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

14-06-2001 怎樣理解,會練意識了,什麼方法都可以不用了?(精義答疑127)

怎樣理解,會練意識了,什麼方法都可以不用了?(精義答疑127)


描述:智能功學員在生日晚会上对生日蛋糕組場發氣
图片:
[删除]

描述:对生日蛋糕組場發氣時出現了亮眼的混元氣光
图片:
[删除]
简体文

  怎样理解,会练意识了,什么方法都可以不用了?

  余 洋

  (根据庞明教授讲课录音整理)

(1261)、按过去所说的 “调息”中注意呼吸道的调整,要“锁住喜鹊关”是什么意思?

      前边讲的松静、不盲目追求、不强求深细匀长是一般的要求,神息相合是高层次的要求,这个调整呼吸道是很简单的东西,是形上的具体的初级要求。首先是要(按过去所说)“锁住喜鹊关”。喜鹊关有多种说法,当然像什么“上鹊桥”、“下鹊桥”跟这个喜鹊关不一样。这是指喉头,也不叫鹊桥。密宗的“七支坐法”里边有个要注意喉头往回缩,下颌往回收。喉头一往后缩,这儿的通气量就小,是呼吸自然变细了。

      讲各部身形要求还讲过,缩喉头往后找玉枕,然后往百会上领,整个气就起来了。当然 “调息”要真正“锁住喜鹊关”,顶上腭的舌头要往回缩,到最后(一些特殊的、练瑜珈功的)能返回去把后喉头堵住。

      一般把人埋在地下的都要这样锁住,通气量非常少。我们不这么搞,使呼吸变细就行。如果用发音法,可以经常用喉开张做呼吸的动力,通过发“喝”字音来做喉呼吸。关窍不好通,包括腿麻了、抻筋抻不开等,都可以用喉呼吸帮助去通。有些练武功的通关窍也都用喉呼吸去解决问题,但不是光用喉呼吸就能解决得了的。在以前练呼吸,尤其练瑜珈功的,为了呼吸通畅,把鼻毛都拔了。鼻毛太多可以拔,一般最好不要拔,它还可以帮助过滤灰尘。

(1262)、怎样理解,发音的 “调息”?

      本来这不属于注意事项,也是没有地方放的问题。把 “调息”的发音法放在这里,是告诉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可以通过加个发音来强化作用。

      比如,为了更好地练开合之气就可以加些发音,如混元窍的开合。全身的强力开合书本上没写,因为我以前零星讲过,有的人听了一鳞半爪,自己就编个什么功,现在给同学们在这讲一讲。

      练全身的开合有个“哼哈”二气的练法。“哼哈”本是阴阳二气,也是一开一合。“哼”属阴,“哈”属阳。这个“哼”带鼻音,它发音不是往外发,而是往里边收。过去拿人的,用手一摸,就轻轻扶着他,一“哼”手一跳,他就跟着跳起来(当然你们现在是“哼”不起来)。“哼”能拿人,是往里收的。“哈”是往外发的,出去的,整个气都出去。

      在武功里边武当门有这个,通臂门里边有(我以前讲过的)“阿弥托佛”杀手的问题,那是另外的功夫,和这个不一样。我们要懂得练不同的功又不同的发音,通过发音可以开发气机。发音时要注意口形、音量,再加上意念。我们现在把它就用于养生,五元桩里面都有了,武术的那些东西,我们就不去多搞它了。
 
(1263)、“调息”的实质是什么?

      古人都特别注意 “调息”,各个门派的 “调息”都有自己特殊的内容,都把它当作不传之秘。一开始练功,基本功是手诀法、念咒法、 “调息”法、运功法,其中 “调息”是这四大法的基本功。运功法是内功,是通过 “调息”来变里边的,各门派的 “调息”法基本是根据这个内容而安排了些特殊的东西。我们不管它讲得多玄妙,具体方法怎么复杂,它的实质就是让你的精神活动和生命活动相结合。意识活动和生命活动相结合就是内向性运用意识,这样的锻炼就叫气功锻炼。就这么个简单道理。

(1264)、为什么古人这么重视“ “调息””?

