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22-10-2010 淺談智能功的調息(調整呼吸) 簡/繁

淺談智能功的調息(調整呼吸)   簡/繁



  浅谈智能功的调息(调整呼吸)

  ——智能气功呼吸的“气”是指混元气而不是空气——

  余 洋

    调息,似乎对智能功来说不重要。但调息在传统气功里面却是练功的三个重点( “调身”、 “调心”、调息)之一。 “调身”指的就是身体形式、动态要求; “调心”就是运用意识和修养意识;调息指的是调整呼吸。这个三调是唐朝天台宗和尚智顗提出来的,后人就把它作为练气功的三大要素了。

      智能气功一开始练功不怎么强调呼吸。为什么不强调呼吸?因为把呼吸调得自然了要有个过程。在身体还没有放松的时候练调息,往往是适得其反。本来想使呼吸深、细、匀、长,可一调息反而气憋了。

      智能功第一步功捧气贯顶法就是着意于放松。练智能动功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形松意充。所以,一开始要练松和静(精神集中)。

      第二步形神庄练精神集中,相当于古人所说的意守(但不同于意守)。

      五元庄中有发音,发音里边就有呼吸了,但是我们没有把它作为调息的内容来介绍。

      将来练中脉混元就得靠调息。

      智能功练功第一步走松静、集中,到了第二步完全走精神集中守形体。我们练功到了一定程度,呼吸已经不调而调达到了最一般的要求──深细匀长,这时才运用调息的内容。

      因为调息不只是个深、细、匀、长的问题,还有特殊的调息方法。如果是一般地把息调至深、细、匀、长,也不是不可以,那是为了更好地安定精神。但是调息这部分学问关键在于它特殊的调息方法。所以庞明老师在《调息秘要》中讲了将近三十种调息方法,其中属于比较秘密的近二十种。

      《调息秘要》讲的调息方法不是一般的,而是被过去许多门派认为是诀窍、保密的东西。大家要重视它,但不一定练它。对我们智能功来讲,调息不是根本的内容,它只是帮助我们长真气、安静精神的一个手段。

练智能气功呼吸“气”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要注意调息时绝对不能注意空气──一吸气,空气进去了,一呼气,空气出来了。

  2、真气(混元气)的纳入关键是加意念。空气是无形的,可我们都知道空气中有气体的分子。我们的意念要和比着分子、原子更细微、模模糊糊的、恍恍惚惚的那样的气(混元气)相结合。

  3、一吸气把那样的气(混元气)吸入身体里。我们不加意念行不行?不行。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一呼吸空气到肺里边,进去氧气、出来二氧化碳。我们现在必须要发挥意识的主导作用。我们现在搞混元理论,就是要强调要人类学会主动地运用意识来改变客观世界和改变自身。

  4、所以调息时不是完全自然的,要主动加意念,想周围都是气,随着呼吸意想模模糊糊的恍恍惚惚的气进来,充斥周身,这么搞就纳入真气了。能这样体会,慢慢大家练功的感觉就不一样了,比起吸空气的气来,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本来身体周围都是空气,为什么大家感觉不到呢?

      就是由于我们把肉体(形体)和空气严格分开了。空气不会恍惚,一闭上眼睛体察恍恍惚惚的东西,意念和混元气一结合,它就恍惚了。一恍惚人的气就足了,你再收气收得就多了,感觉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调息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以前古人讲调息要注意鼻孔这个气流(那完全是空气分子的流动),那样反而落到形上了。以前不知道鼻孔出入气有形,现在我们知道了你想注意鼻孔出入气这个空,实际注意的是空气分子(有形之物)。我们意念空,和晃晃荡荡、模模糊糊的这个想象的东西相合,恍恍惚惚的真气进去了,反而慢慢空气需要量就少了。这样调息达到深、细、匀、长会更快一点。

怎样理解呼吸中的“恍恍惚惚”?

