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3日 星期一

2009-03-24 “捧气貫頂法”答疑 (16)


 


捧气貫頂法答疑 (16)


 


 



 

(157)智能功怎样才能直接練神入气中


 


我们让大家没事就拉气、观气、体会气,就是叫你体会人在气中,“外面都是气,我在气当中”。如果能够时时刻刻有这个概念,就能够更好地把气收到身体中来。如果能有这个第一念,“我在气中”,“我”是谁呢?当然肉体的我是主体,外面的客体不是我。如果就人自己来说,再进一步的“我”是谁呢?那就得考虑是精神。精神在哪儿?当你不想什么事时,精神就附属于人体里面。


既然人都在气中,那么精神不是更在气中了吗!当然,你真正要体会神在气中时,走“我”在气中这一步可以,不走这一步也可以。—练功,把形体的我放掉,就是脑子里是一个意识的我,周围都是气,整个宇宙天地你是中心。所谓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的“人的中心”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


我是中心,我的心就是天地宇宙的心——中心。这样去认真体会,一练功、一想、意识里边无形无象,在当中,周围也是无形无象,可意识是主动的,能动弹,周围都是气。能够这样认真去想、去领会,那么,我们时时刻刻都能使意元体和大自然界原始混元气相结合,而且,它可以直接往身体里贯输。


明白了这个道理,如果有一次能够找到晃晃荡荡的这个精神上的我,周围大自然都是空空荡荡的气,你记住这个景象,能经常这样想,回忆这种景象,让气往里一聚,混元气就可以为你所用了。这就是最高级的练法,直接走神与气合,神在气中。


这就叫练智能功直指根本,直指本元。直指本元就是我们可以直接练神入气中。传统功法为什么这样练不行呢?因为它是直接练自己身体里面的气,身体里边的气是散于周身的,眼睛、耳朵、鼻子各种感觉器官、各种运动把气都散出去了,气聚不起来。所以,他要把气练、练、练,把气聚起来之后,能看到气了,然后意识再集中、集中、集中,把它渗进去。他们是这样练神入气中的。


所以,他是表现为两极的,神在这儿、气在这儿、神要进到气里边去。我们现在周围都是气,只要把我一放开,不要想形体,而要把皮肤、皮层通透开,形体一通开,神就在气当中了。这就是“神入气中、气包神外”。只要把道理认真领会了,这就是方法。


 


(158) 怎样理解智能功讲的神在气中,气包神外


 


咱们搞叫神在气中,神入气中是过去的说法,智能功说得更确切一些是神在气中,气包神外。以前的“气”和“神”是两个。咱们智能功搞外气,你本来就在气里面。只是人脑子里搞错了,认为我自己、我的意识是一方,气是一方,我用这个意识去找气,找这、找那,往外找,自己把自己搞乱套了。


本来我们人,我们意识就在气中,可是,我们认为,人体里面才是我,人体外面都是外,没有把自己放在大的范围来看,我是大范围的一份子,外面就是气。我们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要展开来讲,就是让大家慢慢要有大胸怀,胸怀要广阔,想到的范围要大,把我们放到大的境界里去。境界一大,你自己就小了,慢慢地“我”就小了,少了。


过去佛家讲,要克除我相把“我”克除掉。它不好克除,就在于不懂得把自己放到大处去。你自己占的地方越大,“我”越大,你把自己摆到大范围去,“我”占的地方就越小,“我”就少了。


“我”在这里泯灭掉了,自然而然周围的气就多了、大了,就能感觉到了。所以神入气中,气包神外,这么展开讲一下,希望大家能认真地、好好地体会体会。如果经常从里边,从“我”那儿往里揪,外面的气不就都聚起来归你了吗!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可以聚气,往里面拉就行了,有时拉两下你的气就很足。因为你本来就在气当中,所以收气时是把气往里边拉,不是从外边往里边挤,而是往里边一拉把气收归已有。再如推……收……,收……是从身体里边把气拉进来的,用意念往里拉。当我们能体会到神在气中的时候,往里拉只要神往那里一聚就行了。


