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9日 星期五

09-07-2010 什麽叫作“明心”、“見性”? (精義答疑x-23)

什麽叫作“明心”、“見性”? (精義答疑x-23)

什麽叫作“明心”、“見性”?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221)、什麽叫作“明心”? 什麽叫作“見性”?

    是念頭返回本身來,是看到念頭本身,體察到《意元體》裏面產生一般念頭的活動背景。《意元體》和念頭就好像是水和波浪。水本來是平的,有了念頭就等於起了波浪了,可那個波浪本身也還是水,離開水哪兒找波浪去呀?你一旦能看到波浪本身的體性了,那水的體性也看着了。“見性”是看到念頭本身,而念頭本身就是《意元體》。也就是說,收視《意元體》後,看到《意元體》本身的體性了,這就稱為 “見性”。

(222)、等真正“明心”之後,還要注意哪些問題?

    我們結合了傳統氣功在意識領域的高層次練功的實質,把集中、專一的層次分了這麼四部分。當然,這些道理懂了,真要做起來,真要領悟它,還是非常難的。因為我們的意識活動已經習慣於亂、散、精神分裂(倒不是神經病的精神分裂症),每個人的精神都處於一個分裂狀態,不是統一的。讓你集中起來都難,想進到裏面去就更難了。但也並不是說非得能專一之後才能進得去。有的不走專一,我們這兒一說,他當下即是,一說就是。

  (1)、等真正“明心”之後,再養得裏邊神氣充足了,那時念頭一動就發生變化了。這個變化就比較大,身體裏邊和《意元體》本身,能量和體性都更充實了。一開始 “明心”,裏邊是癟的,空空蕩蕩,一旦 “見性”了,就不然了。雖然不是光芒四射,但是它有個體了,有實實在在的一個東西。過去佛家說是“圓陀陀、光爍爍”“無頭無尾、柱天柱地”等,形容詞很多。為什麼這麼講呢?他們體察到了《意元體》的體性,看到它無邊無際、無限廣大的這麼個狀況。

  (2)、可就一句“圓陀陀、光爍爍”不知誤了多少千載古人!道家的,練大丹,采大藥,轉周天,一看裏邊,一片白光光的亮團,說就是“明心”、“見性”了。你看《伍柳仙宗》、趙璧塵的《性命法訣明指》、《鐘呂傳道集》都講,看到這個情況,就是 “明心”、“見性”了。錯了,不是。他們那些書裏,似乎把佛家道理也說了,把佛家理論也引了,但是,真正佛家功夫他們不懂,他們沒有修持過。

  (3)、其實他們那個“圓陀陀、光爍爍”是氣,是下丹田的氣和中丹田的氣合成一體了,看到的是真氣,是意識和氣結合的表現。雖然也是很大,但與“性”不是一個東西,“性”是意識本身,所以不是 “明心”、“見性”。這時候意識的功夫還沒突破局部特徵,意識的局限性、偏執性還沒去掉。因此,即使他們結“嬰兒”之後,以至於到了開天門、演神,同樣還避免不了庸俗之氣。所以,結嬰兒、出陽神之後,還要有九年面壁之功,還得把神再收回來,再一念不起地養着,到最後把精神當中的我執破掉。只是面壁之功,還達不到真正破除意識的偏執性。而一旦見了性,偏執性就沒有了,各種功能自然也都出來了。

    所以走佛家的功夫比較費勁,而一旦成功了,就一得永得、不會丟。所以,佛、道兩家都有它特殊的內容。

(223)、為什麽說,我們智能功不是這兒一點那兒一點的七拼八湊,而是把各家最根本的東西拿過來了?

