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7日 星期四

17-02-2011 为什么说,练气功的人要从意识上懂得,练身形也是在练意识?(精义答疑85)

为什么说,练气功的人要从意识上懂得,练身形也是在练意识?(精义答疑85)

简体文

  为什么说,练气功的人要从意识上懂得,练身形也是在练意识?

  余 洋

  (根据庞明教授讲课录音整理)

  调整身形的效用

(841)、我们为什么这么注重调整身形,它能起什么作用?

    在这儿只是简单、综合地讲一讲,后面很多内容还要在具体讲。

  (1)、练气功的人要从意识上懂得,练身形也是在练意识

  (2)、姿势正确了,气血容易流通

  (3)、适当地引动形体,便于入静

  (4)、练动功有利于真气的发动

  (5)、对形体的引动、调整,能使身体各个部分变得灵活、敏感

  (6)、正确地 “调身”可收开关通窍之效

(842)、为什么说,练气功的人要从意识上懂得,练身形也是在练意识?

    如果你练身形的时候,没有练意识的概念,见效就慢。不练意识怎么去练形体呀?

  第一,要按照身形要求来调整,使自己的身形符合练功要求。

    这就需要用意识来支配形体,这本身就叫运用意识。这样的意识活动就已经是在按照气功的要求去运动。比如站庄要把胳膊抬起来,这本身就是身体和意识相结合了。意识一发指令,姿势一动,形神统一了,回馈到脑子里边去,又加强了意识作用。调整身形就是练意识。

  第二,用身形练功的时候,也是在练意识的力量。练形的时候,要调整自身的意识,尤其是在累了的时候。累的时候精神容易跑,“真难受”──想“真难受”去了。应该是一难受,就体会在什么部位、有多深、哪块肌肉,是一块整肉还是肌肉的膜,是纤维束还是肌纤维,体会血管疼不疼,骨头酸不酸,等等。肌肉和血管疼不一样。有时不注意,手腕子一动特别疼,一看是血管的位置变了,俗话叫“筋跳槽”。难受的时候都要体会体会,这也是在运用意识。

  第三,要把“调身”的过程拿到“调神”的高度来练,练顽强的毅力、练体察,练形体正确是什么感觉、不正确又是什么感觉。如果会体察,意识通得就快;不会体察,身体再好,里面你不清楚。比如玩杂技的,身体非常柔软,身子往后一弯,头可以从胯下探到体前。但他并不能体会里边,因为老师没有让他用意识往那去下功夫。那些人若练我们的功进步肯定快,一下子气就整了。

      但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有了他那个基础,却受其局限而不易接受我们的理论,练了半天,没感觉。以前有个练硬气功的(他是家传的,也跟万籁声学过)来学教练员班,他说:“老师,我在这三个月非常受教育,感触很大,可就是没有气感。我发气没感觉,别人给我发气也没感觉。”

    我问:“你运气有感觉吗?”

    他说“有感觉。”

    我说:“你别练我这个功,练你那个功。往手上运气,想手胀,胀……在想手外面一尺远,就有感觉了。” 把气拖出来了。硬气功的“百步打灯”的练法就是这样。

    我又问:“另外,你练功头顶胀不胀?”他说:“胀。”

    我说:“那就是气感啊!你练头顶开砖的时候,头顶一跳一打就开,头顶着嘣嘣一跳,就是气感。你以为‘咕噜,咕噜’像肚子里的气泡那样才叫气感?”

    以前有个同志讲:“我气感很足,你听肚子咕噜咕噜的。”那不是气感,那是因为胃和肠子里边有水、有气,水和气一挤发出来的,是废气。

      同学们练形体的时候必须把练形的过程看作是练意识,不能光耗着。如练蹲墙,大腿蹲平了,鼻子离开墙,重心往后移,不好平衡了,用意识想要站住,把膝盖放松,意念往脚尖上放,用意念调整虚实,平衡就易调整了。只有用意念调整,你才能不是光练形体而意识上不去。
 
(843)、为什么说,姿势正确了,气血容易流通?

