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2012-09-25 庞老师口传心授的道理(150)—什么叫作《自我意元体》

庞老师口传心授的道理(150)—什么叫作《自我意元体》

简体字

庞老师口传心授的道理(150)


(摘自《智能气功科学精义》辅导材料)


余 洋
整编


什么叫作《自我意元体》

《自我意元体》就是《意元体》里面有了内容,不再是《初始意元体》的那种空空荡荡、非常均匀、没有分别的状态了。这时,在自我《意元体》里面有个“我”了,不是什么都没有了。这个“我”是什么呢?它是客观世界反映到《意元体》中去而形成的一个参照系,这个参照系是将来判断、处理事物的根据。《意元体》要跟外界发生作用,一发生作用里面有个感觉,觉得是“我”在跟外界发生作用,这个感觉就叫自我。但是这时的自我还没有像我们现在人的“噢,这是我”这样的感觉。而只是在与外界事物发生作用的时候,它自己本能地起这个作用:“噢,这是我跟外面在起作用。”它跟我们现在感觉的这个我不一样,我们现在感觉的这个我是在《偏执意元体》里的。而《自我意元体》是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自己维持生命的本能在《意元体》中的体现。比如,婴幼儿饿了,在他嘴里放个东西,他就能嘬,就能吃;你一碰他或打他,他就会动会跑。类似这样的各种反应,都属于在《意元体》里面体现的自我。
  
  当胎儿出生之后外环境就变了。首先温度变得不一样了,而且身体周围也不是羊水了。接触的有固体的实物,有空气的空间等等,这些对胎儿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变化。这样就在《意元体》里打上环境不一样的信息了。随着初生婴儿的独立生活,每个内脏不同的功能(如肺脏的呼吸、泌尿系统的排泄、消化道的消化)行使起来。心脏在胎儿时期虽然已有活动,但和出生后功能全面行使的情况也不一样了。因此,婴幼儿的内脏器官就不仅仅是与胎儿期间一样,处在生长状态了;出生之后,虽然形体和内脏还要继续生长、发育,但不同的内脏已有它的功能区别了。像这一切,也都会反映到《意元体》里面来。这样《意元体》里面就有了众多的不同信息的区别。



随着婴儿生活的一步步展开,他可以广泛地接触外界的客观事物了,不仅有周围人的信息,还有大自然的信息,他的生活内容增多了。自己要进行生命活动(如吃、拉、撒),要接触周围的人,接触周围的环境,人们的语言和别人对他的照顾,以至稍大一点对大自然的接触,等等,所有这些都会在婴幼儿的脑中打下一个一个的烙印。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下完成的,往往需要经过一二年的时间。这样一来,《意元体》里面的东西就多了,大自然的映象进来了,人的映象也进来了。但是这些映象在脑中还没分开——生命的我、内脏的我、肉体的我和周围环境还是一个整的,打进去的都是自然存在的映象。



就好比一个大镜子能照天照地,把天地都照进去了,把人自己也照进去了,自己就是天地整个映象当中的一部分,自己和外面还没有分开。对于这种状态的《意元体》,就称之为《自我意元体》。



这时候自己和周围环境是一致的,虽然也有了主观世界,脑子里面开始想点东西了,但是除了维持自己生命活动之外,还没有更多的区别,和动物差不多。只有当他一旦饿了想吃东西而去找吃的时候,才与自然有点区别。


2012-10-02 摘写整理于 江苏 靖江


繁體字

龐老師口傳心授的道理(150)


(摘自《智能氣功科學精義》輔導材料)


余 洋
整編


什麼叫作《自我意元體》

《自我意元體》就是《意元體》裏面有了內容,不再是《初始意元體》的那種空空蕩蕩、非常均勻、沒有分別的狀態了。這時,在自我《意元體》裏面有個“我”了,不是什麼都沒有了。這個“我”是什麼呢?它是客觀世界反映到《意元體》中去而形成的一個參照系,這個參照系是將來判斷、處理事物的根據。《意元體》要跟外界發生作用,一發生作用裏面有個感覺,覺得是“我”在跟外界發生作用,這個感覺就叫自我。但是這時的自我還沒有像我們現在人的“噢,這是我”這樣的感覺。而只是在與外界事物發生作用的時候,它自己本能地起這個作用:“噢,這是我跟外面在起作用。”它跟我們現在感覺的這個我不一樣,我們現在感覺的這個我是在《偏執意元體》裏的。而《自我意元體》是在生命活動過程中,自己維持生命的本能在《意元體》中的體現。比如,嬰幼兒餓了,在他嘴裏放個東西,他就能嘬,就能吃;你一碰他或打他,他就會動會跑。類似這樣的各種反應,都屬於在《意元體》裏面體現的自我。
  
  當胎兒出生之後外環境就變了。首先溫度變得不一樣了,而且身體周圍也不是羊水了。接觸的有固體的實物,有空氣的空間等等,這些對胎兒來說是非常大的一個變化。這樣就在《意元體》裏打上環境不一樣的信息了。隨著初生嬰兒的獨立生活,每個內臟不同的功能(如肺臟的呼吸、泌尿系統的排泄、消化道的消化)行使起來。心臟在胎兒時期雖然已有活動,但和出生後功能全面行使的情況也不一樣了。因此,嬰幼兒的內臟器官就不僅僅是與胎兒期間一樣,處在生長狀態了;出生之後,雖然形體和內臟還要繼續生長、發育,但不同的內臟已有它的功能區別了。像這一切,也都會反映到《意元體》裏面來。這樣《意元體》裏面就有了眾多的不同信息的區別。



隨著嬰兒生活的一步步展開,他可以廣泛地接觸外界的客觀事物了,不僅有周圍人的信息,還有大自然的信息,他的生活內容增多了。自己要進行生命活動(如吃、拉、撒),要接觸周圍的人,接觸周圍的環境,人們的語言和別人對他的照顧,以至稍大一點對大自然的接觸,等等,所有這些都會在嬰幼兒的腦中打下一個一個的烙印。當然這個過程不是一下完成的,往往需要經過一二年的時間。這樣一來,《意元體》裏面的東西就多了,大自然的映象進來了,人的映象也進來了。但是這些映象在腦中還沒分開——生命的我、內臟的我、肉體的我和周圍環境還是一個整的,打進去的都是自然存在的映象。



就好比一個大鏡子能照天照地,把天地都照進去了,把人自己也照進去了,自己就是天地整個映象當中的一部分,自己和外面還沒有分開。對於這種狀態的《意元體》,就稱之為《自我意元體》。



這時候自己和周圍環境是一致的,雖然也有了主觀世界,腦子裏面開始想點東西了,但是除了維持自己生命活動之外,還沒有更多的區別,和動物差不多。只有當他一旦餓了想吃東西而去找吃的時候,才與自然有點區別。


2012-10-02 摘寫整理於 江蘇 靖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