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14-03-2011 以前练气功讲松静,为什么我们现在讲形松意充?(精义答疑95)

以前练气功讲松静,为什么我们现在讲形松意充?(精义答疑95)

简体文

  以前练气功讲松静,为什么我们现在讲形松意充?

  余 洋

  (根据庞明教授讲课录音整理)

(940A)、为什么说,身体要真正做到松,首先精神和意念必须放松?

    当然,身体要真正做到松,首先精神和意念必须放松。换句话说,形体的放松是在意念(精神)放松的前提指导下达成的。如果我们精神非常紧张,就做不好形松。如果大家刚见到我时,心情很紧张,那时让你放松,你就不好放松。有的人初次上台讲话,让他放松,他怎么也放松不了,甚至紧张得腿都颤抖起来,说话也不听使唤,就是精神没有放松。精神和形体是互相制约的。精神紧张了,形体就放不松;形体真放松了,精神也不容易紧张。

(940B)、以前练气功讲松静,为什么我们现在讲形松意充?

      以前练气功讲松静,我们现在讲形松意充,神意不是要静,而是要充,这就把过去的松静原则具体化了。放松主要指形体的放松,而形松是以意念放松作为前提的,要在意念的导引下进行:皮肤放松,肌肉放松,关节放松,骨骼放松,内脏放松……不能囫囵吞枣地一个“放松”就完了。一般的人可以这样说,对师资班的学员得要求深一点、细一点,可以把解剖学那些知识都用过来。如关节放松的时候,把关节的韧带、关节囊里面都想一想,让它们放松。当放松腰的时候,想一想脊柱、棘间韧带、棘上韧带、黄韧带等,让它们都松开。

    放松时注意不要用僵劲,不用绷劲,不是使肌肉使劲绷着。一般保持形体的紧张度都是靠肌肉、肌腱的紧张收缩来维持的,现在让你肌肉不要绷劲,那动作怎么做呢?人的两条腿支撑形体已经习惯了,平时我们站立的时候并不觉得绷劲,但是有的地方还紧张着。你把肌肉使劲绷着,胳膊使劲用力抻,伸肌和屈肌都绷劲,那是什么感觉?应该是“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要松,但不能懈怠。

(941)、要达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这个标准怎么去做?

    过去农村有个俏皮话:卖肉的把你骨头剔去了。像没有骨头一样一耷拉,那是懈怠,松不能松成那个样子。同时还得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没有紧张度,胳膊就抬不起来了,肌肉还得有适当的维持平衡的力量,但不能僵硬。如胳膊飘飘悠悠地一字平伸着,肌肉续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以维持平衡,若肌肉用力收缩,使劲绷劲,这样虽也保持着姿势,但那样就僵了。“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是放松的标准。

      要达到这个标准怎么去做?看二至五岁的小孩,他们走路、拿东西的动作就是“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如小孩弯腰拿东西,腿下蹲,整个身体也放松着下去,身体是活的,腰是圆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你让小孩僵他也僵不了,他的肌肉没经过很好的锻炼,力量还不够强。跟小娃娃玩一玩,逗一逗他,从中能学到很多东西。我特别喜欢小孩,握手和照相时,我对小孩特别关照,一方面小孩好接气,另一方面小孩子特别天真无邪。抱着他也好,搂着他也好,都很自然。你说“走─走─” ,他就跟着你走了。

      大人就不这样了,“哎呀,栽倒怎么办?”小孩子没有这个想法。没事多看看他们,小孩一抬胳膊、一转身都是放松的,都不僵,尤其看他们弯腰下蹲,拿东西。当然,不到一周岁的小孩子,拿东西时手还晃晃当当地拿不准,那是意念和形体还没很好地结合上。气还过不去。小孩子睡着了,胳膊、腿一摊,那是典型的松懈状态。成年人也是这样。睡着后,你抬起他的胳膊,然后松手放开,他的胳膊只要不是对着身体,就“啪嗒”一声栽下去了。(你把他的胳膊往他身体放,它就慢慢地下来。这是人的 “自我”保护性反应)。

(942)、怎样才能做到“意充”?

