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8日 星期一

27-02-2011 什么叫作“道心”?什么叫作“人心”?(精义答疑91)

什么叫作“道心”?什么叫作“人心”?(精义答疑91)

简体文

  什么叫作“道心”?什么叫作“人心”?

  余 洋

(根据庞明教授讲课录音整理)

(901)、我们现在练智能功,怎么松后胯呢?

    我们现在练智能功,气还没结“胎儿”,怎么办呢?通过形,用功法把松开。松开之后气进去多,容纳得多,再往外冲,就更好开了。这么循环,一层一层把形体开开。智能功通过几个方面同时并举,把内外气充起来。

    怎么松后胯呢?站庄时两个胯关节的股骨头配合着意念往后外撑,腰往后突,尾椎往下坐,后面骶髂关节就容易开了。你可以摸着臀部,臀部往外挤,从当中往两边拉,摸摸骶髂关节,从骶骨边往外挤,一挤它那儿有点往后动的意思,一开始有这么一点动都行。骶髂关节要松开没别的好办法。

    我们平足开胯分前后的松后胯就专门松骶髂关节。脚尖使劲往里扣,膝盖往里拧,连带着胯骨往外拧,腰往下一塌,就把把胯给挤上了。一开始尾闾尖要上翘,你专门练松后胯的时候,可以往上翘一翘,往下一收,拉着骶骨动弹。松后胯这一节实际是从使全身的气整这方面来考虑的,不光是松后胯。如果完全为了松后胯,尾闾上翘,往下扣,反复翘扣,慢慢骶骨就会动弹了。先是尾骨动弹,再拿尾骨拉着骶骨动弹。全身的骨节中就骶骨、骶髂关节最不好松,若这个骨头会动弹,别的都好动弹了。

(902)、什么叫作体查?为什么说,在体察过程中,精神就高度集中了?

    讲了身形要求后,同学们练每节功都要认真去体会,要会一步一步往上加内容。有的同学觉得练功没内容,练着连着就烦了。这么多内容还没有内容?练一个就反复体会体会,就老有内容。练动作时体会里面叫体察,在体察过程中,精神就高度集中了。

    在过去,练静功叫做寂照之功,很安定、宁寂了,得用意识照着身体,体察里面是什么样子。你体会越深,精神越集中。你真能体会得很深,脑子就更集中,里面体会的就更深。让大家体会,这也是形神合一。但是你这样想就坏了:痛死了,这简直没个尽头!你应该体察里面的变化。同是注意一个局部,你精神注意里边的变化,这就练功了。“哎哟,真痛,算了吧。”出这念头,你虽注意这儿酸痛酸痛的,但那成了杂念。精神进去体会,不作分别,这就是一个道念、 “道心”。

(903)、什么叫作“道心”?什么叫作“人心”?

    “道心”和“人心”就差这么一点。你精神注意到练功上去了,体会去了,那就称为“道心”;你不想练功了,流连日常生活了,那就是“人心”。“人心”、“道心”本来是一个,都是意识活动。出了“人心”找“道心”,哪儿去找?就这么一个意识活动,就看你把它往哪儿放!放到道上了就是“道心”,放到人上了就是“人心”。你把什么都放到道上了,完全是道了,你就成道了;你的意识都放到普通人身上,你就成了俗了。就在于意识的着眼点、立脚点。过去把这个“人心”、“道心”都讲得太神秘、太玄乎了,其实就这么一个心。

  尾闾

(904)、为什么说,要松腰就必须伴随垂尾闾?

