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6日 星期二

06-10-2009《怎樣練好智能氣功》(三) (向國慶六十周年獻禮網络講課系列)

(向國慶六十周年獻禮網络講課系列)

  《怎樣練好智能氣功》(三)

  余 洋

  (四) 練養結合

    第四個規律,那就是練養結合,前面講的是練,要練,練、練、練……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刻苦練功、不改初志,這都是講練的,要拼命的練,下面我們也要講不能光拼命的練,要練,還得要養。

    (1)、要注意“休養”

    這個“養”,不光是指要注意營養,還要注意休養,即有營養,也有休養,對於這個休養,就是指練智能功不能像練別的功法,就是練不睡覺。我們應該保証適當的睡眠、以前練別的功,要戰勝睡魔,睡覺是魔,要戰勝睡魔,我們智能氣功、不主張不睡覺,也不主張少睡覺,我們是主張適當的睡覺,什麽叫適當?別讓自已第二天睏得磕頭耷腦的,練著練著功,捧氣貫頂……還都打盹兒!睏成這個樣子了,那就壞了。我們要保持精力充沛,要保持自然,這才行。如果是瞌頭打盹的,哪還能夠集中精神,哪還能夠主動的運用意識嗎!你這兒給別人發著發著氣,睡著了,那還不把別人嚇了一大跳,那就壞了!就必須保証休息,但是又不能籍我說保證休息,整天睡大覺,躺在被窩裏不想起來。有的人說:“我們要練養結合,保証休息,我們不練功了!我練睡功!”這可不行!適當的休息那就行了。這是休養。

    (2)、要注意“營養”

    養呢,還有營養,營養就是要吃點好的,不能由於我們練功,消耗得太多,尤其是一開始練功的時候,消耗得很多,不吃點營養怎麼行啊,就得吃點營養。關於營養嘛,我們在後面講生活注意事項時,還會談到問題,這裏少談點就行了,這個練養結合,一個是休養,一個是營養。

    (3)要注意“練”、“養”結合

    對於練氣功的不同功法來講,練功裏邊也有“練”和“養”的問題,過去認為靜功是養,動功是練。就有不少人講:“練動功養不了,水準也高不了,動功是初級的,比劃比劃,活動活動氣血行了,真練功,還得養,要養神,養氣,養精,養、養、養,練靜功才是根本,動功只能是一個配搭……”。

    1)、智能動功本身就是“練養結合”

    我們智能功不是這麼看,尤其我們現在普及的智慧動功,它本身就是動靜相兼,練養結合,我們這套動功本身,就是動靜相兼,裏邊有動、但裏邊又有靜,有練,又有養,我們智能動功,練起來,動作要求柔和、均勻、緩慢,主動運用意識,不用拙力,就好像練太極拳,用意不用力,精神要集中,這本身這就是靜在其中,雖然有動作,但是靜就已經在裏邊了,所謂“動中求靜,以靜制動”。這個靜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精神集中,以靜來制這個動,用這個精神集中,來管制這個動,我們智慧動功本身就是一種動靜結合的功法,所以、我們就不要考慮什麼動、什麽靜,什麼靜是高級的,動是初級的,都不要多管它了。

    2)、如果從功法上來講,練養有所偏重

    我們這個智能動功的練法本身,它就是練和養結合到一起的,因為它本身是動靜結合的嘛,所以練和養也是結合的,如果從功法上來講,練養有所偏重:

    從對比上來講,我們三心併站 庄,就偏於是靜,是靜功、如果說是靜功,它就偏於“養”了、那麽捧氣貫頂法呢,它就偏於動,如果捧氣貫頂法對三心併站 庄來說,它又偏於“練”了;

    然而捧氣貫頂法本身,它又是一個有效的採氣、聚氣之法,因此呢,它本身,又是“養”了、而形神 庄呢,它動作比較多、抻筋拔骨又是“練”了;

    3)、我們智能動功又強調“以通為養”

