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16-01-2011 为什么说,修养意识是练智能气功的根本?(精义答疑x-67)

为什么说,修养意识是练智能气功的根本?(精义答疑x-67)

简体文

  为什么说,修养意识是练智能气功的根本?

  余 洋

(661)、儒家对“克除我执”是怎样论述的?

    儒家对偏执讲得比较少。儒家要治世,治理人世间,他是要做官的。但也讲要克服偏执,不要执着,要圆通。他这个圆通就不是根本的了,是从一个普通的人、普通的意识去圆通。当然,说它是从根本上练也行。孔夫子没讲自己要成圣人,也不是让大家都成为圣人,但他也说到圣人了。他说的圣人就是三皇五帝,禹、汤、文、武这些圣人,不像道家说的那样的圣人。反过来,他又这么说:你道家那个圣人,不来治理广大群众,就想自己返朴归真去,把众多的人丢了,人也是自然的人,所以你也不对呀!儒家这么讲也是对的,儒家是在人间来治理,人间要走向自然。

    我记得哪本书里打了这样一个比喻,说:有沟壑之火,有太阳之火,道家修真养性是沟壑之火,是小火;儒家的治理天下是太阳之火,把一切都照上了。各家都说自己好,把自己说大点。佛家讲佛家最好,从意识练功最根本;道家讲把练功归到自然最根本;儒家讲在人世间治理最根本。

(662)、佛、道、儒三家,他们的实质都是通过自身修炼来增强自身的本事,去逐步认识客观世界规律?

    佛、道、儒三家,他们的实质都是通过自身修炼来增强自身的本事,去逐步认识客观世界规律。由于过去没这么多科学道理,你要想认识世界就得靠自己练了功后,增强自己的能力,让脑子聪明点来认识世界。

    有的想认识世界的本根,这是佛家的着眼点;

    有的想认识自身生命活动,这是道家的着眼点;

    有的想认识社会规律,这是儒家的着眼点。

    佛、道、儒三家他们都是要通过修炼之后把自身的功能提高。他们研究的范围不一样,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学说,也出现了矛盾。

    佛、道、儒三家都是通过开发智能的方法,通过练功修身,使自身的身心功能水平提高了,对世界的认识深刻了,于是各自箸书立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际来讲,这三家所说那种超人的超人,那种神、佛、圣人是不存在的。释迦牟尼佛他超吗?80岁死了。老子,人们说他活了几百岁,说他一生下来就8l岁,他妈妈怀他怀了81年,一生下来就是白发老头,所以叫老子,这都是后世人们编的。至于他西出函谷关时多大年岁,出函谷关后怎么样了,都没记载可查。黄帝是圣人,黄帝不也死了吗?有黄帝陵嘛。三皇五帝,汤王、周文王、武王等不都死了吗?

    孔夫子讲他不是圣人,圣人他不敢当。儒家也讲要破除我执,要想当圣人就要破除我执。孔子讲“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四个毋,意识里不能要这些东西。毋意是不要主观去想;毋必,就是不要武断认为一定就怎么怎么着;毋固,不要固执;毋我,不要想我怎么怎么着。用这四个“毋”破除我执。他要求在处理事情时不要主观,用现在的语言讲,就是克服主观主义。其实破除偏执,就是要破除主观主义。你不要主观,要符合客观,真正符合客观了,那就不是偏执了。说简单了就是这么个问题。

(663)、为什么说,无论儒家、佛家、道家,克除偏执都是破除主观性?

    无论儒家、佛家、道家,克除偏执都是破除主观性。我们前面讲了,就是让你的意识真正做到唯物论的反映论,客观是什么样子你就反映什么样子,脑子不要动概念,正确反映它就够了,这样去反映就混元到一起了。前面说了很多,拿现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语言讲就非常简单了。说起来简单,但是现在人怎么去破除主观主义?去搞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就能破除主观了吗?主观是个思想方法,你得真正从脑子里破除它。你不破除,调查多半天,是带着有色眼镜去调查,你的调查本身就是主观的。所以光从事上做不行,这里边就有个思想方法问题、有个认识问题,还有个意识活动规律在里边。

(664)、为什么说,纯粹的观察往往是不存在的,观察时已经带上意识了,这就属于偏执了?

