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28-01-2011 怎样理解,时时事事修养练意念,这本身就是功夫?(精义答疑72)

怎样理解,时时事事修养练意念,这本身就是功夫?(精义答疑72)

简体文

  怎样理解,时时事事修养即是在练意念,这本身就是功夫?

  余 洋

(711)、“自”和“我”两个字从字义上抠怎么理解?

      "我"是什么?前面讲意识、修养、道德讲过那个我,心里边那个我立起来,这就是个悟。再说这个“自”,自是目上一撇。同学们能不能悟一悟,这是什么?眼上面一撇这是在玄关里边呢!没一撇是目,有了一撇从这里(玄关)找自己的“自”去,自就是 “自我”。“我”字是一个提手一个戈。以前有个老师讲:“找一”就是我。他这么讲算是“歪批三国”吧,所以我跟老师也学了这一招。我找那一撇,在哪找?找 “自我”。得找那个“一”去,找到一就是我。所以“自”“我”两个加到一起,就是到里边找“一”,“一”就是个整体。从数学来讲,一不能再分了,是一个最简单的单元了。我就是那个“自”,要找我,得用眼睛去找,眼睛上面加意念,加点动力,一动,那就是个我。所以自觉修养就得自己去学习,看到东西然后把心立起来,这么去修养。从字义上抠就是这么个东西。

(712)、怎样理解,练功夫关键就是练这个“我”,练我们内在的精神世界?

      从前练功夫,佛家练功也好、道家练功也好,要讲修性复命。修炼就是性命之学,性就是里边的根本的我。如果练功找不到“我”,没把自己练出来,辛辛苦苦练了功却还是个行尸走肉。现在我们练功都是练肉体,而如果这个肉体跟“我”结合不上也还是个空的。练功夫关键就是练这个“我”,练我们内在的精神世界。

      有人会问:“我们这么强调练精神世界,那是不是唯心主义?”不是。因为我们讲的意识是《意元体》里边的 “自我”活动,讲的精神上的我是属于《意元体》当中的、和生理活动相结合的这个我。我们对所讲的“我”,首先作了内容上的规定,和以前讲的意识(是空的,不着体相的,自古以来就有的)的那个我是不一样的。从字面上自觉修养应这么理解,就是自己觉察到、认识到来修养自己。既然懂得我们练功不但要找自己,还得要觉悟,自己觉悟去修养,这里边你就可以看到应该怎么去修,怎样修养才算做自觉修养了。

(713)、怎样才能做到自觉修养意识呢?

      这个问题对我们练功者来说是比较重要的问题。前面大家知道了修养的内容,也看到了它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搞好修养,怎样修养才行呢?要做到以下几点:

      (1)、慎独。

      (2)、反省。

      (3)、反求诸己。

(714)、什么叫作 “慎独”?

      时时刻刻处处都得要注意修养,不论有没有人监督,别人看得见看不见,有没有人管,你做了事情别人知道不知道,给没给你表扬,在任何场合之下,都要自己认真去修养。能做到这一点那就叫自觉修养了。

      懂得自觉修养的意义了,你就懂得修养是修自己,是给自己修的,不是给别人修的。过去儒家、道家、佛家都是这么个概念。要解决自己的问题,不是让别人看着我有修养,或者我这修养是为了什么什么目的。在过去无论修什么,都是要使自己符合于道,修到道上去,所以以前练功叫修道。修的目的是使自己发生变化,而不是让别人来看的。由此儒家就提出“慎独”之功。

      修养最根本的要求就是慎独——谨慎独自一个人,在就你自己一个人时搞修养。一般来说,有人或在集体中都能够注意,不过现在很多人在公众场合也不怎么注意修养了,练功的人还行,不练功的人是能坑就坑,能骗就骗,千方百计地为自己。我们练功的人要修养、要慎独。慎独并不是说一个人去修,而是当你在独自一人时,也要注意修养,使自己符合修养的要求。

      以前对慎独,儒家讲得较多,但是儒家也破坏得最多。到宋、明之后,净咬文嚼字了,考试也就只考书本而不注意实际的修持。所以过去讲:口上仁义道德,行为上男盗女娼。不过在以前那个社会也不可能做到人人都去修养,因为没一定的物质条件,没吃没喝还顾得上修养么?!所以当人类物质文明还没达到一定水平时,不能做到真正的修养。

      “有些人他们自己有地方修养。”那也是少数人。历史上有些人搞修养,也只是为修养自己,把 “自我”抽象出来,认为自己是单独存在的,就跟现在的西方存在主义差不多:我是个客观存在,努力后我能如何如何。这是存在主义的观点,这样就非常不容易修养好,因为人不是孤立的。真要是那样修养,对人类社会也没什么意义。

(715)、怎样理解,时时事事修养即是在练意念,这本身就是功夫?

