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老师讲的练功道理和故事(170)-練气功艺术家就容易出气感
简体字
科学家练气功不容易出气感,而艺术家就容易出气感
—庞老师口传心授的练功道理和故事(170)
(摘自《智能气功科学精义》辅导材料)
余 洋
整编
一般来说,人在发育过程当中,到六岁以后(这是按过去的心理学的说法,现在又有新的看法),就开始慢慢慢慢学会这种概念性思维了。在六岁之前,虽然也会说话,但说的那些概念,有的时候对它本身所含的内容并不理解,只是背、记,而真正地去理解是比较困难的。还不要说小孩子了,就是十几岁的儿童、少年,对事物的记、背能力强,而真正领会、理解,以至于融会贯通就难一些了。而年岁大了(约45岁)以后,要记东西背东西虽然困难了,可对事物的领会能力却更强了。
一般而言,年岁越大,逻辑思维、整体思维就强一些,而对具体的内容的记忆就反而要困难一点。逻辑思维、概念性思维、数学运算都是一类内容,这样的思维方式都是在第二信号系统里面进行的。而对《意元体》及参照系来说,它就有了不同的映象空间(这个名也是智能功取的,将来讲《智能气功科学基础——混元整体理论》在《意元体》那一节还要讲它),有第一、第二映象空间。形象思维或者感觉运动思维是在《意元体》第一映象空间进行的,对《意元体》里面直接反映形象的那一部分内容就称为第一映象空间。
事物在《意元体》里面的具体成像就如同照像一样,通过眼睛聚焦,到了视神经,然后在脑子里面、在第一映象空间形成的。然后在《意元体》里面,再抽象成概念、词汇,形成第二信号系统,这一次加工在《意元体》中所处的层面就称为第二映象空间。实际上第二次就不是映象了,而是抽象——把事物的象抽出去了。这样第二映象空间就比第一映象空间“虚”点了,第一空间还有“实在”,第二空间虚的东西就多了。所以当我们进行逻辑思维、概念性思维的时候,它是在《意元体》里面更高、更虚的层次进行的。这样,概念性思维对身体里面气的影响就小了。
你看有很多科学家,动脑子、搞计算或者哲学家进行逻辑推演、逻辑推导,他们的思维进行得很快,也很复杂,但是它不怎么影响身体里面的气。什么道理?它不是在第一映象空间进行的,从而不能直接影响到神经系统和生命活动。在第二信号系统进行的概念运动,那是以概念为中介的辩证运动,它是粉碎了感性知识,而又依靠感性知识建立起来的理性运动,它不能或者很少能牵动我们的气。
这就是很多科学家练气功不容易出气感的原因所在。口令词说“推——拉——”,虽然他也跟着一推一拉,可他是用概念性思维去推拉的,没加上形象而仅是个意念。有一搭无一搭地去练,就不易起作用,不易与气连上。
但艺术家就不一样,搞舞蹈的,搞戏剧的,搞电影的,你给一讲:“进入角色,演练气功。”他习惯于先体验生活找感觉,就会想:练气功怎么练,怎么动,意念和形体怎么结合,一动有什么感觉。“噢,练气功得有感觉,得有气。”这样他一入角色,一比划气就来了。艺术家们是靠形象思维,而科学家们靠逻辑思维,这两种人在事业上都很有成绩,但是思维方式不一样,对气功领会、理解、接受的程度也就不一样。当然,有一些科学家也会形象思维,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反过来说,有些艺术家能演普通生活,他一般的形象思维可以,而真要进人气功角色也还进不去,也做不到。这是一般和个别的区别。对逻辑思维也好,形象思维也好,都不能把它绝对化。
2012-11-17 整理于 上海
繁體字
科學家練氣功不容易出氣感,而藝術家就容易出氣感
—龐老師口傳心授的練功道理和故事(170)
(摘自《智能氣功科學精義》輔導材料)
余 洋
整編
一般來說,人在發育過程當中,到六歲以後(這是按過去的心理學的說法,現在又有新的看法),就開始慢慢慢慢學會這種概念性思維了。在六歲之前,雖然也會說話,但說的那些概念,有的時候對它本身所含的內容並不理解,只是背、記,而真正地去理解是比較困難的。還不要說小孩子了,就是十幾歲的兒童、少年,對事物的記、背能力強,而真正領會、理解,以至於融會貫通就難一些了。而年歲大了(約45歲)以後,要記東西背東西雖然困難了,可對事物的領會能力卻更強了。
一般而言,年歲越大,邏輯思維、整體思維就強一些,而對具體的內容的記憶就反而要困難一點。邏輯思維、概念性思維、數學運算都是一類內容,這樣的思維方式都是在第二信號系統裏面進行的。而對《意元體》及參照系來說,它就有了不同的映象空間(這個名也是智慧功取的,將來講《智慧氣功科學基礎——混元整體理論》在《意元體》那一節還要講它),有第一、第二映象空間。形象思維或者感覺運動思維是在《意元體》第一映象空間進行的,對《意元體》裏面直接反映形象的那一部分內容就稱為第一映象空間。
事物在《意元體》裏面的具體成像就如同照像一樣,通過眼睛聚焦,到了視神經,然後在腦子裏面、在第一映象空間形成的。然後在《意元體》裏面,再抽象成概念、辭彙,形成第二信號系統,這一次加工在《意元體》中所處的層面就稱為第二映象空間。實際上第二次就不是映象了,而是抽象——把事物的象抽出去了。這樣第二映象空間就比第一映象空間“虛”點了,第一空間還有“實在”,第二空間虛的東西就多了。所以當我們進行邏輯思維、概念性思維的時候,它是在《意元體》裏面更高、更虛的層次進行的。這樣,概念性思維對身體裏面氣的影響就小了。
你看有很多科學家,動腦子、搞計算或者哲學家進行邏輯推演、邏輯推導,他們的思維進行得很快,也很複雜,但是它不怎麼影響身體裏面的氣。什麼道理?它不是在第一映象空間進行的,從而不能直接影響到神經系統和生命活動。在第二信號系統進行的概念運動,那是以概念為仲介的辯證運動,它是粉碎了感性知識,而又依靠感性知識建立起來的理性運動,它不能或者很少能牽動我們的氣。
這就是很多科學家練氣功不容易出氣感的原因所在。口令詞說“推——拉——”,雖然他也跟著一推一拉,可他是用概念性思維去推拉的,沒加上形象而僅是個意念。有一搭無一搭地去練,就不易起作用,不易與氣連上。
但藝術家就不一樣,搞舞蹈的,搞戲劇的,搞電影的,你給一講:“進入角色,演練氣功。”他習慣於先體驗生活找感覺,就會想:練氣功怎麼練,怎麼動,意念和形體怎麼結合,一動有什麼感覺。“噢,練氣功得有感覺,得有氣。”這樣他一入角色,一比劃氣就來了。藝術家們是靠形象思維,而科學家們靠邏輯思維,這兩種人在事業上都很有成績,但是思維方式不一樣,對氣功領會、理解、接受的程度也就不一樣。當然,有一些科學家也會形象思維,也可以做到這一點;反過來說,有些藝術家能演普通生活,他一般的形象思維可以,而真要進人氣功角色也還進不去,也做不到。這是一般和個別的區別。對邏輯思維也好,形象思維也好,都不能把它絕對化。
2012-11-17 整理於 上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