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5日 星期一

2013-02-26 庞老师讲的练功道理和故事(194)—意识可以改变人体感觉的灵敏度

庞老师讲的练功道理和故事(194)—意识可以改变人体感觉的灵敏度

简体字

庞老师讲的练功道理和故事(194)

意识可以改变人体感觉的灵敏度

(摘自《智能气功科学精义》辅导材料)

余 洋
整编


  精神可以改变我们对周围事物的感觉灵敏度,这就关系到练功,关系到我们对整个外界事物怎么去反应,怎么去处理。如果掌握这个规律了,就应该对好的事物,想办法提高敏感度;对不好的,千方百计降低敏感度,而不受它影响。把这个规律用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去,时时刻刻接受好信息。



一般的人都这么讲:“你不管怎么说,这叫客观存在,你不能够否认客观现实。”我们搞了气功就不这么说了。其实什么叫客观存在?谁定的它叫客观存在?这个粉笔有3克重,这3克重不就是拿天平称出来的吗?而特异功能人就认为它连一毫克重也没有。所以,这个“客观存在”是你先给定个衡量标准,然后按照你定的衡量标准,说这个客观实在是个什么什么样子。实际来说,这个客观存在,不错,是个存在,但它对你能不能起作用,可就不光取决于它,还取决于你。



一方面,它的存在怎么样取决于它的本性;另一方面,你若跟它发生作用,还要取决于你。人是有主动性的。它是被动的,外面来个刺激,起不起反应却取决于我们自己。对外面的事物怎么样,也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是关键。所以,我们的敏感度不光只指接收而言。对外面事物的刺激起反应的程度称为敏感度。这是接收刺激。同时,能不能使外面的事物起反应,对它起作用,也是敏感度问题。比如这儿有个东西,“我想把它掰断”,这就是你看到这个事物之后,要怎么对它起作用,这也是敏感度问题。下面主要讲在接收刺激时的敏感度都有哪些变化。



受到外界一定量的刺激,一般人都应该起反应,起的反应应该和受到的刺激成正比。但是,从现在医学上讲,不一定是这样。如果两个刺激连得很近,一个刺激使身体里正在起反应的时候,在它的不应期,对另一个刺激也可以不起反应。医学上也有这种情况,一起反应全都起反应,没起反应就不起反应了。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你刺激太强了,也可以不起反应,这叫超限抑制。当然,我们讲的反应,是指在普通层次应该起反应的范畴里面,通过精神作用,能够降低对事物的反应强度或量度。那怎么样去降低呢?



分散注意力也可以叫作移情作用。不注意它,想别的去,把你精神、情绪转移开这个地方,这个事物的刺激起的作用就小了。古人经常讲精神因素。孔子讲: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焉。他给你就讲心,讲心一个是集中,一个是心不在。古人讲若精神不集中,干活没有效率。如《诗经》里面讲,一个人去采食物,漫不经心,采了半天筐也没满。我们对外界起反应也是一样,来了刺激,精神不在那儿,你就可以感觉不到它。



从医学上来讲,注意到另一个地方去,产生了外抑制。但如果精神还没有达到外抑制的程度,对这儿也反应不过来。为什么?精神不往这儿注意,这儿混元气就少(智能功得处处讲这个混元气);这儿气少,外来的刺激和原来的气发生的混元变化量就少。我们得讲出点物质因素来。比如说身体里很多气,一注意都聚到这儿来了。这儿气比较多,你来个刺激,这气跟着混化的量就大,起的变化就大,神经反应就大。如果那儿气很少,也来个刺激,跟它混化的就少了,变化到人体里边去的混元物质就少。一个混元物总得是自身的和外界的发生混化了,才能变成自己的。你经常往这儿集中,这儿气多,就容易混化。你不往这儿集中,虽然外面东西来得很多,可是和它化不上,它就又回到自然界,进不了里边了。进去十个,脑子里感觉就是十个;进来一个,脑子就感觉到一个。智能功不是讲空的,它有物质基础在里面。而这些物质基础,现在科学还没认识到。



将来搞智能功的人多了,我们提出个科研方案,拿现代的科学技术就可以突破好多东西。现在搞科研的不懂得气功,他的思想方法不对,设计出来的东西也不对。比如,进来一个刺激,被神经细胞接收了。接收得多,它里边的混元气就多,就会变成为物质。这样就会出现有的神经细胞颗粒多、有的神经细胞颗粒少的现象。一般脑细胞里边,负责感觉的颗粒多,负责运动的颗粒少。因为负责运动的是往外发放的,它里面都是本来有的信息。而负责感觉的,外面一刺激,混元气一变化,产生新的东西,新的东西一多就变成物质,到里边形成颗粒。他们将来研究的话,从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去查这些东西,一定是这个样子。可是有的科学家不听我们的,说这是谬论。对这个物质变化,当你分散精力的时候,精神一分散,你这气少了,外界来了刺激以后,变不成自身的混元气,到里边少,所以神经反应就小。



书本上没有这么讲。书本上讲的是例子,我现在讲的是这些例子的机理。比如你看书的时候,别人叫你,这个声音你可以听不到,因为你集中看书去了,把看书加强了,而对听声音放松、减低了。如果你想减低的时候,就从减低的方面注意,把精神移开,分散注意。当然有时可以不是集中分散,就随随便便把精神涣散了,那样分散也可以。像集中看书,那个集中就属于对别人呼唤的移情。不过移情和分散这两个东西还不能相等同。


2013/02/26 写整理于 香港


繁體字

龐老師講的練功道理和故事(194)

