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

02-06-2011 為什麼練功之後可以讓心跳快,也可以讓心跳慢呢?(精義答疑116)

為什麼練功之後可以讓心跳快,也可以讓心跳慢呢?(精義答疑116)


描述:龐明教授在秦皇島华夏氣功中心住所大门前留影
图片:
[删除]
简体文

      为什么练功之后可以让心跳快,也可以让心跳慢呢?

  余 洋

  (根据庞明教授讲课录音整理)

(1151)、“数息”是怎样进行的?

    “数息”就是一开始数呼吸,也有不同的方法。

      1、可以一吸气数一个数,一呼气数一个数;

      2、也可以一个呼吸数一个数。后者数数间隔的时间长一点,慢慢就安静了。但是有的人容易跑神,那么就采用前者,呼一下数一个,吸一下数一个,意念和呼吸老拴着就不容易跑了。这是集中精神的很好方法,也是“调息”的好方法。

      3、一般的数到十就重新数,不要没完没了地数,这样既省心,又容易集中。

      4、如果能数到几百个还没杂念,到这时就不再数了,因为精神已经和呼吸结合到一起了。精神一集中,呼吸也就慢了,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深细匀长的呼吸要求。出现这种情况,就应该进入第二步的“随息”。

(1152)、“随息”是怎样进行的?

      “随息”就是一吸气,意念跟着进去,一呼气意念跟着出来。传统气功里面对随息,一般这么讲:

      1、用腹式顺呼吸,一吸气肚子鼓起来,一呼气肚子瘪进去;

      2、用腹式逆呼吸,一吸气肚子瘪进去,一呼气肚子鼓起来。

      这么“随息”行不行?行!但是这样“随息”就不是随气,而是随形了。

我所得师传“随息”的真谛,是指的气,“随息”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吸气,气进去,开始能感觉鼻子这儿在动,身体里面气的运动靠形体的运动来帮助才能感觉到,但意念不要放在膈膜、形体上,别注意腹皮,要注意那个模模糊糊动动的势态,这样就使得神和息(气)结合得多了,就没落到形上,这样真气就变化大一点。

      2、“随息”的真谛是意念随着气息而出入。练到“随息”为什么不数数了?因为这时候精神能够集中了。数数的目的本来是为了使你的思想集中起来,因为一跑神就会忘记数数。当练到不跑神了,意念和气结合上了,就不需要数了。数数时脑子里的有个兴奋点管着它,不数数,脑子里的活动度就简单多了,入静的程度就有深了一层。

      3、同学们必须正确地认识从“数息”到“随息”的变化。“随息”时不要有意延长时间,要自然呼吸。随息千万不要光注意呼气和吸气,还应该注意到吸气和呼气之间的那个停顿(这也是属于“随息”的范畴)。那一停既没有吸气的动作,意念和它结合上,脑子里没有其它的念头,兴奋点就没有了。这是属于没有呼吸的精神集中,这种精神集中达到了高度的安静。本来一吸气脑子的发个命令,脑子就兴奋一下;一呼气脑子又得发命令,也同样兴奋一下;而停顿既不发兴奋的指令也不发抑制的指令,脑子里面是安静的,虽然还没有真正达到呼吸停,但是它属于短期的呼吸停。练功就是要念住、息住、脉住嘛!

      念住,杂念停了;息住,呼吸停了;在还没有达到真正的息住时,如果你能够注意到呼吸之间的一段停顿,那它不也时呼吸停了以后的意念集中吗?这一点特别有意义。

(1153)、“观息”是怎样进行的?

      “观息”就是当你“随息”很自然了,很熟练了,而且也没有杂念了,精神高度集中,里面的气也足了,敏感度也提高了,一吸气就不仅感觉到从胸腔到腹腔、隔膜这么动弹,而且气从旁边走也能感觉到了,这就不叫“随息”了,叫“观息”。观就是观察、体察。但是当你还体会不到里面气的变化的时候,还得搞“随息”。实际“随息”和“观息”的过度是自然转变的,不是像“数息”和“随息”的转变过程──“数息”数得能集中了,我不数了,搞“随息”。“随息”和“观息”没有这个过程。

