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1日 星期四

21-12-2009 怎樣來看一個人開悟沒開悟? 答疑 (115-67)

怎樣來看一個人開悟沒開悟? 答疑 (115-67)

怎樣來看一個人開悟沒開悟?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661】怎樣理解,人的意識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特徵和內容?

      從智能功來講,人的意識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特徵和內容。這一點和當代心理學相仿佛。意識發生論是近幾十年心理學的一個大的進步。皮亞傑研究了兒童心理,研究認識過程及其發展。認為人在不同階段有不同意識內容,這一點也應該符合唯物辯證法。當然皮亞傑的認識發生論講得太機械了。因為他觀察太少,只觀察周圍的幾個孩於。但他畢竟認為意識是從小孩了沒意識發展過來的。這為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提供了一個科學基礎。西方科學的發展逐步接近辯證唯物主義。但他們就是不敢承認。他們口頭上講:“我是反對馬克思主義的。”但實際上他們的研究是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了雄辯的證據。在幼兒時期的意識,只是和感覺,運動結合到一起的意識活動,也叫感覺運動思維。小孩子一動,腦子發個命令就直接對生命活動起作用了。到了幼兒、兒童時期就開始完整的形象思維,可以不是直接對生命活動起反應了。腦子裏開始有了主觀世界,到了成年有了“邏輯思維”。到了高級階段就是“特異思維”。當然還有練功初級階段體察生命運動的思維。我們智能功的意識論講人的意:識有這麼多的表現形式。

【662】怎樣來看一個人開悟沒開悟?

      看一個人開悟沒開悟,就是在關鍵的時候打激他一下,看看他還能不能冷靜地處理。以前說有兩個和尚,一個和尚已經開悟了,另一個和尚知道他開悟了,但是不服氣。在一次過河的時候,另一個和尚把他推到了河裏去要淹死他 在這麼緊張的時候,他那兒還是空空蕩蕩的。一般人肯定會說:“怎麼回事?”而他卻說:“原來如此。”心裏面很明白、很清楚。如果你能做到不論外面怎麼動,心裏不動,心裏面明確起來,那就解決問題了。

      佛家講開悟的時候,往往是亂七八槽,鬧得你沒轍兒的時候,心裏想、想、想、沒有往外放出來,裏面一動彈,一下子開悟了。有一個和尚,講法講得很好了,一個有本事的和尚找他去了,談了幾句話說:“你這個不行,找某某去吧,他是一個渡船的和尚。”他也不認識。找到那兒跟他一說話,那和尚問了一個禪宗的問題,剛說了幾句,便一杆子把他打到河裏去了,叫他趕緊說。他這麼要一說,一想,開悟了。如果你想“淹死了,淹死了。咕嘟咕嘟喝水了”,哪就壞了。在非常緊的時候,往心裏面一去,沒想別的東西,就開悟了。在那個時候想問題很緊張,要淹死了也很緊張,一出來又把他按進去,出來又按進去,要死的時候心裏還想 着問題,又不能說出來,一下全身通了。所以說並不是不能想,應該想而不執 着,從內裏統一起來,那才行。到了後代的道家真正有修行的講三家合一,學佛家的性功。

      古人把識神、元神對立起來,而智能氣功認為它們不對立,識神本身就是元神活動的表現。只是加上了欲望,加上了執 着。佛學就講有個“執 着”,第七識,這樣就好講了。道家光講元神,識神就不太好講。意識一執 着就成了虛妄。不執 着就相當“開悟” “明心見性”。但不是不說話了,不幹事了,不想事了。開悟之後他們也寫書, 着作,也 着了好多經典以及對經典的注解。他們也動腦子,他們的意識活動怎麼就不是虛妄了呢?因為他心裏象明鏡似的,心裏清清亮亮的,外面該幹什麼就幹什麼,而不像一般人心裏想什麼,嘴裏就說什麼、幹什麼。

【663】從意識活動的形式內容,怎樣來對意識活動進行分類?

    (1)直觀的運動、感覺意識活動

      就是嬰幼兒的感覺運動思維。小孩的腦子還沒有概念性活動。但開始有了思維活動了。比如大人教小孩走路:“走、走、走”,小孩雖然會說走這個字,但不懂得走這個概念是什麼。腦子裏一想走,要邁步的時候,並不是想個走的概念,而是一下子就變成走的動作了,這是運動思維。感覺思維呢?比如一碰到燙的東西,腦子裏並沒有燙的概念,就知道是燙,一燙就要跑。小孩在沒有學會說話之前,或剛剛學會說話不長的時間這一段,基本都是感覺運動思維。現在搞心理學只認為感覺運動思維是簡單、幼稚的思維,實際來說,感覺運動思維有它的好處,因為這時的腦子最簡單、最省事、生命活動和意識活動直接結合到一起了。