意識可以改變人體感覺的靈敏度

(摘自《智能氣功科學精義》輔導材料)

余 洋
整編


  精神可以改變我們對周圍事物的感覺靈敏度,這就關係到練功,關係到我們對整個外界事物怎麼去反應,怎麼去處理。如果掌握這個規律了,就應該對好的事物,想辦法提高敏感度;對不好的,千方百計降低敏感度,而不受它影響。把這個規律用到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去,時時刻刻接受好資訊。



一般的人都這麼講:“你不管怎麼說,這叫客觀存在,你不能夠否認客觀現實。”我們搞了氣功就不這麼說了。其實什麼叫客觀存在?誰定的它叫客觀存在?這個粉筆有3克重,這3克重不就是拿天平稱出來的嗎?而特異功能人就認為它連一毫克重也沒有。所以,這個“客觀存在”是你先給定個衡量標準,然後按照你定的衡量標準,說這個客觀實在是個什麼什麼樣子。實際來說,這個客觀存在,不錯,是個存在,但它對你能不能起作用,可就不光取決於它,還取決於你。



一方面,它的存在怎麼樣取決於它的本性;另一方面,你若跟它發生作用,還要取決於你。人是有主動性的。它是被動的,外面來個刺激,起不起反應卻取決於我們自己。對外面的事物怎麼樣,也取決於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關鍵。所以,我們的敏感度不光只指接收而言。對外面事物的刺激起反應的程度稱為敏感度。這是接收刺激。同時,能不能使外面的事物起反應,對它起作用,也是敏感度問題。比如這兒有個東西,“我想把它掰斷”,這就是你看到這個事物之後,要怎麼對它起作用,這也是敏感度問題。下面主要講在接收刺激時的敏感度都有哪些變化。



受到外界一定量的刺激,一般人都應該起反應,起的反應應該和受到的刺激成正比。但是,從現在醫學上講,不一定是這樣。如果兩個刺激連得很近,一個刺激使身體裏正在起反應的時候,在它的不應期,對另一個刺激也可以不起反應。醫學上也有這種情況,一起反應全都起反應,沒起反應就不起反應了。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就是你刺激太強了,也可以不起反應,這叫超限抑制。當然,我們講的反應,是指在普通層次應該起反應的範疇裏面,通過精神作用,能夠降低對事物的反應強度或量度。那怎麼樣去降低呢?



分散注意力也可以叫作移情作用。不注意它,想別的去,把你精神、情緒轉移開這個地方,這個事物的刺激起的作用就小了。古人經常講精神因素。孔子講:聽而不聞,視而不見,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焉。他給你就講心,講心一個是集中,一個是心不在。古人講若精神不集中,幹活沒有效率。如《詩經》裏面講,一個人去採食物,漫不經心,采了半天筐也沒滿。我們對外界起反應也是一樣,來了刺激,精神不在那兒,你就可以感覺不到它。



從醫學上來講,注意到另一個地方去,產生了外抑制。但如果精神還沒有達到外抑制的程度,對這兒也反應不過來。為什麼?精神不往這兒注意,這兒混元氣就少(智能功得處處講這個混元氣);這兒氣少,外來的刺激和原來的氣發生的混元變化量就少。我們得講出點物質因素來。比如說身體裏很多氣,一注意都聚到這兒來了。這兒氣比較多,你來個刺激,這氣跟著混化的量就大,起的變化就大,神經反應就大。如果那兒氣很少,也來個刺激,跟它混化的就少了,變化到人體裏邊去的混元物質就少。一個混元物總得是自身的和外界的發生混化了,才能變成自己的。你經常往這兒集中,這兒氣多,就容易混化。你不往這兒集中,雖然外面東西來得很多,可是和它化不上,它就又回到自然界,進不了裏邊了。進去十個,腦子裏感覺就是十個;進來一個,腦子就感覺到一個。智能功不是講空的,它有物質基礎在裏面。而這些物質基礎,現在科學還沒認識到。



將來搞智能功的人多了,我們提出個科研方案,拿現代的科學技術就可以突破好多東西。現在搞科研的不懂得氣功,他的思想方法不對,設計出來的東西也不對。比如,進來一個刺激,被神經細胞接收了。接收得多,它裏邊的混元氣就多,就會變成為物質。這樣就會出現有的神經細胞顆粒多、有的神經細胞顆粒少的現象。一般腦細胞裏邊,負責感覺的顆粒多,負責運動的顆粒少。因為負責運動的是往外發放的,它裏面都是本來有的資訊。而負責感覺的,外面一刺激,混元氣一變化,產生新的東西,新的東西一多就變成物質,到裏邊形成顆粒。他們將來研究的話,從細胞的分子生物學的角度去查這些東西,一定是這個樣子。可是有的科學家不聽我們的,說這是謬論。對這個物質變化,當你分散精力的時候,精神一分散,你這氣少了,外界來了刺激以後,變不成自身的混元氣,到裏邊少,所以神經反應就小。



書本上沒有這麼講。書本上講的是例子,我現在講的是這些例子的機理。比如你看書的時候,別人叫你,這個聲音你可以聽不到,因為你集中看書去了,把看書加強了,而對聽聲音放鬆、減低了。如果你想減低的時候,就從減低的方面注意,把精神移開,分散注意。當然有時可以不是集中分散,就隨隨便便把精神渙散了,那樣分散也可以。像集中看書,那個集中就屬於對別人呼喚的移情。不過移情和分散這兩個東西還不能相等同。


2013/02/26 寫整理於 香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