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4日 星期四

2013-02-15 庞老师讲的练功道理和故事(188)—讲意元体是让更好地领会意识的含义

庞老师讲的练功道理和故事(188)—讲意元体是让更好地领会意识的含义

简体字

讲意元体就是让大家更好地领会意识的含义

庞老师讲的练功道理和故事(188)

(摘自《智能气功科学精义》辅导材料)

余 洋
整编


脑细胞与《意元体》是相容的,脑细胞一兴奋(电兴奋),脑细胞周围的能对信息起反映的那一部分混元气一下就传到《意元体》中来。本来《意元体》是很均匀的,某些脑细胞一兴奋,就影响它周围的混元气,混元气是很弥漫的,就互相连上了,事物的形象就出来了。否则,一个一个的细胞,它们怎么能反映出一个整体来?它们本身显不出来,整体是由混元气连成的。整体形象形成后,再经《意元体》不同的层面互相反映,就产生了意识活动。意识活动的产生是由《意元体》这种非常均匀的特性决定的。非常均匀了,只要进来一点信息,使它不均匀了,就可以显示出来,就跟镜子一样,镜子面非常平,其反射率比较平均,当光线有一点不一样时,就反映出来了。但镜子只是一个平面,只能有一个反映,而《意元体》有无数个平面,无数个平面互相反映,就能认识事物。



打个现代科学的比喻。声音、形象通过电的变化可以转换为电磁波,电磁波被电视机接收后,又可以变换为声音、形象再显示出来。这样,把《意元体》可比作电视机,它可以接收每一个脑细胞发放出来的信息(犹如电磁波),同时又可以把这些信息直接转换成意念活动。之后,这些意念活动再反过来又可以作用到脑细胞。所以《意元体》有许多功能,而转换功能属于《意元体》的参照系,参照系本身既可接收又可发放,像雷达一样。通过这样的比喻,大家可以更好地来领会脑细胞活动和《意元体》活动的实质。这里边,空间中的电磁波还可以互相重迭,脑子里也如此,《意元体》它有无数个反映层面(相当于频道),意识活动也可以互相重迭,如同你开哪个频道就可以接收那个电台的信号一样。



大家要经常把意识活动认真地想一想,琢磨琢磨。“《意元体》里脑细胞被挤到哪去了?”哪也没有挤,两者是相容的,《意元体》就在脑细胞处“晃晃荡荡”的,脑细胞也不影响《意元体》。脑细胞占了位置,《意元体》照样还可以存在。打个比喻,普通空气里面来点水蒸气,空气和水蒸气相容,也没有发生更大的变化(实际还是有点变化,水分子占了位置,氧气、二氧化碳等就占不上了)。大家没事就经常琢磨《意元体》:《意元体》是个怎么样的状况,相容是什么样的,它里边怎么活动呀?总这么去琢磨,脑子不知不觉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悟”。意识的含义和《意元体》简介这两部分内容是联系到一起的,讲《意元体》的特性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领会意识的含义。



我们讲了意识活动的形成以及意识活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从人类发展史上看,意识活动是逐步形成的。通过劳动、脑的发达、手的劳动技巧更加精细化、发音器官的逐步完善等因素的作用,而慢慢发展起来。从一般的发声到简单语言,从简单语言到复杂语言,意识和语言相并而行逐步向前发展。从个人来说,就不是这样了。他(她)首先接收了遗传下来的现成的脑子,这个脑子是发达的,功能是完善的。它所具备的特征就是人类几百万年以及现代几千年的文明积累的成果,这样的脑子已经具备了思维和支配发音的功能。而且,人体各组织器官也有了各种功能。个体的人就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始建立起意识活动。一个受精卵只有生物特性;慢慢发育成一个胎儿,有了人的特性;生下来之后才变成一个独立的人;在此之后,通过语言的学习而逐步形成意识活动。在人类发展史上,语言和意识是同步进行的,而且意识、语言的发展以实践、劳动为主体,以形体的变化为根本。先有形体,后有功能。而现在的人,是以意识为主体,接收成人语言后而内化到里面去。当然这其中也有物质,语言和具体物质相结合(即主体和客体相结合)建立起意识,是这样一个过程。



现在的心理学家、哲学家没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认为人里面存在一个先天的文化结构、先天的语言结构、先天的意识结构及先天的意念结构(我说话,你能听懂)。但是,不同的国家,词汇、语法以及发音法的符号等都不一样,如中国的语法和德文语法有明显区别,和各国语法也都不一样,那先天的语言结构是怎么一回事?就没法解释了。