      前面讲的是具体方法,这儿讲的真气的纳入是诀窍、实质。只要吸气,先闭眼安静,有恍恍惚惚的感觉之后再吸气,吸进去也还是恍恍惚惚的,这样内外就都恍恍惚惚了嘛!如果我们吃气时,发“喝”音,也是恍恍惚惚的,你这人很快就内外都恍恍惚惚了,你真正感觉到那种恍恍惚惚了,那不就是“得道”的现象吗?道者唯恍唯惚嘛!感到恍恍惚惚的有那么个东西,那才是真的。

      有气的纳入实际纳的是真气,不是空气。意识当中一定要有这个概念。普通人感觉呼吸的都是空气,但你意识里不是空气,而是恍恍惚惚的混元气。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

怎样理解智能气功要在松静的基础上调息?

      松静和调息这两者是相辅为用的。松指形体放松;静指精神安静。开始不松不静时可以通过调息帮助解决,但如果真属于腰、胁肋、腹松不开的,调息的时候就不自然了。好多人开始搞调息时觉得气憋、不舒服,就是不松的缘故。

    刚开始练功就搞调息,不少人会出现问题。平时不讲调息,呼吸都很自然,只要活着都会呼吸,可当要搞调息了,一注意呼吸,这么多要素、内容掌握不好,就觉得不舒服,憋、闷、堵,“形不松神不静”,真气就调动不起来。所以过去讲,腰放松是个关键,“腹胁空松气腾然”,真气起不来光练点呼吸没用处。在松静这一点上,

怎样正确理解,调息要“神息相依”?

      调息的时候精神和气息要合住。

  (1)、气功的调息和呼吸运动不一样

      国外有搞呼吸运动的,气功的调息和呼吸运动不一样。呼吸运动是要发达肋间肌、膈肌,甚至把胸大肌也扩充一下,是通过呼吸来增强肌肉的功能。当然,呼吸运动也加强了吸氧和吐二氧化碳的功能,但它是从肌肉运动的角度去努力的。练肌肉是从形上走了,对练气功没意义,调息不能那么练。

  (2)、调息是注意气流的一进一出,或呼吸运动一起一伏这个动势,不是注意形体。

      一吸气胸腔开,以后丹田也开,跟葫芦一样。闭着眼睛,模模糊糊就注意这个动势。神息相合是这个意思。这样做气息调整,对先天气的启动就快了。我在怎么练好动功讲过,练动功不能死于形下,调息的时候也同样。一说用腹式呼吸或顺呼吸、逆呼吸、满吸,若光注意这些动作,就变成守形的。那是形而下的,不是练道的。不守形,但气机运动和形又有关系,这就需要透过形,意识和动势或气流相结合。古人练功基本上都非常注意呼吸,把调息作为一个练功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3)、佛家、道家,都很注意调息

      佛门也搞调息,专有一本《安般守意经》,讲通过调息来守意。 佛、道都注意调息,因为呼吸和整个人的生命活动非常密切。从一个普通人来讲,有呼吸才有生命,但要练成高级功夫(过去讲要成仙),只有断掉呼吸才行。那不就死了吗?不是,要吸进气去,不吐出来人死不了。所以真正练调息的,是呼吸深长、深长……最后在吸进气去后,停住了(不会是把气吐出来停呼吸)。有的人能感觉出来,一呼吸停了。真正在吸气后不吐出来的呼吸停,就成为仙(把气吐出来呼吸停,那就是死)。

怎样正确理解全身毛孔、穴道的呼吸?

      1、全身毛孔、穴道的这个呼级通道一开始感觉不到,你想用毛孔穴位呼吸也做不到。

      2、外混元练得比较充实了,一吸气一呼气,闭眼感觉到天门、肚脐、涌泉、命门、会阴等大的穴位会动弹了,慢慢所有的穴位都会动弹了,这样搞起来才行。这是功夫问题,不是选择问题。

      3、一旦感觉到呼吸时穴位动了,你就要自觉地注意全身毛孔穴位。如果头顶“咚咚咚咚”跳,你就别再守混元窍了,就守动的那个地方,手心、脚心、心口(不再是顶心)往上并。

      4、呼吸也一样。头顶不会动时往当中混元窍吸,上面会动了,往头顶吸。

      5、现在我这么一说有的头顶跳上了,感觉在动弹。头顶一动弹,你就往头顶去并,往头顶并一定要注意把会阴上提,连到头顶,合到一起。

      6、按过去来讲,这就是性命双修。过去真正搞性命双修的,练功时是要老师给开顶的,开顶时老师用手点,点的地方咚咚跳,哪跳就往哪集中,以后慢慢有光感了,有了光感之后从头顶往下照,行寂照之功。一开始我们做不到毛孔、穴道呼吸,能做到穴位动弹,就注意那个穴位就行了。

封闭性功法讲的呼吸,是否和我们讲的大开合有矛盾吗?

