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2012-11-25 庞老师讲的练功道理和故事(171)--气功关键就是要体察

庞老师讲的练功道理和故事(171)--气功关键就是要体察

简体字

气功关键就是要体察

—庞老师口传心授的练功道理和故事(171)

(摘自《智能气功科学精义》辅导材料)

余 洋
整编



在心理学中,有感觉运动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而没有体察思维。体察思维这个名称是智能功起的。


你认真地去体会、观察身体里边的种种变化,精神注意到里边,这样的思维活动就叫做体察思维。


它是在练气功的时候才有的,这就是内向性运用意识。说是观察,但不是真正去看,而是动员我们一种特殊的感觉,去感觉感觉里面的状况。以前练气功说“
“内视””,要观、要观察,真是去看吗?一开始不是看,就是感觉。这种感觉一动,觉得里边有冷、热、轻、重等感觉。它和人们普通的感觉没什么更大的本质区别。平常别人摸你一下,有感觉,对冷热、疼痛也感觉到了,这些都是感觉器官感觉着的。现在一感觉,感觉到里面的气,这就叫做体察了。



普通的感觉是感觉外面的变化,虽然有的时候也觉得肌肉酸痛,或者有了病,里面有不舒服的感觉,这些感觉常人也没有认真去体察。而体察就不是这样了,从脑子里面发个命令,要求自己认真地去体会身体里边每一部分是什么样子,精神注意它,通过注意的增加,使得局部功能敏感起来,而感到里面的东西。


怎样理解“练气功关键就是要体察”?


练气功关键就是要体察,体察过去就称为观(guàn),两个口,是两个佳人,两个人互相见,就叫做观。你自己是主体,要体察一下里边,这不也是两个吗?一个主动去看,一个是被看的物件。你脑子里面发出个概念,“我要体察去”,这是能察的;身体里边是被察的。两个一结合,这叫体察。中国好多古字若从气功角度去分析都有意义,当然过去古人是不是按照气功观点去编的,不敢说,反正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出“歪”词来。



观就是智能,静称为止,也称为定,止和观对着,定和慧对着。脑子没杂念了,称为止,称为定,称为静;体察称为观,称为慧。你体察的时候,就已经安静下来了,从这里面产生了智能。产生出什么样的智能呢?你一体察就能感觉到里边的变化,这是一种新的认识,和普通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普通知识,看看书本懂得了,这就是知识。而人的生命活动真正是什么样子?科学家也不知道。有的心理学家通过搞内省,也可以内省出一点内容,如情绪、感觉等,而别的如肉体里面怎么动弹,什么感觉,就感觉不出来。通过练气功的体察感觉到的,过去称为真智能、真知识,也叫“真知灼见”。为什么叫做“真知灼见”呢?就在这个地方,看得很清楚,看到根本了。练气功的时候你一安静了,赶紧体察,体察得越细致,精神越容易集中,越不容易跑神;越不跑神反过来体会得更详细、更深入。这就是定和慧,定慧匀等。有些人光追求静,练功静起来了,慢慢什么都不知道了,那就称为“顽空”,那就走错了,功夫上不去;有的人光想体会,心静不下来,那也体会不进去。因此,有定没慧不行,也就是有止没观不行,而有观没有止和定也不行。所以我们不提止、观,就提体察二字。能懂得这种思维方式了,那么练气功就比较好练了,就容易掌握住练功的窍门了。



古人不懂得这些道理,就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问他什么叫做慧?就说:“慧嘛,就是智能,一练功就有智能了,有了智能你就知道里面什么样子了。”“智能怎么来呀?”“悟去吧!”让你去悟去。所以古人他们练功不易练成,多少年也练不出来,因为老师也讲不出来呀,到了关键的时候就不会讲了。过去老师都有词,都能逃避一下:“这是高级东西,只能意会,说不出来,大道无言。”大道无言?那些老祖师爷们写这么多书干什么?一摞一摞的。其实他只是到了一定的时候说不出来了,他不会说了。当他能说的时候,他绝不讲大道无言。当学生问他,把老师问住了,没词的时候,他就找个词:“大道无言。”学生一听,倒也对,老师给我们讲的是大道,十分高深的,无言。等他们碰到他的学生问他的时候,他也这么讲。“到底什么叫大道?”“大道无言嘛。”他就不说不知道了。



现在还有很多气功师拿这个当遁词。释迦牟尼佛活着的时候讲了几个大道无言?不过他不讲大道无言,当别人问了他几个问题后,他往那一呆,不说了。这是什么呢?这是“默为无上法门”。所以谁也胜不了他。他没词了就沉默,不言语了,不理会了。这一来把对方弄得没底了,就看不清他有多高的学问了。要一说多了露了底,别人就跟你辩论。古人辩论,把你说得没词了,你就算输了。而要辩论吧,提个问题他不言语,再提问题还不言语,再提他还挺自得,一自得就把对方弄得心里没谱了:“哎,怎么回事啊?这家伙可有本事,动不了人家。”这就是默为无上法门。我们现在不能这么干,得讲出点道理来。当然,不学气功的,他可以不承认这些道理。对第一、第二映象空间,搞心理学的就可能不承认。不承认没关系,慢慢来,我们先讲出来。
  

2012-11-21 整理于 湖南 株州


繁體字

氣功關鍵就是要體察

—龐老師口傳心授的練功道理和故事(171)

