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練功時口幹、舌燥、心煩呢?(精義答疑x-18)
為什麼有的人練功時口幹、舌燥、心煩呢?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171)、怎樣理解搞意守的“似守非守”的原則?
過去搞意守必須是似守非守,你不管守什麼都應如此。守身體裏邊(如守丹田)要似守非守;守外面,諸如山川、湖面,也得如此。什麼叫做似守非守呢?即似乎是守着它,又沒守着它。古人對它不好講。有個別的老師這麼講過:似守非守就像讓一個小孩看家,他可不是老看着家,不會老盯着門:別讓人進來偷東西。他把門一關,在裏邊隨隨便便待着就行了。想要出門去,“我看着家呢,不能出去”。意守也是一樣,雜念一來:唉喲,不行,不能跑神。有這個意念管着自己不跑出去就行了。沒跑出去的時候,在裏邊自自然然、隨隨便便。這種狀態就叫似守非守。
我也打一個比方,讓你值班守電話,但你不能老守着電話,老看着電話,這樣守着也沒用處。守電話就是這樣,當想要幹別的事:“這不行,來電話怎麼辦?”你守裏邊的丹田也是一樣。一說守丹田,把意念放到丹田後就不再管它了。“知而不守是功夫”,一定要知道——就在那個地方,但是意念往那兒一放就完了。這一點很關鍵。我們在意守的時候,可不能死氣白賴地守着它,守哪兒也不能死守。“意有餘便是火,氣有餘便是火。”意有餘本來不是火,可你意念往那一集中,氣往那兒集中,過分了,化成火了。
(172)、為什麼有的人練功時口幹、舌燥、心煩呢?
就是意守時守住不放,守得太緊。再打個比喻。你很喜歡玩鳥,但能把鳥用手老攥着,不讓它跑嗎?你把它放在籠子裏,它可以在裏邊蹦蹦噠噠,隨隨便便,只要不跑出去就行。要麼弄個杆子,把鳥用繩子拴在杆子上,它很自然,會飛一飛,活動活動,但是跑不掉。意守也是一樣的。守丹田時在丹田裏邊動動也沒關係,不是定在那兒死守。守混元竅、守祖竅,都是如此,不能死守,裏邊應該靈通活潑,隨隨便便。這樣搞就似守非守了。不然的話,有的人守得太厲害了,就長出個瘤子來。我們在國內碰到過這種情況。
臺灣有本書就講搞意守不對,說守着守着就能長出個痞塊來。其實這不是搞意守的毛病,而是守得太死了,違背了似守非守的原則。 另外,有的人老守着一個地方,守得挺緊,引起心煩。這樣煩不了一會,就忘了,跑神了。
(173)、為什麽說,越想死守越容易出雜念?
越想死守越容易出雜念。什麼道理呢?從醫學上來講,死守一個地方,腦子裏邊的神經就容易產生疲勞,一疲勞,控制力不夠,就控制不住了。所以越是死守,越怕跑神,就越容易出雜念。
(174)、怎樣理解搞意守的“若有若無”的原則?
“似守非守”是指我們的主觀精神境界,“若有若無”是指我們守的那個物件。所謂若有若無,即要求守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東西都不能守成是具體的東西。守外面的東西,比如守一支圓珠筆,腦子想着圓珠筆,但不能想成實實在在的東西。想的東西不是像拿手一摸那樣實在的。不管體內體外的,如果你非要把它想得非常非常具體,那非鬧出毛病不行。想得非常具體,往往眼神就跟上了,倒是容易使人精神集中,但這就違背了意守原則。
我記得可能是1975年,還在藥廠衛生科工作的時候,治過各種慢性病。我們廠子裏一個工人患有高血壓,高壓240mmHg,他什麼藥吃了都不管事,血壓降不下來。他找我學練氣功,我就教他搞意守,告訴他意守身體裏面可以,意守身體外面的也可以,只要精神集中就行。練練功,血壓從原來的240mmHg一下降到160mmHg。我問:“你守的什麼?”他說:“我家有個胖胖的小孫子,我挺喜歡他,每次練功我就閉着眼睛看着他。”
又過了一個半月,他來找我:“龐大夫,我怎麼眼底出血了呢?”我說:“你還練功嗎?”“練功呀。”“怎麼練的?”“我練功時看我小孫子,覺得他比平時還漂亮,而且越看越漂亮。我越看越愛看,越看越細緻,真想親親他。我就在孫子旁邊練,雖然不睜開眼睛,有時我還扭頭看看。”他這就不是若有若無了,精神都集中過來,變成真有了。他集中精神往孫子那一放,全部氣血向眼睛集中而造成眼底出血。 當你意守的時候,守的有個具體部位,但不是具體的實體。