    光说不要主观,调查研究得去分析,还不是人去分析吗?分析时就有主观性。一个材料两个人分析,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带着先入为主的意识去观察东西,结果就不一样了。打个比喻,这个比喻是科学家们讲的。一个主张“地心说”(认为世界是围绕地球转的)的人,早晨起来看太阳,看见太阳升起来了;主张“日心说”(认为地球围绕太阳转,地球还会自转)的人,早晨看太阳,觉得不是太阳在动弹,是地球在转。同样观察早上出现的太阳,一个看到是太阳升起,一个觉得是地球在转。我们都觉得太阳是升起来的,因为我们脑子里小时打上的概念都是说太阳围着地球转,没有注意地球在自转。大人、小孩一唱歌都是“东方红,太阳升……”,意识里打上的概念太阳是往上升的,在观察太阳时已经有个主观意识在里边了,意识参加到观察里边去了。所以西方科学家说纯粹的观察往往是不存在的。观察时已经带上意识了,这就属于偏执了。

(665)、为什么说,人类不断在发展,认识事物要逐渐走向客观,慢慢就会把偏执的世界观一步一步地克服掉?

    人类不断在发展,认识事物要逐渐走向客观,慢慢就会把偏执的世界观一步一步地克服掉。我们讲《意元体》理论、讲智能气功科学,就是让我们在目前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克服这个偏执。佛家、道家、儒家他们克服偏执,实际是克服主观主义、克服概念上的固着,走向自然。

    儒家是在处理事情上要自然,讲心要虚静,要正确反映事情,按自然规律去做事。

      道家要在意识里 “无为”,要求意识不去捣乱生命活动,恢复自然的生命状态,《意元体》是恍恍惚惚的,“道之为物,唯恍唯惚……”练功时感觉到那个情况,就返朴归真了,和道相冥合了,从生命活动中去体会。

    佛家让人回到本初上去,本初并不是真正有这么个东西,是让意识超脱出去,不要着相,一旦明了佛教道理,就知道什么都是假的、虚的,只有里边那种真如性才是真的,而且大家溶合到一起成真如海了,这实际上是从意识状态恢复自然。

(666)、智能功要哪四个方面都恢复自然状态?

    对于自然状态的理解是:自然是人的自然,离开了人谈不上自然,人、大自然界都是人的自然。这就是智能功对自然的提法和过去不一样的地方。完全恢复自然,让虱子、臭虫自然往上长,那个自然状态就不能要。智能功主张的克服偏执、恢复自然状态,是要促进整个人类发展的自然状态。

    道家是要生命活动自然,佛家完全是要意识活动自然。我们要我们的意识状态自然,要我们的生命状态自然,要我们的社会状态自然,要宇宙大自然也自然,四个都要。智能功要这四个方面都恢复自然状态。

(667)、怎样理解,练功时是先做难的再做易的,想过难的再做易的,就容易了?

    我讲课有时没死抠着书本讲,同学们还得看书本。讲课之前把书本看一看,讲课之后再把书本看一看,再回忆我讲的课,看哪些是书本上有的,哪些是根据书本发挥的,哪些发挥离开书本太远了。太远的是让你有个印象,我们这是边缘学科,有时我讲话似乎是毫无边际地讲,那是给大家往脑子里灌注知识。因为大家脑子里非气功科学的知识太多了。讲课时就得灌。对漫无边际的聊天似的讲,同学听了可能觉得没意思,没接触事情的本质。

    要是讲事情本质,往往就简单地讲两句就完。偏执就是主观主义、不符合客观。偏,佛家是没有的当有,道家是违反自然,儒家是根据我自己想。三句话就完了,再解释也就这些东西。所以讲课就得海阔天空地这么一转,那么一转,使大家慢慢从脑子里多方位地留下印象。大家把我讲的东西在脑子里清理清理,不知不觉地就打进去了,然后再通过练功加深里边的体会,慢慢就圆活了。方才我讲了体会《意元体》是做梦,现在梦还得做,你不想也不行,你把目标定得比较高点,经常体会《意元体》,琢磨琢磨《意元体》,往里边收,收进去,体会气在里头怎么动弹。这样练是先做难的再做易的,想过难的再做易的,就容易了。你难的从来没想过,一下体会气就更难一点。

(668)、为什么说,没体会到气你就体会不到《意元体》,说已经体会到《意元体》了,那就错了?

