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10-02-2011 什么叫功夫呢?(精义答疑128-79)

什么叫功夫呢?(精义答疑128-79)

简体文

  什么叫功夫呢?

  余 洋

(781)、怎样理解“无为”不是没有动作,是意识里边没有计划怎么去做的那个主动的意识?

    没一个人吃饭集中精神,看自己这一筷子夹上几个米粒,夹住几根土豆丝,几根豆芽。这么干成神经病了。习惯了谁也不这么搞,成为“无为”的了。“无为”不是没有动作,是意识里边没有计划怎么去做的那个主动的意识。习惯了以后就“无为”了。我们搞修养对各种要求一开始总会觉得别扭,这个不习惯、那个不习惯,这就要从事上去苛。过去讲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可是你熟了之后,不用规矩也可以出方圆。我曾经和一个五十年代教物理的教师聊天。他讲他上学时教他物理的老师画圆,拿起笔不看着黑板“哗”就画出一个圆来。下课后,走时忘了拿圆规,同学们好奇,拿起圆规比着黑板上的圆一画,一点不差。过去的人基本功就这么个练法!

      50年代初期我上中学,有一位老师怕同学们调皮,眼晴一面看着同学们,而手在黑板上又写字。这都是把基本功练熟了。一开始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当你技术熟练以后,就能够不守规矩而不逾规矩,不拿规矩,要圆的是圆的,要方的是方的。搞个技术还得练基本功,以前有点造诣的人都是这么搞的。

(782)、为什么说,练气功要想有造诣,也得从“有为”练起来,按照规矩去做,不能放纵自己?

    现在翁新之医生可能退休了。我们上学时他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当内科主任,以后到友谊医院当内科主任。他曾主持《中华内科》杂志。那时西医有视触叩听,拿手这么叩。现在大夫谁还叩这个?病人来了让透视去,X光,CT扫描,现在还有核磁共振。以前没这个东西,就得靠手。十公分厚的纸,里头放着铜板,他用手叩根据声音能叩出铜板的情况。(我们那时非常佩服。)肺里有炎症,他绝对能叩出来。大叶肺炎发病8个钟头之内用X光照不出来,他能叩出来。人的好些功能比机器还灵,但都得从规矩上做起来,从“有为”练起。练气功要想有造诣,也得从“有为”练起来,按照规矩去做,不能放纵自己。我们是一个集体,在集体中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如果集体要求不严格,我自己要求严格。只有这么搞,《意元体》参照系才能变得快。这是个很根本的问题,一定要从“有为”到“无为”。

(783)、那么“无为而无不为”是什么意思呢?

    指先从“有为”做起,最后到了“无为”,这时就无不为,什么都干。如果你没有经过前面的“有为”,就到不了后面的“无为”,达不到“无为”,就更达不到“无不为”。这是三个层次。一开始是“有为”的,以后是“无为”的,再以后到了无不为。从“有为”到了“无为”还不行,还得“无不为”,什么都干,没有不做的。“无为”是指意识,“无不为”是指事情。对这句话好多人不理解,骂老子诡辩:“无为”还“无不为”?你要“无不为”就不可“无为”,你“无为”就不可能“无不为” 。

    前几年搞哲学的这么批判老子,其实人家讲的是事,讲的是个境界。他们就拿普通的想法看老子:要不就自由散漫吊儿郎当,要不就严格要求。他们不懂得意识内部的修养。没经过“有为”而直接走“无为”,往往就狂,办不了事。如果光“无为”,不到“无不为”,就什么都没有。如果你光“有为”,不进入到“无为”,你就死于事上,死于形下,就再前进不了了,跟普通人着于繁琐一样,着到具体事上去了。这都是辩证的,不能偏于一点,都不能丢。

(784)、怎样理解我们练功要从“有为”入手,真正过了“有为”关,然后到“无为”?

