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多小孩看東西看反了,上下是顛倒 着的?答疑 (115-70)
為什麼好多小孩看東西看反了,上下是顛倒 着的?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691】為什麼說,我們的學習過程,基本上都是先學習了理論,然後再和實踐結合到一起的?
我們的學習過程,基本上都是先學習了理論,然後再和實踐結合到一起。可現在同學們一學氣功理論就說:“怎麼學不懂啊?”本來我們生下來就是什麼都不懂,都是先聽大人掰嘴教,“叫爸爸,叫媽媽,給你撥浪鼓”,先會說了,然後再一點一點去對證。小孩子學說貓,一開始看圖識字,畫個小貓長點小鬍子,畫個狗,耳朵要立起來。為什麼要這樣識字去?因為小孩子形象思維建立比較早,概念思維還建立不起來,讓概念和形象往一塊結合,這樣記憶就快了。把形象思維加上一個辭彙,兩個結合到一起。語言在意識的形成裏面就起到這麼巨大的作用。先學語言,任何一個辭彙都包涵一定的內容,對客觀事物有一定的信息量,語言打進腦子裏面後,再去對證。我們上學學知識都是這麼先學理論,然後去實踐。我們現在學氣功,也得這樣!先學理論,拿理論去指導實踐,這樣能快一點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我們的語言對意識的形成非常關鍵,語言和具體事物結合起來了,形象思維、概念思維同時起作用,而且用意識來統帥形象思維,這樣幾個方面同時搞,生命活動的完善也同意識活動結合到一起了。語言指導了生命活動,這樣就把人的整體性結合到一起了,整體特徵——意識活動、生命活動就都有了,我們前面已經講了整體生命活動的特殊性,混元氣的特殊性,這樣講起來也可以理解得了。
【692】為什麼說,我們認為本能只是有了形成生命活動的可能性,如果沒有環境對信息的刺激,生命活動也同樣形不成?
現在心理學講有本能。我們認為本能只是有了形成生命活動的可能性,如果沒有環境對信息的刺激,生命活動也同樣形不成。我們舉幾個心理學的實驗——瑞森試驗、哈洛實驗、洛倫茲實驗,通過這些實驗看一看,使大家瞭解,本能也是在遺傳的基礎上且需要外面混化的條件。如果光有遺傳,而沒有外界環境也不行。所以每個新生兒的(人的)意識形成過程,周圍環境是非常關鍵的。按混元理論來講,這是一個事物形成現實的內在的一半,外在的環境跟它混化方能形成現實。如果僅是有了內在的而沒有環境,它只有可能性,但不能形成現實,光有了外部環境,沒有內在基礎也不行。例如,虎孩、狼孩、猴孩、豬孩,是有了內在的而沒有外在環境,所以形不成人的意識。人的意識需要兩方面的混化,人類種族進化史是慢慢混化來的,我們個體發生史是有了現成的遺傳工程,有了現成的社會環境,兩者一結合而形成的。
【693】怎樣理解意識的結構層次?
我們認為意識是一種物質運動,而且它的運動內容十分複雜,是對整個客觀世界的反映,或者說是相對於一般的客觀世界的一種特殊存在。這種特殊存在和客觀世界有 着很大的同一性,因為客觀世界裏有什麼,主動意識裏就能反映出什麼,既然是客觀世界有 着不同層次,那麼意識活動也應該有它本身的特殊層次內容。前面講意識的分類,那是對意識活動內容的分類,屬於它的內容。這裏談的意識結構層次是講的意識本身。意識本身實際上是超物理時空的,和原始混元氣相仿佛,所以不應該有時空結構。我們只是為了便於大家理解,就用常態智能內容對意識本身分了層次。實際上它裏邊並不存在這樣的結構,但是確實有這樣的內容。就是說像物理世界那樣的結構是沒有的,但是那種特殊的形式內容是存在的。我們是利用結構這個詞來講它。
【694】怎樣理解意識活動的功能層面?
