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2日 星期五

22-05-2009 開 智 法 (八)

 


開 智 法 (八)

余 洋

(根椐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本文中的小標题是編者所加


( 26 ) 關于左右腦出現分工的解說

    為什麼腦子會出現左边、右边呢?腦子裏面的〝意元体〞是一個整的,以這裏面的腦細胞為依籍,以腦中心為中心的這個〝意元体〞,為什麼又分成了左右腦呢?他本來運動感覺两边都是一樣的,這就是因為在人的活動當中手和腦子的連接比較密切了。左右腦為什麼又出現分工呢?這裏面道理很簡單,因為我們在人类發展過程當中,形成了這麼一個優勢反應,我們寫字大多數人都使用右手寫,因為在用右手寫字,在腦子裏面對這個字的概念加深了,右手是靠着了來支配的,這樣就使得手腦的聯繫,手腦的同一性,右手的活動和左腦連接在一起了。外國人寫字,是用拼音,沒有什麼東西,按照字母的順序排列下來,就記這些字母,完全來記它,這樣就是邏輯的堆積,是這麼堆積起來的,這樣就使得右手跟左腦連接在一起了。這樣一來右邊就多了一點,所以〝意元体〞當中,進去了事物它裏面〝意元体〞就會起反映,被反映以後,開始一般地是有形的質量到腦子裏邊去,能量留在這兒了,再一概念,就變成信息了,從信息再轉化成能量,質量、物質存起來,又到腦子裏面去了。這樣就和哪兒連到一起去了。

    本來應該是一個整體的,形上思維,我們說簡單一點,拿我們的〝意元体〞理論來講,我們在思維活動里有形象思維、邏輯思維,還有一個〝实像〞,三個空間,形相空間是第一空間,邏輯空間是第二空間,還有实象空間。其實時相空間就是整體性的時空整體,我們現在腦子裏边出來的形象要注意,那個形象和那個实象不是一回事情,我們腦子里边如果你要想起一個形象來了,回想出一個形象來,這是由視覺、聽覺、還有其他感覺,在腦這裏面的複合形成的那樣的形象,可是我們在腦子里边還有一個整體是我們感覺不到地那樣的整體,那個整體既有我們感覺器官感覺到的那樣的特徵,同時呢,還有另外一個整體特徵,我們前面聽講的整体特征,那個叫作〝实象〞。


( 27 ) 〝意元体〞的三個空間

    我講〝意元体〞有三個空間,形象空間、邏輯空間、還有這個实象空間,其實〝意元体〞一形成,首先的形象空間和实象空間變成整體了,由于我們從人類的發展史上,就沒有來認識到這個实象空間,所以我們不知道腦子裏還有一個实象空間,因為從高等動物演化到人,從歷史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們的〝意元体〞理論當中都講過這些問題了,運動器官和腦子聯繫,〝意元体〞和這個運動思維聯繫到一起的,產生了運動思維,我們的感覺器官和〝意元体〞聯繫到一起就形成了形象思維,一個形象思維,一個感覺思維,從前面的感覺思維造成形象思維,但是複合的感覺,這是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形成的,這是從高等動物種族遺傳過來的,這樣,我們就自然而然的在我們的思考過程當中,從早期的人類,我們的老祖宗,他就從動物繼承了已有的器官的功能,在我們腦子的〝意元体〞裏面的反應過程,因為動物有,人也有,當一旦產生了語言之後,他慢慢就變了,多了內容了,文字產生之後就變的更多了,他這個思維的形成過程,是和以前的本能,人體的各種功能,各種器官,這樣的〝意元体〞產生反應,叫〝本能思維〞,也叫自然本能,這是屬於我們〝意元体〞的自然本能,有器官的本能,一旦形成〝意元体〞之後,我們人生下來之後,在這個環境當中,他就會慢慢思維,思維可能會越來越具體,一開始就会出現形象思維,小孩子從形象思維到語言邏輯思維,也是這樣的發展過程。