    现在好多人想练静功,不愿意练动功;练动功又想随便点,不愿意按群体的要求去练。就应该是先搞动功,这样有规矩可循;集体练,气场互相激荡,而且有个纪律性,有助于严格要求自己,这对增强意志力、发挥群体效应都有很大意义。我们练功要注意这个问题,要从“有为”入手,真正过了“有为”关,然后到“无为”。

    你现在一练功就腰酸腿疼的,一旦很轻松自如了,你还用咬着牙,拼着命吗?不需要了,意识里边就不是“有为”的了。让你站大马步庄,站5分钟、10分钟,跟要了命似的。你看少林寺里边练功,人家还一手提一桶水呢!我们还得这样去练形。虽然我们不练武功,练四平马步是少林的基本功,练少林拳、少林器械都必须先练四平马庄,一站就几个钟头!但我们练得使劲咬着牙,坚持再坚持,这就是“有为”。慢慢你随便往那一站,松松的,脑子不用动,这就是“无为”了。不经过“有为”进不到“无为”。

    我以前的一个老师跟我讲:“鹤鸣,我们得松腰。”我说:“老师,站高平式(练太极拳,一般姿式都较高一点)好松,站低平式(大腿差不多快蹲平了),用这样的姿式打拳,腰就不好松了。”老师说:“是啊!不过我们也用不着这么去松。”我说:“不这么松,人家来地躺拳怎么办?你太极拳怎么对付地躺?你不矮了怎么打?你光用脚打行吗?”我们得从难处去做。练功一开始“有为”,练得随便了,变成“无为”了,难度再大点,你又得“有为”。

    前年我带中心的老师们(包括职工)练站庄,他们一开始站得比较直,晃晃荡荡的。我说“不行,站矮一点”,让他们稍稍把尾间往下一垂,有的老师站一会就恶心、吐,受不了。大家身心状况还不够,必须加大难度。一开始加难度是“有为”的,练练自然了,变成“无为”了。再加难度,反复加难度。从“有为”到“无为”,然后又到“有为”,到“无为”。这么反复几次。到了一定的难度之后,身体里面的变化也从“有为”到“无为”了,功能也就强化起来了。练功夫就得这么去练啊!

(785)、什么叫功夫呢?

    什么叫功夫呢?关键在第一念怎么发。有同学讲:“庞老师,我们讲修养好倒是好,但见个小流氓,修养也修不了他。”你真正修到家,你意念一动他就动不了了。南北大侠杜心武,碰到人拿刀砍他,对方一举刀,他根本不去迎刀,一声“停”,对方的胳臂立即就定住了,动不了了,比打断它厉害多了。当然你的功夫得比对方高。如果对方功夫跟你一样,你喊“停”——刀砍下来了。什么叫功夫呢?你看见对方一刀砍来,你的第一念是挡它、躲它、破它,还是用意念停它?关键在第一念怎么发。一般练武术的人一看,见招破招,见势打势,就学的这个。一看,就让对方“停”,这么做他意念转不过来,他不这么转呀。你能那么转就可以了。如果当时对方拿刀砍你,你第一意念“停”!他的刀就下不来。你就算没那么大的本事、你就很快地嚷“停”,他也不知怎么回事就停住了。你见到刀时,第一念就是怕,吓得哆嗦,说明你的修养很差,还能谈什么!

    一般我不看电视,那天外出随便打开电视,正好那个节目还挺有意义,有点新颖的内容。其中有一个镜头:一个女孩子不满意现状,从家跑走了,晚上正好碰到两个流氓,逮住了她。她大嚷“救命”。这时一个女厂长路过这儿,闻声喝道:“住手!”流氓见又来个女的,说“那归你,这归我”,逼上来了。女厂长说:“小子,你来!”随即摆了个姿式。流氓一看,“啊,特警!快跑。”就跑了。那个女孩子说:“大姐,你练了一身好武艺!”女厂长说:“什么好武艺!我看电影上有这么个姿式,我就这么来一下。”她一拿姿式,有那么个气魄,就把流氓吓跑了。因为好多人都怕练武的。黑夜里一个女的敢去救人,就有个修养在里边。功夫和修养是一致的,关键是练意识,看你能不能定住。你自己思想先乱套了,直想这事我不行,你自己就先怯了阵。当然,我不是鼓励同学们都打抱不平去。因为很多问题是社会问题,需要从社会上,从法律上、教育上,一步步地解决。

(786)、“有为”怎么去为,为(wéi)什么?