這裏講的意識活動的功能層面,實際上是《意元體》怎樣活動。前面講了,《意元體》是非常非常均勻的,有反映事物的特徵,但它沒有鑒別和區分事物的功能,只有有了參照系並和它結合一起,才能去反映、比較。因此意識活動的功能層面,實際是指參照系在不同的層面上所起的作用。好比在一個玻璃球裏放幾個反光的東西(比喻參照系),可以反出不同層面的光。我們把意識結構分為三個層面,這和前面從生理、心理的特徵講的四個層面。不是一回事情,當然它們也有連帶關係,不能截然分開。
【695】怎樣理解 “感知映象層面”?
感知映象層在整個《意元體》中,我們叫它“第一映象空間”,它是《意元體》的常態智能最早活動的這部分內容。實際上《意元體》本來是不可分的整體,只是它有一部分功能直接和腦神經細胞緊密聯繫 着。《意元體》是腦神經細胞的混元氣融合成的一種非常均勻、非常精細的特殊的混元氣,它能直接收腦細胞的各種信息變化。這部分功能活動的內容叫第一映象空間。一開始外面的事物由感覺器官反映進來,很多神經細胞就起了變化,同時引起了混元氣的變化(混元氣跟神經細胞相相容)。直接起變化的這部分內容,叫做第一映象空間。
從現代心理學和生理學來講,在頭腦裏面有不同的神經定位投射區,如視神經傳入枕部,聽神經在顳部,感覺運動在中央回(中央後回)。這些投射區,在心理學上叫第一感覺區。但僅僅有投射區往往還不能對客觀事物進行綜合認識和反映。一般認為,在大腦皮層投射區的周圍l~5公分內有很多細胞能把外界反映進來的信息進行綜合(叫綜合區,也叫第二感覺區)。通過直接反映與綜合反映就把外界各種事物的信息反映到《意元體》裏了。至於怎麼反映?現代醫學、生理學、心理學對它都不是非常清楚,只是看到有這樣的現象:人體的各個器官的功能(尤其是感覺和運動功能)在大腦皮層裏都有相對應的投射區。在投射區周圍的腦細胞之間相互聯繫進行綜合分析,才能比較清楚地反映和認識事物。神經信息脈衝往裏邊傳輸信息。如眼睛視網膜的神經細胞的興奮,腦細胞裏也起變化,其中的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知道一部分,還不全知道。這個初步的規律,現代心理學、生理學開始認識它了,但是裏邊到底怎麼起反映還不知道。所以對真正的精神活動,人們還不瞭解。
混元氣理論認為,以上這些只是產生神經活動的一部分內容。客觀實體作用到神經細胞有幾種方式,一種是通過混元氣的整體性直接起作用;一種是神經細胞接受光線的刺激在《意元體》裏得到反映。因為視神經細胞對接受光的信息作用比較明顯,這種過程現代科學已認識到了。本來人和動物的神經細胞一接受光線之後,由於光學效應的作用,把原來那一點的光子能量一下可以放大許多倍。從而使得原來接受幾個光子不會起反映的腦細胞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這在現代科學叫作級聯放大效應。實際上我們不同的神經細胞對不同的信息都有特殊級聯放大作用。把事物的特性的內容給放大了。這樣事物本來的整體性就給破壞了。這就使得不同的感覺器官認識事物的局部特性形成了。
【696】為什麼眼睛只接受光學特性?