    所以左右腦的差異,是我們人類在生活當中逐步形成的。懂得了這個道理,反過來我們再看,左右腦的差別問題,這個缺欠,那個缺欠,其實不是那麼一回事,每個人你都有邏輯思維,也有形象思維,只是你注意不注意的問題,因為形象思維都會,從我們的老祖宗那兒就都會,生下來就有的東西,可是你沒有注意它。


( 28 ) 〝意元体〞和感覺器官反映客觀事物,這兩者往往是相并而行的

    我講這些話幹什麼呢?因為我們這個〝開智〞術,有好多地方要借助形象思維,要講形象的問題。有人說:〝哎喲!我不會!〞,誰都會,沒有不會的!只是你沒有注意而已。本來只要有了〝意元体〞,它具有這種功能。所以,我們現在從〝意元体〞來講這個記憶,就比較好講了,非常好講了!因為我們講這個〝意元体〞,有反映性,外界事物也有,可以借助感覺器官產生反映,也可以借助〝意元体〞本身直接反映,我們在〝意元体〞里講個問題了,可以藉助感覺器官反映外界事物,也可以通過〝意元体〞直接反映客觀事物,而且這兩者往往是相并而行的,當我們的感覺器官還沒有那麼太發達的時候,還不知要會用的時候,整體的特異功能的整體反映已經在起作用了。這些東西大家一定要從道理上弄清楚,現在很多的外國人研究,人學外語,我們成人很不好學,可是小孩子你不用教他,也不用教語法,也不用教字母,他生下來從一歲左右開始說話,這麼一、兩年他就會說外語了,那個國家語言都行,大家可要注意,我們這裏可不是說的一個小孩子可以學得幾十個國家的語言。一個嬰兒生下來,你把它放到哪個國家去,他就會哪國的語言,你說是不是人哪國的語言都會說?他哪個國家的語言都會說,所以外國人就覺得奇怪。

    這是怎麼回事呢?什麼道理呢?西方人就說這是語言結構的問題,有一個語言結構在腦子里邊,那我們要問:中國的語言結構和日本的語言結構一樣嗎?德國的語言結構和英語一樣嗎?和法國的一樣嗎?都不一樣!但是嬰兒學起來都是非常的簡單,這就是很奇怪的事情!到了兩三歲,三四歲之后,基本上講的就符合語法要求,你說怪不怪?所以西方人,現在不光是西方人,凡是研究科學的人,都在思考是怎麼回事呢?什麼道理呢?康德的先驗論,說人一生從來腦這類具有一些先驗的東西,是這樣嗎?都搞不清楚,所以人們要研究它。用〝意元体〞理論就非常好解答。

    什麼道理呢?我們講,一個概念,一個詞彙,它是對一個事物的抽象,譬如說這個杯子,我們中國人都把它叫做杯子,外國人不把它叫做杯子,你總要把這叫一個詞吧,你安排一個符號,所以這個語言,你發一個聲音不一樣,字母不一樣,但是你說這個杯子的实貭都一回事情,當你一說杯子的時候,你腦子裏面的視聽信息就包括了他的信息在里邊。所以嬰兒剛生下來的那個時候,腦子裏面是空空蕩蕩的,〝意元体〞對外面的一切都很好接受。別人一說杯子,他聽不懂叫杯子,什麼叫杯子他也知道,但他腦子一接,把這個杯子的整體信息接進去了,腦子里有杯子這個實体的形象了,你叫這是個杯子,他慢慢聽、聽、聽、聽,他就要想模仿這個發音,他一有了這個發音,舌頭、口腔就起變化了,腦子就和舌頭、口腔聯繫在起來了,也和实体的東西聯繫到一起了,大人一說拿杯子,他就拿杯子去了。你如果拿一個杯子給他,說一句:〝你給我拿杯子!〞小孩子不会有那麼多反應,你說:〝去拿杯子〞,腦子里有一整套信息,這就是時空信息,你說把杯子拿過來,這個過程,時空信息在腦子裏都有了。

