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1日 星期四

23-12-2009 為什麼說,以前我們中華民族在全世界的文明總是領先的?答疑 (115-69)

為什麼說,以前我們中華民族在全世界的文明總是領先的?答疑 (115-69)

為什麼說,以前我們中華民族在全世界的文明總是領先的?

余 洋

(根據龐明教授講課錄音整理)

【681】怎樣理解,隨 着生產力的提高私有觀念也逐漸形成了,人類就發生異化了?

      人類的文化,開始是勞動工具提高了,有了初步的 “道德”倫理,也有了最早期的藝術,這樣思維也逐漸發達了,概念思維也逐漸多了。隨 着生產力的提高私有觀念也逐漸形成了,一有了私有,過去的為生為公就慢慢變成為私了。為私是把為生擴展了,原來生活是吃、穿、用這些東西,以前吃的東西很少,什麼食物大夥都分 着吃,一人一份,生活取得的物質就為了維持生命。每人需要的外界客觀物質是維持生命的,大家都維持這個大集體的生命,這就是為公。所以在那個時候為生和為公是一致的。

      隨 着歷史的發展,物質也多點,就把為生的思想發展、擴展了。比如為了自己的生命,有的人偷偷多拿兩份吃,頭兒也可以用那點權力多拿點。這樣偷、多拿,為了生活好,就把為生(為了生命)展開而變成私了,把公破壞了。把 “自我”意識中的 “自我”,人類本來具有的自由自覺之性丟了!這就是人類的異化,人類發生變異了。

【682】人類的異化包括哪兩個方面?

      本來是個光明磊落的自由自覺的人——意識、“《 “自我”意元體》”裏的 “自我”是光明磊落自由自覺的,可有了私,腦子裏被私統帥了,被物質異化了——我要佔有它。把那個本質異化了,改了,本質顯現不出來了。這個私你看累贅不累贅,本來吃完了穿好了就走,多省事。現在不是。腦子裏這一套一沾,你佔有它,它也佔有你了。意識活動本來是空靈的,被物質佔有了。這就是私有物質的異化(所謂私有財產是勞動的異化,也是在這個基礎上展開講的)。這是第一個異化。

      第二,在古代人類的能力非常低,對大自然的風、雨、雷電、天災人禍不瞭解,於是認為有神。早期的圖騰崇拜——早期原始的宗教,這是精神的異化。

      人類有了這樣兩個異化,自由自覺的人便不存在了。要追逐物質就得採取追逐物質的手段,而這個手段的追逐就導致了科學的發展。在同物質世界打交道的過程中,一方面強化了我們人的各種功能器官,感覺器官強化發展了,勞動的技巧發展了。在這個發展過程中腦子的功能提高了,智能發達了,相應的科學技術也就前進了。但這一切都屬於常態智能。就整個人類來說,我們100萬年的發展歷史,主要就是常態智能發展的歷史。但在人類發展過程當中,從形象思維過渡到邏輯思維的時候,也會顯現出超常智能來。因為形象思維的整體性和超常智能的整體性有相仿佛的地方,所以在這個時候就可以有一部分人直接從整體性的形象思維過渡到超常智能思維上去,但這只是個別人。象中國歷史上的伏羲、神農、黃帝這些人把特異功能發揮出來了,但那個時代不可能揭示出超常智能的本質,因此他們就成為聖人了。這樣超常智能並沒有得到真正的發展,反而增強了其神秘性。

【683】為什麼說,以前我們中華民族在全世界的文明總是領先的?

      中國算個例外。國外在三、四千年以前就已有特異功能的發現,但是他們沒能建立起氣功學來,唯獨中國建立起來了。印度不是也有嗎?印度佛教、婆羅門有人考證也認為是中國傳去的,以後我們談人類文化再談這些問題。這不是道家思想說的“老子化胡嗎”?不是那個意思,有另外的內容在裏邊。中國之所以能夠建立這些東西,是因為有五行學說、陰陽學說,在這個基礎上產生八卦學說。為什麼產生這些東西?這兒講意識要講到中華民族,要讓我們搞氣功的人都知道中華民族的文化就是優越於世界各民族,我們得有個中華民族的優越感——愛國,主義思想才行,要熱愛我們中華民族文化。