      同学们已练过形神庄,知道哪个姿势更有效地通哪部分的气血了。正确的姿势能帮助气血流通,而错误的姿势却可以阻滞气血的运行。古人讲“气随庄动”,气的流动随着姿势而起变化。(在武功里庄当姿势讲,不是跟木头桩似的。站庄是站的姿势。“峨嵋十二庄”就是十二种不同的练功庄法。为什么用村庄的“庄”?因为 “庄”有容纳和通达的意思。)

    我们为什么这么强调正确?过去讲,有没有经过师传以什么区别呢?就在于细微的地方正确不正确。武功练套路,真是师传的,几个学生在没有出师的时候打得就像一个模子倒出来似的,都一样。当然出师走了,过若干年可能会变样子。我们智能功虽然不练更多的套路,但姿势要正确。有的同学姿势不对,就拿意念把气带过去了。现在要求光靠姿势把气带过去,讲各部身形要求就只拿形体来解决它。同学们得认真做,把姿势抠正确。

    现在同学们会贯气了,当气过不去时,就以开合、开合……来代替了。拿这个代替可不行,你功夫不易往上长,低层次的长点功、发点气、出点感知功能好说,再上一个层次,你形不解决不行。练站庄或其它姿势时,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形,肩、胸、背、胯、腰、尾椎……把姿势调正确,不拿意念去开合,用正确的姿势引动气血的流通,这个气血流通的感觉就不一样。

(844)、为什么说,适当地引动形体,便于入静?

    一般新学的姿势摆好后都会难受。如练形神庄中的“寒肩缩项”,一开始你要不难受能做得对吗?两个肩膀往一块缩,脖子往回缩,腰往上提,尾闾还往上挤,挤得第四胸椎处都僵了。一个新的姿势,感觉难受了才能做对。如果你会主动运用意识,把精神都集中到难受上去,就不想别的了。“真酸啊”,光想酸了,就不会想“今天下雨还是阴天”了。想下雨、阴天是杂念,和练功没关系。而光想酸处是意念合形体结合,精神也集中了。

    所以,练动功有利于入静,平时我们想身体里面想不进去,当哪个地方难受,把意念往那儿集中,慢慢意念就会进去了,会支配这个地方了。身体哪不会动就练意念支配它,使它能灵活运动(比如光动手指第一节)。把精神集中了,这本身就是练功。大家要注意,练形体和练功的根本原则不要脱离。练功运用意识要集中,要静,“动也静,静也静”要动中求静。当然,这不是练武术,练武术是注意外边。实际练武术真练得好的,形态好像一个弱女,文静,而不是练得很张狂。

(845)、为什么说,练动功有利于真气的发动?

    光用意念“开、合”聚混元气也行,而能加上动作,加上“调身”,通过动作便于使意识入静、集中,形体一动,真气起得更快更强。中山医科大学通过进行脑电相关维数的分析发现,练智能功的人进入“混沌动力系统”的混沌状态非常快,什么道理?智能功就靠动作一开一合,意念一收一放,无限重复,一重复,使得高度有序,就叫混沌。否则,意念活动在里边左冲右突,如无缰之野马,一颗不得安宁,乱七八糟,这就不叫混沌。意识一动,脑子里面趋于混沌了,不乱了,自由度降低了真气消耗就少了,念头集中了,从而产生出共振作用。

(846)、为什么说,对形体的引动、调整,能使身体各个部分变得灵活、敏感?

    因为通过练动功、“调身”,当注意调整某个地方,意念注意往这集中,这个地方的气来得多,功能就灵活,感觉事物就敏感了。为什么手心、手指肚敏感,而手指背就差点?因为你拿东西时经常注意手心这边,而不会反过来拿。在练立掌分指的时候,一撑出去,手指挺起来,指尖在往后一绷,你体会手指、手背,就有气往回流的感觉。这样,逐渐就可以提高神意对形气的控制能力。

(847)、正确地“调身”可收开关通窍之效?

