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29-03-2011 答孙群老师:——改变脾氣、情绪才是真正的練功(2)

答孙群老师:——改变脾氣、情绪才是真正的練功(2)

简体文

  答孙群老师:——改变脾氣、情绪才是真正的練功(2)

  余 洋

  4、性格是可以改的,它不是固定的

    性格有几种情况,在意识上,心理学就讲了四种,主要四种气质。其实要复杂得多。这些都是生下来之后慢慢慢慢环境给造成的。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了,就知道性格是可以改的,它不是固定的。过去讲“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难移不等于不能移,还有不能移的?不用说别的吧,年岁大的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同志,文革时差不多的都挨斗了,那些领导都没个脾气呀,原来当领导时都有每个人的个性,那时红卫兵小将一斗,绝大部分都低着脑袋认罪去了。

    我们倒不是说改脾气都得这么改,是通过这个事实来说明,脾气是可以改的,一开始有脾气,慢慢就没脾气了。当然那时没办法,有个别的心里生氣会气出癌症来了,陈毅元帅不就得癌了?大庆的王铁人也得了癌了。但参加練智能功的人,大部分人都会慢慢改变脾气。

    再一種情况就是自觉地、快速地改变脾气。最明显的,也最使人能理解的就是解放以前的地下工作者,一些现在做特务间諜工作的,都得改变自己的性格,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必須改变脾气,性格得广泛适应。我们練智能功的人也是一样,自己的性格、精神面貌、状态等,都得有意识地去改变,要使自己的情绪、脾氣符合智能氣功科學的需要,生活工作的需要。

    现在西方的企业挑人,雇员的性格就得符合一定的要求,不然就不会錄用。有的人慢慢就符合这个工作要求了。本来不是这个样子,跟演员一样,有的是性格演员,有的属于素质演员。有的很内向,演内向的角色就演得很好,因演员本人就内向;属于性格演员。有的人比较泼辣,演泼辣人物演得非常好,这都为性格演员。有的属于素质演员,演泼辣的人就显得很泼辣,演内向的人就显得很内向,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去运用它,有这个素质,演什么都行。我们搞气功,就得克服你性格的优势而要发挥你素质的优势,形成气功素质,符合气功要求。气功要求是什么样子?要中和,你就要会进入这个角色里边来,要会处理各种问题才

    我们智能功人要修养“中和之性”,一方面是克服性格的偏颇,去除坏的习气,这是最低层次的練功修养。病态的性格使得你没有一个正常的态度,有的人会说我没这么明显的病态性格,没病态性格就要注意情绪的修养,安静时你处理事情,性格不怎么偏颇,但是一碰到外界刺激的时候,容易出现情绪的波动,情绪不平衡了,这时更要注意修养。
 

 
5、我们智能功给“情绪”下了个定义是什么?

    我们给情绪下了个定义,和心理学的不完全一样,是按智能功的要求下定义的:

    “情绪是指激情的延续,使意识活动失去自觉而依附于诱发事件,是意识失去应有的灵明的表现。”

    当你有了情绪之后,就说明你的意识不灵明了。我们为什么要讲从情绪这个层面修养?情绪乃人之常情,人没情绪还行吗?还叫人了?我们讲人之常情是现在普通人的情绪,但是应该知道当你一旦情绪起来了,你脑子就不灵明了,就容易把外界事物看偏了,就很难对外界事物进行正确的估计、认识和研究了。当你情绪好时,外界来的事情容易使你高兴,明明是个不好的事情也许认为是好的;当你情绪不好时,对外界事物的评价、认识也容易走向不好的结论上去。这样对我们练功就不适合了,因为练气功就要求保持“中和之性”,“中和之性”就是要做到真正的、彻底的唯物论的反映论,外界是什么样子你就给它反映成什么样子。因此必须克服情绪对我们的干扰。

    有的人一发脾气恼怒时,脑子就乱套了,跟谁都吵,他为什么要嚷呢?他脑子管不住自己了。还有打架的,连劝架的也打。这就是不能正确地反映事物了。所以我们练功就必须注意当你和外界事物接触和外界起反应的时候,心情要平静,情绪不能时起时伏。


  6、看看古人是如何论述情绪对人体以至于练功的影响与情绪的危害

    我们在不同的章节讲了情绪的影响、情绪的危害,在这里就不多讲,同学们可以看看书。下面把书上引的《淮南子》的一段话说一说,主要是说对人体以至于练功的影响。

“夫喜怒者,道之邪也”,喜和怒这样的情绪是干扰道的,怒干扰,喜也干扰(喜不是指的内心的喜悦,而是说你的精神对外界事物的非常喜欢非常高兴)。

“忧悲者,道之失也”,有忧愁和悲哀就失了道了,离开道了;