    小孩子他首先要接觸到這一套東西,他不會說這麼多,他只會說杯、杯、杯、杯的,杯什麼呢?他往往說話的時候,是說一個句子當中最關鍵的東西,你對他說:〝你去拿杯子〞他不懂,你對他講:杯杯!拿、拿、拿!對他來說,他只知道〝杯杯〞,這個關鍵就是那個〝杯杯〞,有的時候能的語言動詞是關鍵的東西,這個〝杯杯〞只是個比喻,但實際上是你要把它拿過來,把杯子拿過來,是杯子的運動,至於是誰讓彈運動的,那個是次要的,是把這個東西運動過來。你拿過來;他拿過來;他扔過來,總之是要杯子過來,對於孩子來說,他只要知道〝杯杯〞過來,這是最關鍵的東西。 以後慢慢再擴展、擴展,小孩子他認識杯子是這樣的過程。懂得了這個道理後,不論學哪個國家的語言,哪個國家的語言都是杯子過來、過來呀,只是說的聲音不一樣。

    有些地方說話有很多特別的發音,一代一代的傳下來,還不容易改变它,這是什麼什麼道理呢?大人就是這樣的發音,小孩子從小就接觸到這樣的發音,跟着学,時間長了,就這樣代代相傳,改变不過來了。這就是意識主宰生命活動,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 29 ) 要從根本上是加強對於〝意元体〞理論的認識
 
   
生命的好多器官的運動都受到意識地影響,很多器官的發育都受到意識的影響,所以懂得了這個道理以後,那就不僅僅是要学習〝學習学〞、〝記憶学〞的問題,知道了腦子裏面的活動,對生命活動有着直接個影響。所以我給同学們講就不是完全只講學習、記憶、〝開智〞的問題,是要從根本上是加強對於〝意元体〞理論的認識,如果我只把那些〝開智〞書籍上的一些道理給你們講一講的話,大家就不需要我講了,你們拿回去看看有可以了,看了也覺得沒有什麼特殊。這樣就能夠把那些外面的知識用〝意元体〞理論把它統帥起來,使〝意元体〞理論深入到各個角落里去,到我們智能氣功的学習裏面去,到速讀、速記裏面去,要掌握它,掌握它的實質。

  1)、嬰兒的意元体可以把媽媽的全部信息的接受進去

    現在要書歸正傳還來講我們的理論。這個形象打進去了,在〝意元体〞里有反映了,這個反映是〝意元体〞本身的功能,你只要外面有信息,它就能夠反映進來,有多少信息都可以進來,他這個進來,大家可要注意,它可不是一点一点點進來,他是一下子就進來了,〝意元体〞裏面一下子就進去了,但是我們平時一般都要通過感覺器官,用眼睛看,一點一點往裏面走,用耳朵聽聽,一点一點往裏面走,可是這個信息量,你在這兒一想什麼事情,只要一說,腦子裏面一構思,好啦,你要構思,你要想一件東酉,這個〝意元体〞他就能夠接收了,你看很多的小幼兒,6、7個月不到一歲的時候,媽媽一來,媽媽一邊走路,他都聽出來了,這個感覺特別靈敏,媽媽一說話,他就醒了,來了個生人,他就很乖,等到媽媽一來,媽媽還沒有走過來,看他那個小腿就踢動起來了。什麼道理呢?因為他把媽媽的全部信息的接受進去了,這也是為為什麼有些嬰幼兒能夠理解大人的一些簡單語言,對小孩子講話不需要講那麼多,拿到一個玩具,對小孩子講:〝小乖乖,我給你買了一個小玩具,給你拿着玩!〞只有6,7個月的孩子,听了一定傻眼了。你對他說:〝小乖乖!棒棒!棒棒!〞,把玩具給了他,他就把你腦子里思考的意識接收到了,這個就是〝意元体〞的整體接收功能,我們的每一個小孩子生出來以後都有對種功能。除非生出來就是一個白痴,患有腦積水,腦袋那麼大,那就麻煩一点,只要是一個正常的嬰兒,都有這種功能。有的時候做媽媽的心情一不高興,你這個不高興混元氣的意識出來了,小孩子接受到了,他也就會跟着哭鬧。