    得有一个大的宗旨、大的目标。我们现在要努力集中精神去提高我们的层次,不要在小地方被拦住。“我们不练功,先打流氓去吧!”不能这么干。“有为”里边还得有个目的性:我们练功是要上到更高层次去。总的目的不能丢。如果把总的目的丢了,陷到“有为”里边,光是“有为”那就上不去了。练功和干事情都是如此。我以前看过电影《四渡赤水》简介,讲毛泽东经遵义会议掌握军权后四渡赤水。那时苏区有一个姓高的团长,他是执行毛泽东军事路线的。在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时,他带着中央的电台。中央发电报的情况国民党很熟悉,他代号三,敌人一听他发电报的手法就知道是他,就知道中央台往外发电报。他在苏区反围剿时,用毛泽东兵不厌诈的战术,把电台封闭了,封闭后一改号,带着队伍走了。毛泽东带着主力部队从另一边一下把敌人打败了。四渡赤水时毛泽东又碰上他,他当时已被撤职当了个排长。毛泽东说:“不行,还得当团长!”让他再用过去的战术,带着部队抢占安顺场。问他:“你说一说,碰见敌军怎么办?”“我想办法不和他们接触。”“绕不过去怎么办?”“消灭它。敌人溃退时不追,抓紧时间抢占安顺场。”共产党讲打歼灭战,要把敌人全部消灭掉,这次为什么不追?一追费了时间,就把主要任务丢了。

    类似这些对我们都是个启发,我们干事情要明确主要任务是什么。我们练功要往高层次练,不能停在一点上。要明确我们的主攻任务是要把我们的身心健康素质提高一个层次,不能因小失大。练点本事,在外头跟人比比斗斗去,那还是在一般层次充英雄。那么搞就把精力、时间浪费了。我们在“有为”的时候,必须明确我们的目的是达到熟练、达到“无为”、达到高层次上去,不能停留在“有为”这一点上。

(787)、为什么说,“无为”只能从“有为”自然进入?

    “有为”很重要,没有“有为”不行,但你又不能停留在“有为”上,必须有这样一个概念——从“有为”到“无为”。而从“有为”到“无为”的过渡,是个自然的。你说;“我现在要变成“无为”了!”那就错了,这一想本身就是“有为”的。你应该“有为”、“有为”……最后虽然也还那么做,但觉得自自然然了。

    “无为”只能从“有为”自然进入。我们能这样自然处理事情,就达到“无为”了。你再继续往前走,做什么事都是“无为”的,来什么事都能做,很简单了。很多人不能辩证去看“有为”和“无为”的关系。我们既不能丢掉“有为”,又不能停留于“有为”;我们既要想到“无为”,又不能自己发命令、想办法怎么去“无为”,而是自然进入“无为”。“无为”是我们练“有为”时的目标,要往“无为”上走,要达到这个水平上去。

    书上引了一段《淮南子》的话,下面串讲一下。

  “是故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

    这句话跟我们强调“有为”不完全一样,我们提得更明确一点。他讲关键要修里边而不管外面枝节的事情。但是不管枝节的事情不等于不做事,而是干事情时要从内里边抓住本。要通过修具体事情来修你的精神,不让你死着于事,死着于外面的枝末,光从枝末着手。就如我方才讲的:你做事情,关键重在你里边的意识。集体练功要有纪律、有要求,我们走这个形式,但是并不是让你精神全注意到形式上,而是要通过这个事情来注意你内在的精神世界,明确我这么练是为了练我的精神。

  “保其精神偃其智”;

    把自己的精神保护好,把自己的智能、思虑沉伏下来,藏起来。

  “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

    精神很淡漠,脑子里不预想什么东西,是“无为”的,但是干事情是“无不为”。前面这几句话是说达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什么叫“无为”呢?

  “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

    不是事情还没来你就先想怎么做,先不预计。什么是无不为呢?

  “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

    “无不为”是什么事都干,事来了就干。物来了,“发而皆中节”,正好对这个事物,按照事物去处理,这是个自然反映过程。

  “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

    治就是治理,无治就是不治理。什么叫不治理呢?就是“不易自然”,不主动改变这个自然规律。过去讲要完全返回自然,而不是主动地去把自然更易。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相然也”;

    这个物该怎么变化,应该怎么治理它,按照它的规律去做。后面还有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独知守其门”;

    两句其主要精神是不要从技术上着眼,而要从根本——道的层次去着眼,若这样,就能

  “故穷无穷,极无极,照物而不眩,回应而不乏。”

    处理事情、认识自然没有边际,完全按照自然规律走,没有一个死的要求和死的规矩或限制。经常反映物,但是不眼花缭乱。有声就会回应。有响有应,跟外面事物是相接应的,这样精神不匮乏,自己也不会丢失什么。

  “此之谓天解。”

    荀子说人的五官都叫天,头脑都叫天。这里的天解含义更深奥一点。因为《淮南子》是道家的杂家,它集合了道家的各种人物的思想。这里的天解指对事物的超出一般人的理解和认识。

  “故得道者,志弱而事强,心虚而应当。”

    志弱,自己的志向比较虚弱,没有更多地想“我怎么怎么着”。有的人讲“强”当“僵”讲,我看不是,应该是指自己脑子里思虑事情比较少。但干事情都很精明强干,干什么都行。过去讲“内圣外王”,里边虚静,而外面什么都干得了。如果当僵讲,修道的人僵化了还行啊?