      因为古人重视静功。安排了盘腿一坐,意念怎么和生命活动相结合?和什么生命活动相结合?古人就安排了像叩齿、 “赤龙搅海”、 “调息”等的方法。练两、三个钟头功都叩齿行不行?也行,但他们觉得这样不高级。其实精神集中了叩齿咽津那也高级,也能长寿。不过意念集中叩齿,还有一个呼吸运动存在,呼吸运动是根本的生命运动,而叩齿不是。所以, “调息”就是让精神活动和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结合起来,集中而为一的。

(1265)、为什么古人重视“静功”?

      这跟时代有关系。那个时代由于生产力不发达,搞生产的有点收获给皇上、国家拿去了,自己就没有了。人们的生活受逼迫,练功受到经济上的干扰。于是,有钱的就上山里藏着,和社会不接触,遁世了,避免外界干扰。另外,那个时候对人的生命活动的实质理解还不够。当时看到天是安静的,孔夫子讲“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天没说话,春、夏、秋、冬都在动,“天之道静”。老子也讲“虚无之道”,应该返回到虚无去。这样在精神上也要从静上走。所以说当时那种生产条件、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了练功要离开人间,少消耗,从静上走。没有吃、没有生活来源,就不敢多跑多动,尽量少消耗,精神安静,避免干扰,在静的状态下,来使人体生命活动统一起来。搞静功练功素质好的人,一静一切放下,不管它了。

(1266)、为什么说,古人强调静功,而静功里边强调呼吸,其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素质不好的人就得搞点呼吸、意守, “调息”就是这么搞起来的。另外,有的人通过 “调息”增加了精力,在变成服气还可以解饿。肚子一饿就用辟谷法,加上服气,吃少量的茯苓、松籽等一些药就行。这其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古人强调静功,而静功里边强调呼吸就是这个道理。所以, “调息”就是生命和神合成一体,成为一个统一的了,使生命力得以提高。悟出这个道理后,就知道智能功搞形体运动、搞动功也是在练精神和生命活动合为一体。我们是在动的层次让它成为一体,在活动的过程中变成有序化的。我们不是在静的低层次,而是高了点,比练静的有序化更直接、也更符合现代人的需要。有人说高功夫都是坐功坐出来的,这是没有认真研究传统气功。王重阳就讲,并不是坐着闭着眼睛才叫打坐,“一心不动为坐,一念不起为禅”,坐禅是这个意思。动也静,动也动,静也动,动静不分才行。要不,吕洞宾他们还向外跑什么?

(1267)、为什么说,古人练坐功的实质是练毅力?

      一般只是刚刚开始练功的很短一段时间内,收不住心的人必须要练坐。实际不是坐着就能怎么样长功夫,而是练你的毅力。往那双盘腿一坐,压的腿麻、腿木了,你还能念头不动,不去管它,那才是神定。懂得了古人练坐功的实质是练毅力,我们在练动功的时候一样难受,继续坚持,不也一样是练毅力吗?

      和尚开是参禅,给小和尚把腿搬上去,拿绳子捆上,手也捆上,这一课没完,想松也松不了。老师也不管你静不静,难受得在地上打滚也没人管你,就是硬耗。同学们可以给自己绑绑试一试。一开始腿酸、麻、木还都能忍受,以后疼,咬牙也能忍住,再后面一段,连骨头里边都钻心的痒痒,怎么难受说不清楚,就是想把腿拿下来。其实这个过程的身体变化是:一开始压迫了血管,静脉血回不来,脚就紫了;再以后动脉血也过不去,发木,都不知道疼了,这时肌肉和神经都得不到血液的营养,不能行使功能,肌肉自己就松开了,关节囊、肌腱也松开了。松开以后,血液就通过去了。这是盘腿压着肌肉不坏死的原因。如果捆着止血带,两个钟头就得松一次,否则就会坏死,因为止血带不会有像肌肉那样的变化。当然,如果从自然盘、单盘、双盘一步步慢慢练起来,就不会这么难受。懂得那是练意志力,而这样去练动功那肯定长功夫。

(1268)、怎样理解,会练意识了,什么方法都可以不用了?