(摘自《智能氣功科學精義》輔導材料)

余 洋
整編



在心理學中,有感覺運動思維、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而沒有體察思維。體察思維這個名稱是智能功起的。


你認真地去體會、觀察身體裏邊的種種變化,精神注意到裏邊,這樣的思維活動就叫做體察思維。


它是在練氣功的時候才有的,這就是內向性運用意識。說是觀察,但不是真正去看,而是動員我們一種特殊的感覺,去感覺感覺裏面的狀況。以前練氣功說“
“內視””,要觀、要觀察,真是去看嗎?一開始不是看,就是感覺。這種感覺一動,覺得裏邊有冷、熱、輕、重等感覺。它和人們普通的感覺沒什麼更大的本質區別。平常別人摸你一下,有感覺,對冷熱、疼痛也感覺到了,這些都是感覺器官感覺著的。現在一感覺,感覺到裏面的氣,這就叫做體察了。



普通的感覺是感覺外面的變化,雖然有的時候也覺得肌肉酸痛,或者有了病,裏面有不舒服的感覺,這些感覺常人也沒有認真去體察。而體察就不是這樣了,從腦子裏面發個命令,要求自己認真地去體會身體裏邊每一部分是什麼樣子,精神注意它,通過注意的增加,使得局部功能敏感起來,而感到裏面的東西。


怎樣理解“練氣功關鍵就是要體察”?


練氣功關鍵就是要體察,體察過去就稱為觀(guàn),兩個口,是兩個佳人,兩個人互相見,就叫做觀。你自己是主體,要體察一下裏邊,這不也是兩個嗎?一個主動去看,一個是被看的物件。你腦子裏面發出個概念,“我要體察去”,這是能察的;身體裏邊是被察的。兩個一結合,這叫體察。中國好多古字若從氣功角度去分析都有意義,當然過去古人是不是按照氣功觀點去編的,不敢說,反正我們都可以從中找出“歪”詞來。



觀就是智能,靜稱為止,也稱為定,止和觀對著,定和慧對著。腦子沒雜念了,稱為止,稱為定,稱為靜;體察稱為觀,稱為慧。你體察的時候,就已經安靜下來了,從這裏面產生了智能。產生出什麼樣的智能呢?你一體察就能感覺到裏邊的變化,這是一種新的認識,和普通的認識是不一樣的。普通知識,看看書本懂得了,這就是知識。而人的生命活動真正是什麼樣子?科學家也不知道。有的心理學家通過搞內省,也可以內省出一點內容,如情緒、感覺等,而別的如肉體裏面怎麼動彈,什麼感覺,就感覺不出來。通過練氣功的體察感覺到的,過去稱為真智能、真知識,也叫“真知灼見”。為什麼叫做“真知灼見”呢?就在這個地方,看得很清楚,看到根本了。練氣功的時候你一安靜了,趕緊體察,體察得越細緻,精神越容易集中,越不容易跑神;越不跑神反過來體會得更詳細、更深入。這就是定和慧,定慧勻等。有些人光追求靜,練功靜起來了,慢慢什麼都不知道了,那就稱為“頑空”,那就走錯了,功夫上不去;有的人光想體會,心靜不下來,那也體會不進去。因此,有定沒慧不行,也就是有止沒觀不行,而有觀沒有止和定也不行。所以我們不提止、觀,就提體察二字。能懂得這種思維方式了,那麼練氣功就比較好練了,就容易掌握住練功的竅門了。



古人不懂得這些道理,就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問他什麼叫做慧?就說:“慧嘛,就是智能,一練功就有智能了,有了智能你就知道裏面什麼樣子了。”“智能怎麼來呀?”“悟去吧!”讓你去悟去。所以古人他們練功不易練成,多少年也練不出來,因為老師也講不出來呀,到了關鍵的時候就不會講了。過去老師都有詞,都能逃避一下:“這是高級東西,只能意會,說不出來,大道無言。”大道無言?那些老祖師爺們寫這麼多書幹什麼?一摞一摞的。其實他只是到了一定的時候說不出來了,他不會說了。當他能說的時候,他絕不講大道無言。當學生問他,把老師問住了,沒詞的時候,他就找個詞:“大道無言。”學生一聽,倒也對,老師給我們講的是大道,十分高深的,無言。等他們碰到他的學生問他的時候,他也這麼講。“到底什麼叫大道?”“大道無言嘛。”他就不說不知道了。



現在還有很多氣功師拿這個當遁詞。釋迦牟尼佛活著的時候講了幾個大道無言?不過他不講大道無言,當別人問了他幾個問題後,他往那一呆,不說了。這是什麼呢?這是“默為無上法門”。所以誰也勝不了他。他沒詞了就沉默,不言語了,不理會了。這一來把對方弄得沒底了,就看不清他有多高的學問了。要一說多了露了底,別人就跟你辯論。古人辯論,把你說得沒詞了,你就算輸了。而要辯論吧,提個問題他不言語,再提問題還不言語,再提他還挺自得,一自得就把對方弄得心裏沒譜了:“哎,怎麼回事啊?這傢伙可有本事,動不了人家。”這就是默為無上法門。我們現在不能這麼幹,得講出點道理來。當然,不學氣功的,他可以不承認這些道理。對第一、第二映象空間,搞心理學的就可能不承認。不承認沒關係,慢慢來,我們先講出來。
  

2012-11-21 整理於 湖南 株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