      古人练丹道功的把这两种升降搞不清,就把呼吸搞错了。一个运动的是形体动作,一吸气膈膜下降,气流、有形之物在身体里面往下降;另一个是用意念带着督脉之往上升。是两回事。在这些方面我们要懂得它的实质内容事什么。也有个别书上讲吸是升、开,它这个开指体内之气往皮表走,但是不出去。和我们讲的呼气而开出去不是一回事情,气有个体内、体外的区别。

      智能功是要从体内开出去,是大的开合。按封闭性功法,一吸气可以体会到体内之气充到周身皮表,一呼气周身的气又向中间一缩。那么,这是否合我们讲的大开合有矛盾了?他们这个开合指经络气。一吸气往外一开,使得周身经络之气充足起来;一呼气往中间合,经络之气就往丹田收了。智能功练混元气,混元气什么都能通,都通透,一吸气往里面合,是非常细微的混元气一下到里面去;一呼气从里面出去。和过去练功所立论的气的层次不一样,气的内容不一样。

      智能功就注意吸气内收,呼气外开,不注意升降。

怎样理解,调息焕发先天之气?

      调息能焕发先天之气,关键在于意念和呼吸运动相结合。我们的意念集中到练功换气的部位,这实际上是通过意念活动,集中了周身混元气。通过意念导引的作用集中了人体混元气,其实就是集中了人体混元气。所以焕发先天气作用的强弱,就和选择意念集中的位置之合适不合适相关了。

      比如传统功法讲守下丹田,下丹田是脐下一寸三分,肚脐到命门前七后三,相当于脊柱前面,属先天肾的位置。先天肾包括人的肾脏、肾上腺、性腺,从胎儿发育史上来说,最早的先天肾是在这儿生长起来的,这儿形成了个肾气的气场。当意念往那集中,混元气就聚到肾的先天气场里去了,就被加工成有肾气的内容了。这个肾气的内容就是人整个的生命信息,是全息的、先天的生命信息。开始练三心并站庄把手放在肚脐上,依据的道理就是这个。

我们智能气功练下丹田和传统功法练下丹田有什么不同?

      "我们不是不练下田吗?”一般的传统功法练下丹田是聚津成精,而我们练下丹田不是生精,而是要生成那个气。当然,有了这个气也可以生精。所以,练智能气功气足了以后,精也一样旺盛。不过我们练了这儿后,不让它化为生殖之精,气足了可以练五元庄,守混元窍,把先天气往上提,和后天结合到一起先天精就少了,就把后天的生命和先天的气结合起来了。

      智能功在这些关键的地方,一是不让生出的先天混元气去转化成后天的精,不让它往肾上冲,而直接往上转化为气。另外,直接用意识控制生命活动,把先天的生命信息加上新的内容,提高一个层次。过去是在先天精气充足之后,再去变成后天。我们是在它要变没变(实际这时已经变了,产生了很多性激素)时,练意识控制能力,通过高度控制来加强神的功能。

会练意识了,什么方法都可以不用了?      

      我们懂得哪些功法怎么练,实质是练什么的,然后从根本点上用功夫,就不用走那些形式了。练意志力来支配生命活动,是练功最根本的。

      调息、动作、什么方法都是拐棍,等你习惯了,会练意识了,什么方法都可以不用了。这就是过去所说的“得鱼忘筌”,拿到鱼了(不是有了一条鱼,是总有鱼),那么打鱼的工具就可以不要了。“得意忘形”,得到这个意,形体就不要了。当你懂得了具体实践内容,掌握了诀窍,具体方法就可以不要了,我们智能功就是这样。

      22-10-2010   写于 台湾   台中



  淺談智能功的調息(調整呼吸)

  ——智慧氣功呼吸的“氣”是指混元氣而不是空氣——

  余 洋

    調息,似乎對智能功來說不重要。但調息在傳統氣功裏面卻是練功的三個重點( “調身”、 “調心”、調息)之一。 “調身”指的就是身體形式、動態要求; “調心”就是運用意識和修養意識;調息指的是調整呼吸。這個三調是唐朝天臺宗和尚智顗提出來的,後人就把它作為練氣功的三大要素了。