    意充,意充是将意念充到形体里面去。形体放松了,如果意念没有跟着充进去,这就是松懈。你只要放松后把意念跟上了,他就不会松懈了。形松和意充是相互为用的,你不能光放松,意念得跟着。拿推揉来说,推揉时形体要放松,如果什么都没有你怎么去推,怎么去收?把形体放松不绷着劲,关节放松肌肉放松胳膊抬起来,意念充到里面,一推一收,用意念支配着形体动弹,这么搞起来就不会松懈。

    如果使劲绷着,意念就不好充,只是支配的肌肉紧张了。练气功不是这样,而要意充,要让意念渗进去,渗到里面去。捧气贯顶法练通透,怎么去透?意念得进去,得透过去。意念充到里面,像给气囊打气一样,“呜──” 就充上气了。实际说得更简单一点,意充就是意念和形体相结合。你只要结合了,它就有不同程度的充。《智能气功科学功法学》中讲了,神形并重练法分几个步骤:神念形、神观形、神入形、神形合、神形妙。当你神念形时,意念注意这个形,就有一个意念在充。当你做到神观形的时候(观是感觉、体察),能观,必须是意念能充进去才行。做到神入形,那是高层次了。

(943)、“形松”、“意充”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形松,意充,两者是相互为用的。形松而不意充,达不到练功的要求;光意充而不形松,意念往往也进不去。

(944)、形松意充的目的是什么?

    用意念放松形体,放松、放松……这本身就是意充的过程。形体一放松,不压迫血管了,血液就好流通,而血液里又有气,这样气也就好通了。意念一充,意念一动,气就过来,就练得气更好地充到身体各个部分。所以形松意充的目的就是让身体里的气更好地在身体各个地方充斥起来。我们的生命活动是拿气来维持的,练气功就是让你把各部分的气都充斥好,把气练到周身各部,使周身各部的气都充足。

(945)、“形松意充”要注意些什么?

    (1)、一个地方气不充足,这就是病态,功能态就低。这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

    (2)、你只有把形体放松了,意念充进去,才能够使气更好地达到身体各个部分。你哪儿放得松,意念充进去充得透,你哪儿气就多。

    (3)、越好注意的地方,气越容易去得多,比如人的手意念就好想进去,因为手经常活动,运动非常随意,容易放松它。让你充肠子里面就不好充进去,充肝里面也不好进去,因为平时没练它。我们要通过练功慢慢来解决这个问题。腰为什么要不好松啊?因为你不常动腰。平时光坐着时能向后凸腰,能这么弯腰,可那个脊梁骨并没有真正放松,平时没多用它。

    (4)、经常活动的地方、熟悉的地方好松,意念好进去。

    行为心理学已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个问题:身体不动弹,意念一向身体某个地方,如想“胳膊要动”,这个地方的生物电、生物磁就会发生变化;脑子里想发某个音,喉头那里就动弹。过去练拳的,还不要说高明的武术家,一般练太极拳练至“懂劲”的,你和他胳膊一搭,不要推他,你要一想推,他就感觉到了。

    1966年我跟一位老师学拳,他说:“你碰着我不动,你想推我,往上、往下、往前、往后都行,我能知道。”我当时还不懂这个道理。还想:我想的他怎么会知道?就去试。“你要推”,“你要退”,“你想往左滑” ……他都感觉到了。练太极拳,先要达到懂劲的功夫,有动劲而阶及神明。当然到了更高一层的功夫,你和他连碰都不碰,只一想,他就感觉到了。意充,意念一想,气就跟着过来了。我举这些例子,就是让大家更好地领会意充的含义。

    (5)、意念想进去,气就跟着进去了。形松而不意充,形体不动时叫干瘪;若形体运动时叫空描──空着描,里面没东西。

    给同学们说一个小的事例。我的一位老师讲:他师爷哥俩在屋子里聊天,徒弟们在外面练太极拳。(练拳时,形体必须和意念配合上,如没配合上,老师能看得清清楚楚。当然这也不是什么高水平的东西。)他老师打搂膝拗步,一搂膝,不知想什么了,正好他师爷在里面看到了,叫师父的小名:“仨儿,看(kān)住!”看住什么?就是让你自己看住自己别跑了。你的神跑了,意念没有守住自己,手出去就轻飘飘的,没有东西。

    (6)、意充是从里面充,开始练功时它是根本,到了高层次练功它仍是根本。神念形是意充,神观形是意充,神入形也是意充,神和形合也还是意充。

    练捧气贯顶的推收,你若带着意念做,一看动作就很浑厚。意念越足,气势越磅礴。如果跑了神,虽也这么推收,但跟赶苍蝇差不多。你真能做到了形松意充,神就跑不了啦,精神就集中了。你总得守住自己的形体,而且意念从里面充。当然达到神形妙,那是高层次的东西,是形和神不分了。

    (7)、形松意充,是要把身体各部分的气都充起来。如果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它自己也会水到渠成,“呜──”身体各部分就充起来了。

(946)、智能功为什么要主动运用意识?

