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1日 星期四

30-12-2009 怎樣理解佛家說的“因緣”?答疑 (115-73)

怎樣理解佛家說的“因緣”?答疑 (115-73)

怎樣理解佛家說的“因緣”?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721】一般的主動性的或者是指令性的意識活動產生的過程是怎樣的?

    我們腦子裏面出現了一個念頭,這個念頭首先經過了原始的啟動:在我們大腦皮層的腦神經細胞動力各方面的影響下,《意元體》裏面反映出來的信息互相作用、互相競爭,其中有的信息到最後佔據了主導地位,形成一定的特殊的信息結構、也叫作信息序。

    當這個信息形成一個序的時候,在腦子裏面就產生初步的能量集聚,能量一集聚就引起《意元體》的變化,然後《意元體》就作用到腦神經細胞。這個時候,一方腦神經細胞會向效應器官傳遞,另外一方面,腦神經細胞一起反應,也會回饋到《意元體》裏面來,使這個信息序強化起來。

    如果這個信息序和腦神經細胞發出的信息作用到效應器官,就產生一個自然的、合乎我們要求的行動。行動產生以後,再通過傳入神經把信息傳回來,進一步校正、修改意識活動的內容,或者是連續進行下去。這是一般的主動性的或者是指令性的意識活動產生的過程。

【722】我們腦子裏面產生的意念是非指令意念的過程是怎樣的?

    如果我們腦子裏面產生的意念是非指令意念,比如大家考慮、息索問題,這樣的意念的產生,實際上也是這麼一個過程。你為什麼要思索呢?可能受了外界的刺激,別人講什麼提醒了你,也可能自己腦子裏突然回憶起什麼東西。比如你就這麼呆 着,突然之間想到:“哎,我昨天幹什麼去了?”然後就連續想下去了。那是《意元體》裏眾多的信息互相互作用,引起了你想“昨天幹什麼去了”。“我昨天幹什麼去了”,你看這是多少個辭彙呢?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概念,都標誌 着一定的內容,這些內容,從混元整體理論來講,都有一個特殊的標誌,標誌它本身的特殊性的時空結構。從昨天到今天是個時間結構,昨天那一天,你在空間裏面幹什麼去了,這是空間結構。任何一個概念都是一個時間和空間的結構,所以當你一想“昨天幹什麼去了”,這個概念就把昨天到今天這個時間結構和昨天你去幹事情的空間結構在腦子裏面勾畫出來了。因為《意元體》相容性很強,裏面包含了無數信息,所以當你一想“昨天幹什麼去了”,當然你考慮昨天幹什麼去了是指一般有意義的事情,不是指諸如早晨起來吃飯、刷牙之類的生活瑣事。這樣,腦子裏就會發出個指令,根據這個意識、概念所含的時空結構,把這件事情串連到一起了,時空結構串連、一聯合,腦子裏就“嗚嚕嗚嚕……”這一切都出來了。我們的思維、思想就是這樣進行的。如果我們回憶書上一些知識,那實際上也是個指令,是給《意元體》下回憶指令:我要回憶一下什麼什麼東西。這麼一掃描,把那時空結構拿出來,根據一個總體事物的時空結構一聯繫,一想像,把有關的東西聯繫到一起。這個思維就產生了。

【723】為什麼說,腦子裏產生的各種念頭都是有緣故的?

    有人說,我沒有這樣的指令,腦子裏信馬由韁,想這個想那個。那是因為腦子裏有很多時空結構,它碰上誰就是誰。但是這個碰也不是偶然的,有它的必然性。腦子裏隨便出一個念頭都有它的原因,現在同志們一下子還找不 着這些原因,因為它非常細微,比如腦子裏面突然一想:我家裏面有什麼事情,可能是家裏面念 着你:我兒子(或閨女)在氣功中心上學,現在那裏天冷,衣服怎麼樣?媽媽在家裏一念叨,這本身就是一個信息。這個信息化到空間,你腦子裏可能不知不覺地接到這個信息了,就一下產生想家的念頭。所以我們腦子裏任何一個念頭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都是宇宙大自然當中萬事萬物各種信息互相作用的結果,可能是你身體外面的,也可能是你身體裏面的。突然自己一想:“哎,怎麼不舒服呢?”因為你身體裏面難受了,那個信息反應到《意元體》裏面去了。突然想起幾年前的事情了,因為不管多長時間的信息都在空間當中放 着呢,可能你的《意元體》接受了那個信息,或者說你現在的狀況和你若干年以前接受那個信息時的狀況有了相同性,一下子刺激你了,就覺得敏顯了一點。所以腦子裏這些念頭的產生都是有緣故的。

【724】怎樣理解佛家說的“因緣”?

