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气貫頂法”答疑 (4)
余 洋
(35) 怎樣正确理解“一念不起,神注太空”?
“一念不起,神注太空”又应该怎样理觧呢?
这时,很安静了,心澄貌恭了。杂念没有了,把自己的意念和整个的虚空结合到一起,这就是我们智能功的特点。我们千万不要小看我们智能气功的动功,我们练智气功是以天地为“炉鼎”来练功的。过去古人练功,不是讲有炉鼎的吗?“炉”和“鼎”,有以心肾为炉鼎的,有以脑袋和腹为炉鼎的,有以丹田黄庭为炉鼎的。最高一层的功法是以天地太虚为炉鼎的。有的人练了一辈子功,也到不了最高这一层来练功。
而我们智能气功一开始就是以天地太虚为炉鼎的。神注太空,把精神意念放到虚空里面去了,这样来锻炼自己了,以自己心身性命为“药材”,来练这个,并且在生活行动当中去练。过去以太虚炉鼎来练功,不是上乘,而是上上乘功法。
打个比喻,就好比几十年前,你要想研究、操纵电脑系统,起码要大学以上的专材,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是很高级的事情;但是看看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就开始了学电脑,到了十几岁就成了电脑高手。所以,我们不要小看这个智能功,这么几个动功,比划比划,从总的意思上来讲,相当于过去的太虚为炉鼎。当然,和过去以太虚为炉鼎不完全等同。
过去古时的练功名词,我们现在就不用了,我们只讲“一念不起,神注太空”,只讲这个问题,只讲实际,不讲过去名词。过去的名词我们有时把它引过来用一用,古为今用嘛,把它方便化了,大家没有必要去死抠。
过去所谓的“以太虚为炉鼎”,就是精神和太虚联系在一起,精神上要安静,要静而不动,感而非通才行。我们在生活当中有很多的意念活动,都不是以太虚为炉鼎。其实,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事事那样去和太虚相连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查照自己,心里面是一丝不挂,一念不起,那才真正以太虚为炉鼎。
一般练气功有两个门派属于正常法门,一个是能够见精神,用自己的精神去练津化气,练气化神,练气化心,这属于见精神而长生者,一般的练周天法门炼丹道属于见精神而长生者。我们智能气功是以太虚为炉鼎,是精神和太虚联系在一起来练功,属于忘精神而超生者,
古人就那么两大法门。我们采取的是和太虚直接相合,就是自然法门了。
明白了这个问题,我们每个同学练功时要这样去运用意识,练功的时候要这么去做,一开始就把精神和太虚结合到一起,直入上乘。当然,你能不能达到上乘去,还需要练功了。不是你一说,一念不起,神注太空,就超生了,那可是差的很远呢。但是走的路子对了,就这么走进去,虽然这并不等于你现在已经达到那个水平,但你已经进入那个境界,只管向前走就对了,要这么去理解它。
在有了这个念头,把意识和虚空结合了,就进入练气功的境界了。但是光那么静止不动还是不行,还要做到在动中也能静,在动当中,也还可以一念不起,可以与太空相结合。
(36) 怎樣正确理解“神意照体,周身融融”
口诀念“神意照体”,就是要同虚空相结合,由这一望无际的虚空,什么都没有的虚空,再集中起个“有”,而这个“有”,还不是有形的“有”,是把意念集合起来,让意念从上到下,从头到脚把身体笼罩一下,用意念那么一照,神光一照,一通透,一想,就进去了。这使得自己和大自然,宇宙结成一体了,那么你站在那儿就成为天地之心了。
这个“神意照体”,就相当于把我们自己和天地连到一起了,不在是单独的虚空了,而是把自己融入到虚空之中,自已成为了天地之心。人和这个虚空结合了,但我们这个人,还是个人,把我们也当成虚空可就不对了,
“神意照体”,往你这儿一来,你人在这儿,你成为宇宙之心,成为天地之心,把自己和大自然连结起来了。但人和虚空还有个小空间,有动作,你这么一动,一动,虚空把动作圈围起来了,而不是虚空的了。这样一来,我们一练功,自然就和虚空的气相通了,这样,练功就不会成为虚无飘渺了,而且我们成为天地的鼓动者。象一个大风箱,我这儿拉一拉,拉得天地在动弹。
“周身融融”,就是身体一片阳气,气机生发起来了。生发起来以后,后面应该再加上一句,开始练功。身体有气了,开始练功。
一开始练功,念头一来,还是你在天地之中那样一个虚无境界里面那样去练功。
你可千千万万不要认为一开始练功,你马上就是自己那就不对了。
还是那个虚空,晃晃当当,模模糊糊,混混呼呼的,这么个状态,迷迷糊糊的去练功,在这个气里面,模模糊糊的有一个人,就是我自己。不过一般人一开始练功,很难做到这样,将来你熟了以后,练功达到一定水平就行了,自己晃晃悠悠,恍恍惚惚的一个我在这练功,那就一步步提高起来了。
(37)为什么说正确理解和掌握“八句口诀”,是我们练好智能功的关键中的关键?