书上讲我们人的上边、下边,真正练熟了上下是—个,慢慢你自己都跟它合在一起了,还不是成了一个么!现在没熟练时还管不了那么多,意识还集中不了,集中不了就放不开。过去佛家讲要放得开,“收即是放,放即是收”,从哪儿放就从哪儿收。意念放出去了,从哪儿放的?从意念里边放的;要收,还得从意念里边那里收。要想收,不放怎么收?老守着里边的一点,老往里挤,可是外边进不来,要想把外面收进去,就得把意念放到外面,才能收得进来。


 


(159)怎样正确理解智能功的””


 


有些人对智能功不理解,认为练功只能收气不应该放气。不放,意念不注意外边行吗?你想收哪里的气就得注意哪儿,注意以后才能收回来,一注意不就放出去了吗?要想收什么,只有把意念和它接上才能收回来,一接的时候,意念就放出去了,没有放,谈不上收,要收,必须把意念放出去才能收回来。放出去,意念一收,把气带回来了。我们说,要把外边的混元气往里拉。你要这么想:你就在气当中.气就在外面,你就是再往外注意外面还是气,你意念放多远,外面还是气,你还在当中,你还得往回缩。同学们想想这个道理,想不想得通。


 


(160) 怎样正确理解””的关系?


 


你的意念往外放,能有个边吗?你放多远有个边吗?既然没个边,外边还有混元气,你还在气中。“是不是我们可以随便想、瞎想,反正想哪儿都是人在气中。讲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呢?这里有—个自觉不自觉的问题。你不自觉,把你这个肉体的我当成内,人体外面就不是你了,在意识里面划个界限,这个“我”就积累这么点东西,比如今天晚上你吃两碗饭,肚子里进来两碗饭,这是我的两碗饭.外面都不是我的。你自己把它分开来了,这边是我的,那边不是我的,别的好多饭都不是我的,只有肚子里这两碗饭才是我的,这点饭消化没了就没了。


如果不这样,“我”不是这个圈,把圈打开,打开以后就和后面的气接上了,这些气都成了我的了,这时你的意识活动再动也没有问题了。咱们平时也搞意识活动,第一你不懂外面有气、外面都是气。第二,你自己把自己封闭得太厉害,把“我”的范围划得太小了。不懂得这些道理。这样去讲修行、讲修持,但在这些点上过不了关就不行了。


所以要把“我”放开,信息放大了,“我”这个界限慢慢和外边这个界限消失了,消融了(意识里消融,不能把人消没了),“我”和外界同一了。我有个照片,照得和周围的人接上了,都一样了,都是模模糊糊的,整个人很模糊,当中我胳膊、腿那里还有个黑影子,周围模模糊糊都是气。看人还是这样子,但照相照出来了,是受了意念的影响。—旦有了这种意念之后,我们的气就跟外面的气连上了,神入气中就这样展开讲一讲。


 


(161) 神入气"这一层次与“神观形”有何不同?


 


神入气"这一层次是把神意注入到气中,神与气仍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而上一层次———“神观形”是神、形各异,是分开的,神是对立于气以外的观察者。要达到“神入气”这个层次,意识活动的本体(意元体)就要进入周身的混元气中,说起来好象容易,真正做到是很困难的。练到此层次,可算进入了气功的中级层次,出现“开天目”、“开天门”、“通中脉”等现象。


 


(162)怎样練習神入气中


 


到此一阶段练功,由于笔者刚进入此层次练习,体会尚不清晰,故不能详述,只能简单介绍本人的点滴练法。


比如,由脑中心(意元体处)想出一个小小的清晰的“推”字,进入体外虚空,把“推”字逐渐变大,虚空的混元气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模模糊糊的“推”字……虚空再转变成一个模模糊糊的巨大“收”字,收进体内脑中心变成一个清晰小小的“收”字而消失……再又出现小小“推”字,进入虚空……


又如,脑中心想出一个字,变大到虛空;再变小入脑中


 


(163)什么是“神气相合”


 


这是高级层次了,讲简单点,讲多了没用处,也做不到。“神气相合”是什么意思?因为“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或“神在气中,气包神外”,神和气还是两个:这是我的神,那是我的气,我要往里收气……神气相合就是神和气要合成一体。当我们还不能体察神在气中的时候,你要想体会神和气合成一体是做不到的。