    “随息”越随着精神越集中,越随着《意元体》的体察功能越强,越来越细致,一吸气,噢,到周身了,一呼气又感到气出来了(这是从呼吸道走的);再以后,感觉到皮肤也在呼吸了。这都属于“观息”的范畴。当你一旦真正能感觉到内气的变化了,那已经到高层次上去了,“观息”就成了观察里面的气了。

      意和气相结合,神息相依变成神气相依了,实质已发生变化。神气相依虽然也有个出入的过程,但那不是和“息”相结合而是和“气”相结合了。我们练智能功不是有神气并用的方法吗?“观息”相当于智能功的神观内气。他和一般的观察经络不一样,它是借助呼吸来体察内气和身体各个部分交通出入变化的情况,另外还观皮肤粘膜和外界气的交换。

      同学们对这些都很感兴趣,但这不是那么容易的。“六妙法门”,佛家很多人都懂得,但是真正达到观息(观察内气)的没几个。天台止观这个门派现在还有,不过他们不这么观,他们有另外的内容。以前有个全国很有名的佛家大德,修天台止观的,讲经说法很透彻,但他功夫也没有达到观息程度。当然他们从宗教上走,也不观想这个东西。

(1154)、我一开始搞“观息”行不行?

      这三步功夫时从浅到深一步步练出来的。有的同学讲,我一开始搞观息行不行?不是不行,而是往往不起作用,为什么不起作用呢?你数息还数不了几个就跑神了,如果你不数数那就更容易跑神,一跑神,功就练不了啦。很多人不愿从最简单的开始,一数息,就认为太低级,太简单。你的精神还不能达到高度集中的时候,去练观息,就容易跑神,这是还得从数息练起,不然照样还是低级的,功夫长得更慢。

(1155)、“听息”是怎样进行的?

      智能功把“听息”也放在神息相依里面。“听息”本来是古人的功法,《桩子》把“听息”叫“心斋”。我们说吃斋是吃素的意思,心斋是要心“素”,不要受别的干扰。心怎么能素(不乱七八糟)呢?简单的方法就是桩子的“听息”法。“听息”法实际是把神息相依的“数息”、随息、观息结合到一起,它不光简单的把精神和呼吸“听息”相结合,还要用耳朵听着,相当于“三元归一”──心里边想着,闭着眼睛看着,耳朵听着,而且着重在用耳朵听。

      着重耳朵听有什么好处呢?好就好在用耳朵听呼吸的声音,不管那个气怎么动,只要不憋气,即使呼吸很细微,慢慢也都能听到声音。从鼻孔到喉咙气流的这种比较粗糙的声音好听,慢慢气流振动鼻孔和喉咙的声音没有了,但是这时意识也能跟进去了,轻轻那么一动的声音也能听到了。这就不是用耳朵听了,而完全用意识来听,这种听就不是听觉的听了,而成为一种特殊的感觉。这时候意念和气就结合到一起了。慢慢地变化很小,意念也就达到了高度入静。

(1156)、为什么说,能听心跳也不简单?

      《庄子》还讲了练功的几个层次,我们不那么练了,我只给同学们简单地介绍一下。像这种 “调息”法可以随时用,这是高级功法,不容易出偏,容易入静,容易养神。有些人听听就听不到呼吸了,当你听不到呼吸声音时,一是高度精神集中感觉到气的变化了;再就是感觉到心跳。一开始使听到耳朵上跳,以后是脖子上跳,再以后听到心在跳。开始是“通、通、通”,以后是“扑通、扑通、扑通”,和用听诊器听到的声音差不多。

      你听到心跳也不简单(古书上没有的),我1966年体会过心跳以后,就守住它,加意念让全身放松,把意念分到周身,周身就都在跳,那也是很好的方法。一开始不能入静的,练“调息”时不听呼吸听心跳也可以,有的人用手把耳朵摁住以后,就可以听到“轰、轰”地跳。有的听不着,这是好现象,真听得很清楚的,那是迷走神经功能失常了。功能非常好的人听不清,但如果躺着压住一边就能听到声音,感受到心跳冲击的振动感。

(1157)、为什么练功之后可以让心跳快,也可以让心跳慢呢?

