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功能達到上乘境界嗎?(精義答疑x-21)
動功能達到上乘境界嗎?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201)、動功能達到上乘境界嗎?
以上三種運用意識的模式主要用於練動功,因為智能功就強調動功嘛。“動功能達到上乘境界嗎?”本來上乘功夫就無所謂動靜。針對這個問題,書中引用了儒釋道三家的一些論述,有王陽明的、六祖的、王重陽的。由這些引文可以說明,智能氣功注重動功、積極主動運用意識,是符合上乘功法要求的,即使按傳統功法來說也是屬於上乘功法的。
在《智能氣功科學功法學》一書中對每一層功夫講得更深刻一點。當然這些話在內部講可以,在外面可不能這麼講。1993年初我在外地講課,我說:“智能功是普及功法,搞普及的。”不過在後面又說了一句:“普及發放外氣,普及外氣於農業增產,集體帶功普及開天門。”外邊有的學習班收了350塊錢,磕磕頭,就僅僅是摩摩頂。而我們就普及這些,我們說的普及是在這個層次上的普及,但是我們說這是初級的普及,因為它本來就是初級的嘛。
我在第14期教練員班講混化時空觀時說:“你們可不要以為混元氣理論這麼簡單!現在的人就只是到了一般的物質混化層次,吃東西、呼吸空氣、生育後代,而動物也會這個。人跟動物有什麼區別?人還應有個意識混化。現在人們一說話、一聽聲音——意識混化了。將來與混元氣直接混化,就甭吃飯了,人就不是現在這樣的人了。將來還種什麼地?食母——吃氣就行了。你挑一身自己喜歡的好衣服,發氣後它就不壞了,一下穿它幾百年、幾千年!”跟這些高層次比,現在我們學練的當然就是初級的了。我曾對同學們說過:清朝時有個李八百,現在該有一千多歲了。將來我們就來個張八百、趙八百……不都行嗎?我們倒不想活幾億年,但起碼活幾百年不成問題呀!當然你不願意活,想死了,把氣一放就完了。想活着就活着吧,死了再想活就比較麻煩了。你把丹田氣、腦子的氣一散開,如果沒人給你聚,就活不了。希望同學們將來有了本事也別試,還是活着好。所以同學們要認識到智能功是屬於上乘功法的,但從氣功的整個學問來講,目前搞的這些內容又是普及的、初級的。
(202)、智能氣功練功要求意念集中、專一的含義是什麽?
智能氣功運用意識要求意念集中專一,不像別的氣功那樣要求入靜、什麼都不想。專一、集中有不同層次的內容,而集中和專一是兩層意思,但它們有着密切的聯繫。
集中,專一;專一,集中;集中,專一;……兩者這麼交替着往前走。一般來說,開始練功時要求精神集中,把意識裏很大、很散、亂七八糟的念頭往當中聚,使得念頭減少,這個過程叫集中。當集中到一個念頭時,這種狀態就叫做專一。專一是集中的結果。
練形神庄時,一會兒變手,一會兒就變腳,那怎麼專一呢?意識裏面發出一個念頭,始終沒別的干擾它,這麼連續下來就叫專一。念頭不管怎麼變,但始終就一條“線”很主動地延續下來,中間不分杈,沒分散。這是一層意思。
一旦念頭專一了,就又要集中了。因為意識活動有運動思維、感覺思維、邏輯思維和體察思維(練功有本事後還有特異思維),練功到一定水準要求把這四層的念頭往一塊聚,聚成一個。第一層含義的集中專一是把很多念頭、概念往一塊集中,成為一個概念。之後,這個概念也不要了,直接就變成體察思維,體察、運動、感覺結合到一塊。這又是一層集中,集中成一個沒有念頭的念頭了。
譬如練捧氣貫頂法,沒練功之前腦子很亂,開始練功時先體會八句口訣,讓你從不練功狀態轉入到練功狀態,最後“周身融融,開始練功”,變成一個念頭了。接着“按地拉氣,推、拉……”集中到一個念頭上,就是一個推拉了。這就從亂七八糟的狀態集中成一個念頭往下練功了。
另外,有“推”的概念,同時還要體會身體裏面,體察思維、運動思維結合到一起,意念和形體、運動分不開了。集中、專一有這麼個反復的過程。當真正能結合到一塊了,人的生命活動就會發生變化了。其實現在同學們還不能很好地做到這些。練着練着功,“推、拉,推、拉……”意念就不注意這個推拉了,跑了。
(203)、練捧氣貫頂法,應注意什麼呢?
