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2012-10-06 庞老师口传心授的练功道理(158)—人的好多功能,不都是本能吗?

庞老师口传心授的练功道理(158)—人的好多功能,不都是本能吗?

简体字

庞老师口传心授的练功道理(158)

(摘自《智能气功科学精义》辅导材料)

余 洋
整编



人的好多功能,比如看东西、听声音,不都是本能吗?


大家会问:“人的好多功能,比如看东西、听声音,不都是本能吗?怎么说是教的呢?”本能是指这种生物生下来后,所具备了的能够产生的功能。往往有些功能不需要经过特殊的教、特殊的学,他一模仿就可以了。因为人的《意元体》可以接收信息、发放信息与加工信息,这是它的本能。



但是认识具体的事物,还需要外界的刺激,还需要一个锻炼的过程。其实动物也是一样。动物生下来就会走,会运动,那是它的本能,是它的运动机能。但是它还有一种特殊性的东西。比如,一般说小鸡或小鹅孵出来就会跟着母鸡或母鹅走,这是它的本能。在中国农村一般都是用母鸡孵小鸡,但也有用暖坑孵的,还有老太太自己孵的。后两种情况孵的鸡出来以后,把它放在家里边养,它就不会跟着母鸡走。我们书本上讲的洛兰兹实验,是个最典型的本能实验。科学家洛兰兹用个木头鹅放在刚孵出的小鹅面前让它走,小鹅也跟木头鹅走。以前认为大鹅和小鹅有亲缘关系,它能影响小鹅,所以小鹅会跟着大鹅走。可是木头鹅只是个鹅的形象,小鹅也跟着走。还有一个实验,把孵出的鹅放在黑处,不让它见天日,过一天一夜再拿出来,这时再有木头鹅或真鹅,小鹅也不跟着走了。这些实验说明一个新生的生命,拿动物来说,它的脑元体有反映的功能。刚生下来时,鹅的脑元体里面是空的,如果小鹅的视力是正常的话,它一生下来就看见母鹅在走。这样,打进去的第一个信息就是母鹅在那走,脑子里就接收了那个走的信息,往外一发也就是走的信息,就跟母鹅走了。同样是一个接收信息、反映信息的过程。如果你要把它放到黑箱里面,打进去的信息是黑的、没有区别的信息。这些就在它脑子里固定下来了。再把它放出来,就不会跟母鹅走了。



可见,小鹅生下来后跟母鹅走这个功能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有早期经验(印记)的引发。而且多种动物都有一定的印记期,在印记期内得不到一定的外界信息刺激,本能功能就不能展现。拿高等动物猴子来说,它有各种分辨功能,眼睛看能辨东西,耳听能辨东西。但也并不是生下来这些功能就有了,也需要有一个反映过程。书本上写的瑞森做的剥夺实验,就说明这一点。他把刚生下来的猴子的周围环境剥夺了,把它装在黑箱子里喂养。三个月后,把它放出来,它对各种东西都不会分辨了。脑元体里没有通过感觉系统传进去东西,就反映不出来。不过再把它训练一下,也能恢复。如果在箱里装七至九个月,再放出来即使对它进行锻炼,也恢复不了了。那是什么道理呢?因为脑元体的气没得到外界许多的刺激,就没能内化成物质,没有内化到脑细胞里,这样它就分辨不出来。



所以,动物刚生下来,需要有环境以及其它各种信息反映到脑元体里边去,使脑元体里的这些内容变成动物的思维。脑元体有了这些思维的内容,反过来影响脑细胞的变化;细胞变化之后,增加了脑细胞的功能,从而促进脑元体进一步发展。动物如此,人也是一样,信息进去之后,影响《意元体》,《意元体》又影响脑细胞,脑细胞反过来又影响《意元体》。这么一步步发展起来、复杂起来,使功能强化起来;上述的实验和现在许多科学实验,虽然对一些问题没有做出非常确切的结论来,但在我们看来,这些实验,对《意元体》理论非常有意义。
  

2012-10-09 摘写整理于 江苏 靖江


繁體字

龐老師口傳心授的練功道理(158)

(摘自《智能氣功科學精義》輔導材料)

余 洋
整編



人的好多功能,比如看東西、聽聲音,不都是本能嗎?