    关窍的气一充足,里外气就易通了,跟全身的气连通得也好。过去讲,“练功要练关窍”。关窍主要指肘、腋、膝、胯四关。关是“神气游行之室”,神和气在关窍里流行。大的关窍里边气不能很好地流行,滞住了,整个气都会受到影响。过去练动功强调练这四个大的关窍,经常注意它,里边很松,使里边的气能够流动自如。当然,每个关节都属关的范畴,而大的穴位属于窍的范围。这个窍包括我们的五官、天门、肚脐、前阴、后阴与会阴。这些再加上中窍,又是一个九宫十三门。这是身体躯窍的九宫十三门,原来也叫“九宫十三窍”。会阴叫罡门窍,相当于地户窍里边。对于会阴穴,男人相当于前列腺的射精管处,女人就相当于子宫颈口。后阴叫肛门,天门叫天门窍。给同学们介绍了两个九宫十三门,还有一个头部九宫十三门,以前它是练静功的。现在我们不着重练这些东西,就不多讲了。

  练功静态的身形各部要求

(848)、为什么说,谈到身形各部要求能起什么作用,你自己脑子里马上跟着想,跟着动?

    身形要求这一部分,同学们一边听课(或这一边看书),一边要琢磨、体会。谈到能起什么作用,你自己脑子里马上跟着想,跟着动。这也是通过“调身”来练意识的。另外,在平时也要随时随地注意身形要求,片刻都不能离开。

  头部

(849)、对头部的姿势要求是怎样的?
 
    头部的要求,就是要“中”和“正”。

    这个中正,是指前后左右来说的。左右,挺直不能偏;前后,头不能仰,也不能低。要使头能符合要求,就需要头顶百会(发旋)这个地方,向上直冲天。百会穴,针灸学里说在发旋前面一公分多,智能功指的就是在发旋的位置。个别人的发旋太靠后,或歪了一点,但一般人的发旋都在正当中。就是用那个地方顶起来。同学们找找自己的发旋,摸摸头顶那个稍有凹陷的地方就是了。

      如果你的发旋不正,就加意念,使它从与它位置相平的地方往当中挪一挪,慢慢那个坑就会挪到当中来了。头要中正,还得有一个轻轻往上顶、往上悬着的意思,好像自己整个人从上面被提起来,然后再往下一耷拉,像吊起来似的。大家从发旋上摸着一缕头发往上一提,把人拉起来,脑子里边就会有个人在天空中悬着的感觉。过去讲要顶头悬,也叫虚凌顶劲。头悬着,好像顶着虚空,但脖子不要使劲,要放松,意念往上一顶,把人的意气领起来。

(850)、对头部的姿势要求具体的做法是怎样的?

  具体做法:

  (1)、既不能头往上仰,也不能低头。如果太低头,后脑就飘起来了。

  (2)、要注意下颏回收。收下颏是收什么?是收喉头。因为喉头收不了很大的幅度,用意念往回收就可以了。

    A)、喉头往回收,用下颏找喉头,这样下颏就避免使劲往里挤。

    B)、然后用喉头找后面的玉枕,这么一转提起来,头就不会低得太厉害了。

    C)、然后从玉枕往百会上收,这么提起来、悬起来,这样头里边气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因为收下颏,往上挺,这样上来的气光是头上的气,而喉头一收,往后一提,丹田的气就跟着起来了,与丹田的气就连起来了。

    D)、如果我们做的时候,把意念在稍稍放大一点,喉头往回收,用鼻子尖去找下颏,到会阴,然后从会阴绕上去,一兜到了玉枕、百会上来,这个感觉就不一样了。

    E)、再一个是从印堂里边找百会,出了百会,意念在百会上边离开百会往上提。提起来以后,身体再轻轻往下一放松,这样的气机变化也就不一样了。

    F)、喉头往回一找,连着会阴、丹田,气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收喉头也是打开喉结的一个内容。

    G)、收喉头要注意,并不是喉头往后挤,而是往后拉,把喉头拉大了,然后去找玉枕。如果你光是往回瘪,实际上只是走后面。这样一拉开,耳根、耳后头也有气到后面去,气就比较整了。

                          (续 86)


繁體文

  為什麼說,練氣功的人要從意識上懂得,練身形也是在練意識?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調整身形的效用

(841)、我們為什麼這麼注重調整身形,它能起什麼作用?