    智能气功和传统气功不一样,主张内气、外气并重。我们练内气外放,外气内收,意念不充,气怎么出去,怎么回来?只有意充上了,才好来回出入。我们不讲松静,而讲形松意充,是根据智能气功的练功要求提出的。

    你真静了后气是能够流通的,我们加上主动让它流通,而且内外通,这样气血通得更快。一开始练功,形松意充使得气血流通;到了高层次,神、意真正要和形结合,也得从形松意充上走。你的形体如果不放松,僵着,是达不到神形妙这样的高层次的。我们现在说的松是宏观的松,高层次的形松就不是一般的松了,不仅是肌肉、肌腱、韧带这个层次的松,而是到了细胞层次的微观的放松(当然我也没到达到这个层次,从理上讲应该如此),细胞膜以及细胞核的核膜都得放松。这个松关键在于“透”,里面一松才能透,什么能透?气能透。所以形松到高层次,微观层次也得透。

(947)、怎样理解“松透”、“充透”,到了高层次这两个分不开?

      在《混元整体理论》中讲,人有七个层次,其中细胞这个层次属于第六层,后面还有细胞新陈代谢变化的层次。这都属于整体性的问题。松,关键要从透上去努力,一放松就要透。我们现在练功时一放松,要用气去透,要加意念往里面透,不加意念不行。意念要充、要透,往里边松透。松透、充透,到了高层次这两个分不开(这里面还有个虚实关系,后面再讲)。

    松透、充透使形和神互相交融到一起。有形之体看起来是实着的,但是这么一松、一透,意念一充、一透,它就不是实着的了,就变样子了。人体里的组织,只要意念稍稍一变,就不是那个样了。因为人体生命活动是活的。骨头、肌肉、筋等,用这样的意念活动,是这个样子;你变个意念活动,就变样子了。如细胞里面,核糖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成的。单个核苷酸是很坚硬的物质,可人体里面的核苷酸非常地柔软。整体特性就有这么个特殊性。所以人体里的生命活动有它的特殊性,不能用外面的东西来衡量它。

    比如死人的骨头硬得很,砸都砸不动,可在人体里的骨头可以变得很软。过去练气功不是可以练得骨软如棉吗?而这还不是高层次的功夫。有的硬气功不怕打,拿刀砍也不怕。

    还有一种功夫,一刀扎进骨肉里,拔出刀后,身体完好如初。这功夫更厉害。扎肉易练,练半年就行。拿粗的铁丝磨尖了,扎进去,拔出来就长上了,不流血。扎骨头就要费功夫了。练松透、充透,形体放松、意念放松,意念跟进去、充进去,这样就把身形变个样子了。到了最后,松透、充透得很好,形体放松得很好,来什么就都容纳得下了。它松了嘛,一松就能容万物,来什么进什么。来个刀子,想进去就进去;再想出来就出来。松后什么都能容,而且里面的气量多了。慢慢有形之体处处都能穿气了。一个实在的不好穿气,哪儿都松了,哪儿都可以穿气。松得越细微,气穿得越多。因为意念是无形的,跟原始混元气想仿佛,它和实体能兼容,什么都能穿得进去。

(948)、怎样理解,意念非常精细,哪都进得去,没有进不去的地方?

    形一放松,神能穿进来了,谁都进得来;反过来说,意念非常精细,哪都进得去,没有进不去的地方。形体没有不能容的,意念没有不能进的,到这种情况就达到神形俱妙了──神和形都达到了妙境。到了这个时候,用意念想显形出个形来,神聚气落于形,人就是有形的;把形一抽,走到气上去,人就看不着了。

(949)、有没有“隐身术”啊?

    有!

    一种是高功夫的隐身法,已达到神形俱妙,显则神气合于形,隐则神形合于气(或形气合于神)。

    还有一种用法术的隐身法,比较简单。它可以用障眼法,一般人能障得住,有的人就不好障。怎么做?安静、放松,意念从头顶出去到虚空,和虚空之气结合拉下来,想罩子般罩住自己。如果你的意念合虚空之气能很好地结合,往下一罩,一般人就看不着了。

(950)、为什么说,有了功夫之后,不能显摆自己,不能拿功夫去逞能?