“好憎者,心之过也”,喜好什么东西,烦恨什么东西,心就过了;

“嗜欲者,烦之累也”,有了许多嗜欲,把你的心烦连累了,成了累赘;

“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薄气发喑(yīn),惊怖为狂,忧悲多恚,病得成积,好烦繁多,祸乃相随”,这指的是情绪的变化对人的影响。后面是说把它改了的效果。

“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如果精神里没有忧、乐,德就来了。

“通而不变,静之至也。”意识里的精神活动和自身和外面能够通达,但不改变这种状况就是静。

“嗜欲不载,虚之至也。”头脑里边有什么嗜欲、欲望,不在脑子里停留,那就是虚了。

“无所好,平之至也。”什么也没喜好的,也没憎恶的,出现一个平正的、平止的态度。

“不与物散,粹之至也。”不让精神和外面的物结合起来使之散开,就纯粹了。

“能此五者”,即做到:心不忧乐、通而不变、嗜欲不载、无所好憎和不与物散这五项

“则通于神明”。“通于神明者,得共内者也。”通于神明是什么呢?是从人体里边、从内在的精神境界得到的东西,不是从外边来的。

“是故以中制外,百事不废”,从你意识当中来做好决定,用你真正的意识活动来统帅外面,这样,各种事情就都可以照着去做,

“中能得之,则外能收之。”里边能得到这些东西了,外面干事也就有了收获,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中之得则五藏宁,思虑平,筋力劲强,耳目聪明……”能做到这样,那你就有了功夫了,身体也会发生变化了。

    因此,从理论上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我的情绪不能起,心情不能偏颇,我是练功的必须这么去做,把这个做了之后本身就是功夫。这段话里没讲运气、周天、精气神,而能这么去做,就能“五藏宁,思虑平,筋力劲强,耳目聪明”,这本身就是功夫。《淮南子》属于杂家,但它里边好多地方是从道家来阐述儒家,有的是从儒家阐述道家,这一段话是属于儒家的东西。我们要想陶冶性情、修养情绪,就要从理论上认识它的重要性。


  7、有了情绪不能控制是气不足的缘故,是自己没有本领的表现?

    再要懂得,有了情绪不能控制是气不足的缘故,是自己没有本领的表现。列宁说过一句话:发怒是无能表现。列宁不是搞医学的,不是搞科学的,也不是搞气功的,但是他从哲学的高度观察到这个问题的实质。通过发怒这个情绪也可以看出来,任何情绪都是一样。

    有的事情来了发愁,发愁干什么?发愁也是无能的表现,有事解决问题嘛。

    憎恨人也是无能的表现。

    出了情绪那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没能耐,解决不了问题。我们搞气功就更好理解了。因为你气不足,能量不够,要干事干不了,怎么办?这只好动情绪了。情绪本来是要解决问题的,可没那么多能力,气不够使唤就是悲。结住不会动了,就是沉思,思索不开了。这种情绪实际上都是气不足的表现。气非常充足,很流通,情绪就不容易起了。非常非常健康的人,不容易闹情绪,越是不健康的人,越容易动情绪。

    大家可以拿这个来衡量,谁闹情绪就说:“你可不健康了,闹病了。”别说神经病,那是骂人的,就说“气病”,气不足了就病了,这也是病态。越是气不足时,身体越弱,越容易有情绪。不同的人情绪不一样。有的人平时本来是和颜悦色的,处理事情井井有条,但是一病了,一干事就不行,处理问题也不合度了,容易着急发脾气。当我们累的时候也容易这个样子。


  8、当我们一发现自己情绪不正常了,应该怎么办?

    当我们一发现情绪不正常,赶紧自觉贯点气……开始时可以用手,以后用意识就可以了。从混元窍也好,《意元体》也好,一下子到空中、到银河系的深处去,意识往回一收,这样一开、一收,收那么几下就行了。你们念书累了都可以这么调节调节。情绪来了也是这么来调节。要收气,没事就养气,一觉得有情绪了,气不足了就赶紧收气,从意识里一开一合,从《意元体》开、收,气足了你就安定下来了。

    这就叫 “自我”调节。懂得这个道理了,气虚就养气,别去发脾气,越发脾气越跑气。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努力改变自己。这是搞情绪层次的修养,从理论层次要了解它。知道情绪的害处,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是气不足,然后针对这两个不足,从理论方面指导我们的实践。

                          (续3)



繁體文

  答孫群老師:——改變脾氣、情緒才是真正的練功(2)