因为这里需要一个修持过程。练、练、练……练到自己内在的精神状态———不要说你有意念活动、有什么念头,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只感觉到一个静,“安静”了,感到哪个“静”都不对。一练功感到入静了,静了之后,还有一个“感觉静”的神经在兴奋着、在活动。你感觉到“静”的状态了,你从哪儿感觉到的?你是从“静”里面感觉出来的吗?不是。你是感觉到“静”的状态,对静的状态的感觉和静不在一起。你能从里面感觉到吗?你在里面感觉的就不叫“静”了,要到“静”的里面那就不一样了。


到那个时候,那个精神活动本来是往外散的,现在往里面包卷、卷进去,卷到里面去了。卷到里面去的我们说也是静,但是感觉上已经没有静的感觉了。但也不是一呆,犯糊涂了、迷迷登登,不是。里面仍然非常清楚,一不清楚就不行了。那里面非常清楚?非常明了。但是这种状态叫什么,不知道是静。有静的感觉都不对。意识到了这种境界的时候,再稍稍—放松又有了意念了。


现在让同学们提问题,保证这些问题都提不上来,一提就是两岔的,因为你脑子里没有这个念头。它自己在里面自动化调节,往里卷的内容没有了,自己和外面接上了。那时候,整个的气就相似于原始混元气(确切地说,应该是混元子),与它有同一性了,直接连起来了,那就是神气合一、合成一个了。到了这种程度意识活动与混元体、混元气是—致了,你人本身、全部的人是否都变了,还不一定。


所以,神气合一之后这还不是究竟,但是,能够达到神气合一,那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按道家功讲,神气合一就是结婴儿之后了。结婴儿、结婴儿以后要婴儿出窍,婴儿就是神和气,哪有真婴儿呀!没有。气功书上都说结婴儿,男儿怀个崽,不是真怀个崽,就是意念和气的结合,神气不分了。


你念头想那个形象,噢!丹田里面有个小孩盘坐着,脑袋泥丸宫里有个小孩盘个腿,那是意识加给的形象,本来是无形之气。不是只我这样讲,好多大气功家们,如五柳派的气功家也都这样讲。没有真正的婴儿,就是神气合一了。道家功讲神气合一,佛家功不讲。智能功讲神气并重的练法.开始是神念气,神观气、神入气中或神在气中,最后一步就是神气合一,书上是这样写的,实际后边还有功夫在。


  神合气",练至此阶段,神与气已融为一个整体而分不出彼此。但尚未达到极细微的相合,各种超常功能都相继开发出来。



(164)什么是人天浑化"?


 


练至这一层次,己达到神与气完全极细微的融合,真正可以随心所欲,心想事成,无所不能的最高境界。


 


(165)怎样正确理解神气并重五层次的相互关系?


 


上述所讲的五个层次只是为了理解而划分的,在实际练功中,各阶段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尤其是第一、二两个阶段更是如此,勿须分得那么清楚。


现在我们同道练功主要是着眼第一、第二层次的内容,椐我观察,很多同道练了许多年,第一层次尚未过关,练捧气贯顶法时,还在追求形体的完美,杂念丛生,能真正达到“神念形”层次的人并不多。要想达到第一层次的要求,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如果能完成第一、第二阶段的要求,再循序渐进,长功自然进展迅速。若第一阶段要求都达不到,练功也就只能收到一般的祛病强身,医治疾病的效益,想达到练功的中级水平是比较困难的。


 


(166)为什么智能功讲練不讲練


 


智能功讲神形并重,不讲精。为什么?形和精是同一个范畴的东西,只不过精指的更狭窄一点.包括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的精华。形是精的变态表现,形的有些部分可成为精,但是它不如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那么精纯。但是我们如果能够认真地搞神形并重,身体里也会产生气和质的根本变化,从而有精发生。


我们不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重点来讲。道家丹道功绝大部分都从精练起。它们为什么这么练呢?这关系到人习惯走的道。气化成精,精容易跑,练的时候先不让它跑,


把它断了。现在我们做不到这—点,做不到就不讲炼精。因为一开始要聚成精,聚的精多了,跑了反而丢失得更多了,所以。我们不来强化这一步,而从形上走。


我们练功时,把意念注到全身形上去,不让气更多地变成精,精生出来之后可以顺着形去生人。如果我们把神集中到形上去,使精向全身散化,精不就养了自身吗,不去生人而是生自己的身。这就是搞智能功强调形而不强调精的道理。


 


让自己的精散开,散到全身各部,我们的功就好练了。所以,结了婚的同志练功,有性关系时也不会象黄河决口一样,而是把精从旁边引走了。所以,我们讲形而不讲精。


 


(167) 什么叫作“神念形”?