      練氣功就要練到一動彈馬上起反應。其實,人的好多緊急動作基本上都屬於感覺運動思維,比如司機看到前面有人,趕緊來個剎車動作,這個剎車的複合動作是意識支配的。一看見前面有東西,腦子並沒有出個概念說:“壞了,要死人了,我得快剎車。”就是在那一剎那,全身都動起來,意識一下子過去。在非常緊急情況下的跑、跳,產生一種急的力量,也是感覺運動思維。腦子裏沒有想“我要跳,我能不能跳過去,我要努力,……。”意識活動一下子和生命活動結合到一起了。小孩有時候打你一拳還挺疼,一不注意,跟你一抓,覺得這麼疼呢,他雖然沒有說‘打死你”,也不懂得什麼叫死,他要真懂得什麼、要打死的話,還真的難免就被打死了。意念和形結合到一起,形神合一了,練氣功就要練這個東西。

  (2)與事物形象相關的意識活動(即形象思維):

      認識過程是從感覺到知覺,到表像。表像是一個事物的完整形象,是事物多方面的信息複合到一起了。完整的形象對事物的信息的含量比較多。一般來說,藝術型的人形象思維比較多,所以好多藝術型的人練氣功得氣快,他會入角色。有的演員如果懂了氣功道理之後,他會體會,會想“我要入角色”,入到氣功的角色裏去,就出了功能了。以前說有個唱武戲的,武功挺好,上臺之後,一上去把人給斬了。說是因為沒有拜神仙,神仙怪罪了,出了事故。其實是那個人是進入氣功態了,形象思維很容易調動氣。我們不要以為形象思維是初級思維,邏輯思維比它高級,這不一定。打個比喻,我們從這兒走到秦皇島走一天,明天同一時間沿同一路線返回,必然有一個時間,兩天在相同的時間經過同一地點。如果用邏輯思維、高級數學來計算那就費死勁了。因為要考慮到實際情況,坑坑渣渣的路,速度前後也不等,如果用形象思維、去設想兩個人同時出發,很容易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所以用形象思維搞整體性思維是有意義的。練氣功就是要整體性思維,它調動氣比較多。兒童從三、四歲(早的二、三歲)就開始形象思維了。

  (3)運用概念的意識活動:

      就是腦子裏面想問題,“我今天去不去啊”“上不上課呀”這些東西,是普通的思維方法。由於這種思維是把形象抽象之後,脫離開具體事物形象了,對氣連帶就少了,但概念也含有信息量,只是我們不善於用它。所以一般人用概念思維想問題的時候牽動的氣就比形象思維少一些。如果我們學會了用概念思維和生命活動相連,那就是進一步的思維方法了。人類在進步嘛!這一點我們和佛學也不一樣。佛學說把概念都得去掉才行,其實不是,把它與生命活動連上就夠了。

  (4)體察生命活動的意識活動:

      現代西方心理學有一派叫內省心理學,本世紀初的詹姆土就是這一派的。內省就是體察身體裏面,它只是觀察自己而不會改變自己。練氣功的體察內在生命變化比它更加具體、更加深刻、內容更加豐富。練氣功的體察要改變生命活動,一邊體察一邊感覺,即內向性運用意識。一般的人不會,現代搞心理學的有少數人會內省,但他那個內省跟我們的內向性運用意識不一樣,這個問題曾在《智能氣功科學概論》談到過,但內省也算體察。一般來說,氣功的體察是安安靜靜地體會、觀察,也叫靜觀。這種觀察不是用眼睛,而是用特殊的感覺來看裏面,以前把它叫做內視,出現的感覺叫內景。在觀察的時候,一般不要邏輯判斷。

  (5)特異的意識活動:

      它指氣功功能和特異功能人特有的意識活動,是比形象思維高了一個層次或幾個量級的整體性思維。形象思維基本上屬於空間性的整體思維,而特異思維是包括了時空整體的思維形式,它可以對事物的空間結構和時間結構的整體性同時進行思維,它屬於超常思維。跟一般人的意識活動就不一樣了。一般人有沒有這種思維呢?有,人們說的靈感,以及做夢時夢到一些正確的東西即屬此,但這是不自覺的,人們還不能控制它。我們練氣功就是要把以前生命活動中有的東西規律化,並學會控制它。我們慢慢掌握規律之後,要來靈感,一晃腦袋就來了。其實很多思考跟靈感差不太多,靈感你沒感覺到,思考的時候想想把問題想起來了。靈感也是整體性思維,我們曾在《智能氣功科學概論》“練氣功的效益”中談到過這個問題,這兒就不多講了。
 
【664】從意識活動的物件內容,怎樣來對意識活動進行分類?
  (1)科學意識活動:

      指符合理性的抽象的概念之間互為仲介的邏輯辯證運動。科學意識是概念之間互為仲介聯繫到一起。比如,想一個定理,這兒的概念又跟另外的概念聯繫,彼此我介紹你,你介紹我。我們腦子裏的常識一般屬於科學意識,當然不都是。

  (2)藝術意識活動:

      指以情感為仲介,如感知,理解、想像、認識等心理活動融合在一起的整體式的意識活動,這類意識活動也是在“第二映象空間”進行的。意識活動對外界的藝術信息接受了之後,首先刺激你的情感——辨別好壞,進行理解,然後產生情感,根據它進行想像,這樣產生認識,藝術意識活動是這樣一個過程。藝術意識的認識、想像跟科學的認識想像不一樣,科學不帶情感,藝術不然,接受這個高興,接受那也許就不高興,這是據自己的喜好和心情來決定。

      但藝術畢竟也還有它的生命性,它可以直接對生命活動起好的作用,如果加上意識一強化不就更強了嗎?一般人現在述不懂得這個道理。真正懂得什麼藝術對生命活動是好的,藝術意識慢慢就走向氣功的藝術意識了,科學的想像,理解、認識是對自然之物的本來的認識;而藝術以情感為中心,想像、理解都是為情感來搞的,想像、理解、認識與情感是一個整體。藝術意識由於以情感為中心,而情感又接近 “道德”了,跟第一映象空間連接得比較緊密,所以氣功意識和藝術意識有相關性。我們講修養意識的時候,也講通過修養藝術意識,來加強調動氣的能力。當然也不是讓大家現在都搞藝術去,但若增加點藝術細胞,整體性就比較強了。

  (3) “道德”意識活動:

      指圍繞人生價值模式進行的各種意識活動。這是參照系層面進行的意識活動,是基礎層面的意識活動,它對人的情感,情緒可以產生直接影響。

  (4)氣功意識活動:

      完美自身生命活動的意識,這是貫穿第二映象空間、第一映象空間以及參照系的意識活動,它還將引導人向更高層次——第三意識空間即特殊意識空間過渡。氣功意識是貫穿三個的,講意識的層次的時候還要講這些問題。

    在講《智能氣功科學精義—修養意識》時,講過科學意識、藝術意識、 “道德”意識和氣功意識,所以這裏講得比較簡單。

【665】從意識活動的指向,怎樣來對意識活動進行分類?

      我們從意識活動的指向來分類,就是指當我們進行意識活動的時候,意識活動指向什麼地方,在想什麼來說的;根據意識活動的這個方向,我們分了兩個類型:內向性運用意識與外向性運用意識活動。

【666】什麽叫作“外向性意識活動”?

      外向性意識活動,就是不練功的人的意識活動的規律。這個外向有兩層意思:

      一層意思是指想的內容的指向是《意元體》以外的內容;

      另一層意思,泛泛的來說就指的和自身生命活動不相關的內容。比如看這個水杯,意念一想這個水杯,這個水杯是和你的生命活動沒關係的,是自己生命活動以外的東西。這樣一想便離開自身生命活動了,往外面去了,這是泛泛地說外向性。

      嚴格講只要離開《意元體》都叫外向。比如我們作神與形合,想身體,這也應該叫外向,因為離開《意元體》了,你不是把意識返回《意元體》去,想的不是《意元體》本身的內容,所以這樣的活動也應該算外向。

    當我們想某一個事物的時候,一般會圍繞 着這一個中心事物向外擴散去想。如今天我們同學們來上課就會想:“今天我們老師講什麼呀?怎麼講?”或者: “我上課去,從幾點開始上禮堂去。”像這樣的問題,都是圍繞 着上課這個中心內容來想的。從一個中心事件往外延展,擴展出去的,這也叫外向。所以,一般不練功的人基本上都屬於這樣的外向性活動。平時人在健康的時候,一般的思考問題是把精神放到外面去了,散開了,這就是外向性運用意識。一般的人都是那麼搞的。

【667】科學家們精神很集中地考慮問題,這也屬於外向性運用意識嗎?

      科學家們不是精神很集中地考慮問題,這也屬於外向性運用意識嗎?其實做任何一項工作的時候,他們考慮問題都是在向外延展,像記憶、聯想。思維向外擴展的,所以這些內容也屬於外向性運用意識。從我們氣功來說,外向運用意識最大的一個毛病就是通過意識的外向,把氣引 着往外走了。經常考慮外面的東西多了,氣也就連到外面去多了,氣往外面一散就不容易集中,這樣氣就容易耗散了。我們常人混元氣在皮表上多,這也是和意識的外向有關係。
 
【668】什麽叫作“內向性意識活動”?

