼吸,使精神专注之后,而发挥意念的作用,通过意念来聚气达到无中生有。一吸气大自然气一集中,往里边一收,多吸进点,少呼出点。

      实际就是利用混元气。走下田是生精的,中田是生气的,上田是养神的。老年人精气不足可以用这个方法,注意下丹田,而使肾精旺盛起来。这是从上田导到下田,以神益气生精,精气充足了再炼精化气。以前讲,精不足,丹田里没有种子,练功练不成,得从肾精上练起来。为什么强调肾精?因为精的全息性比其它细胞强,而且精有全息能量,一旦精气充足了,练功就好练了。

      前面四种 “调息”法实际上都是通过一定路线把意念集中起来,用意念调动外界的气。守住身体后,一吸把外面的气吸进去了。实际上也是用大自然的混元气补充自身的气。另外,这几种“调息”法是自身的气比较统一集中,有序化增强,这样自然易于凝聚起来。

                                              (续118)


 

繁體文

      為什麽過去說方法越複雜越低級?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1161)、為什麽過去說方法越複雜越低級?

      其實古人的方法就是找個轍讓你精神集中別跑神。為什麼方法越來越複雜?因為方法簡單你總跑神,於是就又加一個方法;還跑神,再加一個;還跑神,再加一個……這麼一來方法就複雜起來了。這是想方法讓你精神集中!這都是初級入門功夫。大家千萬不要認為這是高級的,包括後面要講的方法,無論它說多保密、多高級也都是入門的。根本的問題還是前面講的運用意識。你不會運用意識,什麼也解決不了。

      中國的氣功門派那麼多,就是由於入門的方法不一樣而形成的,“條條大路通北京”。他為什麼要設這個門呢?他有他的目的性,要解決一定的問題。我們把道理弄懂了後,隨便用哪個方法都行,搞這麼多門派幹什麼?

      另外用這種辦法還可以加憋氣練習,過去稱為寶瓶氣:吸氣,按住鼻子,憋住,再呼氣。以前劉貴珍老先生曾把古訣“靜坐禪堂金龍爪,一到西方萬千秋”,改為吸氣時默念“我練靜坐身體好”,延長時間憋住氣,憋得難受,就不容易想別的了。這些都是為了讓你精神集中。


(1162)、為什麼說,體內的二氧化碳多了,就不容易死人?

      另外,憋氣後體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就發生變化,當二氧化碳的濃度達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使神經興奮度提高。一般人以為二氧化碳是廢物,其實少了它也不行(腦神經興奮不夠了)。通過這樣練習使呼吸延長,體內的二氧化碳多了,就不容易死人。如果上吊的人吸氣吸得滿滿的,勒住也不容易死(但也不是絕對死不了人,如果氣沒吸滿或吸滿一倒氣,一勒就死),而且往往還會把裏面氣脈打通。

      北京的侯樹英(1978年在南寧舉辦的第一次全國硬氣功賽得了金牌)說他的老師教他練硬氣功,就是讓他吸滿之後,老師把他的脖子掐住,憋得很難受,臉都憋的通紅,老師也不鬆手,憋著憋著就感覺到體內的氣一下通了,這是臉上的顏色也就變了。他還說這樣憋不死,我想也可能憋不死。因為憋住以後體內的二氧化碳增多,腦細胞興奮度隨之提高,使得周身各種功能相應地提高,體內的混元氣的性能也提高了,一下子把周身經脈的混元氣強化起來,提高了它的傳導功能。這也是有可能的,但我沒實驗過。

      朋友教的東西沒有老師教的東西可靠,老師教要帶著徒弟練,老師卡住你,師兄弟按住,想跑也跑不了,難受死了,一通氣,就撒手了,下一次你自己就敢卡了,幾回氣就通了。老師卡你,你很尊重,朋友卡你你就不那麼聽話,拳打腳踢的。老師卡你跟死的一樣,呆著不敢動彈,如不聽話,“滾蛋吧”,不要了。隨便給同學們說一說,誰勇敢可以試一試,不過自己卡不死自己,因為自己用手掐住自己的頸動脈以後,腦子就會貧血,眼睛發黑,由於毅力不夠,一難受手就鬆開了。這也屬於過去通神的練法。
 
(1163)、“上下氣機離合調息”法有哪兩種練法?

