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发功”的探讨 (4)
简体文
关于“自发功”的探讨 (4)
余 洋
庞明老师在讲课中说:
我们智能功现在不搞 “自發功”,但要懂得这个道理。将来搞的时候,用组场,一搞就起来。
用“自發功”去练武术,那就好练多了。要跳高,就能跳得很高,想跑就能跑得很快,但是得有“星位”有“窍点”,内气发动,用内气来动才行。这是练功层次的神形统一于气。所以有时候对经络知识用得太多,反而把经络堵住了,气过不去了。有好多人出 “自發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练 " 太极功"和打太极拳不一样,它从站庄(或打坐)练气入手,先得练气,包括练呼吸。而真正的太极拳是通过练功发动内气之后出现的“自發功”。里边内气一动,称为太极灵动,也叫开太极,太极开起来,身体慢慢打出动作,来通形体、经络、内脏以至于神经。通哪儿哪儿就会有一定的动作,那些动作基本都是往复循环的。现在我们练的太极拳只是一些定了型的姿式,什么108式、几十几式,而不是先練气。
智能功讲整体性,有神气统一于形,有神形统一于气;而太极拳的 “自發功”就是神和形统一于气。从气入手( “自發功”只是其中一种形式),这就是"太极功"。而"太极道"是从意识上入手,意识更无形。智能功都是从根本理论讲起来,先难而后易。掌握理论很难,但掌握了理论再去实践就会容易。我们要从学问搞起来的,不能从一个简单的"术"搞起来。所以我们练太极拳应是太极拳和太极功同时练,并以太极功为主,绝对不能死到一招一式里边。不过不练姿式也不行,练姿式时要有一个内在的核心和灵魂。
练太极功安静下来之后,里边就会出现动感,形体出现“自發功”。这时感觉很灵敏,甚至能感觉到身体哪儿不好。出现“自發功”后,在动的时候还要静,你千万不要随着它去动,这是练“自發功”的一个关键。动起来后还是处于静观,动犹静,动着还是跟静着一样,不要管它。《道藏》中讲,练功时手舞足蹈动起来也属于自然之气,不是邪气,一般一个时辰(两个钟头),最多两个时辰,可以停止。
“自發功”有"真动"、"假动"、和"半动"之分,"假动"是自己用意念来动弹的,真动是里边气冲的。我们有时躺着,里边气一冲,胳膊激灵动一下。拿气冲得动弹,那叫气动,是"真动";
有时气一冲身体一晃荡,这一晃是气冲的,它找不到平衡自己又回来了,这一半就不是气冲的,是自己恢复平衡的,这就是"半动"。“自發功”中有气动,有自己用意念暗示的动,还有半动。真正自己动起来,那是真动。一开始练站庄身体晃荡,这算不算“自發功”?也算,但非常初级。这是松驰平衡,内气还没有起来。
60年代我在北京日潭公园练功时碰到一个人,有一次他跟我聊天,说:“我在家练得好,在这儿练不行。”他练双盘坐时双腿搬不下来了,气不好通,那还入得了静?他说他在家练站庄可灵了,有时“二哥”来,有时“二妹”来。"二哥"一来是刚的,动作非常大,什么动作都有,有时翻个跟头撞到门上。"二妹"一来很柔和,晃晃荡荡,一个跟头眼看要栽到炉子上,它自己一晃又晃回来了,它自己自我调整。这个状态是真“自發功”。
现在“自發功”大部分都是哆嗦,那不是真“自發功”,只能算个半“自發功”。这是对人体里边的“因敌变化示神奇”。另外“自發功”真发起来之后,你从外面来攻他,他可以自动反应。1964年我曾给一位姓敖的女士看过病,她曾练过二年多真武门的掐诀念咒。她练功一年多的时候,发起“自發功”来能悬起三尺多高,别人用剑砍她,她会自动反应。
另外她发起“自發功”来后可以给人治病,哪儿有病,就自动拍哪儿。所以“自發功”治病也是“因敌变化示神奇”。练太极功是这样,练太极拳则不然。练太极拳练得会懂劲了,皮肤比较敏感,推手时一搭手,就知道别人用的是什么劲(劲源、劲路、来劲、去劲、横劲、竖劲、大劲、小劲,等等),然后作出相应的破解反应。
什么叫有定无定之间呢?要守而不守,不守而守,守当中那个虚无。练太极功要用这种意念意守,不能死守命门,要先守而后忘。那儿空空洞洞,从有当中去守无。所以“自發功”不能绝对意守,死意守出不了“自發功”。不意守也不行,意念往命门一想就放开,空空荡荡,“自發功”就可以出来。