    講到這個地方,同學們應該懂得智能功的實質了。

    我們的功法,捧氣貫頂法、三心並站庄、形神庄、五元庄等,是從形體、從氣入手的,屬於道家的內容;

    練功具體的要求,氣功生活化,生活氣功化,屬於儒家的內容(儒家要求在日常生活當中,在一切行為當中去練,不離世間、不在世間、不棄世間,所謂不即不離);

    佛家強調在意識裏面用功夫,智能功的主動運用意識則是把佛家的精髓拿過來了。

    同學們要懂得,我們智能功不是這兒一點那兒一點的七拼八湊,而是把各家最根本的東西拿過來了——混元了。我們不能像佛家的那樣完全走意識,完全走意識那樣練功非常慢,不到 “見性”,人體的健康狀況不好變。而達到 “明心”都非常難, “見性”談何容易。

    光走道家,身體練得很好,而腦子不開化也不行。所以,我們整個功法的安排,就體現了儒釋道三家的最根本的特徵:用了佛家的意識、道家的命(形和氣),再加上儒家在日常生活當中練功的思想。

    將來大家看道家功,像王重陽講:我們用佛家的性、用道家的命。實際他們不懂佛家的性是什麼,以為一靜就成為性了,這根本就不是。他對 “明心” “見性”沒體會,也不懂得。他們實際走的是道家功,只是變成從入靜入手,使氣發生變化,而後把這個氣練得更加精純再去養神。神養得很厲害了,而《意元體》的偏執並沒破。到最後才再去 “明心” “見性”。

(224)、道、佛兩家練功的利弊是什麽?

    道家練功有一個好處,練練功使身體好了,小丹結了,大丹結了,可以幾十年、幾百年不死,爭取了時間,一年不行練二年,或者再多練幾年,有時間練功了,比較保險點。否則光練佛家功有點冒險。很多練佛家功的,身體也不好,幾十歲就死了。上極樂世界去了嗎?沒那個事,哪有那麼便宜的事,你自己心還沒樂呢,能上得了極樂世界嗎?你心裏還儘是痛苦,能極樂嗎?你腦子裏面還亂七八糟,還想上極樂世界?沒那事,拿“濾布”一過濾,你就留在這兒了。所以,很多搞佛學的,他真要坐下來跟我談,聽我講、講、講,慢慢就把他講得不信佛了。

    還有密宗的所謂“明點”。前幾年在《東方氣功》發表過一個修佛家的氣功前輩寫的一篇文章,他說“明點”是意念一活動,在大腦皮層中有個運動的亮點。其實不是佛家說的,是巴甫洛夫說的。在巴甫洛夫文集上是這麼說:如果我們的意識活動能用電顯示,同時也有機會把腦袋打開的話,當意念活動的時候,一定會有個亮點圍繞大腦皮層的溝和回在運動。那位老先生研究這些東西四十多年,一定看過巴甫洛夫這些東西。他說在練功的時候,覺得自己有個亮點,嘣嘣在跳。其實他是受了巴甫洛夫這個觀點的影響,心理暗示使自己出現的意識造形。

    意識活動不是這個樣子。當時為什麼發表他那篇文章呢?因為當時好多人都不懂這個,他這麼寫一下,說意識活動還有這樣一個活動,說明他練氣功還有點體會。我的目的是想借此招引出一些練功有體會的人寫寫自己的體會。可往後也沒誰寄文章來。所以以後他的文章我也不再給登了。意識活動不是他說的那個樣子。雖然自己感覺裏面有個亮點,那也是意識造形,是《意元體》的氣結合起來的表現,而不是意識活動。

    練密宗是先修中脈,中脈修通了,出 “明點”, “明點”修出來之後,還得再破除它。到那個時候,才能談得上解決意識問題。看到 “明點”不是 “明心”,也不是 “見性”。意識能一收,收到 “明點”裏面去,到裏面又是空空蕩蕩,那才是 “明心”。從裏邊看到的那個東西,才是 “見性”。不破除 “明點”,根本談不上 “明心” “見性”。這是佛家密宗的功夫,給同學們隨便那麼說一說。

(225)、為什麽說,我們搞智能功不能一味地搞身體,還要從意識上走?