      “上下氣機離合調息”法這也屬於調整陰陽的練法,上面為陽,下面為陰。有兩種練法:

      1.這種方法比較簡單,也比較實用,隨時都可以練習。練法:以鼻吸氣,膈膜下降,上腹部鼓起來了,意念從頭頂向肚臍上放,同時腳趾使勁向回卷,腳心會縮,提會陰、提肛,小腹收縮,意念從腳心回到肚臍。呼氣時腹部收回,意念上面會頭頂,下面回腳心。這個呼吸法練三心並站樁時可以用,因為同學們的要已初步鬆開了,不會出現憋氣或走了氣的現象。

      2.另一種比較複雜,這也是密宗的“調息”法,。因為功法複雜,一說你不會,就顯得神秘。練密宗的不僅練內功,還練武功,這個“調息”是武功的“調息”法。我只用了一部分。它和鼻孔陰陽交替法按鼻孔的“調息”法差不多,大家看看書就行了。這個練法和前面練法是一致的。

      不按鼻孔,用意念走也可以,只是精神集中的差一點。這個意念變化和密宗練左脈右脈不一樣。練這個方法也能開喉結,開喉結後再開天門也能長壽。我們智能功開喉結的方法比這個還簡單。

(1164)、怎樣理解我們智能功不講呼吸並不是永遠不講呼吸?

      過去一個門派的老師就講一個方法,今天講、明天講、後天講,講一年還是那個方法。而我們一上午就講了十七個。不過,這麼一來,講多了也有個壞處,就是大家光聽,沒有下功夫去練,對什麼也沒有體會,過上半年就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這些內容,同學們有時間要多體會體會,這樣就不容易忘了。書上選的這些方法都不會有壞處,都是比較平允的,而且效果也比較好。即使你光練陰陽平調也不會影響混元。

      我們不講呼吸並不是永遠不講呼吸,捧氣貫頂法強調松靜,練形神樁是讓你意守,練五元樁的發音就搞了 “調息”,我們搞的 “調息”是自然而然一步步過來的,將來練功到一定程度,一練功它自己就走起來,息不調而自調。你懂得這些 “調息”方法,自然就會出現這種呼吸了。過去說這是神的指揮,其實不是,只是你在潛意識裏打上了這種呼吸法的烙印,安靜之後神起作用,自己出現的一種“調息”方法。

(1165)、“意氣引動調息”法是什麼?

      所謂意氣引動“調息”法,就是意念和呼吸的氣或氣的感覺互相引導的一種“調息”方法。下面介紹的幾種法門,基本上都屬於過去很重視的大乘功法裏面訣竅的內容,而且這些“調息”方法可以從初級直接練到高級。

  (一)、“丹田翕張調息”法

  (二)、“混元中田調息”法

  (三)、“回風混合調息”法

  (四)、“添油益精調息”法

(1166)、“丹田翕張調息”法是怎樣進行的?

      “丹田翕張調息”法,“翕”是合的意思,“張”是開的意思,此法就是用丹田一合一開來 “調息”。此處的丹田一般指下丹田。這是一種性命雙修的“調息”法。

      1、首先從意念當中把鼻子的呼吸和丹田連上。一般注意鼻孔的氣的出入屬於佛家的內容,注意丹田的位置屬於道家的內容。這個是兩者混合的功法。但是呼吸時不能注意氣怎麼進去、出來,也不能注意膈膜的升降,只想一吸氣丹田往四面八方開,一呼氣往裏合。