同學們練捧氣貫頂法,應注意什麼呢?
(1)、一開始應該注意手。
注意手與外面接觸的地方,想虛空。但等到練熟了,可就不能認為捧氣貫頂法只是一個簡單的外混元。捧氣貫頂法是可以直入上乘,可以直接通透全身的!你現在通透不了,但這個概念你不能沒有。
(2)、每一個動作都要照顧全身。
在《智能氣功科學功法學》中講了,捧氣貫頂法裏面包含了高層次的練法。而且並不光是一個九宮十三門,九宮十三門只是一個形式,應該是每一個動作你都應該注意體察全身。不是說練推揉和捧氣的時候要想着有一圈手嗎?按地拉氣也是一樣,周身的呀!所以同學們要逐步走向會體察全身,每一個動作都要照顧全身。
(3)、一開始練功,如果連手還注意不到,就先別注意全身。
一開始練功,如果連手還注意不到,就先別注意全身。“按地拉氣……”——我注意脊背開合吧,卻把手忘了,那不行。應該是把手注意好了之後,就不能光注意手了,整個一按,全身都要起作用。
(4)、練五元庄,應該每處一動,混元竅裏面就起變化。
(5)、如果有人天門會動彈了,那每處一動,天門裏邊都要動彈。
(6)、不過同學們現在最好先體會混元竅,把我們身體的本固住。混元竅有體會之後再到天門。任何一個變化,一開一合,混元竅都動彈。如果先注意天門,雖然神、智能開發得快一點,但身體這個“本”固得就不夠了。
(7)、而且同學們也可以隨時隨地注意,一走路就按着地、拉着氣走,抱着氣走。手按着地,百會一個大氣柱子接着天。如果你精神還集中不了,就要隨時隨地加強練習。
(8)、你要時刻能警覺,能提醒自己,警覺性慢慢就有了。“唉喲!怎麼忘了。”就趕緊做。說不定將來別人“嗵”,打你一拳,一激靈,往裏邊一收氣——氣整了。
過去佛家不是“當頭棒喝”嗎?打你一棒子,神沒跑,裏邊一拘,整了。平常人開玩笑,“嗵”一拳。“你怎麼回事?”好了,氣跑了。他一打,裏邊一激靈,進去了。你只有平時經常那麼做,才能進得去。你要平常沒那觀念,一棒子把胳膊打斷了,那也不解決問題。要經常警覺,經常往神那兒去集中。
(204)、我們練氣功必要把精力放到超越自己現在已有的這個層次才行?