  “心虚而应当”,

    心里边很空虚,而反映外面的事物都比较恰当,处理事情都很合适。

(788)、怎样理解,练气功一开始得从“有为”练起,得心应手以后就到了 “无为”,就自由了?

    从 “有为”到 “无为”的修养,我们应该这么去认识。修养要这么去修,从具体事上做,慢慢使自己能力提高,就能应付裕如了,就能随随便便了。毛主席的警卫员写的《在大决战的日子里》讲,他跟毛泽东在西北战场打仗的时候,毛泽东带着几千人牵制胡宗南几十万军队,还得指挥全国各战场,就跟唱戏一样,并不拿它当回事,“我得看看胡宗南的队伍是什么样”,他采用“蘑菇”战术跟敌人泡蘑菇,磨着不走。警卫都急得要命,他就不走。敌人都来了,距离不远了,他说:“着什么急,我看看胡宗南的队伍什么样。”他刚上了山,敌人的队伍就到了山下。还有一次,敌人追他,他在山脚立个牌子:毛泽东从此上山。他就这样指挥打仗。他只带着中央警卫团这几千人,胡宗南有20万军队,那真是应付裕如。他说仗在哪打就得在哪打。他在军事上已经做到从“有为”到“无为”了,把战略战术都用活了。任何一个事情都有一个从 “有为”到“无为”的过程。练气功一开始得从“有为”练起,得心应手以后就到了 “无为”,就自由了。

(789)、为什么说,要在社会中修养意识?

    这比前面讲的更具体一点。我们搞修养不能闭门修道,不能脱离尘世去修养。以前练功就讲自己安安静静养出个端倪,通过自己修养、涵养,把里边自在的气养出个头绪来,然后才能应事。到深山里边练功,练到一定程度再下山。武侠小说都是这么写,其实过去从山里边仙门之徒出来打天下的真正有几个?不多。打天下的多数还是在人世间的。过去修养为了成佛、成道、成仙,他们根本就不同意搞人世间的东西。佛家、道家都不染红尘。儒家讲孝敬父母,敬事师长,还得忠君爱国,但它也受脱离红尘思想的影响,在人世间不多接触人,自己闷着头搞。

    以前为什么称儒生为酸秀才?他们不接触群众。他们在内部也互相探讨,象程朱理学、王陆心学。但是他们基本上都不在人世间修养意识。过去的社会生产力不发达,而一般搞修养的人的经济都不是非常困难的。你看有奴隶搞修养的吗?没有。基本上他们都是有一定的生活条件,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能够自己离开世间在小范围内搞搞修养。他们通过修养,使得意识复杂程度提高了,看事情明了一点。刘备三下南阳请诸葛亮,其实现代很多的军事指挥家比诸葛亮强,诸葛亮那一套东西有什么了不起?他只是懂军事辩证法多一点。你看现代打仗的打法,辩证法比他要多得多。但他对原则的问题能灵活运用,他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可取的地方。

(790)、怎样理解,现在人们文化水平普遍高了,你再闭着门修养,你能比别人多修什么东西?

    古时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都低,如果修养后脑子里文化多点、辩证法多点、会变一变,变得多点,就算有本事,有水平。古人脑子比较简单,你会想个招,往往就能够骗了他。过去打仗还有等对方摆好了阵再打的,对方阵没摆好我不能打,所谓兴仁义之师。打仗还搞仁义之师,拿这个框框去框。会打仗的,兵不厌诈,哪管什么仁义,先把你宰了再说。现在人们文化水平普遍高了,你再闭着门修养,你能比别人多修什么东西?你不接触外面,知识少了,了解得少了,还不如普通群众。

                    (续 80)


繁體文

  什麼叫功夫呢?

  余 洋

(781)、怎樣理解“無為”不是沒有動作,是意識裏邊沒有計劃怎麼去做的那個主動的意識?