    开始体会《意元体》体会不着,慢慢觉得好象体会着了,不管是不是真的,再去体会气就好体会了。先从其难者而后从其易,易才有真易,你才能做得容易一点。同学们要将我讲课中讲的跟平常老师让你们做的方法结合起来。不要看成是矛盾的,如果是矛盾的,我就不会让老师们给大家这么教了。前边老师那么讲是需要那么搞,现在这么讲也还是对的、合理的。没体会到气你就体会不到《意元体》,说已经体会到《意元体》了,那就错了。有人给我写信,说他现在中脉、中线都练通了,《意元体》都体会着了,中脉、中线我还没讲,你怎么就知道练通了呢?他说他都查出来了。中脉、中线是什么东西你绝对查不出来。现在西北有一个人给《东方气功》写稿子,说某某人的功他都查着了。那是胡说八道。好多情况都说错了。有时有了点小的感知功能,脑子一想,加了个意念,意识造型了,还认为是感知到的东西。在功能比较低的时候,容易受意识干扰。因为心还不能完全平静下来,不是出来个什么事都是个静观,能安静地观察,这时脑子稍稍一动念,观察到的东西就变样子,神头鬼面都来了,这属于 “真妄相攻”,不自觉地意识造型。希望同学们要查《意元体》、领会《意元体》,但是要知道你现在感觉到的都不是真正的《意元体》。是让大家把意念往回收,等你收进去了,有安静感觉了,就赶紧把意念动一动,体会体会气,按这种意识状态去体会体会气是什么样子,或者想一想自己身体里的气,把周身照一照,整的动一动,体会体会里边气的动态。里边体会着了,再体会皮肤上、身体周围的气。用那么样的意识状态赶紧来体会气,这样练就会快一点,作用就会大一点。

    修养意识是练智能气功的根本

(669)、为什么说,修养意识是练智能气功的根本?

    这一章一开始就讲了,修养意识的内容很广泛,可以说气功的全部内容都可以从修养意识来考虑。《精义》把四大要旨:运用意识、修养意识、形体要求和调整呼吸分开来讲。这四大部分应该说是练气功的根本内容,无论哪一家都超不出这四个方面。

    我们为什么说修养意识是练智能气功的根本?练功动功也好静功也好,都需要有形体要求,但形体要求是在练功的意识支配之下来进行的,练动、静功都需要有个练功的意识,需要主动运用意识。

    调整呼吸呢?智能功现在还没搞调整呼吸,练五元庄就有发音法,发音法本身就属于调息的一种形式。而调息也必须要通过主动运用意识来完成。这就是说形体的要求或呼吸的要求都必须通过意识,在主动运用意识的前提下来实现,所以说调息与 “调身”不能和运用意识平起平坐,不能共同对待。

    在第一章讲了运用意识,它是练气功的主要内容,但是运用意识只是发挥意识现有的作用,用现有的意识功能来统帅整个生命活动,加强意识和人的整个生命功能的联系,增强它的统帅作用。要想真正地或更快地把意识本身提高一个层次,它就做不到了,而我们练气功就是要提高人的意识水平。练功一开始先把整个生命活动健康起来,把现在的意识能力发挥出来。意识一发挥,和生命关系加强了,身体的通路就比较通畅,就健康了,力量也强大了。但是要想再升高一层,就比较困难了。

(670)、怎样理解针对《意元体》来练功,这就属于修养意识的内容了?

    需要对意识本身进行练功,尤其需要针对《意元体》来练功,这就属于修养意识的内容了。所以我们讲修养意识是练气功的根本,比运用意识还根本。同学们对这一问题要从思想深处有一个真正的认识,要懂得修养这个问题对练气功不是可有可无的。在气功界中,不要说现在,就是以前传统气功对这个问题也有不少不正确的认识,或认识不够深刻,以为练功关键就是练,对意识的修养不重视、不注意。而现在气功界根本就不怎么谈这个问题了。虽然这十多年来气功界里边很多门派都讲,练功要修德,不修德要着魔,基本上没有一家反对练功要修德的,可到底为什么要修德,怎么去修德,它跟练功到底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都没有认真去探讨。我们在79年就讲练功要修德、要涵养道德,讲了一章书,现在更要从思想上解决这个问题。前面讲了修养的内容,现在再加深一步来领会,为什么我们练功要这么做?从几个方面讲。

                        (续 68)


繁體文

  為什麼說,修養意識是練智能氣功的根本?

  余 洋

(661)、儒家對“克除我執”是怎樣論述的?