      2、按以前的老師說:鼻子和丹田搭上,好像鼻子長在丹田上。這種方法從形式上看相當於逆呼吸方法,但是不能用膈膜而用丹田帶動,從丹田裏面用意念帶著開合。好像一個氣囊,一吸,氣到裏面,一呼,把氣擠出來。不要注意胸腹部,只注意鼻孔這兒一點呼吸。意念鼻子和丹田連著,丹田隨呼吸一合一開,使上下結合。

      3、注意,丹田裏開是前後左右一塊開的,用意念走,不是一吸氣往前鼓肚皮而是向四周開。一呼氣要從四面合。

      4、不能注意腹壁運動,注意丹田裏面,用意念想那個球一開一合。

      5、要似守非守,不能想得太具體,這樣才能做到呼吸自然,悠悠揚揚,。綿綿密密。迷迷瞪瞪地一吸開了,一呼合住。掌握此竅門後非常好練。

      6、一定不能用膈肌去推,否則就成了逆呼吸。練這個呼吸法可以直接引氣呼吸停。翕─張、翕─張……精神凝聚了,裏面還在翕張,而鼻子不喘氣了。意念合丹田氣結合上了,丹田氣一張一合,全身氣流動了,直接出現息住,呼吸停住了。

(1167)、“混元中田調息”法是怎樣進行的?

      “混元中田調息”法:與上法有些近似,都是用意念來想。前法丹田位置在下,混元中田法在中丹田。在中丹田怎麼去混呢?

      1、吸氣時從膻中下面(體腔中)降到中脘深處,呼氣時上來。有的老師講,是在心口下面到中脘這一段的體腔中,氣上來下去。

      2、丹田翕張法是注意開合運動,這個“混元中田調息”法是注意升降運動,這兩個注意的方法不同。有的書上有“混元中田調息”法,像《性命圭旨》。傳統的文始派據說就搞這種呼吸。

      3、這個呼吸也是只注意鼻子的氣,不管膈膜,非常自然地呼吸,越來越慢、越來越慢。

(1168)、怎樣理解“丹田翕張調息”法、“混元中田調息”法這兩種方法都可以打開傳統的所謂玄關竅?

      前人說“三寸氣在千般用”,應該指的就是這般氣在人體中上下上下,有了這個氣就把後天氣和先天氣結合上了。這是用後天氣引發先天氣。有的門派講,練這種呼吸可直入靜境而打開玄關竅。它自己悠悠揚揚,意念和它合得很好了,裏面就出現了一片似乎是虛白而不是真正虛白的景象,即中田玄關竅開了。

      這兩種方法都可以打開傳統的所謂玄關竅:下玄關竅和中玄關竅。加之鼻子下面有個人中穴,紮人中穴有很強的鎮靜作用,經常守住這個地方,精神容易安定。古人說這兩種呼吸法如何地高妙,實際它的就這麼兩個:一個是變相意守,意守不是死守,是活守,守丹田的一開一合或一升一降;一個是注意呼吸,精神注意一呼氣一吸氣,可把你的心猿意馬拴住,達到安神的作用。神安了,丹田好守了,神和裏面的氣一開一合合住了,氣就充足了。“有氣則成竅,無氣則渺茫。”

      智能功不講“調息”,但我們練混元竅搞開張升降也可以,方法是活的。書上介紹的這些 “調息”法都是上乘功法,和我們練的不矛盾,願意練的可以練練。

(1169)、“回風混合調息”法是怎樣進行的?

    “回風混合調息”法,這個“調息”法似乎和“中田調息”法差不多,有的人就把“中田調息”法叫“回風混合調息”法,其實兩者有根本的不同。

      1、“回風混合調息”法不是從中脘裏面走,而是從正對第11胸椎(脊中穴)椎骨前面的這個空腔走的。這個位置相當於腹主動脈、靜脈和乳糜管處,這兒有神經叢,是個很重要的位置。注意別守在脊柱上,那太靠後了。

      2、“回風混合調息”法是一吸氣,意念到鼻根,再到印堂,從印堂裏面想進去。

      3、有的傳統功法說是一吸氣到巔頂百會,這麼下去到脊中,停一停,呼氣時再回來。本來一般吸氣往下走,而練這個功法,是先守山根,安安靜靜一點雜念都沒有了,再一吸氣進去先向上升而後降,走到脊中,一呼氣返回。