我们前面的八句口诀,这就是我们练智能功的关键中的关键,你要能理解它、消化它,处理好它。你再一练功,就变样子了,感觉就不同了,效果就会好很多。比起你一上来就练捧气贯顶来了,最少要差三分之二的功夫。如果你光这么练捧气贯顶,只能收到三分之一的练功效果,如果能加上很好的理解和运用这个口诀,弄好了,还可以多收到三分之二的效果,取得最满意的练功效果,所以,这前面的八句口诀是需要认真的,仔细的去体会。
我们智能气功讲理即是法,法即是理,理法园融,理法不二,你把这个道理明白了它就是法,这个法本身它就是理,理和法是分不开,过去的大乘古法都是如此,讲功法跟讲功理你分开了,那就不对了,必须是理法园融,理法不二。两者不能脱节。过去一些功,一讲理,讲一套,一讲法,又是另外一套,结合不上,两者都不能如同一起,那只不过是中等水平。要有理有法,我们前面这八句口诀,理就是法,法就是理。那应该怎么练呢,就那么去想,有了这么个意念,你把他领会了就会有这个意念,这就是法,这么做就是法,一想就是法。
起式
(38)怎樣做好“翘掌”這個動作?
一开始这个翘掌看来很简单,表面上看就是这么一转、一翘掌就完了,其实并非这么简单。按照姿势要求,一开始我们是自然站立,两个手心在腿侧放着,手心向着腿的,虎口向前的。
翘掌的时候,这个动作姿势要领是:
1)、把掌心从向内转向后。这个转向后的时候,不是仅手腕子转,连整个胳膊都要转。
2)、这个转的时候,不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转,手腕子一翻就完了,而把整个臂放松,意念想一下小手指,(定住神门,容易安静),然后肩带着向后一转;
3)、不能就这样一拧,再转过来,要整个手臂、手掌整体的转四分之一个圆,然后翘掌。
4) 、翘掌時,肘关节要下垂放松,手腕不能不能出力,好象有个小人在下丹田用线在抻动肩关节这样转,抻动腕关節,再翘掌。
这个动作的要领我們這樣展开了,给大家讲清楚,要一步一步来。掌心向内转后,再把掌翘起来,做的时候姿势是这样做,按地拉气,要用意念一按,按到地下。
(39) “下按”,怎么说是按到地下呢?
怎么说是按到地下呢?我们练 “捧气贯顶法”是以带脉来分天地,也就是说,以带脉延伸出去就是天地交合处。带脉以下为地,带脉以上为天。或者把人体看着是一棵树,带脉就是地面,带脉以下的形体为树根,带脉以上为树干、树枝、树叶。因此练功时,手臂放松下垂,手掌在带脉以下翘掌下按,意念是按到了地下,按住了地下的地气。
(40) 怎樣做好“拉地气”这个動作?
讲解 “拉地气”这个动作。
这样拉气,意会带动地气前推,后拉,前后动,一般是一推,一拉,一推,一拉,就完了,这是很自然的推拉动作。
1)、这是刚开始学功时这样做动作,当你稍稍练熟了一点的时候,就不是这样简单的推拉了。
这个推拉我们首先要明了,他是什么目的,推拉有时候往下一按,是要把自己的气和地底下里面的气接上。地下的气是什么?一般的人不容易理解,意念活动往往没有着落。其实地下之气也是虚空之气,按地拉气时要用意念想象手穿透地球,延伸到地球的另一端,地球的哪一面不也是天空(虚空)吗?所以不是随便一按就完了,要带着意念往下一按,按穿地球,按到了地球哪面的天空,地底下的气也到了虚空那去了,地下也好象天空那么多的气。
2)、 第二个,使自己的气能放出来和地下虚空的气接上。因此,练姿势熟了以后,要加上意念。一开始不会练功的时候光会推拉的还做不过来的时候不能加意念,熟练了之后,再加意念,这是第二步,要有意念活动。
3)、 意念活动练熟了以后,就要走第三步。第三步是什么呢?这一推,一拉,一推,一拉,不能随随便便那么推拉,推过去,怎么回来呀?气不能断了。
实际上,当你熟了以后,往前推的时候,实际咱们做任何动作都是一个圈圈,这么一推,回来的时候,这手再转那么一个圈回来。推过来,不能这么直着回来。要用手指、手掌稍稍划点圆的回来。圆一些,不是直的回来,这个圆的,可能是圆的非常小,一点点,那手指头那么一动,就够了,一推出去,一拧,不是那么直着按原路回来,一拧,稍微一拧就回来。手掌不是走的直线,是走了一個平 ∞ 字,要精心体会其中的奧妙。
这一拧,那就有学问了,身体放松了拧,那么一拧,就把你的气兜回来了,那本身一拧的时候,那气,那手,还要配合手心一拧,一吸,把气吸进去了,把手往下一按,掌心凸出去,这一开出去了,到那儿一转圈,一回来的时候,掌心往那么一合,那就把气又吸进去了。它里面是一开一合的, “捧气贯顶法”不就是要求一开一合吗?