    松腰松胯往往跟尾闾联系在一起。要松腰,往往就得松胯,胯不松,要也不好往后突,要松腰就必须伴随垂尾闾。

    尾骨有四节,连到一起成一个整的了,但它又不是直的。有的人小尾巴还翘着。要是翘着的,你得慢慢让它直着下垂。尾闾这一关非常关键。看它体积很小,都以为小尾巴是废物。人的尾巴进化没了,但是那个气机还在。尾骨与骶骨相接之处有骶管裂孔,外面被韧带封住了。脊柱管里面的脑脊液直接跟脑子连着,尾骨一动,就把骶管裂孔的韧带动了,使得椎管里面的液体受到振动,一直传到脑子里。这里面是通过共振作用传上去的。

    上回我给同学们讲,咽津、咽唾沫要注意食道的管壁,可以从管壁一下子传到小肠、丹田里面去了。而尾闾一动弹,从椎管振动到脑脊液,一下子也可以到脑子里面去了。转转尾闾,脊柱里面、脑脊液里面有什么感觉没有?(学习应该会举一反三。现在智能功里好多东西,跟我从老师那里学的东西不一样了。我就是把以前练功的诀窍,通过练功有体会了,根据我们现在的知识,把它简化了,并赋予新的内容。)尾闾不是死的,平时不动,现在我们动动尾闾,它牵着骶椎韧带,振动椎管里面的脑脊液,还有马尾神经。马尾神经从椎管里面下来有好多,到最后只一根下来,它非常敏感,一动弹整个地都传上去了。

(905)、我们智能功为什么不这么练“周天”呢?

    练功结合着现代科学知识,就能增加它的感受性。我们学的知识不能白学,要结合它去体会体内的变化。同学们学解剖时,有些名词可以不记,而这些东西你练练功,体会体会,这儿有什么感觉,那儿有什么感觉,拿什么做标志,那你就得记住它了。尤其是脊柱,脊柱管里面的脊髓、网膜腔、脑脊液循环,还有脑脊液从哪儿渗出来、怎么走,等等,这些都很重要。讲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如脑子里面的脑脊液循环,现在大家还没有注意到。练周天,按丹道功应该是走脊柱管里边。练周天的要是懂得这些科学道理,练功要快多了。我们现在有了这些科学知识,练周天可以很快。为什么不这么练呢?因为从脊髓的中央孔往上走,如果在第四脑室到第三脑室这一段过不去,就能冲死人,有些危险。我们学了这些知识就的经常想着。将来练功的人多了,哪能管那么细呀?我们现在安排这些基础课都非常有意义,现在把专业课先弄起来,将来基础课还得加上气功的知识。

(906)、为什么要懂得尾闾中正下垂?

    武术气功讲“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练内家功的也讲这句话。尾闾要中正,不能歪着;形体歪,尾闾也要正,直着往下垂。我有个朋友,一块跟老师练拳,他比我们早去好几年。他练功是尾闾歪着,腰就是松不了。我们几个师兄弟都松了,他还没松。过了七八年,我去他家帮着他搞,才松开。他为什么松不了呢?他说他胯有毛病,得往后收着,一收收歪了,拧着屁股,尾闾还能垂的下去?我说你先正着练,他不听,他搞了七年多才松开。要懂得尾闾中正下垂,似坐非坐,好像下面有一根绳子垂着,而你坐在上面。

(907)、松尾闾的四步功诀,是什么?

    下面讲一讲松尾闾的四步功诀。

    第一步是垂尾闾。同学们练三心并站庄,一开始就练垂尾闾。

    第二步,泛臀。臀部往外泛。泛臀是开后胯的意思,不是撅屁股,脚尖往里扣,膝盖往里拧,胯关节往外翻,一翻一拧,把后面撑开,臀就往外翻出去了。

    第三步,扣尾闾。尾闾往前扣。

    第四步,转尾闾。回扣尾闾了,骨盆不动,转动尾闾骨,过去叫尾闾如钟锤、钟摆。这句话是太极拳祖师讲的。因为周身的气通过尾闾来发动后,阳气就上升了。怎么去调动全身的气呢?靠尾闾,尾闾轻轻一动,就把会阴的气提起来。这是一关口,尾闾不会动,会阴的精气自然上升是不大容易的。

(908)、道家功讲,炼丹重视精气,怎么练呢?