    1982年,河南有一个人说自己会隐身法,在北京见着我了,挺傲气的。我说:“隐来看看。” 他便做了,但怎么也隐不上。

    我说:“你现在没隐上。”

    他说;“是呀,我也觉得没有隐上。”

    我问:“你是有老师指点,还是自己搞的?”

    他说:“我没有老师,只听一个人说过,我抠着练练出来的。搞了十几次表演都很成功。”

    我说:“就因为你老表演,所以今天成不了。再练十年也不好成功。”没有经过老师允许(没有经过师传),你自己做研究可以,但不能拿着功夫显摆自己。

    还有一个人,他说他会发光,也好吹。我说看看,看了后,到现在他的光也还是出不来。有了功夫之后,不能显摆自己,不能拿功夫去逞能。当然为了教人,偶尔做个示范不是不可以。按道理说,教人示范都是不应该的。教人就用理来讲清它,做示范实际叫布场,是为了给大家带功。你若不是为了给大家带功而做示范,那就没意义,也是不应该的。既然要布场,那没就按布场的要求去做,何必去搞那些功夫呢?

    将来你们有了功夫,相互间交流可以,可不要显摆,“我比你强”,你只要有了这个概念,那个气就不好了。不是交流思想、交流经验不好,交流可以互相切磋,互相促进,只是你在交流时不要有自己比别人高的想法。想显摆显摆自己,“我比你强”,“我镇你一下”,“我盖了你们了”,有这种想法就错了。没有这个思想,而且善意地希望别人好,就凭这一念,你能给别人讲一讲就能长功夫,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续 96)


繁體文

  以前練氣功講松靜,為什麼我們現在講形松意充?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940A)、為什麼說,身體要真正做到松,首先精神和意念必須放鬆?

    當然,身體要真正做到松,首先精神和意念必須放鬆。換句話說,形體的放鬆是在意念(精神)放鬆的前提指導下達成的。如果我們精神非常緊張,就做不好形松。如果大家剛見到我時,心情很緊張,那時讓你放鬆,你就不好放鬆。有的人初次上臺講話,讓他放鬆,他怎麼也放鬆不了,甚至緊張得腿都顫抖起來,說話也不聽使喚,就是精神沒有放鬆。精神和形體是互相制約的。精神緊張了,形體就放不松;形體真放鬆了,精神也不容易緊張。

(940B)、以前練氣功講松靜,為什麼我們現在講形松意充?

      以前練氣功講松靜,我們現在講形松意充,神意不是要靜,而是要充,這就把過去的松靜原則具體化了。放鬆主要指形體的放鬆,而形松是以意念放鬆作為前提的,要在意念的導引下進行:皮膚放鬆,肌肉放鬆,關節放鬆,骨骼放鬆,內臟放鬆……不能囫圇吞棗地一個“放鬆”就完了。一般的人可以這樣說,對師資班的學員得要求深一點、細一點,可以把解剖學那些知識都用過來。如關節放鬆的時候,把關節的韌帶、關節囊裏面都想一想,讓它們放鬆。當放鬆腰的時候,想一想脊柱、棘間韌帶、棘上韌帶、黃韌帶等,讓它們都鬆開。

    放鬆時注意不要用僵勁,不用繃勁,不是使肌肉使勁繃著。一般保持形體的緊張度都是靠肌肉、肌腱的緊張收縮來維持的,現在讓你肌肉不要繃勁,那動作怎麼做呢?人的兩條腿支撐形體已經習慣了,平時我們站立的時候並不覺得繃勁,但是有的地方還緊張著。你把肌肉使勁繃著,胳膊使勁用力抻,伸肌和屈肌都繃勁,那是什麼感覺?應該是“松而不懈,緊而不僵”。要松,但不能懈怠。

(941)、要達到“松而不懈,緊而不僵”這個標準怎麼去做?