大家會問:“人的好多功能,比如看東西、聽聲音,不都是本能嗎?怎麼說是教的呢?”本能是指這種生物生下來後,所具備了的能夠產生的功能。往往有些功能不需要經過特殊的教、特殊的學,他一模仿就可以了。因為人的《意元體》可以接收資訊、發放資訊與加工資訊,這是它的本能。



但是認識具體的事物,還需要外界的刺激,還需要一個鍛煉的過程。其實動物也是一樣。動物生下來就會走,會運動,那是它的本能,是它的運動機能。但是它還有一種特殊性的東西。比如,一般說小雞或小鵝孵出來就會跟著母雞或母鵝走,這是它的本能。在中國農村一般都是用母雞孵小雞,但也有用暖坑孵的,還有老太太自己孵的。後兩種情況孵的雞出來以後,把它放在家裏邊養,它就不會跟著母雞走。我們書本上講的洛倫茲實驗,是個最典型的本能實驗。科學家洛倫茲用個木頭鵝放在剛孵出的小鵝面前讓它走,小鵝也跟木頭鵝走。以前認為大鵝和小鵝有親緣關係,它能影響小鵝,所以小鵝會跟著大鵝走。可是木頭鵝只是個鵝的形象,小鵝也跟著走。還有一個實驗,把孵出的鵝放在黑處,不讓它見天日,過一天一夜再拿出來,這時再有木頭鵝或真鵝,小鵝也不跟著走了。這些實驗說明一個新生的生命,拿動物來說,它的腦元體有反映的功能。剛生下來時,鵝的腦元體裏面是空的,如果小鵝的視力是正常的話,它一生下來就看見母鵝在走。這樣,打進去的第一個資訊就是母鵝在那走,腦子裏就接收了那個走的資訊,往外一發也就是走的資訊,就跟母鵝走了。同樣是一個接收資訊、反映資訊的過程。如果你要把它放到黑箱裏面,打進去的資訊是黑的、沒有區別的資訊。這些就在它腦子裏固定下來了。再把它放出來,就不會跟母鵝走了。



可見,小鵝生下來後跟母鵝走這個功能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有早期經驗(印記)的引發。而且多種動物都有一定的印記期,在印記期內得不到一定的外界資訊刺激,本能功能就不能展現。拿高等動物猴子來說,它有各種分辨功能,眼睛看能辨東西,耳聽能辨東西。但也並不是生下來這些功能就有了,也需要有一個反映過程。書本上寫的瑞森做的剝奪實驗,就說明這一點。他把剛生下來的猴子的周圍環境剝奪了,把它裝在黑箱子裏餵養。三個月後,把它放出來,它對各種東西都不會分辨了。腦元體裏沒有通過感覺系統傳進去東西,就反映不出來。不過再把它訓練一下,也能恢復。如果在箱裏裝七至九個月,再放出來即使對它進行鍛煉,也恢復不了了。那是什麼道理呢?因為腦元體的氣沒得到外界許多的刺激,就沒能內化成物質,沒有內化到腦細胞裏,這樣它就分辨不出來。



所以,動物剛生下來,需要有環境以及其他各種資訊反映到腦元體裏邊去,使腦元體裏的這些內容變成動物的思維。腦元體有了這些思維的內容,反過來影響腦細胞的變化;細胞變化之後,增加了腦細胞的功能,從而促進腦元體進一步發展。動物如此,人也是一樣,資訊進去之後,影響《意元體》,《意元體》又影響腦細胞,腦細胞反過來又影響《意元體》。這麼一步步發展起來、複雜起來,使功能強化起來;上述的實驗和現在許多科學實驗,雖然對一些問題沒有做出非常確切的結論來,但在我們看來,這些實驗,對《意元體》理論非常有意義。
  

2012-10-09 摘寫整理於 江蘇 靖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