    道家功讲,炼丹重视精气,怎么办呢?提谷道,谷道往上一提一缩(缩谷道的目的是让尾闾动一动,如尾闾不动弹,光缩谷道,阳气往上上天梯不好上),尾闾一动弹,气就引过来了,它自己往上升。这是从内景上讲的。我们不练周天功,不着意它,但我们练功的时候,周天自己会动,里面自然而然要变化。练意念周天,用意念一导引,想气到尾闾,气到命门,有股热气就上去了,那是皮下的混元气。经脉之气就不是那么简单,需要通过呼吸来推动,经脉之气走的是脊柱外面,比皮肤之下的混元气要深一点。真走脊柱里面非动尾闾不行,不动尾闾气不好进去,当然不是绝对进不去。

    过尾闾关头顶要有气感,头顶一痒,尾闾跟锥子扎一样疼。一痛,真气透过脊椎管的忍耐和结缔组织,从脊柱管往上走。尾闾要不会动弹,不好进去,走脊柱管里不大好走。我们不搞周天功,随便跟同学们说一说。真要练周天功,有些关窍都有内容(自然周天另外说)。讲这些是给同学们开开窍,似乎不是练功要领,但是懂得这些道理,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加深了。

(909)、为什么说,腰、胯、尾闾这三者是一个整体?

    腰、胯、尾闾这三者是一个整体,这儿讲的是形。我记得我一个老师练太极拳,练八个劲,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老式太极拳108式,一开始打劲,无论什么姿势都打出掤,往外捋也打出掤劲。他一个劲打二年,八个劲一共打了16年,他问他的老师:“我这个劲怎么还不整呢?”他老师也说:“就是,打了这么久怎么还不整啊?你摸摸我的腰吧!”一摸腰,老师的腰会动弹。“噢,这个!”一比划,三天就过去了。

    他跟老师的关系是很随便的(我跟老师的关系也一样),一拍桌子:“老师你早干什么去了?让我搞了16年,原来关键在这,早给我说不早解决了?!”老师说:“我也不知道你找不出来。”你要不摸一下腰,又看不着,怎么去悟。这个老师教我们时,说先把腰站开再学别的,省得16年钻不出来。我们三个月就把腰解决了。腰一般不让你看,不让摸,也不说。松腰是什么样子,站庄怎么站,丹田怎么样,松胯骨特别是松后胯怎么样,下次站庄先让同学们摸摸体会体会。尾闾要自己下功夫解决它。尾闾还要靠气,意念一动胯骨就转,胯骨一点不动弹也不容易。通过肛门收缩,尾闾前后可以动,转圈就不好动弹了,需要慢慢练。

(910)、怎样理解,武术用穴位、气脉的运行来练功夫的?

    垂尾闾虽然在武术书上有,如形意拳和太极拳,都讲垂尾闾,但到底怎么练,一般人都没有多去注意这个问题。八卦掌讲裹臀靠胯,胯往前靠着,不是垂尾闾,他相当于松尾闾的第三步功,直接走扣尾闾。尾闾一扣,章门往上提气,把海底封住。练轻功有些窍穴,比如,从会阴往命门一提,从百会一走,往印堂一穿,往前发力很快,一个箭步就窜出去了。用这些窍点把气打起来。要往后退,用章门提会阴,一提气,到了肚脐,从那儿整的非常快,一提到百会,玉枕往后一带,自然而然,“哗”就往后窜出去了。这是用穴位、气脉的运行来练功夫的。你以为蹦蹦跳跳这么练?那就费死劲了。跳高跳一辈子,才跳两米四多,人家一跳两丈多,那样练怎么跳得了?那是内在的气脉练法。不过,现在不打仗,也不比武,这个东西我们就不多搞,我们只是搞保健。

                      (续 92)


繁體文

  什麼叫作“道心”?什麼叫作“人心”?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901)、我們現在練智能功,怎麼松後胯呢?