有人會說:“那樣人活着還有什麼意思呢?”等你精神會集中了,就覺得有意思了。“唉呀,真是美呀!真舒服啊!”所以過去講,只有把手伸進水裏,冷暖才自知。是燙是涼,舒服不舒服,要真得摸一摸才能知道。
又想進又不想進,這個時候最麻煩。又想集中,但一轉念,還是覺得開幾句玩笑舒服。聽個相聲,心裏面一樂,心花怒放。其實這個心花怒放,並沒有從周身煥發起你更大的生命力。有的人一聽別人說笑話,心裏面癢癢的直想笑,這的確能給你點生命力,但這生命力不能傳佈到周身各部。只有通過練功,內氣聚到一定程度,它才能傳到周身各部去了。到那時候真覺得每個汗毛眼都是在高興舒服的。當然有這個感受後,還應該再把它收起來,那就更好了。但是會有這麼一個過程。沒事的時候,肉皮也都想笑。而你沒到那個份上,就感覺不着。
大家可以體會體會,別人說個笑話逗得你開心,你內心是什麼感覺?你內心裏真有個特別高興的事,又是什麼感覺?這兩種感覺不一樣!一般的高興勁,面部表情和內心裏面的感受大家可能想像得出來,而氣充到周身各處那個感覺,你絕對想像不出來。因為你從來沒有這種體驗。
我們練氣功就要把精力放到這些上來,要超越現在這個層次才行。而有的人又捨不得低層次的東西,又想着往上走。這樣走着走着就覺得累了,覺得沒意思不想幹了。如盤腿坐着,腿坐麻了,也還是一個姿勢呆着不動彈,慢慢它就不麻了。你挺過一次,有過一次的舒服勁,以後碰到同樣的情況就容易堅持了。現在我們雖然經常念“周身融融”,其實周身熱熱乎乎的,那還不是真正的舒服,不是真正的真氣充沛,而只是一般的氣血流通。
精神集中之後,神就不往外跑,收到裏邊去了。慢慢往裏面收、往裏面收,整天若有所思似的,總像有什麼心事,別人叫他,他連扭腦袋都是挺穩重的。後面還要講這些問題。一開始變得非常的沉穩,以後再活潑起來;活潑以後再沉穩,慢慢就隨便了。
(205)、練氣功的“意念集中”與心理學的“注意”有什麽區別?
兩者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不相等。現在氣功界裏面很多人說意守就是注意,這就不對了。練氣功精神要由集中到專一,注意也有精神集中——注意哪兒就往哪兒去集中;但它們集中的機制、結果都不一樣。至於兩者具體的差別,書上寫得比較清楚,同學們看看就行了。
(206)、練氣功的意念集中、專一的作用是什麽?
不練功的時候,精神活動是雜亂無章、漫無邊際,遊移不定的。即便是學習、搞科學研究,對氣功來說,他的精神也屬於亂的——展開了,越展越大。而且普通的意念活動,它是屬於概念層次裏邊的。情緒雖然不屬於概念,但是它已經和人的理智結合到一起了。
練氣功就要把這樣的精神活動改過來。一開始挺亂,集中、集中,專一、專一,好了,不亂了,最後就成為一個念頭了。比如推拉,“推——,拉——……”很規律的。有規律地變化,這個跟那個一樣,那個跟另一個一樣,看着似乎很多,其實每個都一樣,實際上還是一個,因為它是一個不斷的重複。意念活動專一之後,裏面便簡單化了。簡單化就易於無限的重複。重複的次數越多,印象越深,腦子裏面越容易形成規律性,而產生出強大的力量。統帥生命活動的力量強了,精神和生命活動就結合得緊,生命活動變化就快。
(207)、何謂 “人心”與 “道心”?
古人講練氣功需要真意,其實大家用不着把它看得很神秘。真意就是一個單一的專一的練功念頭。普通的思想稱為“ “人心””,練功的念頭稱為“ “道心””(修道的心)。
“道心”是符合練功要求的一種專一的心理狀態;
“ “人心””是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狀態。
(208)、古人練功是怎麼搞“專一”的呢?
普通人的思想亂七八糟,把它安靜下來,什麼也不想了,如平靜的水面沒有一絲波紋,然後在此基礎上,出個念頭:練功。這個情況好不好呢?非常好,因為他腦子裏面非常安靜,一說練功,這個影響就傳開了。就好比往寧靜的水面扔進一個石頭,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快傳開了,腦子裏面都被練功的念頭統帥了。這麼練效果很好。
可是靜下來不容易啊!發命令:“安靜,什麼都沒有。”他一轉念,“怎麼叫做什麼都沒有?”出來別的念頭了,麻煩了——沒靜下來呀!僅僅是靜還做不到呢,單一的練功念頭更不容易做到了。所以用真意練功好是好,但是十分難。很多古人練不了,就是這個緣故。
(209)、練智能功是怎麼搞“專一”的呢?