      我们懂得哪些功法怎么练,实质是练什么的,然后从根本点上用功夫,就不用走那些形式了。练意志力来支配生命活动,是练功最根本的。 “调息”、动作、什么方法都是拐棍,等你习惯了,会练意识了,什么方法都可以不用了。这就是过去所说的“得鱼忘筌”,拿到鱼了(不是有了一条鱼,是总有鱼),那么打鱼的工具就可以不要了。“得意忘形”,得到这个意,形体就不要了。得意忘形其实是练气功的好词。《桩子》里好多词都是对练功的描述。“呆若木鸡”是说精神都收到里边,气运于内,外面没表情,而一发时威力无比,也是讲练功精神内守的状况。如同过了河就不要船了一样,练功想长功夫需要有方法,而当你懂得了具体实践内容,掌握了诀窍,具体方法就可以不要了,我们智能功也一样。

(1269)、为什么五元桩还搞点“调息”啊?

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得到那个“意”,就还得要那个“形”;“鱼”还没有,就还得要那个“筌”。我们搞的一切和古人 “调息”气的作用是一致的,都是神和生命活动相结合,而且是自觉地从动态的、积极的层面去结合。这就避免了古人只是一个静,而这个静是跟社会对立的、矛盾的,使人脱离了社会,容易把人引偏。功夫是定不是静,我们是在动中求定。

(1270)、怎样正确理解,“调息”对智能功来说不是关键内容?

    “调息”对智能功来说不是关键内容,但它是整个气功科学的四大要旨之一,所以我们把它还是介绍了一下,而且介绍了些传统功门大乘功法的 “调息”方法。同学们对日常生活的 “调息”不能忽视,那也是根据过去大乘功法改为方便法门而搞起来的。后面练功的 “调息”除了神息相依(数、观、随、听四种) “调息”法外,其它都还是比较保密的,有些重要的可以练练,像天门呼吸法、中道七门呼吸法、体表开合 “调息”法等,可以把它和智能功的练功结合起来,使练功更加深入、细致。若有时间,练练也行。会练一个穴位开合了,把周围穴位结合起来。练整体性,从局部照顾全身。

                                                  (续128)



繁體文

  怎樣理解,會練意識了,什麼方法都可以不用了?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1261)、按過去所說的 “調息”中注意呼吸道的調整,要“鎖住喜鵲關”是什麼意思?

      前邊講的松靜、不盲目追求、不強求深細勻長是一般的要求,神息相合是高層次的要求,這個調整呼吸道是很簡單的東西,是形上的具體的初級要求。首先是要(按過去所說)“鎖住喜鵲關”。喜鵲關有多種說法,當然像什麼“上鵲橋”、“下鵲橋”跟這個喜鵲關不一樣。這是指喉頭,也不叫鵲橋。密宗的“七支坐法”裏邊有個要注意喉頭往回縮,下頜往回收。喉頭一往後縮,這兒的通氣量就小,是呼吸自然變細了。

      講各部身形要求還講過,縮喉頭往後找玉枕,然後往百會上領,整個氣就起來了。當然 “調息”要真正“鎖住喜鵲關”,頂上齶的舌頭要往回縮,到最後(一些特殊的、練瑜珈功的)能返回去把後喉頭堵住。

      一般把人埋在地下的都要這樣鎖住,通氣量非常少。我們不這麼搞,使呼吸變細就行。如果用發音法,可以經常用喉開張做呼吸的動力,通過發“喝”字音來做喉呼吸。關竅不好通,包括腿麻了、抻筋抻不開等,都可以用喉呼吸幫助去通。有些練武功的通關竅也都用喉呼吸去解決問題,但不是光用喉呼吸就能解決得了的。在以前練呼吸,尤其練瑜珈功的,為了呼吸通暢,把鼻毛都拔了。鼻毛太多可以拔,一般最好不要拔,它還可以幫助過濾灰塵。

(1262)、怎樣理解,發音的 “調息”?