為什麼眼睛只接受光學特性?因為不同的神經末稍,有不同的級聯放大效應,視神經放大光學效應(以前級聯放大效應主要指的是視神經),現在開始認識到身體裏邊好多的器官也都有級聯放大效應。從混元氣理論來講,每一個感覺器官在接受一個事物的時候,它把反映的能量給放大了。這一放大在腦細胞裏邊就顯現出來了,腦細胞就對光特性起反映了。現代科學認為在這個過程中,光一刺激視神經,視神經一興奮,腦中相應的部位就和客觀事物聯繫上了。視網膜裏好多視神經細胞都連 着腦子,不同的腦細胞起不同的反映,那麼一個整體事物是怎麼形成的呢?這個機理並不清楚。混元氣理論認為,不光腦細胞,腦細胞周圍還有非常均勻的混元氣,腦細胞和周圍的混元氣是一個整體,因為腦混元氣一個個非常均勻地連 着,一變化,《意元體》裏面無形的混元氣就連成一個和事物相仿的整體形象。由於《意元體》有 “自我”意識,一出來形象就能被感覺,在《意元體》的鏡面上反映出來了。
【697】為什麼好多小孩看東西看反了,上下是顛倒 着的?
意識形成過程中的簡單刺激,感覺、知覺、形象思維,這些跟神經細胞相關的部分,都是在第一映象空間完成,是認識事物的第一環節。這一點跟照像差不多,通過眼睛、角膜、水晶體、玻璃體過濾一下,在視網膜上投射成像,這麼一反映把事物顛倒了一次,象照像一照倒 着的,一反映到第一映象空間裏邊也是倒 着的。好多小孩看東西看反了,上下是顛倒 着的,道理就在於此。
【698】為什麽說,佛家講人對世界的認識是顛倒的,顛倒了再顛倒,再顛倒,這一點說對了?
佛家講人對世界的認識是顛倒的,顛倒了再顛倒,再顛倒。這一點說對了。從物理學來說,眼睛一小成像,顛倒了,傳進《意元體》裏面也是顛倒的,小孩子在生活當中,明明腦子感覺到的是顛例的,再用手去摸,慢慢從實踐經驗的積累中發現差別,使之逐漸在意識中調了過來,再顛倒一下,就和外面一樣了。這些內容也是在第一映象空間完成的。第一映象空間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具體形象,所以人的一個個簡單認識都在這裏形成。小孩子形成意識首先在這個空間起作用,而且具體事物的形象與具體事物的內容都在這裏邊。當腦子裏一旦形成了具體事物的形象,《意元體》就發生變化了。經常這樣,作用到一定程度就引起《意元體》的物質變化——濃縮變成物質,又進入到腦細胞裏,成了記憶性的物質。一旦腦細胞有了記憶物質,既使是沒有了形象,《意元體》一掃描還能夠回憶到相關的內容。所以第一映象空間也可以有記憶活動,也可以根據記憶再向外發放指令。如看外界事物時,根據距離的遠近,調整視覺的焦距、使得正好能夠反映外界事物,而且第一映象空間和腦神經細胞緊密地聯繫 着,第一映象空間一起變化就直接作用到腦細胞,腦細胞一變化就傳到了全身,這對調動全身的混元氣和對生命層次的影響都比較突出。
【699】怎樣正確理解“概念抽象層面”?