      练功人搞精神修养,应该是时时事事都要注意修养。我想如果把过去大庆人讲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拿来搞修养也行,像当老实人、干老实事、说老实话;有领导监督和没领导监督一个样;阴天下雨一个样等等。如果真能够做到时时事事去修养,在过去这本身就是练功夫。以前说上乘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练自己的神魂意魄志,而不是练形体。神观意魄志就是药材,通过自己的情绪、日用云为(指日常的待人接物)去炼丹。火候是什么呢?你要干一个事,太紧张了,火候就太老了。集中精力去干,那是武火;干事时心里觉得要干,但不那么紧张,那叫文火。上乘丹法就是通过这么做事情来炼丹的。每做一事,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去炼丹。炼丹就是保持自己性格的中和,时时事事修养即是在练意念,这本身就是功夫,而一般人以为练功夫就是练气。

      现在的人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对自身不认识,不懂得、不知道如何解决自己的意识问题,如何经常使自己明了。现在西方有的心理学也结合修持讲:要时时刻刻总记得你自己。其实这句话就相当于中国所说的“主人翁惺惺否”,你是不是惺惺,是不是明了,把你自己是不是忘了。你时时刻刻这样去修养,总记着自己,脑子里总是清清明明、清清亮亮的,这就是功夫,就是本事。

      过去高明的武术气功,脑子里总有个“我”,总有个警觉点,跟人说着话走着路,后面来个人要打他,就是轻轻的一点儿风一动弹,他就感觉到了,他里边有个“我”在呆着呢,“我”练得很灵明。他是通过练气、练注意力,最后达到意识的灵明。我们现在搞修养是直接练意识的灵明,直接从意识领域来练功。经常保持自己:“我”要清醒,对外界事物能正确反映。这样练一开始是难,而一旦能得到这个窍门就比较容易了。所以过去讲:修大道,见效难而成功易;练小术,收效易而成功难。一般小的技术类的一学就会,见效快,但最后要达到成功做不到,修不成,到不了根本上去。我们现在让同学们修养,就从根本上修,这属于练根本大道。一开始摸不着门,也感觉不到什么东西,收效难,但就这么练,坚持、坚持……到最后成功总的说要容易一些。

(716)、怎样理解,修养还包括要时时事事注意自己的意念?

      修养还包括要时时事事注意自己的意念,不是光一个事。意念一动都不能让它随便动,要支配它去动。怎么支配它动,怎么能让它不随便动呢?比如过去练武术的,正对敌时,他的意念能随便起吗?你一刀我一枪正打时想吃饭去,行吗?必须集中全部精神观察对方、注意对方,然后意念发出指令,往哪打往哪攻,每一个动作,一招一式、一举手一投足,都得是自己支配着去做。

      这一点同学们应该是能想得通的。想通之后,反过来自己在生活当中,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都不能随随便便地去做,而是要用意念支配着它,使之符合练功要求。这是高级练功,属高级层次的。武功拿什么比高低呢?就是看意识动得快慢。谁的意识动得快,里边反应快,支配你身体的反应也快。如果你对外面的反应慢,支配身体里的反应也慢。不要以为它们是两码事,其实是一回事。当然看得见的是外边,里边能不能变化一般不知道,要想察知还要有个过程,还要练。

      太极拳练推手就讲,“彼不动己不动,意在彼先”,两个人一搭手,他不动我也不动,可我意念在他前面;“彼若动已先动,力在彼先”,他刚要动我感觉到了就先动,我的力在他前面。这都需要练意识的灵明。两个手一碰,他一想要用力你就感觉着了,这是“听劲”、“懂劲”的功夫。一开始能听到劲,而后懂得劲了,“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双方碰上,一接触,不用看,对方重心在哪,在前脚、后脚或什么地方都能感觉到了,这叫懂劲。你这一要用力,意念得往里边蓄,像弹簧一样一压才能崩出去,得有个蓄力的过程。就在你这儿蓄力一压的时候,他听着你的劲,感觉着了,就先发力,力在你的前面,人家轻轻松松不用劲就把你抛出去了。

(717)、为什么说,如果能做到时时刻刻都在修养,那就都有了?