“得来不觉费功夫”是指,“自發功”出现后你认真去体察,内气就越来越充足,你不用费力,很自然就得到里边的变化规律了。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头往上顶,尾闾要中正。站立(或坐)时头顶百会与会阴成一条直线。从太极功的角度来看,这两句话是讲站庄时的要求和意念活动。(当然练太极拳也应该这么练。)你按这样的要求去做,就容易出“自發功”。关键是要找准当中那条直线。你要经常找,看百会和会阴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站庄时把腰放松,肩微往里扣,脊柱松直,意念从当中往下一放,百会跟会阴成一条直线,“自發功”就容易出来。
当你练太极功出“自發功”了,怎么去运用“自發功”?“仔细留心向推求”。这个“推”是个动作。包括自己练的单、双推掌以及和他人合练的单、双推手,后者是太极拳的重要内容,而前者则是各家都注重的武术基本功。各家拳都讲双推掌,单推掌是武术基本功。如少林罗汉十八手中就有双推掌。手从上面往下一落推出去,这叫双推掌,仔细留心向这个“推”来求。求什么呢?“屈伸开合听自由”。这么推出去,再回来,一推一回不是屈伸开合吗?要自然地用意念去体察屈伸开合,动作很慢。这是从太极功的角度来说的。从太极拳基本功上来练双推手,推出去,回来时有小螺旋,又开出去……大小螺旋走。每个动作都很自然地开合屈伸。如果从内家拳上走,每一个关节都转圈(仅手就有24圈),肩是圈,肘是圈,腕是圈……太极无处不是圈。走着圈去屈伸开合,从这个意义上去练太极拳。当然我们现在还练不了它,我们是先讲高级的,然后从基础的练起来。
太极拳有两种练法,其中一种是“自發功”的练法,气一冲意念随着动,意念和气合到一起,最后也是神气合一——不是气在动,而是神和气合成一个了。意念一动气就动,气一动意念一动,这是从 “自發功”练起来的。另外就是普通从姿势上练起来,也是用意不用力,要用意来动它。抻胳膊用意识抻,形体要放松,不要使劲。怎么放松呢?手带着胳膊动,就都放松了。这是个窍门。
传统功门太极派则认为静立(或坐)浑浑沦沦状态叫无极,静极生动,可以是内气动,也可以是形动(相当于 “自發功”),叫“开太极”。练功时得有练功的状态,练功到一定程度,一进入练功状态,全身气就都充起来了。里面那个气随意念一动弹,动的那个心叫太极,这个气也叫太极。里面那个心是神意,外面这个气是随神意变的。形体里边无形无象的气一充起来,就有了动静,比如一条腿一动,就出现阴阳了,这是练功的阴阳。
“静中触动动犹静”,你对站庄时 “自發功”的动和练拳时内气的动感觉明显以后,一碰上外面的东西,就能感觉到。再以后不仅外面碰你你能知道,他还没碰上你的时候,空气的压力你就感觉到了。
如果不有意识地去解决松腰问题,老是习惯塌着,不去改,气足了装不下就往外挤,练功练得气挺足,收不住就挤跑了,弯曲的地方不好过去,到了后边大腿根环跳往外跑,也从胳膊往外跑,这就是“自發功”。“自發功”基本上都是从下边的环跳穴(属少阳胆经)、秩边穴(属膀眈经),从背部肌肤上到上边肩并穴、肩够穴,还有曲垣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一練 “自發功”就出来了。所以身体越弱的人,出“自發功”越快,有点气就挤跑了。
懂得这个道理“自發功”有时也能把腰神开,不懂这个道理,光发、发,发了三年还发,把气都发跑了。因为“自發功”快,如果“自發功”能解决问题,一般最多不超过三个月,如果三个月还解决不了,就说明冲不过去了。“自發功”有一整套理论,懂得这个道理,腰一放松,尾间向下一垂,气就走上去了,你就让他出“自發功”也不会出的。
坐椅子角时手式为子午连环决,《气功探速》上有方法介绍,左手拇指指中指指尖,这是午快,右手套进去拇指指在左手四指挥很,中指放在与拇指相对应的位置,这是子诀。一个拇指指手诀,一个拇指指个决,一个子午连环决;这样能使气血通畅,一个抵穴坐功法发动真气快,若不指这几个决,腰松不开就容易出 “自發功”。用子午诀即可避免。
站庄里本来就有定式站庄,还有定式换式站庄.活式站庄,但是活的站庄和 “自發功”不一样,智能功不搞“自發功”,要完全靠自己指挥,我愿意动再动,我支配着胳膊和腿动走才行。不能拿气一冲随着它动去了,那就是“神为气役”,主人的作用没有了,弄不好就有出编的可能,练智能功“神”一定要做得了主才行。