      意念和脉搏的跳动结合上,精神活动能力更加精确了,慢慢就体会到血管的一起一伏。这时,不仅注意起(射血期)伏(充盈期),还要注意中间的停顿,即心脏的等容收缩期(0.06s)和等容舒张期(0.42s),这时候心脏放松的兴奋度相当于练气功的心跳停的内在感受。

为什么练功之后可以让心跳快,也可以让心跳慢呢?就是通过调整当中的停顿,让心跳一分钟跳30次或十几次人也没有事,慢慢可以练得不跳。但练到心跳停,不一定功夫非常高,也不像道家说的结了大丹才出现心跳停,就用这个办法也可以练成心跳停。

    “庞老师,那我们就练心跳停不好吗?”练心跳快或停也不容易,首先你得先感觉到心跳,注意心跳当中那个停,意念要跟上,这就得把《意元体》的功能练得特别精细、灵敏,里边有一点点空隙都能感觉到。《意元体》功能没达到这个灵敏度就不行。这就叫功夫,光说不行,必须真练。

      前面讲的四种方法也是传统气功里常用的几种呼吸法。现在的气功书差不多都讲前三种方法(数息、随息、观息),因为早在一千多年前,天台宗的祖师智顗大师就提出了“三调”,其中的 “调息”讲的就是这个问题。而听息,古书上有的有,有的没有。现在出版的书对听息介绍的也不少了,但他们没有讲听心跳。

(1158)、“平调阴阳调息”法是什么?

      从阴阳立论的就要使阴阳平衡,我们智能功不搞这个东西,现在密宗还在搞。下面介绍两种:

  (一)、鼻孔阴阳交替调息法

  (二)、上下气机离合法调息法

(1159)、“鼻孔阴阳交替调息”法是怎样进行的?

      鼻孔阴阳交替法:左鼻孔和右鼻孔到底哪个是阴哪个是阳,不同的功法说法不一样。道家讲:左边为阳,右边为阴;阳时(子、寅、辰、午、申、戌)为阳,双数为阳;在阳时左鼻孔喘气,阴时右鼻孔喘气(我体会过,觉得并不是那么确切)。可佛家就不这么讲了,它不用阴阳这个词,说左右交替着练就平衡了。不过古人注意阴阳,阴时走这个,阳时走那个。我们不练阴阳,也就不这么严格要求。

      一般的练功时先用右手中指或食指按住鼻根,大拇指按住右鼻孔。若用中指,就用四指按住左侧的鼻孔;若用食指,就用中指按住左侧的鼻孔。大拇指把右鼻孔按住,用左鼻孔吸气,呼气时把左边的鼻孔闭着,用右侧鼻出气。这么做二十四个三十六个呼吸,然后再换左手。左右呼息的次数要相等。

(1160)、为什么说,练“调息”就是练精神集中、入静?

      有的同学会问,这么搞像做体操,能入静吗?对刚练功的人来说,尤其是小孩来说他不会精神入静,而练这个就可以使他精神入静。因为这么练相当于给他一个拐棍:吸气时开这个,堵那个;呼气时堵这个,开那个。这么集中精神做呼吸动作,精神一集中不就入静了吗?有的说智能功要求精神集中做动作,那是低级功,那他们“调息”不也是集中精神做呼吸的动作吗?像前面讲的数息、随息、观息,不也是集中精神做呼吸动作吗?

      佛家也用这个呼吸法,但是他们还配合观想三脉,想从会阴上来的中脉有条管子,它左边有一个,右边也有一个。这个鼻孔吸气通那个管,那个鼻孔吸气通这个管,从右边起来在喉头一分叉,通到左鼻孔,再出来。这是密宗的,我们知道有这个内容就可以了。

      同学们没事也不用这么揉鼻子去。以后,我们要推广气功,也教小孩子这个揉鼻子的气功操,因为小孩太小,精神不易集中,做别的也不好做。而练这个,老师一喊口令:按左,呼气;按右,吸气……老这么倒手指头,精神就集中了。

                                      (续117)



繁體文

      為什麼練功之後可以讓心跳快,也可以讓心跳慢呢?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1151)、“數息”是怎樣進行的?