      全世界沒搞起個氣功學來,不是他們不聰明。是我們中國人占了地利。最古代人的生理的各方面變化都和自然環境——地理、地質條件有關係,我們中華民族生活在黃河流域這個大範圍內,那個時候不是象現在定居在一個地方,而是夏天吃這兒、冬天吃那兒,來回轉 着吃,這麼一轉,五嶽(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北嶽恒山)是一個大環境。這五大山,古人一看跟入手指腳趾一樣,也是五,慢慢把這些“五”連起來以後,中國就出了個關於五的學說。五行和陰陽一結合,天干也出來了。陰陽一變一、二、三,“老、少”也有了,這麼一來八卦就出來了。其實並不是伏羲畫卦,而是伏羲發現了陰陽規律,以後黃帝之前創立了五行學說,再以後才是八卦。推理上也如此,先簡單後複雜,一下子搞出八卦來不可能。

    人類文化是一點一點繼承、發展起來的,我們中國有個“二”,有個“五”,這樣數學規律起來了,二再一變是老、中、少,老、中、少再一變,八卦出來了。這是一整套東西。西方就不行呀,西方沒個五,他們講天地的本源:土、水、火,講偏了,不能全面確切地反映事物,印度也不行,唯獨我們中國黃河流域的老祖宗有個五。有了“五”這個符合客觀規律的正確數字,從這兒展開,才能夠搞出符合客觀規律的東西來。所以我們人的意識也就這樣一步一步發展起來了。因此以前我們中華民族在全世界的文明總是領先的。中國歷史上搞了幾千年氣功,但是氣功也發生了一個偏差,到最後搞到神學裏面去了。到了神學裏把超常智能、特異功能沒有看成是人的本能。在秦漢以前還是人的功能,不是鬼神,隨 着宗教的創立變成鬼神了,這一下超常智能就搞不起來了。  

【684】怎樣理解,智能氣功科學認為常態智能和超常智能不是對立的,而且可以通過常態智能建立起超常智能來?

      人類到現在還是停留在運用邏輯的思想方法。運用邏輯來思維,通過概念用邏輯推理、判斷。我告訴同學們,現在人們把邏輯看得太不得了。其實衡量真理的邏輯推理是個轉圈捉迷藏的衡量——局部的費事的衡量方法。人類本來還有另外一個更好的功能——超常智能。超常智能認識事物就是硬碰硬、直對直,不搞轉圈捉迷藏這樣的邏輯推理。這也是西方科學不承認氣功的主要原因。氣功就是直接過去就完了,沒那麼多邏輯。西方用邏輯和實驗的方法認識世界。

    愛因斯坦也講:“西方科學是建立在兩個基點上,一個是邏輯推理,一個是實驗觀察。可是東方不是(愛因斯坦真了不起呀!),東方沒有運用邏輯,也沒有搞實驗,但是西方現在證明的在東方早就得出結論了。 ”搞邏輯,並不是說東方就沒有邏輯,你在那兒證明了半天才這麼做,而人家早就直接那麼做了。這兩個思維方式那個好哇?兩個都好。

      智能氣功科學好多知識是從西方來的,是我們中國過去所沒有的。中國過去的觀點我們也否定了好多。所以說兩個思維方式都好。對廣大群眾來講,要讓大家都建立起超常智能、超常意識,不借助常態智能完不成。古人就是說常態智能不能要,所以廣大群眾才接受不了、練不了。我們現在懂得常態智能和超常智能不是對立的,而且可以通過常態智能建立起超常智能來。

【685】為什麼說,到了邏輯思維階段,還不是意識活動的終點及最高層?

      所以我們講,人類的意識發展到現在的邏輯思維是最高級的了。它是從開始的原始蒙昧階段發展到形象思維,再到邏輯思維這麼一步一步化過來的。形象思維是整體的。人先是原始的自由自覺的人,以後又被私有統治佔有了,精神被異化。宗教產生之後,又被精神神學異化,人的自覺自由的本性沒有了,而且建立起的意識活動被客體意識代替了,而現在的客體意識主要靠的是邏輯思維。但是到了邏輯思維階段,還不是意識活動的終點及最高層,我們以後還要建立超常智能思維,人類不能僅停留在邏輯思維水準上而徘徊不前。從人類發展史上來說、來看這個問題,人類意識建立的過程就是腦的混元氣(我們這個《意元體》)在不斷充實、不斷發展的過程。不是說意識簡單化了、落後了、後天占統治了。後天的知識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能把《意元體》的功能更加強化起來,強化之後才能更好地認識自身,認識世界。

【686】為什麼我們說,現在的人要比古人要文明多了?

