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1日 星期五

11-02-2011 为什么说,智能功讲修养要从事上修养,从常态智能修养?(精义答疑80)

为什么说,智能功讲修养要从事上修养,从常态智能修养?(精义答疑80)

简体文

为什么说,智能功讲修养要从事上修养,从常态智能修养?

  余 洋

(根据庞明教授讲课录音整理)

(791)、为什么说,智能功讲修养要从事上修养,从常态智能修养?

      智能功讲修养要从事上修养,从常态智能修养。有些人在外地农村给人查病、治病被当作神仙看,说这个老师怎么好,有功能,能给人查病,治病效果好,可是到中心当班主任连中等班主任水平都不够。什么道理呢?农村大部分人都有病,而很少去治病,你给农民治治病,他只要能干得了活,就行了,跟工厂的工人不一样。工人有公费医疗,查了这个正常,再查那个,查了都正常,还得再找找病(不过现在工人也不行了,工厂医疗费都包干了,超过了就没钱了)。农民没钱,能凑合就凑合,发着高烧还干活。你给他治治病,他觉得不那么难受了,自己就说“好了!”他一说好了,你就以为自己治一个好一个。真是治一个好一个吗?只是减轻了。

      我们"中心"统计疗效,好多方面正常才算痊愈,有的算 “显箸”疗效或有效。这么一统计,一见真章就不行了。有人说某某人有功能,会查病。谁也别吹,谁查病也不会完全准。X光、CT也不完全准。我方才说了,大叶性肺炎得病6—8个钟头,X光照不出来,X光准吗?妊娠试验,应该挺准的吧?也不是100 %准,最多95%到98%准。气功查更不会完全准了。现在气功界以及一般的群众都把这功能看神了,他们没有真正体验过、研究过功能,不了解到底功能有多大可靠性。我们讲要从社会当中修养,有同学讲,“我们修养得出点本事啊!”一说出本事就以为只有查病的功能、预知的功能才算是本事,就没把我们日常常态功能的修养、常态水平的提高看作成绩。
   
(792、为什么说,智能功把古人很多东西都改革了,我们的脑子必须改变过来?

      一个法国人问我:“你们干事,搞科学试验,搞农业增产,跟内向性运用意识不就矛盾了?”

      有的同志说:“过去人家闭门修养属于内向性,没事就闭门思过考虑自己,一到社会就外向了。”

      听说还有的同学讲:“一练动功外向了,神都不统一了,《意元体》练不了了。”

      你怎么练《意元体》?你逮不着它,你就得通过练形体去练《意元体》的意志力。有人喊口令也不愿喊,说跑气、跑神。这些都是错误的理解。

      智能功把古人很多东西都改革了,我们的脑子必须改变过来。我们就得在社会当中处事,在事上修养。遇到任何一件事情,都修养自己,如果你能这样,你就是一天都在练修养了。练功是修养,处理事情仍然是在修养。

(793)、“修养”是指什么而言的?

      修养什么?处理事要合度、合法,在处理事情时脑子清明,不受它的影响。过去讲“不拔一于中”,你在处理各种事情的时候,不要把“一”拔出去。

(794)、“不拔一于中”的那个“一”是指什么而言的?

      那个“一”是什么?就是我们要找的那个“我”。“不拔一于中”和“不拔一于情”这两个内容不一样。“不拔一于中”就是不把这个“一”从“中”当中拔出去;

(795)、“不拔一于情”的那个“一”是指什么而言的?

      “不拔一于情”是不让那个情把“一”拔出去。我们在处理具体事情时,心情要稳定,还是那个主人在里头呆着,自己眼上那一撇(“自”字为“目”上加一撇)在里边呆着,别撇到外边去,要撇到里边去。

(796)、为什么说,只有在社会当中修养,你才能真正地锻炼自己?

      只有在社会当中修养,你才能真正地锻炼自己。你想不接触人,光在静处修养,你能总不接触人吗?不可能。你一接触人,干扰你了,你就不安静了。过去有不少人,和尚也好、道士也好,在庙里边真是顶刮刮的,但是一出山,进入红尘,也许那些修行最好的就栽跟头了,守不住戒律,功夫也上不去了。因为他们没从实践当中练。所以修养只有从事上修养,在事上磨炼。安安静静没有人影响你,那可以高谈阔论,一碰到具体事,你就不由自主了,把你牵住了。你得有力量不受它牵。这就得练意志力。  

(797)、现在同志们男男女女一块工作、学习、生活,出问题了吗?