    “數息”就是一開始數呼吸,也有不同的方法。

      1、可以一吸氣數一個數,一呼氣數一個數;

      2、也可以一個呼吸數一個數。後者數數間隔的時間長一點,慢慢就安靜了。但是有的人容易跑神,那麼就採用前者,呼一下數一個,吸一下數一個,意念和呼吸老拴著就不容易跑了。這是集中精神的很好方法,也是“調息”的好方法。

      3、一般的數到十就重新數,不要沒完沒了地數,這樣既省心,又容易集中。

      4、如果能數到幾百個還沒雜念,到這時就不再數了,因為精神已經和呼吸結合到一起了。精神一集中,呼吸也就慢了,自然而然地達到了深細勻長的呼吸要求。出現這種情況,就應該進入第二步的“隨息”。

(1152)、“隨息”是怎樣進行的?

      “隨息”就是一吸氣,意念跟著進去,一呼氣意念跟著出來。傳統氣功裏面對隨息,一般這麼講:

      1、用腹式順呼吸,一吸氣肚子鼓起來,一呼氣肚子癟進去;

      2、用腹式逆呼吸,一吸氣肚子癟進去,一呼氣肚子鼓起來。

      這麼“隨息”行不行?行!但是這樣“隨息”就不是隨氣,而是隨形了。

我所得師傳“隨息”的真諦,是指的氣,“隨息”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一吸氣,氣進去,開始能感覺鼻子這兒在動,身體裏面氣的運動靠形體的運動來幫助才能感覺到,但意念不要放在膈膜、形體上,別注意腹皮,要注意那個模模糊糊動動的勢態,這樣就使得神和息(氣)結合得多了,就沒落到形上,這樣真氣就變化大一點。

      2、“隨息”的真諦是意念隨著氣息而出入。練到“隨息”為什麼不數數了?因為這時候精神能夠集中了。數數的目的本來是為了使你的思想集中起來,因為一跑神就會忘記數數。當練到不跑神了,意念和氣結合上了,就不需要數了。數數時腦子裏的有個興奮點管著它,不數數,腦子裏的活動度就簡單多了,入靜的程度就有深了一層。

      3、同學們必須正確地認識從“數息”到“隨息”的變化。“隨息”時不要有意延長時間,要自然呼吸。隨息千萬不要光注意呼氣和吸氣,還應該注意到吸氣和呼氣之間的那個停頓(這也是屬於“隨息”的範疇)。那一停既沒有吸氣的動作,意念和它結合上,腦子裏沒有其他的念頭,興奮點就沒有了。這是屬於沒有呼吸的精神集中,這種精神集中達到了高度的安靜。本來一吸氣腦子的發個命令,腦子就興奮一下;一呼氣腦子又得發命令,也同樣興奮一下;而停頓既不發興奮的指令也不發抑制的指令,腦子裏面是安靜的,雖然還沒有真正達到呼吸停,但是它屬於短期的呼吸停。練功就是要念住、息住、脈住嘛!

      念住,雜念停了;息住,呼吸停了;在還沒有達到真正的息住時,如果你能夠注意到呼吸之間的一段停頓,那它不也時呼吸停了以後的意念集中嗎?這一點特別有意義。

(1153)、“觀息”是怎樣進行的?

      “觀息”就是當你“隨息”很自然了,很熟練了,而且也沒有雜念了,精神高度集中,裏面的氣也足了,敏感度也提高了,一吸氣就不僅感覺到從胸腔到腹腔、隔膜這麼動彈,而且氣從旁邊走也能感覺到了,這就不叫“隨息”了,叫“觀息”。觀就是觀察、體察。但是當你還體會不到裏面氣的變化的時候,還得搞“隨息”。實際“隨息”和“觀息”的過度是自然轉變的,不是像“數息”和“隨息”的轉變過程──“數息”數得能集中了,我不數了,搞“隨息”。“隨息”和“觀息”沒有這個過程。

    “隨息”越隨著精神越集中,越隨著《意元體》的體察功能越強,越來越細緻,一吸氣,噢,到周身了,一呼氣又感到氣出來了(這是從呼吸道走的);再以後,感覺到皮膚也在呼吸了。這都屬於“觀息”的範疇。當你一旦真正能感覺到內氣的變化了,那已經到高層次上去了,“觀息”就成了觀察裏面的氣了。