  余 洋

  4、性格是可以改的,它不是固定的

    性格有幾種情況,在意識上,心理學就講了四種,主要四種氣質。其實要複雜得多。這些都是生下來之後慢慢慢慢環境給造成的。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了,就知道性格是可以改的,它不是固定的。過去講“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難移不等於不能移,還有不能移的?不用說別的吧,年歲大的經過文化大革命的同志,文革時差不多的都挨鬥了,那些領導都沒個脾氣呀,原來當領導時都有每個人的個性,那時紅衛兵小將一鬥,絕大部分都低著腦袋認罪去了。

    我們倒不是說改脾氣都得這麼改,是通過這個事實來說明,脾氣是可以改的,一開始有脾氣,慢慢就沒脾氣了。當然那時沒辦法,有個別的心裏生氣會氣出癌症來了,陳毅元帥不就得癌了?大慶的王鐵人也得了癌了。但參加練智能功的人,大部分人都會慢慢改變脾氣。

    再一種情況就是自覺地、快速地改變脾氣。最明顯的,也最使人能理解的就是解放以前的地下工作者,一些現在做特務間諜工作的,都得改變自己的性格,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必須改變脾氣,性格得廣泛適應。我們練智能功的人也是一樣,自己的性格、精神面貌、狀態等,都得有意識地去改變,要使自己的情緒、脾氣符合智能氣功科學的需要,生活工作的需要。

    現在西方的企業挑人,雇員的性格就得符合一定的要求,不然就不會錄用。有的人慢慢就符合這個工作要求了。本來不是這個樣子,跟演員一樣,有的是性格演員,有的屬於素質演員。有的很內向,演內向的角色就演得很好,因演員本人就內向;屬於性格演員。有的人比較潑辣,演潑辣人物演得非常好,這都為性格演員。有的屬於素質演員,演潑辣的人就顯得很潑辣,演內向的人就顯得很內向,他可以隨心所欲地去運用它,有這個素質,演什麼都行。我們搞氣功,就得克服你性格的優勢而要發揮你素質的優勢,形成氣功素質,符合氣功要求。氣功要求是什麼樣子?要中和,你就要會進入這個角色裏邊來,要會處理各種問題才

    我們智能功人要修養“中和之性”,一方面是克服性格的偏頗,去除壞的習氣,這是最低層次的練功修養。病態的性格使得你沒有一個正常的態度,有的人會說我沒這麼明顯的病態性格,沒病態性格就要注意情緒的修養,安靜時你處理事情,性格不怎麼偏頗,但是一碰到外界刺激的時候,容易出現情緒的波動,情緒不平衡了,這時更要注意修養。
 

 
5、我們智能功給“情緒”下了個定義是什麼?

    我們給情緒下了個定義,和心理學的不完全一樣,是按智能功的要求下定義的:

    “情緒是指激情的延續,使意識活動失去自覺而依附於誘發事件,是意識失去應有的靈明的表現。”

    當你有了情緒之後,就說明你的意識不靈明瞭。我們為什麼要講從情緒這個層面修養?情緒乃人之常情,人沒情緒還行嗎?還叫人了?我們講人之常情是現在普通人的情緒,但是應該知道當你一旦情緒起來了,你腦子就不靈明瞭,就容易把外界事物看偏了,就很難對外界事物進行正確的估計、認識和研究了。當你情緒好時,外界來的事情容易使你高興,明明是個不好的事情也許認為是好的;當你情緒不好時,對外界事物的評價、認識也容易走向不好的結論上去。這樣對我們練功就不適合了,因為練氣功就要求保持“中和之性”,“中和之性”就是要做到真正的、徹底的唯物論的反映論,外界是什麼樣子你就給它反映成什麼樣子。因此必須克服情緒對我們的干擾。

    有的人一發脾氣惱怒時,腦子就亂套了,跟誰都吵,他為什麼要嚷呢?他腦子管不住自己了。還有打架的,連勸架的也打。這就是不能正確地反映事物了。所以我們練功就必須注意當你和外界事物接觸和外界起反應的時候,心情要平靜,情緒不能時起時伏。


  6、看看古人是如何論述情緒對人體以至於練功的影響與情緒的危害

    我們在不同的章節講了情緒的影響、情緒的危害,在這裏就不多講,同學們可以看看書。下面把書上引的《淮南子》的一段話說一說,主要是說對人體以至於練功的影響。

“夫喜怒者,道之邪也”,喜和怒這樣的情緒是干擾道的,怒干擾,喜也干擾(喜不是指的內心的喜悅,而是說你的精神對外界事物的非常喜歡非常高興)。

“憂悲者,道之失也”,有憂愁和悲哀就失了道了,離開道了;

“好憎者,心之過也”,喜好什麼東西,煩恨什麼東西,心就過了;