      过去有的人闭门修道,练得非常死,练成顽空了。《高僧传》里说有一个和尚很有道行,一位女士供养他,很尊重他。这位女士也有本事。过了一段以后,这位女士过去一拉他的手,和尚赶紧把手缩回来。女士说:“我供养了半天,原来供养了块木头,你走吧!”这是什么道理呢?这个和尚还在戒备森严。当你在戒备森严时就说明你里边空虚,不空虚的人都不戒备森严。像那个和尚,她摸摸他的手,就赶紧缩回来,他很害怕:这是个女的,我可不能摸她,一摸她我犯了戒,不定怎么怎么着。他脑子里边有很多分别心。在过去男女授受不亲,不能接、不能碰,一碰意识就跑了。男的看这是个女的,女的看这是个男的,是个异性,一接触,心就跑了。说明那时人的意识这么容易被异性牵倒。

      现在同志们男男女女一块工作、学习、生活,出问题了吗?个别的出了问题,绝大部分都不出问题。以前就不然,男女一碰就要出问题,意识非常脆弱。越那样修越脆弱。因为他把这个分别分得非常非常的严格,无形中就把它强化了。脑子里想:这个人可别碰,一碰就坏!本来一碰不会坏,脑子里有了这个概念,将来一碰非坏不行,变得非常脆弱了。过去那些修养方法之所以不能成功,就因为这个道理。你只有在社会上磕头碰脑,把自己碰得很坚定、很顽强,那才是真顽强,里边真有力量。在社会上修养,男男女女、各种事都处理,把心定住。象江姐那样,刀往脖子上放了,还面不改色心不跳;明明知道出去要死了,还理理头发,视死如归。那是从事上练出来的。

(798)、古人对要在社会中修养意识,是如何论述的?

      要在社会中修养意识,不光我们这么讲,王阳明讲:

      “人须在事上磨炼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又说:“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

      厌外物就只是自己求清静,孤芳自赏,以骄傲自居,不敢接触事情,那不是真炼。

  黄元吉引过邱长春这样的一段话:

      “吾于静处修炼,不胜大益。”他以前在静处修炼,得了很大的益处。他曾在山东栖霞山修炼,以后到陕西宝鸡去修炼。

      “后游行于廛市,庆酬于事为,始知动处之炼胜过静处之炼多矣。”廛市一般指的是士农工商汇聚的城市。以后不在静处修了,到一般小的城市、农村去,东奔西跑,接触、应酬各种事情,这才知道在动处练比在静处练好得多。

      邱长春曾在盘溪一个小河那来回地背人,做好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背,能不能不动心呀?这和在静处练完全不一样。你要不从社会上练不动心,那不动心是假的。你一碰到事情要起反应,一起反应心动不动?看见东西了心动不动?接触东西了心动不动?来个人看到了,但不去联想。来人就背,背过去就完了,至于是男的还是女的,背时是个什么感觉,他不动这个心。心不动,定啊!这是在事上真练。这样练不动心,练定,比在静处练不知强多少倍。

      你自己在家不受外界刺激,这时要安定下来,可能意识里有一个力量就够;一碰到事情,外面加给你力量,意识里边活动力量大了,这时你要想控制住,定住,一个力量就不够了,可能五个、八个或十个才行。外面来的力量越强,你越需要更强的力量才能定住。所以不从事上去练不行。我们讲养 “中和之性”时谈了,中是基础。没事时安安静静,喜怒哀思不发,这是个中;有事,发出来得和。没有中的基础,绝对做不到和。没有刺激你都保证不了正常状态,外面一刺激就更做不到了。所以从社会上修炼意识,关键就在这个地方。平时要有基础,然后在事上练,把意志力的强度加大。

      另外,即便将来你有了功能,会查东西了,你也得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比如,你为张三透视,发现他有肺结核。他是不是真有?你还得看看张三的病历。如果他没查过,让他去查查有没有。你给人家治了病,他好没好,要检查效果,得问问人家。还得通过常态智能去验证这些事情。修养也好,检验结果也好,而这一切都需要在社会当中努力。