    佛家說“因緣”,如果說大自然界事物變化的內在矛盾、事物的變比內因就是佛家說的“因”,外因就是佛家說的“緣”,這麼講就成了唯物主義。其實佛家講“因緣”可不是大自然界萬事萬物變化的這個因緣(當然也講這個因緣),主要是講我們腦子裏一個念頭一產生就有因有緣,你念頭一動,萬物就變化。講的是意識裏邊互相攀緣飛、無明的攀緣,跟猴子一樣,攀這個攀那個去。意識裏邊每一個念頭都是有因有緣的。其實佛家講對了一點,就是信息。

【725】怎樣理解儒家說得“喜怒哀思末發謂之中”?

    一個意識活動的產生都有它的客觀的物質基礎,只是這個過程我們還感覺不到。將來我們的意識非常非常的靈明瞭,《意元體》清明度非常高了。《意元體》不隨便動了,那時候就能“看”到外面一來,反應一下。能感覺到這些反應過程了。我們現在反應的只是這兒有個張三,這兒有個李四……反應大的,而非常微細的就反應不出來了,將來功能強了,非常微細的東西也能反應出來。非常短暫的東西也能反應出來,就能按照儒家所說的“發而皆中節”,外面是個什麼東西,你反應的正合適。這個正合適還不能完全按照自然現象反應,它得符合人的常態智能、超常智能這種生命活動規律去能動地反應。那樣反應正合適,“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稱為“和”,正合適。你在沒接受外界刺激的時候就安安靜靜,“喜怒哀思”未發,情緒也沒有,念頭也沒有。不是信息經常來嗎?是經常來,但還沒有集合成能量。所以儒家說得不徹底,“喜怒哀思末發謂之中”講得還不夠細緻,只是講的一般的活動。

【726】“情緒”我們按照心理的要求下了個定義是怎樣的?

    意念的產生和情緒的產生,這兩個是意識活動最基本的活動內容。意念,是在《意元體》裏面通過概念來反應的人的生命活動;而情緒的產生又比意念活動更基本一點了,因為情緒不僅人有,動物也可以有(可是動物就沒有意念了,它只有簡單的形象思維性的東西,而運用概念、邏輯推理就沒有)。

    到現在為止,心理學家們還沒有對情緒下出非常權威的定義,一般都說情緒是個複雜的心理過程,要通過表情表現出來。我看了一些心理學參考書,裏面對這個問題表述還不完全一樣。我們按照心理的要求下了個定義:情緒是由某種刺激(外在的刺激或內在的身心狀況的刺激)引起的個體自覺(自己能感覺到)的心理失衡狀態,並且通過表情表現出來,從而以快樂、憤怒、恐懼、悲哀為基本表現形式。這個定義不是按混元氣來講的,它沒什麼特殊,只是把現在的心理學給綜合了一下(現在對情緒機理的認識有幾個學派,不同的學派對情緒的認識是不一樣的)。
 
【727】“情緒”是怎樣的從心理影響到生理,從而改變了生理?

    我們認為情緒的產生不是憑空的,要受到刺激,情緒的產生是對刺激的反應。這個刺激可以是外邊來的,也可以是從身體裏邊來的。引起的反應就是我們的精神狀態(心理狀態)和平時安安靜靜、完全正常的狀態不一樣了,往一處偏了,失去平衡了。大腦平衡主導 着生命活動,出現失衡狀態就要在生命活動中體現出來:快樂、憤怒是積極向上的、興奮的;恐懼悲哀是消極向下的、抑制的。現代心理學把情緒分成八大類,有的分成六大類,也有分成四類的,也有分成兩類的一興奮、抑制。我們按照興奮、抑制簡單歸納為四個表情,這四個方面互相一作用可以產生出很多的情緒來,那完全屬於心理學研究範疇,不是我們研究的內容了。一般最普遍的,就是快樂、憤怒、恐懼、悲哀。

    情緒和 “自我”、 “自我”意識是緊密相關的,它以《意元體》參照系作為對客觀事物刺激的一個衡量尺規,而我們的參照系和 “自我”意識與整個人的生命活動是直接聯繫在一起的,所以當我們的情緒一發生變化、意識變化,它就要通過參照系( “自我”意識)影響生命活動。人的生命活動一發生變化,人體的生理也就發生變化了,這就從心理影響到生理,從而改變了生理。  

【728】動物的情緒是怎樣產生的 ?  