    我們搞氣功,就是要實事求是。我們國內有幾個氣功師,活着時不可一世,自詡什麼都懂,到最後功夫也沒上去,年歲不大也死啦。死的時候,也還是哼哼唧唧的。所以我想,練功首先要把身體搞好了,但我們搞智能功不能一味地搞身體,還要從意識上走。這一段是在寫《精義》的時候加進去的,以前都沒這個內容。

    將來我們都得這麼練,要這麼走,這麼做。慢慢你們真懂得了往裏面收,一說收視返聽,一想就行了,腦子裏空空蕩蕩就完。你可別皺眉,也別使勁往裏邊看,也別琢磨,一說就是,就不再往外放了。我這兒一說話,你也可以往裏邊收,也可以體會裏邊。你這麼一做,裏邊空空蕩蕩這個樣子就是。什麼感覺?那兒沒感覺,一有感覺就錯了。有的說看到《意元體》了:在嘣嘣直跳。哪兒是《意元體》呀,那是肉皮、腦瓜皮跳。他說是裏邊跳的。那也是裏邊血管在跳,連混元氣都不是。

(226)、為什麽說,正確對待雜念是對初練功的人來說的?

    前面講的意念集中、專一的鍛煉的第四個層次,是比較高級的內容,而正確對待雜念就是集中、專一意念鍛煉的最初級的層次了。智能功的書裏面高層次的和初級層次的都有,高水準的人看了之後覺得有收穫;低水準的人,也有很多具體內容可以學習。我們這是兼收並蓄,誰看都行。因為看一本書,真正能從裏面找到你需要的一點,也就夠了。而我們的書,誰看都能找到自己有用的,而且不止一點,可能是很多點。正確對待雜念是對初練功的人來說的。

(227)、初練功的人雜念很多,怎麼對待它呢?

  (1)、對雜念要正確對待

  (2)、對雜念要會正確處理

(228)、怎樣理解要正確對待雜念?

    首先從思想上對雜念要有個正確的認識。練功有雜念,本身就是功夫在進步,應該有這個思想才行。

    大夥會說,別人說一練功有雜念就壞了,智能功怎麼這麼說?其實就是這個樣子,誰要不能這樣認識這個問題,就說明誰對練氣功沒有真正的體會。真正一練功就安靜了,一萬個人當中也找不着一個,十萬個人當中也找不到一兩個。一練功什麼都不想,非常安靜,做到那樣不太容易。一般人不練功的時候,腦子裏邊那個背景是亂七八糟的,出個雜念也顯不出來。

    我經常講,你在垃圾堆上放一泡臭狗屎,沒人嫌臟,而誰在家裏糧食屯上放上一泡臭狗屎,就顯臟了。因為背景不一樣,這是糧食,而垃圾堆就是裝臭東西的,有臭也不顯。一練功,安靜了,腦子裏有個概念,“要安靜”,這樣只要來一個念頭,就顯出來了;再來一個,又顯出來:“唉喲,雜念太多了。”沒練功時滿腦袋都是念頭,也顯不出來;現在有練功對比了,就顯得多了。你雖然感覺雜念多了,其實那是與那個靜的背景比較而顯出來的。慢慢安靜、安靜,雜念已經變得少多了。再以後,一練功都集中了,功夫也長了,氣也足了。當然過一段時間以後,雜念又會再來,但這和原來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已經是升了一個層次了。

    一開始練功,三四個月或者半年,感覺很好,覺得長功夫很快。以後練着練着出現心煩,練不下去。比如開始練三心並站庄,你站得挺好,以後站三四十分鐘、一個鐘頭,就不想站了,煩得慌,有時就是非想走不行,要不收功就煩得厲害。什麼道理呢?意識活動又深了一層,把深層的刺激又反映出來、顯出來了。浮在上面的淺表的一層安靜下去後,深層的東西顯出來了——其實是你進步了,長本事了。同學們要有這個概念:開始練功安靜了,過一段又煩躁了;以後又安靜,過一段又出現各種欲望……要這麼反復好幾次,而每反復一次就進步一次。