    沒一個人吃飯集中精神,看自己這一筷子夾上幾個米粒,夾住幾根土豆絲,幾根豆芽。這麼幹成神經病了。習慣了誰也不這麼搞,成為“無為”的了。“無為”不是沒有動作,是意識裏邊沒有計劃怎麼去做的那個主動的意識。習慣了以後就“無為”了。我們搞修養對各種要求一開始總會覺得彆扭,這個不習慣、那個不習慣,這就要從事上去苛。過去講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可是你熟了之後,不用規矩也可以出方圓。我曾經和一個五十年代教物理的教師聊天。他講他上學時教他物理的老師畫圓,拿起筆不看著黑板“嘩”就畫出一個圓來。下課後,走時忘了拿圓規,同學們好奇,拿起圓規比著黑板上的圓一畫,一點不差。過去的人基本功就這麼個練法!

      50年代初期我上中學,有一位老師怕同學們調皮,眼晴一面看著同學們,而手在黑板上又寫字。這都是把基本功練熟了。一開始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當你技術熟練以後,就能夠不守規矩而不逾規矩,不拿規矩,要圓的是圓的,要方的是方的。搞個技術還得練基本功,以前有點造詣的人都是這麼搞的。

(782)、為什麼說,練氣功要想有造詣,也得從“有為”練起來,按照規矩去做,不能放縱自己?

    現在翁新之醫生可能退休了。我們上學時他在北京積水潭醫院當內科主任,以後到友誼醫院當內科主任。他曾主持《中華內科》雜誌。那時西醫有視觸叩聽,拿手這麼叩。現在大夫誰還叩這個?病人來了讓透視去,X光,CT掃描,現在還有核磁共振。以前沒這個東西,就得靠手。十公分厚的紙,裏頭放著銅板,他用手叩根據聲音能叩出銅板的情況。(我們那時非常佩服。)肺裏有炎症,他絕對能叩出來。大葉肺炎發病8個鐘頭之內用X光照不出來,他能叩出來。人的好些功能比機器還靈,但都得從規矩上做起來,從“有為”練起。練氣功要想有造詣,也得從“有為”練起來,按照規矩去做,不能放縱自己。我們是一個集體,在集體中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如果集體要求不嚴格,我自己要求嚴格。只有這麼搞,《意元體》參照系才能變得快。這是個很根本的問題,一定要從“有為”到“無為”。

(783)、那麼“無為而無不為”是什麼意思呢?

    指先從“有為”做起,最後到了“無為”,這時就無不為,什麼都幹。如果你沒有經過前面的“有為”,就到不了後面的“無為”,達不到“無為”,就更達不到“無不為”。這是三個層次。一開始是“有為”的,以後是“無為”的,再以後到了無不為。從“有為”到了“無為”還不行,還得“無不為”,什麼都幹,沒有不做的。“無為”是指意識,“無不為”是指事情。對這句話好多人不理解,罵老子詭辯:“無為”還“無不為”?你要“無不為”就不可“無為”,你“無為”就不可能“無不為” 。

    前幾年搞哲學的這麼批判老子,其實人家講的是事,講的是個境界。他們就拿普通的想法看老子:要不就自由散漫吊兒郎當,要不就嚴格要求。他們不懂得意識內部的修養。沒經過“有為”而直接走“無為”,往往就狂,辦不了事。如果光“無為”,不到“無不為”,就什麼都沒有。如果你光“有為”,不進入到“無為”,你就死於事上,死於形下,就再前進不了了,跟普通人著於繁瑣一樣,著到具體事上去了。這都是辯證的,不能偏於一點,都不能丟。

(784)、怎樣理解我們練功要從“有為”入手,真正過了“有為”關,然後到“無為”?

    現在好多人想練靜功,不願意練動功;練動功又想隨便點,不願意按群體的要求去練。就應該是先搞動功,這樣有規矩可循;集體練,氣場互相激蕩,而且有個紀律性,有助於嚴格要求自己,這對增強意志力、發揮群體效應都有很大意義。我們練功要注意這個問題,要從“有為”入手,真正過了“有為”關,然後到“無為”。

    你現在一練功就腰酸腿疼的,一旦很輕鬆自如了,你還用咬著牙,拼著命嗎?不需要了,意識裏邊就不是“有為”的了。讓你站大馬步莊,站5分鐘、10分鐘,跟要了命似的。你看少林寺裏邊練功,人家還一手提一桶水呢!我們還得這樣去練形。雖然我們不練武功,練四平馬步是少林的基本功,練少林拳、少林器械都必須先練四平馬莊,一站就幾個鐘頭!但我們練得使勁咬著牙,堅持再堅持,這就是“有為”。慢慢你隨便往那一站,松松的,腦子不用動,這就是“無為”了。不經過“有為”進不到“無為”。