    這裏只原則地講一講。從一般來說,情緒產生是動物進化的結果。動物也有情緒。拿狗來說,你打它打得厲害時,它憤怒了。耳朵一聳、尾巴一撅,哎你來了;如果你這個人厲害。拿電棒一電它,它就耷拉 着耳朵夾 着尾巴跑了。動物的情緒怎麼來的呢?動物在長期的生活過程當中,受了不同的刺激,各種刺激都會引起混元氣的混化,不同的混化對生命活動就起不同的作用。有的受外界混元氣的刺激後生命活動旺盛了,就通過各種形體變化表現出來;有的刺激使生命活動受到抑制。同類的刺激反復重複,就不自覺地形成外在的表現一情緒。比如動物害怕、恐懼時,有時也哆嗦。為什麼哆嗦?就是在生活當中受到刺激了,對外面起反應需要產生更多的能量,哆嗦就是產生能量的過程,是生命活動當中的需要。經常這樣反應,反應習慣了,以後受到一個大的刺激就哆嗦,我們就說這是恐懼的表現。一般的生命活動受到外界的刺激引起了生命活動的變化,在不同生命狀態之下出現的生理反應,我們歸納後發觀,這種反應和神經系統及整個生命活動結合起來了,並且引起精神方面變化,我們給它起名叫情緒。
 
    比如狗。你給塊骨頭,它搖 着尾巴晃 着腦袋,表示高興。前年我們上雙羊分校做報告去。鎮黨委書記的愛人病了,羅老師去接她。她家裏養兩隻大狗,咬人特厲害,往人身上竄。羅老師給它發氣,一會它就不咬不叫了、再發發氣,摸摸它的腦袋,它晃 着腦袋還舔舔他的手。主人說;我們這個狗熟人都不讓摸?發氣後它舒服了,一舒服就高興了,快樂的表現——不再齜牙咧嘴咬了。象這種情況就是動物接受了外界的不同刺激之後,使它生命活動起了不同的變化,外在形體上有變化,整個生命活動有變化,而神經系統的表現也有變化,這一個綜合活動就是情緒。動物的情緒是這麼來的。

【729】人的情緒是怎樣產生的 ?

    人是從動物一層一層向前發展,演進、變化來的。所以到了人就和動物不一樣了,人的情緒不僅僅是因外界物質的刺激(動物主要是外面的物質刺激)而發,比如丟失了心愛的東西,會悲傷;別人搶你的東西,你會和他吵架。人還有精神刺激。所以人比動物要高級、複雜,而且人的情緒表現也更細膩了。我們平時講兩個人眉眼傳情,眼睛動一動就把意思領會了,有時兩個人出個怪相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了,就說明人的表情更複雜,而且成為人的高級生命活動的重要內容了。當然我們人的表情從遺傳上來的也有,剛生下的小孩子他也會笑。但是真正的表情、真正的情緒是生下來之後,在生活實踐當中,按受了不同的刺激後慢慢形成的。我們不要認為每個人的情緒都是天生的,有一部分是天生的,不都是天生的。

    一般來說新生兒也會有表情,也會微笑。小孩子睡 着了,一看小臉笑了,甚至於根據子宮檢查,胎兒在母親子宮裏,有時也咧咧嘴笑一笑。西方搞研究,發現胎兒在母體中,有時不知不覺臉上就有相當於笑的表情:肌肉收縮收縮,臉擠一擠。實際是人的神經系統形成之後,他生命活動進展比較順利,使每部分肌肉都要運動運動而增強生命力。那樣的笑不是屬於情緒的笑,而是生命活動的笑,和動物情緒也不完全一樣。

    現在科學家們研究地球上的各個民族剛生下來小孩的表情(我想這還不應叫真正的情緒,應叫作表情),似乎表露出情緒,實際上內在精神活動還沒有情緒內容,即使有也不多。新生兒有這個表情,隨 着年齡的增長,不僅民族與民族之間的表情不一樣(比如有的民族見了人高興就蹦蹦跳跳;有的人見了人高興是低腦袋恭敬你),而且一個民族裏面,每個人和每個人的表情也不完全一樣。比如高興時每個人的表情就不一樣,有的高興了就哈哈人笑,有的高興了兩眼一眯,有的高興了眼睛一抬,這是每個人在生活實踐當中自己建立起來的。有的人就喜歡那麼笑,讓他這麼笑他不會。光一個笑,一個雜誌上歸納了三十來種。這個人歸納得挺細微,但他就沒觀察幼兒的笑,對成人的觀察比較多。其實嬰幼兒好多表情,如果你們觀察多了。他有哪些表情,怎麼動,將來你就學他那種動作,就是練氣功。

【730】從混元氣理論來講,應該怎樣理解“情緒”?