    所以,在安靜不了的時候能定下心來就進步了。有時平日想不到的事,一練功就想出來了,甚至想入非非的事都來了。這說明你安靜了,敏感度提高了,這時要把心定下來,就要求你的精神控制能力要強。對雜念要這樣認識。每出現一個雜念,都是促進你練功的。雜念來了,趕緊安靜!集中!像賊來一樣,趕緊提起警覺。意念一警覺,眼睛神光一掃,就殺了它,雜念就沒了。神光是“尚方寶劍”嘛。每當出現雜念,精神都要提起來,提高警覺,這就是所謂的“提起正念”。“正念”一起,功夫就好上長。

    有的人一練功來雜念了:“現在我還練不練功啊?現在有人都走了,我也走吧。”,慢慢意念就跑了,這就不行了。來個念頭,自己能不能戰勝它,“正念”能不能提起來,如能正確對待了,意識的自控能力就強化起來了。這就得經過一番磨煉。如果雜念來了,你不能正確對待,不能很快清除它,那就着“魔”了。你這次不能戰勝它,下次來得更快、更厲害,反應更強烈。因為當你入靜之後,對雜念一放縱,它一起反應,陣地就擴大了。因此,應該這麼看,雜念來了是幫助自己練功的。你應該:第一,快點掃除它;第二,知道雜念出來是功夫在進展,但不能放縱它。

    “龐老師說了,雜念來了表明功夫在進展,那就讓雜念來多點吧,我進展快一點。”這又錯了,你一放縱它就壞了。發現有了雜念,主動除掉它:“我得往深處走,我得把它除掉。”但是又不能急躁,“唉呀,我練不了功了。”不要有這個概念。當然,“這是幫助我練功的,我除不去也沒關係,隨它便”,這樣的念頭也不應該有。怎麼辦呢?當時一發現,馬上“停”,這是最好的辦法。要使自己精神靈明,發現雜念,馬上清除,功夫就前進了。這是從思想上對雜念的對待方法。

(229)、怎樣正確處理雜念?

    一旦雜念來了。光用意識不容易除去,這裏就介紹些驅除雜念的方法。

  (1)、萬緣放下。

    來了雜念放下不管,一說“我不要它”就完了,腦子裏邊不想了,馬上停。這是最直接、最簡單的辦法,叫萬緣放下。你實在放不下怎麼辦呢?有人會這麼想:“我要死了還想這事嗎?”佛家就有觀死的練法。雜念實在丟不開了,就當自己已經死了,一個死屍躺着,那也可以。當然最好是連觀死也不用,就是萬緣放下。

  (2)、可以在練功時加點用力的動作,做快點。

    坐功、動功、站功都可以用。像百米賽跑,要衝刺了,你還能有雜念?長跑快到了闖線的時候,有的人還回頭看看後面趕上來沒有,可是這一看說不定就讓別人闖了個第一。所以,一開始練功有雜念了,就可以做些快動作,用點力氣,使點勁,這樣會好一點。

  (3)、用智能功的基本功,把眼睛慢慢睜開,慢慢閉合,反復幾次。這個方法最簡單,往往也最有效果。

  (4)、結合着睜眼閉眼加上轉眼球。把眼球正轉幾圈,反轉幾圈。轉完後,閉着眼睛想百會。這也是個很好的方法。

  (5)、就是什麼也不管它,愛怎麼着就怎麼着,愛想什麼就想什麼。反正雜念也是念、道念也是念,這些念頭本來就沒什麼區別,心裏面安安定定就算了。這也可以。

(230)、古人說雜念來了是“魔”,你怎麼把“魔”斬了呢?
 古人說雜念來了是魔,你得把魔斬了。怎麼斬呢?道家的方法比較多,比如用七星北斗劍訣。說北斗七星原來是七個大魔王,天王把他們收了,成了神,所以一切魔都得聽他們的。鬥訣有三種:陰台鬥、陽臺鬥、寅申鬥訣。陰台鬥和陽臺鬥是按日子算的,陰日用陰台鬥,陽日用陽臺鬥。有的人知道一個鬥訣就覺得了不起,其實知道兩個那才叫全了。

          (續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