      我們講意識的形成就要處處貫徹智能功的發展學說,是向前不斷發展的上升一個螺旋,不是退化。以前就講人越來越不行了、人心不 佔了、人類 “道德”品質越來越敗壞,古人講將來要男女混雜。我們現在就是男女混雜,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根本就不允許這樣的,男的女的這樣一呆,認為這是了不得的亂套的事。其實我們說現在的人比古人要文明多了。

【687】經過幾十萬年,人類為什麼也不能進化快點呢?

    有人也許會問,為什麼經過幾十萬年,也不進化快點?自然過程就這個樣子,自然變化沒有自覺性,也就是說沒有主宰、沒有精神(意識)。這和說神主宰不一樣,神造人為什麼不造個現代人而造個老輩子那種人?上帝為什麼要造個笨人而變不成聰明人?這些說明不是神或上帝造人,而是從低等動物演化過來的。演進有一個和外面起作用的過程,混元氣變化再起作用,適應不了就死了;適應得了變複雜點,合二為一,一合變成物質了,然後再進化,是這樣變成物質的。一變一化,一變一化,從沒有變成有,時間自然就很長了。

【688】為什麼現代人的意識形成就快多了?

      現在的小孩子跟原始人不一樣了,沒幾年意識就建立起來了。主要因為他們腦子裏的《意元體》從簡單進化得比原始人複雜多了。現在的人一生下來,爸爸媽媽給的遺傳工程,比老祖宗要多多了,但是,是從老祖宗那一代一代進化來的,所以我們現在沾老祖宗的光了。所以現在的人意識形成就簡單多了,快多了。另外,從環境上看,周圍環境都是人,有豐富的語言,人的感情也很豐富,物質多樣化,小孩子生下來後,爸爸媽媽就跟他說話,就教他。爸爸媽媽有語言,不是簡單的聲音符號了,所以小孩子有了物質基礎——《意元體》,裏邊能接收了;外面也有相應的環境——複雜的環境。所以現在的小孩意識形成就快。在古代環境也非常簡單,爸爸媽媽給小孩子一說話只能“哦、啊,唔”,發音非常簡單,語言不行,所以進去的信息也很簡單,現在進去的就複雜多了。因為現在人的意識的形成,一是裏面有複雜的接受的基礎,二是外面有複雜的條件。這樣意識形成就快了。

【689】人類新生兒個體形成意識的過程是怎樣的?

      一個新生兒身體各部組織器官都已具備了人的特徵,這是遺傳所形成的。而意識是通過後天慢慢形成的,不是生下來以前就有。雖然 “自我”意識在《意元體》形成時就有了,但我們查不出來,真正能夠為人所運用的意識,都是由於生命活動經過了若干次重複之後,在《意元體》裏打下比較深的烙印,有突出的內容了,這時意識才能出得來了,能量強化起來了。新生兒生下來之後身體各部組織器官要變化,內臟的功能——各部職能的行使不一樣了,心、肝、脾、肺、腎有特殊性了,以後慢慢地各種形體的活動也形成了,感覺器官也運用起來了,這一切都會在《意元體》(尤其是我們的感覺系統,感覺器官)得到反映,通過幾次重複,接收外界事物的感覺一連通,腦子裏面和外界連上了,這就是感覺。

    感覺進去了,在腦子裏面也會打上烙印。這個感覺雖然是最初級的意識活動內容(原神經活動內容),可它能接收客觀事物最基本、最直接、最簡單、最基礎的這些信息,比如說空間、實體物、冷、熱,最基本的感覺打進腦子去,又經過反復刺激,即便是腦子裏還不認識,但已在裏面打上烙印了,而這些印記都可以成為參照系的內容。比如說人生下後躺在床上,實在的、硬的、有空氣、有空間的、冷的、熱的、明的、暗的等,象這些信息都可以反映進去。以後能夠分辨它,分辨東西只是簡單的分辨,燙的,冷的不一樣,光滑的,粗糙的不一樣,慢慢地有個分辨能力了。這就不是一般的感覺,而進了一層,成為知覺了。當然感覺和知覺都是一個最簡單的意識活動,但這個簡單的認識已經開始把客觀事物內化到主觀世界裏來了。反映就是個內化,因為人《意元體》的反映和鏡面反映不一樣,鏡子反映客觀事物只是反映,不內化,而《意元體》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有能動性,它把外在事物能夠內化進來,這個內化就通過混元氣來化。外在性東西的信息量通過混元氣和《意元體》結合產生混化,混化之後《意元體》本身還可以再化成有形物質到腦細胞裏面去。所以這個內化是通過無形無相的混元氣的混化而變成人體裏面有形物質的,並且可以被物質固定下來。這就是說客觀世界內化到主觀世界裏邊來了。從一個簡單的感覺,知覺開始內化進來。功能再進一步發展,很多的感覺知覺結合到一起,就能夠完整地反映一個事物的表像。能反映外在的外表的形象,這時就稱為形象思維了。

