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日 星期六

2012-12-20 漫谈"癌症"的预防与治疗 (2)——"十个癌症九个埋,还有一个不是癌"

漫谈"癌症"的预防与治疗 (2)——"十个癌症九个埋,还有一个不是癌"

简体字

漫谈"癌症"的预防与治疗 (2)

余 洋

(二)、“十个癌症九个埋,还有一个不是癌”

曾几何时,在人类生存的这个星球上,出现了一个疯狂的生命杀手——癌症。面对癌魔,现代医学的多种治疗手段,显得那样孱弱无力,上至王公贵族,亿万富翁,下至贫民百性,都是闻癌色变,恐惧万分,乃至流传了“十个癌、九个埋,一个不死不是癌”的俚语,这意味着,人一旦患了癌症,就等于接到了死神的请柬,踏上了死亡的门坎。



根椐世界卫生组识初步调查统计,全球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超过800多万人,而且人数仍在快速增长,患者的年令也正向年青化蔓延,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第一大病因。



20世纪80年代,由于抗生素的广泛运用和人类应对细菌感染等的日趋成熟,排在人类疾病谱和死亡谱前列的许多感染性、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甚至逐渐消失在人们的临床视野中;另一方面,又由于社会快速进步、竞争加剧、污染加甚、生活方式急剧改变,原先在人类疾病谱、死亡谱中占据极不显眼地位的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之发病及其危害,几乎在一夜之间飓升至显赫地位,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日以加剧的恐惧。



例如,调查表明,上海西部某区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10年间,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上升了近一倍,人群肠癌的发病率上升了50%,胰腺癌、胆囊癌等以往很罕见的癌种,也快速增多。而且,这一增加趋势还在加剧。人们突然发现:癌来了!而且就在你我身边,时时威胁着大家的生命与健康!



在那个年代宣判谁患了Ⅲ期肺结核,就像今天确诊某人生了晚期肺癌一样,除了痛苦地“接受”折磨和逐步走向衰竭、死亡以外,别无他法。而人类通过成功地研发出链霉素之类的抗菌素,已把肺结核这“白色恶魔”牢牢地给制服了。80~90年代肺结核曾一度完全销声匿迹了。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一旦人们遇到难以应对的事件时,习惯之惰性常驱使人们首先借助以往自身应对类似事件时相对成功的模式,加以回应。对汹涌的癌症之势也一样,它是健康之大敌,生命之杀手;犹如上世纪30~40年代的肺结核与流感、肺炎等。思维的“迁徒”习惯,使人们当然地举起了抗癌——杀死癌细胞的大旗,一如过去曾经成功地对肺结核、肺炎等,利用抗菌素杀死细菌之高招一样。从半个世纪前起,到80、90年代最为鼎盛,人们发展了种种抗癌、杀死癌细胞的方法,如手术切割、放疗烧死、化疗毒死等。其中,又以化疗毒死最受宠幸,化学药物毒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化疗)成了抗癌的主力军及希望所在。涌现了数不清的化疗新药。



然而,自然界常常会愚弄自负的人类的。就在人们自以为能再次借此取得捷报时,临床的情况却十分不乐观:化疗药对癌症的治疗和控制确有一定的效果,但却始终停留在一个令人十分尴尬的境地――不管人们怎么更新化疗药,不管人们怎么加大剂量,拉长疗程,或组合各种多化疗药配方,除少数癌症的疗效有所提升外,30~50年来,仅借杀伤性治疗,癌症患者的远期疗效和五年生存率却并无多大提高。



医生广泛的采用所谓“过度治疗”,是对病人所作的一些没有必要的,无益的治疗。比如有的晚期癌症病人,已经多处转移扩散,无法进行手术,如果没有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梗阻大出血等,则手术无益;有的病人反复化疗,造成白细胞低,身体虚弱,此时再化疗则会增加病人痛苦,加速死亡;有的癌症病人由于放疗过度引起的放疗后遗症往往难治并且痛苦万分。



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接受治疗的患者们在肉体上、心理上、精神上,以及经济和家庭、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却承担着越来大的创伤、痛苦与负担。肉体上,精神上的痛苦甚至难以忍受。每年,因此而冤死于化疗(或放疗)的患者知多少?!


癌症可怕的原因在于其持续高涨的死亡率。人们常把癌症称为“癌魔”、“不治之症”,因此,从70年代起,社会上就有一句流传甚广的民谚:“十个癌症九个埋,
还有一个不是癌。”除了恐惧以外,还是恐惧!这就是中国民间对癌症认识的形象写照。是到了必须改变这一切的时候了!而这种改变又不能仅凭一腔热血,一股狂妄,而需要理性和脚踏实地,需要多环节切入,综合手段。
其实,肿瘤治疗药物基本是基于细胞毒原理来杀灭癌细胞,有强烈的毒副反应。统计数据表明,几乎所有的化学药物的“致病”作用与其治疗作用是等同的;也就是说,应用某一化学药物治疗某一疾病的同时会潜在的引发另外一种疾病。出现过度治疗的根本原因是错误观念误导,是“以病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



“恐癌”才是症结所在。其实,癌症和我们自己的行为有关。每个人都会生癌,为什么有人提前生癌?这就和活法有关,需要进行调整。我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2005年是人类癌症防治史中的一个转折年。以前我们有一个说法,叫“十个癌症九个埋,还有一个不是癌”。正是这种让人恐惧的恐癌文化,导致中国人生癌以后的现状非常令人不安。


2012-12-15 写于 湖南株洲


繁體字

漫談癌症的預防與治療
(2)