    過去農村有個俏皮話:賣肉的把你骨頭剔去了。像沒有骨頭一樣一耷拉,那是懈怠,松不能松成那個樣子。同時還得保持一定的緊張度,沒有緊張度,胳膊就抬不起來了,肌肉還得有適當的維持平衡的力量,但不能僵硬。如胳膊飄飄悠悠地一字平伸著,肌肉續保持一定的緊張度以維持平衡,若肌肉用力收縮,使勁繃勁,這樣雖也保持著姿勢,但那樣就僵了。“松而不懈,緊而不僵”,是放鬆的標準。

      要達到這個標準怎麼去做?看二至五歲的小孩,他們走路、拿東西的動作就是“松而不懈,緊而不僵”的。如小孩彎腰拿東西,腿下蹲,整個身體也放鬆著下去,身體是活的,腰是圓的。不過話又說回來,你讓小孩僵他也僵不了,他的肌肉沒經過很好的鍛煉,力量還不夠強。跟小娃娃玩一玩,逗一逗他,從中能學到很多東西。我特別喜歡小孩,握手和照相時,我對小孩特別關照,一方面小孩好接氣,另一方面小孩子特別天真無邪。抱著他也好,摟著他也好,都很自然。你說“走─走─” ,他就跟著你走了。

      大人就不這樣了,“哎呀,栽倒怎麼辦?”小孩子沒有這個想法。沒事多看看他們,小孩一抬胳膊、一轉身都是放鬆的,都不僵,尤其看他們彎腰下蹲,拿東西。當然,不到一周歲的小孩子,拿東西時手還晃晃當當地拿不准,那是意念和形體還沒很好地結合上。氣還過不去。小孩子睡著了,胳膊、腿一攤,那是典型的鬆懈狀態。成年人也是這樣。睡著後,你抬起他的胳膊,然後鬆手放開,他的胳膊只要不是對著身體,就“啪嗒”一聲栽下去了。(你把他的胳膊往他身體放,它就慢慢地下來。這是人的 “自我”保護性反應)。

(942)、怎樣才能做到“意充”?

    意充,意充是將意念充到形體裏面去。形體放鬆了,如果意念沒有跟著充進去,這就是鬆懈。你只要放鬆後把意念跟上了,他就不會鬆懈了。形松和意充是相互為用的,你不能光放鬆,意念得跟著。拿推揉來說,推揉時形體要放鬆,如果什麼都沒有你怎麼去推,怎麼去收?把形體放鬆不繃著勁,關節放鬆肌肉放鬆胳膊抬起來,意念充到裏面,一推一收,用意念支配著形體動彈,這麼搞起來就不會鬆懈。

    如果使勁繃著,意念就不好充,只是支配的肌肉緊張了。練氣功不是這樣,而要意充,要讓意念滲進去,滲到裏面去。捧氣貫頂法練通透,怎麼去透?意念得進去,得透過去。意念充到裏面,像給氣囊打氣一樣,“嗚──” 就充上氣了。實際說得更簡單一點,意充就是意念和形體相結合。你只要結合了,它就有不同程度的充。《智能氣功科學功法學》中講了,神形並重練法分幾個步驟:神念形、神觀形、神入形、神形合、神形妙。當你神念形時,意念注意這個形,就有一個意念在充。當你做到神觀形的時候(觀是感覺、體察),能觀,必須是意念能充進去才行。做到神入形,那是高層次了。

(943)、“形松”、“意充”的相互關係是什麼?

      形松,意充,兩者是相互為用的。形松而不意充,達不到練功的要求;光意充而不形松,意念往往也進不去。

(944)、形松意充的目的是什麼?

    用意念放鬆形體,放鬆、放鬆……這本身就是意充的過程。形體一放鬆,不壓迫血管了,血液就好流通,而血液裏又有氣,這樣氣也就好通了。意念一充,意念一動,氣就過來,就練得氣更好地充到身體各個部分。所以形松意充的目的就是讓身體裏的氣更好地在身體各個地方充斥起來。我們的生命活動是拿氣來維持的,練氣功就是讓你把各部分的氣都充斥好,把氣練到周身各部,使周身各部的氣都充足。

(945)、“形松意充”要注意些什麼?