    情緒的產生就是這麼來的:一個是遺傳,從動物那兒遺傳過來的;另一個是後大學習獲得的,在生活當中受了外界刺激之後引起生命變化的外在表現。生命活動和神經活動、人的精神,這幾個方面加到一起,這麼個複雜的、綜合的表現叫作情緒。如果從混元氣理論怎麼講呢?混元整體理論認為,情緒是人體混元氣與外界事物混元氣相混化,產生急驟變化的內在感受的特殊表現。內外混元氣一結合,整個生命活動一變化,裏邊有感受,外邊有表現,這就是情緒。

    到了人這個層次上,基本上各種生命活動部必須有情緒,不是高興就是不高興。你說我冷漠無情、麻木不仁,這也是情緒——麻木不仁的情緒。你只要有一個表現,就是你的情緒現象。按心理學說,情緒是失衡狀態,我們學了混元氣理論之後,這麼說就不對。說你的情緒正常,這個“正常”的框框怎麼劃?什麼叫正常情緒?這也歸納不上來。為什麼心理學家對情緒下不了一個有統一性、有權威性的定義?就是由於這個原因,他怎麼下定義都不合適。情緒是整體表現。你說平衡,情緒怎麼平衡?什麼叫心理平衡狀態?拿什麼作平衡標準?也沒個標準。噢,你這個臉一笑時有10個興奮度,一悲哀吋有0個興奮度,平均一下,平衡狀態為5,5那個臉得怎麼動啊?怎麼動算5、算平衡的?沒那麼一個非常確切的標準。某個人總覺得自己是平衡的,整天吊兒郎當,什麼活也不幹,鬆鬆散散。別人一看:這個人怎麼這麼散漫!散漫不叫情緒,那我們說“5”是心理平衡狀態,散漫是心靈半邊積極性不夠了,是平衡還是不平衡?什麼叫平衡,也沒有一定的標準。你說大概齊差不多,一般人就行了,可一般人還在前進,人類總在不斷地進步,這也是不好說的。它本是個整體的,而這整體是在變化 着的。
 
    所以我們講混元氣,就不講平衡。是變化,急驟變化使裏邊有內在的 “自我”感受,外面有表現。裏邊一疼:哎呀,真疼啊!一臉痛苦表情。裏邊感覺到疼,外面一個痛苦表情,這是物質刺激。精神刺激:你這個人真差勁!一聽真差勁,精神裏邊(不是肉體)就不痛快,《 “自我”意元體》受了影響。參照系發個信息:他說你是壞蛋、混球!那個 “自我”:我不混,不是個球。《意元體》本身、精神裏沒個固定的形狀嘛,非要認個固定的。說你是個混球,就不滿意,非得把自己固定到一個特殊範圍裏邊去不可。你說他是個球,他認為是個長條,不符合他就覺得不舒服,難受了怎麼辦?不痛快,就反抗,這不也是情緒嗎?所以精神的刺激也有內在的感受,從《 “自我”意元體》那兒發出來的。受點物質刺激,生命活動反映到《意元體》裏邊去,通過參照系——我那兒疼了,也是通過《 “自我”意元體》反應出來的。那是通過能量和信息直接作用到生命活動,混元氣不正常了,生命活動不正常了,《意元體》反映出來不正常,《 “自我”意元體》感受到它。而精神活動,就直接作用到《 “自我”意元體》,由於《 “自我”意元體》自己太執 着了,把自己都固定死了,混元氣一混化,即使是好的混化,他也覺得不正常、不舒服。

    你看有的人一高興就哭,掉眼淚。這回在雙羊,有個小夥子,24歲,鼻咽癌,已經一年了,還不錯,沒死了。轉移到骨頭,走不了路,到雙羊是抬進去的,一握手,拉 着走走走……能走了。他一走他媽就哭了。我說:“你兒子會走了,你哭什麼?”“我這是笑呢!”他妹妹一看她哥哥能走了,也掉眼淚了。所以說情緒這個東西沒個固定的表現,這就是個好、那就是個壞,都是參照系裏起的作用。我們的《 “自我”意元體》:我非得怎麼怎麼 着……固執 着和參照系結合到一塊,參照系把一般人定個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情緒的產生就是參照系的緣故。

    有的人罵你:你這個小混球!“我這個小混球,園園的很好。”這不就沒事了?過去大乘佛法單有忍辱,忍辱是六波羅密之一。忍辱不好忍。我們練了氣功之後罵你幾句還好忍:你們這群小神經病,工作不去幹,整天搞什麼氣功,神經病!像這些可以不理它,心裏說:你們這群小猴子們懂什麼。這個不理人家不是真正忍辱,只是覺得無所謂,瞧不起:你們這幫科盲!“我是科盲?我有博士學位!”“你有博士學位算老幾,氣盲!”人家罵你們小神經病,說你們這是不務正業,你練氣功對氣功有信仰,不是說你不怕侮辱、不起情緒了,你心裏實際還輕蔑人家,這也是個情緒。說你小神經病。心想:哼!小氣盲們!你並不是沒起情緒,只不過好象沒有一樣,很平穩。情緒處處都有。講修養意識時講,一是修養 “道德”,一是修養情緒──中和之性。

    情緒的產生多說了這麼幾句,因為這一點對於我們練功非常有用。理論上似乎不如前面的意識活動理論性更強,但是這個情緒對直接指導我們練功更有意義。下面需要更進一步講一講情緒產生的機制。

  (續7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