    我以前的一個老師跟我講:“鶴鳴,我們得松腰。”我說:“老師,站高平式(練太極拳,一般姿式都較高一點)好松,站低平式(大腿差不多快蹲平了),用這樣的姿式打拳,腰就不好松了。”老師說:“是啊!不過我們也用不著這麼去松。”我說:“不這麼松,人家來地躺拳怎麼辦?你太極拳怎麼對付地躺?你不矮了怎麼打?你光用腳打行嗎?”我們得從難處去做。練功一開始“有為”,練得隨便了,變成“無為”了,難度再大點,你又得“有為”。

    前年我帶中心的老師們(包括職工)練站莊,他們一開始站得比較直,晃晃蕩蕩的。我說“不行,站矮一點”,讓他們稍稍把尾間往下一垂,有的老師站一會就噁心、吐,受不了。大家身心狀況還不夠,必須加大難度。一開始加難度是“有為”的,練練自然了,變成“無為”了。再加難度,反復加難度。從“有為”到“無為”,然後又到“有為”,到“無為”。這麼反復幾次。到了一定的難度之後,身體裏面的變化也從“有為”到“無為”了,功能也就強化起來了。練功夫就得這麼去練啊!

(785)、什麼叫功夫呢?

    什麼叫功夫呢?關鍵在第一念怎麼發。有同學講:“龐老師,我們講修養好倒是好,但見個小流氓,修養也修不了他。”你真正修到家,你意念一動他就動不了了。南北大俠杜心武,碰到人拿刀砍他,對方一舉刀,他根本不去迎刀,一聲“停”,對方的胳臂立即就定住了,動不了了,比打斷它厲害多了。當然你的功夫得比對方高。如果對方功夫跟你一樣,你喊“停”——刀砍下來了。什麼叫功夫呢?你看見對方一刀砍來,你的第一念是擋它、躲它、破它,還是用意念停它?關鍵在第一念怎麼發。一般練武術的人一看,見招破招,見勢打勢,就學的這個。一看,就讓對方“停”,這麼做他意念轉不過來,他不這麼轉呀。你能那麼轉就可以了。如果當時對方拿刀砍你,你第一意念“停”!他的刀就下不來。你就算沒那麼大的本事、你就很快地嚷“停”,他也不知怎麼回事就停住了。你見到刀時,第一念就是怕,嚇得哆嗦,說明你的修養很差,還能談什麼!

    一般我不看電視,那天外出隨便打開電視,正好那個節目還挺有意義,有點新穎的內容。其中有一個鏡頭:一個女孩子不滿意現狀,從家跑走了,晚上正好碰到兩個流氓,逮住了她。她大嚷“救命”。這時一個女廠長路過這兒,聞聲喝道:“住手!”流氓見又來個女的,說“那歸你,這歸我”,逼上來了。女廠長說:“小子,你來!”隨即擺了個姿式。流氓一看,“啊,特警!快跑。”就跑了。那個女孩子說:“大姐,你練了一身好武藝!”女廠長說:“什麼好武藝!我看電影上有這麼個姿式,我就這麼來一下。”她一拿姿式,有那麼個氣魄,就把流氓嚇跑了。因為好多人都怕練武的。黑夜裏一個女的敢去救人,就有個修養在裏邊。功夫和修養是一致的,關鍵是練意識,看你能不能定住。你自己思想先亂套了,直想這事我不行,你自己就先怯了陣。當然,我不是鼓勵同學們都打抱不平去。因為很多問題是社會問題,需要從社會上,從法律上、教育上,一步步地解決。

(786)、“有為”怎麼去為,為(wéi)什麼?

    得有一個大的宗旨、大的目標。我們現在要努力集中精神去提高我們的層次,不要在小地方被攔住。“我們不練功,先打流氓去吧!”不能這麼幹。“有為”裏邊還得有個目的性:我們練功是要上到更高層次去。總的目的不能丟。如果把總的目的丟了,陷到“有為”裏邊,光是“有為”那就上不去了。練功和幹事情都是如此。我以前看過電影《四渡赤水》簡介,講毛澤東經遵義會議掌握軍權後四渡赤水。那時蘇區有一個姓高的團長,他是執行毛澤東軍事路線的。在蘇區第二次反圍剿時,他帶著中央的電臺。中央發電報的情況國民黨很熟悉,他代號三,敵人一聽他發電報的手法就知道是他,就知道中央台往外發電報。他在蘇區反圍剿時,用毛澤東兵不厭詐的戰術,把電臺封閉了,封閉後一改號,帶著隊伍走了。毛澤東帶著主力部隊從另一邊一下把敵人打敗了。四渡赤水時毛澤東又碰上他,他當時已被撤職當了個排長。毛澤東說:“不行,還得當團長!”讓他再用過去的戰術,帶著部隊搶佔安順場。問他:“你說一說,碰見敵軍怎麼辦?”“我想辦法不和他們接觸。”“繞不過去怎麼辦?”“消滅它。敵人潰退時不追,抓緊時間搶佔安順場。”共產黨講打殲滅戰,要把敵人全部消滅掉,這次為什麼不追?一追費了時間,就把主要任務丟了。