    (1)、一個地方氣不充足,這就是病態,功能態就低。這一點同學們要特別注意。

    (2)、你只有把形體放鬆了,意念充進去,才能夠使氣更好地達到身體各個部分。你哪兒放得松,意念充進去充得透,你哪兒氣就多。

    (3)、越好注意的地方,氣越容易去得多,比如人的手意念就好想進去,因為手經常活動,運動非常隨意,容易放鬆它。讓你充腸子裏面就不好充進去,充肝裏面也不好進去,因為平時沒練它。我們要通過練功慢慢來解決這個問題。腰為什麼要不好松啊?因為你不常動腰。平時光坐著時能向後凸腰,能這麼彎腰,可那個脊樑骨並沒有真正放鬆,平時沒多用它。

    (4)、經常活動的地方、熟悉的地方好松,意念好進去。

    行為心理學已通過實驗驗證了這個問題:身體不動彈,意念一向身體某個地方,如想“胳膊要動”,這個地方的生物電、生物磁就會發生變化;腦子裏想發某個音,喉頭那裏就動彈。過去練拳的,還不要說高明的武術家,一般練太極拳練至“懂勁”的,你和他胳膊一搭,不要推他,你要一想推,他就感覺到了。

    1966年我跟一位老師學拳,他說:“你碰著我不動,你想推我,往上、往下、往前、往後都行,我能知道。”我當時還不懂這個道理。還想:我想的他怎麼會知道?就去試。“你要推”,“你要退”,“你想往左滑” ……他都感覺到了。練太極拳,先要達到懂勁的功夫,有動勁而階及神明。當然到了更高一層的功夫,你和他連碰都不碰,只一想,他就感覺到了。意充,意念一想,氣就跟著過來了。我舉這些例子,就是讓大家更好地領會意充的含義。

    (5)、意念想進去,氣就跟著進去了。形松而不意充,形體不動時叫乾癟;若形體運動時叫空描──空著描,裏面沒東西。

    給同學們說一個小的事例。我的一位老師講:他師爺哥倆在屋子裏聊天,徒弟們在外面練太極拳。(練拳時,形體必須和意念配合上,如沒配合上,老師能看得清清楚楚。當然這也不是什麼高水準的東西。)他老師打摟膝拗步,一摟膝,不知想什麼了,正好他師爺在裏面看到了,叫師父的小名:“仨兒,看(kān)住!”看住什麼?就是讓你自己看住自己別跑了。你的神跑了,意念沒有守住自己,手出去就輕飄飄的,沒有東西。

    (6)、意充是從裏面充,開始練功時它是根本,到了高層次練功它仍是根本。神念形是意充,神觀形是意充,神入形也是意充,神和形合也還是意充。

    練捧氣貫頂的推收,你若帶著意念做,一看動作就很渾厚。意念越足,氣勢越磅礴。如果跑了神,雖也這麼推收,但跟趕蒼蠅差不多。你真能做到了形松意充,神就跑不了啦,精神就集中了。你總得守住自己的形體,而且意念從裏面充。當然達到神形妙,那是高層次的東西,是形和神不分了。

    (7)、形松意充,是要把身體各部分的氣都充起來。如果我們懂得這個道理,它自己也會水到渠成,“嗚──”身體各部分就充起來了。

(946)、智能功為什麼要主動運用意識?

    智能氣功和傳統氣功不一樣,主張內氣、外氣並重。我們練內氣外放,外氣內收,意念不充,氣怎麼出去,怎麼回來?只有意充上了,才好來回出入。我們不講松靜,而講形松意充,是根據智能氣功的練功要求提出的。

    你真靜了後氣是能夠流通的,我們加上主動讓它流通,而且內外通,這樣氣血通得更快。一開始練功,形松意充使得氣血流通;到了高層次,神、意真正要和形結合,也得從形松意充上走。你的形體如果不放鬆,僵著,是達不到神形妙這樣的高層次的。我們現在說的松是宏觀的松,高層次的形松就不是一般的松了,不僅是肌肉、肌腱、韌帶這個層次的松,而是到了細胞層次的微觀的放鬆(當然我也沒到達到這個層次,從理上講應該如此),細胞膜以及細胞核的核膜都得放鬆。這個松關鍵在於“透”,裏面一松才能透,什麼能透?氣能透。所以形松到高層次,微觀層次也得透。

(947)、怎樣理解“松透”、“充透”,到了高層次這兩個分不開?