      我们练功要练不碰上就能感觉到别人的气。我们检查病人的气,不是可以检查出来吗?你们有空可以这样去体会,两人的手有段距离对着,你要去推他,意念一动他就有感觉,这不是“听劲”吗?是“听气”了。要这样你就得时刻注意练意识的灵明。“我在练功时体会行不行?”那也行啊,不过得经常练,随时随地地练。手容易感觉,手有感觉后再炼身上感觉,自己感觉自己,没事总练这个也是修养。“庞老师这不也是练功吗?”对,修养就是练功,就是让你不去想别的。跟别人说着话,“听听他的气”。所以自觉修养和这是一回事,关键是在里边炼我们的意识。如果能做到时时刻刻都在修养,那就都有了。

(718)、什么叫作“反省”?

      我们在一开始修养、一开始练功时,做不到时时事事处处都能注意修养。那怎么办?就要善于反省,经常省察自己,看看自己的心态、自己的精神境界,是不是处在修养的状态,要经常纠正自己的意识,一脱开就让它马上回到修养的内容上来。

(719)、怎样才能做到“反省”?

      跟练功一样,练功要求把全副精神集中起来,可往往练着练着功,意识不知不觉就跑了。一看心出去了,赶紧往回收。正式练功时都不能做到精神完全集中,日常生活中意识就更加散了,所以要经常这样去反省,觉察之后马上回来。

      再有,时常想想自己心里是不是清的。其实你这样一想时,这本身就是把放的心收回来,用到自己里边了。经常这么做,也是个自觉修养。当然能够做到随时随地觉察那更好。做不到随时随地检查的,开始可以降低点要求,每天晚上自己查一查,今天做了哪些好的事情,符合要求的事情,善事情;哪些是不符合的。当然一天的精神活动没法检查,这一天我注意了多少,多少事情跑神了,这检查不出来,就检查事,全天的言行举止,整个行为。

      过去先是儒家这么搞,自己给自己弄个功过格,有功有过填上表。以前范文正(即范仲淹)、袁了凡都搞过。后来佛家也让弟子们这么做,并且规定什么样的事情算功、什么事情叫过。如救人一命算100功,布施了算多少功,每晚总结一下当天自己有多少功有多少过。也有的人放黑豆红豆,办了坏事自己放个黑豆,做了好事放个红豆。一开始不注意修养尽是黑豆,慢慢红豆就多了。实际上它也是按功过格搞起来的。

(720)、怎样理解,我们智能功就要求两个,一个是从理上、从心性上去做,一个从具体的事物去做?

      这是从事上搞起来的,前面讲“慎独”是从内心去要求的。一下做不到慎独可以从事上搞起来。我们智能功就要求两个,一个是从理上、从心性上去做,一个从具体的事物去做。当然按过去讲,从具体事上做就不对了,你有心想办好事了。其实这是对那些所谓有修养的人来说。你真要把事都做好了,那也不容易!所以不能瞧不起它,要脚踏实地做点真实事情。真能这么做,修养慢慢就好起来了。讲自觉修养,做了好事是不能给别人说的,一说就坏了。修养是给自己修养的,不是让别人看我有多少功多少过,搞功过格是用来督促自己的。以前没那么多笔墨纸砚,现在可以写日记,也是个好事情。写日记你应该当镜子一样照自己,好的写上,坏的也写上。日记就是用于警惕自己,记录自己一生有意义的事情的。什么叫有意义呢?可以督促你前进,使你道德更加高尚,功夫更加纯正的,就是有意义。如果能这样做了也叫自觉修养。

                                  (续 73)


繁體文

  怎樣理解,時時事事修養即是在練意念,這本身就是功夫?

  余 洋

(711)、“自”和“我”兩個字從字義上摳怎麼理解?