    儒家對偏執講得比較少。儒家要治世,治理人世間,他是要做官的。但也講要克服偏執,不要執著,要圓通。他這個圓通就不是根本的了,是從一個普通的人、普通的意識去圓通。當然,說它是從根本上練也行。孔夫子沒講自己要成聖人,也不是讓大家都成為聖人,但他也說到聖人了。他說的聖人就是三皇五帝,禹、湯、文、武這些聖人,不像道家說的那樣的聖人。反過來,他又這麼說:你道家那個聖人,不來治理廣大群眾,就想自己返樸歸真去,把眾多的人丟了,人也是自然的人,所以你也不對呀!儒家這麼講也是對的,儒家是在人間來治理,人間要走向自然。

    我記得哪本書裏打了這樣一個比喻,說:有溝壑之火,有太陽之火,道家修真養性是溝壑之火,是小火;儒家的治理天下是太陽之火,把一切都照上了。各家都說自己好,把自己說大點。佛家講佛家最好,從意識練功最根本;道家講把練功歸到自然最根本;儒家講在人世間治理最根本。

(662)、佛、道、儒三家,他們的實質都是通過自身修煉來增強自身的本事,去逐步認識客觀世界規律?

    佛、道、儒三家,他們的實質都是通過自身修煉來增強自身的本事,去逐步認識客觀世界規律。由於過去沒這麼多科學道理,你要想認識世界就得靠自己練了功後,增強自己的能力,讓腦子聰明點來認識世界。

    有的想認識世界的本根,這是佛家的著眼點;

    有的想認識自身生命活動,這是道家的著眼點;

    有的想認識社會規律,這是儒家的著眼點。

    佛、道、儒三家他們都是要通過修煉之後把自身的功能提高。他們研究的範圍不一樣,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的學說,也出現了矛盾。

    佛、道、儒三家都是通過開發智能的方法,通過練功修身,使自身的身心功能水準提高了,對世界的認識深刻了,於是各自箸書立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實際來講,這三家所說那種超人的超人,那種神、佛、聖人是不存在的。釋迦牟尼佛他超嗎?80歲死了。老子,人們說他活了幾百歲,說他一生下來就8l歲,他媽媽懷他懷了81年,一生下來就是白髮老頭,所以叫老子,這都是後世人們編的。至於他西出函谷關時多大年歲,出函谷關後怎麼樣了,都沒記載可查。黃帝是聖人,黃帝不也死了嗎?有黃帝陵嘛。三皇五帝,湯王、周文王、武王等不都死了嗎?

    孔夫子講他不是聖人,聖人他不敢當。儒家也講要破除我執,要想當聖人就要破除我執。孔子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這四個毋,意識裏不能要這些東西。毋意是不要主觀去想;毋必,就是不要武斷認為一定就怎麼怎麼著;毋固,不要固執;毋我,不要想我怎麼怎麼著。用這四個“毋”破除我執。他要求在處理事情時不要主觀,用現在的語言講,就是克服主觀主義。其實破除偏執,就是要破除主觀主義。你不要主觀,要符合客觀,真正符合客觀了,那就不是偏執了。說簡單了就是這麼個問題。

(663)、為什麼說,無論儒家、佛家、道家,克除偏執都是破除主觀性?

    無論儒家、佛家、道家,克除偏執都是破除主觀性。我們前面講了,就是讓你的意識真正做到唯物論的反映論,客觀是什麼樣子你就反映什麼樣子,腦子不要動概念,正確反映它就夠了,這樣去反映就混元到一起了。前面說了很多,拿現在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語言講就非常簡單了。說起來簡單,但是現在人怎麼去破除主觀主義?去搞調查研究。調查研究就能破除主觀了嗎?主觀是個思想方法,你得真正從腦子裏破除它。你不破除,調查多半天,是帶著有色眼鏡去調查,你的調查本身就是主觀的。所以光從事上做不行,這裏邊就有個思想方法問題、有個認識問題,還有個意識活動規律在裏邊。

(664)、為什麼說,純粹的觀察往往是不存在的,觀察時已經帶上意識了,這就屬於偏執了?