比如守丹田,丹田裏邊有這個具體部位,可裏邊又沒有具體的東西。很多搞西醫的問我,守丹田是守小腸,還是守膀胱。我說讓你守膀胱裏面的尿。他問這是什麼意思。我說,你要是守膀胱,慢慢膀胱長瘤子怎麼辦?膀胱裏邊的尿是空的,守尿不就沒事了嗎。他聽了哈哈大笑,當然這是玩笑話。其實你守裏邊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一樣。
“有氣則成竅,無氣則渺茫。”當有氣以後它才能是個竅。我們都講丹田,搞西醫的摸摸肚子:哪有個丹田呢?沒練功之前,丹田也有氣,但氣不多,你感覺不到它。我們只能感覺到有形的實體物,當然有的實體物我們也沒感覺到(如內臟)。可是練功以後裏面有氣了,老守那個地方,氣往那聚得多了,就感到有個氣球。一般的球有球壁,這個氣球則不然,它周圍沒那個壁,就這麼一團,空空蕩蕩的。被你感覺着了,就成了竅。你還沒把氣凝聚起來,意識還沒那麼敏感,你上哪兒找竅去?只有當我們通過練功,那個地方的氣多了,它和實體物相容,我們感覺到具體氣的存在,到那個時候,才有竅。平時你知道那個位置,意識往那一放就行了。這樣才是若有若無。關鍵是守那個位置的無形的氣,而不是那個形。
這句話同學們一定要明確。懂得這句話後似守非守也好,若有若無也好,都容易理解了。如果畫龍不點睛,你怎麼也不好理解這兩句話。一開始守那個氣,那兒沒氣,你不似守非守怎麼辦?你不知道氣在哪兒,就找那個氣,找、找、找,那就活動開了。有氣也罷,無氣也罷,那個地方是空空蕩蕩的,氣也是無形無象的。你說它無,有氣;你說它有,無形。這就是若有若無。古人雖然處處講氣,但不知道意守的目的就是要意念和氣相結合,而沒結合之前產生不了效應。
古人對此講不清。我們現在把它講清了,而且具體落實下來了。我記得也是七十年代,一個練功的問我:“龐大夫,我現在練功練得肚子脹。這是怎麼回事?”他還不是練智能功,練的是過去老師的功法。我問:“你怎麼練的?”“守丹田。”“你怎麼守的?”“老也守不住。我想了一個轍:量了量,在臍下一寸三分貼了塊橡皮膏。貼了近一個月也不換,肚子直癢癢,一癢位置就更明確了。一練功就想橡皮膏。”我說:“你再想橡皮膏,就成大肚彌勒佛了。”他問這是什麼道理,我說:“你守丹田,丹田在肚皮裏面,你一想橡皮膏,不就想到肚皮上了?沒想到腹腔裏邊去,那你肚子還不脹?慢慢肚子大了,肉皮也厚了。把它揭了吧。想橡皮膏向裏四寸半的位置。”他問:“龐大夫,那裏是什麼樣?”“你別管什麼樣,想橡皮膏在裏邊癢癢就行了。”又練了不到一個月,肚子不脹了。他原來肚子真是有點鼓起來了。小肚子本來就容易聚脂肪,再用意念往那兒一聚,聚、聚……氣往外一來,肚子就發脹,鼓起來了,這就違反了若有若無的原則了。
(175)、什麽叫作“三元歸一”?
似守非守和若有若無這兩個原則,有的人一聽就能領會,而有的人聽了半天還不行。我講守那個氣,他仍不能領會(書上沒有寫守氣這個問題),精神還集中不了,那就用書本上寫的三元歸一:閉着眼睛,似乎看着那個地方;耳朵聽着那個地方有什麼響動沒有;意念想着那個地方。還可以再加點內容:不論守什麼地方;守下邊混元竅、丹田也好,守上面丹田也好,都可以用意念通過舌尖作指向,指向它。守上丹田、舌尖往上頂,想着上邊;守下丹田,舌尖往下頂,想着下邊。這樣就容易把意念往那兒集中,把三元歸到一個地方,效果自然很好。
(176)、怎樣理解搞意守的“一聚一散”的原則?
這是對初學者來說的。初學者守東西往往守不住,老守着容易跑神。怎麼辦呢?一聚一散。守一下,放鬆一下(不守);再守,再放鬆。不是老守着它,這樣反而不容易跑神。比如守丹田,守一下丹田,不管它了;再想丹田,又不管它了。這兒一下一下來,每次有點信息量。沒雜念這麼做,有雜念更要這麼做。
三心並站庄就可以這麼練。一開始頂心向下歸丹田,手心向內歸丹田,腳心向上歸丹田,三心都歸丹田了;再從丹田到頂心、到手心、到腳心,這樣放出去;然後再往回歸……這就是一聚一散。實際就是把意念稍稍變動變動,這對初學者來說是很有意義的。如果你一聚,不管它了,一有雜念,我再聚,那也可以。當你還沒有雜念的時候,就反復練習一聚一散,慢慢習慣了,就不再需要聚和散了。
一聚,放下,知而不守,裏面能夠安靜了,那功夫就上長了。沒長上功夫之前,可以這麼一聚一散、一鬆一放地搞起來。
(177)、怎樣理解搞意守的“神守一如”的原則?