    一般來說,兒童到了三四歲之後,就開始有形象思維了,5~6歲形象思維就到了比較高的階段了。在感覺、知覺這個階段,思維屬於運動思維、感覺思維,這時生命活動、意識活動通過感覺和運動的指令直接起作用。到了形象思維就有了加工和開始模仿,腦子裏有了一個形象,先想那個東西再去做。我們在講意識的層次的時候,講過形象思維的信息量比較大,這已經是進一步了。感覺、知覺、形象思維都在第一映射空間裏邊(後面講意識結構還要講)。《意元體》是多層面,互相映射,再抽象一下就變成概念了。概念不是一般自然形成的,是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又把形象思維加工——把它簡單化,把一個具體的、形象的物質變成一個辭彙,一個概念,這個過程在邏輯學中稱作抽象。這個簡化在我們人體過程——新生兒過程當中,不是自動完成的,是我們成人通過語言和一個具體事物的形象相連結,這樣慢慢慢慢形成起來,打進新生兒意識的。這個抽象成為概念的過程是人類一大進步,不過表像和抽象之間,形象的表像和文字抽象這兩個之間是人類一個最根本的內容。動物有具體事物的形象而缺乏文字的抽象。但是形象的表像也好,文字的抽象也好,都能進入到記憶系統,都能貯存,因為它本身都是混元氣。形象也能引起《意元體》混元氣的變化,因為任何《意元體》裏面來的感覺、知覺都是它們和外物混元氣的混化過程,混化之後都可以通過《意元體》的混元氣內聚而成有形之物被固定下來,這都是屬於意識活動的範疇。所以一個個體的意識活動的形成,就是從感覺、知覺、表像到概念這麼四個層次發展過來的。
 
    科學家們發現、發明創造也必須得從最簡單的感覺、知覺起始。西方現在搞心理學,把感覺和知覺合併成一個層次,當然在發生學上是不一樣的。但從我們正常人來說,由感覺到知覺,從簡單的感性知識,到以後腦子有個完整的東西,到最後形成理論,也是從感覺、知覺、表像到概念思維,到形成一個理論。對不認識的事物都是這樣搞起來的,但是我們現在一般的人就不是,都是學的已知的事物,已知的知識。

【690】成人的言語在意識形成中的作用是什麼?

      成人的言語在嬰兒意識形成過程中起非常關鍵的作用,新生兒把外界具體形象變成一個辭彙、一個概念,是通過我們成年人的語言和具體事物的形象相連結打進新生兒的《意元體》的。新生兒生下來之後,爸爸媽媽就教他們。事還不懂得,物還不認識,先教你說話,拿呀,吃呀,玩呀,爸爸呀,媽媽等。比如說,小孩子他爸爸說:“你叫我爸爸”小孩子也這樣說:“你叫我爸爸”因為他不知道爸爸是什麼內容,他只能這樣學。這時簡單的概念對他來說也不叫概念。因為一個概念有自己的內涵。小孩罵人,他不知道那是罵人,一高興就罵人,如果大人喜歡罵人,小孩就不知不覺地罵人了。現在社會上不是很流行“他媽的”這句口頭語嗎,成年人,若張嘴“他媽的”閉嘴“他媽的”,孩子也就會了“他媽的”。這是個社會習氣問題。

      釋迦牟尼佛也知道有個習氣的問題,但不懂得這個習氣是我們這一生形成的,認為習氣是“上生”(上一輩子)帶來的結果。我們說一個新生兒說話的時候並不是先懂得這個事物的概念的,他不是先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形象思維到概念思維。他是一下子接受了語言的概念,然後再慢慢慢慢、一點一點地在實踐當中去“對號入座”。

(續7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