    在這兒只是簡單、綜合地講一講,後面很多內容還要在具體講。

  (1)、練氣功的人要從意識上懂得,練身形也是在練意識

  (2)、姿勢正確了,氣血容易流通

  (3)、適當地引動形體,便於入靜

  (4)、練動功有利於真氣的發動

  (5)、對形體的引動、調整,能使身體各個部分變得靈活、敏感

  (6)、正確地 “調身”可收開關通竅之效

(842)、為什麼說,練氣功的人要從意識上懂得,練身形也是在練意識?

    如果你練身形的時候,沒有練意識的概念,見效就慢。不練意識怎麼去練形體呀?

  第一,要按照身形要求來調整,使自己的身形符合練功要求。

    這就需要用意識來支配形體,這本身就叫運用意識。這樣的意識活動就已經是在按照氣功的要求去運動。比如站莊要把胳膊抬起來,這本身就是身體和意識相結合了。意識一發指令,姿勢一動,形神統一了,回饋到腦子裏邊去,又加強了意識作用。調整身形就是練意識。

  第二,用身形練功的時候,也是在練意識的力量。練形的時候,要調整自身的意識,尤其是在累了的時候。累的時候精神容易跑,“真難受”──想“真難受”去了。應該是一難受,就體會在什麼部位、有多深、哪塊肌肉,是一塊整肉還是肌肉的膜,是纖維束還是肌纖維,體會血管疼不疼,骨頭酸不酸,等等。肌肉和血管疼不一樣。有時不注意,手腕子一動特別疼,一看是血管的位置變了,俗話叫“筋跳槽”。難受的時候都要體會體會,這也是在運用意識。

  第三,要把“調身”的過程拿到“調神”的高度來練,練頑強的毅力、練體察,練形體正確是什麼感覺、不正確又是什麼感覺。如果會體察,意識通得就快;不會體察,身體再好,裏面你不清楚。比如玩雜技的,身體非常柔軟,身子往後一彎,頭可以從胯下探到體前。但他並不能體會裏邊,因為老師沒有讓他用意識往那去下功夫。那些人若練我們的功進步肯定快,一下子氣就整了。

      但也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有了他那個基礎,卻受其局限而不易接受我們的理論,練了半天,沒感覺。以前有個練硬氣功的(他是家傳的,也跟萬籟聲學過)來學教練員班,他說:“老師,我在這三個月非常受教育,感觸很大,可就是沒有氣感。我發氣沒感覺,別人給我發氣也沒感覺。”

    我問:“你運氣有感覺嗎?”

    他說“有感覺。”

    我說:“你別練我這個功,練你那個功。往手上運氣,想手脹,脹……在想手外面一尺遠,就有感覺了。” 把氣拖出來了。硬氣功的“百步打燈”的練法就是這樣。

    我又問:“另外,你練功頭頂脹不脹?”他說:“脹。”

    我說:“那就是氣感啊!你練頭頂開磚的時候,頭頂一跳一打就開,頭頂著嘣嘣一跳,就是氣感。你以為‘咕嚕,咕嚕’像肚子裏的氣泡那樣才叫氣感?”

    以前有個同志講:“我氣感很足,你聽肚子咕嚕咕嚕的。”那不是氣感,那是因為胃和腸子裏邊有水、有氣,水和氣一擠發出來的,是廢氣。

      同學們練形體的時候必須把練形的過程看作是練意識,不能光耗著。如練蹲牆,大腿蹲平了,鼻子離開牆,重心往後移,不好平衡了,用意識想要站住,把膝蓋放鬆,意念往腳尖上放,用意念調整虛實,平衡就易調整了。只有用意念調整,你才能不是光練形體而意識上不去。
 
(843)、為什麼說,姿勢正確了,氣血容易流通?