第一層面是人與動物共有的,也是人認識事物的基礎的基礎。腦神經細胞通過感覺神經細胞為仲介和外面相聯繫,直接與外界事物起反應認識事物。“第二映象空間”就是建立在這個層面基礎之上的。
方才講混元氣一融合可以形成出現一個具體事物的比較完整的內容。比如認識一個水杯,那裏的人從來沒有見到過這東西。如果把它拿到非常落後的少數民族的地方去,往那兒一擺,人們見到會感覺到很新奇,見杯子的圖上有小人,害怕被咬住了,也不敢摸,膽子大的慢慢摸摸沒事,也不疼不癢;動一下也不敢把蓋子擰開,非常害怕會出麻煩;壯 着膽子打開一看,裏面是空的;把熱水倒進去,放幾個鐘頭還不涼,蓋上它更好點。慢慢地通過多方面的觀察,再和過去的杯子信息聯繫上,知道這是杯子,還能保溫,叫保溫杯,上面還有圖案,叫花色保溫杯。這裏得出一個保溫杯的概念,需要有視覺的、有觸覺的、還有內容的變化,綜合到一起,起個名叫保溫杯,一說保溫杯具體的那個形象就空了。
杯子的具體形象反映到第一映象空間,是通過拿手摸傳入腦中一個信息,用眼睛看杯子又一個信息進去了,裝了水又一個信息也進去了。這樣一來就複雜了、內容更多了,不光是具體形象了,還有些其他的信息內容。這些事物的具體內容、形象、功能加在一起,再一綜合,再聚一次焦,把具體東西拿掉了,抽象成新的“映象”,簡化成了本質的整體內容。再加工成概念叫抽象。在《意元體》裏這一次映象形成第二映象,語言概念就是在這個層次形成的,這個層次也可以同樣建立起和客觀世界完全對應的內容。第一映象空間,完全是客觀事物,世界有什麼,它就可以有什麼。而這一層裏,客觀事物都可以通過第一映象空間映象過去,反映到裏邊來,這兩個映象空間都是對客觀事物的全部的反映。只不過第一層面是反映形象整體的具體內容,這裏面有能量特徵,看到摸到的東西,有品質、有形體,一摸品質傳進去,通過神經把能量一轉化也傳進去了,眼睛一看,本來物質的電子變成光子作用到我們的眼睛,光子的能量一轉化到裏邊去了。手一摸,眼一看,到腦子裏具體實物就沒有了,但其能量打上的信息形象還有。在這一層次裏有能量、有信息,不同的能量聚合成不同的形態,在第二層面再一抽象,能量、形象也都沒有了。就一個“保溫杯”的概念了。保溫杯這概念成了廣泛的概括、離開了具體事物的內容了,有具體事物形態、品質的保溫杯變成了可以是任意的一個,玻璃的鐵的都可以。在這裏面只有概念的意識活動,邏輯思維的活動了。
【700】“第一映象空間”與“第二映象空間”的辯証關係是什麽?
一旦“第二映象空間”建立起來,就不僅可以從第一映象空間抽象出來,也可以從外界,通過神經直接和概念相連,象讀書,寫字,我現在寫的“級聯放大效應”,雖然也有具體的形象,但是它本身直接和概念相連了。再有大家直接聽到我說的聲音,也有能量,是直接傳達的概念。因此第二映象空間概念的活動,又可以直接通過視覺、聽覺來接收概念。觸覺也可以接收概念,如瞎子讀盲文,用手一摸就摸出字來。這是通過字的形象來接收概念。另外,概念還可通過腦中的邏輯概念活動推理推出來。一般人的思維多是“第二映象空間”的思維,有時候也借助“第一映象空間”來思維,它們兩者有 着緊密聯繫,但是又不完全等同。“第二映象空間”在一定意義上說,似乎和現代生理學所說的第二信號系統相仿佛,但也不相等。“第一映象空間”是腦子直接對客觀事物的實在信號,如聲、光、電、磁、熱的反映。一看、一接觸客觀事物在頭腦裏起反映了。第二信號系統是信號的信號,語言是第二信號系統。我們叫第二映象空間,這麼講就比第二信號系統內容更加廣泛了。第二信號系統只是對語言概念的記憶來講的,但是整個思維活動就不是這樣了。
我們每個人的思維活動,都在這兩個空間進行 着。我們腦子裏有兩個空間,不僅有腦細胞,腦細胞周圍還有空間,關鍵是《意元體》在起作用。“第一映象空間”通過《 “自我”意元體》貫輸於整個《意元體》活動結構。第二映象空間也是在《意元體》裏面,它的活動是概念的活動,概念活動也是在《意元體》裏起作用,發生變化。《意元體》變化到一定程度,可內聚化成物質,也轉回到腦細胞裏邊,變成記憶。在“第一映象空間”記憶的是形象,而在這裏記憶的則是辭彙、概念,兩個記憶的內容不一樣。
(續7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