    光說不要主觀,調查研究得去分析,還不是人去分析嗎?分析時就有主觀性。一個材料兩個人分析,可以得出兩個結論。帶著先入為主的意識去觀察東西,結果就不一樣了。打個比喻,這個比喻是科學家們講的。一個主張“地心說”(認為世界是圍繞地球轉的)的人,早晨起來看太陽,看見太陽升起來了;主張“日心說”(認為地球圍繞太陽轉,地球還會自轉)的人,早晨看太陽,覺得不是太陽在動彈,是地球在轉。同樣觀察早上出現的太陽,一個看到是太陽升起,一個覺得是地球在轉。我們都覺得太陽是升起來的,因為我們腦子裏小時打上的概念都是說太陽圍著地球轉,沒有注意地球在自轉。大人、小孩一唱歌都是“東方紅,太陽升……”,意識裏打上的概念太陽是往上升的,在觀察太陽時已經有個主觀意識在裏邊了,意識參加到觀察裏邊去了。所以西方科學家說純粹的觀察往往是不存在的。觀察時已經帶上意識了,這就屬於偏執了。

(665)、為什麼說,人類不斷在發展,認識事物要逐漸走向客觀,慢慢就會把偏執的世界觀一步一步地克服掉?

    人類不斷在發展,認識事物要逐漸走向客觀,慢慢就會把偏執的世界觀一步一步地克服掉。我們講《意元體》理論、講智能氣功科學,就是讓我們在目前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去克服這個偏執。佛家、道家、儒家他們克服偏執,實際是克服主觀主義、克服概念上的固著,走向自然。

    儒家是在處理事情上要自然,講心要虛靜,要正確反映事情,按自然規律去做事。

      道家要在意識裏 “無為”,要求意識不去搗亂生命活動,恢復自然的生命狀態,《意元體》是恍恍惚惚的,“道之為物,唯恍唯惚……”練功時感覺到那個情況,就返樸歸真了,和道相冥合了,從生命活動中去體會。

    佛家讓人回到本初上去,本初並不是真正有這麼個東西,是讓意識超脫出去,不要著相,一旦明瞭佛教道理,就知道什麼都是假的、虛的,只有裏邊那種真如性才是真的,而且大家溶合到一起成真如海了,這實際上是從意識狀態恢復自然。

(666)、智能功要哪四個方面都恢復自然狀態?

    對於自然狀態的理解是:自然是人的自然,離開了人談不上自然,人、大自然界都是人的自然。這就是智能功對自然的提法和過去不一樣的地方。完全恢復自然,讓蝨子、臭蟲自然往上長,那個自然狀態就不能要。智能功主張的克服偏執、恢復自然狀態,是要促進整個人類發展的自然狀態。

    道家是要生命活動自然,佛家完全是要意識活動自然。我們要我們的意識狀態自然,要我們的生命狀態自然,要我們的社會狀態自然,要宇宙大自然也自然,四個都要。智能功要這四個方面都恢復自然狀態。

(667)、怎樣理解,練功時是先做難的再做易的,想過難的再做易的,就容易了?

    我講課有時沒死摳著書本講,同學們還得看書本。講課之前把書本看一看,講課之後再把書本看一看,再回憶我講的課,看哪些是書本上有的,哪些是根據書本發揮的,哪些發揮離開書本太遠了。太遠的是讓你有個印象,我們這是邊緣學科,有時我講話似乎是毫無邊際地講,那是給大家往腦子裏灌注知識。因為大家腦子裏非氣功科學的知識太多了。講課時就得灌。對漫無邊際的聊天似的講,同學聽了可能覺得沒意思,沒接觸事情的本質。

    要是講事情本質,往往就簡單地講兩句就完。偏執就是主觀主義、不符合客觀。偏,佛家是沒有的當有,道家是違反自然,儒家是根據我自己想。三句話就完了,再解釋也就這些東西。所以講課就得海闊天空地這麼一轉,那麼一轉,使大家慢慢從腦子裏多方位地留下印象。大家把我講的東西在腦子裏清理清理,不知不覺地就打進去了,然後再通過練功加深裏邊的體會,慢慢就圓活了。方才我講了體會《意元體》是做夢,現在夢還得做,你不想也不行,你把目標定得比較高點,經常體會《意元體》,琢磨琢磨《意元體》,往裏邊收,收進去,體會氣在裏頭怎麼動彈。這樣練是先做難的再做易的,想過難的再做易的,就容易了。你難的從來沒想過,一下體會氣就更難一點。

(668)、為什麼說,沒體會到氣你就體會不到《意元體》,說已經體會到《意元體》了,那就錯了?