      同學們已練過形神莊,知道哪個姿勢更有效地通哪部分的氣血了。正確的姿勢能幫助氣血流通,而錯誤的姿勢卻可以阻滯氣血的運行。古人講“氣隨莊動”,氣的流動隨著姿勢而起變化。(在武功裏莊當姿勢講,不是跟木頭樁似的。站莊是站的姿勢。“峨嵋十二莊”就是十二種不同的練功莊法。為什麼用村莊的“莊”?因為 “莊”有容納和通達的意思。)

    我們為什麼這麼強調正確?過去講,有沒有經過師傳以什麼區別呢?就在於細微的地方正確不正確。武功練套路,真是師傳的,幾個學生在沒有出師的時候打得就像一個模子倒出來似的,都一樣。當然出師走了,過若干年可能會變樣子。我們智能功雖然不練更多的套路,但姿勢要正確。有的同學姿勢不對,就拿意念把氣帶過去了。現在要求光靠姿勢把氣帶過去,講各部身形要求就只拿形體來解決它。同學們得認真做,把姿勢摳正確。

    現在同學們會貫氣了,當氣過不去時,就以開合、開合……來代替了。拿這個代替可不行,你功夫不易往上長,低層次的長點功、發點氣、出點感知功能好說,再上一個層次,你形不解決不行。練站莊或其他姿勢時,要隨時調整自己的形,肩、胸、背、胯、腰、尾椎……把姿勢調正確,不拿意念去開合,用正確的姿勢引動氣血的流通,這個氣血流通的感覺就不一樣。

(844)、為什麼說,適當地引動形體,便於入靜?

    一般新學的姿勢擺好後都會難受。如練形神莊中的“寒肩縮項”,一開始你要不難受能做得對嗎?兩個肩膀往一塊縮,脖子往回縮,腰往上提,尾閭還往上擠,擠得第四胸椎處都僵了。一個新的姿勢,感覺難受了才能做對。如果你會主動運用意識,把精神都集中到難受上去,就不想別的了。“真酸啊”,光想酸了,就不會想“今天下雨還是陰天”了。想下雨、陰天是雜念,和練功沒關係。而光想酸處是意念合形體結合,精神也集中了。

    所以,練動功有利於入靜,平時我們想身體裏面想不進去,當哪個地方難受,把意念往那兒集中,慢慢意念就會進去了,會支配這個地方了。身體哪不會動就練意念支配它,使它能靈活運動(比如光動手指第一節)。把精神集中了,這本身就是練功。大家要注意,練形體和練功的根本原則不要脫離。練功運用意識要集中,要靜,“動也靜,靜也靜”要動中求靜。當然,這不是練武術,練武術是注意外邊。實際練武術真練得好的,形態好像一個弱女,文靜,而不是練得很張狂。

(845)、為什麼說,練動功有利於真氣的發動?

    光用意念“開、合”聚混元氣也行,而能加上動作,加上“調身”,通過動作便於使意識入靜、集中,形體一動,真氣起得更快更強。中山醫科大學通過進行腦電相關維數的分析發現,練智能功的人進入“混沌動力系統”的混沌狀態非常快,什麼道理?智能功就靠動作一開一合,意念一收一放,無限重複,一重複,使得高度有序,就叫混沌。否則,意念活動在裏邊左沖右突,如無韁之野馬,一顆不得安寧,亂七八糟,這就不叫混沌。意識一動,腦子裏面趨於混沌了,不亂了,自由度降低了真氣消耗就少了,念頭集中了,從而產生出共振作用。

(846)、為什麼說,對形體的引動、調整,能使身體各個部分變得靈活、敏感?

    因為通過練動功、“調身”,當注意調整某個地方,意念注意往這集中,這個地方的氣來得多,功能就靈活,感覺事物就敏感了。為什麼手心、手指肚敏感,而手指背就差點?因為你拿東西時經常注意手心這邊,而不會反過來拿。在練立掌分指的時候,一撐出去,手指挺起來,指尖在往後一繃,你體會手指、手背,就有氣往回流的感覺。這樣,逐漸就可以提高神意對形氣的控制能力。

(847)、正確地“調身”可收開關通竅之效?