      意和氣相結合,神息相依變成神氣相依了,實質已發生變化。神氣相依雖然也有個出入的過程,但那不是和“息”相結合而是和“氣”相結合了。我們練智能功不是有神氣並用的方法嗎?“觀息”相當於智能功的神觀內氣。他和一般的觀察經絡不一樣,它是借助呼吸來體察內氣和身體各個部分交通出入變化的情況,另外還觀皮膚粘膜和外界氣的交換。

      同學們對這些都很感興趣,但這不是那麼容易的。“六妙法門”,佛家很多人都懂得,但是真正達到觀息(觀察內氣)的沒幾個。天臺止觀這個門派現在還有,不過他們不這麼觀,他們有另外的內容。以前有個全國很有名的佛家大德,修天臺止觀的,講經說法很透徹,但他功夫也沒有達到觀息程度。當然他們從宗教上走,也不觀想這個東西。

(1154)、我一開始搞“觀息”行不行?

      這三步功夫時從淺到深一步步練出來的。有的同學講,我一開始搞觀息行不行?不是不行,而是往往不起作用,為什麼不起作用呢?你數息還數不了幾個就跑神了,如果你不數數那就更容易跑神,一跑神,功就練不了啦。很多人不願從最簡單的開始,一數息,就認為太低級,太簡單。你的精神還不能達到高度集中的時候,去練觀息,就容易跑神,這是還得從數息練起,不然照樣還是低級的,功夫長得更慢。

(1155)、“聽息”是怎樣進行的?

      智能功把“聽息”也放在神息相依裏面。“聽息”本來是古人的功法,《樁子》把“聽息”叫“心齋”。我們說吃齋是吃素的意思,心齋是要心“素”,不要受別的干擾。心怎麼能素(不亂七八糟)呢?簡單的方法就是樁子的“聽息”法。“聽息”法實際是把神息相依的“數息”、隨息、觀息結合到一起,它不光簡單的把精神和呼吸“聽息”相結合,還要用耳朵聽著,相當於“三元歸一”──心裏邊想著,閉著眼睛看著,耳朵聽著,而且著重在用耳朵聽。

      著重耳朵聽有什麼好處呢?好就好在用耳朵聽呼吸的聲音,不管那個氣怎麼動,只要不憋氣,即使呼吸很細微,慢慢也都能聽到聲音。從鼻孔到喉嚨氣流的這種比較粗糙的聲音好聽,慢慢氣流振動鼻孔和喉嚨的聲音沒有了,但是這時意識也能跟進去了,輕輕那麼一動的聲音也能聽到了。這就不是用耳朵聽了,而完全用意識來聽,這種聽就不是聽覺的聽了,而成為一種特殊的感覺。這時候意念和氣就結合到一起了。慢慢地變化很小,意念也就達到了高度入靜。

(1156)、為什麼說,能聽心跳也不簡單?

      《莊子》還講了練功的幾個層次,我們不那麼練了,我只給同學們簡單地介紹一下。像這種 “調息”法可以隨時用,這是高級功法,不容易出偏,容易入靜,容易養神。有些人聽聽就聽不到呼吸了,當你聽不到呼吸聲音時,一是高度精神集中感覺到氣的變化了;再就是感覺到心跳。一開始使聽到耳朵上跳,以後是脖子上跳,再以後聽到心在跳。開始是“通、通、通”,以後是“撲通、撲通、撲通”,和用聽診器聽到的聲音差不多。

      你聽到心跳也不簡單(古書上沒有的),我1966年體會過心跳以後,就守住它,加意念讓全身放鬆,把意念分到周身,周身就都在跳,那也是很好的方法。一開始不能入靜的,練“調息”時不聽呼吸聽心跳也可以,有的人用手把耳朵摁住以後,就可以聽到“轟、轟”地跳。有的聽不著,這是好現象,真聽得很清楚的,那是迷走神經功能失常了。功能非常好的人聽不清,但如果躺著壓住一邊就能聽到聲音,感受到心跳衝擊的振動感。

(1157)、為什麼練功之後可以讓心跳快,也可以讓心跳慢呢?