    開始體會《意元體》體會不著,慢慢覺得好象體會著了,不管是不是真的,再去體會氣就好體會了。先從其難者而後從其易,易才有真易,你才能做得容易一點。同學們要將我講課中講的跟平常老師讓你們做的方法結合起來。不要看成是矛盾的,如果是矛盾的,我就不會讓老師們給大家這麼教了。前邊老師那麼講是需要那麼搞,現在這麼講也還是對的、合理的。沒體會到氣你就體會不到《意元體》,說已經體會到《意元體》了,那就錯了。有人給我寫信,說他現在中脈、中線都練通了,《意元體》都體會著了,中脈、中線我還沒講,你怎麼就知道練通了呢?他說他都查出來了。中脈、中線是什麼東西你絕對查不出來。現在西北有一個人給《東方氣功》寫稿子,說某某人的功他都查著了。那是胡說八道。好多情況都說錯了。有時有了點小的感知功能,腦子一想,加了個意念,意識造型了,還認為是感知到的東西。在功能比較低的時候,容易受意識干擾。因為心還不能完全平靜下來,不是出來個什麼事都是個靜觀,能安靜地觀察,這時腦子稍稍一動念,觀察到的東西就變樣子,神頭鬼面都來了,這屬於 “真妄相攻”,不自覺地意識造型。希望同學們要查《意元體》、領會《意元體》,但是要知道你現在感覺到的都不是真正的《意元體》。是讓大家把意念往回收,等你收進去了,有安靜感覺了,就趕緊把意念動一動,體會體會氣,按這種意識狀態去體會體會氣是什麼樣子,或者想一想自己身體裏的氣,把周身照一照,整的動一動,體會體會裏邊氣的動態。裏邊體會著了,再體會皮膚上、身體周圍的氣。用那麼樣的意識狀態趕緊來體會氣,這樣練就會快一點,作用就會大一點。

    修養意識是練智能氣功的根本

(669)、為什麼說,修養意識是練智能氣功的根本?

    這一章一開始就講了,修養意識的內容很廣泛,可以說氣功的全部內容都可以從修養意識來考慮。《精義》把四大要旨:運用意識、修養意識、形體要求和調整呼吸分開來講。這四大部分應該說是練氣功的根本內容,無論哪一家都超不出這四個方面。

    我們為什麼說修養意識是練智能氣功的根本?練功動功也好靜功也好,都需要有形體要求,但形體要求是在練功的意識支配之下來進行的,練動、靜功都需要有個練功的意識,需要主動運用意識。

    調整呼吸呢?智能功現在還沒搞調整呼吸,練五元莊就有發音法,發音法本身就屬於調息的一種形式。而調息也必須要通過主動運用意識來完成。這就是說形體的要求或呼吸的要求都必須通過意識,在主動運用意識的前提下來實現,所以說調息與 “調身”不能和運用意識平起平坐,不能共同對待。

    在第一章講了運用意識,它是練氣功的主要內容,但是運用意識只是發揮意識現有的作用,用現有的意識功能來統帥整個生命活動,加強意識和人的整個生命功能的聯繫,增強它的統帥作用。要想真正地或更快地把意識本身提高一個層次,它就做不到了,而我們練氣功就是要提高人的意識水準。練功一開始先把整個生命活動健康起來,把現在的意識能力發揮出來。意識一發揮,和生命關係加強了,身體的通路就比較通暢,就健康了,力量也強大了。但是要想再升高一層,就比較困難了。

(670)、怎樣理解針對《意元體》來練功,這就屬於修養意識的內容了?

    需要對意識本身進行練功,尤其需要針對《意元體》來練功,這就屬於修養意識的內容了。所以我們講修養意識是練氣功的根本,比運用意識還根本。同學們對這一問題要從思想深處有一個真正的認識,要懂得修養這個問題對練氣功不是可有可無的。在氣功界中,不要說現在,就是以前傳統氣功對這個問題也有不少不正確的認識,或認識不夠深刻,以為練功關鍵就是練,對意識的修養不重視、不注意。而現在氣功界根本就不怎麼談這個問題了。雖然這十多年來氣功界裏邊很多門派都講,練功要修德,不修德要著魔,基本上沒有一家反對練功要修德的,可到底為什麼要修德,怎麼去修德,它跟練功到底有什麼關係,這些問題都沒有認真去探討。我們在79年就講練功要修德、要涵養道德,講了一章書,現在更要從思想上解決這個問題。前面講了修養的內容,現在再加深一步來領會,為什麼我們練功要這麼做?從幾個方面講。

                        (續 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