    抻筋拔骨以後,能夠使經脈氣血流通,氣血一流通了,對周身各部份,就可以起到更好的養的作用,如果我們身體有病,氣血不通、氣血不通了,那還能得到氣血的營養嗎?因此對有病人來說,首先就是要通,氣血要能通了,才能夠去養呢,因此呢,到了我們智慧動功裏邊,又強調了以通為養,通了本身,就是養了,所以,在我們智能功裏邊,練和養它是不矛盾的,而是在一定意義上說,是一個統一的,練本身就是養,練了,氣血通暢了,使這個地方就養了。

    打個比喻、我們有病這個地方氣血不通、氣血不通常不能得到氣血營養、一練、通了!通了、不就養了嗎!這是對有病的人來說的。對沒有病的健康人呢,我們沒有病,這個健康狀態是保持身體裏邊有 10個管道是通的,這是不是就健康呢?如果我們能再健康一點,可能需要15個管道來通,我們普通人有10個管道通,對 15個管道通的人來說,他也是病態,通過一練功、把這另外的 5個管道又通了、這個地方不是又得到養了嗎!

    因此、我們智能氣功所說的這個“養”啊、不是在原來這個已有的領域去養,而是要開拓,開拓出新的領域來養,原來這個地方要養,還要開拓新的領域,把這兒開拓出來以後,再去養它,因此我們智能氣功,智慧動功,它是前進過程當中,不斷開擴的以通為養,通就是養,要這麼來認識它。當然我們還可以仔細分辨通和養的關係,在這裏邊,還有一個先後的問題,對於這個養和練在很多功法裏邊,都是互為因果,練、養,養了又練,練了又養,反反覆覆這麽過來的,不要以為養就是全養,也不練,也不是這個樣子。

    比如說我們練三心併站 庄,靜功是個養,可是三心併站 庄,頂心向下歸丹田、手心向內歸丹田,腳心向上歸丹田,這麼一歸、一歸、一歸,它裏邊不也是在通嗎?他並不是把這個氣被動去養去了,這裏面也有通,所以這裏面也有練在裏邊,實際我們要認真去分析,練和養的這個問題啊,裏面很有學問,古人在這一問題上,往往都是藏而不露,不大願意講的。

    4)、一個呼吸就在一呼一吸之間,當中哪個停頓的時候,就是個“養”

    就拿一個呼吸來說,一呼,呼完了,要吸的時候,還沒吸的哪一剎那,哪個時候,等吸完了,要呼還沒呼的時候,吸和呼之間,當中哪個停頓的時候、是很關鍵的時候,如果哪個時候、你什麼都不想,意念和那個停頓之間接合起來,哪個養,可了不得啦!天地萬物之間的變化、奧妙,都在這裏面去體會,就在一呼一吸之間,一個呼吸之間。

    現在有些功法,改成呼吸停,一吸,一呼,停,憋住氣,再一吸,一呼,停,憋住氣,它這個憋住氣就不是安靜了,要自然,自自然然的抓住這個呼吸當中的停頓,哪就是很好的養。

    5)、我們智能功好多動作在變姿勢的時候,要做到“形斷意不斷”, 用意識把它抓住,那是最好的養

    我們練智能動功,怎麼抓住這個“養呀”?我給同學們舉例子,在練智慧動功,那就是姿勢要變換的時候,一變姿勢那一剎那,從這個式子到哪個式子,當中這麽一變,當中往往會有一個斷頭,實際上你不應該讓它斷了,就在那個似斷非斷的時候,身體裏氣機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在這時候能“養”就不得了啦!在這個時候,又是練又是養,我們智能功好多動作都有轉換,在變姿勢的時候,動作一變的時候,你的意念不要隨著那個動作斷了,你的意識別斷,把它連上,一連上,這叫做“形斷意不斷”、“形斷氣不斷”、“氣斷意不斷”,那才行!連上它,用意識把它抓住,那是最好的養。