“嗜欲者,煩之累也”,有了許多嗜欲,把你的心煩連累了,成了累贅;

“人大怒破陰,大喜墜陽,薄氣發喑(yīn),驚怖為狂,憂悲多恚,病得成積,好煩繁多,禍乃相隨”,這指的是情緒的變化對人的影響。後面是說把它改了的效果。

“故心不憂樂,德之至也。”如果精神裏沒有憂、樂,德就來了。

“通而不變,靜之至也。”意識裏的精神活動和自身和外面能夠通達,但不改變這種狀況就是靜。

“嗜欲不載,虛之至也。”頭腦裏邊有什麼嗜欲、欲望,不在腦子裏停留,那就是虛了。

“無所好,平之至也。”什麼也沒喜好的,也沒憎惡的,出現一個平正的、平止的態度。

“不與物散,粹之至也。”不讓精神和外面的物結合起來使之散開,就純粹了。

“能此五者”,即做到:心不憂樂、通而不變、嗜欲不載、無所好憎和不與物散這五項

“則通於神明”。“通於神明者,得共內者也。”通於神明是什麼呢?是從人體裏邊、從內在的精神境界得到的東西,不是從外邊來的。

“是故以中制外,百事不廢”,從你意識當中來做好決定,用你真正的意識活動來統帥外面,這樣,各種事情就都可以照著去做,

“中能得之,則外能收之。”裏邊能得到這些東西了,外面幹事也就有了收穫,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中之得則五藏甯,思慮平,筋力勁強,耳目聰明……”能做到這樣,那你就有了功夫了,身體也會發生變化了。

    因此,從理論上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我的情緒不能起,心情不能偏頗,我是練功的必須這麼去做,把這個做了之後本身就是功夫。這段話裏沒講運氣、周天、精氣神,而能這麼去做,就能“五藏甯,思慮平,筋力勁強,耳目聰明”,這本身就是功夫。《淮南子》屬於雜家,但它裏邊好多地方是從道家來闡述儒家,有的是從儒家闡述道家,這一段話是屬於儒家的東西。我們要想陶冶性情、修養情緒,就要從理論上認識它的重要性。


  7、有了情緒不能控制是氣不足的緣故,是自己沒有本領的表現?

    再要懂得,有了情緒不能控制是氣不足的緣故,是自己沒有本領的表現。列寧說過一句話:發怒是無能表現。列寧不是搞醫學的,不是搞科學的,也不是搞氣功的,但是他從哲學的高度觀察到這個問題的實質。通過發怒這個情緒也可以看出來,任何情緒都是一樣。

    有的事情來了發愁,發愁幹什麼?發愁也是無能的表現,有事解決問題嘛。

    憎恨人也是無能的表現。

    出了情緒那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沒能耐,解決不了問題。我們搞氣功就更好理解了。因為你氣不足,能量不夠,要幹事幹不了,怎麼辦?這只好動情緒了。情緒本來是要解決問題的,可沒那麼多能力,氣不夠使喚就是悲。結住不會動了,就是沉思,思索不開了。這種情緒實際上都是氣不足的表現。氣非常充足,很流通,情緒就不容易起了。非常非常健康的人,不容易鬧情緒,越是不健康的人,越容易動情緒。

    大家可以拿這個來衡量,誰鬧情緒就說:“你可不健康了,鬧病了。”別說神經病,那是罵人的,就說“氣病”,氣不足了就病了,這也是病態。越是氣不足時,身體越弱,越容易有情緒。不同的人情緒不一樣。有的人平時本來是和顏悅色的,處理事情井井有條,但是一病了,一幹事就不行,處理問題也不合度了,容易著急發脾氣。當我們累的時候也容易這個樣子。


  8、當我們一發現自己情緒不正常了,應該怎麼辦?

    當我們一發現情緒不正常,趕緊自覺貫點氣……開始時可以用手,以後用意識就可以了。從混元竅也好,《意元體》也好,一下子到空中、到銀河系的深處去,意識往回一收,這樣一開、一收,收那麼幾下就行了。你們念書累了都可以這麼調節調節。情緒來了也是這麼來調節。要收氣,沒事就養氣,一覺得有情緒了,氣不足了就趕緊收氣,從意識裏一開一合,從《意元體》開、收,氣足了你就安定下來了。

    這就叫 “自我”調節。懂得這個道理了,氣虛就養氣,別去發脾氣,越發脾氣越跑氣。在這一點上我們一定要努力改變自己。這是搞情緒層次的修養,從理論層次要瞭解它。知道情緒的害處,知道情緒產生的原因是氣不足,然後針對這兩個不足,從理論方面指導我們的實踐。

                          (續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