    我們現在練智能功,氣還沒結“胎兒”,怎麼辦呢?通過形,用功法把鬆開。鬆開之後氣進去多,容納得多,再往外沖,就更好開了。這麼迴圈,一層一層把形體開開。智能功通過幾個方面同時並舉,把內外氣充起來。

    怎麼松後胯呢?站莊時兩個胯關節的股骨頭配合著意念往後外撐,腰往後突,尾椎往下坐,後面骶髂關節就容易開了。你可以摸著臀部,臀部往外擠,從當中往兩邊拉,摸摸骶髂關節,從骶骨邊往外擠,一擠它那兒有點往後動的意思,一開始有這麼一點動都行。骶髂關節要鬆開沒別的好辦法。

    我們平足開胯分前後的松後胯就專門松骶髂關節。腳尖使勁往裏扣,膝蓋往裏擰,連帶著胯骨往外擰,腰往下一塌,就把把胯給擠上了。一開始尾閭尖要上翹,你專門練松後胯的時候,可以往上翹一翹,往下一收,拉著骶骨動彈。松後胯這一節實際是從使全身的氣整這方面來考慮的,不光是松後胯。如果完全為了松後胯,尾閭上翹,往下扣,反復翹扣,慢慢骶骨就會動彈了。先是尾骨動彈,再拿尾骨拉著骶骨動彈。全身的骨節中就骶骨、骶髂關節最不好松,若這個骨頭會動彈,別的都好動彈了。

(902)、什麼叫作體查?為什麼說,在體察過程中,精神就高度集中了?

    講了身形要求後,同學們練每節功都要認真去體會,要會一步一步往上加內容。有的同學覺得練功沒內容,練著連著就煩了。這麼多內容還沒有內容?練一個就反復體會體會,就老有內容。練動作時體會裏面叫體察,在體察過程中,精神就高度集中了。

    在過去,練靜功叫做寂照之功,很安定、寧寂了,得用意識照著身體,體察裏面是什麼樣子。你體會越深,精神越集中。你真能體會得很深,腦子就更集中,裏面體會的就更深。讓大家體會,這也是形神合一。但是你這樣想就壞了:痛死了,這簡直沒個盡頭!你應該體察裏面的變化。同是注意一個局部,你精神注意裏邊的變化,這就練功了。“哎喲,真痛,算了吧。”出這念頭,你雖注意這兒酸痛酸痛的,但那成了雜念。精神進去體會,不作分別,這就是一個道念、 “道心”。

(903)、什麼叫作“道心”?什麼叫作“人心”?

    “道心”和“人心”就差這麼一點。你精神注意到練功上去了,體會去了,那就稱為“道心”;你不想練功了,流連日常生活了,那就是“人心”。“人心”、“道心”本來是一個,都是意識活動。出了“人心”找“道心”,哪兒去找?就這麼一個意識活動,就看你把它往哪兒放!放到道上了就是“道心”,放到人上了就是“人心”。你把什麼都放到道上了,完全是道了,你就成道了;你的意識都放到普通人身上,你就成了俗了。就在於意識的著眼點、立腳點。過去把這個“人心”、“道心”都講得太神秘、太玄乎了,其實就這麼一個心。

  尾閭

(904)、為什麼說,要松腰就必須伴隨垂尾閭?

    松腰松胯往往跟尾閭聯繫在一起。要松腰,往往就得松胯,胯不松,要也不好往後突,要松腰就必須伴隨垂尾閭。

    尾骨有四節,連到一起成一個整的了,但它又不是直的。有的人小尾巴還翹著。要是翹著的,你得慢慢讓它直著下垂。尾閭這一關非常關鍵。看它體積很小,都以為小尾巴是廢物。人的尾巴進化沒了,但是那個氣機還在。尾骨與骶骨相接之處有骶管裂孔,外面被韌帶封住了。脊柱管裏面的腦脊液直接跟腦子連著,尾骨一動,就把骶管裂孔的韌帶動了,使得椎管裏面的液體受到振動,一直傳到腦子裏。這裏面是通過共振作用傳上去的。