    智慧氣功一開始練功不怎麼強調呼吸。為什麼不強調呼吸?因為把呼吸調得自然了要有個過程。在身體還沒有放鬆的時候練調息,往往是適得其反。本來想使呼吸深、細、勻、長,可一調息反而氣憋了。

    智慧功第一步功捧氣貫頂法就是著意於放鬆。練智慧動功的第一個原則就是形松意充。所以,一開始要練松和靜(精神集中)。

    第二步形神莊練精神集中,相當於古人所說的意守(但不同於意守)。

    五元莊中有發音,發音裏邊就有呼吸了,但是我們沒有把它作為調息的內容來介紹。

    將來練中脈混元就得靠調息。

    智慧功練功第一步走松靜、集中,到了第二步完全走精神集中守形體。我們練功到了一定程度,呼吸已經不調而調達到了最一般的要求──深細勻長,這時才運用調息的內容。

    因為調息不只是個深、細、勻、長的問題,還有特殊的調息方法。如果是一般地把息調至深、細、勻、長,也不是不可以,那是為了更好地安定精神。但是調息這部分學問關鍵在於它特殊的調息方法。所以龐明老師在《調息秘要》中講了將近三十種調息方法,其中屬於比較秘密的近二十種。

    《調息秘要》講的調息方法不是一般的,而是被過去許多門派認為是訣竅、保密的東西。大家要重視它,但不一定練它。對我們智慧功來講,調息不是根本的內容,它只是幫助我們長真氣、安靜精神的一個手段。

練智慧氣功呼吸“氣”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1、要注意調息時絕對不能注意空氣──一吸氣,空氣進去了,一呼氣,空氣出來了。

  2、真氣(混元氣)的納入關鍵是加意念。空氣是無形的,可我們都知道空氣中有氣體的分子。我們的意念要和比著分子、原子更細微、模模糊糊的、恍恍惚惚的那樣的氣(混元氣)相結合。

  3、一吸氣把那樣的氣(混元氣)吸入身體裏。我們不加意念行不行?不行。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一呼吸空氣到肺裏邊,進去氧氣、出來二氧化碳。我們現在必須要發揮意識的主導作用。我們現在搞混元理論,就是要強調要人類學會主動地運用意識來改變客觀世界和改變自身。

  4、所以調息時不是完全自然的,要主動加意念,想周圍都是氣,隨著呼吸意想模模糊糊的恍恍惚惚的氣進來,充斥周身,這麼搞就納入真氣了。能這樣體會,慢慢大家練功的感覺就不一樣了,比起吸空氣的氣來,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本來身體周圍都是空氣,為什麼大家感覺不到呢?

    就是由於我們把肉體(形體)和空氣嚴格分開了。空氣不會恍惚,一閉上眼睛體察恍恍惚惚的東西,意念和混元氣一結合,它就恍惚了。一恍惚人的氣就足了,你再收氣收得就多了,感覺就不一樣了。所以我們調息時,要注意這個問題。

    以前古人講調息要注意鼻孔這個氣流(那完全是空氣分子的流動),那樣反而落到形上了。以前不知道鼻孔出入氣有形,現在我們知道了你想注意鼻孔出入氣這個空,實際注意的是空氣分子(有形之物)。我們意念空,和晃晃蕩蕩、模模糊糊的這個想像的東西相合,恍恍惚惚的真氣進去了,反而慢慢空氣需要量就少了。這樣調息達到深、細、勻、長會更快一點。

怎樣理解呼吸中的“恍恍惚惚”?

    前面講的是具體方法,這兒講的真氣的納入是訣竅、實質。只要吸氣,先閉眼安靜,有恍恍惚惚的感覺之後再吸氣,吸進去也還是恍恍惚惚的,這樣內外就都恍恍惚惚了嘛!如果我們吃氣時,發“喝”音,也是恍恍惚惚的,你這人很快就內外都恍恍惚惚了,你真正感覺到那種恍恍惚惚了,那不就是“得道”的現象嗎?道者唯恍唯惚嘛!感到恍恍惚惚的有那麼個東西,那才是真的。

    有氣的納入實際納的是真氣,不是空氣。意識當中一定要有這個概念。普通人感覺呼吸的都是空氣,但你意識裏不是空氣,而是恍恍惚惚的混元氣。這一點是非常關鍵的。

怎樣理解智慧氣功要在松靜的基礎上調息?