    類似這些對我們都是個啟發,我們幹事情要明確主要任務是什麼。我們練功要往高層次練,不能停在一點上。要明確我們的主攻任務是要把我們的身心健康素質提高一個層次,不能因小失大。練點本事,在外頭跟人比比鬥鬥去,那還是在一般層次充英雄。那麼搞就把精力、時間浪費了。我們在“有為”的時候,必須明確我們的目的是達到熟練、達到“無為”、達到高層次上去,不能停留在“有為”這一點上。

(787)、為什麼說,“無為”只能從“有為”自然進入?

    “有為”很重要,沒有“有為”不行,但你又不能停留在“有為”上,必須有這樣一個概念——從“有為”到“無為”。而從“有為”到“無為”的過渡,是個自然的。你說;“我現在要變成“無為”了!”那就錯了,這一想本身就是“有為”的。你應該“有為”、“有為”……最後雖然也還那麼做,但覺得自自然然了。

    “無為”只能從“有為”自然進入。我們能這樣自然處理事情,就達到“無為”了。你再繼續往前走,做什麼事都是“無為”的,來什麼事都能做,很簡單了。很多人不能辯證去看“有為”和“無為”的關係。我們既不能丟掉“有為”,又不能停留于“有為”;我們既要想到“無為”,又不能自己發命令、想辦法怎麼去“無為”,而是自然進入“無為”。“無為”是我們練“有為”時的目標,要往“無為”上走,要達到這個水準上去。

    書上引了一段《淮南子》的話,下面串講一下。

  “是故聖人內修其本而不外飾其末”;

    這句話跟我們強調“有為”不完全一樣,我們提得更明確一點。他講關鍵要修裏邊而不管外面枝節的事情。但是不管枝節的事情不等於不做事,而是幹事情時要從內裏邊抓住本。要通過修具體事情來修你的精神,不讓你死著於事,死著於外面的枝末,光從枝末著手。就如我方才講的:你做事情,關鍵重在你裏邊的意識。集體練功要有紀律、有要求,我們走這個形式,但是並不是讓你精神全注意到形式上,而是要通過這個事情來注意你內在的精神世界,明確我這麼練是為了練我的精神。

  “保其精神偃其智”;

    把自己的精神保護好,把自己的智能、思慮沉伏下來,藏起來。

  “故漠然‘無為’而‘無不為’也,澹然無治而無不治也。”;

    精神很淡漠,腦子裏不預想什麼東西,是“無為”的,但是幹事情是“無不為”。前面這幾句話是說達到了“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什麼叫“無為”呢?

  “所謂‘無為’者,不先物為也”;

    不是事情還沒來你就先想怎麼做,先不預計。什麼是無不為呢?

  “所謂‘無不為’者,因物之所為”,

    “無不為”是什麼事都幹,事來了就幹。物來了,“發而皆中節”,正好對這個事物,按照事物去處理,這是個自然反映過程。

  “所謂無治者,不易自然也”;

    治就是治理,無治就是不治理。什麼叫不治理呢?就是“不易自然”,不主動改變這個自然規律。過去講要完全返回自然,而不是主動地去把自然更易。

  “所謂無不治者,因物相然也”;

    這個物該怎麼變化,應該怎麼治理它,按照它的規律去做。後面還有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獨知守其門”;

    兩句其主要精神是不要從技術上著眼,而要從根本——道的層次去著眼,若這樣,就能

  “故窮無窮,極無極,照物而不眩,回應而不乏。”

    處理事情、認識自然沒有邊際,完全按照自然規律走,沒有一個死的要求和死的規矩或限制。經常反映物,但是不眼花繚亂。有聲就會回應。有響有應,跟外面事物是相接應的,這樣精神不匱乏,自己也不會丟失什麼。

  “此之謂天解。”

    荀子說人的五官都叫天,頭腦都叫天。這裏的天解含義更深奧一點。因為《淮南子》是道家的雜家,它集合了道家的各種人物的思想。這裏的天解指對事物的超出一般人的理解和認識。

  “故得道者,志弱而事強,心虛而應當。”

    志弱,自己的志向比較虛弱,沒有更多地想“我怎麼怎麼著”。有的人講“強”當“僵”講,我看不是,應該是指自己腦子裏思慮事情比較少。但幹事情都很精明強幹,幹什麼都行。過去講“內聖外王”,裏邊虛靜,而外面什麼都幹得了。如果當僵講,修道的人僵化了還行啊?