    好有人說:龐老師,這不能算是〝學習學〞,如果不算〝學習學〞小孩子怎麼學會說話呀?怎麼學會寫字呢?這才是真正的〝學習學〞呢,從小就開始學上了,不知不覺的學,學習語言、學文字、学會處理事情,學什麼愛好……

  2)、大人喜歡做的事情,小孩子就對這種事情都比較擅長

    為什麼家裏大人喜歡做的事情,小孩子就對這種事情比較擅長呢?整天看,整天看,看大人這麼做,〝意元体〞里就打上烙印了,腦子裏有這個東西了,這就是學習,他接受了這個東西之后,腦子里打上烙印了,這就是學習,這就是記憶,將來他就會處理,就這麼簡單。

    以前我們老家有几家人專门搞副業的,在在農村里面做皮毛製品的,把各種動物的皮毛,甚麼牛皮呀,羊皮呀,驢皮呀,把生皮製造成為熟皮,使這個動物的皮毛變軟了,他們這些人家裏的小孩,都會做這些事情;有的人家裏面做豆腐絲,他的孩子也會做豆腐絲;他們家大人是做粉條的,他的孩子也會做粉條;有的大人會編編草蓆,小孩子也會編草蓆……沒有人教他,他就會!因為他從小就接觸這個東西。這里一下子就把形象思維進去了,他都會,而且他們還很熟練,有的人學了很多天,還都不如小孩子熟練。這就是把整體信息接收進去了,打上烙印了。

  3)、小孩子學外語說話很快就會

    可是不會的東西,等到長成成年人了,比如你想學學外語,要學字母,又要學發音,記單詞,又要學語法,怎麼樣的变化……這麼一大堆東西,還會学得很彆扭,小孩子學外語說話就沒有這麼多講究,小孩子学說話你會這樣教他嗎?〝乖乖,我現在這樣教你,媽媽叫你就叫乖乖……你要這麼學,就符合語法規定〞,〝你去給我拿東西過來,媽媽給你餵奶!〞有這樣子教小孩的媽?絕對沒有!要這樣教孩子就會變的神經病了,沒有這樣教的,尤其學外語,要這樣教孩子,孩子大了還不都成了神經病。

    這些問題都屬於思維方法,懂得了道理,〝意元体〞裏面懂得了,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我們這個語言的學習,現代人学了之後,對自已來說,是打了一個基礎,對人類來講,它又是人的后天,對你來說這是一個基礎,爸爸媽媽給你的條件,這是你自己的先天,又是人類的后天。人類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了,人都有會思維了,都有了一些知識了,再就與人生的環境有關係了,一生下來就在這個環境當中,就在你的腦這裏打上了這麼多的烙印。這些烙印是怎麼形成的呢?是周圍的環境給你造成的。周圍的環境是具有什麼樣的功能呢?是常態功能。在人類的發展過程當中,把這個常態功能給發展了,而認知整體的超常功能,沒有人來教,人們也不認識它,它就沒有發展起來。

  4)、我們所講的〝開智〞術是要把〝意元体〞所具有的特殊功能開發出來

    原來用感覺器官來接受事物,形象思維也發展了,另外就是人的邏輯思維也發展了,但是人的整體思維人類還不認識它,它就沒有得到發展。我們現在講要搞〝開智〞術,即有開發人類現在已有的智慧,還要把整體的思維能力,〝意元体〞所具有的特殊功能開發出來,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開智〞術和社會上所講的〝開智〞術它的不同點,現代講得這些道理就是我們的基礎知識。

    懂得了這個道理以後,我們現在再反過來講成年人。我們都是成年人了,我們不是小孩子了,龐老師,你不能象教小孩子這樣來教我們吧!你要學記憶術,你要學記憶法,象教小孩子那樣唸唸,恐怕就不行了。我們有了這個〝意元体〞理論基礎了,有了這些思維方法的基礎了,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如何來搞這個記憶,所以我們前面講了,這個記憶是我們的〝意元体〞接收信息到加工信息、以至于儲存信息,當你〝回憶〞就是把你的記憶庫里貯存的東西再提取出來。(續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