    松靜和調息這兩者是相輔為用的。松指形體放鬆;靜指精神安靜。開始不松不靜時可以通過調息幫助解決,但如果真屬於腰、脅肋、腹松不開的,調息的時候就不自然了。好多人開始搞調息時覺得氣憋、不舒服,就是不松的緣故。

    剛開始練功就搞調息,不少人會出現問題。平時不講調息,呼吸都很自然,只要活著都會呼吸,可當要搞調息了,一注意呼吸,這麼多要素、內容掌握不好,就覺得不舒服,憋、悶、堵,“形不松神不靜”,真氣就調動不起來。所以過去講,腰放鬆是個關鍵,“腹脅空鬆氣騰然”,真氣起不來光練點呼吸沒用處。在松靜這一點上,

怎樣正確理解,調息要“神息相依”?

    調息的時候精神和氣息要合住。

  (1)、氣功的調息和呼吸運動不一樣

    國外有搞呼吸運動的,氣功的調息和呼吸運動不一樣。呼吸運動是要發達肋間肌、膈肌,甚至把胸大肌也擴充一下,是通過呼吸來增強肌肉的功能。當然,呼吸運動也加強了吸氧和吐二氧化碳的功能,但它是從肌肉運動的角度去努力的。練肌肉是從形上走了,對練氣功沒意義,調息不能那麼練。

  (2)、調息是注意氣流的一進一出,或呼吸運動一起一伏這個動勢,不是注意形體。

    一吸氣胸腔開,以後丹田也開,跟葫蘆一樣。閉著眼睛,模模糊糊就注意這個動勢。神息相合是這個意思。這樣做氣息調整,對先天氣的啟動就快了。我在怎麼練好動功講過,練動功不能死於形下,調息的時候也同樣。一說用腹式呼吸或順呼吸、逆呼吸、滿吸,若光注意這些動作,就變成守形的。那是形而下的,不是練道的。不守形,但氣機運動和形又有關係,這就需要透過形,意識和動勢或氣流相結合。古人練功基本上都非常注意呼吸,把調息作為一個練功的重要內容和手段。

  (3)、佛家、道家,都很注意調息

    佛門也搞調息,專有一本《安般守意經》,講通過調息來守意。 佛、道都注意調息,因為呼吸和整個人的生命活動非常密切。從一個普通人來講,有呼吸才有生命,但要練成高級功夫(過去講要成仙),只有斷掉呼吸才行。那不就死了嗎?不是,要吸進氣去,不吐出來人死不了。所以真正練調息的,是呼吸深長、深長……最後在吸進氣去後,停住了(不會是把氣吐出來停呼吸)。有的人能感覺出來,一呼吸停了。真正在吸氣後不吐出來的呼吸停,就成為仙(把氣吐出來呼吸停,那就是死)。

怎樣正確理解全身毛孔、穴道的呼吸?

    1、全身毛孔、穴道的這個呼級通道一開始感覺不到,你想用毛孔穴位呼吸也做不到。

    2、外混元練得比較充實了,一吸氣一呼氣,閉眼感覺到天門、肚臍、湧泉、命門、會陰等大的穴位會動彈了,慢慢所有的穴位都會動彈了,這樣搞起來才行。這是功夫問題,不是選擇問題。

      3、一旦感覺到呼吸時穴位動了,你就要自覺地注意全身毛孔穴位。如果頭頂“咚咚咚咚”跳,你就別再守混元竅了,就守動的那個地方,手心、腳心、心口(不再是頂心)往上並。

    4、呼吸也一樣。頭頂不會動時往當中混元竅吸,上面會動了,往頭頂吸。

    5、現在我這麼一說有的頭頂跳上了,感覺在動彈。頭頂一動彈,你就往頭頂去並,往頭頂並一定要注意把會陰上提,連到頭頂,合到一起。

    6、按過去來講,這就是性命雙修。過去真正搞性命雙修的,練功時是要老師給開頂的,開頂時老師用手點,點的地方咚咚跳,哪跳就往哪集中,以後慢慢有光感了,有了光感之後從頭頂往下照,行寂照之功。一開始我們做不到毛孔、穴道呼吸,能做到穴位動彈,就注意那個穴位就行了。

封閉性功法講的呼吸,是否和我們講的大開合有矛盾嗎?