    "我"是什麼?前面講意識、修養、道德講過那個我,心裏邊那個我立起來,這就是個悟。再說這個“自”,自是目上一撇。同學們能不能悟一悟,這是什麼?眼上面一撇這是在玄關裏邊呢!沒一撇是目,有了一撇從這裏(玄關)找自己的“自”去,自就是 “自我”。“我”字是一個提手一個戈。以前有個老師講:“找一”就是我。他這麼講算是“歪批三國”吧,所以我跟老師也學了這一招。我找那一撇,在哪找?找 “自我”。得找那個“一”去,找到一就是我。所以“自”“我”兩個加到一起,就是到裏邊找“一”,“一”就是個整體。從數學來講,一不能再分了,是一個最簡單的單元了。我就是那個“自”,要找我,得用眼睛去找,眼睛上面加意念,加點動力,一動,那就是個我。所以自覺修養就得自己去學習,看到東西然後把心立起來,這麼去修養。從字義上摳就是這麼個東西。

(712)、怎樣理解,練功夫關鍵就是練這個“我”,練我們內在的精神世界?

    從前練功夫,佛家練功也好、道家練功也好,要講修性複命。修煉就是性命之學,性就是裏邊的根本的我。如果練功找不到“我”,沒把自己練出來,辛辛苦苦練了功卻還是個行屍走肉。現在我們練功都是練肉體,而如果這個肉體跟“我”結合不上也還是個空的。練功夫關鍵就是練這個“我”,練我們內在的精神世界。

    有人會問:“我們這麼強調練精神世界,那是不是唯心主義?”不是。因為我們講的意識是《意元體》裏邊的 “自我”活動,講的精神上的我是屬於《意元體》當中的、和生理活動相結合的這個我。我們對所講的“我”,首先作了內容上的規定,和以前講的意識(是空的,不著體相的,自古以來就有的)的那個我是不一樣的。從字面上自覺修養應這麼理解,就是自己覺察到、認識到來修養自己。既然懂得我們練功不但要找自己,還得要覺悟,自己覺悟去修養,這裏邊你就可以看到應該怎麼去修,怎樣修養才算做自覺修養了。

(713)、怎樣才能做到自覺修養意識呢?

    這個問題對我們練功者來說是比較重要的問題。前面大家知道了修養的內容,也看到了它的重要性。那麼怎樣才能搞好修養,怎樣修養才行呢?要做到以下幾點:

    (1)、慎獨。

    (2)、反省。

    (3)、反求諸己。

(714)、什麼叫作 “慎獨”?

    時時刻刻處處都得要注意修養,不論有沒有人監督,別人看得見看不見,有沒有人管,你做了事情別人知道不知道,給沒給你表揚,在任何場合之下,都要自己認真去修養。能做到這一點那就叫自覺修養了。

    懂得自覺修養的意義了,你就懂得修養是修自己,是給自己修的,不是給別人修的。過去儒家、道家、佛家都是這麼個概念。要解決自己的問題,不是讓別人看著我有修養,或者我這修養是為了什麼什麼目的。在過去無論修什麼,都是要使自己符合于道,修到道上去,所以以前練功叫修道。修的目的是使自己發生變化,而不是讓別人來看的。由此儒家就提出“慎獨”之功。

    修養最根本的要求就是慎獨——謹慎獨自一個人,在就你自己一個人時搞修養。一般來說,有人或在集體中都能夠注意,不過現在很多人在公眾場合也不怎麼注意修養了,練功的人還行,不練功的人是能坑就坑,能騙就騙,千方百計地為自己。我們練功的人要修養、要慎獨。慎獨並不是說一個人去修,而是當你在獨自一人時,也要注意修養,使自己符合修養的要求。

    以前對慎獨,儒家講得較多,但是儒家也破壞得最多。到宋、明之後,淨咬文嚼字了,考試也就只考書本而不注意實際的修持。所以過去講:口上仁義道德,行為上男盜女娼。不過在以前那個社會也不可能做到人人都去修養,因為沒一定的物質條件,沒吃沒喝還顧得上修養麼?!所以當人類物質文明還沒達到一定水準時,不能做到真正的修養。

    “有些人他們自己有地方修養。”那也是少數人。歷史上有些人搞修養,也只是為修養自己,把 “自我”抽象出來,認為自己是單獨存在的,就跟現在的西方存在主義差不多:我是個客觀存在,努力後我能如何如何。這是存在主義的觀點,這樣就非常不容易修養好,因為人不是孤立的。真要是那樣修養,對人類社會也沒什麼意義。

(715)、怎樣理解,時時事事修養即是在練意念,這本身就是功夫?