(799)、怎样理解,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

      现在人们都不爱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公啊?都为私!”公与私对立是历史留下来的意识状态。过去练功要廓然大公,为什么这么提呢?要你发善心,使你内心里生发生命力,使自己总处于一个生发状态,生命力不受抑制。“仁者,爱人”,还要让别人也生发。在当时那个社会,整个的人群都非常困苦,吃不饱,穿不暖,都在死亡在线挣扎着,你看到这么多人很痛苦,你有没有同情心?是否希望他好?你只有同情他们,希望他们好,这样的心情多了,意识里边生命力才能符合道德生生不已之性。但是那个社会是生产力太低下,科学水平太低,就这么点东西,只有少数人能生活得好,大多数人都饥寒交迫。一般来说过去练功的人,非常穷的不多,都得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因为你有一定条件,所以你要为公,多想想别人,别光想自己好,要把你的心升华、扩充起来。

      过去这个“公”还不完全指的是广大群众,往往指的是国家。以前那个办公室不是随便都能叫的,办公室是办公事的地方。解放以前的村干部不叫干部叫办公的。交粮食叫交公粮,国家摊派点事情叫出公差。这个公就代表国家。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水平太低,东西太少,不少人要不然就饿死,要不然就得当强盗。以前基本上没别的更多的财富,就是种点地打点粮食。过去穷还不懂得吃,螃蟹也不敢吃,鱼也不敢吃,文化水平不够。那时为公即为国家,以前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逃离京城,群众一看皇太后来了,赶紧给她送吃的。这个观念很了不得。过去要奉公守法,跟个人利益是矛盾的。国家要你的粮食,把你的粮食拿走了,你就没吃的。但你要克己奉公,把你自己丢掉为公去。所以过去公和私是极端对立的。你为公就不能为你自己;为自己就不能为公。所以讲为国就不能为家,为家就不能为国。

(800)、为什么说,过去生产力低下,公私对立的思想是当时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所决定的?

      生产力低下,而且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自家生产就归自家用,自给自足。国家拿走了你的生活资料,你家生活就困难。公私对立的思想是当时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所决定的。因此,你要想练功,就得打破私有观念,把思想往大处放,想着国家。练功到了一定程度,再为群众干点好事。儒家讲“仁者爱人”。道家、佛家必须修清静,要离开人世以避免外界的影响,避开公和私的于扰。过去的练功、修养方式就是在这种公私观念影响之下形成的,而公私观念是由那种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续 81)


繁體文

為什麼說,智能功講修養要從事上修養,從常態智能修養?

余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791)、為什麼說,智能功講修養要從事上修養,從常態智能修養?

      智能功講修養要從事上修養,從常態智能修養。有些人在外地農村給人查病、治病被當作神仙看,說這個老師怎麼好,有功能,能給人查病,治病效果好,可是到中心當班主任連中等班主任水準都不夠。什麼道理呢?農村大部分人都有病,而很少去治病,你給農民治治病,他只要能幹得了活,就行了,跟工廠的工人不一樣。工人有公費醫療,查了這個正常,再查那個,查了都正常,還得再找找病(不過現在工人也不行了,工廠醫療費都包乾了,超過了就沒錢了)。農民沒錢,能湊合就湊合,發著高燒還幹活。你給他治治病,他覺得不那麼難受了,自己就說“好了!”他一說好了,你就以為自己治一個好一個。真是治一個好一個嗎?只是減輕了。

      我們"中心"統計療效,好多方面正常才算痊癒,有的算 “顯箸”療效或有效。這麼一統計,一見真章就不行了。有人說某某人有功能,會查病。誰也別吹,誰查病也不會完全准。X光、CT也不完全准。我方才說了,大葉性肺炎得病6—8個鐘頭,X光照不出來,X光准嗎?妊娠試驗,應該挺准的吧?也不是100 %准,最多95%到98%准。氣功查更不會完全准了。現在氣功界以及一般的群眾都把這功能看神了,他們沒有真正體驗過、研究過功能,不瞭解到底功能有多大可靠性。我們講要從社會當中修養,有同學講,“我們修養得出點本事啊!”一說出本事就以為只有查病的功能、預知的功能才算是本事,就沒把我們日常常態功能的修養、常態水準的提高看作成績。
     
(792、為什麼說,智能功把古人很多東西都改革了,我們的腦子必須改變過來?

    一個法國人問我:“你們幹事,搞科學試驗,搞農業增產,跟內向性運用意識不就矛盾了?”

      有的同志說:“過去人家閉門修養屬於內向性,沒事就閉門思過考慮自己,一到社會就外向了。”

      聽說還有的同學講:“一練動功外向了,神都不統一了,《意元體》練不了了。”

      你怎麼練《意元體》?你逮不著它,你就得通過練形體去練《意元體》的意志力。有人喊口令也不願喊,說跑氣、跑神。這些都是錯誤的理解。

      智能功把古人很多東西都改革了,我們的腦子必須改變過來。我們就得在社會當中處事,在事上修養。遇到任何一件事情,都修養自己,如果你能這樣,你就是一天都在練修養了。練功是修養,處理事情仍然是在修養。

(793)、“修養”是指什麼而言的?