    上回我給同學們講,咽津、咽唾沫要注意食道的管壁,可以從管壁一下子傳到小腸、丹田裏面去了。而尾閭一動彈,從椎管振動到腦脊液,一下子也可以到腦子裏面去了。轉轉尾閭,脊柱裏面、腦脊液裏面有什麼感覺沒有?(學習應該會舉一反三。現在智能功裏好多東西,跟我從老師那裏學的東西不一樣了。我就是把以前練功的訣竅,通過練功有體會了,根據我們現在的知識,把它簡化了,並賦予新的內容。)尾閭不是死的,平時不動,現在我們動動尾閭,它牽著骶椎韌帶,振動椎管裏面的腦脊液,還有馬尾神經。馬尾神經從椎管裏面下來有好多,到最後只一根下來,它非常敏感,一動彈整個地都傳上去了。

(905)、我們智能功為什麼不這麼練“周天”呢?

    練功結合著現代科學知識,就能增加它的感受性。我們學的知識不能白學,要結合它去體會體內的變化。同學們學解剖時,有些名詞可以不記,而這些東西你練練功,體會體會,這兒有什麼感覺,那兒有什麼感覺,拿什麼做標誌,那你就得記住它了。尤其是脊柱,脊柱管裏面的脊髓、網膜腔、腦脊液迴圈,還有腦脊液從哪兒滲出來、怎麼走,等等,這些都很重要。講這些東西有什麼用處?如腦子裏面的腦脊液迴圈,現在大家還沒有注意到。練周天,按丹道功應該是走脊柱管裏邊。練周天的要是懂得這些科學道理,練功要快多了。我們現在有了這些科學知識,練周天可以很快。為什麼不這麼練呢?因為從脊髓的中央孔往上走,如果在第四腦室到第三腦室這一段過不去,就能沖死人,有些危險。我們學了這些知識就的經常想著。將來練功的人多了,哪能管那麼細呀?我們現在安排這些基礎課都非常有意義,現在把專業課先弄起來,將來基礎課還得加上氣功的知識。

(906)、為什麼要懂得尾閭中正下垂?

    武術氣功講“尾閭中正神貫頂,氣透三關入泥丸”,練內家功的也講這句話。尾閭要中正,不能歪著;形體歪,尾閭也要正,直著往下垂。我有個朋友,一塊跟老師練拳,他比我們早去好幾年。他練功是尾閭歪著,腰就是松不了。我們幾個師兄弟都松了,他還沒松。過了七八年,我去他家幫著他搞,才鬆開。他為什麼松不了呢?他說他胯有毛病,得往後收著,一收收歪了,擰著屁股,尾閭還能垂的下去?我說你先正著練,他不聽,他搞了七年多才鬆開。要懂得尾閭中正下垂,似坐非坐,好像下麵有一根繩子垂著,而你坐在上面。

(907)、松尾閭的四步功訣,是什麼?

    下麵講一講松尾閭的四步功訣。

    第一步是垂尾閭。同學們練三心並站莊,一開始就練垂尾閭。

    第二步,泛臀。臀部往外泛。泛臀是開後胯的意思,不是撅屁股,腳尖往裏扣,膝蓋往裏擰,胯關節往外翻,一翻一擰,把後面撐開,臀就往外翻出去了。

    第三步,扣尾閭。尾閭往前扣。

    第四步,轉尾閭。回扣尾閭了,骨盆不動,轉動尾閭骨,過去叫尾閭如鐘錘、鐘擺。這句話是太極拳祖師講的。因為周身的氣通過尾閭來發動後,陽氣就上升了。怎麼去調動全身的氣呢?靠尾閭,尾閭輕輕一動,就把會陰的氣提起來。這是一關口,尾閭不會動,會陰的精氣自然上升是不大容易的。

(908)、道家功講,煉丹重視精氣,怎麼練呢?