      在《混元整體理論》中講,人有七個層次,其中細胞這個層次屬於第六層,後面還有細胞新陳代謝變化的層次。這都屬於整體性的問題。松,關鍵要從透上去努力,一放鬆就要透。我們現在練功時一放鬆,要用氣去透,要加意念往裏面透,不加意念不行。意念要充、要透,往裏邊松透。松透、充透,到了高層次這兩個分不開(這裏面還有個虛實關係,後面再講)。

    松透、充透使形和神互相交融到一起。有形之體看起來是實著的,但是這麼一松、一透,意念一充、一透,它就不是實著的了,就變樣子了。人體裏的組織,只要意念稍稍一變,就不是那個樣了。因為人體生命活動是活的。骨頭、肌肉、筋等,用這樣的意念活動,是這個樣子;你變個意念活動,就變樣子了。如細胞裏面,核糖核酸是由核苷酸連成的。單個核苷酸是很堅硬的物質,可人體裏面的核苷酸非常地柔軟。整體特性就有這麼個特殊性。所以人體裏的生命活動有它的特殊性,不能用外面的東西來衡量它。

    比如死人的骨頭硬得很,砸都砸不動,可在人體裏的骨頭可以變得很軟。過去練氣功不是可以練得骨軟如棉嗎?而這還不是高層次的功夫。有的硬氣功不怕打,拿刀砍也不怕。

    還有一種功夫,一刀紮進骨肉裏,拔出刀後,身體完好如初。這功夫更厲害。紮肉易練,練半年就行。拿粗的鐵絲磨尖了,紮進去,拔出來就長上了,不流血。紮骨頭就要費功夫了。練松透、充透,形體放鬆、意念放鬆,意念跟進去、充進去,這樣就把身形變個樣子了。到了最後,松透、充透得很好,形體放鬆得很好,來什麼就都容納得下了。它松了嘛,一松就能容萬物,來什麼進什麼。來個刀子,想進去就進去;再想出來就出來。松後什麼都能容,而且裏面的氣量多了。慢慢有形之體處處都能穿氣了。一個實在的不好穿氣,哪兒都松了,哪兒都可以穿氣。松得越細微,氣穿得越多。因為意念是無形的,跟原始混元氣想仿佛,它和實體能相容,什麼都能穿得進去。

(948)、怎樣理解,意念非常精細,哪都進得去,沒有進不去的地方?

    形一放鬆,神能穿進來了,誰都進得來;反過來說,意念非常精細,哪都進得去,沒有進不去的地方。形體沒有不能容的,意念沒有不能進的,到這種情況就達到神形俱妙了──神和形都達到了妙境。到了這個時候,用意念想顯形出個形來,神聚氣落於形,人就是有形的;把形一抽,走到氣上去,人就看不著了。

(949)、有沒有“隱身術”啊?

    有!

    一種是高功夫的隱身法,已達到神形俱妙,顯則神氣合於形,隱則神形合於氣(或形氣合於神)。

    還有一種用法術的隱身法,比較簡單。它可以用障眼法,一般人能障得住,有的人就不好障。怎麼做?安靜、放鬆,意念從頭頂出去到虛空,和虛空之氣結合拉下來,想罩子般罩住自己。如果你的意念合虛空之氣能很好地結合,往下一罩,一般人就看不著了。

(950)、為什麼說,有了功夫之後,不能顯擺自己,不能拿功夫去逞能?

    1982年,河南有一個人說自己會隱身法,在北京見著我了,挺傲氣的。我說:“隱來看看。” 他便做了,但怎麼也隱不上。

    我說:“你現在沒隱上。”

    他說;“是呀,我也覺得沒有隱上。”

    我問:“你是有老師指點,還是自己搞的?”

    他說:“我沒有老師,只聽一個人說過,我摳著練練出來的。搞了十幾次表演都很成功。”

    我說:“就因為你老表演,所以今天成不了。再練十年也不好成功。”沒有經過老師允許(沒有經過師傳),你自己做研究可以,但不能拿著功夫顯擺自己。

    還有一個人,他說他會發光,也好吹。我說看看,看了後,到現在他的光也還是出不來。有了功夫之後,不能顯擺自己,不能拿功夫去逞能。當然為了教人,偶爾做個示範不是不可以。按道理說,教人示範都是不應該的。教人就用理來講清它,做示範實際叫布場,是為了給大家帶功。你若不是為了給大家帶功而做示範,那就沒意義,也是不應該的。既然要布場,那沒就按布場的要求去做,何必去搞那些功夫呢?

    將來你們有了功夫,相互間交流可以,可不要顯擺,“我比你強”,你只要有了這個概念,那個氣就不好了。不是交流思想、交流經驗不好,交流可以互相切磋,互相促進,只是你在交流時不要有自己比別人高的想法。想顯擺顯擺自己,“我比你強”,“我鎮你一下”,“我蓋了你們了”,有這種想法就錯了。沒有這個思想,而且善意地希望別人好,就憑這一念,你能給別人講一講就能長功夫,我們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續 9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