    關竅的氣一充足,裏外氣就易通了,跟全身的氣連通得也好。過去講,“練功要練關竅”。關竅主要指肘、腋、膝、胯四關。關是“神氣遊行之室”,神和氣在關竅裏流行。大的關竅裏邊氣不能很好地流行,滯住了,整個氣都會受到影響。過去練動功強調練這四個大的關竅,經常注意它,裏邊很松,使裏邊的氣能夠流動自如。當然,每個關節都屬關的範疇,而大的穴位屬於竅的範圍。這個竅包括我們的五官、天門、肚臍、前陰、後陰與會陰。這些再加上中竅,又是一個九宮十三門。這是身體軀竅的九宮十三門,原來也叫“九宮十三竅”。會陰叫罡門竅,相當於地戶竅裏邊。對於會陰穴,男人相當於前列腺的射精管處,女人就相當於子宮頸口。後陰叫肛門,天門叫天門竅。給同學們介紹了兩個九宮十三門,還有一個頭部九宮十三門,以前它是練靜功的。現在我們不著重練這些東西,就不多講了。

  練功靜態的身形各部要求

(848)、為什麼說,談到身形各部要求能起什麼作用,你自己腦子裏馬上跟著想,跟著動?

    身形要求這一部分,同學們一邊聽課(或這一邊看書),一邊要琢磨、體會。談到能起什麼作用,你自己腦子裏馬上跟著想,跟著動。這也是通過“調身”來練意識的。另外,在平時也要隨時隨地注意身形要求,片刻都不能離開。

  頭部

(849)、對頭部的姿勢要求是怎樣的?
 
    頭部的要求,就是要“中”和“正”。

    這個中正,是指前後左右來說的。左右,挺直不能偏;前後,頭不能仰,也不能低。要使頭能符合要求,就需要頭頂百會(發旋)這個地方,向上直沖天。百會穴,針灸學裏說在發旋前面一公分多,智能功指的就是在發旋的位置。個別人的發旋太靠後,或歪了一點,但一般人的發旋都在正當中。就是用那個地方頂起來。同學們找找自己的發旋,摸摸頭頂那個稍有凹陷的地方就是了。

      如果你的發旋不正,就加意念,使它從與它位置相平的地方往當中挪一挪,慢慢那個坑就會挪到當中來了。頭要中正,還得有一個輕輕往上頂、往上懸著的意思,好像自己整個人從上面被提起來,然後再往下一耷拉,像吊起來似的。大家從發旋上摸著一縷頭髮往上一提,把人拉起來,腦子裏邊就會有個人在天空中懸著的感覺。過去講要頂頭懸,也叫虛淩頂勁。頭懸著,好像頂著虛空,但脖子不要使勁,要放鬆,意念往上一頂,把人的意氣領起來。

(850)、對頭部的姿勢要求具體的做法是怎樣的?

  具體做法:

  (1)、既不能頭往上仰,也不能低頭。如果太低頭,後腦就飄起來了。

  (2)、要注意下頦回收。收下頦是收什麼?是收喉頭。因為喉頭收不了很大的幅度,用意念往回收就可以了。

    A)、喉頭往回收,用下頦找喉頭,這樣下頦就避免使勁往裏擠。

    B)、然後用喉頭找後面的玉枕,這麼一轉提起來,頭就不會低得太厲害了。

    C)、然後從玉枕往百會上收,這麼提起來、懸起來,這樣頭裏邊氣的感覺就不一樣了。因為收下頦,往上挺,這樣上來的氣光是頭上的氣,而喉頭一收,往後一提,丹田的氣就跟著起來了,與丹田的氣就連起來了。

    D)、如果我們做的時候,把意念在稍稍放大一點,喉頭往回收,用鼻子尖去找下頦,到會陰,然後從會陰繞上去,一兜到了玉枕、百會上來,這個感覺就不一樣了。

    E)、再一個是從印堂裏邊找百會,出了百會,意念在百會上邊離開百會往上提。提起來以後,身體再輕輕往下一放鬆,這樣的氣機變化也就不一樣了。

    F)、喉頭往回一找,連著會陰、丹田,氣一下子就上來了,而且收喉頭也是打開喉結的一個內容。

    G)、收喉頭要注意,並不是喉頭往後擠,而是往後拉,把喉頭拉大了,然後去找玉枕。如果你光是往回癟,實際上只是走後面。這樣一拉開,耳根、耳後頭也有氣到後面去,氣就比較整了。

                          (續 8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