      本來這不屬於注意事項,也是沒有地方放的問題。把 “調息”的發音法放在這裏,是告訴你想要達到什麼目的,可以通過加個發音來強化作用。

      比如,為了更好地練開合之氣就可以加些發音,如混元竅的開合。全身的強力開合書本上沒寫,因為我以前零星講過,有的人聽了一鱗半爪,自己就編個什麼功,現在給同學們在這講一講。

      練全身的開合有個“哼哈”二氣的練法。“哼哈”本是陰陽二氣,也是一開一合。“哼”屬陰,“哈”屬陽。這個“哼”帶鼻音,它發音不是往外發,而是往裏邊收。過去拿人的,用手一摸,就輕輕扶著他,一“哼”手一跳,他就跟著跳起來(當然你們現在是“哼”不起來)。“哼”能拿人,是往裏收的。“哈”是往外發的,出去的,整個氣都出去。

      在武功裏邊武當門有這個,通臂門裏邊有(我以前講過的)“阿彌托佛”殺手的問題,那是另外的功夫,和這個不一樣。我們要懂得練不同的功又不同的發音,通過發音可以開發氣機。發音時要注意口形、音量,再加上意念。我們現在把它就用於養生,五元樁裏面都有了,武術的那些東西,我們就不去多搞它了。
 
(1263)、“調息”的實質是什麼?

      古人都特別注意 “調息”,各個門派的 “調息”都有自己特殊的內容,都把它當作不傳之秘。一開始練功,基本功是手訣法、念咒法、 “調息”法、運功法,其中 “調息”是這四大法的基本功。運功法是內功,是通過 “調息”來變裏邊的,各門派的 “調息”法基本是根據這個內容而安排了些特殊的東西。我們不管它講得多玄妙,具體方法怎麼複雜,它的實質就是讓你的精神活動和生命活動相結合。意識活動和生命活動相結合就是內向性運用意識,這樣的鍛煉就叫氣功鍛煉。就這麼個簡單道理。

(1264)、為什麼古人這麼重視“ “調息””?

      因為古人重視靜功。安排了盤腿一坐,意念怎麼和生命活動相結合?和什麼生命活動相結合?古人就安排了像叩齒、 “赤龍攪海”、 “調息”等的方法。練兩、三個鐘頭功都叩齒行不行?也行,但他們覺得這樣不高級。其實精神集中了叩齒咽津那也高級,也能長壽。不過意念集中叩齒,還有一個呼吸運動存在,呼吸運動是根本的生命運動,而叩齒不是。所以, “調息”就是讓精神活動和最基本的生命活動結合起來,集中而為一的。

(1265)、為什麼古人重視“靜功”?

      這跟時代有關係。那個時代由於生產力不發達,搞生產的有點收穫給皇上、國家拿去了,自己就沒有了。人們的生活受逼迫,練功受到經濟上的干擾。於是,有錢的就上山裏藏著,和社會不接觸,遁世了,避免外界干擾。另外,那個時候對人的生命活動的實質理解還不夠。當時看到天是安靜的,孔夫子講“天何言哉,四時行焉……”天沒說話,春、夏、秋、冬都在動,“天之道靜”。老子也講“虛無之道”,應該返回到虛無去。這樣在精神上也要從靜上走。所以說當時那種生產條件、物質生活條件,決定了練功要離開人間,少消耗,從靜上走。沒有吃、沒有生活來源,就不敢多跑多動,儘量少消耗,精神安靜,避免干擾,在靜的狀態下,來使人體生命活動統一起來。搞靜功練功素質好的人,一靜一切放下,不管它了。

(1266)、為什麼說,古人強調靜功,而靜功裏邊強調呼吸,其實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素質不好的人就得搞點呼吸、意守, “調息”就是這麼搞起來的。另外,有的人通過 “調息”增加了精力,在變成服氣還可以解餓。肚子一餓就用辟穀法,加上服氣,吃少量的茯苓、松籽等一些藥就行。這其實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古人強調靜功,而靜功裏邊強調呼吸就是這個道理。所以, “調息”就是生命和神合成一體,成為一個統一的了,使生命力得以提高。悟出這個道理後,就知道智能功搞形體運動、搞動功也是在練精神和生命活動合為一體。我們是在動的層次讓它成為一體,在活動的過程中變成有序化的。我們不是在靜的低層次,而是高了點,比練靜的有序化更直接、也更符合現代人的需要。有人說高功夫都是坐功坐出來的,這是沒有認真研究傳統氣功。王重陽就講,並不是坐著閉著眼睛才叫打坐,“一心不動為坐,一念不起為禪”,坐禪是這個意思。動也靜,動也動,靜也動,動靜不分才行。要不,呂洞賓他們還向外跑什麼?