这样的开合,是在动作熟了以后,到了第二步时才这么做。到了第二个层次,就是要这么开合了,同时要用你的意念,一开,把体内的气放到地下的虚空,一混元,再一合,地下面有气,把地气往回这么一收。
手能这样开合了,将来就一按地的时候,一推,身体整个都会往外胀,往回一收的时候,身体都往回收,往内一收,都收到里边去,那才行。将来每一个动作都要这么开、合,才能提升练功的层次。
这些问题讲课时只能这么一层一层的讲下来。但在练的时候,你可不能一下都练,你要想,气要往外胀、胀……急于求成不行,照顾不过来,也练不好功了。
(41) 怎樣做好“贯肚脐”这个動作?
做了三个推拉以后,下面就开始松腕转掌,捧地气上升,在松腕转掌的时候呢,要是又恢复到原来的情况,再松开手掌不翘了,然后再转掌心向里,再回来四分之一。这个情况,不能光转腕子,要膀子这儿拧过来才行。这个意思就是别光手掌动,要上面跟着动,膀了也跟着动,这样全身的气就整了。
这一点一开始练功可能做不到,但是慢慢慢慢的,要逐渐的按这个要求去做。
接下来的动作是松腕转掌,体前抱球,抬与肚脐高,回照肚脐,顺势转掌心向下,沿天边向体后外展,把身后天地之间气贯入命门……
1) 这个动作,同学们要注意,一松腕的时候,往下一松,这一下又按到地底下里去了,从地底下一转,捧起个气球来,从地底下一拉,往上一拉的时候,这个气球拖着一个大尾巴,把地里面的球都带起来了,前半身都是气,从地底下到这儿都是气,然后这样去照肚脐,把这个气和身体结合到一起了,再往里面一挤,气就进到身体里面去了,把体内外的气就连上了。
2)、做“回照肚脐”这个动作的时候,不能太随便了,要注意以下几点。
A) 手掌不可以把地气捧出“地面” ——肚脐以上,有很多人,特别是女人,很容的捧到胃前,甚至乳房前,捧得太高;应该是手掌的中指与肚脐在一个水平面上。
B) 肚脐向外延伸的平面,无限远处即是天地交合处——“天边”,用意念将天边的混元气引进肚脐。
C) 意念引气至肚脐这样还不行,要把气穿透肚脐,引至命门,这样气才能深入体内。有了一定功底之后,贯进肚脐,穿透命门,川流不息,提升功力。
肚脐到命门是躯体混元气(元气)贮存之地,此处气只要充足,生命力即旺盛,我们练 “捧气贯顶法”,首先以意引气,在此建立一条与宇宙原始混元气的畅通的通道——“长寿通道”,对加强生命活动有着重大的意义。
(42) 怎樣做好“体侧外展”这个動作?
体侧外展,这个动作还是个拉气的问题,是要把自己气和大自然的气结合到一起,按着地,往外展,是按着天边上刮着走,这个手好像掳在天边上,我们朝田野上远处一看,天地交合的一个边上,你一想天边上的天地交合处,要有用手这么掳着天地交合处走的概念,就不能随随便便那么一走,相交了嘛,好象是有一个边,手要按着天边那么转,就是手掳着那天边走的,掳到体后,手在后面虽然没碰上,可是意念要想手掌碰上了,从那个天边上往回一拉,把气拉回来,往命门那么一贯,是这个意念。
同学们一定要有这个概念,沿天边向后展,说天边,你得想着天边才行,这手是按着天边走的,这样的话,就很自然的用你的意念和这个虚空的气结合上了,然后这么一拉的时候,就把这个气贯到身体里边来了。
顺势转掌心向下,沿天边向体后外展,两手外展时,手不能低于腰带。
容易出現的错誤有以下几种:
1)、外展时,手臂沒有伸展开(要似直非直),肘关節、腕关節沒有放松,肘弯曲有角度;
2)、手掌到背后低于命門,有的手臂在体后仍然伸展不开;
3)、掌間距離太大,沒有呈揹球状;
4)、掌心不能向內回照命門,而是掌心向外翻。
同学们一定要有这个概念,沿天边向后展,说天边,你得想着天边才行,这手是按着天边走的,这样的话,就很自然的用你的意念和这个虚空的气结合上了,然后这么一拉的时候,就把这个气贯到身体里边来了。
(43) 怎樣做好“贯命门”这个動作?