    道家功講,煉丹重視精氣,怎麼辦呢?提穀道,穀道往上一提一縮(縮穀道的目的是讓尾閭動一動,如尾閭不動彈,光縮穀道,陽氣往上上天梯不好上),尾閭一動彈,氣就引過來了,它自己往上升。這是從內景上講的。我們不練周天功,不著意它,但我們練功的時候,周天自己會動,裏面自然而然要變化。練意念周天,用意念一導引,想氣到尾閭,氣到命門,有股熱氣就上去了,那是皮下的混元氣。經脈之氣就不是那麼簡單,需要通過呼吸來推動,經脈之氣走的是脊柱外面,比皮膚之下的混元氣要深一點。真走脊柱裏面非動尾閭不行,不動尾閭氣不好進去,當然不是絕對進不去。

    過尾閭關頭頂要有氣感,頭頂一癢,尾閭跟錐子紮一樣疼。一痛,真氣透過脊椎管的忍耐和結締組織,從脊柱管往上走。尾閭要不會動彈,不好進去,走脊柱管裏不大好走。我們不搞周天功,隨便跟同學們說一說。真要練周天功,有些關竅都有內容(自然周天另外說)。講這些是給同學們開開竅,似乎不是練功要領,但是懂得這些道理,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就加深了。

(909)、為什麼說,腰、胯、尾閭這三者是一個整體?

    腰、胯、尾閭這三者是一個整體,這兒講的是形。我記得我一個老師練太極拳,練八個勁,掤、捋、擠、按、采、挒、肘、靠。老式太極拳108式,一開始打勁,無論什麼姿勢都打出掤,往外捋也打出掤勁。他一個勁打二年,八個勁一共打了16年,他問他的老師:“我這個勁怎麼還不整呢?”他老師也說:“就是,打了這麼久怎麼還不整啊?你摸摸我的腰吧!”一摸腰,老師的腰會動彈。“噢,這個!”一比劃,三天就過去了。

    他跟老師的關係是很隨便的(我跟老師的關係也一樣),一拍桌子:“老師你早幹什麼去了?讓我搞了16年,原來關鍵在這,早給我說不早解決了?!”老師說:“我也不知道你找不出來。”你要不摸一下腰,又看不著,怎麼去悟。這個老師教我們時,說先把腰站開再學別的,省得16年鑽不出來。我們三個月就把腰解決了。腰一般不讓你看,不讓摸,也不說。松腰是什麼樣子,站莊怎麼站,丹田怎麼樣,松胯骨特別是松後胯怎麼樣,下次站莊先讓同學們摸摸體會體會。尾閭要自己下功夫解決它。尾閭還要靠氣,意念一動胯骨就轉,胯骨一點不動彈也不容易。通過肛門收縮,尾閭前後可以動,轉圈就不好動彈了,需要慢慢練。

(910)、怎樣理解,武術用穴位、氣脈的運行來練功夫的?

    垂尾閭雖然在武術書上有,如形意拳和太極拳,都講垂尾閭,但到底怎麼練,一般人都沒有多去注意這個問題。八卦掌講裹臀靠胯,胯往前靠著,不是垂尾閭,他相當於松尾閭的第三步功,直接走扣尾閭。尾閭一扣,章門往上提氣,把海底封住。練輕功有些竅穴,比如,從會陰往命門一提,從百會一走,往印堂一穿,往前發力很快,一個箭步就竄出去了。用這些竅點把氣打起來。要往後退,用章門提會陰,一提氣,到了肚臍,從那兒整的非常快,一提到百會,玉枕往後一帶,自然而然,“嘩”就往後竄出去了。這是用穴位、氣脈的運行來練功夫的。你以為蹦蹦跳跳這麼練?那就費死勁了。跳高跳一輩子,才跳兩米四多,人家一跳兩丈多,那樣練怎麼跳得了?那是內在的氣脈練法。不過,現在不打仗,也不比武,這個東西我們就不多搞,我們只是搞保健。

                      (續 9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