      有的說“退藏於密”就是這個功法,這是個古法。

      《易經》有一卦叫艮卦,有“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的講法。艮當止講,說意念到背上去,慢慢感覺不到自己的身體了。行其庭,胸前有個中庭穴,氣從中庭穴走,就感覺不到人的存在了。我想,這肯定是後人根據《易經》中這句話編的,寫《易經》的時候可能不會有這麼具體的“調息”法。

      4、我經過考察認為,實際不是一吸氣往上到巔頂,而是一吸氣到了鼻根。守著鼻根使精神集中,氣就充足了,內外氣好通了。鼻腔上之篩板有好多小窟窿,可以直接動腦子。用意念從這進去到大腦,經第三、四腦室,從中央脊髓管裏面下去到脊中,呼氣時意念再回來。

      5、如果練功意念真能這麼走,效果是很好的。但走不好也能死人,尤其往回上翻到第三、四腦室時,一衝衝不通,就把人沖死了。

      6、以上三種方法均可以守山根。正規的“丹田翕張調息”法雖說要注意鼻子,但也可以守到山根上來。混元中田也是從鼻子進去,但要注意不從鼻孔進去,從鼻孔走氣容易走岔道。應該鼻尖微微有點吸氣的意思,但不管空氣,而用意念從鼻尖經鼻中膈往裏邊進,這樣,氣才容易走正路。

      “回風混合調息”法注意鼻柱才能更好地起作用,因為鼻柱下邊連著人中,後面連著篩板的位置。從胚胎發生學上是這麼連著的,氣場連著的。這也是要你集中精神。我們不搞“調息”,你能集中精神就夠了。

(1170)、“添油益精調息”法是怎樣進行的?

    “添油益精調息”法,是用來補人身體正氣的。一般過了64歲,真元之氣(先天元氣)就不多了。這時候再練修仙之術、修煉大道就難以修成了。就不能先修煉大道,而需先添油益精,把自己的精氣練充足。有的把添油益精這個名詞解釋成搞雙修,其實清修派也有添油益精。

      1、此“調息”法很簡單,就是把“混合調息”法的路線延長。一吸氣通過從頭轉到脊中,繼續往下走到會陰,從會陰裏邊往前一轉,上升到丹田。呼吸中間稍停一停,然後慢慢地自然呼氣(不是退回來)。

      2、這種方法實際上是過去練氣功所說的多吸少呼。這裏邊給你加了個意守,同時給你通一通督脈的路線。

      3、本來一般人練周天的運行路線是督脈上升、任脈下降, 這裏採用了督脈下降的辦法。以前講這條路是“神仙路”,把他說得很神秘,其實就是讓你精神集中。

      4、這也是個變相的意守,通過一個經脈的路線而意守丹田。只是這裏加上了呼吸,使精神專注之後,而發揮意念的作用,通過意念來聚氣達到無中生有。一吸氣大自然氣一集中,往裏邊一收,多吸進點,少呼出點。

      實際就是利用混元氣。走下田是生精的,中田是生氣的,上田是養神的。老年人精氣不足可以用這個方法,注意下丹田,而使腎精旺盛起來。這是從上田導到下田,以神益氣生精,精氣充足了再煉精化氣。以前講,精不足,丹田裏沒有種子,練功練不成,得從腎精上練起來。為什麼強調腎精?因為精的全息性比其他細胞強,而且精有全息能量,一旦精氣充足了,練功就好練了。

      前面四種 “調息”法實際上都是通過一定路線把意念集中起來,用意念調動外界的氣。守住身體後,一吸把外面的氣吸進去了。實際上也是用大自然的混元氣補充自身的氣。另外,這幾種“調息”法是自身的氣比較統一集中,有序化增強,這樣自然易於凝聚起來。

                                              (續1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