  “心虛而應當”,

    心裏邊很空虛,而反映外面的事物都比較恰當,處理事情都很合適。

(788)、怎樣理解,練氣功一開始得從“有為”練起,得心應手以後就到了 “無為”,就自由了?

    從 “有為”到 “無為”的修養,我們應該這麼去認識。修養要這麼去修,從具體事上做,慢慢使自己能力提高,就能應付裕如了,就能隨隨便便了。毛主席的警衛員寫的《在大決戰的日子裏》講,他跟毛澤東在西北戰場打仗的時候,毛澤東帶著幾千人牽制胡宗南幾十萬軍隊,還得指揮全國各戰場,就跟唱戲一樣,並不拿它當回事,“我得看看胡宗南的隊伍是什麼樣”,他採用“蘑菇”戰術跟敵人泡蘑菇,磨著不走。警衛都急得要命,他就不走。敵人都來了,距離不遠了,他說:“著什麼急,我看看胡宗南的隊伍什麼樣。”他剛上了山,敵人的隊伍就到了山下。還有一次,敵人追他,他在山腳立個牌子:毛澤東從此上山。他就這樣指揮打仗。他只帶著中央警衛團這幾千人,胡宗南有20萬軍隊,那真是應付裕如。他說仗在哪打就得在哪打。他在軍事上已經做到從“有為”到“無為”了,把戰略戰術都用活了。任何一個事情都有一個從 “有為”到“無為”的過程。練氣功一開始得從“有為”練起,得心應手以後就到了 “無為”,就自由了。

(789)、為什麼說,要在社會中修養意識?

    這比前面講的更具體一點。我們搞修養不能閉門修道,不能脫離塵世去修養。以前練功就講自己安安靜靜養出個端倪,通過自己修養、涵養,把裏邊自在的氣養出個頭緒來,然後才能應事。到深山裏邊練功,練到一定程度再下山。武俠小說都是這麼寫,其實過去從山裏邊仙門之徒出來打天下的真正有幾個?不多。打天下的多數還是在人世間的。過去修養為了成佛、成道、成仙,他們根本就不同意搞人世間的東西。佛家、道家都不染紅塵。儒家講孝敬父母,敬事師長,還得忠君愛國,但它也受脫離紅塵思想的影響,在人世間不多接觸人,自己悶著頭搞。

    以前為什麼稱儒生為酸秀才?他們不接觸群眾。他們在內部也互相探討,象程朱理學、王陸心學。但是他們基本上都不在人世間修養意識。過去的社會生產力不發達,而一般搞修養的人的經濟都不是非常困難的。你看有奴隸搞修養的嗎?沒有。基本上他們都是有一定的生活條件,有一定的物質基礎,能夠自己離開世間在小範圍內搞搞修養。他們通過修養,使得意識複雜程度提高了,看事情明瞭一點。劉備三下南陽請諸葛亮,其實現代很多的軍事指揮家比諸葛亮強,諸葛亮那一套東西有什麼了不起?他只是懂軍事辯證法多一點。你看現代打仗的打法,辯證法比他要多得多。但他對原則的問題能靈活運用,他在這方面還有許多可取的地方。

(790)、怎樣理解,現在人們文化水準普遍高了,你再閉著門修養,你能比別人多修什麼東西?

    古時人們的文化水準普遍都低,如果修養後腦子裏文化多點、辯證法多點、會變一變,變得多點,就算有本事,有水準。古人腦子比較簡單,你會想個招,往往就能夠騙了他。過去打仗還有等對方擺好了陣再打的,對方陣沒擺好我不能打,所謂興仁義之師。打仗還搞仁義之師,拿這個框框去框。會打仗的,兵不厭詐,哪管什麼仁義,先把你宰了再說。現在人們文化水準普遍高了,你再閉著門修養,你能比別人多修什麼東西?你不接觸外面,知識少了,瞭解得少了,還不如普通群眾。

                    (續 8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