    6)、我們的智能功、就要善於掌握關鍵的小的地方,出功夫往往就在這些小地方

    其實練我們的智能功、就要善於掌握關鍵的小的地方,出功夫往往就在這些小地方,你要能悟出一些東西來。其實這不是我們智能功創造的,一些太極拳老師們就早講過這些東西,也就是在變姿勢的時候,意念不要動、實際我們練功的很多東西,都是從古人那兒轉化過來的,只是我們公開講出來,講得更清晰一些而己。

    比如我們練捧氣貫頂法時,這一推,往回這麽一收,就在這一出去,一回來,這一變化當中,那個裏邊,不要讓它斷了。這怎麽能不斷呢?,你出去以後,從外面再轉一個圈圈轉回來,外面有一個圈,回到身體裏也還有一個圈圈……這要慢慢去體會,有些人一下子做不到,腰鬆不開,不大容易做到。將來我們腰會鬆開了,推到頭了,腰往後一鬆,這兒一藏,腰哪兒又回去了,從這兒轉了一個圈,就過去了。做不到沒有關係,將來你腰鬆開了,就可以了。在這些地方,變動作的時候,意念要連上,不要斷了,這就是養練相結合,這個規律非常非常的重要!如果我們能夠慢慢、慢慢的多注意這些地方囉,對身體裏邊非常細微變化就能夠體會了,多從這些方面去努力,身體裏邊的變化就會很快了。

    有些敏感的人,一練功,功能就出來了。如果功能出不來,慢慢從形上去練,就從這個地方,一步一步練過來,養裏邊,把氣養足了,養足了,再把裏面練通了。養,就把裏面氣養足了,這樣,一步一步功就上去了,這就是我們練智能功的第四個規律,練養結合。


  (五) 松靜自然

    第五點,練功要松靜自然,練氣功,只要是練氣功的動功,練養生功的動功,基本上都要求鬆靜自然。但練硬氣功,那和練武術氣功,就不是這麼講了,練我們智能氣功,練動功,就必須要鬆靜自然。所謂“鬆”就是指形體要放鬆,所謂“靜”,是指精神要安靜,練智慧動功就是要精神要專一,形體要放鬆。

    (1)、這個“鬆”與“靜”又應該怎麼來對待它呢?

    有人說:“形體要是放鬆了,練形神 庄就練不起來呀!”一練形神 庄,“立掌分指”,不使勁,手就立不起來,“彈腿翹足”,不使勁,腿抬不起來,放鬆不行啊!不緊張怎麼練呢?

    這個問題同學們要靈活的看待它,這個放鬆,只是要你不是繃著勁兒,不要使勁繃著。比如說你胳膊抬起來,這麼抬起來,是不是非得繃著勁抬啊?這麼抬著、我放鬆抬著,不也是一樣! 你繃著勁,使勁繃著,這麼一看,就看得出來,就繃上勁了。你放鬆了,鬆和那個緊張不是一回事情,你做動作,需要有肌肉的拉力,你不用那麼使大勁,繃著勁,也是把動作做出來了。有些人剛學開汽車時,手抓著方向盤都出汗,不會放鬆,一會兒手臂就累得酸痛,現在當然好多了,開幾個鐘頭的車,也不會累了,學會了放鬆了。

    當然,一開始練功的時候,有些動作有一定的難度,這個難度就需要鍛練,這個“鬆”又怎麼體現呢?實在做不來的動作,那就只好局部的緊張和全身的放鬆相結合來做這個動作。這兒緊著,但全身還是放鬆著呢,當然將來你會做了,那也可以不緊了。怎麼樣才能不緊呢?那就是平時你沒事時候,就要多練練。

    比如立掌,立不起來,怎麼辦呢?用手按著牆,使勁擠牆,推著牆以後,把手往下放,擠!擠!擠!把掌往下推,掌根不讓它離牆,使勁推到牆上,往下放,放,放,慢慢就下去了,慢慢、慢慢這麼練,練習慣了,一練功的時候,它就不會那麼繃著勁兒了,所以同學們要想辦法。你一開始就鬆不開,想鬆開,你得練練呀、練練它、把它抻開、那就好通了!