      意念和脈搏的跳動結合上,精神活動能力更加精確了,慢慢就體會到血管的一起一伏。這時,不僅注意起(射血期)伏(充盈期),還要注意中間的停頓,即心臟的等容收縮期(0.06s)和等容舒張期(0.42s),這時候心臟放鬆的興奮度相當於練氣功的心跳停的內在感受。

為什麼練功之後可以讓心跳快,也可以讓心跳慢呢?就是通過調整當中的停頓,讓心跳一分鐘跳30次或十幾次人也沒有事,慢慢可以練得不跳。但練到心跳停,不一定功夫非常高,也不像道家說的結了大丹才出現心跳停,就用這個辦法也可以練成心跳停。

    “龐老師,那我們就練心跳停不好嗎?”練心跳快或停也不容易,首先你得先感覺到心跳,注意心跳當中那個停,意念要跟上,這就得把《意元體》的功能練得特別精細、靈敏,裏邊有一點點空隙都能感覺到。《意元體》功能沒達到這個靈敏度就不行。這就叫功夫,光說不行,必須真練。

      前面講的四種方法也是傳統氣功裏常用的幾種呼吸法。現在的氣功書差不多都講前三種方法(數息、隨息、觀息),因為早在一千多年前,天臺宗的祖師智顗大師就提出了“三調”,其中的 “調息”講的就是這個問題。而聽息,古書上有的有,有的沒有。現在出版的書對聽息介紹的也不少了,但他們沒有講聽心跳。

(1158)、“平調陰陽調息”法是什麼?

      從陰陽立論的就要使陰陽平衡,我們智能功不搞這個東西,現在密宗還在搞。下面介紹兩種:

  (一)、鼻孔陰陽交替調息法

  (二)、上下氣機離合法調息法

(1159)、“鼻孔陰陽交替調息”法是怎樣進行的?

      鼻孔陰陽交替法:左鼻孔和右鼻孔到底哪個是陰哪個是陽,不同的功法說法不一樣。道家講:左邊為陽,右邊為陰;陽時(子、寅、辰、午、申、戌)為陽,雙數為陽;在陽時左鼻孔喘氣,陰時右鼻孔喘氣(我體會過,覺得並不是那麼確切)。可佛家就不這麼講了,它不用陰陽這個詞,說左右交替著練就平衡了。不過古人注意陰陽,陰時走這個,陽時走那個。我們不練陰陽,也就不這麼嚴格要求。

      一般的練功時先用右手中指或食指按住鼻根,大拇指按住右鼻孔。若用中指,就用四指按住左側的鼻孔;若用食指,就用中指按住左側的鼻孔。大拇指把右鼻孔按住,用左鼻孔吸氣,呼氣時把左邊的鼻孔閉著,用右側鼻出氣。這麼做二十四個三十六個呼吸,然後再換左手。左右呼息的次數要相等。

(1160)、為什麼說,練“調息”就是練精神集中、入靜?

      有的同學會問,這麼搞像做體操,能入靜嗎?對剛練功的人來說,尤其是小孩來說他不會精神入靜,而練這個就可以使他精神入靜。因為這麼練相當於給他一個拐棍:吸氣時開這個,堵那個;呼氣時堵這個,開那個。這麼集中精神做呼吸動作,精神一集中不就入靜了嗎?有的說智能功要求精神集中做動作,那是低級功,那他們“調息”不也是集中精神做呼吸的動作嗎?像前面講的數息、隨息、觀息,不也是集中精神做呼吸動作嗎?

      佛家也用這個呼吸法,但是他們還配合觀想三脈,想從會陰上來的中脈有條管子,它左邊有一個,右邊也有一個。這個鼻孔吸氣通那個管,那個鼻孔吸氣通這個管,從右邊起來在喉頭一分叉,通到左鼻孔,再出來。這是密宗的,我們知道有這個內容就可以了。

      同學們沒事也不用這麼揉鼻子去。以後,我們要推廣氣功,也教小孩子這個揉鼻子的氣功操,因為小孩太小,精神不易集中,做別的也不好做。而練這個,老師一喊口令:按左,呼氣;按右,吸氣……老這麼倒手指頭,精神就集中了。

                                      (續1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