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2012-09-12 庞老师口传心授的道理(141)—脑细胞的混元气才叫《意元体》

庞老师口传心授的道理(141)—脑细胞的混元气才叫《意元体》

简体字

庞老师口传心授的道理(141)

(摘自《智能气功科学精义》辅导材料)

余 洋
整编


脑细胞的混元气才叫《意元体》


  说《意元体》是由神经细胞混元气所决定的,但为什么普通细胞的混元气就不叫《意元体》,而脑细胞的混元气才叫《意元体》?这是因为神经细胞和普通细胞不一样。普通的细胞只是进行新陈代谢,它的生命性就表现在新陈代谢上,可以把物质、能量吸收进来,通过内部加工再把废物排泄出去。它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有形的物质(比如氨基酸、糖、脂肪或者各种离子)在细胞里来回出入,以此维持新陈代谢,不论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都是这样。
而神经细胞不仅有这些功能,它还可以直接对信息起作用。打个比喻:视神经细胞可以对电磁波起作用,电磁波一刺激,视神经细胞就兴奋,这里面电磁波不是实体性物质;电磁波通过神经细胞进行内部的能量转化而传到脑子里面去,在脑子里面通过神经细胞的变化(是一些化学物质起电变化),刺激了脑细胞,脑细胞兴奋了,而这其中又不是实体物质在起作用。



到脑细胞里面又不一样了,脑细胞一兴奋,就使它周围那一部分混元气变化了,那一部分混元气就到了《意元体》里边来了,而这里边的变化又和在细胞里的变化不一样了,就似乎是与发射天线发放出一定波形的电磁波的原理差不多,但实际上是气在起变化。《意元体》就是这样起作用的。在这个传递过程中不是对具体东西起反应,而是里面经过几次转变,最后使脑细胞混元气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意元体》的均匀性。


《意元体》和神经细胞就是什么样的关系?


《意元体》本来是非常均匀,现在它里面这儿多一点,那儿多一点,把不均匀连到一块儿,就把原来的东西显示出来了。显出来的不是实物,而是信息。这就是说,脑细胞除了对实体物起反映外,它还可以对信息起反映。既可以把信息接收过来,还可以把信息发放出去。当神经细胞密集到一定程度就慢慢形成很大的一团,大量的细胞连到一起了,而分布在神经细胞周围的混元气也连在一起了,《意元体》就形成了。《意元体》和神经细胞就是如此的关系。如果神经细胞没达到一定密度,细胞的分工没达到一定层次,《意元体》也还形不成。


人的《意元体》和动物的“脑元体”有什么区别?


比如说,低等动物只有神经细胞,还没完全形成神经系统,它还不能形成《意元体》。到了什么情况之下才能形成《意元体》呢?细胞密集、集合到一起,不是形成一般的神经系统,而是形成脑。虽然低等动物也有脑,但它还不能叫《意元体》,我们给它起个名叫脑元体。因为低等动物的脑虽然可以对外界事物起反映,有初步的综合能力,可以有一般的思维,但它不能形成概念,没有概念活动。形不成概念就不是“意”,就只能叫脑元体。像蜜蜂,它没神经活动吗?你要一捅它的窝,它非追着蜇你不可,你跑也蜇你,可它分不清谁捅的,你一捅,别人过来它也一块蜇,它分不确切。蜜蜂看见哪儿有蜜,采了回到窝前,它会一蹦一跳一转悠——告诉同伴蜜从哪儿采来的。可见它也有一定思维,但是它的思维不叫意识。只有到了人,手发达了,发音器官发达了,脑发达了,发音器官发达促进脑发达,它们互相作用。脑细胞分化越来越精细,功能分化越来越精确,结构的建构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密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脑细胞的脑元体的密度、精细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不仅能反映外面,还能反映里面,在里面你反映我,我反映你,互相反映。里面能互相反映了,就可以对信息进行多次加工而形成意念,它就叫《意元体》了。《意元体》和镜子反映事物不一样,镜子只有一个平面,而《意元体》有无数个层面,互相重迭,横的、竖的,它可以反映无数个层次,不仅是立体的、动态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反映。为什么这样呢?就因为脑细胞太多了。


2012-09-19 摘写整理于 江苏 靖江


繁體字

龐老師口傳心授的道理(141)