(续 5)
繁體文
關於“自發功”的探討 (4)
余 洋
龐明老師在講課中說:
我們智能功現在不搞 “自發功”,但要懂得這個道理。將來搞的時候,用組場,一搞就起來。
用“自發功”去練武術,那就好練多了。要跳高,就能跳得很高,想跑就能跑得很快,但是得有“星位”有“竅點”,內氣發動,用內氣來動才行。這是練功層次的神形統一於氣。所以有時候對經絡知識用得太多,反而把經絡堵住了,氣過不去了。有好多人出 “自發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練 " 太極功"和打太極拳不一樣,它從站莊(或打坐)練氣入手,先得練氣,包括練呼吸。而真正的太極拳是通過練功發動內氣之後出現的“自發功”。裏邊內氣一動,稱為太極靈動,也叫開太極,太極開起來,身體慢慢打出動作,來通形體、經絡、內臟以至於神經。通哪兒哪兒就會有一定的動作,那些動作基本都是往復迴圈的。現在我們練的太極拳只是一些定了型的姿式,什麼108式、幾十幾式,而不是先練氣。
智能功講整體性,有神氣統一於形,有神形統一於氣;而太極拳的 “自發功”就是神和形統一於氣。從氣入手( “自發功”只是其中一種形式),這就是"太極功"。而"太極道"是從意識上入手,意識更無形。智能功都是從根本理論講起來,先難而後易。掌握理論很難,但掌握了理論再去實踐就會容易。我們要從學問搞起來的,不能從一個簡單的"術"搞起來。所以我們練太極拳應是太極拳和太極功同時練,並以太極功為主,絕對不能死到一招一式裏邊。不過不練姿式也不行,練姿式時要有一個內在的核心和靈魂。
練太極功安靜下來之後,裏邊就會出現動感,形體出現“自發功”。這時感覺很靈敏,甚至能感覺到身體哪兒不好。出現“自發功”後,在動的時候還要靜,你千萬不要隨著它去動,這是練“自發功”的一個關鍵。動起來後還是處於靜觀,動猶靜,動著還是跟靜著一樣,不要管它。《道藏》中講,練功時手舞足蹈動起來也屬於自然之氣,不是邪氣,一般一個時辰(兩個鐘頭),最多兩個時辰,可以停止。
“自發功”有"真動"、"假動"、和"半動"之分,"假動"是自己用意念來動彈的,真動是裏邊氣沖的。我們有時躺著,裏邊氣一沖,胳膊激靈動一下。拿氣沖得動彈,那叫氣動,是"真動";
有時氣一沖身體一晃蕩,這一晃是氣沖的,它找不到平衡自己又回來了,這一半就不是氣沖的,是自己恢復平衡的,這就是"半動"。“自發功”中有氣動,有自己用意念暗示的動,還有半動。真正自己動起來,那是真動。一開始練站莊身體晃蕩,這算不算“自發功”?也算,但非常初級。這是鬆馳平衡,內氣還沒有起來。
60年代我在北京日潭公園練功時碰到一個人,有一次他跟我聊天,說:“我在家練得好,在這兒練不行。”他練雙盤坐時雙腿搬不下來了,氣不好通,那還入得了靜?他說他在家練站莊可靈了,有時“二哥”來,有時“二妹”來。"二哥"一來是剛的,動作非常大,什麼動作都有,有時翻個跟頭撞到門上。"二妹"一來很柔和,晃晃蕩蕩,一個跟頭眼看要栽到爐子上,它自己一晃又晃回來了,它自己自我調整。這個狀態是真“自發功”。
現在“自發功”大部分都是哆嗦,那不是真“自發功”,只能算個半“自發功”。這是對人體裏邊的“因敵變化示神奇”。另外“自發功”真發起來之後,你從外面來攻他,他可以自動反應。1964年我曾給一位姓敖的女士看過病,她曾練過二年多真武門的掐訣念咒。她練功一年多的時候,發起“自發功”來能懸起三尺多高,別人用劍砍她,她會自動反應。
另外她發起“自發功”來後可以給人治病,哪兒有病,就自動拍哪兒。所以“自發功”治病也是“因敵變化示神奇”。練太極功是這樣,練太極拳則不然。練太極拳練得會懂勁了,皮膚比較敏感,推手時一搭手,就知道別人用的是什麼勁(勁源、勁路、來勁、去勁、橫勁、豎勁、大勁、小勁,等等),然後作出相應的破解反應。
什麼叫有定無定之間呢?要守而不守,不守而守,守當中那個虛無。練太極功要用這種意念意守,不能死守命門,要先守而後忘。那兒空空洞洞,從有當中去守無。所以“自發功”不能絕對意守,死意守出不了“自發功”。不意守也不行,意念往命門一想就放開,空空蕩蕩,“自發功”就可以出來。
“得來不覺費功夫”是指,“自發功”出現後你認真去體察,內氣就越來越充足,你不用費力,很自然就得到裏邊的變化規律了。