    古人練丹道功的把這兩種升降搞不清,就把呼吸搞錯了。一個運動的是形體動作,一吸氣膈膜下降,氣流、有形之物在身體裏面往下降;另一個是用意念帶著督脈之往上升。是兩回事。在這些方面我們要懂得它的實質內容事什麼。也有個別書上講吸是升、開,它這個開指體內之氣往皮表走,但是不出去。和我們講的呼氣而開出去不是一回事情,氣有個體內、體外的區別。

    智能功是要從體內開出去,是大的開合。按封閉性功法,一吸氣可以體會到體內之氣充到周身皮表,一呼氣周身的氣又向中間一縮。那麼,這是否合我們講的大開合有矛盾了?他們這個開合指經絡氣。一吸氣往外一開,使得周身經絡之氣充足起來;一呼氣往中間合,經絡之氣就往丹田收了。智慧功練混元氣,混元氣什麼都能通,都通透,一吸氣往裏面合,是非常細微的混元氣一下到裏面去;一呼氣從裏面出去。和過去練功所立論的氣的層次不一樣,氣的內容不一樣。

    智慧功就注意吸氣內收,呼氣外開,不注意升降。

怎樣理解,調息煥發先天之氣?

    調息能煥發先天之氣,關鍵在於意念和呼吸運動相結合。我們的意念集中到練功換氣的部位,這實際上是通過意念活動,集中了周身混元氣。通過意念導引的作用集中了人體混元氣,其實就是集中了人體混元氣。所以煥發先天氣作用的強弱,就和選擇意念集中的位置之合適不合適相關了。

    比如傳統功法講守下丹田,下丹田是臍下一寸三分,肚臍到命門前七後三,相當於脊柱前面,屬先天腎的位置。先天腎包括人的腎臟、腎上腺、性腺,從胎兒發育史上來說,最早的先天腎是在這兒生長起來的,這兒形成了個腎氣的氣場。當意念往那集中,混元氣就聚到腎的先天氣場裏去了,就被加工成有腎氣的內容了。這個腎氣的內容就是人整個的生命資訊,是全息的、先天的生命資訊。開始練三心並站莊把手放在肚臍上,依據的道理就是這個。

我們智慧氣功練下丹田和傳統功法練下丹田有什麼不同?

      "我們不是不練下田嗎?”一般的傳統功法練下丹田是聚津成精,而我們練下丹田不是生精,而是要生成那個氣。當然,有了這個氣也可以生精。所以,練智慧氣功氣足了以後,精也一樣旺盛。不過我們練了這兒後,不讓它化為生殖之精,氣足了可以練五元莊,守混元竅,把先天氣往上提,和後天結合到一起先天精就少了,就把後天的生命和先天的氣結合起來了。

    智慧功在這些關鍵的地方,一是不讓生出的先天混元氣去轉化成後天的精,不讓它往腎上沖,而直接往上轉化為氣。另外,直接用意識控制生命活動,把先天的生命資訊加上新的內容,提高一個層次。過去是在先天精氣充足之後,再去變成後天。我們是在它要變沒變(實際這時已經變了,產生了很多性激素)時,練意識控制能力,通過高度控制來加強神的功能。

會練意識了,什麼方法都可以不用了?    

    我們懂得哪些功法怎麼練,實質是練什麼的,然後從根本點上用功夫,就不用走那些形式了。練意志力來支配生命活動,是練功最根本的。

    調息、動作、什麼方法都是拐棍,等你習慣了,會練意識了,什麼方法都可以不用了。這就是過去所說的“得魚忘筌”,拿到魚了(不是有了一條魚,是總有魚),那麼打魚的工具就可以不要了。“得意忘形”,得到這個意,形體就不要了。當你懂得了具體實踐內容,掌握了訣竅,具體方法就可以不要了,我們智慧功就是這樣。

    22-10-2010   寫於 臺灣   台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