  


意念总想着形体,直接发命令来指挥自己的形体动作。如喊口令:推……拉……;开……合……;是脑子很明确地发出意念来。开始 时是 老师发命令,老师发命令时不 能光听 老师的,你自己脑子也要给自己发命令。如老师喊“翘掌”,你脑子里也要给自己发“翘掌”的命令,“按地拉气,推、拉……松腕转掌……”你自己心里要给自己发命令。这就叫神念形。


脑子里有这个命令和没有这个命令大不一样。脑子里有这个命令了,就直接使神与形连结到一起了。如果你自己这个命令不那么明确而直接听老师口令做了,又很安静不是更好吗?不行,那样发挥意识的主导作用就不够了。在怎么样把你的意识活动和你的形体运动部位连结到一起效果就慢了。


 


(168)为什么練神念形时,做每一个动作,要把动作分解开来做?    


 


我们在神念形时,做一个动作,你把动作分解开来,动作的前前后的过程都感觉得很清楚,不是一下就过去了。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一方面能使意识活动的速度加快,这么慢的动作,意识活动速度怎么能加快呢?因为意识对动作的指挥是经过感觉、动作、再感觉,再动作,通过很多这样的正负反馈形成的,出去又反馈回来,要通过神念形把它强化起来,对每个微小动作的动作部位都感觉得清清楚楚。一开始动作慢感觉到了,快一点,再快一点,动作非常快也感觉清清楚楚,意识反应过程的速度不就快多了吗?


我们一般人的身体反应太慢,我们练功怎么叫敏感,叫反应灵敏?怎么才能快?在练功当中来快。这就要靠我们在念形上下功夫。大家不要认为这个好练,你练练试试看,练一套形神庄,从头到尾每个动作都发命令再做,每个动作都感觉得清清楚楚,保证你们一个也做不到。


你去做,发布命令“翘掌”、“外撑”,“大指小指分”、“二指四指分”、“撑、撑”、“二指四指合”、“大指小指合”……每个动作都发着命令走,念头不跑,做不到。“我就做得到”,那你就试试看,给自己记着开没开小差。一撑、撑、撑……什么感觉?好了,你要什么感觉做什么?该撑就撑,撑完了该合就合,要感觉干什么?一撑“这么疼啊了怎么又来了疼了?这个疼的念头跟练功没关系,要它干什么?有这个念头都不对。“我体会、体会”,练形神庄还有什么“体会”的口令词?没有,这都是杂念。从练功来说,要炼神念形这些就算杂念。如果在没有杂念的情况下能把一套功练下来,那就了不得了,你以为练功还要练什么高级功,就练这个神念形就了不得了。过去练武术叫“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他练功时没有什么念头了,一推、就是推,一收、就是收,到最后练熟了,他就感觉不到推和收了,就没有我要推,没有这个“要推”,一想要推马上就变成动作了,脑袋对动作非常清楚,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每个动作的感觉非常清楚,把运动的指令和运动化为一个了。


“推”是个概念,是个词,发出音来叫“推”,脑子里面这个电子计算机的语言不叫“推”,叫什么说不出来。“推”是个中国词,英国、日本、法国对于“推”的叫法都不一样,“推”是语言词汇,脑子里面对“推”的反映和认知过程是计算机语言,和普通语言不一样。要懂得这个道理。一开始就把意念和动作合起来,合得很好,脑子里发着意念,形体根据意念发布的命令走。


 


(169)神念形为什么首先应该把姿势做正确了?