    練功人搞精神修養,應該是時時事事都要注意修養。我想如果把過去大慶人講的“三老四嚴四個一樣”的工作作風拿來搞修養也行,像當老實人、幹老實事、說老實話;有領導監督和沒領導監督一個樣;陰天下雨一個樣等等。如果真能夠做到時時事事去修養,在過去這本身就是練功夫。以前說上乘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練自己的神魂意魄志,而不是練形體。神觀意魄志就是藥材,通過自己的情緒、日用雲為(指日常的待人接物)去煉丹。火候是什麼呢?你要幹一個事,太緊張了,火候就太老了。集中精力去幹,那是武火;幹事時心裏覺得要幹,但不那麼緊張,那叫文火。上乘丹法就是通過這麼做事情來煉丹的。每做一事,從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去煉丹。煉丹就是保持自己性格的中和,時時事事修養即是在練意念,這本身就是功夫,而一般人以為練功夫就是練氣。

    現在的人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對自身不認識,不懂得、不知道如何解決自己的意識問題,如何經常使自己明瞭。現在西方有的心理學也結合修持講:要時時刻刻總記得你自己。其實這句話就相當於中國所說的“主人翁惺惺否”,你是不是惺惺,是不是明瞭,把你自己是不是忘了。你時時刻刻這樣去修養,總記著自己,腦子裏總是清清明明、清清亮亮的,這就是功夫,就是本事。

    過去高明的武術氣功,腦子裏總有個“我”,總有個警覺點,跟人說著話走著路,後面來個人要打他,就是輕輕的一點兒風一動彈,他就感覺到了,他裏邊有個“我”在呆著呢,“我”練得很靈明。他是通過練氣、練注意力,最後達到意識的靈明。我們現在搞修養是直接練意識的靈明,直接從意識領域來練功。經常保持自己:“我”要清醒,對外界事物能正確反映。這樣練一開始是難,而一旦能得到這個竅門就比較容易了。所以過去講:修大道,見效難而成功易;練小術,收效易而成功難。一般小的技術類的一學就會,見效快,但最後要達到成功做不到,修不成,到不了根本上去。我們現在讓同學們修養,就從根本上修,這屬於練根本大道。一開始摸不著門,也感覺不到什麼東西,收效難,但就這麼練,堅持、堅持……到最後成功總的說要容易一些。

(716)、怎樣理解,修養還包括要時時事事注意自己的意念?

    修養還包括要時時事事注意自己的意念,不是光一個事。意念一動都不能讓它隨便動,要支配它去動。怎麼支配它動,怎麼能讓它不隨便動呢?比如過去練武術的,正對敵時,他的意念能隨便起嗎?你一刀我一槍正打時想吃飯去,行嗎?必須集中全部精神觀察對方、注意對方,然後意念發出指令,往哪打往哪攻,每一個動作,一招一式、一舉手一投足,都得是自己支配著去做。

    這一點同學們應該是能想得通的。想通之後,反過來自己在生活當中,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就都不能隨隨便便地去做,而是要用意念支配著它,使之符合練功要求。這是高級練功,屬高級層次的。武功拿什麼比高低呢?就是看意識動得快慢。誰的意識動得快,裏邊反應快,支配你身體的反應也快。如果你對外面的反應慢,支配身體裏的反應也慢。不要以為它們是兩碼事,其實是一回事。當然看得見的是外邊,裏邊能不能變化一般不知道,要想察知還要有個過程,還要練。

    太極拳練推手就講,“彼不動己不動,意在彼先”,兩個人一搭手,他不動我也不動,可我意念在他前面;“彼若動已先動,力在彼先”,他剛要動我感覺到了就先動,我的力在他前面。這都需要練意識的靈明。兩個手一碰,他一想要用力你就感覺著了,這是“聽勁”、“懂勁”的功夫。一開始能聽到勁,而後懂得勁了,“由懂勁而階及神明”。雙方碰上,一接觸,不用看,對方重心在哪,在前腳、後腳或什麼地方都能感覺到了,這叫懂勁。你這一要用力,意念得往裏邊蓄,像彈簧一樣一壓才能崩出去,得有個蓄力的過程。就在你這兒蓄力一壓的時候,他聽著你的勁,感覺著了,就先發力,力在你的前面,人家輕輕鬆松不用勁就把你拋出去了。

(717)、為什麼說,如果能做到時時刻刻都在修養,那就都有了?