其实,人所具备的先天条件是什么呢?只是有了《意元体》,《意元体》能够反映客观世界,以及人体还具备了发音的条件,但如果没有外来的因素参与混化,也不行。外来的因素——语言、客观事物的信息进来和《意元体》一混一化,才形成意识。而到现在为止,一般人的《意元体》还不能接收超常智能的信息而进行混化,还是个偏执的《意元体》,认识世界仍局限在常态智能里面,还需要进一步向前发展。从偏执《意元体》进步到圆满《意元体》、浑化《意元体》,意识活动从常态智能进入到超常智能的境地,这就是意识活动尚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在意识分类里面讲了感觉运动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体察思维和特异思维。这五种意识是有区别的,它们在人类发展史上有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感觉运动思维在动物身上就有了,这种思维形式是意识和感觉直接结合在一起的。



人处在婴儿时期也以这个为主,而且成年人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出现的感觉和运动意识也是感觉运动思维。如叫一声“小李”,“唉”,小李一听就答应,没有更多的分辨,这个过程就是感觉运动思维。形象思维也是人和动物都有的,但动物不是很完善,只是初步的、很简单的。形象思维已是作为人的正式思维方式了,它比运动思维前进了一步。练气功在一定阶段上、一定程度上、一定意义上要强调形象思维和感觉运动思维,而逻辑思维也是要用的(以前对这一点没多讲,是怕大家搞混了)。比如来了杂念,要去除它、对治它,这本身不也是属于逻辑的吗?所以搞气功完全丢掉逻辑也不对。



实际上一开始只是把逻辑思维脱离开逻辑性,让它和形象思维、感觉运动思维去结合,使逻辑思维有了新的内容。这也是逻辑。然后是体察思维,它把感觉思维变得更自觉了。体察当中需要有指令,而对指令本身也是要体察的,所以体察就把感觉和运动结合到一起了。最后到特异思维——有超常智能之后的思维方式,普通人的灵感也属于特异思维。


2013/02/15 写整理于 香港


繁體字

講意元體就是讓大家更好地領會意識的含義

龐老師講的練功道理和故事(188)

(摘自《智能氣功科學精義》輔導材料)

余 洋
整編


腦細胞與《意元體》是相容的,腦細胞一興奮(電興奮),腦細胞周圍的能對信息起反映的那一部分混元氣一下就傳到《意元體》中來。本來《意元體》是很均勻的,某些腦細胞一興奮,就影響它周圍的混元氣,混元氣是很彌漫的,就互相連上了,事物的形象就出來了。否則,一個一個的細胞,它們怎麼能反映出一個整體來?它們本身顯不出來,整體是由混元氣連成的。整體形象形成後,再經《意元體》不同的層面互相反映,就產生了意識活動。意識活動的產生是由《意元體》這種非常均勻的特性決定的。非常均勻了,只要進來一點信息,使它不均勻了,就可以顯示出來,就跟鏡子一樣,鏡子面非常平,其反射率比較平均,當光線有一點不一樣時,就反映出來了。但鏡子只是一個平面,只能有一個反映,而《意元體》有無數個平面,無數個平面互相反映,就能認識事物。



打個現代科學的比喻。聲音、形象通過電的變化可以轉換為電磁波,電磁波被電視機接收後,又可以變換為聲音、形象再顯示出來。這樣,把《意元體》可比作電視機,它可以接收每一個腦細胞發放出來的信息(猶如電磁波),同時又可以把這些信息直接轉換成意念活動。之後,這些意念活動再反過來又可以作用到腦細胞。所以《意元體》有許多功能,而轉換功能屬於《意元體》的參照系,參照系本身既可接收又可發放,像雷達一樣。通過這樣的比喻,大家可以更好地來領會腦細胞活動和《意元體》活動的實質。這裏邊,空間中的電磁波還可以互相重迭,腦子裏也如此,《意元體》它有無數個反映層面(相當於頻道),意識活動也可以互相重迭,如同你開哪個頻道就可以接收那個電臺的信號一樣。