如果說一聚一散是初級的練功方法,那麼神守一如就是高級練功方法了。當你練功到了高水準,不需要一聚一散了,守丹田的氣,守着守着,就分不清能守的意識和被守的部位,兩者成為一個了。如守的是氣,那就進入了神入氣中、氣包神外的境界;如守的是形,這時的境界就是形無形、意無意;如守的是神(意念),神守一如的境界應該是明心見性。神守一如是根據你所守的內容的性質定的,但都到了高層次,這時就分不出能守的精神和所守的物件。這一點就不多講了。
(178)、怎樣理解 “意守物件的選擇”?
書上把意守物件分了兩大類:一個體內的物件,一個體外的物件。實際上應該分三類:體內物件、體外物件和不在體內外的物件。體外物件是指不在人體裏邊,不在人體身上,與人體無關的東西。
(1)意守體外對象:這裏面又有“意守實體”與“意守非實體”之分。
(2)體內對象
(3)不在體內外的物件
(179)、怎樣理解“意守實體存在”?
實體物件是指實實在在的真正的東西。像藝術品、工藝品、花草樹木、山水等,都行。像這樣具體的體外實物很多,但是你在選擇這類物件的時候,要注意選擇有生命力的、對你有吸引力的物質。有病的人,如果懂得藥,守一味中藥或守這味中藥的產地也可以。但是,無論你意守什麼,被意守物件必須是生機旺盛、有生命力的東西。
守樹木,要守根深葉茂的,別守乾枯的;
守花草,要守旺盛的、美麗的,別守枯萎的;
守山,要守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的,別守讓人一看就討厭的禿山;
守虛空、守日月星辰都可以。
另外根據我近幾年對天文學的研究和體會,大家可以想宇宙總星系的中心——非常遙遠、幽靜、深邃、空空蕩蕩的地方。慢慢這麼一想會覺得有個東西過去了。想想北斗星,和想總星系中心的感覺又不一樣;再想想太陽,跟想北斗星的感覺也不一樣。它們的遠近不一樣,意識接的氣也不一樣。
智能氣功雖然不搞意守,但是我們強調練開合,一推一下推到全國、推到銀河系中心去,意念要遠,要往這個大處去開合。一般守體外物件,最好用純意念意守。比較具體的東西可以用神光意守,但是絕對不能用 “內視”形動意守。摸摸眼珠,想什麼東西,眼珠不動則可以,眼珠一動,說明意念用得不對,就要調整、放鬆。
(180)、怎樣理解“意守非實體存在”?
非實體存在一般指不是真實的東西。例如:照片、語言、文字等等。嚴格地說,照片也算作實體,它是一張有圖案的實體性紙張,但是圖案上的東西不是實在的。一朵花是實體,一張花的照片不也是實體嗎?這實體是照片,而不是花的實體。同學們一定要搞清楚這個問題。你看到真正的實在和看到它的照片是大不一樣的。什麼道理呢?你看到的真正實在是全方位的信息,你看到的照片或錄影都是平面光信息,即便是立體的所謂全息照相同樣也是平面光信息。全息照相,照不到被擋住的東西,物體裏邊的內容也照不到。它只是通過兩束光一干涉而出現立體感。正是因為實體物和相片的信息不一樣,所以給人的感受就不一樣。
為什麼有不少人對氣功不相信,在我們中心最多待三四天就相信了?第一天開學典禮,第二天老師和學員握手交換信息,然後給他們搞兩個表演,再找幾位學員座談座談。之後,他們絕大多數會說:氣功不信不行,是真的。但是你讓他們光看看錄影和照片,聽聽學員座談的錄音,雖然也看了、也聽了,但他們基本上還是認為不可能。相片有形象沒有聲音,錄音沒形象有聲音,錄影裏有形象有聲音,為什麼同是這些場合與病人,他們只是看了、聽了就不容易相信呢?因為它的信息不真,信息不全。為什麼不真呢?說話只是聲音信息,而沒有意識信息,也沒有其他方面的信息;照片只有光學信息,也沒有別的信息。它們的信息被局部化,不完整,也就不真實了。
所以,實體性物質和看到的錄影、照片、文字,以及聽到的聲音這些,都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把語言、文字以至於聲音、照片等都歸到了非實體性意守物件範圍當中。對於非實體性存在,純意念意守、神光意守都可以,只是不能搞形動意守。
(續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