智能功就不然了。意識活動不是亂七八糟嗎?往一塊聚。這不就變得集中了嗎?再集中、集中,變成很小的一點,這不就成一個了嗎?當亂七八糟的思想變成一個的時候,它也可以傳開了,因為周圍都沒東西了。這跟入靜的效果是一樣的,只不過它是直接從亂裏面集中成一個,而不需要經過入靜——使什麼都沒有了,再出來一個練功的念頭。不需要達到那種什麼都沒有的狀態,直接凝聚成一個就容易做到。
比如體會八句口訣,這也是個念頭,但它是一個練功的念頭。當然,你心裏想:“一念不起,起什麼呀?”這就不對了。你發個意念,馬上就變成行動,裏面沒念頭了。
一念不起——腦子裏沒別的念頭了;
神注太空——和虛空結合了;
神意照體——從太空一下又想到身體裏,氣也被裹挾過來了;
周身融融——身體起變化了。
這樣就從不練功的狀態過渡到練功的狀態了。八句口訣要這麼去領會。當然還能領會到更多的也更好,但如果你想得太多了,反而念頭多。
“方才您不是講要體會嗎?”是要體會,不能傻呆着,可體會並沒念頭呀!“外敬內靜,心澄貌恭……”恭敬下來了;“一念不起……”沒念頭了;“神注太空……”想到太空上;“神意照體……”照回來了;“周身融融……”體會裏面去了。但是沒念頭。這樣從正常的、普通人的狀態直接轉化成練功的念頭,那和真意沒有更大的區別。
但是我們往往不能把這種境界延長下去。你念“空藍來裏”,得把它直接變成行動,得想那個蔚藍的天空、那一片藍進到身體裏來。光念空藍來裏,而沒加意想,那樣不行。你想蔚藍的天空一無所有、空空蕩蕩,能有雜念嗎?沒具體的內容,你能想到哪兒去呀?你得領會口訣的實質,不能光念。按實質去做它就起作用了,和傳統氣功也就不矛盾了。
另外,智能氣功不講入靜,只講集中精神,還有另外一層意義。
很多人講,練氣功關鍵在入靜,不入靜不起作用。這一句話要了命了!一般人一開始練功很難入靜。他老入不了靜,心裏就着急;“唉呀,老入不了靜,不起作用,白練了!快入靜吧!”越着急越入不了靜,越入不了靜越着急,急、急……就不練功了。
智能功不強調入靜,不入靜也沒關係,集中精神就可以了。一說集中誰都懂。跑了神了,集中回來就行。這樣給予他心理安慰,他就不那麼着急,也起到入靜的作用了。前面講過靜有五個層次,哪能一下子靜了?一下子靜了,那成了高級氣功師了!一開始他還做不到靜,你非要他入靜就壞了。我們要求集中專一,而不說入靜,這裏面還帶有“語言遊戲”的味道,實質是讓念頭少下來。
(210)、意念集中、專一的鍛煉層次有哪些?
智能氣功的運用意識,從始從終都是要求意念集中和專一。一開始是這麼練,到了最高級層次仍不離這個指導思想。我們結合傳統氣功把意念集中、專一總共分了四個層次:
(1)、意念集中階段。
(2)、意念專一階段。
(3)、 “內視”階段。
(4)、收視《意元體》階段
我為什麼不按照智能功的形神結合、《意元體》理論來寫呢?因為我們這方面的實例還不多,不容易寫,只好結合着過去功法的層次來寫。但是我們用集中的方法把它統一起來了,從淺到深地講下來。將來甭用多了,如果有那麼十個八個能達到第三層次之後,我就可以完全用智能功的語言來描述它了。現在還不行,有的地方還需要借助傳統氣功的東西來講述它,但它仍是屬於智能氣功的內容。這部分理論就跟《簡明智能氣功學》中的混元氣理論和整體觀理論一樣,也是個過渡性的。而到了現在,混元整體理論已完全變成智能功的了。智能功的書寫得都是很慎重的,因為是要改革傳統的東西,每一步都要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之上,要走得牢靠一點。
(續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