(摘自《智能氣功科學精義》輔導材料)

余 洋
整編


腦細胞的混元氣才叫《意元體》

  說《意元體》是由神經細胞混元氣所決定的,但為什麼普通細胞的混元氣就不叫《意元體》,而腦細胞的混元氣才叫《意元體》?這是因為神經細胞和普通細胞不一樣。普通的細胞只是進行新陳代謝,它的生命性就表現在新陳代謝上,可以把物質、能量吸收進來,通過內部加工再把廢物排泄出去。它的功能主要是通過有形的物質(比如氨基酸、糖、脂肪或者各種離子)在細胞裏來回出入,以此維持新陳代謝,不論動物細胞或植物細胞都是這樣。
而神經細胞不僅有這些功能,它還可以直接對信息起作用。打個比喻:視神經細胞可以對電磁波起作用,電磁波一刺激,視神經細胞就興奮,這裏面電磁波不是實體性物質;電磁波通過神經細胞進行內部的能量轉化而傳到腦子裏面去,在腦子裏面通過神經細胞的變化(是一些化學物質起電變化),刺激了腦細胞,腦細胞興奮了,而這其中又不是實體物質在起作用。



到腦細胞裏面又不一樣了,腦細胞一興奮,就使它周圍那一部分混元氣變化了,那一部分混元氣就到了《意元體》裏邊來了,而這裏邊的變化又和在細胞裏的變化不一樣了,就似乎是與發射天線發放出一定波形的電磁波的原理差不多,但實際上是氣在起變化。《意元體》就是這樣起作用的。在這個傳遞過程中不是對具體東西起反應,而是裏面經過幾次轉變,最後使腦細胞混元氣發生變化,從而影響了《意元體》的均勻性。


《意元體》和神經細胞就是什麼樣的關係?


《意元體》本來是非常均勻,現在它裏面這兒多一點,那兒多一點,把不均勻連到一塊兒,就把原來的東西顯示出來了。顯出來的不是實物,而是信息。這就是說,腦細胞除了對實體物起反映外,它還可以對信息起反映。既可以把信息接收過來,還可以把信息發放出去。當神經細胞密集到一定程度就慢慢形成很大的一團,大量的細胞連到一起了,而分佈在神經細胞周圍的混元氣也連在一起了,《意元體》就形成了。《意元體》和神經細胞就是如此的關係。如果神經細胞沒達到一定密度,細胞的分工沒達到一定層次,《意元體》也還形不成。


人的《意元體》和動物的“腦元體”有什麼區別?


比如說,低等動物只有神經細胞,還沒完全形成神經系統,它還不能形成《意元體》。到了什麼情況之下才能形成《意元體》呢?細胞密集、集合到一起,不是形成一般的神經系統,而是形成腦。雖然低等動物也有腦,但它還不能叫《意元體》,我們給它起個名叫腦元體。因為低等動物的腦雖然可以對外界事物起反映,有初步的綜合能力,可以有一般的思維,但它不能形成概念,沒有概念活動。形不成概念就不是“意”,就只能叫腦元體。像蜜蜂,它沒神經活動嗎?你要一捅它的窩,它非追著蜇你不可,你跑也蜇你,可它分不清誰捅的,你一捅,別人過來它也一塊蜇,它分不確切。蜜蜂看見哪兒有蜜,采了回到窩前,它會一蹦一跳一轉悠——告訴同伴蜜從哪兒采來的。可見它也有一定思維,但是它的思維不叫意識。只有到了人,手發達了,發音器官發達了,腦發達了,發音器官發達促進腦發達,它們互相作用。腦細胞分化越來越精細,功能分化越來越精確,結構的建構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密集。達到一定水準之後,腦細胞的腦元體的密度、精細度發生了質的變化,它不僅能反映外面,還能反映裏面,在裏面你反映我,我反映你,互相反映。裏面能互相反映了,就可以對信息進行多次加工而形成意念,它就叫《意元體》了。《意元體》和鏡子反映事物不一樣,鏡子只有一個平面,而《意元體》有無數個層面,互相重迭,橫的、豎的,它可以反映無數個層次,不僅是立體的、動態的,各個方面都可以反映。為什麼這樣呢?就因為腦細胞太多了。


2012-09-19 摘寫整理於 江蘇 靖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