      修養什麼?處理事要合度、合法,在處理事情時腦子清明,不受它的影響。過去講“不拔一於中”,你在處理各種事情的時候,不要把“一”拔出去。

(794)、“不拔一於中”的那個“一”是指什麼而言的?

      那個“一”是什麼?就是我們要找的那個“我”。“不拔一於中”和“不拔一於情”這兩個內容不一樣。“不拔一於中”就是不把這個“一”從“中”當中拔出去;

(795)、“不拔一於情”的那個“一”是指什麼而言的?

      “不拔一於情”是不讓那個情把“一”拔出去。我們在處理具體事情時,心情要穩定,還是那個主人在裏頭呆著,自己眼上那一撇(“自”字為“目”上加一撇)在裏邊呆著,別撇到外邊去,要撇到裏邊去。

(796)、為什麼說,只有在社會當中修養,你才能真正地鍛煉自己?

      只有在社會當中修養,你才能真正地鍛煉自己。你想不接觸人,光在靜處修養,你能總不接觸人嗎?不可能。你一接觸人,干擾你了,你就不安靜了。過去有不少人,和尚也好、道士也好,在廟裏邊真是頂呱呱的,但是一出山,進入紅塵,也許那些修行最好的就栽跟頭了,守不住戒律,功夫也上不去了。因為他們沒從實踐當中練。所以修養只有從事上修養,在事上磨煉。安安靜靜沒有人影響你,那可以高談闊論,一碰到具體事,你就不由自主了,把你牽住了。你得有力量不受它牽。這就得練意志力。  

(797)、現在同志們男男女女一塊工作、學習、生活,出問題了嗎?

      過去有的人閉門修道,練得非常死,練成頑空了。《高僧傳》裏說有一個和尚很有道行,一位女士供養他,很尊重他。這位女士也有本事。過了一段以後,這位女士過去一拉他的手,和尚趕緊把手縮回來。女士說:“我供養了半天,原來供養了塊木頭,你走吧!”這是什麼道理呢?這個和尚還在戒備森嚴。當你在戒備森嚴時就說明你裏邊空虛,不空虛的人都不戒備森嚴。像那個和尚,她摸摸他的手,就趕緊縮回來,他很害怕:這是個女的,我可不能摸她,一摸她我犯了戒,不定怎麼怎麼著。他腦子裏邊有很多分別心。在過去男女授受不親,不能接、不能碰,一碰意識就跑了。男的看這是個女的,女的看這是個男的,是個異性,一接觸,心就跑了。說明那時人的意識這麼容易被異性牽倒。

      現在同志們男男女女一塊工作、學習、生活,出問題了嗎?個別的出了問題,絕大部分都不出問題。以前就不然,男女一碰就要出問題,意識非常脆弱。越那樣修越脆弱。因為他把這個分別分得非常非常的嚴格,無形中就把它強化了。腦子裏想:這個人可別碰,一碰就壞!本來一碰不會壞,腦子裏有了這個概念,將來一碰非壞不行,變得非常脆弱了。過去那些修養方法之所以不能成功,就因為這個道理。你只有在社會上磕頭碰腦,把自己碰得很堅定、很頑強,那才是真頑強,裏邊真有力量。在社會上修養,男男女女、各種事都處理,把心定住。象江姐那樣,刀往脖子上放了,還面不改色心不跳;明明知道出去要死了,還理理頭髮,視死如歸。那是從事上練出來的。

(798)、古人對要在社會中修養意識,是如何論述的?

      要在社會中修養意識,不光我們這麼講,王陽明講:

      “人須在事上磨煉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又說:“汝若以厭外物之心去求之靜是反養成一個驕惰之氣。”

      厭外物就只是自己求清靜,孤芳自賞,以驕傲自居,不敢接觸事情,那不是真煉。

  黃元吉引過邱長春這樣的一段話:

      “吾於靜處修煉,不勝大益。”他以前在靜處修煉,得了很大的益處。他曾在山東棲霞山修煉,以後到陝西寶雞去修煉。

      “後遊行於廛市,慶酬於事為,始知動處之煉勝過靜處之煉多矣。”廛市一般指的是士農工商彙聚的城市。以後不在靜處修了,到一般小的城市、農村去,東奔西跑,接觸、應酬各種事情,這才知道在動處練比在靜處練好得多。