 


神念形要有个前提,应该把姿势做正确了。如果姿势不正确,念着形,姿势是歪的,那就坏了,必须在姿势正确的基础上,经常去念形。过去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一举一动,非常稳重。不要以为这是“老学究”迈四方步的酸秀才相,其实,它讲究的是我自己的意识要注意我自己的形体,转个头都不是随便转,而要慢慢地转过去,使神和形相合。


“这不成了慢性子了?”一开始练就要先练能沉得住气。过去讲某个人有没有修养,就看你干事沉得住气沉不住气,举止是不是浮躁,—看走路、举止、动静,就知道有没有修养,有没有功夫了。


   所以,练第一步神念形,如果能真正完全作到神念形,能够总念着形,从这一点就可以进入到高层次,“一门直入”,也可以到中心当中去。“那还讲那么多层次干什么?”气功是一门学问,讲学问就要把这么多东西都摆开。以前不是这么搞,老师高兴时可以回答学生的问题,记下来成为语录,如《论语》《乐语堂语录》。这种办法教几个、几十个学生行,要在全国开展气功教育还行?必须是分门别类地展开,讲清楚有这么多门类,从哪个门类进都行,一步一步往上走才行,单定一个也行。


 


(170) 神念形为什么意念活动要与形体结合成运动思维?


 


我们练神念形还要经常注意调头转腰、举首投足都想着神念形,经常这么想,象教小孩学走路一样,扶着它迈、迈、迈!我们自己也是迈、迈、迈,在大街也这么迈、迈、迈腿!“你大学生走路还象小孩子一样”,可不要小看小孩,小孩生活当中很多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练气功要求的。它是意念直接支配形体,这叫运动思维嘛!你一说迈他马上就迈了,他还不会说迈字,但意念发出了作“迈”的动作的命令———意念与形体结合起来了,意念活动与形体结合成了运动思维了。


我们要从概念过渡到运动思维,一开始有迈的概念,以后不要这个概念了,可是意念里面还要知道迈步怎么迈,跟咱们练形神庄弹腿翘足一样,抬腿往外弹出.翘、蹬、点,咱们走路往前一迈步,不也是脚尖先起、脚后跟一落,一翘、一蹬、一点吗?如果你走路时每一步都很明确,翘、蹬、点,翘、蹬、点……真走起路来,你数也数不过来了。如果真能感觉到这个动作了,那你神念形就有功夫了。


所以,过去老子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听了就勤奋地去做,去体会.去实行;“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下士对真正的道理不懂,听后只是笑。联系到我们,有人说:“你这翘、蹬、点就是练功夫了?”你真正每走一步都能感觉到了,一天一步也没拉,那就是高功夫了。就是一个走路,每走一步都能注意翘、蹬、点,别的都不管,手不管都行,能做到吗?实际你做不到。说明我们的“神”活动不够,还得加紧练。


“那光练念形也不行啊!”为了更好地加强神意的功能.所以我们在练神念形的同时还可以练神观形。


 


(171)怎样練“神观形”?


 


“观形”按道理来说,应该在念形的基础上来搞,如果一开始就搞观形也可以。怎么搞?先照个镜子,“观”就是看,对着大镜子一边练一边照。没有镜子,白天在有太阳地方练,晚上找个有灯影地方练。过去讲练“三光”:日光、月光、灯光,拿这三光看影子,看形练得对不对。做动作就不能睁着眼睛看,要闭着眼想着自己的形体,这同样和念形差不多。念形是让它动、让它抬、让它直……是要动作过程,意念和动作过程结合起来。


观形,是看你做动作时形体是什么样子,从外边看,如胳赙起来子……闭着眼看这个动作。看、观,闭着眼睛看实际就是感觉。念形是一说起,里面的命令贯输进去。观形是观外面形体,如从外边看手背、手心、胳膊是什么情况。等你练功以后慢慢能感到自己形体了,或觉得你在这里闭着眼睛练功,前面还有个我,与我对着脸,我看着他练。如两手侧平举,看他两手举平没举平,实际上你也在练,但你也在看着他练,自然而然自己就做正确了。观形观自己也行,观对方也行。


再有,练功时看肚子更还有个“小人”在肚子里边做,把小人搬到外面来做也行,这几种方法都行。不过一开始时必须先观外形,先观内形不大好观。观外形,闭着眼睛看前面的人也行,看你自己形体、体会自己形体也行。不过在观时,容易观这忘那,观那忘这,需要一点点来,不能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