    那麼這個“鬆”與“靜”又應該怎麼來對待它呢,練功的時候,精神集中,想著形體要放鬆,動哪里就想哪里,沒有其他的雜念,到什麼時候,也不能夠想像做健美操一樣,肌肉一塊一塊的,棒硬棒硬的,一看,一個大肉塊,我們不能練成這個樣子!我們練形神 庄,一抬臂起來就行了,如果使勁繃著勁抬起來,用的是拙力,應該是放鬆著起來,鬆與靜,就應該這麽領會!

    (2)所謂“自然”是什麼?

    所謂“自然”,首先要動作自然。就是根據自己的能力,根據自己的情況來練功,當你在練功的時候,你就不要管你的姿勢正確不正確,姿勢如何,不要管它了,就是一想,抬胳膊,抬腿,就練、就練,你這一練,你腦子裏邊,就有一個標準動作的姿勢:“一抬胳膊、平直、要成一字形”,一想就是這個一字、也可能他胳膊沒有成一字,有的時候不習慣、可能一下子做不好,做不好,你也甭不理它。練功的時候不要總去想、去看姿勢對不對,問別人:“你幫我看看成一字了沒有?”,那還行啊!手臂一開開,一字就是一字了!要自然一點就行了。也可能不成一字,要是你手掌覺得沉,就是低了,覺得肩膀沉、那就是高了、每個動作都要慢慢體會動作做得標準了是什麼樣的感覺,自己在家裏,沒事的時候,一個一個動作去做,照著鏡子去做,看著鏡子裏邊動作,準確不準確,體會體會做準確了是什麽樣子,什麼感覺。但是在正式練功的時候,就要自然,就自自然然腦子裏面一想,我就這麼做,就夠了,不要有對不對的念頭。不要有我這個動作做得不好啊,我這個動作做得不規範啊,不能有這個概念。

    你練功時要有這個意念:我做得很好!這樣,意念還能把氣帶過一部份去。你如果心想:哎呀,我做得不好!這樣動作做得不好,意識又過不了關,兩個都不起作用了,這就不自然了。

    動作做得好的同學們呢,就應該安安靜靜地練,動作做得好,應該把氣往身體裏面多收一點氣,裏邊氣多進去一點,氣更暢通一點,暢通,裏外暢通,要多進去;如果你動作雖然做得好,為了表現自己:“你看我做得多好!”,好了,這下子氣就多跑出來一點,姿勢倒是練得不錯,倒是暢通了,暢通得氣都往外跑了,你進去的氣就少了,這也就不自然了,違背了自然的規律,也就沒有什麼好處。

    練功的時候,姿勢要自然,情緒都要自然,心情要自然,情意要自然,一切都很自然的,我就是我。就好象你一個人騎馬到了千里草原上一樣,沒有其他的人,只有馬、有飛鳥、有花草、有一眼望到的天邊……,在這草原上,你無拘無束的唱啊、跳啊、說啊、笑啊……只有大自然和你。周圍有100個人看著我,也是這麽練,沒人看到我也是這樣練,這叫“目中無人”,是一種高級的練功狀態。

    有的人,精神比較穩定,沒事兒在沒有什麼汽車來往的街上,或公園的小路上走路,練什麼呢?我看我們有的就可以練練彈腿翹足,左腿抬起來,慢慢抬起來,往前伸,翹,蹬,點,腳放平;再抬右腿……跟那個走那個踢踏步一樣走路。可能會有好多人看你,說你這在幹什麼呢?不理他們,心裏想,我現在沒事兒,我慢走路,我在練氣功。你誰愛看就看,我不理,我自然!我自己練功呢!有人會問:你幹什麼怎樣這樣走路?他說你,連理都不要理他,你還是走自己的。這麽多人看著呢!誰愛看就看,我不管他哪一套,我照樣練我的“走路功”!我自然,我自自然然,我自己就是這個樣!我行我素,什麼都不理,就能很快長功了。這是一個規律。

 
   
(續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