      邱長春曾在盤溪一個小河那來回地背人,做好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背,能不能不動心呀?這和在靜處練完全不一樣。你要不從社會上練不動心,那不動心是假的。你一碰到事情要起反應,一起反應心動不動?看見東西了心動不動?接觸東西了心動不動?來個人看到了,但不去聯想。來人就背,背過去就完了,至於是男的還是女的,背時是個什麼感覺,他不動這個心。心不動,定啊!這是在事上真練。這樣練不動心,練定,比在靜處練不知強多少倍。

      你自己在家不受外界刺激,這時要安定下來,可能意識裏有一個力量就夠;一碰到事情,外面加給你力量,意識裏邊活動力量大了,這時你要想控制住,定住,一個力量就不夠了,可能五個、八個或十個才行。外面來的力量越強,你越需要更強的力量才能定住。所以不從事上去練不行。我們講養 “中和之性”時談了,中是基礎。沒事時安安靜靜,喜怒哀思不發,這是個中;有事,發出來得和。沒有中的基礎,絕對做不到和。沒有刺激你都保證不了正常狀態,外面一刺激就更做不到了。所以從社會上修煉意識,關鍵就在這個地方。平時要有基礎,然後在事上練,把意志力的強度加大。

      另外,即便將來你有了功能,會查東西了,你也得通過社會實踐來檢驗。比如,你為張三透視,發現他有肺結核。他是不是真有?你還得看看張三的病歷。如果他沒查過,讓他去查查有沒有。你給人家治了病,他好沒好,要檢查效果,得問問人家。還得通過常態智能去驗證這些事情。修養也好,檢驗結果也好,而這一切都需要在社會當中努力。

(799)、怎樣理解,正確對待公與私的關係?

      現在人們都不愛討論這個問題。“為什麼公啊?都為私!”公與私對立是歷史留下來的意識狀態。過去練功要廓然大公,為什麼這麼提呢?要你發善心,使你內心裏生髮生命力,使自己總處於一個生髮狀態,生命力不受抑制。“仁者,愛人”,還要讓別人也生髮。在當時那個社會,整個的人群都非常困苦,吃不飽,穿不暖,都在死亡線上掙扎著,你看到這麼多人很痛苦,你有沒有同情心?是否希望他好?你只有同情他們,希望他們好,這樣的心情多了,意識裏邊生命力才能符合道德生生不已之性。但是那個社會是生產力太低下,科學水準太低,就這麼點東西,只有少數人能生活得好,大多數人都饑寒交迫。一般來說過去練功的人,非常窮的不多,都得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因為你有一定條件,所以你要為公,多想想別人,別光想自己好,要把你的心昇華、擴充起來。

      過去這個“公”還不完全指的是廣大群眾,往往指的是國家。以前那個辦公室不是隨便都能叫的,辦公室是辦公事的地方。解放以前的村幹部不叫幹部叫辦公的。交糧食叫交公糧,國家攤派點事情叫出公差。這個公就代表國家。在那個時代,人民生活水準太低,東西太少,不少人要不然就餓死,要不然就得當強盜。以前基本上沒別的更多的財富,就是種點地打點糧食。過去窮還不懂得吃,螃蟹也不敢吃,魚也不敢吃,文化水準不夠。那時為公即為國家,以前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逃離京城,群眾一看皇太后來了,趕緊給她送吃的。這個觀念很了不得。過去要奉公守法,跟個人利益是矛盾的。國家要你的糧食,把你的糧食拿走了,你就沒吃的。但你要克己奉公,把你自己丟掉為公去。所以過去公和私是極端對立的。你為公就不能為你自己;為自己就不能為公。所以講為國就不能為家,為家就不能為國。

(800)、為什麼說,過去生產力低下,公私對立的思想是當時的生產方式和生產力所決定的?

      生產力低下,而且以一家一戶為生產單位,自家生產就歸自家用,自給自足。國家拿走了你的生活資料,你家生活就困難。公私對立的思想是當時的生產方式和生產力所決定的。因此,你要想練功,就得打破私有觀念,把思想往大處放,想著國家。練功到了一定程度,再為群眾幹點好事。儒家講“仁者愛人”。道家、佛家必須修清靜,要離開人世以避免外界的影響,避開公和私的於擾。過去的練功、修養方式就是在這種公私觀念影響之下形成的,而公私觀念是由那種生產方式所決定的。

                                (續 8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