“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頭往上頂,尾閭要中正。站立(或坐)時頭頂百會與會陰成一條直線。從太極功的角度來看,這兩句話是講站莊時的要求和意念活動。(當然練太極拳也應該這麼練。)你按這樣的要求去做,就容易出“自發功”。關鍵是要找准當中那條直線。你要經常找,看百會和會陰是不是在一條直線上。站莊時把腰放鬆,肩微往裏扣,脊柱松直,意念從當中往下一放,百會跟會陰成一條直線,“自發功”就容易出來。
當你練太極功出“自發功”了,怎麼去運用“自發功”?“仔細留心向推求”。這個“推”是個動作。包括自己練的單、雙推掌以及和他人合練的單、雙推手,後者是太極拳的重要內容,而前者則是各家都注重的武術基本功。各家拳都講雙推掌,單推掌是武術基本功。如少林羅漢十八手中就有雙推掌。手從上面往下一落推出去,這叫雙推掌,仔細留心向這個“推”來求。求什麼呢?“屈伸開合聽自由”。這麼推出去,再回來,一推一回不是屈伸開合嗎?要自然地用意念去體察屈伸開合,動作很慢。這是從太極功的角度來說的。從太極拳基本功上來練雙推手,推出去,回來時有小螺旋,又開出去……大小螺旋走。每個動作都很自然地開合屈伸。如果從內家拳上走,每一個關節都轉圈(僅手就有24圈),肩是圈,肘是圈,腕是圈……太極無處不是圈。走著圈去屈伸開合,從這個意義上去練太極拳。當然我們現在還練不了它,我們是先講高級的,然後從基礎的練起來。
太極拳有兩種練法,其中一種是“自發功”的練法,氣一沖意念隨著動,意念和氣合到一起,最後也是神氣合一——不是氣在動,而是神和氣合成一個了。意念一動氣就動,氣一動意念一動,這是從 “自發功”練起來的。另外就是普通從姿勢上練起來,也是用意不用力,要用意來動它。抻胳膊用意識抻,形體要放鬆,不要使勁。怎麼放鬆呢?手帶著胳膊動,就都放鬆了。這是個竅門。
傳統功門太極派則認為靜立(或坐)渾渾淪淪狀態叫無極,靜極生動,可以是內氣動,也可以是形動(相當於 “自發功”),叫“開太極”。練功時得有練功的狀態,練功到一定程度,一進入練功狀態,全身氣就都充起來了。裏面那個氣隨意念一動彈,動的那個心叫太極,這個氣也叫太極。裏面那個心是神意,外面這個氣是隨神意變的。形體裏邊無形無象的氣一充起來,就有了動靜,比如一條腿一動,就出現陰陽了,這是練功的陰陽。
“靜中觸動動猶靜”,你對站莊時 “自發功”的動和練拳時內氣的動感覺明顯以後,一碰上外面的東西,就能感覺到。再以後不僅外面碰你你能知道,他還沒碰上你的時候,空氣的壓力你就感覺到了。
如果不有意識地去解決松腰問題,老是習慣塌著,不去改,氣足了裝不下就往外擠,練功練得氣挺足,收不住就擠跑了,彎曲的地方不好過去,到了後邊大腿根環跳往外跑,也從胳膊往外跑,這就是“自發功”。“自發功”基本上都是從下邊的環跳穴(屬少陽膽經)、秩邊穴(屬膀眈經),從背部肌膚上到上邊肩並穴、肩夠穴,還有曲垣穴(屬於手少陽三焦經和手太陽小腸經)一練 “自發功”就出來了。所以身體越弱的人,出“自發功”越快,有點氣就擠跑了。
懂得這個道理“自發功”有時也能把腰神開,不懂這個道理,光發、發,發了三年還發,把氣都發跑了。因為“自發功”快,如果“自發功”能解決問題,一般最多不超過三個月,如果三個月還解決不了,就說明沖不過去了。“自發功”有一整套理論,懂得這個道理,腰一放鬆,尾間向下一垂,氣就走上去了,你就讓他出“自發功”也不會出的。
坐椅子角時手式為子午連環決,《氣功探速》上有方法介紹,左手拇指指中指指尖,這是午快,右手套進去拇指指在左手四指揮很,中指放在與拇指相對應的位置,這是子訣。一個拇指指手訣,一個拇指指個決,一個子午連環決;這樣能使氣血通暢,一個抵穴坐功法發動真氣快,若不指這幾個決,腰松不開就容易出 “自發功”。用子午訣即可避免。
站莊裏本來就有定式站莊,還有定式換式站莊.活式站莊,但是活的站莊和 “自發功”不一樣,智能功不搞“自發功”,要完全靠自己指揮,我願意動再動,我支配著胳膊和腿動走才行。不能拿氣一沖隨著它動去了,那就是“神為氣役”,主人的作用沒有了,弄不好就有出編的可能,練智能功“神”一定要做得了主才行。
(續 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