    內向性運用意識是練氣功的人,或者是搞內省的自己省察自己裏面的狀況的意識活動。這種意識活動的指向正好和常人的外向運用意識相反,是指向裏的。一方面是意識指向運動自身,是把我們散出去的意識和我們自身生命活動相結合。

      傳統氣功裏面練呼吸,通過調息把精神注意到呼吸活動上來;還有通過體察自己聲音(聽呼吸,聽心跳)把我們的意念活動和生命活動結合到一起,不往外散了。一開始是這麼結合。在深層次不僅是和一般生命活動相結合了,還要直接的和我們的精神相結合,《意元體》了(不過想《意元體》比較難,因《意元體》無形無象。意念一想一動,想的就不是《意元體》了)。我們智能氣功一開始練功是把意識和形體相結合。形體裏面有有形的形體,還有形體裏面的氣,一層一層的,然後和《意元體》相結合。直接和形結合,可以;和氣結合,也可以;和意識結合、和神相結合也可以。一個比一個難,一個比一個高級。禪宗的“明心見性”就是把意念直接和《意元體》結合。

【669】怎樣理解,“以一念代萬念”, 一集中也屬於內向?

      再有就是把複雜的意識活動集中起來。比如說,我們一般地考慮問題,總是圍繞 着一個中心前思後慮,左思右想,想得很複雜。練氣功就不是,在複雜的意識活動中直接想單一的。一個把精神集中在一個單一的事物上,就這麼一個念頭,不考慮別的。比如練捧氣貫頂法,就是推拉,就這麼簡單。以前是要求安靜,入靜。我們講就是《意元體》反映事物,要增加自身的靈敏度,減少擾動。我們採取的是律動(有規律的運動)的方法。這樣就內向集中了,一集中也就屬於內向了。從具體事物想的時候,集中就是內向,然後把集中的念頭再返回生命活動中,這就是全部的內向了。禪宗功法比較簡單,要求“以一念代萬念”,如果做到一念代萬念,人安靜了,處於自然狀態,氣血就流通了。

      如果能把那一個念頭集中起來,把集中的念頭和形體生命活動集中到一起,那麼強化生命活動的作用會更強大一點。佛家一禪、二禪,那種安靜程度要比一般練氣功的程度好得多,但他們身體裏面氣的變化並不是非常明顯。就是、因為佛家單純地強調了神,沒有把那個單一的活動和我們這個形體生命活動結合起來。所以佛家練禪宗,他們改變身體健康狀況要慢。道家的一些功門是把神和氣相結合,神和氣主動一結合,念頭內向集中的同時返到身體的生命活動中來,這麼一搞力量就強了。我們智能氣功既是要集中,又要和生命活動相結合。和生命活動相結合,我們有形的結合、氣的結合、神的結合不同層次內容。我們集中了的精神向內於自身,就不知不覺地把氣向裏面收了,和生命話動相結合了。這樣氣就不容易散,而且氣集中過後,神的功能也強化起來了。

【670】為什麼說,我們練智能氣功的總的宗旨——不是“獨善其身”而是“兼濟天下”?

    這樣神氣形的功能就統一、強化了。在過去,儒家把這個強化了的整體生命活動用來做事業,作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道家和佛家把強化了的整體生命活動用來益壽延年,用到自己的長生不老上。我們智能氣功是兩個都幹!既要做事業,也要長壽,既不能光做事業不管長壽,也不能光管長壽不做事業。我們智能功兩頭都沾上。因為傳統氣功,光練自身的精氣、神,我們智能功既練自身精氣神,還要練大自然界的混元氣。把大自然界的混元氣用起來,一組場既可以幹事業又可以強化自身。智能功就是融利己於利他人之中。同學們學了這些內容,都要隨時隨地的聯繫我們智能氣功的總的宗旨——不是“獨善其身”而是“兼濟天下”。

      昨天我們曹付院長還跟我講,這次他上漳洲去汫課,60多歲的老人從韶山坐火車去,但沒買上坐票,帶了個小馬紮兒,就坐在火車的走道上,這麼一天一夜過去。一到那就安排了上午、下午兩場報告,晚上還加了一場。他說,第三場往那一報告就覺得頭有點暈,怎麼辦呢?他就在課前先組場,一組場就覺得混元氣來了,精神就好起來。所以組場不光是給別人組,其中也包括了你自己。我在外面講課也這樣。“龐老師你老講課,口開神氣散怎麼辦?”我說,“每次講完課我給大家組組場,這一組場給大家治了病,我也解了疲乏!”所以,我們智能功把通過內向性運用意識之後建立起來的整體,這個強化了的整體,既要用於養生,來增強我們每個人的身心健康水準,同時又要去幹事業。

(續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