    我們練功要練不碰上就能感覺到別人的氣。我們檢查病人的氣,不是可以檢查出來嗎?你們有空可以這樣去體會,兩人的手有段距離對著,你要去推他,意念一動他就有感覺,這不是“聽勁”嗎?是“聽氣”了。要這樣你就得時刻注意練意識的靈明。“我在練功時體會行不行?”那也行啊,不過得經常練,隨時隨地地練。手容易感覺,手有感覺後再煉身上感覺,自己感覺自己,沒事總練這個也是修養。“龐老師這不也是練功嗎?”對,修養就是練功,就是讓你不去想別的。跟別人說著話,“聽聽他的氣”。所以自覺修養和這是一回事,關鍵是在裏邊煉我們的意識。如果能做到時時刻刻都在修養,那就都有了。

(718)、什麼叫作“反省”?

    我們在一開始修養、一開始練功時,做不到時時事事處處都能注意修養。那怎麼辦?就要善於反省,經常省察自己,看看自己的心態、自己的精神境界,是不是處在修養的狀態,要經常糾正自己的意識,一脫開就讓它馬上回到修養的內容上來。

(719)、怎樣才能做到“反省”?

    跟練功一樣,練功要求把全副精神集中起來,可往往練著練著功,意識不知不覺就跑了。一看心出去了,趕緊往回收。正式練功時都不能做到精神完全集中,日常生活中意識就更加散了,所以要經常這樣去反省,覺察之後馬上回來。

    再有,時常想想自己心裏是不是清的。其實你這樣一想時,這本身就是把放的心收回來,用到自己裏邊了。經常這麼做,也是個自覺修養。當然能夠做到隨時隨地覺察那更好。做不到隨時隨地檢查的,開始可以降低點要求,每天晚上自己查一查,今天做了哪些好的事情,符合要求的事情,善事情;哪些是不符合的。當然一天的精神活動沒法檢查,這一天我注意了多少,多少事情跑神了,這檢查不出來,就檢查事,全天的言行舉止,整個行為。

    過去先是儒家這麼搞,自己給自己弄個功過格,有功有過填上表。以前範文正(即范仲淹)、袁了凡都搞過。後來佛家也讓弟子們這麼做,並且規定什麼樣的事情算功、什麼事情叫過。如救人一命算100功,佈施了算多少功,每晚總結一下當天自己有多少功有多少過。也有的人放黑豆紅豆,辦了壞事自己放個黑豆,做了好事放個紅豆。一開始不注意修養儘是黑豆,慢慢紅豆就多了。實際上它也是按功過格搞起來的。

(720)、怎樣理解,我們智能功就要求兩個,一個是從理上、從心性上去做,一個從具體的事物去做?

    這是從事上搞起來的,前面講“慎獨”是從內心去要求的。一下做不到慎獨可以從事上搞起來。我們智能功就要求兩個,一個是從理上、從心性上去做,一個從具體的事物去做。當然按過去講,從具體事上做就不對了,你有心想辦好事了。其實這是對那些所謂有修養的人來說。你真要把事都做好了,那也不容易!所以不能瞧不起它,要腳踏實地做點真實事情。真能這麼做,修養慢慢就好起來了。講自覺修養,做了好事是不能給別人說的,一說就壞了。修養是給自己修養的,不是讓別人看我有多少功多少過,搞功過格是用來督促自己的。以前沒那麼多筆墨紙硯,現在可以寫日記,也是個好事情。寫日記你應該當鏡子一樣照自己,好的寫上,壞的也寫上。日記就是用於警惕自己,記錄自己一生有意義的事情的。什麼叫有意義呢?可以督促你前進,使你道德更加高尚,功夫更加純正的,就是有意義。如果能這樣做了也叫自覺修養。

                                  (續 7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