(二)、“十個癌症九個埋,還有一個不是癌”

曾幾何時,在人類生存的這個星球上,出現了一個瘋狂的生命殺手——癌症。面對癌魔,現代醫學的多種治療手段,顯得那樣孱弱無力,上至王公貴族,億萬富翁,下至貧民百性,都是聞癌色變,恐懼萬分,乃至流傳了“十個癌、九個埋,一個不死不是癌”的俚語,這意味著,人一旦患了癌症,就等於接到了死神的請柬,踏上了死亡的門檻。



根椐世界衛生組識初步調查統計,全球每年死於癌症的人數超過800多萬人,而且人數仍在快速增長,患者的年令也正向年青化蔓延,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的第一大病因。



20世紀80年代,由於抗生素的廣泛運用和人類應對細菌感染等的日趨成熟,排在人類疾病譜和死亡譜前列的許多感染性、傳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甚至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臨床視野中;另一方面,又由於社會快速進步、競爭加劇、污染加甚、生活方式急劇改變,原先在人類疾病譜、死亡譜中佔據極不顯眼地位的腫瘤,特別是惡性腫瘤之發病及其危害,幾乎在一夜之間颶升至顯赫地位,從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日以加劇的恐懼。



例如,調查表明,上海西部某區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10年間,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上升了近一倍,人群腸癌的發病率上升了50%,胰腺癌、膽囊癌等以往很罕見的癌種,也快速增多。而且,這一增加趨勢還在加劇。人們突然發現:癌來了!而且就在你我身邊,時時威脅著大家的生命與健康!



在那個年代宣判誰患了Ⅲ期肺結核,就像今天確診某人生了晚期肺癌一樣,除了痛苦地“接受”折磨和逐步走向衰竭、死亡以外,別無他法。而人類通過成功地研發出鏈黴素之類的抗菌素,已把肺結核這“白色惡魔”牢牢地給制服了。80~90年代肺結核曾一度完全銷聲匿跡了。從心理學角度而言,一旦人們遇到難以應對的事件時,習慣之惰性常驅使人們首先借助以往自身應對類似事件時相對成功的模式,加以回應。對洶湧的癌症之勢也一樣,它是健康之大敵,生命之殺手;猶如上世紀30~40年代的肺結核與流感、肺炎等。思維的“遷徒”習慣,使人們當然地舉起了抗癌——殺死癌細胞的大旗,一如過去曾經成功地對肺結核、肺炎等,利用抗菌素殺死細菌之高招一樣。從半個世紀前起,到80、90年代最為鼎盛,人們發展了種種抗癌、殺死癌細胞的方法,如手術切割、放療燒死、化療毒死等。其中,又以化療毒死最受寵倖,化學藥物毒死癌細胞的治療方法(化療)成了抗癌的主力軍及希望所在。湧現了數不清的化療新藥。



然而,自然界常常會愚弄自負的人類的。就在人們自以為能再次借此取得捷報時,臨床的情況卻十分不樂觀:化療藥對癌症的治療和控制確有一定的效果,但卻始終停留在一個令人十分尷尬的境地――不管人們怎麼更新化療藥,不管人們怎麼加大劑量,拉長療程,或組合各種多化療藥配方,除少數癌症的療效有所提升外,30~50年來,僅借殺傷性治療,癌症患者的遠期療效和五年生存率卻並無多大提高。



醫生廣泛的採用所謂“過度治療”,是對病人所作的一些沒有必要的,無益的治療。比如有的晚期癌症病人,已經多處轉移擴散,無法進行手術,如果沒有出現危及生命的併發症、梗阻大出血等,則手術無益;有的病人反復化療,造成白細胞低,身體虛弱,此時再化療則會增加病人痛苦,加速死亡;有的癌症病人由於放療過度引起的放療後遺症往往難治並且痛苦萬分。



而且,在這一過程中,接受治療的患者們在肉體上、心理上、精神上,以及經濟和家庭、社會生活諸多方面,卻承擔著越來大的創傷、痛苦與負擔。肉體上,精神上的痛苦甚至難以忍受。每年,因此而冤死於化療(或放療)的患者知多少?!


癌症可怕的原因在於其持續高漲的死亡率。人們常把癌症稱為“癌魔”、“不治之症”,因此,從70年代起,社會上就有一句流傳甚廣的民諺:“十個癌症九個埋,
還有一個不是癌。”除了恐懼以外,還是恐懼!這就是中國民間對癌症認識的形象寫照。是到了必須改變這一切的時候了!而這種改變又不能僅憑一腔熱血,一股狂妄,而需要理性和腳踏實地,需要多環節切入,綜合手段。
其實,腫瘤治療藥物基本是基於細胞毒原理來殺滅癌細胞,有強烈的毒副反應。統計資料表明,幾乎所有的化學藥物的“致病”作用與其治療作用是等同的;也就是說,應用某一化學藥物治療某一疾病的同時會潛在的引發另外一種疾病。出現過度治療的根本原因是錯誤觀念誤導,是“以病為本”,而不是“以人為本”。



“恐癌”才是癥結所在。其實,癌症和我們自己的行為有關。每個人都會生癌,為什麼有人提前生癌?這就和活法有關,需要進行調整。我先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2005年是人類癌症防治史中的一個轉折年。以前我們有一個說法,叫“十個癌症九個埋,還有一個不是癌”。正是這種讓人恐懼的恐癌文化,導致中國人生癌以後的現狀非常令人不安。


2012-12-15 寫於 湖南株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