同学们在体后贯命门的时候,,把手腕翻起来手心要高一点。好多人这个地方都矮了。这个动作,一般的一做就矮了,很多同学一照,就照到臀部,要往上来一点,把这个肩膀松开一点儿,把手腕翻一翻就能照准命门了,把身后天地之间气贯入命门……
贯命门,也同样要意念要想贯至、贯透肚脐,道理同贯肚脐一样。命门到肚脐是躯体混元气(元气)贮存之地,此处气只要充足,生命力即旺盛,我们练 “捧气贯顶法”,首先以意引气,在此建立一条与宇宙原始混元气的畅通的通道——“长寿通道”,对加强生命活动有着重大的意义。
(44) 怎樣做好“贯大包”这个動作?
中指点大包穴这是个关键部位,目的是气贯中丹田,人体有十五个大的络穴,每条络脉有一个络穴,大包穴是脾之大络。我们练混元气就必须把全身的络脉打开,点此穴,有助周身络脉张开。因此点大包穴时,要精神专注地用手中指往里按,似乎中指尖在体内碰上了,就容易把络脉冲开。届时全身有酥酥的感觉,直通内脏,有时从里往外冲,有时从外向里冲,使络脉之气和畅。点大包穴,也可以指尖从后向前划个小圆再点按。
两手从体后贯过了命门以后,然后两手拢气向上,至腋下贯“大包”。
1)、我们在讲十三门的时候,讲过了一个“大包”,这大包是启动全身的络脉的开关,先把全身的络脉打开,打开以后,这个气在体内外就比较容易畅通了。
因为地气贯足了,气足了,再往这儿一点,往这一贯,就容易把这络脉打开,至于怎么开就别管它了。
2)、不能在大包这儿也没往里面贯,一比划就完了。意念要往里面一挤,一挤,哦,觉得气进去了,要往里面进,要往这儿用意念,意念往这儿一放,要真进去,两个手一点的时候,两个手在里面碰上了,有这个概念,往那儿一碰,这气儿就给冲开了。你可不能往这儿一比划,就完了。这一点是我们能不能打开络脉非常关键的问题。
练外混元,如果络脉不能打开,你想要能把体内的气开出去,那就不容易做到,所以往这个地方一点,意念一贯,两手一接,是最大的关键。
3)、两个大包贯通还有更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心、肺所在的中丹田与宇宙的混元气得以畅通,同时也有打开人体混元窍的的重要作用,混元窍的气充足了,通畅了,就使人的情绪健康有了基础。因此,在大包与大包之间建立一条混元气的通道——“健康通道”是非常重要的,练功者要精心体会和掌握。
有人问,穴位点不准怎么办,大包就是这一片地方,差不太多就行,因为这个手这么大,往这里面一挤,就挤进去了。所以基本上挤进去了,相当于在膻中穴下面点,相当于在紫宫穴,紫色的紫,相当于在中庭这个位子,从里面这么一挤,就挤进去了,它就开开了。
(45) 怎樣做好“回照印堂”这个動作?
回照印堂,这个动作也不能随随便便,要用意念把在胸中相碰的一股气,由膻中穴冲出来与虚空的混元气混化,回照印堂时再贯进头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一开始练功的时候,回照印堂,拿手腕往里面微微一曲就够了,就照印堂了。
2)、将来慢慢慢慢的练熟了以后,就不是拿整个手照了,手伸平了,要微微的用中指未节一点,一顶,一屈曲,就够了,可是你一开始中指尖这块你不会曲,你就将两个手指大屈曲就够了,慢慢动作越小越好,要是能放松了,一按一顶,这脑子中这儿会,咚,一跳,你要是动不好,他不会跳,动好了,一个手也行,动好了,就这么一点,咚,会一蹦,会一炸。
要放松了才能有这种感觉,不放松了,绷着劲儿就不行,不练熟了也不行,熟了以后,这两个手,两指头,一直射到头里边来,意念一想,就过来了,熟了,才会慢慢体会得到。
3)、回照印堂的动作初学者可以掌微内扣,熟练后不能意念把气只停留在印堂上,可用中指末端向印堂一翘,把手中之混元气球收至印堂,动作越小越好,两中指尖如两条线汇合于印堂,印堂内就会有胀、紧的跳动感,甚至耳根部会有动感。要把气引进头脑中,直达玉枕骨下,向头脑中贯气;练熟了之后,还要能穿透玉枕骨下,以意引气,让混元气川流脑海之中,气进头里把上丹田打开,敏感头内关窍,利于开天目,导引意识感知,有助开发各种功能。
&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