大家要經常把意識活動認真地想一想,琢磨琢磨。“《意元體》裏腦細胞被擠到哪去了?”哪也沒有擠,兩者是相容的,《意元體》就在腦細胞處“晃晃蕩蕩”的,腦細胞也不影響《意元體》。腦細胞占了位置,《意元體》照樣還可以存在。打個比喻,普通空氣裏面來點水蒸氣,空氣和水蒸氣相容,也沒有發生更大的變化(實際還是有點變化,水分子占了位置,氧氣、二氧化碳等就占不上了)。大家沒事就經常琢磨《意元體》:《意元體》是個怎麼樣的狀況,相容是什麼樣的,它裏邊怎麼活動呀?總這麼去琢磨,腦子不知不覺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就是“悟”。意識的含義和《意元體》簡介這兩部分內容是聯繫到一起的,講《意元體》的特性就是為了讓大家更好地領會意識的含義。



我們講了意識活動的形成以及意識活動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從人類發展史上看,意識活動是逐步形成的。通過勞動、腦的發達、手的勞動技巧更加精細化、發音器官的逐步完善等因素的作用,而慢慢發展起來。從一般的發聲到簡單語言,從簡單語言到複雜語言,意識和語言相並而行逐步向前發展。從個人來說,就不是這樣了。他(她)首先接收了遺傳下來的現成的腦子,這個腦子是發達的,功能是完善的。它所具備的特徵就是人類幾百萬年以及現代幾千年的文明積累的成果,這樣的腦子已經具備了思維和支配發音的功能。而且,人體各組織器官也有了各種功能。個體的人就在這樣的基礎上開始建立起意識活動。一個受精卵只有生物特性;慢慢發育成一個胎兒,有了人的特性;生下來之後才變成一個獨立的人;在此之後,通過語言的學習而逐步形成意識活動。在人類發展史上,語言和意識是同步進行的,而且意識、語言的發展以實踐、勞動為主體,以形體的變化為根本。先有形體,後有功能。而現在的人,是以意識為主體,接收成人語言後而內化到裏面去。當然這其中也有物質,語言和具體物質相結合(即主體和客體相結合)建立起意識,是這樣一個過程。



現在的心理學家、哲學家沒有把這個問題搞清楚,認為人裏面存在一個先天的文化結構、先天的語言結構、先天的意識結構及先天的意念結構(我說話,你能聽懂)。但是,不同的國家,辭彙、語法以及發音法的符號等都不一樣,如中國的語法和德文語法有明顯區別,和各國語法也都不一樣,那先天的語言結構是怎麼一回事?就沒法解釋了。



其實,人所具備的先天條件是什麼呢?只是有了《意元體》,《意元體》能夠反映客觀世界,以及人體還具備了發音的條件,但如果沒有外來的因素參與混化,也不行。外來的因素——語言、客觀事物的信息進來和《意元體》一混一化,才形成意識。而到現在為止,一般人的《意元體》還不能接收超常智能的信息而進行混化,還是個偏執的《意元體》,認識世界仍局限在常態智能裏面,還需要進一步向前發展。從偏執《意元體》進步到圓滿《意元體》、渾化《意元體》,意識活動從常態智能進入到超常智能的境地,這就是意識活動尚需進一步完善的問題。


在意識分類裏面講了感覺運動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體察思維和特異思維。這五種意識是有區別的,它們在人類發展史上有個從低級到高級的進化過程。感覺運動思維在動物身上就有了,這種思維形式是意識和感覺直接結合在一起的。



人處在嬰兒時期也以這個為主,而且成年人在非常緊急的情況下,出現的感覺和運動意識也是感覺運動思維。如叫一聲“小李”,“唉”,小李一聽就答應,沒有更多的分辨,這個過程就是感覺運動思維。形象思維也是人和動物都有的,但動物不是很完善,只是初步的、很簡單的。形象思維已是作為人的正式思維方式了,它比運動思維前進了一步。練氣功在一定階段上、一定程度上、一定意義上要強調形象思維和感覺運動思維,而邏輯思維也是要用的(以前對這一點沒多講,是怕大家搞混了)。比如來了雜念,要去除它、對治它,這本身不也是屬於邏輯的嗎?所以搞氣功完全丟掉邏輯也不對。



實際上一開始只是把邏輯思維脫離開邏輯性,讓它和形象思維、感覺運動思維去結合,使邏輯思維有了新的內容。這也是邏輯。然後是體察思維,它把感覺思維變得更自覺了。體察當中需要有指令,而對指令本身也是要體察的,所以體察就把感覺和運動結合到一起了。最後到特異思維——有超常智能之後的思維方式,普通人的靈感也屬於特異思維。


2013/02/15 寫整理於 香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