(1267)、為什麼說,古人練坐功的實質是練毅力?

      一般只是剛剛開始練功的很短一段時間內,收不住心的人必須要練坐。實際不是坐著就能怎麼樣長功夫,而是練你的毅力。往那雙盤腿一坐,壓的腿麻、腿木了,你還能念頭不動,不去管它,那才是神定。懂得了古人練坐功的實質是練毅力,我們在練動功的時候一樣難受,繼續堅持,不也一樣是練毅力嗎?

      和尚開是參禪,給小和尚把腿搬上去,拿繩子捆上,手也捆上,這一課沒完,想松也松不了。老師也不管你靜不靜,難受得在地上打滾也沒人管你,就是硬耗。同學們可以給自己綁綁試一試。一開始腿酸、麻、木還都能忍受,以後疼,咬牙也能忍住,再後面一段,連骨頭裏邊都鑽心的癢癢,怎麼難受說不清楚,就是想把腿拿下來。其實這個過程的身體變化是:一開始壓迫了血管,靜脈血回不來,腳就紫了;再以後動脈血也過不去,發木,都不知道疼了,這時肌肉和神經都得不到血液的營養,不能行使功能,肌肉自己就鬆開了,關節囊、肌腱也鬆開了。鬆開以後,血液就通過去了。這是盤腿壓著肌肉不壞死的原因。如果捆著止血帶,兩個鐘頭就得松一次,否則就會壞死,因為止血帶不會有像肌肉那樣的變化。當然,如果從自然盤、單盤、雙盤一步步慢慢練起來,就不會這麼難受。懂得那是練意志力,而這樣去練動功那肯定長功夫。

(1268)、怎樣理解,會練意識了,什麼方法都可以不用了?

      我們懂得哪些功法怎麼練,實質是練什麼的,然後從根本點上用功夫,就不用走那些形式了。練意志力來支配生命活動,是練功最根本的。 “調息”、動作、什麼方法都是拐棍,等你習慣了,會練意識了,什麼方法都可以不用了。這就是過去所說的“得魚忘筌”,拿到魚了(不是有了一條魚,是總有魚),那麼打魚的工具就可以不要了。“得意忘形”,得到這個意,形體就不要了。得意忘形其實是練氣功的好詞。《樁子》裏好多詞都是對練功的描述。“呆若木雞”是說精神都收到裏邊,氣運於內,外面沒表情,而一發時威力無比,也是講練功精神內守的狀況。如同過了河就不要船了一樣,練功想長功夫需要有方法,而當你懂得了具體實踐內容,掌握了訣竅,具體方法就可以不要了,我們智能功也一樣。

(1269)、為什麼五元樁還搞點“調息”啊?

因為我們現在還沒有得到那個“意”,就還得要那個“形”;“魚”還沒有,就還得要那個“筌”。我們搞的一切和古人 “調息”氣的作用是一致的,都是神和生命活動相結合,而且是自覺地從動態的、積極的層面去結合。這就避免了古人只是一個靜,而這個靜是跟社會對立的、矛盾的,使人脫離了社會,容易把人引偏。功夫是定不是靜,我們是在動中求定。

(1270)、怎樣正確理解,“調息”對智能功來說不是關鍵內容?

    “調息”對智能功來說不是關鍵內容,但它是整個氣功科學的四大要旨之一,所以我們把它還是介紹了一下,而且介紹了些傳統功門大乘功法的 “調息”方法。同學們對日常生活的 “調息”不能忽視,那也是根據過去大乘功法改為方便法門而搞起來的。後面練功的 “調息”除了神息相依(數、觀、隨、聽四種) “調息”法外,其他都還是比較保密的,有些重要的可以練練,像天門呼吸法、中道七門呼吸法、體表開合 “調息”法等,可以把它和智能功的練功結合起來,使練功更加深入、細緻。若有時間,練練也行。會練一個穴位開合了,把周圍穴位結合起來。練整體性,從局部照顧全身。

                                                  (續1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